似是故人来🐼 二重周展
关注数: 335 粉丝数: 445 发帖数: 24,692 关注贴吧数: 15
日军的“猪突攻击”自杀式冲锋    “猪突”,即像野猪一样勇往直前地冲锋。日军历来强调进攻,机械地认为进攻是惟一的手段,其《作战要务令》中要求各部队必须将进攻意志彻底“信念化”,即使相差悬殊,也要果断发起冲锋。到侵华战争时,这一理论发展到顶峰。    物质匮乏是日本的先天不足,日军从日俄战争中得出的经验是:勇敢的精神和娴熟的拼刺完全可以战胜强敌。对部队片面地强调精神教育,“***”事变和七七事变后,面对弱小且缺乏训练的中国军队,日军这种亡命徒式的冲锋取得了一定的战果,就更助长了日军“进攻至上”的思想和理论的发展,使其越发轻视物质的作用和威力。    当日本的国策把苏、美等强国悄悄列为假想敌后,日军认为,高强度的训练,为国捐躯的精神和勇敢无畏的进攻足以弥补装备和物质上的不足。    片面地强调集团冲锋,猪突进攻,轻视防御作战思想和理论的研究,以及对防御作战缺乏精神上,物质上和技术上的准备,在诺门坎战争中和太平洋战争后期,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加速了日军的全面溃败。如:1943年5月11日,美军一个陆战师在浓雾掩蔽和几艘战舰的火力支援下,在北太平洋的阿图岛登陆,经过反复激战,守岛日军大部被歼,剩余2000多人退入群山中,美军为此大伤脑筋,因为清剿残兵不但耗时耗力,伤亡也大。谁知,日军竟在次日清晨发起了一次自杀式冲锋,除26人被俘外,其余皆被打死在美军阵地前,让美军指挥官长舒了一口气。对一个猝不及防、病弱无力的人来说,野猪狂冲过来的确很危险;但对于一群弯弓搭箭的猎户来说,冲过来的野猪正好是盘中餐。
日军的非常规兵器    日军在二战期间发明了一些匪夷所思的武器,这些创意奇特的武器很像今天电子游戏中的物品,也只有日本兵工设计部门才会认为它们能用于实战,随便举出几个例子:    肩射高炮 二战时日军的高射机枪没有自行能力,而且装备量也少得可怜。为此日军别出心裁设计了一种步兵便携式高射武器,称为“70毫米阻塞弹发射器”。这种武器炮身长1.2米,和步枪长度相当,口径是70毫米。原理就和烟火一样,炮弹靠喷射力上升到一定高度后炸开,放出7个挂在降落伞上的小炸弹,分布在敌机前,阻挡其飞行路线。敌机触及降落伞就会引爆。这种特别武器试用后,由于那些小炸弹往往会掉在己方阵地上,战果又不明显,于是就被放弃了。    “哼哼”雷达 早在太平洋战争前,日本陆军就已经装备了称为“电波警戒机甲型”的对空观测雷达。不过这种仪器的原理和发射脉冲电磁波的普通雷达不同,它是利用物理学上的多普勒效应,设置发射台将电波发射到接收台。当敌机穿越其间时,接收机就会发出“哼哼”的声音。这种被戏称为“哼哼”的雷达的设计原理实际上和民间拉上挂有铃铛的细绳来防盗的原理一样。但这种仪器无法发现从其他方向飞来的敌机,不久就被普通雷达(称为“电波警戒机乙型”)代替了。    遥控坦克 日俄战争以后,日本的假想敌一直是苏联。在苏“满”边境,为了能够突破苏军建筑的钢筋混凝土碉堡,1937年日本陆军研发了遥控小坦克,也称为“装甲作业机”。这种无人驾驶坦克长1.9米,以4马力的马达驱动,在后方的操纵者通过导线发出指令,它可以将炸药放在敌方碉堡上再返回。这种小坦克生产了300辆,可是由于越野能力太差,在战争中几乎没有使用过。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