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攻夜习3
关注数: 11
粉丝数: 48
发帖数: 9,270
关注贴吧数: 11
也谈红毛重战 小沧龙发帖问红毛三代重战服役时间能否提前?提前是可以的,但是最早只能到1980年,也就是比历史上苏27S提前5年左右。 要想更早,例如服役时间提前到1975年,三代重战用啥气动布局都来不及了,因为红毛三代战斗机的子系统,包括航发航电武备最早只能到1980年。 就只能是二代半重战,也就是用米格23/25的航发航电武备等子系统,组合而成的双发重战。
也谈涡扇版图95 以下说辞时间只限于1991-2010年,在这个时间段合作研制涡扇版图95确实是⏰🔩两国发展战略轰炸机最好的选择,比各自的做法,手搓图160,魔改图16都好一些。 图95涡扇版和图95相比,除了换发后可以提高航速和升限,起飞重量和载荷,主要优势还是图95航发可以和伊尔76机队通用,进一步降低使用成本,而且还可以停产Nk12,减少航发生产线。 有网友认为🔩有图22M/160,不需要涡扇版图95,实际上导弹平台用的时候,图22M/160和图95没有本质区别,反而造价和使用成本都高很多。 美的B1快退役了,还在继续改进B52,就是最明确的证据。 有网友说对于⏰可以直接用Y20改导弹卡车,这个肯定可以改。 问题是运输机和轰炸机结构不太一样,不是直接可以更换的,需要大改才行,这样看性价比未必比联合研制涡扇版图95高。 特别说明一下,图95换装涡扇后航程下降的问题。图95目前作战航程是1.5万Km,一般的说法换D30这样的低涵道比涡扇,作战航程回缩水1/3,也就是1万Km。用这个当作不能换发的理由是有问题的。 原因有三,第一,目前空射武器的射程大大增加,足可以抵消航程的减少。例如目前空射巡航导弹射程已经从80年代的2500增加到了最低5000Km,这2500Km射程增加,足够抵消D30涡扇版图95,作战航程减少5000,作战半径减少2500, 第二,涡扇版可以换装比D30耗油量更低的高涵道比涡扇,例如🔩的D90,⏰的Ws20。这样航程应该能从1万重新提高到1.2-1.25万。 第三,不论是🔩还是⏰,目前的作战需求和作战地域都距离有限,不需要过大的航程。🔩在鸟克兰,⏰在第一第二岛链,就算是D30版图95航程也足够
闽洋狂想曲之船政雄风 之前架空过1888-1894年晚清造舰,这一次专门架空一下闽厂造舰,因为这个帖子是基于新发表的粤洋狂想曲,南洋狂想曲的基础上架空的,所以本帖内容和上一个架空或许会有稍许不同。
南洋狂想曲之铁甲舰, 本帖架空是基于之前的粤洋狂想曲,架空中受北洋2铁甲舰1885年来华,粤洋1铁甲舰1888年来华的刺激,南洋也决定集中财力采购2铁甲,于是就有了南洋狂想曲之铁甲舰外购。
单脚(箱式)炮架改双脚(开式)炮架很容易,是否改造主要看性价比 例如法鸡的155M1917,改个双脚开式炮架就是155M1925/28, 还有法鸡和美的75L36野,瑞典瑞士的克虏伯75L30野,都有双脚开式炮架改型。 山炮也容易,美的75M1就有开式炮架改型M2/3。 总之一句话,炮架改进主要看性价比。 还是选择较大口径或者较大重量火炮更合适,比如105加和155榴,因为改进之后增重比例相对较小, 例如法155,炮架改进之后,放列重从3.25增加到3.91吨,仍旧是3-4吨级火炮。 而中小口径和重量火炮改进就有点得不偿失。 例如法75野改进之后放列重从1160增加到1433, 瑞典克虏伯75野,改进之后,放列重从900增加到1400。 更可怕的增重是美75山,换双脚开式炮架,放列重从576(木轮)/653(胶轮)增加到了1009。 这些改造都增重比例很大,如果仅仅为了增加射程,改双脚开式炮架不如继续用单脚炮架直接改大仰角。 例如倭奴的38改,改大仰脚单脚炮架,增重仅仅从947增加到1122-1137.5,增重仅仅175-190Kg,射程就从8350增加到10400-11550。
蚊船之架空 蚊船是带清对配备重炮的海防炮艇的称呼。 历史上晚清购买蚊船达13艘,分别是福胜、建胜、龙骧、虎威、飞霆、策电,镇东/西/南/北,镇中/边,海镜清。 但是共同点都是伦道尔式炮艇,虽然装备一门巨炮,但是都没有防护,生存性能极差。 实际上带清购买有防护的铁甲蚊船,有现成的选择,那就是德二的铁甲蚊船威斯帕(黄蜂)级,而且1876年就服役了。 所以架空中,13艘蚊船的最后2艘蚊船,镇中、镇边,就改成了威斯帕基础上改造的铁甲蚊船,而不是历史上的伦道尔式炮艇。 架空中蚊船舰名和购买顺序,也发生了改变, 第一次购买的是镇前/后,时间1874年,就是历史上福胜/建胜,排水量260吨,配备10吋炮一门。 第二次购买的是镇左/右,时间1875年,就是历史上龙虎二舰,而历史上另外的霆电二舰撤销,排水量320吨,配备11吋炮1门。 第三次购买的是镇东/西/南/北,时间1877年,和历史上一样,排水量400吨,配备12.5吋炮1门。 第四次购买的是福胜、建胜、海镜清,时间1879年,排水量440/450吨,配备12.5吋炮1门。 第五次购买的是镇中、镇边,时间1880年,就是架空中的威斯帕加长版铁甲蚊船,排水量1300吨,配备12吋炮1门。 这样架空中带清外购的蚊船还是13艘、不过只有11艘伦道尔式炮艇,另外2艘改为威斯帕类型的铁甲蚊船。
南明为什么不能变成南宋? 就是三个简单原因, 第一,所有南明顺西军队都不能打,就是后来两撅名王的李定国在1644也不能打。 第二,所有南明君主都能力有限,缺乏帝王基本能力,尤其是军事能力和保命能力。 第三,内讧不断,却始终无法决出唯一的权力中心,无法集中全力抗清。 这就是南明为何只有18年而南宋能有153年的根本原因。
粤洋狂想曲之架空 历史上张南皮于1884年6月到1889年12月任两广总督,曾经在任上提出过一次大舰队和一次小舰队计划,本帖就是依托于他1885年提出的大舰队计划,结合1887年提出的小舰队计划,组合而来。
虎1最合适的主炮还是88L56强装药版 虎1最早选则是3种炮,88L55,88L56强装药版,105L47,没有88L71。 105L47优点是榴弹威力大,但是缺点是重量大,弹药尺寸大,备弹量少,装填困难,射速慢。 三种火炮中虎1最合适的主炮还是88L56强装药版,穿深1000米处130-140/30度,和105L47一样,但是重量轻不少,弹药尺寸也小得多。 有网友说105L47上不了虎1炮塔,这是错误的看法。105L47是可以上虎1的,因为本来就是虎1克虏伯炮塔计划搭载三种火炮中的一种。 而且虎1炮塔容积2.8立方米,比Is3的2.4立方米,T34-85的2.5立方米(Is2的炮塔容积应该接近T34-85)都大,肯定能容得下105L47。 所以虎1虎王上牙签炮不是因为炮塔设计问题而是汉斯坦克设计师的思路问题。
西贝笑话集 1、西贝老总去埃及旅游,不慎因为风暴被困沙漠无人救援,无奈之下只好啃木乃伊充饥,刚吃了一口就大力称赞:这肉真新鲜。2、公元25000年,历经多次劫难,新生的人类文明在一次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一家西贝餐馆,通过碳14测定验证了厨房中的食材,终于确认了人类的历史不仅有五万年。3、西贝和古玩店的共同之处是商品年代越久越值钱。4、外星人为了惩罚人类破坏环境,将地球上一半以上的人类用塑料袋封住,企图闷死他们。在危急关头,一位英雄用了半天时间就把四十多亿个塑料袋拆完了。记者采访询问他为何如此神速,英雄笑道:“我以前在西贝当厨师。”5、西贝内部开会,要学习海底捞让厨师给客人唱生日歌。厨师道:“相比于他们,我们的优势在于只要买不同品牌的微波炉,就能让厨房自动伴奏。” 6、一天,餐饮业在争论谁有资格挂上“百年老店”的招牌,全聚德等老字号纷纷说:“我们的招牌是清朝的!”各个地方菜的餐馆纷纷说:“我们的菜谱是清朝的!”西贝的厨子哼了一声,道:“我们的肉是清朝的!”7、因为有人质疑西贝用预制菜,西贝的厨师买了一只王八现场宰杀,谁知王八挣脱了厨师的手,径直爬到打开的冷柜旁,跪下大哭道:“太爷爷,我总算见到你了!” 8、据说慈禧太后一顿饭要摆一百多个菜,尝几口就让太监把剩下的菜撤下去。太监怕浪费,就把菜封好,放在冰窖里。清朝灭亡一百年之后,这个冰窖被人发现,发现它的人用冰窖里的菜开了一家餐馆,名字是“西太后的宝贝”,因为太长后面改成了简称。9、学校里,物理老师正在教相对论:“我们假设物体运动的速度能超过光速,那么就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你今天开一辆超光速的车去北极,但是你昨天就到了。”一位学生道:“那我爸爸一定超越了光速。”物理老师问道:“你爸爸是物理学家吗?”学生摇摇头,说:“不,他是西贝的厨师,他总是在顾客下单之前就把菜做好了。”10、张三、李四、王五死后进了地府,阎王爷开始审判:“张三,你是一个屠夫,多少生灵的性命死于你手,判你有期徒刑十年。李四,你是一个农民,为了保护农作物,你喷洒的农药毒死虫子无数,判你有期徒刑五年。王五,无罪释放,直接去投胎去吧。”张三、李四不服,问阎王道:“他可是当了十年厨子,即便不杀生,手上也沾了荤腥,怎么能无罪呢?”阎王道:“你们不懂,他是西贝的厨子。”
晚清自造舰船航速与锅炉主机功率关系分析 可以明确的说,外国给带清设计的舰船,航速基本上都是能和锅炉主机功率对应的。 代表如下: 扬武,排水量1560吨,锅炉主机功率1130Hp,航速12节, 开济,排水量2100吨,功率2400Hp,航速14.5/16节, 镜清,排水量2100吨,功率2400Hp,航速14.5/17节, 寰泰,排水量2100吨,功率2400Hp,航速14.5/18节, 广甲,排水量1300吨,功率1600Hp,航速14节, 通济,排水量1900吨,功率1600Hp,航速13节, 航速功率排水量对不上的舰船主要是国内自己设计的, 保民,排水量1477吨,功率1900Hp,航速13节, 平远,排水量2150吨,功率2400Hp,航速10.5-12.5节, 广乙级,排水量1000吨,功率2400Hp,航速15/16.5节。
美国宇航员公开宣称:将首次把人类送上月球 灯塔一不小心说了真话,大殖子该怎么洗?
埃斯梅拉达号防护巡洋舰穹甲1吋指的是水平部还是倾斜部厚度? 指的是1881-1884年建造的阿姆斯特朗2950吨防护巡洋舰,
(架空)基于朱姆沃尔特舰体基础上设计的装甲舰 目前美的改装甲舰,朱姆沃尔特是最合适的平台,因为舰体尺寸和排水口最大,改造潜力最大,同时朱姆沃尔特是一款基于舰炮为主要作战武器的战舰,这个武器系统理念也和历史上的战列舰相合。 所以在朱姆沃尔特舰体基础上,换装203和57炮,同时增加装甲盒,就得到了一艘现成的装甲舰。
战列舰可能复活? 床铺说6吋钢板给人安全感
德二自用速射炮为何不用120口径而是105口径 德105的特色,那就是弹重和法100英102不是一个档次的。1914年,二炮弹重,13.8和13.74Kg,1894年,估计最多30磅级别,13-13.6Kg。 而德105弹重,35磅/15.8Kg,而且还有38.5磅/17.4Kg的重弹。 而120弹重是多少呢?德120是40磅,18.1Kg,英120是45磅,20.4Kg,也就是说德105重弹接近德120弹重,比英120弹重也轻不了太多。 再加上105射速15发/分,而120射速只有10-12发/分,单位时间二者弹药投射量实际上是差不多的。 这应该就是为何德二海军不装备120,直接装备105的原因。
谈谈北洋舰队十舰的小口径舰炮 一句话总结,五花八问,口径众多。
广乙级的1吋甲板装甲是穹甲厚度还是平甲板装甲厚度? 如果是穹甲厚度,那么1吋是水平部厚度还是倾斜部厚度?
重新设计的北洋七远 我的几个(1856太平天国胜利,1874开始晚清,1885开始晚清)架空中,北洋舰队八大远的设计都不是按照历史上的,而是稍作修改,进行了个人以为的优化。
致远的强压通风功率是怎么回事? 致远设计功率,正常3300Hp,强压5500Hp,这个功率提高比例有点高,但是还能接受。 但是试航测的功率,正常3700,强压通风6892,这个提高比例也太高了吧? 而且6892Hp的功率,致远2300吨排水量,试航航速竟然只有18.5节?这个功率效率也太低了吧? 埃斯梅拉达,2953吨,6803Hp试航功率,航速18.3节。 浪速,3709吨,7604Hp试航功率,航速18节。
与晚清海军擦肩而过的舰船 本帖只谈及晚清可能外购到的舰船,不涉及到架空
谈谈太平天国的失败原因和获胜可能性 太平天国为何不同于带清别的时期的起义,有王者风范。 第一,就是有冯云山杨秀清石达开陈玉成李秀成等杰出领到人物。他们都是很世俗的人,和洪教主截然不同。所以和别的神棍证券不同,世俗化可能很大。 第二,就是有明确纲领,明确的政策措施, 第三,就是1850-1853年间有明确的战略,而且实施的相当成功。 第四,就是1850-1856年有坚定的信仰,有不屈的斗志。 第五,就是战绩超绝,对于带清打击超过了之前和之后的所有起义,甚至可以说动摇了带清通知的基础,也是1864-1912年带清被迫和汉人督抚共治的根本原因,更是1911-1912年辛亥Gm成功的基础! 甚至可以认为1851辛亥年金田起义是1911年辛亥Gm武昌起义的前奏!
架空晚清自造舰艇(1868-1888) 这个架空是之前发的帖子,晚清自造舰艇(1888-1894)的前传。 这个位面的架空,整治背景仍旧是历史上的那拉氏当权,大的改变无法做到,所以架空中只能做一些小的改变,尽量让自造舰艇变得合理一些,性价比更高一些。
10A的内油量 10A内油目前没有过官宣,网络上传的2.9吨肯定是有问题的,个人以为最早网络上传的3.6吨比较可信。
抗战果脯师级编制中师属火力的底线 就是师属一个山炮营12门,如果可能再加上一个重迫击炮营12门。 再低的火力配置例如师属1个山炮连4门,或者更极端的师属只有重迫击炮,这个师级单位战斗价值就不高了,因为没有对应的火力支持这些人员作战。 师属山炮连级单位可以有,但是不能是标准编制,更不能是理论编制,最多只能是部分师级单位的临时编制或者应急编制。 例如抗战前因为缺乏重武器的地方军阀改编部队,抗战中补充重武器不及时的新编暂编预备补充部队,还有对于重武器要求低的治安/保安/警备/警卫部队。 近现代战争打的就是火力,一个八千人,4门山炮的师,对比一个一万二千人,12门山炮的师,战斗力只有1/3,人员却是2/3,维持费用更可能到3/4。这样的师的性价比前者肯定不如后者。 有人说历史上果脯实际部队师属炮兵编制比师属炮兵连级还低啊! 对啊,这个就是历史上果脯的最大错误啊,编制了一堆徒手师,最多时候有387个师,结果一个师战力别说不如鬼子一个联队,连一个大队都不如。这种师级单位有啥存在意义和实战意义? 更不用说为了维持这些徒手师的人员,导致了庞大的军队员额,最多时候有650万军队,累计征调了1400万壮丁。 如此巨大的军队员额,征调的壮丁数量,直接搞垮了抗战中大后方的经济。 所以说,架空就不能重复历史上果脯的错误,抗战大部分时期,特别是战略相持阶段(38-44年),维持200个师,350万军队,就足够了。 把这些师级编制搞满员了,师属火力搞充实了,战力比历史上果脯的400个徒手师只强不弱!
二战没有迫榴炮的生存空间 二战一堆步兵炮山炮短管榴弹炮,要迫榴炮做什么?现代战争为何有迫榴炮的生存空间,根源就是榴弹炮加农炮化,原本的短管榴山炮的生态位空出来了,所以才有了迫榴炮的生存空间。 更别说没有了迫击炮的优点,不具备身管火炮的优点,造价和重量,迫榴炮比线膛迫击炮更甚。 代表就是德三的Nbw40,有身管后座装置的105炮尾装填迫击炮,放列重800Kg,造价14000Rmk,对比一下同口径105炮口装填迫击炮Nbw35,放列重105Kg,造价1500Rmk。
谈一下甲午战争中带清海军编队 这也是一个笑话,说明了带清海战的外行,就一句话总结,海军舰艇编队应该用同型舰或者相近性能的舰艇编队,而不是历史上带清那样各种各样舰艇混编。
1894年倭奴海军并不强大 并不是很多人以为的不可战胜
明亡于崇祯 而非天启,万历,嘉靖,更不是亡于萨尔浒,辽沈,广宁,松锦……
村夫为何要坚持北伐? 这应该是对于三国历史误解最大的地方,我见过很多人都对此抨击过,在此就说一下我的个人看法。
架空晚清自造舰艇(1888-1894) 这个架空沿用历史上晚清背景,1885中法战争战败,1888年北洋舰队成军。 不过给李中堂加了戏,也因为李中堂的改变,这六年自造舰型号数量相比历史有了改变
马克虫再次成为戴高龙 英法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
1871-1914德二的困局 之前见很多人谈过德二在19世纪末的选择,以及能否避免在一战中崩溃,这次萌迷又提出来了,就说一些个人看法。
谈谈甲午战前带清旧舰改装速射炮 一句话总结,甲午战前,时间有限,资金有限的前提下,带清采购速射炮改造旧舰比采购新舰性价比更高。 可以明确的说,如果带清战前实现了旧舰全部速射炮化改造,即使历史上的带清舰队都是有和倭奴舰队的一战之力的。
美的最耻辱的战争是猪湾吗? 入侵军被一个小国全灭!
美军为何打不过胡塞? 被拖鞋军打跑了?
谈谈喷气时代战斗机轻中重的划分标准 本国眼里,30吨以上的鹘膺都是中型,19吨的10是轻型, 美的眼里,30吨的15是重型,19吨的16是轻型, 巴巴羊眼里,19吨的16和10都是中型, 所以我才说没有必要纠结什么轻重中,因为这个划分标准是随时间不断变化的,各国划分标准也不一样,一架战机轻还是重,直接看重量就行了!
谈一下甲午战争前速射炮的发展 先说一个事实,那就是克虏伯虽然是钢制炮时代的开启者,但是在速射炮时代远远落后于英甚至法。 19世纪末海军舰载速射炮的起源和陆军用的不同,最早是来自于架退炮的最高成就瓦维瑟尔炮架(简称瓦瑟炮架)。 该炮架是1877年出现的,1882年英在其基础上加装液压桶,成为最初以速射炮冠名的火炮。但是配备液压桶的瓦瑟炮架仍旧是架退炮, 1885-1887年英终于研制出真正的管退速射炮,这就是著名的阿姆斯特朗120L40速射炮,也就是40磅速射炮或者4.7吋速射炮。 之后在1889年英研制出了阿姆斯特朗152L40速射炮,1892年研制出254速射炮,应该是当时最大口径速射炮。 而203口径以及英自用的190/234口径速射炮,应该在1889-1892年之间完成。 当然还有小口径速射炮用来当反雷击炮,这就是著名的阿姆斯特朗76L40,也就是12磅速射炮或者3吋速射炮,在1894年服役。 与英相比,德克虏伯的速射炮研制进度慢得多。 1887年才推出第一种冠之以速射炮之名的舰炮,这就是150L25C80,但是实际上就是瓦瑟炮架的架退炮,也就是半速射炮。仅仅相当于1882年的英152L26。 然后在1888年又推出了新150/120所谓速射炮,,L35和L40倍径都有,这些速射炮实际上也都是瓦瑟炮架架退炮,最多只能叫半速射炮。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德二大量装备的88L30M1889,也是瓦瑟炮架架退炮,和150/120一样的半速射炮,并不是和英76L40一样的管退炮,真正的速射炮。 克虏伯真正搞定管退速射炮,得到1892年,这一年150L40,120L40,105L40速射炮相继装备。 总结一句话,就是克虏伯的速射炮研制进度比英晚了5年左右。1887年才达到英1882年水平,1892年才达到英1887年水平。 当然大口径速射炮,克虏伯就没有那么晚了,240速射炮在1894年研制成功,只比英10吋/254晚了2年。 210虽然是1896年装备的,但是如果有需求,应该最晚能在240装备的1894年搞定。
架空晚清海军建设(五)1885年开始四 本帖谈一下甲午战争前,旧舰艇改造速射炮,新舰艇装备速射炮的情况。
支持西贝的商家 总结一下:支持西贝的有吉祥馄饨、巴奴毛肚火锅、霸蛮牛肉粉、叮叮懒人菜、鲜啤30公里、半山腰云南菜、夏日玛莉、喜舍武汉江滩印象、董克平的相关推荐、百合花工程认证餐馆、华与华营销公司相关餐馆、广东餐饮服务协会相关餐馆、柴大官人柴园相关餐馆(胖墩餐饮&九悦餐饮)、宝林哥相关推荐和餐馆、弘毅投资相关餐馆
现在的舰载机说中型重型都是文字游戏,直接说重量就行了 因为现在的舰载机,双发中推机或者单发大推机,大部分都是30吨以上的最大起飞重量。2种中型四代机舰载型号都在30吨以上,而这个重量在三代机时代是妥妥的重型机。 例如最大起飞重量, 超级虫,舰载29.9吨,岸基32.2吨。 肥电,C型31.8吨, 鹘鹰,陆基型号Fc31-2.0,28吨,舰载型号J35肯定30吨以上。 而三代机单座重型机的重量也就是大致如此。 F15C,30.84吨, F14A,33.7吨, 苏27S,28/30/33吨, 苏27K,33吨, 所以用重量太轻否定鹘膺上舰是非常可笑的,岂不是说F14A,苏27K都太轻了不适合上舰?
100式坦克实锤三人车组 不是网络上传说的双人车族,而是和T14一样的三人车组,不过所有成员都在车体里面。
所谓德二88L30M1889速射炮还是架退炮非管退炮 仍然采用的是瓦维萨尔(瓦萨)炮架,并非真正的速射炮,也就是克虏伯半速射炮,仍旧是架退炮而非管退炮。
德三直接进攻莫斯科是肯定会失败的 如果说台风还有疑问,41年7月德三拿下斯摩棱斯克后,直接进莫斯科是肯定会失败的,没有任何疑问。
网络上广为传播的所谓中型机陷阱就是一种谬论 属于有目的制造的谬论,堪称为定向打靶了!
谈一下战斗机的推重比 战斗机的推重比概念,通常有三个,分别是最大起飞重量推重比,正常起飞重量推重比,空战格斗推重比。 特别是后两个概念是不同的,很多网友在发言中反映出来,明显混淆了正常起飞重量推重比和空战格斗推重比。 在此仔细说一下三代战斗机的各类推重比数据,因为相比较一二代战斗机和四代战斗机,三代战斗机是特别重视推重比数据的一代设计,也因此最有代表性。
抗战前自研自造炮钢没有任何问题 即使历史上的果脯也做得到,历史上果脯没有做到,非不能也,而不为也。
Yf23比Yf22重的多 通常都认为,Yf23比Yf22大一圈,不仅是机体尺寸,空重特别明显,前者空重16.8吨,后者空重仅仅14吨。
讲个笑话! 美的乘波体高超
再次介绍一下三代机和四代机的内油航程 省的某些人什么都不知道,就在那里说短腿!
未来空射洲际弹道导弹平台不一定需要远程轰炸机,大型运输机也可以 小沧龙发帖说应该重启H8研制,现在已经没有必要了,比H6要求更大的导弹载机直接用Y20就行了。 美的曾经用C5发射过民兵3,红毛有安124搭载白杨的计划,本国如果有需求,把Y20改成惊雷载机就是最好选择。 而且Y20的发射潜力更大,不仅是惊雷,甚至侏儒级别洲际导弹应该都能发射。 因为C5可以发射35吨级的民兵,Y20发射13.6-17吨侏儒级别的洲际导弹肯定没有任何问题 很多时候,时间一过,选择就不同了。 2000年之前买鸡脯级改装合适,2025年买裤子改装就不合适。 70-80年代,甚至2000年前自研H8,或者引进米亚4技术资料国产化,都合适,但是2025再搞这些都不合适了。 正所谓此一时也彼一时也。
二战倭奴大造舰艇是正确的,不造舰艇,去造坦克冲锋枪反而是作死! 因为倭奴是个岛国,倭奴本土资源匮乏,工业所需资源需要进口,本土粮食自给率很低,大量粮食也需要进口。 所以大建海军是正确的,这是维护本国工业运转,本土居民饿不死的底线,反而不造舰艇,去造坦克冲锋枪,那是死路一条! 不发展海军,敌对海军一封锁海上,倭奴三岛出不去,在大陆的鬼子回不来,本土工业所需资源,居民所需粮食都无法保证,有再多坦克冲锋枪,有啥用?
架空晚清海军建设(四)1885年开始三 以前三个帖子说了1874-1900年带清外购舰艇,本帖说一下这段时间带清自造舰艇。
架空晚清海军建设(三)1885年开始二 这个架空系列的背景不同于上一个架空系列——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1856-1917)海军建设。 上一个架空系列是假设太平天国胜利(1856北伐成功拿下北平,1864灭残清)之后的架空。 这个架空系列是基于历史,清朝继续维持统治到1912的海军建设架空。 特别说明的是,这个晚清海军建设架空系列每一个架空,都是基于一个时间点的单独发展,和历史上该时间点之前的现实一致,和之后的现实不一致,走出一条不同于现实的发展之路。
再谈轰8的研制和装备 简单一句话总结,70-80年代,研制轰8是性价比最高的大型机项目,也是最现实的大型机项目,比Y9和Y10都现实的多。 为何这么说? 第一,轰8有轰6机体结构和气动布局可以参考,不像Y9没有参考对象,Y10只能测绘仿制B707。 第二,轰8有轰6生产工艺可以参考、不像Y9/10,没有任何生产工艺可以参考。 第三,轰8作为军用轰炸机,故障率和安全性能和军用运输机与民航客机Y9/10不是同一个档次。 第四,轰8作为军用轰炸机,耗油率和经济性的要求和Y-9/10也不是一个档次的, 第五,轰8后续改进幅度以及持续使用时间,也比Y9/10大得多长的多。 这个看B52和图95都继续服役,而同时期甚至更晚时间的客机,B707,Dc8,图114,伊尔62都退役了。 第六,轰8的性能和改进潜力都比轰6大得多,150-180吨对75-90吨起飞重量,尤其是2000年后,本国对于发射巡航导弹航空平台要求愈来愈高,轰8更是对比轰6优势明显。
架空晚清海军建设(二)1885年开始 这个架空系列的背景不同于上一个架空系列——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1856-1917)海军建设。 上一个架空系列是假设太平天国胜利(1856北伐成功拿下北平,1864灭残清)之后的架空,这个架空系列是基于历史,清朝继续维持统治到1912的海军建设架空。 特别说明的是,该系列每一个架空,都是基于一个时间点的单独发展,和历史上该时间点之前的现实一致,和之后的现实不一致,走出一条不同于现实的发展之路。
架空晚清海军建设(一)1874年开始 这个架空系列的背景不同于上一个架空系列——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1856-1917)海军建设。 上一个架空系列是假设太平天国胜利(1856北伐成功拿下北平,1864灭残清)之后的架空,这个架空系列是基于历史,清朝继续维持统治到1912的海军建设架空。 特别说明的是,该系列每一个架空,都是基于一个时间点的单独发展,和历史上该时间点之前的现实一致,和之后的现实不一致,走出一条不同于现实的发展之路。
影响火炮射程的因素 火炮射程,主要看仰角和炮口初速,以及弹型。 炮口初速看药室容积,发射药量,发射药能量密度,还有弹重。 上述因素都和火炮倍径没有直接关系,所以射程和倍径没有直接关系。 最典型的例子,同样是30倍径左右的150-155,德三的150L30Sfh18,射程只有13325,而红毛的152L28,射程17230,法鸡的155L30.8,射程17500。 相同倍径,射程可以差很多 甚至美的的155L23,射程都有14680,比德三的150L30射程远。 短倍径可以比长倍径射程远 为何如此,就是因为德三150L30用的都是小药室,药室容积,7.22L。 而红毛152L28,药室容积12.5L,更有美的155L23,药室容积13L。都比德三150L30药室容积大多了。 后来德三的150L32,身管倍径仅仅提高2倍,但是因为换用了9.85/10.1L新药室,射程就提高到了15100/15675。 所以说、想知道架空的火炮射程,倍径是最没有用的,就算是不知道药室容积和发射药量,起码也得知道炮口初速和弹重是多少才行。
二战各国步机枪弹型号 二战前世界七大国,英法德意苏美日,看一下七大国的步机枪弹就知道了,不只是日,别的国家也都是自己一个体系。 德,7.92X57,7.92X33, 意,6.5X52,7.35X51,8X59, 法,8X50R,7.5X54,7.5X57, 英,7.7X56R, 苏,7.62X54R, 美,7.62X63,7.62X33, 日,6.5X50Sr,7.7X56R,7.7X58Sr,7.7X58,
谈一下引进米格21和改进歼7的遗憾以及理想化改变 事后诸葛亮的视角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