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tor0000 tutor0000
关注数: 6 粉丝数: 44 发帖数: 1,044 关注贴吧数: 19
说说自己觉得这部小说有趣的地方:理念冲突与打脸 看到有些吧友想要剧透,以决定至于是否继续看下去,就发个帖子说说自己觉得有趣的地方,欢迎大家讨论,毕竟“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理念冲突、打脸、秘密结社、无形装X。 表面是真和女神有理念冲突,我觉得更像是作者对一些其它故事中的主角或主线进行解析。本小说是2012年开始连载的,这种写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很新颖的。 智树和响分别代表了女神的部分理念:看脸、人族至上、力量为尊、“不抵抗就不会死”…… 但也可以把他们看做一些故事中主角的集合: 智树意志薄弱,以自我为中心,只想保护身边的人,却被卷入命运的旋涡,受人摆布,逐渐变得扭曲。靠着自己的外貌、地位、能力、外挂,大搞后宫,视人命如草芥。 响有坚韧的精神和优秀的素质,坚信自己就是做大事的天命之子。有远大的理想,也能根据现实决定自己的方针和手段。眼光都是放在世界秩序、种族地位、国际关系这种级别的事上。 在许多故事中,这类要素或设定都常见在主角身上,之后就是波澜壮阔的冒险和纷繁复杂的情节,最后主角们解决危机或达成理想,完结撒花~~ 但在本书中,就是以真这个“手段”强力解构两名勇者,他们的理念和能力在巨大的力量面前毫无意义。而一旦回归本质,这些勇者的想法和行为大多就是祸害。 智树就不用说了,用洗脑手段把人当工具,反抗他的都要灭掉——包括响。我看到迷宫篇时甚至都觉得他会是主要反派。 响发自内心的认同人族至上理念,认为在女神主管世界的现实情况下,其它种族就不应该反抗,乖乖的被人族支配就好,本着仁爱的思想给他们一定的权力和待遇,类似饲养宠物。 所以真对他们来说就是敌人。不以种族选拔、而以能力或品格吸收部下,结成了亚人为主的葛叶商会,是能对抗女神的势力,在战斗力、技术、财产、情报力等方面远远超过人族和魔族的总合。这在其它作品中妥妥的就是威胁世界的大反派、魔王军、秘密结社、黑暗组织啊~~ 巴、澪、识、环(第四名从者、本体好像是大蛇)就是“四天王”或“XX使徒”……雷姆、北斗、阿库娅、爱丽丝等就是“魔王军干部”或“执行者”……真就是统率一切的“魔王”、“破坏神”、“盟主”…… 两名勇者、几大国、魔族、高等精灵、龙……都是以类似的眼光看待葛叶商会的,当然因为情报不足,他们的着眼点也有些区别,但总体上是敌对或者提防的。 然后就被打脸,就像漫画65话的那样。 我想看的就是智树或响这样的勇者,其行为甚至理念被狠狠的打脸。
今天才看了最近的情报视频,不说游戏质量,谈谈游戏机制 作为从旧PSO2开服第5天玩到现在的老ARKS,对游戏的质量要求已经很佛系了,但更根本的——NGS的游戏类型感觉就非常尴尬了。 结论:让玩家尽量分散的游戏机制,与开放世界的游戏类型产生了冲突。 先发些牢骚,不感兴趣的人可以直接跳到倒数第二段。 网络版初代是2000年12月世嘉DC上的游戏,那时的日本家庭网络也是电话线为主,总之多种因素让制作组选择(抄袭)了暗黑破坏神的联机模式——开房间组队打怪,这样的优点显而易见,限制了玩家人数大幅降低了主机和服务器的压力。 2004年我和朋友玩PSOBB国服,用电话线拨号上网,3人联机非常流畅,因为游戏运算多在本地完成,当然还有游戏场景小、同屏玩家少、日系厂商优秀的贴图水平减少了多边形数等等。 但无论在哪个时期,这种小规模作战的模式都不是网游的主流。再加上PSO系列更强调操作性,我更习惯把这款游戏当作清版动作游戏来玩。SEGA不愧是做街机出身的。 小队伍+强操作,这种组合也让游戏内的交流比较少,我相信很多旧PSO2的专家,打紧急和刷图时都是配合默契,用什么职业就知道做什么事,脆化、辅助、补位什么的根本不会打字交流。 2005年魔兽世界进入国内,对当时所有的网游形成降维打击。我在公测时沉迷登山,差点建立一个名为“登山爱好者协会”的公会。关于WOW的发展历程和它对其它网游影响不必多谈,总之,开放世界的网络游戏成了主流,玩家知道这类游戏好在哪、运营商也知道了如何设计机制。 那时的梦幻之星是PSU,虽然玩不到网游,但PSP上的携带版系列质量还是很高的,和当时非常火的MH形成差异化竞争。PSP作为掌机,有着可以面对面联机的硬件特点,非常适合(用现在的话说叫)“开黑”。所以这时的梦幻之星仍然是这种小队伍的联机模式。 之后欧美游戏厂商崛起,开放世界的游戏越来越多、越来越完善,许多3A游戏都采用了这类机制,但日本厂商在技术和理念都没有什么进步。 PSO2开服后,有一些老玩家对游戏质量颇多微词,但我觉得进步的地方非常多,更强的动作要素、更多的同屏玩家、更丰富的职业种类等等,而且免费。即使武器种类比携带版少,但PA的数量更多(虽然大多数没用)。 而且,对硬件和网络的要求仍旧不高,这个优点也是得益于开房间组队的联机方式。能够12人共同对敌的动作游戏,即使在今天也很少见。而从硬件和游戏机制等方面考虑,限制同屏玩家数量确实是个有效的手段。 ———————————————— 说了这么多废话,终于到NGS了。 我一听到NGS宣传时强调的开放世界,心就凉了半截,因为我觉得SEGA做不好开放世界的网游,不会让玩家在游戏时处于一个网游的环境里。 玩到现在就是这个感觉,在游戏里通过服务器(船)、线路、同图人数、地图等级、副本等等机制让玩家分流尽量给玩家单机游戏的体验。最多的同图人数32人,还会对打绝望BOSS产生负面影响,这居然是一种惩罚机制!紧急任务还是最多8人。 《旷野之息》和《原神》的成功,确实证明了开放世界和玩家人数无关。但我觉得,网游和单机游戏是有区别的,网游要有一定的社交属性。 现在的服务器、PC、游戏主机、带宽等硬件相比于2000年有巨大的进步,至少不是阻止同屏玩家的决定性因素。甚至再进一步:不是开放世界又如何?进战场读盘能怎样?让玩家聚在一起就这么难?担心有人挂机? 现在进游戏,不主动换线基本看不到玩家,非常冷清。恩~也确实没多少玩家了。本就不多的玩家还都分散着,我是不喜欢这样的游戏氛围。 唉,说了这么多,其实也没什么用,最初对NGS就没什么期待,旧PSO2时代还拉朋友入坑,现在完全不向其它人介绍这款游戏了。
[讨论]剧情结束,看不懂的一些东西 [讨论]剧情结束,看不懂的一些东西 终章了,还是有未填的坑,大家一起水吧,不放图了。 1、原初之暗是什么? 深远之暗的本质是光子族制作的超大型计算机。因为失控,把核心单元放入了当时制作的最优秀人工身体里,封入了亚空间。然后,残留的外部辅助单元——暗黑佛在漫长的时间里侵蚀光子,积累达卡因子。但他们的目标是量变产生质变,作出另一个深远之暗,和破坏封印没什么关系。 到这里都没什么。不过这个原初之暗是哪里来的?仅仅就是为了和之前初打败的深远区分而定的名称?或者说一台计算机怎么就变成了纯粹破灭意志的集合体?一个文明的部分负面情绪怎么就变成了创造世界的关键? 本篇和番外都有描写不弱于光子的其它能量形式。原初之暗的重要性太过牵强了吧。 2、终之女神的意志是哪里来的? 希巴的本体是鲁瑟制作的人工肉体,在妹控属性的加持下产生了意志。后来为了封印深远之暗,其意志被剥离,成了最初的创世器星铳哈莉艾特,并陷入沉睡。变成空壳的身体成为了“最初的容器”,装入了深远的核心单元,然后被封印到了亚空间。 注意,到这里为止,终之女神的状态应该是:深远的意志+人造身体(这里忽略掉人类大小的身体,能匹敌行星规模计算机)。而刚复活的希巴就明显表现出和深远不同的意志:她先将自己称为祭品,为世界牺牲;后又表示和深远之暗有相同的目的,所以才合作。 不研究动机产生的原因,如果有意志的肉体也当作“容器”,就没必要剥离哈莉艾特;如果必需空壳,希巴的意志是从哪里来的? 3、紫苑的存在、安藤的穿越时间能力,这两个重要设定是不是崩了? 深远之暗是紫苑的复制体中完成度最好的一个,它的能力应该是和紫苑同级别。但从终章的视角往回看,紫苑和深远比简直弱的不是一点半点,其战斗力、防护能力、生存能力、扩展能力等等完全不行,只是在各关键剧情里出现刷存在感。重要的历史事件,之前是光子族、现在是ARKS去做。 安藤的时间穿越能力,EP3结束以后,只在最终章使用了一次。其余时间别说改变历史了,连收集情报都没做。 4、原谅我笑点低,真结局我笑了两次 看到变身后的三女角从天而降,给我强烈的《光之美少女》的印象,虽然只看过早期,而且还没看全。 体内的暗黑佛们飞出,进入魔法阵时,也许是镜头的原因,我居然产生了看到光之战士的感觉,即使我并没玩过FF14。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