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河晚抱♬ 五河晚报
北京大学法律硕士,北京长安(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电邮:[email protected]
关注数: 141 粉丝数: 240 发帖数: 7,547 关注贴吧数: 7
县城经济是公务员经济吗 “县城经济是公务员经济”这种说法有一定现实映射,但也存在片面性,需要客观分析其背后的逻辑及影响: 这种说法的现实逻辑(为何有一定道理) - 就业结构集中:在不少县城,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等体制内岗位是公认的“稳定职业”,吸纳了大量本地人才,尤其对教育背景、资源有限的群体而言,体制内岗位几乎是首选,形成“考公热”现象。 - 经济依赖明显:县城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制造业、服务业规模较小,而政府主导的基建、公共服务项目(如学校、医院、市政工程)是拉动经济的重要力量,公务员群体的薪资、福利支出也构成本地消费的重要部分(如购房、餐饮等),客观上对区域经济有支撑作用。 积极意义 - 稳定社会基本面:体制内岗位提供了大量稳定就业,尤其在县域经济活力不足的地区,公务员群体的收入稳定性有助于保障家庭消费,避免因就业波动引发的社会问题。 - 推动公共服务落地:公务员体系是执行县域政策的核心力量,从乡村振兴、民生保障到基础设施建设,其工作直接关系到政策能否有效落实,对改善县城公共服务水平(如教育、医疗、交通)有积极作用。 消极意义 - 产业结构失衡:过度依赖体制内经济,可能导致民营经济、创新创业活力不足——年轻人扎堆考公,不愿投身实业或新兴产业,容易形成“就业路径单一化”,制约县域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 资源配置效率问题:若县城经济过度围绕行政资源运转(如依赖政府项目投资),可能出现资源向体制内倾斜的现象,而中小企业、民生产业(如特色农业、文旅)获得的资源支持不足,影响经济内生动力。 - 创新动力不足:体制内工作的稳定性可能弱化竞争意识,若县域经济缺乏市场化竞争环境,容易形成“躺平”氛围,不利于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推动经济升级的要素生长。 客观看待:县城经济的本质是“多元复合” 这种说法反映了部分县城经济结构的现状,但县城经济的发展核心应是“行政力量+市场活力”的结合。理想的县域经济模式,需要通过政策引导培育特色产业(如农产品加工、文旅融合)、扶持民营企业,减少对单一就业结构的依赖,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公务员经济”的标签,更像是转型期的一种现象,而非县域经济的终极形态。
教育部启动中小学有偿补课和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专项整治 教育部启动中小学有偿补课和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专项整治 【来源】 新华网  为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师德师风建设的部署要求和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化落实《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教师〔2018〕16号)、《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教师〔2015〕5号)、《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教监〔2014〕4号)等相关规定,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促进中小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教育部决定自2021年7月至2022年3月,面向全国中小学校和教师开展有偿补课和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专项整治工作。   此次专项整治将聚焦社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在不同环节开展治理。通过对照自查、检查抽查、开展师德专题教育等措施,进一步压实责任、完善机制、查找问题、形成震慑。通过此次专项整治,要求各地开展自查自改,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工作台账,对查实的问题依法依规严肃处理,持之以恒抓好师生群众反映强烈、影响恶劣的突出问题整治;梳理查处的有偿补课、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典型案例,建立典型案例库,并通过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动态更新;结合教育部公开曝光的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案例和各地各校查处的相关案例,开展警示教育,组织教师剖析原因、对照查摆,引导教师以案明纪、警钟长鸣。   教育部对教师“课上不讲课下讲”“组织开办校外培训班”“同家长搞利益交换”等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在专项整治期间,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将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进一步加大对相关违规行为的执法处罚力度,按照“从严查处、形成长效”原则,落实主体责任、强化宣传教育、严格教师管理。
教育部印发《关于支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通知》 新华网北京7月9日电 暑期临近,为满足广大家长需求、解决学生暑期“看护难”问题,日前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支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引导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工作。   《通知》提出,地方教育部门要从本地实际出发,鼓励有条件的学校积极承担学生暑期托管服务工作。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积极引导和鼓励教师志愿参与学生暑期托管服务,不得强制,对志愿参与的教师应给予适当补助。要统筹合理安排教师志愿参与托管服务的时间,保障教师权益,既要保障教师暑假必要的休息时间,也要给教师参与暑期教研、培训留出时间。   《通知》明确,暑期托管服务坚持学生自愿参加,主要面向确有需求的家庭和学生,并由家长学生自愿选择参加,不得强制要求学生参加。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要主动向家长宣传告知具体安排。   《通知》要求,要合理安排暑期托管服务内容,应以看护为主,开放教室、图书馆、运动场馆等资源设施,合理组织提供一些集体游戏活动、文体活动、阅读指导、综合实践、兴趣拓展、作业辅导等服务,不得组织集体补课、讲授新课。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要积极拓宽资源渠道,充分利用当地红色教育基地等社会教育资源,积极吸纳大学生志愿者、社会专业人士等参与学校托管服务。   《通知》要求,暑期托管服务要坚持公益普惠原则,可参照课后服务相关政策,采取财政补贴、收取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筹措经费。实行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的,收费标准由地方教育部门商有关主管部门制定,并向社会公示、做好宣传工作,学校不得违规收费。   《通知》强调,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参与托管服务人员安全责任,制定安全应急预案,加强安全卫生教育和常态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消除托管场地安全隐患,确保师生人身安全。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