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6979 m6979
关注数: 70 粉丝数: 103 发帖数: 2,912 关注贴吧数: 41
中国国际太阳能峰会暨SD中国设计深化培训会开幕 作为中国首届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的承办城市,我市又一次迎来了世界各地的专家及参赛队伍。昨日下午,中国国际太阳能峰会暨2013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第二次培训会在魏都国际酒店隆重开幕。 美国驻华公使王晓岷,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吴贵辉,国家能源局国际司副司长顾骏、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省发改委副主任王晓胜等到会祝贺。 市长耿彦波致欢迎词。市委常委、副市长操学诚,副市长曹惠斌等出席开幕式。 中国国际太阳能峰会由国家能源局主办,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协办,大同市人民政府承办。峰会的主题为“创新发展方式,推进持续发展”,旨在全球太阳能特殊发展环境和阶段的背景下,正确认识和准确判断国际太阳能产业发展动态和趋势,凝聚产业界通过技术进步,开拓应用领域,实现全球太阳能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信念和共识。2013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设计深化培训会是继今年5月第一次设计培训会后的深入培训。进入决赛的13个国家的35所大学组成的22支参赛队,将首次向公众展示作品模型和设计理念。同时,众多政府官员、全球顶级太阳能专家、企业家与参赛学生对话交流,带动政府、高校、企业、非赢利组织多方交流与合作,为产业链间的互动搭建良好的平台。 吴贵辉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说,在大同举办中国国际太阳能峰会暨SD竞赛培训,是新形势下共同商讨太阳能产业转型升级、多元化应用、创新发展的重要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他希望大家正确判断当前形势,充满发展信心;要统筹产业科学发展,进一步完善国家扶植政策;要加强协调合作,做好SD竞赛各项筹备工作。他特别强调,在各方努力下,SD竞赛前期准备工作进展顺利。希望主办方、承办城市和相关部门继续认真准备,量化、细化、优化各项指标,做好各项工作,加强沟通,做好服务,共同举办一届圆满成功的中国SD大赛。 耿彦波在欢迎词中说,SD中国的举办给大同低碳绿色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性机遇和强大动力,以赛事办城市、以赛事推转型、以赛事促发展,成为大同全社会普遍的、共同的社会价值观。发展新能源是一个伟大的**性的社会实践,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大同有丰富的太阳能、风能、水力、地热和生物能源等绿色能源资源,为新能源发展创造了前景广阔的资源条件;保利协鑫作为全球领先的太阳能光伏制造企业落地大同,为太阳能光伏完整产业链的发展创造了优越条件;国家电网公司支持大同发展分布式智能通用电网,为成千上万的新能源企业把电能输送到电网中去,在开放的环境中实现与他人的资源共享创造了基础条件。作为SD中国的东道主,大同人民热诚欢迎新能源企业来这片神奇的土地创业发展,共同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伟大的经济新时代。大同人民将以自己的热情、智慧、创造和良好服务展示自己的精彩,向世界证明:选择大同是一个正确、伟大的选择,我们将让世界看到一个“高碳黑色城市”走向“低碳绿色城市”的华丽转身。 开幕式上,耿彦波等为SD中国吉祥物及口号征集活动获奖者颁奖。 SD中国联合主办单位、支持单位、总赞助商、中方赞助商等派员参加活动。 开幕式后,与会人员参观了参赛赛队的作品模型展。图为中国国际太阳能峰会暨2013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设计深化培训会开幕式会场。张占兵摄
高铁黄河第一桥今合龙 大同西安客专2014建成 雄伟的“高铁黄河第一桥”晋陕特大桥 本报讯 (记者陈阳)“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1300年前,盛唐诗人王之涣在鹳雀楼写下千古佳句;1300年后,登楼北眺,一座气势恢宏的万米长桥在12公里外遥遥相望,静静诉说当代建设者的智慧与豪情。桩基深入地下逾90米 预计10月12日10时18分,大同—西安客运专线晋陕黄河特大桥胜利合龙,我国庞大的黄河桥家族又增添了新成员、产生了一项新纪录。 晋陕黄河特大桥是大同-西安客运专线“三隧一桥”重点控制工程之一,全长9969米,自西向东跨越黄河,连接起山西、陕西两省,是目前我国高速铁路跨越黄河最长、建设规模最大的桥梁,堪称“高铁黄河第一桥”。 全桥共设173个桥墩,墩高50米,桩基深入地下逾90米,整座大桥造价21.9亿元,使用了120万方混凝土、10万吨钢材和5300吨钢桁,几乎相当于4个国家大剧院和1座“鸟巢”用量。 全新技术可抗八度地震 据该桥设计总工程师、铁一院高级工程师康炜介绍,大同—西安客运专线全长853公里,其中铁一院承担的运城至西安段正线长度200.69千米,共设桥梁11座、总长170.37千米,桥隧比例高达线路总长的90.7%。此次合龙的晋陕黄河特大桥位于八度地震烈度地区,在跨越宽达3.3千米的黄河主河道时,设计采用了全新的“15联2×108米单T刚构加劲钢桁组合结构”。 目前,全世界仅有法国曾将梁-桁结构应用于小跨度的桥梁建设中,而晋陕黄河特大桥不但在国内首次采用,且全部以108米大跨度通过,对这一技术进行大胆创新。 大桥穿越山西、陕西黄河湿地的边缘地带,沿线分布有天鹅、灰鹤、白鹤、鸳鸯等60余种珍稀鸟类和飞禽种群,为此,大桥两侧专门设置了长达7.5公里的声屏障,在防止高速列车与飞鸟相撞的同时,有效隔绝了噪音对鸟类栖息地可能带来的惊扰。 大桥的合龙,标志着大同—西安客运专线向着全面建成通车的目标又迈出坚实一步。2014年全线建成后,将与石太客专、太中银铁路、陇海客专、西成客专等骨干线路紧密衔接,成为全国快速客运网的重要一环
快速组织尽快搬迁  创造条件整体保护 来源:大同日报 耿彦波在市展览馆整体平移协调会上要求 快速组织尽快搬迁  创造条件整体保护 日前,市长耿彦波召集市文物、规划、建设等部门及博物馆、图书馆、规划展览馆等单位负责人,就配合展览馆整体平移进行协调。他指出,对展览馆实施整体平移是名城保护与历史建筑保护相得益彰的双赢之道,相关单位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意义,快速组织人员,展开各馆的打包搬迁工作,为整体保护工程尽快开工创造条件。 副市长郜向华参加协调会。 据了解,始建于1969年的大同市展览馆是我市有代表性的近现代建筑。按照古城保护修复计划,展览馆位置正处于古城西城墙轴线及瓮城的修复范围内,其去留问题一度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如何做到两相兼顾、两全其美?我市在广泛征集意见、多方考察、咨询专家、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最终确定对市展览馆进行保护性整体平移,并好中选优,公选在特种工程领域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上海先为土木工程有限公司负责组织实施工程。平移工程初步确定于今年6月中旬全面展开。目前,施工方已开始进场进行详细勘察、测量。 耿彦波在协调会上就博物馆、图书馆、规划展览馆等保护性搬迁工作与大家进行研究。他说,市展览馆承载着大同的历史记忆,是体现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重要建筑,目前也是对外宣传大同市城市规划建设成果等的重要场所。在国内著名专家的指导下,在规划、城建等单位做了大量考证的基础上,我们兼顾历史文脉延续与城市发展的关系,采取整体平移的方式,这样既能完整保留这座承载着众多市民记忆的标志性建筑,又不影响城市整体布局。平移后的展览馆将请有关专家进行系统深入规划,届时,展示城市形象的展览馆将以新的面貌出现在大家面前。位于御东新区的市博物馆、市图书馆新馆正在加紧建设中,这两馆在做好平移搬迁的同时,要开始着手为入住新馆做准备。在搬迁工作中,要合理安排人员、车辆,注重打包、出口、运送、入库等各个环节的安全性,确保文物、图书等物的完好无损。电力、热力、人防等相关部门要全力以赴配合,做好电力保障、设备拆卸等工作。他指出,展览馆平移关系着古城保护工程的整体进度,希望有关单位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抢抓时间,分工负责,高效率、高质量完成好搬迁工作,为平移工程顺利展开创造条件。
大西客专,预计2014年底开通运营 〔新华网山西频道〕围绕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发展目标,太原铁路局做了哪些工作?   〔张义平〕太原铁路局、铁路局党委始终以服务山西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全力为山西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可靠的运力保证。山西省委、省政府做出关于实施转型跨越发展的战略部署后,铁路局党委立即组织路局、站段两级党委中心组进行学习研讨,领会精神实质,把握发展形势,进一步明确了我们在推动山西转型跨越发展中所承担的职责和任务。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充分释放运输能力。在提高客运能力方面,通过在春运、"十一"黄金周和"清明""五一"小长假期间,适时采取加开临客、图定列车加挂、动车组重联等措施,深入挖潜,积极扩能,全力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在提高货运能力方面,大力实施重载运输战略,在大秦、北同蒲线等重载线路上开行2万吨列车,在侯月、石太等普通线路增开5500吨列车,通过提高列车牵引重量最大限度地释放通道能力;实施"短平快"扩能改造,宁岢、岢瓦线经过一系列扩能改造后,每日区间通过能力5000吨列车由20对增至34对以上,南同蒲侯南段每日区间通过能力由9对提高至22对,有效地缓解了运能瓶颈制约,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二是全面加快铁路建设。新一届部党组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山西铁路建设,切实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力度。我们按照部党组的整体部署,持续推进铁路建设,确保了大西客专、中南部铁路通道、太原南站等省重点铁路工程建设进度,为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运力保障。 全省上下最关注的大西客专,预计2014年底开通运营 ,届时将大大提升山西省以太原为中心的发展潜力和地位,加强与核心城市的联系。 同时,铁路建设也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我局荣获山西省2011年度中央及外省企业完成重点工程投资总额第一名。   三是多维延伸服务链条。积极探索服务转型跨越发展的新途径,实施多元化经营发展战略,延伸运输服务链条,拓宽铁路服务渠道,投资建成3个大型集运基地,建成60个煤炭抑尘站点,7个站段、17个车站、25个营业点实现了由"站到站"向"门到门"运输的转变,进一步提高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特别是就北六堡大型物流基地和保税区建设,与地方政府部门进行了反复探讨,达成了合作协定,并取得了铁道部对太原地区铁路货运物流中心的立项批复,这对整合太原地区货运系统、适应城市规划和建设发展、促进太原都市圈经济社会的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