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情小海豹
迷情小海豹
关注数: 62
粉丝数: 177
发帖数: 5,410
关注贴吧数: 33
今天聊聊孩子 二宝降生,转眼大宝已经三岁了,回想一路走来的点滴,今天聊聊孩子教育的体会。孩子出生到现在基本都是跟着父母,一个月就跟着东奔西跑,三个月上了茶山收茶,一周岁去了原始森林,平时背着去茶城卖茶,在家里的时间很少,虽然很辛苦,但孩子的自立能力比较强,一岁半开始帮父母捡菜,做简单的凉拌菜,自己洗脸洗脚,洗袜子,虽然洗不干净,但是每天都很认真的学习。遇到事情尽量鼓励、引导孩子自己解决,有危险的事情反复强调,演示或者放视频让她了解,每天看着孩子的进步十分欣慰。转折发生在孩子两岁时开小吃店的日子,生意太好,忙不过来,孩子只能让老人帮领,每天早出晚归,出门的时候她还没醒,回家的时候已经睡下了,孩子的心里非常失落,经常偷偷流着眼泪睡着了。老人领孩子以开心为主,给孩子看电视,吃零食,不时也会纵容一切坏脾气,渐渐的孩子有了逆反情绪,经常耍赖,乱说话,让人十分恼火。与父母交流过,收效甚微,无奈只能让宝宝妈早些回家,多陪陪孩子,这才慢慢回到正轨。孩子天性调皮,很聪明,偶尔耍赖让人不知所措,不管吧怕以后留下坏脾气,管吧又担心压制她的天性。与孩子交流对抗无法解决问题,用更多的耐心的心思慢慢寻求一个平衡点。二宝的降生迎来了第二次转折,大宝显得非常失落,找到机会就闹,越闹越凶,开始还能耐心沟通,后来实在过分还是产生了对抗。然而这样只是让情况更佳恶化,没能解决任何问题。只能静下心来,重新思考,先从自己开始改正,先给大宝诚心道歉,好好的聊了很久,抽更多的时间陪她一起学习玩耍,一有机会就让她和二宝接触交流,慢慢的关系融洽多了,大宝也慢慢喜欢上了自己的妹妹。常常反思,在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路上家长自身的学习与修炼才是最重要的,家长要能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对抗的情况冷静处理,寻找问题的关键点,再想办法与孩子沟通交流,多站在孩子的位置思考,对于孩子的心理需求要拿捏得度,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多抽时间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闲时看书学习,有二宝的家庭可以让孩子们一起互动,增进感情,尽量少看电视,pad之类的电子产品,现在“省心”,将来需要付出N倍的时间和精力重新引导。对于孩子的好奇心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让她尝试,不要怕麻烦而直接制止,这样孩子会越来越胆小,也会降低孩子自我学习的能力。孩子的成长之路也是家长的修炼之路,不急不躁,耐心有道。
对于准备或者刚入行普洱茶的朋友,大家可以看看猴哥的建议。普洱茶并不是一个暴利快速流转的行当,大多数情况下也不是一个适合做大的行业,更多来说都是修行与积累的过程。做茶是件幸福的事,可以不断让自己得到修炼、结交朋友,每每用心泡茶总有不同的感悟,是茶、是友、亦是生活。茶的世界千奇百怪,所谓大师也不过是班门弄斧,想要真正了解和进步就得不断学习总结,用实践来不断提升自己对茶的理解,很多时候觉得自己悟透的道理和经验,总会在不同的机缘下被不停否定,全盘打翻重来,这样才能找到新的机会和出路,勤奋与努力才是坚持走下去的原动力。一款优秀的原料总是少不了时光的陪伴,新茶即使有比较优异的表现还是避不开一些先天的缺陷,例如青味、水味、寒气,在确定了基础工艺没问题、茶叶内质、韵味都比较满意的时候,守候是最好的诠释,给它们一点时间,绽放自己个性的光芒。如果有一天,你在朋友家喝到一款比较惊艳的茶,发现居然出自自己的手笔,那样的开心与喜悦是由衷而发的。
独饮饮与众饮饮 一个人喝茶和一群人喝茶都是十分有意思的事情,自己单独喝茶的时候可以从撬茶、拆茶、温盖碗、醒茶、闻干茶香、润茶、闻叶底香、杯底香、品饮茶汤、感受滋味,体会每一泡香气与滋味的变化,直至尾水,与之为友,其乐无穷。一群人喝茶,同一泡茶汤大家有着不同的理解与评价,分享不止于茶汤,亦有别人的故事。
版纳原始森林的小精灵
无敌“小可爱”
暗黑2底材存档 暗黑2重制版发布了,难得最近清闲几天准备重温下经典,遗憾猴哥的电脑显卡不给力,无法正常游戏,无奈只能装了原版再体验一把,符文之语是暗黑2的点睛之笔,让我们刷了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奶牛关,就为了亲手完成一次仪式感满满的奇妙之旅,由于底材实在难打,大家实在没时间的话可以找我要底材的存档,留下邮箱我给你们发过去。
雨中的茶山
中秋,把迷路的月亮找回来
夜品茶,把月亮给弄丢了
茶山鬼故事 正值午夜,一辆白色的雪铁龙小汽车还在山路上曲曲折折的盘旋,青:要不我们休息下,天亮再赶路吧。佳:既然快到了就一口气开到寨子里再休息吧。就这样两个人继续在漆黑曲折的山路上行驶着,路越来越难走,已经到了一条勉强刚能过车的土路,前面隐约透着点点黄光,他们路过一个寨子,正在洗脸的男人对女人说:我们这里过着周一,那个寨子已经过着周二了。这样的对话虽然让佳感到有点奇怪,但忙着赶路也没当回事。他们接着赶路,天快亮的时候,终于来到了目的地。村口有一群人正在喝酒,一个男人走出来问到:你们来这干什么?我们来看看你们这的茶,合适收一些。男人点了点头,那你们往左边那条路走吧,千万别走右边,说着,带着诡异的笑转头离开了。在寨子的岔路口,向左走的路非常黑,右边的路却亮着灯,看着有不少人家,青他们实在太累了,就想先找一户人家住下休息一会,没有听从男人的劝告,还是选择右边进村的小路。村子周围就是茶地,大半夜的,地梗上蹲坐着许多人,他们一言不发,一动不动,脸上露着邪魅的微笑。前面一户人家挂着灯笼,有很多人聚在那里,像在办喜事。可是越往里走越不对劲,地上插满了古老的银器,被损坏的小孩带的银手镯、银项链半掩在土里。凑近一看才发现是在办丧事。青、佳顿时寒毛直立,急忙转身往外跑。快跑到村口的时候他们回头一看,恐怖至极的凄凉之感瞬间穿透了身体每一个细胞。他们的呼吸越发急促起来,拼尽全力往村口跑去。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上车,逃跑。这时,黑暗里,狰狞面目的村民眼睛开始变得血红,成群的围了过来,眼看就要将他们抓住。村民那邪魅的脸越发可怖了。青、佳冲过人群来到小汽车旁边,正准备上车,手里的钥匙因为紧张而掉到了地上,刚在村口指路的人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面露狰狞,大声喝斥,你们为什么不听我的话走左边的路,这下你们永远都逃不出这个村子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可怕的笑声回荡在山谷里。他露出了尖利的牙齿,狠狠一口咬住了青的手臂,青的表情开始变得呆滞,眼睛开始变得血红起来。就在这时,公鸡打鸣,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了进来,发疯的村名渐渐离去,青血红的瞳孔也慢慢变淡,渐渐恢复了神智。佳冷静下来说,这个村子的人可能感染了某种病毒,我们赶紧去做个血液检测,一定可以治好你的病。回首再看着刚才那个满是死亡与恐惧的寨子,人们就像行尸走肉一般干着重复的事情,没有一点生气。村口的指路人坐在一块石头上一言不发,傻傻的笑着。 ——未完待续
秋,总有别样的韵味。恋,是香柔至极的甜蜜。 秋恋
云南的石头,灵魂里都离不开野生菌
晓树茶公众号趣味来袭 快来留下你的专属留言,让我们丰富这个妙趣横生的小天地
猴哥晓茶堂
冲泡,投茶量和储存 继续基础科普(小白专用)
普洱茶基础审评(小白专用)
难得清闲的下午泡上一盏茶,享受静谧的时光,喝茶久了,人也静了,脱离了江湖的纷扰,做自己喜欢的事。坚持做好一件简单的事,也是一种成就。茶只是一种饮品,满天的概念皆为虚妄,放下狂热的执念,几片叶,一壶水,足以!
牛不可一日无茶 难得清闲的下午泡上一盏茶,享受静谧的时光,喝茶久了,人也静了,脱离了江湖的纷扰,做自己喜欢的事。坚持做好一件简单的事,也是一种成就。
晓树茶的时光之旅
9*不止于魔法世界
喜气满满
这一日,林楠笙受命执行掩护撤离的任务......
茶在路上
叛逆者后遗症 专业的“间谍”必须内外兼修,干我们这行的不能穿的太出挑,但也不可以太寒酸
莫兰迪与夏天的约会
普洱茶基础审评
勐库大雪山野生红茶
晓树茶吧吧主竞选:NO.0001号候选人
回想古时候茶马古道的日子,谁也想不到这小小的树叶可以坐上时速120的四轮铁盒子飞奔万里,再也不为长途跋涉的艰苦和危险担忧。连日的倦意,不觉悄然入睡。一觉醒来,阳光正好,微风阵阵,格外的清凉,用力撕开了熟睡的双眼,已然来到一个新的世界。这有来自千山百寨的小伙伴,感受岁月的陈香,倾听动人的故事。充实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转眼三月有余,猴哥把我们的资料归档整理,记录于一张叫做内飞的小纸片上,加盖一枚福鹿印章,这便是我们的身世证明。作为外衣的绵纸也不能有丝毫马虎,挑选陈化储存的纸张,寄予祝福的设计,红章一枚正顶头,预示鸿运当头,小字连叶生生不息,倒转过来,叶似火焰,红红火火。提前制作好的绵纸需要在天气好的日子拿出去晒一晒,干爽、灭菌两不误,再放入特制的陈茶绵纸箱里储存备用,尽可能让绵纸达到最完美的使用状态,是一种执念,更是对茶叶的尊重。
三月 我是一片小小的树叶,三月,是我最爱的季节,到处生机勃勃,空气中弥漫着醉人的香气。清晨,人们踏着露水进入森林,这是每年不变的约会。开采之前,长者总会先在树上系上一条红绳,祈祷今年能有一个好收成。熟练的茶农把我和我的小伙伴纷纷抛到竹箩里,准备开始新的旅程。烈日当空,我们来到遮阴棚里小憩,等着其他兄弟姐妹一起出发。微风吹来,每个细胞都酥软了起来,春困,一不小心便红了脸蛋。临近中午,我们已经来到茶叶初制场,摊晾走水,每一分等待都必不可少。柴火噼啪作响,是我们浴火重生的时候了,高温使酶快速钝化,转中火均匀炒干,放凉后揉捻成形,看似简单的工序,是成就美味的关键,最后来一场酣畅淋漓的日光浴,原始的美味就此诞生。然而这只是一个小小的起点,真正的旅程才刚刚开始。
老生常谈 古六大茶山:曼撒,古曼撒为今天的易武镇山、倚邦、蛮砖、革登、莽枝、攸乐,前五位位于勐腊县境内,后一位位于景洪市境内,江内六大茶山,古六大茶山位于澜沧江以东。新六大茶山:南糯、南峤、勐宋、布朗、巴达、景迈,前五位位于勐海县内,后一位位于澜沧县,新六大茶山位于澜沧江的西侧。
古六大茶山:曼撒,古曼撒为今天的易武镇山、倚邦、蛮砖、革登、莽枝、攸乐,前五位位于勐腊县境内,后一位位于景洪市境内,江内六大茶山,古六大茶山位于澜沧江以东。新六大茶山:南糯、南峤、勐宋、布朗、巴达、景迈,前五位位于勐海县内,后一位位于澜沧县,新六大茶山位于澜沧江的西侧。
浅谈野生红茶 野生红茶算是滇红里的相对特殊的一个品种,由于干燥过程很难掌握,常会伴有酸味,晒的野生红茶干燥会更难掌握,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火辣辣的太阳才能成就它的美味。野生红茶长相相似,价格区间却从几十到几千不等,当然味道也是有区别的,优秀的野生红茶香气馥郁,汤水绵细、甜滑饱满,耐泡程度也非常高,即使到了尾水依然可以稳住,一般而言150ML的盖碗投茶3-4克足以,太多的话就很难体验红茶甜细清透的感觉。品野生红茶可以用心体会每一泡香气的变化,这是一件十分有乐趣的事情,野生红茶独特的野味也让人乐在其中。冲泡红茶以不带一丝红色为佳,每泡都能保持金黄透亮品饮体验更佳,这不是简单的降低水温或者杯壁下流可以做到,保持安静、集中精神,用心体会既能保持茶汤金黄又能让茶汤稳定饱满的冲泡方法。用心喝一杯茶,另有一番风味。
浅谈野生红茶 野生红茶算是滇红里的相对特殊的一个品种,由于干燥过程很难掌握,常会伴有酸味,晒的野生红茶干燥会更难掌握,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火辣辣的太阳才能成就它的美味。野生红茶长相相似,价格区间却从几十到几千不等,当然味道也是有区别的,优秀的野生红茶香气馥郁,汤水绵细、甜滑饱满,耐泡程度也非常高,即使到了尾水依然可以稳住,一般而言150ML的盖碗投茶3-4克足以,太多的话就很难体验红茶甜细清透的感觉。品野生红茶可以用心体会每一泡香气的变化,这是一件十分有乐趣的事情,野生红茶独特的野味也让人乐在其中。冲泡红茶以不带一丝红色为佳,每泡都能保持金黄透亮品饮体验更佳,这不是简单的降低水温或者杯壁下流可以做到,保持安静、集中精神,用心体会既能保持茶汤金黄又能让茶汤稳定饱满的冲泡方法。用心喝一杯茶,另有一番风味。
今天来聊聊用过的茶器,喝茶10多年,接触过玻璃,白瓷,景德镇的青花瓷、玉瓷、德化瓷、建水陶、傣陶、柴烧、汝瓷、紫砂。简单说下感受,其实每种不同的器具泡出来的茶味道都不尽相同,陶类紫砂大多会吸收一部分香气和茶汤的滋味,当然也会降低一定的苦涩度,对某些茶有一定的美化作用。德化瓷类的不知道什么原因,开始使用的时候即使只装水都会感觉有点涩,需要使用一段时间或者用水反复煮几次才会消失,玻璃的话整体还不错,基本不会改变茶的本味。白瓷应该是便宜又实惠的茶具,可以很大程度保持茶的原味,汝瓷喝茶汤也会觉得涩味略略增加,可能是因为含铁量高的原因,因此虽然比较美观,养出来的开片也挺漂亮,但是品茶还是觉得差了点意思。紫砂泡熟茶和老茶比较适合,可以去掉一部分缺陷,高温也能让熟茶和老茶整体表现提高,不过并不是茶的本味,其实景德镇的青花综合表现是我个人觉得最好的,喝红茶绿茶适合薄胎的茶器,生茶、熟茶、白茶使用压手杯会更好些,基本可以最大程度保持茶汤的原味,再加上青花迷人的魅力,对于品茶而言还是比较优秀的。建议选择图案简洁、内壁无画的即可。说到景德镇顺便提一下老陶泥的盖碗,这种盖碗比较厚,保温性会比较好,温杯再泡茶不论香气还是汤水都非常不错,缺点是太重、太大,实在不适合女士和新手。这是我对茶器的一些基础理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普洱茶的基础审评 对于普通的茶友而言,没有任何基础接触普洱茶,往往找不到方向,无法通过自己有效辨别不同茶品的好坏。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简单直观的审评方式。 首先大家准备两个相同的盖碗,相同的公道杯,相同的品茗杯,材质普通白瓷,玻璃公道杯即可。用克称精确的称出相同重量的茶,沸水100℃分别冲泡,顺序出汤后进行对比,先闻一闻盖碗里的叶底香,茶汤的香气,以及倒完茶汤公道杯的杯底香。这个过程可以分辨茶叶是否有仓味、霉味,细品茶叶的花香、茶香、蜜香等不同的香气,海拔高、生态佳的原料往往香气更丰富、馥郁,花香、兰香明显。接下来细品每一泡茶汤,在两种茶品同时对开的情况下,很容易可以发现茶品之间的不同区别,哪种口感给自己带来的愉悦感较强也就是更适合自己的茶品,两款茶最好可以从头到尾每泡用心体会,相信大家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更容易找到自己喜欢的茶品。
茶叶的简单审评 对于普通的茶友而言,没有任何基础接触普洱茶,往往找不到方向,无法通过自己有效辨别不同茶品的好坏。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简单直观的审评方式。 首先大家准备两个相同的盖碗,相同的公道杯,相同的品茗杯,材质普通白瓷,玻璃公道杯即可。用克称精确的称出相同重量的茶,沸水100℃分别冲泡,顺序出汤后进行对比,先闻一闻盖碗里的叶底香,茶汤的香气,以及倒完茶汤公道杯的杯底香。这个过程可以分辨茶叶是否有仓味、霉味,细品茶叶的花香、茶香、蜜香等不同的香气,海拔高、生态佳的原料往往香气更丰富、馥郁,花香、兰香明显。接下来细品每一泡茶汤,在两种茶品同时对开的情况下,很容易可以发现茶品之间的不同区别,哪种口感给自己带来的愉悦感较强也就是更适合自己的茶品,两款茶最好可以从头到尾每泡用心体会,相信大家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更容易找到自己喜欢的茶品。
投茶量是水与茶的默契,每个人不同的性格和喜好可以让同一款茶无穷的变化,味蕾和愉悦感是最佳的佐证,不用刻意强求,一切以自己喜欢为好,如果一泡茶能让你感动,那就是最合适的选择。喝茶如修心,平和、宽容、随性、豁达,那片刻的宁静与感动,才是真正的“味道”。红汤之后准备蘑菇盛宴
我是一片小小的树叶,三月,是我最爱的季节,到处生机勃勃,空气中弥漫着醉人的香气。清晨,人们踏着露水进入森林,这是每年不变的约会。开采之前,长者总会先在树上系上一条红绳,祈祷今年能有一个好收成。熟练的茶农把我和我的小伙伴纷纷抛到竹箩里,准备开始新的旅程。烈日当空,我们来到遮阴棚里小憩,等着其他“兄弟姐妹”一起出发。微风吹来,每个细胞都酥软了起来。春困,一不小心便红了脸蛋。临近中午,我们已经来到茶叶初制场,摊晾走水,每一分等待都必不可少。柴火噼啪作响,是我们浴火重生的时候了,高温使酶快速钝化,转中火均匀炒干,放凉后揉捻成形,看似简单的工序,是成就美味的关键,最后来一场酣畅淋漓的日光浴,原始的美味就此诞生。然而这只是一个小小的起点,真正的旅程才刚刚开始。
三月总是生机勃勃,空气中都带着花香和甜味,相约三五好友,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时令的野菜、土鸡、野生鲫鱼必不可少,城里呆久了,儿时的味道总是难忘的回忆。一日的奔波到达景洪,简单休整后,一碗花生汤米干正式开始茶山之旅。第一站来到了版纳之巅,滑竹梁子山。滑竹梁子位于勐宋乡,是版纳海拔最高的山脉。海拔2429造就了独特的生态风格。路遇喜感小公鸡。进入森林抄小路随着海拔的增加生态更加完整忠诚的守护者开始出现小片混生茶园。进入森林深处刚刚发芽的早春茶山上遍布大型石块应该是滑竹梁子的一大标志。达到古树茶林森林里总有千奇百怪的树木等你去发现,也许植物也有一个想飞的梦。 相比今年交通越来越方便的古树茶园,滑竹梁子还保留较好的生态,混生森林里的茶树依然是很幸运的,没有因为茶园的过度管理失去了自己的性格。
茶在途中
原始森林
虽未入冬,昆明已是丝丝凉意。版纳的秋,仍绿意浓浓,充满生机。今天带大家身临其境的体验一次丛林寻茶之旅。随着时间的变化,古老的村寨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古老的建筑渐渐消失,房前屋后的酸角树,木瓜树、说不上名的野果子却依然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名山大寨的兴起,很多地方都通了水泥路,虽然交通更为方便,却弄丢了最原始的自然风貌,如今需要徒步进山,秘境寻茶的地方已经是越来越少。穿过小河,开始我们的探险之旅。正值雨季,河水有些浑浊,对于常年跑山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如果突然遇到大雨,汹涌的山洪会在短短的时间内冲走一切,进山的路需要倍加小心。狭窄的土路在山里已经算是高速,短暂的“高速”过后,就需要手脚并用的穿越河流了。每一步都需要倍加小心,在这出错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经过三小时有惊无险的努力,终于到达了隐秘在丛林里的茶园。上百年的老榕树记录着岁月的变迁,交缠在一起似两条巨蟒相互缠斗。这是黄蚂蚁的巢穴,别看只有丁点大的小家伙,一口下去可是钻心的痛,脚上的红印要一个多月才能完全消失,在原始的环境才感受到人类的渺小,大自然才是这里真正的主人。桫椤是侏罗纪时代的植物,现存至今的活化石,属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曾经是食草恐龙最爱的食物,含有丰富的淀粉质,如今也只有在森林深处才能偶尔遇到。每一棵古树茶都饱含时间的印记,很多人只根据树干的粗细来判断树龄,实际根据多年经验,有的地方土壤非常肥沃,日照水分也比较充足,这种地方的茶树就会普遍比较粗,但是实际树龄就会有很大的偏差。更严谨的方法应该根据土壤、阳光、坡度、周边的水源分布、森林密度、还有茶树的疮痍程度来具体辨别。这是古树茶的鲜叶特写,整体的质感、韧性、油润程度与普通茶叶有明显的区别。亲自上手采茶这样在石缝里生长的茶树,树虽不粗,却有非常优秀的口感。陆羽茶经有云“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栎壤,下者生 黄土”野生多依果、野生木耳、野生草果、美味的野生菌、水蕨菜满满都是丛林的馈赠。夜幕降临,踏上归家的路。温柔的云依偎着月,眼里全是爱意。
喝茶的初衷 最近朋友都希望我写一写名山大寨的介绍,把茶山的实际经验分享给他们,思索再三,有感而发。 与茶结缘生于熟茶,一个早期做茶的大姐请我到店里喝茶,熟茶对于很多茶友而言,一开始并不一定能接受,我也觉得味道怪怪的,并不是很喜欢。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去了趟勐海,实地上山亲自体验了红茶的制作工艺,慢慢开始对茶产生了兴趣。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开始寻茶之旅。 第一次上南糯山正好是茶王节,到处都是制茶高手,专家云集,顺着半坡老寨一路绕行,终于见到了茶王树。这是第一次对古树茶产生了兴趣。遇到的每一款茶都有全新的体验,充满了乐趣。 辗转多年跑山生活,去过原始森林、瀑布、沼泽、泥塘、需要抓着树根爬过去的悬崖、满部湿滑的独木桥、夜晚露宿热闹的雨林、烧白蚁堆驱蚊、用藤蔓搭床、用烧烫的石头制作地暖、自制野温泉、用塑料袋和水生火,每一次冒险都充满了传奇色彩。对于这样寻来的每一片树叶,充满了敬畏。 相对名山大寨的火爆,心里不免有些许酸楚,诚然名山大寨都是茶人千里挑一的好茶,内质丰富,特征极具代表性,是非常不错的原料。然而价格飞涨的同时,生态严重破坏,掺假、换货、提前浇水、施肥等等。让原本质朴的树叶添了不少浮躁。 喝茶平常心,对于到你面前的每一片叶子都要有包容心,追求太多,乐趣太少,细品每一次体验,感受每一分变化。还是那句话,只要没有农残的茶,都可一试。
晓树茶吧吧主竞选:NO.0001号候选人
此贴为吧友专用有关普洱茶的答疑贴,方便大家集中解惑 为了让大家能喝到安全健康的好茶,凡属于普洱茶相关的问题大家都可以在此提问,我们将尽快为大家回复,让大家可以交流学习,共同品味识茶的乐趣。欢迎大家踊跃提问,我们将以专业的知识为每一个吧友排忧解难。 为了让各位吧友方便学习,请不要在此贴内发布与答疑无关的信息,吧务会进行删贴处理。 以下为贴子格式举例【求助】请问如何判断普洱茶的大致茶区。后面描述具体信息。
茶商还是茶农 今天几个朋友坐在一起讨论茶商和茶农不同的意义,茶农老根觉得自己是最初源头,有着价格和原料优势,别人找他买茶比较实惠、放心。而多年在茶城的经营的朋友觉得茶农的工艺没保证,原料不够认真,虽然说的很隐晦,还是表露出了最重要的一个关于诚信的问题,多年接触无数茶农下来,真能让他们放心的屈指可数。我在一旁仔细思考,他们说的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真正能做到让人完全放心满意的茶农兄弟也是屈指可数。回到最基本的问题来看,对于消费者而言到底找茶农更好还是茶商我们仔细分析一下。首先作为消费者而言,最大的期望就是买到货真价实又物美价廉的茶叶,对于很多名山来说这都是难以化解的矛盾,其实不论找茶农还是茶商大家面对的问题都是一样的,首先自己不够专业,没有分辨茶品的能力。其次没有合适的渠道找到对的人,或者即使找到了合适的人,买来的茶叶也是无法自己储存的。 对于茶农首先应该主动学习茶叶相关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对自己做的每一款茶都用心负责,关于价格,茶农肯定是有很大优势的,但是如何合理的定价也是大家该仔细考虑的,目前我只遇到过一位茶农兄弟说茶价不能再疯涨了,太贵就卖不动了,这也是茶农不断学习进步的体现,也知道有炒作泡沫破灭的可能。再次我对各位茶农兄弟做茶提出几点建议:1、对于自家的茶园一定要尽力保护生态,再便宜的茶也不要使用农药,这是最基本的底线。2、对于源头一定要做到真实可靠,不要以次充好、冒充山头,这也是最基本的原则之一。3、制茶过程卫生一定要有保障、工艺尽量使用传统工艺,不要为了提升新茶口感使用一些特殊工艺,大多数提早优化茶叶口感的工艺后储存效果都不太好。4、作为源头报价一定要合理,细水才能长流。 对于茶商,茶商就是源头和客户的一个媒介,换句话说就是要为消费者提供茶叶品控和性价比优势,让大家不用上山就可以喝到放心优质的好茶,于消费者而言,能有专业把关,也是一种幸事。茶商再目前的这个市场风气下还是需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做到实地收制原料,守住农残的底线,为客户层层把关,对于价格,上山代课收茶自然辛苦,但是也要在一定的合理范围,只靠讲故事卖茶的时代已经渐渐远去,知茶识茶的越来越多了。 普洱茶想要良性发展,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在品质上下苦工,不断学习进步,诚信做事,坚持必有收获。 对于茶友,多学多看,循序渐进,不跟风不盲从,逐步体会识茶的乐趣。
浅谈普洱茶树龄 关于树龄,很多茶友无法分辨,即使是茶商,没去到原产地亲自尝试偶尔还是会翻车,不同的山头有着不同的特性,如果只按一个标准来判断是缺乏严谨的。今天我们就换个思路,不去刻意研究树龄,而是从茶叶的内质总量来判断茶叶的品质。在此为大家分享一个比较简单容易的辨别方法,购买一个标准审评杯,按照4克的投茶量,沸水闷泡5分钟,重复三次,如果第一泡就比较寡淡,那么树龄应该只是10年以内的,如果还算饱满可以算是普通乔木,20-40年,如果坚持到第二次闷泡依然饱满不掉水,那么大概是海拔高的乔木或者入门古树,树龄50-90年左右,如果可以坚持到第三泡都不掉水的那就是非常不错的茶了,基本可以判断树龄100-200年,至于三泡后还能坚持的那就非常非常的少了,基本都是挑树做的极品原料,这个就是300-500年左右的,一般人很少能接触。 有的人会说审评的标准是3克,3克的确也是可以的,但是对于新手来说要用口腔分辨细微的变化太过苛刻,4克对于普通茶友更容易辨别。 后面我会给茶友具体分享审评方法和过程,有空的茶友也可以自行尝试体验。
浅谈普洱茶拼配 拼配是一种为了互补、提升茶叶口感的方式。茶叶根据特性进行分类,通常拼配主要为了提高汤水的厚度、饱满度、融合度、回甘、水路、韵味。大家若想尝试拼配,用包容的心,耐心的尝试不同的比例,细心的品味茶汤微妙的变化。 拼配需要的准备的工具:克称一个,茶盒一个,需要拼配的原料。 以下分享接种拼配基本原理 1、同茶区拼配:同一个地方的茶可以取四季之味进行尝试,春茶有着优秀的茶气、香气、韵味。夏茶茶气、香气都比较弱,但是水韵比较美丽。秋茶香气扬、茶味重,苦涩略重。冬茶其实大家接触的不多,每年也只有很少的数量,一般茶农都不采,这样的茶比较中庸,各方面的表现比较均衡。所以可以考虑主春茶、略夏茶、次秋茶、佛系冬茶,这样拼配的茶可以更完整的表现当地茶区的特色,是一种不错的体验。 2、同茶区拼配:例如临沧地区的原料拼配,勐海地区或者易武地区、思茅地区,这样的拼配方式风格有区域性特征,又有无穷的变化,例如临沧地区的茶搭配合理是可以拼配出类似冰岛的香气,虽然口感差距很大,也是一种乐趣。 3、跨茶区拼配:通常以临沧料和布朗山拼配的比较多,临沧香甜,布朗山厚重霸气,整体风味就更为丰富,但是临沧茶的水路偏粗,在香气和滋味的细微博弈堪称精彩。 4、新老拼配:这主要针对同地区原料利用不同年份的原料拼配,在配比合适的情况下既能品尝到新茶的花香又能体味变化的乐趣,是一种非常不错的拼配方式,主要的缺点就是周期太长,大批量拼配资金和时间成本较高。 拼配的基础比例一般按1:1开始,根据实际表现再做调整,最小单位0.5比较合适,过小的话匀堆困难,不标准。要想拼一款满意的茶就似谈一场恋爱,需要真诚、耐心、用心。
如何挑选一款适合自己的茶 普洱茶作为一种饮品,最主要的功能还是用来喝,现在鼓吹的越陈越香,以偏概全,往往把大家引导歪路上了。 首先需要了解的是普洱茶的新茶、中期茶、老茶具体的差距是什么。新茶一般指当年采摘制作的原料,通常花香、蜜香、奶香、鲜爽度会比较迷人,但口感上刺激性较强,如果投茶量太大,可能会造成喝完胃部不舒服的感觉,大家可以尝试150ml的盖碗4克头茶量,由杯壁匀速注水,不要刻意闷泡来品尝,这样整体品饮体验会比较好。相比中期茶,5年以内的茶都属于偏新的茶,一年过后新茶的花香会退掉很多,蜜香会有所提升,伴随转化的其他香气也会逐渐显现,两到三年陈香味初现,茶质开始趋于相对稳定,品饮会有一定的提升。四到五年就有一点点的老茶的韵味,茶质也更加稳定。对胃部的刺激减弱,苦涩转化降低,汤水的细柔程度有所增加,由于茶质稳定,耐泡程度也有所提升。五到十年一般称为中期茶,这时候的茶氧化分解相对充分,老茶特质开始体现,也会伴随着一些类似梅子、木香、陈香、樟香、枣香、奶香或者符合型的香气,口感细滑甜润,茶汤稳定饱满,是比较有乐趣的时候。十年以上的就基本算是老茶了,这里需要提一下的是号称几十年,百年老茶的缺乏真实依据,信口胡说,不必当真,99.9999999%都是湿仓霉变的茶,永远不要抱有捡漏的幻想。十年到十五年其实是老茶比较好的品饮期,茶质还未开始快速衰退,隐约还能喝到本有的性格,似人生激流勇退,回归平静的过程。再往后其实茶叶就进入衰退期了,如暮年回首,茶叶的香气、韵味、口感都会有明显的减弱,或有无味之味的意境。 小贴士:判断真假老茶注意以下几点,1、香气里是否有霉味。2、叶底是否完整,不会一碾成泥。3、茶汤是否有令人难受的苦味,很多所谓砖家会说这是难得的库迪,其实就是发霉以后造成的霉苦味,对身体健康有严重的影响。4、正常情况下,干仓存放的普洱茶20年左右才会偏红,如果还没到就已经偏红需要十分谨慎,首先判断是否是湿仓霉变退仓的,其次考虑是否是轻发酵的熟茶,这种情况开始会有比较明显的熟茶香,对于普通茶友建议不要轻易尝试老茶。
今天简要分享一下源头可溯的基础信息收集 首先海拔,经纬度,日期,气温,产地需要明示,其次茶树的基本信息和周边生态环境的图片资料,突然去除表层树叶、土壤20公分的样本。最后改茶区的叶种近照图。
浅谈普洱茶的仓储 有关普洱茶仓储的问题有着各种方式,今天和大家聊聊普通茶友如何存茶,存茶的最基本要求最好以提或者件为单位,笋衣是天然的屏障,大家存茶一定不要把笋衣拆了。比较干燥的地方只需要离地存放即可,潮湿地区的茶友离地1.5米,离墙1米比较理想,茶叶有条件的可以整提存放在陶罐里,如果没有纸箱亦可,生熟茶分开放,只要不放在一个箱子里或者陶罐里就行,货比较多的朋友可以用烟囱堆叠的方式把茶摞起来,中间留个类似烟囱的孔可以最大程度避免受潮,每隔一段时间把最下面的茶往上移到顶就行,这样可以保证整批茶的转化程度基本持平,也可以让大家顺便减减肥,茶叶的储存环境不易太干也不宜太潮,温湿适中为佳,曾经有很多人尝试不同的方式加快普洱茶的转化,最后都是得不偿失,心急喝不到好老茶,只有在稳定的温湿条件下茶叶的转化才比较迷人,很多人追求昆明仓正是因为如此,但是近些年昆明也比较干燥,有的存放下来的茶表现也不尽人意。有的人尝试景洪仓或者广东仓,且不说湿仓的风险,即使存放出来茶叶内质也会较快衰退,耐泡程度明显降低,得到短时间口感的愉悦就得牺牲更多的茶质,这就需要大家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存放方式。 总结下来存放茶叶只要注意适当的温湿度、避免阳光直射、无异味的仓储环境、适当的通风,生熟分开不同的管子或者箱子存放即可,不必要刻意增加适度温度来提高转化效率。有的朋友崇尚无氧存茶,这个东西大家尝试可以,先看看适不适合自己,再下手不迟,大家如果有什么好的存茶方法欢迎留言交流分享。
一个厂承载了一座山,一个产业,一个民族的骄傲 这是位于南糯山石头新寨的大益老毛料收购点的遗址,图一是一颗算多一树,其实就是一种野生苹果,这个果子成熟之后去皮切块加入红糖和少量水熬煮就可以制成酸甜美味的多依干。也可以用于凉拌,沾上盐巴辣椒面一起吃,非常开胃。普通的一条小路曾经是茶厂工人来来往往的必经之地,从这远销世界的茶都有着浓浓的乡愁。以前的下水口缺乏材料,人们为了防水又能避免老鼠入侵,就地取材,用石板做出了实用美观的过滤栏。80版以前的朋友应该都记得小时候的窗户,一不小心就把自己拉回了小学教室的感觉。这是当时的毛料初制所,看似简单的建筑其实对通风、避光的考量做的非常到位。老旧的门就像一位老者的脸,默默的守护着几代人的茶叶奋斗史。这是老式的萎凋槽,鲜叶收来以后先晾在上面去除水分。岁月流逝,这些老古董依然可以胜任工作,可见老一辈茶人对工作的一丝不苟。这是当时用于暂时储存鲜叶的产所。这是当时用于杀青制茶的地方,制作好的茶叶放在二楼暂时储存。二楼连同了萎调车间,方便彻夜的生产制作。这是毛料收购点的蓄水池,供应大家的日常用水需求。这是当时的自留地,山上交通不便,茶厂的大部分蔬菜水果仍然需要自给自足。房前屋后,曾经都是大家的菜地。初制所的背后有一条小溪,此水常年不断,滋养了周边的百姓。破碎的瓦片,不知道遮挡了多少风风雨雨,成就了多少经典。据本地茶农说这里曾经是食堂,现已不再使用。用自行车链条当做软锁,也可以看到困难时期大家在解决问题方面的务实性。曾经一把锁就可以挡住窃贼,现在保险柜也无济于事。残檐断壁。这就是当时用于制作毛茶的地方,虽然已投入机械生产,更多的还是靠人工制作。小小的黑板,各种通知、记录、交流都在与此,等同于现在的微信群。只剩地基的荒地可以让我们体会到当年毛料生产的火热场面,一家厂,承载了一座山、一个产业、一个民族的骄傲。
普洱茶基础科普 普洱茶产地源于云南西双版纳等地,因自古以来都在普洱府集散,因而得名。普洱茶根据工艺不同分为生茶、熟茶、红茶、白茶、滇绿、乌龙、黑茶等,总的来说目前由云南本土茶青制作的茶叶均统称为普洱茶。 1、生茶是晒青绿茶的一种制作工艺,基本流程为采摘—摊晾—杀青—揉捻—晾晒制成普洱茶生茶毛料,再经过蒸压成饼、砖、沱、龙珠及特种模具茶,最后包装销售。近些年为了去除新茶的苦涩,有人会使用萎凋的工艺来进行改良,但对后期存放的效果有一定的影响,老一辈茶人大多坚持传统工艺,年轻一辈更乐于创新改良,对于这样的改变并不存在绝对的对错,只是大家的侧重点不同。有的顶级老茶客为了追求极致的后期转变效果,甚至直接采摘鲜叶立马晒干,以达到对茶叶细胞壁最小的破坏,最大程度保留茶叶内质,不过这样的方式需要丰富的经验和优质的储存条件,也需要资金支持,不建议茶友使用。
晓树茶吧吧规《2020版》请各位入吧吧友务必完整阅读 欢迎大家来到晓树茶吧,本吧本着诚信和谐的原则,与广大茶友分享普洱茶的相关知识。本帖为《晓树茶吧吧规2020版》,请各位吧友共同维护遵守,在此吧规执行期间,如需修改补充,吧务会在相应的楼中楼里公布,敬请各位吧友多多关注!
1997的熟茶样本,有点不敢研究 朋友送的97年熟茶,刚出笋衣,有类似果敢料的香气,又说是思茅料,不知道是不是传说中的樟香,已自然掉边,基本稍微用力就散了,各种扫把渣,毛发,蛇皮口袋,小霉点,虽然很好奇22年昆明仓的熟茶到底啥样,还是有点不敢入口呀,而且97年包装就写原料为古树乔木茶,让我对年份更佳怀疑,章会不会是后面盖的,等我攒攒勇气,充值信仰,开一泡研究下这樟香迷人的货到底能不能喝。
又一饼散放存废的小茶茶 缸里放的一饼17年易武,曾经如此钟爱,香气迷人,汤水柔和,想不到放在缸里大半年,香气也没了,汤水也寡淡了,毫无乐趣,看来以后要喝的还是压100克小饼科学,几下喝完,不留散饼,要存的再357铁饼吧。
最近喝茶都为养壶 生茶实在喝不动了,最后几泡水鸟黄叶子还是留着吧。好在自己有条件发点小茶茶喝喝,养养胃,喂喂壶,好好一个生茶控就这样入了更深的坑,爱上水鸟可以让你破产,爱上熟茶就万劫不复了
今天来聊聊从熟茶看生茶的未来 随便丢了几克喝了一晚上,肚子都灌满了还是甜。很多时候大家都想知道自己存的生茶未来会是什么样,光靠猜测还是不太准确的,一个原料从生茶一直喝到尾水,15泡后依然甜的基本就可以知道老茶之后的基本口感风格。如果有条件把生茶原料发酵为熟茶,发酵程度稍微低一些,就可以大致推测香气转化的方向,闻干茶判断未来老茶的甜度,泡到8泡左右基本可以判断原料5年左右的感觉,15泡以后可以判断10年以上的变化,如果超过20泡还是甜的,汤水依然还有饱满度的话,基本就可以判断20年后的衰退前的变化。虽然不是百分之百准备,大致方向还是可以预测的。
一个月浪费了不少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一月不到又满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