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情小海豹 迷情小海豹
关注数: 62 粉丝数: 177 发帖数: 5,410 关注贴吧数: 33
闲来无事,聊聊多年喝茶的小感受 接触普洱十多年了,从最早被人弄着去喝感觉味道奇怪的熟茶到跑山寻茶,也是小白成长的心酸历程。 现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大多茶商茶农甚至茶客都会觉得除了自己认可的茶其他都不靠谱,然而回想自己一路走来,最早的30一饼三无熟茶,后面喝到传的神乎其神的紫娟茶,野生红茶,稍有年份的大台地,生态茶,台地红,最后到了勐海才第一次喝到古树茶,抛开农残化肥不说,其实整个过程都让我有新的感受和发现,总觉得有一种探索发现的快感,即使到了今天,偶然发现一些生态极好,口感区别于常规的茶都会觉得兴奋。喝茶的主要群体还是平民百姓,一味追求古树和极品并不靠谱,且不说价格,买到真货也是很不容易的,不如慢慢学习体验,寻找合适的机会尝试不同的茶,当然最好也不要沉浸在某几款自己认可的茶,那样会错过很多乐趣,不论好茶烂茶,喝多了总是会增加经验的。也大可不必轻易对别人的茶下结论,普洱茶的奇妙与变化估计一辈子也无法完全学懂,茶城里的各种大神盲考也经常糊了,诚然现在很多原料都没法完全避开农残,即使某些古树也是有此类问题的,这个是整个行业应该注意的问题,如果在不控制保护自己的茶园,普洱茶还能走多远。 再说工艺,个人建议摊晾不萎调,炒熟就起锅,凉了再揉捻,太阳暴晒干燥,压饼后阴干,笋衣干仓储存。 做茶先静心,不要随波逐流,作假冒充讲故事的年代已经过去了,忽悠得了一次,两次,难道可以一直忽悠下去,朋友越做越少,硬货越做越少,最后剩一堆不能变现的树叶子才发现自己是最大的接盘侠,出来混迟早要还的。认认真真研究学习,把关制作,用心仓储,以茶来征服各种刁钻的嘴巴才是良性长久的策略,虽不能一夜暴富,却可以慢慢成长,立足行业之中。今日太晚,改天再聊。
存茶前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今夜朋友到家喝茶,感慨自己存了10多年的茶一点都不好喝,交流总结以下几点,一般情况下,很少有人能有独立存茶的房间,而且大多单饼存放,不知哪学来的密封储存,无氧发酵,买一堆密封袋一饼一饼密封,这里提一下,有关塑料制品长期存茶我是不太接受的,有时候密封的茶叶放在外面都会出现很不满意的表现,这个问题我是通过一个统一放样的茶罐解决的。接下来就是原料选择,完全没有自己的标准,别人说什么就什么,特别今天带来的几十年带老茶,闻干茶已经想扔了,奈何朋友非要让我体验“丝滑”,勉强喝了一口,真心没咽下去,他视为珍宝的老茶居然就是霉变的熟茶。忍痛拿了一泡自己发酵的熟茶块给他尝尝,尽说你这红茶不错呀,都有老茶味了。不得不佩服各路“大神”的忽悠技巧,真是啥都敢说,胡乱教学。就云南本地哪个身边没有几个做茶的朋友,总有人懂,这么做事会没朋友的。总结如下,真有心存茶,首先找一个独立干燥无异味的房间,至少以提为单位存茶,最好成件,实在没法就把分提的茶一起放一个箱子里一起存放。原料的选择原则,树大树小放其次,第一不麻嘴,不割喉,口感要干净,满足以上条件再看水路细不细,回甘好不好,耐泡程度,稳定程度。最后就是合理的价位了,这时候各种大厂就是最容易获得的对照样本,对开比较,相信自己的第一味觉,再考虑价格是否合理。这样几点综合的存茶才是相对对自己比较靠谱的。
浅谈熟茶发酵 一直以来很少喝熟茶,生茶圈子摸爬滚打,新茶伤胃,老茶又难觅,本着实验的心态开始尝试自己发酵。选料是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应该选苦涩、茶气重的,还是香甜较柔和的。与多位发酵师傅交流得知,不同风格的原料有不同的优势,不同地区的原料也有着自己的性格,只有实践才能知道最终的效果,并不可一概而论,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尝试自己的原料,选一个自己喜欢的风格。一般来说苦涩重的茶会更加厚重些,香甜型的会稍微淡点。再来就到发酵工艺的选择,传统、离地、接种,大堆、小量各有自己的路数,在品尝过各种工艺不同优缺以后,即希望保持干净卫生,减少堆味,缓解新堆子对口腔和喉咙的刺激性,选择尝试木桶发酵,菌种选择添加少量酵母融水后发酵,由于总发酵量有限,起堆温度的上升速度和发酵过程温度控制就需要想办法保证,通氧降温也需要注意,以免烧心。所以选择盖被子和竹管中心通氧降温的方式来解决此问题。接下来就是30天左右的维护和等待了,发酵的泼水量选择一次加够,具体量根据茶叶的老嫩决定,以手抓着湿润而不滴水为宜,堆温起来一段时间茶叶会有类似酒香的气味,用探针测试问题选择是否翻堆,一般控制在60度左右,温度不足时我也会放在太阳下隔被而晒,这个主要发生在早晨温度较低的时候。发酵7成比较合适,这样茶叶不易发酸,加上起堆开沟依然会发酵的因素,相对来说7成比较容易把控,同时在压饼以后的干燥过程也有一定程度的再发酵。加之后期存放转化,整款茶就会更加充满变化和乐趣。图中我用傣棉包成小包放土罐里存放是一个茶叶的熟化过程,可以去除一定的堆味和水味,对口感略有提升。实践发现,小堆独立发酵是完全可行的,只要控制温度,注意保温就不会发馊,而且更加干净卫生,缺点就是损耗较大,大家可以酌情考虑。图中干茶、汤色为出堆7天的效果,整体口感细滑厚甜,香气也比较持久,基本没有堆味。当用心做出一款好的熟茶,品味变化无穷的滋味,那也是非常有乐趣的,也许会改变大家对传统熟茶的印象,体验不一样的精彩!
普洱茶品饮七步曲 茶本凡叶,没有绝对的好茶,适合自己既为佳,各位茶友也不太过执着于名山大寨和大厂经典。 第1步:看茶 成熟的制作工艺稳定,制成的饼茶外形均衡统一,薄厚外缘规整紧实。 自从有了静电除尘的机器,普洱茶卫生当今正规厂家的产品中不会出现其它杂物,而04年以前静电除尘的机器还未大量应用,老茶的杂质靠人工筛选,可能会在饼茶中出现杂质的现象。色泽区别生熟茶熟茶色泽黑褐,生茶根据年份由墨绿色(年份短)、棕褐色(年份长)条索松散→结实单薄→壮硕发干→油润新茶老茶 第2步:摸茶 摸摸紧实度茶体疏松,根据同等储藏条件则陈化速度较快,茶体紧实,则陈化速度稍慢。撬查看内外洒面指茶体表面撒上一些等级较高的茶叶,卖相更好,一口料指整个紧压茶都是一种等级的茶叶,并非金玉其外,可能败絮其中。茶饼内部张顺高老师鉴定茶饼原料 第3步:闻干茶茶 闻顾名思义,用鼻子细细闻感觉。普洱茶越陈越香,但如果存储不当,如将普洱茶与其它一些杂物胡乱堆放在一起,就会串味,吸附有其它异杂味,如产生的水闷味、草席味,烟熏味、霉味,调料产生的各种刺激性味道等等。当然,普洱茶在制作的过程中工艺发生失误也会产生各种异味。总之,有异味的普洱茶绝不是好喝的茶!喝这样有异味的茶会令你产生不愉快的感觉。张顺高老师闻干茶香 第4步:开汤闻香 取茶6-8克,洗茶1-2泡,公道杯倒出茶汤后,闻杯底香。有的茶杯底无香味,有的若有若无,有的香气飘散,有的直澈肺腑即为高锐。比如景迈的古树茶香气彰显,持久飘逸,冰岛的古树茶淡雅清香悠远如丝,只能品味而无香感。有的香气则是制作中出现失误导致的,比如青草味是因为采摘的鲜叶炒得很不熟导致的,而采摘的鲜叶炒时欠火候则显现生青味。调侃一句,不排除有些茶友就喜欢这样的香气,只是要买到这样的茶叶恐怕也很难。周红杰老师鉴定茶叶香气 第5步:开汤观色 熟茶红褐色,全发酵的产物。普洱生茶依陈期变化繁复,观之养眼。色泽黄绿→酒红1~2年汤色黄绿,如儿童稚气未消→3年左右汤色金黄→3~5年汤色橙黄→5~8年汤色橙红→8~15年汤色石榴红→15~30年汤色宝石红→30年以上是为酒红,有如佳偶天成。透明度浑浊→晶莹剔透浑浊(汤体犹如山洪之水,悬浮物明显可见,台地茶多如此)→不清晰(汤体有如黄河之水,悬浮物不明显)→清晰(汤体有如6月长江之水,1米可见游鱼嬉戏)→透明(汤体犹如滇池之水,水生万物一览无余)→透明发亮(汤体有如云南墨江双胞井之水,凛冽且身着光彩)→晶莹剔透(汤体犹如九寨溪流之水,精致之极巧夺天工) 稠度流水→粘稠流水(就是自来水样)→油状(有丝滑感觉)→粘稠(稠密极富质感)生茶茶汤熟茶茶汤老茶汤色 第6步:开汤品气味 品异开汤品尝,异杂味盈口,肯定有问题。一般异杂味有烟味(工艺中炒或者烘干时柴火的生烟袭扰)、糊味(工艺中弄糊了)、炒青味(晒青毛茶是炒干的而非晒干)、烘青味(晒青毛茶是烘干的而非晒干)、红茶味(新摘鲜叶没来及晒干,捂了造成叶梗发红)、水闷味(工艺中被雨水淋湿)、霉味(储藏不好产生发霉现象)。品熟不成熟→成熟清香(晒青毛茶未进入发酵的新茶)→花香(氧化程度浅)→果香(氧化比较充分)→蜜香(经过一定的发酵时间了)→松脂香(茶树保护好,采摘次数较少的叶片经过一定时间发酵)→陈香(长时间发酵产生的芳香醇的香气)→樟香(这个香气可不是一定会有的,此特殊香气有如淡淡樟木气息,肯定自然发酵时间长才能产生,当然不排除有人会为了利益弄虚作假)→药香(芳香醇长时间发酵产生的特殊香气,也不是所有的老茶都会有的,老茶之所以更多能体现出则是首先得感谢那些老茶控们选料之初就倾注了心血,根据经验首先判定将来会出现樟香或药香并精心保存,判定失误则只会出现陈香而非樟香、药香了)品层次香量由单一→变化单一(只有一种单薄的香气)→丰富(有多种香气)→有层次(同泡茶汤由热至冷产生多种不同的香气)→变化(不同泡茶汤产生不同的香气)香感下沉→高扬下沉(香气含蓄不张扬)→内敛(香气丰富而且协调持久)→高扬(香气尖锐且持久)第7步:开汤品味道 苦涩普洱茶的基本味道,俗称“不苦不涩不是普洱”。酸味(加工失误会产生)→苦涩(基准味道,品饮苦或涩感化得开否,快不快)→鲜甜(不同茶区茶叶品种)汤感指茶汤含于口中的感觉。贫乏(汤质如若无物)→薄(汤质些许感觉)→厚(汤质厚重)→饱满(汤质充盈)水路茶汤由口吞咽至胃中的感觉。粗糙(舌面感觉有毛刺)→滑(舌面感觉柔顺)→丝滑(舌面感觉溜顺,难以挽留)喉感发干(喉部有干燥感觉)→甘甜(回甜)→润(如雨露滋润,甘甜犹在)回味无→短暂→持久
茶本凡叶,遇水而通灵《普洱茶农吧吧规》 茶本凡叶,遇水而通灵,时光匆匆,给自己留下一盏茶的时光~~ 本吧宗旨:为所有普洱茶爱好者建立一个交流平台,分享当地诚信茶农的好茶,也为广大茶商寻觅优质实惠的货源,让更多的朋友喝上健康放心的好茶。 本吧暂设茶农展示区,普洱茶基础知识科普区,求茶区,失信茶农曝光区四块。凡进入茶农展示区的需要向吧主提供资料备案,由所有吧友共同监督,如有虚假欺骗的调查属实将永久拉入失信茶农曝光区。 几大主题帖里请勿插楼留言,为大家创建一个干净清爽的展示空间。 茶农每批次产品需要有大货留样发至贴吧总部统一管理,方便日后对样鉴别,保证茶农和消费者的双重权益。 茶农在茶叶加工过程需要严格把控卫生安全,保证所有茶品的品质。 关于茶叶树龄,茶农需要按实际情况标注产品树龄,保证合理的利润空间,不做虚假广告,广大茶友也可以在普洱茶基础知识里学习如何判断树龄,用低于成本价格买到古树料的事情是基本不会发生的,所以也不必多花冤枉钱。大家互相理解,好茶来之不易,请珍惜茶农的劳动成果,也希望茶农朋友不要辜负大家对我们的信任。 本吧禁止所有外来广告,违者删帖。对于没有经过备案登记的产品出现任何问题,本吧恕不负责,请吧友注意安全。 茶友们在本吧可自由交流讨论(注:政治,暴力,黄色等内容坚决禁止)。大家文明聊天,和谐共处~~ 如有任何建议,请向贴吧管理组提出,在此谢谢各位吧友的理解与支持~~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