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者自由光 先行者自由光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关注数: 4 粉丝数: 175 发帖数: 15,994 关注贴吧数: 35
【重蹈覆辙】挂牌价38.7亿 北汽福田拟售宝沃67%股份 在收购宝沃的第四个年头,北汽福田没能将其完全复活,并计划出售其控股权。10月9日,北汽福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披露《关于预挂牌转让北京宝沃汽车有限公司67%股权的公告》。10月18日,北汽福田计划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正式挂牌,转让宝沃67%股权,挂牌价格为38.7亿元。根据北汽福田公告,以2018年8月31日为评估基准日,宝沃总资产账面价值118.2亿元,负债账面价值为66.7亿元,净资产账面价值为51.5亿元。采用资产基础法评估,宝沃的总资产为124亿元,负债为66.4亿元,净资产为57.7亿元,评估增值6.2亿元,增值率12.1%。由此,67%股权对应的净资产评估值为38.7亿元。   宝沃品牌诞生于1919年,一度被称为德国第三大汽车生产制造商,1961年因债务危机倒闭。在沉寂53年后,宝沃于2014年被北汽福田收购。目前,宝沃旗下的在售车型主要有宝沃BX5、宝沃BX7、宝沃BX6和宝沃BXi7。2018-2022年期,宝沃计划每年发布两款以上新车型。   针对股权转让问题,宝沃曾回复汽车之家编辑称,吸取新资本将为宝沃注入更充足的资本力量,未来宝沃将在营销战略上导入新模式。目前,神州租车是接盘宝沃的最大“绯闻”对象,这家企业正在积极布局汽车产业。早在今年7月,神州租车发公告称拟收购五龙电动车37%股份,在此之前,还曾投资初创造车企业小鹏汽车。 本文转自汽车之家 有观致的前车之鉴却依然落得观致一样的下场,如果观致是不知道怎么走,那宝沃又算什么?连车托之家的评测人都能挑出三点致命点的品牌可见是多么失败。
【转】外媒评出值得买的5款中国车 一般国外媒体很少关注国内新车市场,但随着国内厂商实力的增强,外国媒体也开始研究中国新车,比如最近外国著名汽车媒体TopSpeed评出最值得拥有的5辆中国车,长安睿骋CC,威马EX5,GA8赫然在列,争议颇大,但看到最后的那款车型大家都服了。外国人也开始关注国内的电动化热潮,这辆威马EX5就特别受到了追捧。 毫无疑问,性价比是主要的因素:2.2万美元的价格,和特斯拉modleS差不多的中控大屏,满满科技感的元素。186-285英里左右的续航里程。 当然只有一个电机是缺点之一,更主要的是销售网络目前只在网上,没有售后维修地点,怎么保障售后维修是个问题。 领克01目前领克01应该是让外国媒体留有印象的中国车型之一,毕竟背后有沃尔沃的支持。 和沃尔沃XC40同一个工厂同一个平台,计划出口海外,尤其是出口欧洲,这也是颇受关注的原因之一。具体产品特点就不说了,大家都能背下来了,目前2.0排量车型,低配6速AT,高配7速双离合。在安全配置上依然领先,配置表上和某些合资对比就能体现差距,至少非常有优势。爱信6AT的口碑和变现没有让大家失望,至少低配也不用担心动力匹配问题。 空间是目前能挑刺的地方,实在不能说有优势,但一家4口人出行绝对没有问题。 长安睿骋CC长安这款CC有着中级车的尺寸但入门的价格却很有竞争力,1.36万美元就能入手顶配。尽管也被外国媒体吐槽像雷克萨斯,别克君威和福克斯老款车型的合体。 广汽传祺GA8这款车完全出乎我意料,竟然会被选中。但人家是这样解释的:和梅赛德斯奔驰S级一般的尺寸,空间,科技和用料都比较讲究,当然价格也不低。 所以在平时的销量榜上根本看不到有什么表现,毕竟在国内,这种车还是公务用车为主,类似于之前的红旗H7。 红旗L5他们是这样评价这款车的:这是一款有诚意,有趣,并令人满意的车型。所以也是中国最贵的车型。 奢华车型,复古造型,几代传承,名人典藏,专属定制。单单这几个字X格就不简单了,再加上6.0排量V12发动机,向1963年ca770那款轿车致敬的经典设计。况且有钱都不一定能坐上这辆轿车,所以在国内外有这辆车的都不是一般人。 本文转自车家号SUV车友会
【值得买的国产车】外媒评出值得买的5款中国车 一般国外媒体很少关注国内新车市场,但随着国内厂商实力的增强,外国媒体也开始研究中国新车,比如最近外国著名汽车媒体TopSpeed评出最值得拥有的5辆中国车,长安睿骋CC,威马EX5,GA8赫然在列,争议颇大,但看到最后的那款车型大家都服了。外国人也开始关注国内的电动化热潮,这辆威马EX5就特别受到了追捧。 毫无疑问,性价比是主要的因素:2.2万美元的价格,和特斯拉modleS差不多的中控大屏,满满科技感的元素。186-285英里左右的续航里程。 当然只有一个电机是缺点之一,更主要的是销售网络目前只在网上,没有售后维修地点,怎么保障售后维修是个问题。目前领克01应该是让外国媒体留有印象的中国车型之一,毕竟背后有沃尔沃的支持。 和沃尔沃XC40同一个工厂同一个平台,计划出口海外,尤其是出口欧洲,这也是颇受关注的原因之一。具体产品特点就不说了,大家都能背下来了,目前2.0排量车型,低配6速AT,高配7速双离合。在安全配置上依然领先,配置表上和某些合资对比就能体现差距,至少非常有优势。爱信6AT的口碑和变现没有让大家失望,至少低配也不用担心动力匹配问题。 空间是目前能挑刺的地方,实在不能说有优势,但一家4口人出行绝对没有问题。长安这款CC有着中级车的尺寸但入门的价格却很有竞争力,1.36万美元就能入手顶配。尽管也被外国媒体吐槽像雷克萨斯,别克君威和福克斯老款车型的合体。 广汽传祺GA8这款车完全出乎我意料,竟然会被选中。但人家是这样解释的:和梅赛德斯奔驰S级一般的尺寸,空间,科技和用料都比较讲究,当然价格也不低。 所以在平时的销量榜上根本看不到有什么表现,毕竟在国内,这种车还是公务用车为主,类似于之前的红旗H7。 红旗L5他们是这样评价这款车的:这是一款有诚意,有趣,并令人满意的车型。所以也是中国最贵的车型。 奢华车型,复古造型,几代传承,名人典藏,专属定制。单单这几个字X格就不简单了,再加上6.0排量V12发动机,向1963年ca770那款轿车致敬的经典设计。况且有钱都不一定能坐上这辆轿车,所以在国内外有这辆车的都不是一般人。 本文转自车家号SUV车友会
【有电有油有拉力赛版】Lancer将转为跨界轿跑SUV! Eclipse日蚀跑复活的消息在渲染着东瀛跑车的重新崛起,但是最后的汽车产品呈现出来的却是一台跨界SUV车型,那就是我们看到的Eclipse Cross,在国产版本当中奕歌,虽然这让很多人感受到了失望,但同时也对雷诺-日产-三菱联盟的三菱品牌存在着更多展望,毕竟像欧蓝德和ASX劲炫这样的产品都有较高的性价比。随着Eclipse Cross逐步布局到全球汽车市场,三菱已经开始对全新产品的规划和布局,而且这次的计划属于一个在全球跑车历史长河当中享有一席之地的Lancer。曾经的Lancer在拥有Evolution之后遍被称为EVO,其最初是在Lancer赛车版本之下打造的高性能产品,而在经历四次换代之后其便成为了一款独立车型。 可是与Eclipse日蚀一样,我们未来看到了Lancer或将走入相同的命运,在目前三菱并不具备与以西安乃至二线跑车市场进行竞争能力的情况下,三菱将把Lancer打造成为一台跨界轿跑SUV,但这不仅仅是一台消费级多用途乘用车,还将是一台能够服务于拉力赛的Crossover Coupe。(图为海外艺术家Tigran Lalayan设计的Lancer Crossover Couper概念车) 这样的实践首先将在美国市场完成,由于三菱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已经不足以支撑其进行针对性开发,所以除了日本本土外,美国市场成为了最重要的海外研发地,但很显然,三菱已经不会再以性能为导向,所以这里不会再有Evolution和3000GT。(图为海外艺术家Tigran Lalayan设计的Lancer Crossover Couper概念车) 三菱首席运营官Trevor Mann在接受汽车媒体Auto Express采访时表示,在拥有Eclipse Cross的经验之后,Lancer的跨界变化将会变得非常简单,在美国的汽车分类标准之下,属于C级掀背车的市场还在不断扩张,尤其是在中国市场,这样的表态意味着虽然Lancer Crossover的研发中心为美国,但其未来的侧重依旧是日本的海上邻国。 动力方面,三菱将匹配纯电动动力配置,不排除出燃油车,预计动力搭载与Eclipse Cross(即国内奕歌)相同的型号为4B40的1.5T发动机,最大功率163马力,最大扭矩250牛·米,匹配带有JACTO可模拟8个档位的CVT变速箱。 本文转自车家号品车。部分内容我自己从其他的信息补充上去的。 看不懂文章说什么?三点总结 1.LANCER将变成SUV,也就是说除了台湾的grand lancer,你以后就见不到全新LANCER的轿车车型了。 2.出拉力赛版。但应该不是EVO,因为文中说不会再有性能导向。不过问题来了,E EVO又是什么鬼? 3.有纯电有燃油版,电参考欧蓝德PHEV,发动机普通版本预计搭载奕歌同款,拉力赛版本预计从雷诺梅甘娜RS同款。
【转载】和三贱客一起在国内拍一集tgt是一种什么体验 笔者是《The Grand Tour 》的执行导演,也是导演组中唯一的中国人,与英国导演KitLynch Robinson一起执导,分享这次极为特别的拍摄中的所见所闻。其实早在2017年 TGT 第二季,我们就做过到中国拍摄的企划,当时我们想要用三辆超跑穿越西藏。熟悉TG/TGT 套路的粉丝们应该可以想像,大致上会有点像BBC Top Gear 第22季的澳大利亚Outback特辑;然而由于制作复杂度比较高,我们就把这个计划暂时搁置了。今年我们选择了从重庆出发,带著三辆飘洋过海到中国的豪华车——当然还得是二手老车,经过XXXXXX,突破XXXXXX,改装XXXXXX,最后XXXXXXXXX(抱歉我不能剧透)的伟大旅程! — 中国铁粉世界强相信不用我剧透,拜铁粉们一路的追踪报导,大伙儿应该都已经在微博上看到了这次登场的明星车 (hero cars) 是哪些,搞不好还帮忙编了剧情演了起来。首先节目组感谢热情粉丝们的鼎力支持,文明跟拍,也很庆幸没有发生任何意外,毕竟我们是高制作风险的节目。必须说,中国TGT 粉丝的素质,满分十分来看估计有七点八分,世界排名约第二名。— 红旗L5就像离开 TG 之后,我们发现大猩猩对特斯拉 Tesla 的全电动车有了相当不同的见解(请见 TGT 第二季第十期 TeslaModel X 测评);现在的大猩猩看世界,有了更宏观的观点,比当年大概心胸宽广0.5%。于是我们 看中国光怪陆离的山寨车,反而想看看现今中国造车的巅峰,于是我们选择了红旗L5。从专注奢华的制造水平,新旧融合开创新局的车型设计,不可思议的售价门槛,到你有钱也买不到的尊贵傲娇,都给予了L5在这个世界上绝对独一无二的定位;然而重点是,大猩猩喜欢L5:他认为这是一辆有著绝对特殊的性格,能够代表中国当下高端造车工艺水平的汽车。然而在拍摄前,我们要能在全中国想借到一辆红旗L5来拍摄,可以说是难上加难,一直到拍摄前三天才正式敲定。由于过于稀有,过程中我们也试著找寻其他的选项,然而发现——没有;中国没有第二辆在级距上趋近于L5或是劳斯莱斯古斯特这样的国产车型。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几个问题,就是我们终于能造出一辆被Jeremy Clarkson认同的车,但市场上无法出现第二辆;我们能生产出红旗L5,但你不见得有办法买到;这辆车冲突地承载著强烈的社会主义象征,却有数百万的顶天价格。 可以看出我们整个产业其实还是不完整的。 — 飘过半个地球来中国的明星车粉丝们无孔不在,早在三辆明星车叩关时,就被拍照流出了;我想这毕竟是因为这三辆车款的出现实在是有点特殊,也引起了各方网友诸多揣测,我可以告诉大家的是:这三辆车的确是从德国购买,直运中国,落地领取临时行驶证以支持拍摄。拍摄过程有完整 TGT化疯狂改装,而拍摄完毕后将运回英国,想买下做纪念的收藏家可以放弃了。这三辆二十年前的大排量豪华轿车,内外虽然饱经风霜,却不至于破败;然而铁粉估计都能够猜得到,在故事往前展的过程中,三辆车将难逃被凌虐的命运。大猩猩擅于恶操,宝马 750 V12正好符合他的人设;一向厌恶纽伯格林硬悬挂路线的船长,跟6.0 V12的奔驰S系特别般配;至于鼹鼠钟情美式V8,则是选择了国内非常少有的凯迪拉克 STS。至于故事会怎么发展,请大家期待节目正式播出,剧情恕难透露。直击现场的粉丝们,如果你觉得你已经猜到了内容的大概,我只能说,别小看我们节目组,我们的神经病不是你们跟的上的。 因为一层楼只能发10张图,超过的图片将无法显示,所以下层楼继续发,请勿插楼多谢合作!
【特斯拉】特斯拉车祸结果公布 司机曾多次受到系统警告 特斯拉车祸结果公布,司机曾多次受到系统警告。据路透社北京时间6月8日报道,针对今年3月23日的特斯拉车祸,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发布调查报告称,在行车过程中,涉事车辆系统曾多次向司机发出“将手放到方向盘上”警报,但在这起车祸发生之前的六秒种内,但该司机未能执行,而且当时涉事车辆超速行驶。NTSB在这份初步调查报告中称,这名38岁、在车祸发生后不久于医院去世的司机,在旅途中曾被系统警告过三次:两次视觉警报和一次听觉警报,三次警报均要求其将双手放在方向盘上。 报告还显示,在3月23日发生撞车事故发生的前三秒钟内,涉事车辆车速从每小时62英里(约合99公里)加速到每小时近71英里(约合114公里),超过了每小时65英里(约合105公里)的限速。此外,在事故发生五天后,涉事电动汽车的高压电池再次起火,消防部门不得不扑灭大火。 报告细节显示,在这起事故中,涉事司机曾在事故发生前15分钟接到系统警报,要求其将手放回到方向盘上。在事故发生前的一分钟,他的双手在方向盘上停留了34秒,但在在他撞上美国加州山景城101号高速公路上的减震器和混凝土护栏之前的最后六秒内,他的手没有放回到方向盘上。 特斯拉Autopilot为驾驶员辅助系统,该系统能够处理一些驾驶任务,并允许驾驶员把手从方向盘上移开。特斯拉表示,在使用这一系统时,司机应该随时把手放在方向盘上。 特斯拉拒绝置评NTSB的初步调查报告。但在今年3月特斯拉曾表示,在事故发生前的最后几秒钟,司机没有刹车,也没有采取措施避免撞车。 NTSB正在调查自去年以来特斯拉汽车发生的四起交通肇事,并研究了事故发生后的火灾问题以及自动驾驶仪的使用情况。 特斯拉车主手册警告驾驶员,在高速行驶时,系统可能不会检测到静止物体。南卡罗莱纳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布莱恩特·沃克·史密斯(BryantWalker Smith)说,这份报告对拥有自动驾驶系统的特斯拉汽车以及其他具有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的汽车提出了一个问题,“对于许多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和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来说,静止的物体也是一个挑战,”他说。 本文转自凤凰科技
【疑点重重】韩寒谈奔驰失控称有很多疑点 今日,韩寒在微博发文,就“奔驰失控”事件发表了一些观点。 全文如下:关于那台失控的奔驰,我就多说两句吧。首先要感谢交管部门,反应迅速,认真负责,其次要庆幸车主没事。整件事情有很多疑点,版本也颇多,一会儿说奔驰远程锁车,一会说车主开门降速,一会儿说车被拖走检测,一会儿说车主继续使用,这些可能是记者描述的时候自己发挥了,也可能是车主面对不同媒体随口一说,我们以最新的版本为准。 最新的版本是车主开启巡航定速,车辆被锁死在120,无法加速,无法减速,无法刹车,交警为其开生命通道,车主安然过收费站,狂奔一小时后,车主最终依靠开门解安全带等手段降下了车速,并刹车成功。车主继续低速行驶至成都,车辆至今在使用。 我有一些疑问。首先现代车辆纵然大多是电子油门电子刹车,但在刹车方面,电子信号只负责助力泵,脚依然能推动液压咬合刹车盘,无非就是没有了助力。没有刹车助力的车辆大部分男性都可以踩动,甚至有些老派职业车手就是不喜欢刹车助力。这是车辆设计的一个逻辑,刹车物理优先,并非奔驰独有,大家都这样。如果刹车完全失灵,那只能说明刹车系统在物理上也坏了,最常见比如刹车油管破裂,这种通常不可逆,不大可能最终车又好了,并可以继续使用。 第二,中国高速公路路况,就算四车道夜晚,要匀速开120,一小时内一次都没有遇上几车并行,真的需要很大的运气。很多说路空车少你也可以的朋友,你那是只开了几分钟十几公里,和一小时一百多公里不是一个概念,总之这个很难。 第三,交管部门认真负责,为车主排空收费站几跟车道。但车辆出高速收费口的速度并不像120公里每小时。个人感觉在80左右。 第四,车辆卡死巡航120,换挡刹车油门全没用,唯独方向盘带着助力可以自由使用,这也很奇怪。 第五,面对一辆只能开120且停不下来的车辆,车主九死一生,历经万难,最后死里逃生,终于停车,难道不应该立即协助警方封存证据并和厂家交涉吗,怎会继续开到成都参加会议,并至今还在使用。换我我是不敢的。 综上所述,我认为这件事很蹊跷,一定要好好检测车辆。如果最终车辆的确是卡死120无法刹车,我愿意向车主道歉。 我建议沿路的交管部门,仔细看道路监控与测速,或者查看区间测速,看看在这个一小时内,车主有无加速减速动作,是否真的保持120。我怀疑巡航可能真的一度取消不了,但车辆的速度是可控的。车主夸大和演绎了相当一部分内容。 另外我也建议交管部门,绝不能放任这样一辆跑120一小时且不能刹车的车上路。哪怕车主艺高人胆大不计奔驰嫌,愿意继续驾驶,为了保护车主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我们都不能让它在道路上行驶。谁也不能保证这就是巡航定速的问题,万一市区它突然又坏了呢,这就成炮弹了。这样的车辆,应视为重大杀伤性武器,对公共安全有重大威胁,无论车主愿意不愿意,必须马上拖走严格检测,如果不信任奔驰,可以第三方检测。检测期间,奔驰应给车主提供备用车辆。建议在拖车上锁死驱动轮,防止车辆又突然抽风。 最后要说,我不是给奔驰洗地的,奔驰的公关付不起这个钱。我的奔驰S65的ABC泵坏了,也还正在索赔呢。我也不会阴谋论车主的动机,一切以检测结果和交警的录像调查为准。再说一遍,如果错了,我愿意公开道歉。
【科普】三菱Lancer Evolution MIEV 在2005年,三菱基于当时的Lancer Evolution IX,打造出了这台纯电动的LanEvo试验车。其最大特点,便是采用4个轮内电机,以实现四轮驱动。其实早在LanEvo MIEV之前,三菱曾推出同样搭载轮内电机的Colt EV试验车。其采用了后轮驱动的形式。但相对于Colt EV实心结构,搭载在LanEvo MIEV上,由三菱以及东洋电机制造合作研发的轮内电机则采用了环状结构。得益于此,刹车系统能够规整地收纳于电机中。也因为环状结构省下的大量空间,工程师能够更方便地将轮轴等一系列部件与之组合。此外,这一设计的轮内电机也拥有较为轻便(相对而言)、动力损失较少等特点。得益于4个轮内电机的引入,原本的发动机、四驱系统等均被拆除,取而代之的,则是两个分别安置于车子前/后部的逆变器,以及底盘上,由GS-YUASA提供的一大块锂离子电池,对了,还附送一个汽油版没有的车头行李箱。在性能数据方面,这台电动EVO面对它的汽油版兄弟也毫不逊色。其最高输出为270ps,峰值扭矩更是达到了518Nm,最高时速则被限制在180km/h。在当时的10·15模式下,其续航里程为250km。除了在当年的东京车展亮相,三菱也积极将它带到各系列的活动当中,例如同年的四国EV拉力赛等等。同时三菱也为其申请有牌照,以在实际道路中进行实用化测试。据了解,三菱至少做了两台LanEvo MIEV,其中一台的外观接近Lancer WRC05,拥有诡异尾翼,主要用作场地测试,而另外一台保留了LanEvo IX的外观造型(如图),可合法上路,用于参与各种PR活动以及实用化测试。 遗憾的是,由于轮内的电机的成本过高,以及重量难以抑制等问题,这台LanEvo MIEV最终只停留在了试验阶段,而三菱在电动车领域的步伐则并未停止,之后的i-MiEV,或者是在在派克峰登山赛活跃多时的MiEV Evolution系列,都是三菱工程师努力之下的结晶。 看到这里,你觉得EVO变成电动车,真的会像有些人想得那么不济?起码我不会,我甚至还会对这台e-Evolution,有那么一点小期待呢。 本文转自车家号“啊车” 这贴去年发过,但是沉了所以重发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