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ngaomao zangaomao
关注数: 209 粉丝数: 409 发帖数: 55,501 关注贴吧数: 19
奇文共欣赏:一个外国人目睹洪秀全、杨秀清的腐败生活 一个外国人目睹洪秀全、杨秀清的腐败生活,有些行径让人哭笑不得 从我国历史来看,任何一个新王朝的建立,总会伴随着欣欣向荣,蓬勃向上的趋势。而太平天国的这个阶段却是相当短暂。从一开始,洪秀全永安建制后,就率军攻占了武昌,当时清朝开始围剿太平军,而洪秀全想的第一件事并不是反围剿,而是开始派人在武昌城大规模搜寻美女,建立天王府,并下令军民敬献美女、奇珍异宝等,说是要归于天朝圣库,其实大多都收入自己的囊中。 定都天京后,洪秀全更是一头扎进奢华淫乐的生活中。当时太平天国不排外,很多外国传教士也加入了太平军,当时有个很有名的英国传教士叫富礼赠,他写了一本很有名的书《天京游记》,在这里面就记载过洪秀全,杨秀清等人的腐败生活,现在看来有些行径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先说一下洪秀全的用膳的情形:早中晚,突然间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这是洪秀全吃饭的时候到了,奏乐直到用膳完毕。洪秀全用膳时所用金碗二十四只,备水陆美味佳肴,杯箸亦用金镶,后尔用玉盆玉杯。吃饭要奏乐,而且还要配上炮声,洪秀全也是古今中外的第一人。 相比洪秀全,杨秀清讲究排场的程度也不逊色。据《天京游记》记载:每天早上八点,有将近800-1000名穿着体面的女子跪在杨秀清的门口听后吩咐。尤其出行时的奇葩行径更是让人哭笑不得,为了显示自己显赫的地位,他把小农思想发挥了极致。人称“如赛会状”。 杨秀清出行的仪仗多达数千人,走在前面开路的是举着锈有龙凤鸟兽的数十面大旗,数十对人敲着大锣,后面跟着一群人舞着一条约数十丈的五色龙,高十多丈,接着是杨秀清坐的大轿,他的轿子由五十六人抬行,轿后跟着数百名属官,全部戎装。队伍的最后面,仍然有一条数十丈的长龙收尾。这样的排场行走在大道上,来炫耀自己的权威,显示自己并非常人,尊贵无比。 并且太平天国的领导们更是“黄金”的崇拜者。洪秀全的王冠是纯金制造,重八斤,金制项链一串重八斤,龙袍上有金钮扣,生活日用品都是纯金打造,据说连洪秀全的夜壶都是黄金的。如此奢华的装备,太平天国的高级将领纷纷效仿,谁要是不用黄金制造的日用品,让人知道后特别跌份,如此夸张奢靡的生活,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就是这样一个王朝想让他长久真的很难,您说是不
奇文共欣赏:一个外国人目睹洪秀全、杨秀清的腐败生活 一个外国人目睹洪秀全、杨秀清的腐败生活,有些行径让人哭笑不得 从我国历史来看,任何一个新王朝的建立,总会伴随着欣欣向荣,蓬勃向上的趋势。而太平天国的这个阶段却是相当短暂。从一开始,洪秀全永安建制后,就率军攻占了武昌,当时清朝开始围剿太平军,而洪秀全想的第一件事并不是反围剿,而是开始派人在武昌城大规模搜寻美女,建立天王府,并下令军民敬献美女、奇珍异宝等,说是要归于天朝圣库,其实大多都收入自己的囊中。 定都天京后,洪秀全更是一头扎进奢华淫乐的生活中。当时太平天国不排外,很多外国传教士也加入了太平军,当时有个很有名的英国传教士叫富礼赠,他写了一本很有名的书《天京游记》,在这里面就记载过洪秀全,杨秀清等人的腐败生活,现在看来有些行径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先说一下洪秀全的用膳的情形:早中晚,突然间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这是洪秀全吃饭的时候到了,奏乐直到用膳完毕。洪秀全用膳时所用金碗二十四只,备水陆美味佳肴,杯箸亦用金镶,后尔用玉盆玉杯。吃饭要奏乐,而且还要配上炮声,洪秀全也是古今中外的第一人。 相比洪秀全,杨秀清讲究排场的程度也不逊色。据《天京游记》记载:每天早上八点,有将近800-1000名穿着体面的女子跪在杨秀清的门口听后吩咐。尤其出行时的奇葩行径更是让人哭笑不得,为了显示自己显赫的地位,他把小农思想发挥了极致。人称“如赛会状”。 杨秀清出行的仪仗多达数千人,走在前面开路的是举着锈有龙凤鸟兽的数十面大旗,数十对人敲着大锣,后面跟着一群人舞着一条约数十丈的五色龙,高十多丈,接着是杨秀清坐的大轿,他的轿子由五十六人抬行,轿后跟着数百名属官,全部戎装。队伍的最后面,仍然有一条数十丈的长龙收尾。这样的排场行走在大道上,来炫耀自己的权威,显示自己并非常人,尊贵无比。 并且太平天国的领导们更是“黄金”的崇拜者。洪秀全的王冠是纯金制造,重八斤,金制项链一串重八斤,龙袍上有金钮扣,生活日用品都是纯金打造,据说连洪秀全的夜壶都是黄金的。如此奢华的装备,太平天国的高级将领纷纷效仿,谁要是不用黄金制造的日用品,让人知道后特别跌份,如此夸张奢靡的生活,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就是这样一个王朝想让他长久真的很难,您说是不
太平天国滥封王,清朝一样滥封官,而且离谱的多(转载) 我们知道,太平天国后期滥封王,多达2000多个。其实在这方面清朝也好不到哪里去,同样滥封。朝廷为了鼓励将领替它卖命,又没有那么多钱和实际职位给他们,就只好给虚职了,这些职位全是虚的,既上不了任也没有工资拿的。   提督和总兵,是清朝武将的大官,清朝编制内的提督只有20多人,总兵83人。提督和总兵是汉人武官能担任的最高职位。要想当这两个大官,就得要等“空缺”,还要有人举荐,一般是皇帝信任的人推荐,或者是总督巡抚推荐。难度不小。   当时清朝正同太平天国打仗,很多人立功了却没有奖励,没钱没官,有怨言。于是朝廷想了个办法,对那些立了功的,加封记名提督或记名总兵。记名提督先后封了5000多个,记名总兵封了2万多个,非常离谱。所以,滥发头衔方面,双方半斤八两,谁也别嘲笑谁。清朝甚至还要离谱。   象洪秀全有很多个老婆,有的人就抓住这个不放,抓紧嘲笑一番。其实当时的咸丰的老婆一样很多。我们先不管双方的老婆谁多吧。就说谁更淫荡。不是看表面上谁的老婆多谁就淫荡的,而是看谁纵欲过度。实际上三十岁的咸丰皇帝因为纵欲过度,把身体搞跨了,才30岁就一命乌呼。洪秀全50岁身体还好好的,后来天京被围两年,没饭吃,缺粮少药才得病死了。
对雨花台之战,陶短房先生的评述 这场战役从战役本身看是平局,太平军并没有输,但在战略上是败仗,这我们放在后面说。 战役上太平军未能取胜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兵力和装备的优势并不突出,许多方面其实是劣势。 太平军号称20万,但按照其“二千五作一万”的统计习惯,实际兵力只有约6万,且缺乏后续(天京城里能出动的兵力都出动了,太平军中李秀成等部要留一大半主力守苏福省,李世贤部后方远在浙东,溧阳的小基地近乎涸泽而渔,黄文金、古隆贤、刘官芳等皖南、浙东北太平军地盘不巩固,几乎是无后方作战,),而湘军抵达前线的是先锋精锐(其实一开始才一万六千人),战役期间增援部队从水路源源补充,45天战罢双方都伤亡惨重,但太平军兵力折损,湘军却越打越多(战役开始时一万六对六万,结束时差不多三万对四五万)。 太平军虽然在江浙上海缴获和购买了大量洋枪和部分炮火,但枪多炮少,且枪支型号庞杂,质量低劣参差,使用的弹药多为土造,“有硝无磺”,射程、穿透力和准确性大打折扣。反观湘军洋枪虽少但都是制式装备,洋炮充足且质量高,战役期间又从水路补充了许多火炮和弹药,高下自判。 第二,湘军反客为主,太平军失去地利。 湘军攻下庐州后利用皖江空虚和太平军水路薄弱,孤军深入,守卫雨花台要塞的太平天国将领对王洪春元(洪秀全族侄)**大意,湘军只死3人就攻下当年江南大营7年攻不下的雨花台,此后自三汊、上新河至雨花台水陆联营,已成不拔之势,太平天国在上游丧失、水师不济的情况下,单靠陆军已反主为客,明智的战法应如忠王李秀成的建议,深沟高垒,坐待湘军在清朝皇室逼迫下仰攻南京坚城,待主客易势头再战,但洪秀全12道金牌逼迫诸王回援,正中湘军下怀。事实上雨花台战后湘军攻城屡屡失利,正应李秀成预测,但那时太平军元气大伤,已无法抓住战机了。 第三,太平军条块分割,指挥后勤体系紊乱。 太平军城外15王分属几个系统(李秀成、听王陈炳文、来王陆顺德、纳王郜永宽、孝王胡鼎文属忠王,侍王李世贤、首王范汝增属侍王,堵王黄文金、襄王刘官芳、奉王古隆贤原本是陈玉成或韦俊旧部,航王唐正才是水师,补王莫仕暌、相王陈潘武是天京守将),彼此间除李秀成、李世贤关系和睦外四分五裂,龃龉不断,缺乏协调和统一指挥。更要命的是各部都分头解决后勤问题,不仅饱饿不均,而且缓不应急,战役过程中几次遇到已接近得手,却突然或弹药不足或粮食不够而无法继续突击的窘境。反观湘军,因为占据了秦淮河口,依托长江-秦淮河补给线,补给源源不断,曾氏兄弟多次称许负责这段后勤线维护、战役结束后不久精力耗尽而死的幼弟曾贞干(曾国葆)是雨花台之役不败的最大功臣,是很有见地的。 当然,如前述,雨花台之役太平军只是不胜,战役本身是平手,但湘军抢占地利,如果死守秦淮河口-雨花台水陆一线,太平军会很吃力,不过太平军也依然可以让各路援兵暂回,改用持久战和湘军周旋,毕竟清廷急于攻城而曾国藩原本就不赞成弟弟冒险,一旦攻城不克,太平军主力在外犹在,战略主动权就可能再次转移。 但洪秀全随后强令李秀成渡江“进北攻南”,把十多万精锐主力白白损耗在赤地千里的淮南和江水暴涨的长江江滩,并连累丢掉了长江三沙洲,正如李秀成所言“失我一人之锐,大局遂不可救”,李秀成部的折损不但让湘军攻城心无旁骛,也让攻打苏南、浙北的李鸿章、左宗棠再无压力,太平天国的失败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慈禧、光绪避难西安,老妖婆子给陕西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1900年,八国联军向我国发动侵略战争,8月14日攻进北京。15日,慈禧挟光绪仓皇西逃,狼狈不堪。途经怀来县时,因知县吴永“接驾”有功,一夜之间竟从七品升至四品,成为清王朝统治史上又一丑闻。同年10月19日,慈禧、光绪等人西逃入陕境,又给陕西人民带来了许多灾难。 这时的陕西,正逢历史上罕见的旱、蝗大灾,受灾面积达60多州县。当时陕西人口约800万,饥民竟超过300万。据志书记载,时“赤地千里,饿殍载道”,有的地方竟有出卖人肉者。然而,慈禧却根本不顾陕西人民死活,仍然大摆昔日威风,从潼关到西安,凡其所过之处,一律清水洒街,黄土铺路。所住房子均要张灯结彩,门、壁、顶棚,全部用黄色绸缎装饰。每顿饭食,筵席常达数百桌,致使所过州、县,所搭的临时厨房即占半条街。慈禧每到一地前,先派太监检查“接驾”的准备情况,有功者赏,不周到者处罚。这些检查的宦官内侍,每到一地,见酒席则尽情吃喝,见文物、古玩则随意攫取。筹办官吏只好屈意奉承,待这些宦官离去后,地方官往往又得兴师动众,重新办理。据《重修华县志》记载,慈禧一行到华县前,“官绅筹备,目不交睫者数十日,张灯结彩,备极豪华。”其它州县亦大抵如此,如华阴知县以为慈禧可能过境时要上华山,特地为慈禧、光绪赶制“御床”两张,放置在华山中峰。床架用檀木精雕而成,床顶和四周均用玻璃镶成双层空心形状,内注清水,并放养金鱼和水草,造价甚高。但慈禧却嫌山路险峰而不愿登临,结果这两张耗费了大量钱财的“御床”并未用上。慈禧尚在河南境内时,陕西的官吏就大肆张扬,动用大批劳动力为迎接慈禧一行作准备。贫苦百姓每天带上黑豆、油渣、麸皮作为口粮去服劳役,监督的官吏稍不如意,即对服役者鞭打绳栓,随意处罚。被强征去办“皇差”的车辆,还常被无故扣留。如上的兴师动众“接驾”,闹得百姓叫苦连天,怨声载道。 10月26日,慈禧一行到西安。恰这一天下雨,但当局仍强令群众跪在雨中“接驾”,就连当时正在西安府中学堂读书的于右任也被迫与老师跪在雨中一个多小时。 慈禧在西安所住的“行宫”,更是大费周折。陕西当局先打算把有数百间房屋的北院门(今西安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巡抚衙门作为行宫,大兴土木进行整修,北邻的陕西中学堂亦被占用,迫使学校停办。为修北院行宫及其它宫廷官员住所,截止慈禧入陕,已用银子近5万两。慈禧一行入陕后,又因赶修不及,急忙把原陕甘总督衙门(即今南院门市委机关驻地。此时总督衙门迁往兰州)作为临时行宫,用红油漆将门、柱油刷一新,牌坊均画以云龙。但慈禧一行到西安后,却嫌房屋太少不愿进住,仍住在北院巡抚衙门。护理陕西巡抚端方为迎接慈禧等人,专门设立支应局办理“皇差”,不到一月时间,就用去白银29万余两。这些劳民伤财的行动引起广大人民群众强烈不满。辛亥革命时著名的革命党人于右任当时正在西安府中学堂读书,对慈禧祸国殃民的行径非常愤恨,写信给当时的陕西巡抚岑春煊,请其杀死慈禧,重新实行百日维新时的“新政”。信尚未发出,被同学王炳灵苦劝而作罢。于右任的行动虽然幼稚,但的确反映了当时广大群众强烈不满的心声。 慈禧在西安的生活亦很奢侈。“御膳房”设荤局、素局、饭局、菜局、粥局、茶局、酪局、点心局等多种,每局厨司多者有十数人,餐前必先由太监呈上菜单一百余种由慈禧点菜。慈禧要喝牛奶,当时西安尚无奶牛,陕西当局急购有奶黄牛六七头,专供她喝奶用。1901年夏,陕西又逢大旱,异常炎热。慈禧嫌热,地方官又想方设法弄到几个绿色琉璃大缸送到慈禧住处,每日派人换水,为慈禧房中降温。慈禧每天要喝冰镇酸梅汤,但炎夏的西安根本找不到冰,地方官又派人每日赴距西安百余里外的太白山拉冰,供“御膳房”使用。慈禧一人在陕西住的前8个月就花去白银12万两,可买小麦280万斤(按当时市价)。就这样惊人的花费,慈禧还不满意,竟说:“自来在京膳费,何止数倍,今可谓省用。”①慈禧在宫中饱食终日,或听戏、听说书、看杂耍消磨时光,或以金球、元宝赌博取乐,或以写字作画消遣。当年跟随慈禧到西安的岳超在回忆录《庚子~辛丑随鉴纪实》中写道:“慈禧年愈花甲,自京至陕辗转数千里,颠沛劳顿,终未见风尘之色。”其养尊处优的生活可见一斑。 身为皇帝的光绪在慈禧的淫威之下,完全是一个傀儡。从百日维新失败后,慈禧一直对光绪防范甚严,在其周围密布爪牙。光绪的一言一行,慈禧均能迅速知道。据岳超回忆,光绪到西安后,容颜憔悴,时常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从未见其片刻开朗或偶一强作欢笑,总是谨言慎行,唯恐大祸随时及身。召见臣下议事时,光绪呆坐在龙椅上,形若木鸡,一言不发。只有慈禧问他时才哼上几声,不过例行公事而已,一切事情全由慈禧决定。 慈禧在西安时,生活花费如此之大,却假惺惺地说,国家蒙难,一切均应从俭。她衣着外面穿布衣,里面却多穿绸缎。上行下效,许多官僚亦如此。 慈禧在西安为了搜刮到更多的钱财,公开卖官鬻爵。潼关一大财主想买一道员,慈禧明码标价,认为至少需白银万两。城固寡妇巨富衡张氏,为了和嗣子衡长绪争夺家产出银一万两求见慈禧,买得“二品夫人”头衔。慈禧如此,下面的官宦亦效仿,于是贪污舞弊、敲诈勒索之事层出不穷。大太监李莲英权势很大,不仅慈禧卖官之事多经其手,就是各地臣僚向慈禧供奉礼品时,也必须同时备厚礼贿赂李莲英。后来慈禧离西安时搬运的财物中,李莲英的财物竟超过慈禧所得财物的一半。宫中的其他太监,也是事事须收贿赂,仅每天供慈禧吃燕菜一项,就须加“宫门费”三百两白银,否则不收。如果慈禧吃不上燕菜,承办官员就有被杀头的危险。太监出外买东西,向不给钱,致使行宫附近的商人叫苦不迭。太监如此,其他官僚亦不例外,总兵陈泽霖侵吞巨额军饷,军机大臣荣禄欲查处严办,陈给荣禄贿银四万两、绸缎四箱,荣禄即准其将此项军饷作为“前放遗失”予以报销。那些所谓“两侍卫兵”及各地来陕的“勤王之师”,亦常到处抢劫掳掠,无恶不作,百姓视其犹如虎狼。就连慈禧逃离北京时拉车的牛,也被称为“恩牛”,披红挂彩,在大街上任意横冲直闯,顶翻货摊,撞伤行人,无人敢阻挡。 宫廷里灯红酒绿奢侈生活的同时,连续大旱三年之后的西安城里却“民多菜色”、“饿殍载道”,走投无路的饥民于1900年12月某日把军机大臣荣禄围住,要求救济。慈禧恐激起民变,只好下令开设粥场。 慈禧在西安期间,奕劻与李鸿章作为清廷全权代表,与外国侵略者在北京谈判。外国代表提出要严惩“首祸诸臣”的要求,慈禧遂下令庄亲王载勋、左都御史英年自尽。军机大臣赵舒翘,因多次支持慈禧的重大决策,深为慈禧信赖。当时诸大臣及外国代表均把赵舒翘作为“纵拳”的祸首之一,要求严办。慈禧起初也打算保住赵舒翘,仅给其以革职留任处分,但外国代表态度强硬,并以武力相威胁。清廷遂对赵舒翘的定罪一再加码,直至定为“斩立决”。由于赵舒翘是长安人,且一向廉洁干练,官声颇好,消息传出后,西安城内许多人为赵请命,聚集达数万人。慈禧等人为平民愤,又下令赵舒翘自尽。1901年2月24日,赵舒翘书绝命诗二首,其中有“生死由天原不计,满目哭送却伤神”句,颇为悲怆。赵自尽时,因身体强健,吞金,未死;喝鸦片与砒霜,仍未死;一直从午后的1时折腾至深夜11时,尚未咽气。监刑人岑春煊再三逼促,言辞极为凌厉。赵舒翘家人迫不得已“乃以绵纸遍糊七窍,灌以烧酒而闷煞之。屡绝屡苏,反复数次而后毕命。”②引自《陕巡大事记本末》。赵舒翘死时年仅53岁,其妻亦同日自尽。赵舒翘一向对慈禧忠心耿耿,但慈禧为了保全自己,把责任均推给赵舒翘等人,反责怪赵等“误国”,其阴险毒辣的手段,昭然若揭。 慈禧等人在陕西期间,皇差共耗费白银190多万两。1901年10月6日慈禧带着3000辆大车财物,坐着八抬大轿,在大批武装的保护下,耀武扬威地离开西安,所摆的场面较入陕时更甚。“沿途千官车马、万乘旌旗,气象极为严肃,较来时光景,当然大不相同。”但据当事人回忆,“除省城内趋炎附势之士绅紧张周旋外,一般人民则毫无表示。”③ (录自西安市地方志馆、西安市档案局编《西安通览》。) ①引自《陕巡大事记本末》。 ②吴永:《庚子西狩谈丛》。 ③岳超:《庚子~辛丑随鉴纪实》。
从一道历史题(材料分析题)来看太平军和湘军的不同 (20分)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三军个个仔细听,行军先要爱百姓。 贼匪害了百姓们,全靠官兵来救生。 第一扎营不贪懒,莫去民家取门板。 莫拆人家搬砖石,莫踹禾苗坏田产。 莫打民间鸡和鸭,莫借民间锅和碗。 第二行路要端详,夜夜总要支帐房。 莫进城市进铺店,莫向乡间借村庄。 无钱莫采道边菜,无钱莫吃便宜茶。 更有一句紧要书,切莫掳人当长夫。 第三号令要声明,兵勇不许乱出营。 走出营来就学坏,总是百姓来受害。或走大家讹钱文,或走小家调妇人。爱民之军处处喜,扰民之军处处嫌。军士与民如一家,千记不可欺负他。” ——曾国藩《爱民歌》 材料二 曾国藩的亲信幕僚赵烈文在《日记》中写道:湘军攻下南京后,城内“老弱本地人民不能挑担又无窖可挖者,尽遭杀死……其幼孩未满二三岁者亦砍戮以为戏,匍匐道上。妇女四十岁以下者一人俱无,老者无不负伤,或十余刀,数十刀,哀号之声,达于四远。”,“自湘军平贼以来,南民如水益深,如火益热。” 材料三 谭嗣同在湘军收复“天京”后约30年,曾到金陵(即今南京,太平军称“天京”)对所见闻说:“顷来金陵,见满地荒寒现象。本地人言:‘发匪(指太平军,按清方称谓)据城时,并未焚杀,百姓安堵如故。终以为彼叛匪也,故日盼官军之至,不料官军一破城,见人即杀,见屋即烧,子女玉帛,扫数悉入于湘军,而金陵永穷矣。’至今父老言之,犹深愤恨。” 材料四 石达开攻破江西吉安城时,除歼灭抵抗的敌军外,“不戮一人,有掳民间一草一木者,立斩以徇。” 对此地主阶级文人邹树荣写有纪事诗,中称“传闻贼首称翼王,仁慈义勇头发长,所到之处迎壶浆,耕市不惊民如常。” 请回答: (1)概括曾国藩在《爱民歌》中规定的“爱民”军规的内容(6分,不得摘抄材料原文)。曾国藩这样规定的目的何在?(2分) (2)曾国藩的“爱民”军规得到执行了吗?结合材料二、三加以说明。(6分) (3)结合材料三、四,说明太平军在占领城市后的做法与湘军有何不同?(6分) 分析(1)从材料一中直接概括出“爱民”军规的内容,即不许毁坏百姓田产、掳掠民间财物;不得扰民,买卖公平;不许强拉民夫;严明军纪,不准随便出军营,不许讹诈钱财、调戏妇女;结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史实可知曾国藩此举的真实目的在于收买人心,赢得百姓对镇压太平天国的支持。(2)从材料二,三的文字内容中可以明显发现湘军进入南京后大肆屠杀百姓,并未遵守“爱民”军规。(3)从材料四文字内容中可以直接得出太平军占领城市后,与湘军举措相反,并未烧杀抢掠,而是采取措施稳定民心,恢复秩序。
星辰大海:国企与私企谁养活谁? 壹 国企对公共财政的贡献   国有企业对公共财政的贡献更为直接。尽管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下降,但始终是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2007年起,国有企业开始向国家上缴红利,上缴比例稳步上调,目前累计上缴国有资本收益约3000亿元。2012年,117家中央企业实现利润1.3万亿元,上缴税金1.9万亿元。国有股权划拨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使人民群众拥有了更可靠的社会保障。国资委统计,到2011年底,已有2119亿元的国有股权转让收益划归社保基金。中央企业还划转到全国社保基金83.94亿股,为社保基金提供长期收益。 贰 国企与私企纳税负担   根据观察者网《杜建国:私企税负远低于国企,这是中国经济的基本事实》(链接: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guancha.cn%2FDuJianGuo%2F2017_09_13_426899.shtml&urlrefer=c2a5a72391a077bf5c91914c5f052373)统计分析:“往高处假设,金融类国企纳税总额与非金融类国企持平,也是3.8万亿元,那么所有国企纳税总额合在一起就是7.6万亿元,占2013年全国总税收的68%。往低处假设,金融类国企纳税总额只有非金融类国企的一半,那么也有1.9万亿元,所有国企的纳税总额则为5.7万亿元,也超过了全国总税收的51%。   综上所述,所有国企——包括金融类与非金融类的——纳税总额,估计达到甚至可能超过中国每年纳税总额的一半。这应该是与事实出入不大的。   当前,国有企业职工总数肯定不足中国就业人口的五分之一,所有国企的营业收入占全国营业收入的比重最多也就百分之三十多,不过,它们的纳税总额则占全国税收总额的一半以上。无论从税负的角度,还是从总量的角度来看,中国国企都承担了远多于其它类型企业的社会责任与义务。这是中国经济领域最重要的基本事实之一。”   根据网易财经频道《专家:国企纳税总额超过全国总税收一半》报道:   【“3.8万亿元除以2013年全国总税收11.05万亿元,全国非金融类国企纳税额占全国总税收的34%。假设金融类国企纳税总额与非金融类国企持平,那么所有国企纳税总额占全国总税收比例为68%。假设金融类国企纳税总额只有非金融类国企的一半,所有国企的纳税总额也超过了全国总税收的50%。   国企占整个经济的规模只有四分之一,从业人员仅占五分之一,但是国家的税收有一半要靠国企。”】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money.163.com%2F15%2F0105%2F00%2FAF5I5HND00253B0H.html&urlrefer=189ec7f4cb8d4ecff0b20d83a6747754)   国有企业的负担比私营企业与外资企业高的不是一点半点,而且他们贡献给国家的利税也是最高的。国有企业现在的占比仅33%,而私企与外资企业达到67%,但是实际他们的税负只是国企的一小部分。   
山神传说——猛虎恶斗九头虫 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山村。 当时村里有位老人,在野外捡了个小虎崽回来,老人家看小虎可爱,每天上山打些野物喂给它吃。 村里人对此议论纷纷,有人说养虎为患。老人家却不听他们的。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小虎越来越大。老人已经渐渐不能满足它的食欲。 有一天早上,老人听到院里扑通一声,出门一看,好大一只死野猪被扔在院地上。长大的小虎威风凌凌站在死野猪旁,冲老人点点头。然后衔起野猪,放到老人脚下。老人家开心的笑了,原来是小虎来孝敬自己了! 从此以后,小虎每天上山打猎。总是将一些鹿呀,野猪呀,狼呀叨回来送与老人度日。 老人家从此享上了福。足不出门,也不愁温饱了。 原来议论老人不应养虎的村民现在都又羡慕又嫉妒老人。 老人家每天开心的合不拢嘴巴。 就这样又是一年过去了。 这年冬天,雪特别大,天特别冷。小虎上山打猎,经常要走上好几天才能带回猎物。山里的猎物因为大风雪没有吃的,都跑的远远的。 有一天老人看着外面的鹅毛大雪,自言自语地说小虎已经整整一周没有回来了。 谁也没有想到,灾难就在这一天降临了。 先是一户人家的小孩失踪了。 接着,又有一个大人上山砍柴没有回来。当村民找到他时,只看到他被扯得七零八碎的尸体。 有人在雪地上看到梅花般的大脚印。 “是虎脚印!”有人说。 “老虎!老虎吃人了!”村民惊叫起来:“肯定是小虎干的!这三百里山脉,除了小虎,平时连一只虎也没有。” 一传十,十传百。不久,全村人都知道这个消息了。 人们愤怒地找到老人,逼他交出小虎。 老人无论如何不相信小虎会吃人。 村民叫道“老虎就是吃人的!今年雪特别大,它没有食物,就回来吃人了!真是忘恩负义的**!” 说着,村民把老人打倒在地。 就在这时,一声惊天动地的咆哮,小虎口衔一只死狍子回来了。它一见老人被打倒在地,马上冲村民们吼叫起来。村民吓的四散逃走。老人喝住小虎:“不许胡来!他们不是有意的!” 小虎听话的走到老人跟前。用毛耸耸的大脑袋拱着老人。老人含泪说道:“现在村民是不会相信我的话的。他们一定会来杀害你。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你快回到山林吧!不要再来找我。” 小虎似乎听懂了老人的话,悲鸣起来。 老人不由抱着小虎掉下泪来。 正说着,外面人声嘈杂,村民们手持长矛弓箭,来杀害小虎了。 小虎你快走!老人说着就推小虎上山。小虎还在犹豫。突然村民放出冷箭。老人用身体挡住了射向小虎的暗箭! 小虎见老人中箭,狂怒,一声大吼,吓的众村民魂不附体。小虎猛的冲入人群,将村民打的连滚带爬。 老人用最后一丝力气喝道:“不可伤人!” 小虎飞奔到老人身边,悲痛的看着老人。老人哽咽地道:“你不要伤人。记住。我死后不要报仇。你永远都不可吃人!不然就是对不起我!” 小虎似乎听懂了。呜咽着点点头。老人叹了一口气,合上了双眼。 小虎怒视众村民,众村民见老人身死,也不由惭愧。 小虎用双爪刨了个坑,将老人掩埋。然后悲啸一声,窜入山林,眨眼间消失了踪影。 几天后,村民们在村口看到一只被咬死的金钱豹。豹子被撕开的肚子中,露出还没消化完的人骨头。地上留下的是小虎小脸盆般大小的足印。比早先发现的梅花脚印大多了。村民明白了,那梅花脚印是金钱豹留下的。可人们误当成了小虎的脚印。原来杀害人的是金钱豹。 小虎上山找到这只吃人豹,杀死了它。然后抛尸村口,以明清白。 村民们后悔莫及,纷纷上山寻找小虎。 小虎却消失了。从此。人们再没看到过小虎。 村里人为老人立了庙。庙里供了老人的塑像和一只威风的小虎。 村民们就这样表达了他们的忏悔之心。 十年过去了。这年,又是寒冬腊月。山里出现了一只九头怪鸟。见什么吃什么。赶的满山鸟兽奔出山来。这九头怪鸟又飞到村中,在人家门口滴血。哪家被滴了血。就全家得瘟疫而亡。九头怪鸟还叨小孩子吃。不几天功夫。就有七个小孩被它叨走吃掉了。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