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回火眼 轮回火眼
——现在已经无法知道了。
关注数: 137 粉丝数: 307 发帖数: 21,642 关注贴吧数: 180
【风起青阳】【作文】万物无邪 万物无邪 谈到战争,先是除去曾亲身经历过离散的老一辈,很多年轻乃至中年人脑海中的第一印象,大概都只是寥寥几张从电影胶片中撷取下来的画面而已,毫不生动,且少得可怜,除此就再没有其他任何的影印件。似乎在当今这所谓的“和平年代”中,大家最担心的问题都依然只是,怎么才能找到一个合适的饭碗,如何才能完成今天的作业云云。于是在这些虽然琐碎却依旧能把人烦得不行的日常问题中,战争这个略略沉重的词汇显然是对比得有些过于遥远,并且不乏杞人忧天的味道。它远得就像是一个一生都不可能触摸到的梦境,被强硬地笼罩在一层灰黑色的屏障中,以至于现代几乎已再没有人,能真正准确地描绘出那些没有晨曦的剪影——噩梦的影子。 说到战争近代史,身为中国人的我们,第一个想起的一定是抗日战争,也就是二战时期发生在我们周遭的这一场长达八年的抗战。而在这段黑色的日历中,卢沟桥事变,凇泸会战,平型关战役,南京大屠杀,以及更多的抽象词汇所代表的事件都命运一一编排着上演。当然,这些短语对我们这远离罪恶的一代而言,都无疑只是一个个模糊的影像记录,就像一次民族性的遗忘,没有清晰的记忆,只有模糊的影子和似曾相识的面容,不知哪一年剧情的主角会换成自己。 关于南京大屠杀,今年专写近代的历史书上并没有给出太明确的定义。也许是不愿,更多的可能只是不值一提的疏忽。他们只说那个发生在许多年前的历史事件毁掉了许多的念想,也屠走了过多的希望。日渐变得没有颜色的血泊中,日本营中里有人大口地喝酒吃肉,边随手扇着身旁的蚊虫。闲谈之余也会用一天杀人的数目来作毫无意义的对比,并彼此聊笑打趣。而那时被他们扇走的蚊虫早已飞走,随后带来的是一个短暂的黑夜。不过夜里的安逸终究是逃不过时间的无情。再之后天亮了,伴随又是另一轮的攀比游戏。一刀一枪看谁能做到百人斩的拼比,而棋盘中用以下注的筹码,是生命。 听起来这些鲜活的生命还比不上一只蚊末值得珍惜。 后来,1946年发布的《远东国际法庭判决书》中这样描述当时的南京:“日本兵完全像一群被放纵的野蛮人似的,肆无忌惮地来污辱这个孤立无援的城市,他们单独,或者二、三人为一小集团在全市游荡,实行杀人、强奸、抢劫、放火,终至在大街小巷都横陈被害者的尸体。江边流水尽为之赤,城内外所有河渠、沟壑无不填满尸体。”这份在事件发生九年后出版的判决书基本真实地重现了当初的情景。在那时也许并没有人关注这是否代表着人性的沦丧,但至少从有人愿意花时间翻译这份长达1500页的文件,就可以证明,历史的真相,人们对其永远不会失去关注的恳兴。 还有二战。 若只是单从电影与文学作品的角度而言,二战时期正处于水深火热中的欧洲,似乎都只是被一昧描绘着德国法西斯单方面的施虐。无情,暴虐,冷漠,专制,这些词汇像是天生就是为了他们而出现的所在。然而不知是否有人也能在意到战争的另一面——这世上从没有无本之战——长达六年的战争,反之带给德国的同样也是无法施计的代价。1945年纳粹德国的投降前夕,7个年仅十六的孩子被迫穿上了肥大的军服,这群还没有还没有成年的军人被卡车卸在巴伐利亚一座小城的河边,任务是守下一座桥。那次短暂而并不惊人的战斗中,唯一一个侥幸出逃的“军人”日后写了一部轰动的小说,后来又被翻拍成了著名的电影:《桥》。另5个同伴不幸或是注定地死在了第一天的战斗中。而那一天,就是二战德军的最后一天作战,从任何方面讲他们都战个莫名死个莫名。可就像那位记录者所说,长久战争所泄落出的血腥与残暴,在人性的宣扬下是那样赤裸而宽阔。红色的洪流被刻意地拉开了尺度,大到这些孩子穿的军服再肥大,他们的消失,也渺小得像省略号里的一个小点里边的——一点点。 法西斯不顾人性的暴行固然令人无法原谅,可随着兵员的欠缺,德国规定满15岁的男性都要成为“空防助手”,16岁到60岁的男性组建“人民冲锋队”,又把国防军参军年龄从18岁改为16岁。“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召兵1800万人,“赌上了全部德国男青年的生命”。也就是说,在那个时候,战士们也只不过是情不由衷。在整个世界的压力下,连十六岁的孩子都要拿起枪支去打仗——一场战争打到了这种地步,还有胜利的可能么?当一个孩子在你面前无比真实地谈着他的杀人体会时,你能不感到恐怖么? 又想起语文书中那篇名为《蜡烛》的课文,红烛高烧历来都是象征着完满的婚姻,然而在呼吸皆难的炮火声中,记录下了再多光阴岁月的一根红蜡,也只不过是被充作祭奠的信物罢。一篇战地报告所述的只是偶然的一次惊见,至于在当时那个被烟炮笼罩的灰色年代中,究竟还有多少根这样的蜡烛,则是再没有人知道了。 所以才会有人说,历史的一页是用鲜血写成,它可以被翻过去,但是不能够被忘记。 不过时间终究会证明,战争除了毁灭外无法带来其他任何的进步。如当初空降日本的原子弹所带来的一片沉寂,人逃蚁奔,万物皆亡——那么多的生灵在此瞑目后,一句话被刻在了广岛纪念碑上:安息吧,不会重复过去的错误了。 真的不会么?记得德国哲人黑格尔有过一句名言,“历史给人类的惟一教训就是,人类从来都不知道汲取历史的任何教训。”说得或许是有道理的吧,否则也不会再有那么多次的历史重演,和平就该是理所当然的永恒,人类也永远不会毁在自己的手中。但我们也该怀有一些的希望,不是么?这世间固然有太多事让我们失望,可这毕竟是一个小小的世界。恐惧,希望,都是可以并存的情结。不论他们是否还会将这样的错误重犯,这个世界终究还将会是有短暂或永恒的和平。 那时会有鸽与白鹭彼此轻翔于天,口中衔着一封和平的信,或是油绿的橄榄枝。 水清沙幼,万物无邪。 马丹,战争作文,写得蛋疼...终于搞完了,又没时间码字了。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