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6🍒🌼 色相海
无相
关注数: 44 粉丝数: 370 发帖数: 44,150 关注贴吧数: 31
六位“素妈妈”讲述孕期吃素的宝贵经验,不妨看看,也许会帮到你 北京协和医院 鲍秀兰 对于孕妈妈而言,每一位孕妈妈在怀孕期间都希望自己可以营养充足,希望自己肚子中的宝宝可以发育得非常健康,因此在每一位孕妈妈在饮食这方面都会有很大的讲究。 一些孕妈妈喜欢吃一些荤素搭配的食物,还有另一些孕妈妈喜欢吃纯素的食物,那么究竟吃纯素食物的孕妈对于身体以及肚中宝宝的成长发育有没有什么影响呢?我们今天就来看一看几位纯素食主义孕妈妈的宝贵经验吧! 1.Julia和庆宝宝 Julia孕妈妈是一位吃纯素食物大约有两年半的孕妈妈,她的怀孕周期大概约28周,在怀孕期间,她是在孕后期的时候一直吃的是纯素食,大概的饮食习惯是早上水果+燕麦奶或者面包糕点,中午一般吃的是粗粮饭以及蔬菜水果等等,晚餐一般吃的是杂粮粥以及蔬菜水果类食物,这就是这位孕妈妈的一些纯素食谱以及饮食习惯的总结了。 那么这位孕妈为何会选择吃素呢?其实也就是因为"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这句话给了这位孕妈很深刻的感受吧,虽然一开始也非常担心一直吃素会不会对宝宝有什么危害,但后来发现还是挺舒适的,也并没有任何的不适,每次产检宝宝以及孕妈的身体都非常健康。 怀孕期间都经历过什么呢?都有哪些经验?这位孕妈从怀孕开始一直没有过孕吐以及感冒发烧的症状(除了智齿发炎过之外),后来也会补充一些其他的营养物质,比如叶酸、维生素D以及钙片和DNA等等,其余的就没有再单独补充过了,一般也会出去晒晒太阳散散步,但是活动时间不会太久。
僧俗四人对谈,揭秘大众阅藏 2019年4月,雪相法师、裴勇、希热多吉、蒋劲松居士四人做了关于“守护大乘”等专题的对谈,大众阅藏也是讨论的重要议题,现将相关内容出,以飨读者,欢迎大家关注大众阅藏,更欢迎对大众阅藏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批评指正,以便改进。感恩不尽。 雪相法师: 我们再来谈一下,我们现在正在开展的如火如荼的大众阅藏。大众阅藏给整个佛教带来了新的活力。我在微博上曾经写过一个感慨,我说大众阅藏是上千年来没有发生过的伟大的事情,因为它让所有的人都有能力,都有渠道去深入佛陀的智慧,直接跟佛陀去对话。虽然我认为在大众阅藏之前,你要建立种种的一些前提条件,但并不妨碍我对大众阅藏这个事情的赞叹和随喜。很多人也可能觉得师父好像没有撰写太多的文章来呼应,不是这样的,我是非常的支持,但是为什么我不热烈响应它,热烈的去炒作这个事情呢?我是怕给人家拖后腿,还有我也是有一些自己的建言和态度,我希望在最合适的时间和机缘下,再来推动它。一开始是以静观为妙,关键时刻希望能给它全盘托起。就像是我前几年去做一些事情的时候,人家说“法师啊,这个事情你应该做了”,我说你不要着急,人做事情要有战略眼光,你要先布一个局,时间久了或者说你该聚的能量聚好了,咱们把它厘清就好了,就可以更好的推出来。现在就是一个机缘,我们跟诸位探讨一下,把这个事情讲清楚了,谁还能多说话呢。所以说一切蕴积的能量我们放到一个关键的点来引爆它,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一点。 相信这个事情最有发言权的肯定就是蒋老师了,这是原来阅藏网的一个主要负责人,也是他不断地推广,各个群里不停地插广告,让大家对这个事情有了非常好的一个观感,不会看到这个事情特别的反感。起码他让这个事情进入了所有人的视野之中,而且不断以正面的能量在宣传它,大家对这个事情也有了一定的认可。我就特别想听一下蒋老师在推广阅藏过程当中遇到的一些现实问题,还有大家对这个事情的一些质疑,相信蒋老师可能深有感触,您跟大家分享一下。
佛法与外道禅修方法的差别在哪里?|念佛法門的基本功 宋朝以后开始有往生极乐,较主张称名念佛,称名念佛一般认为有祈祷作用。在华严里头,口诵名号不叫念佛。这个法门基本上是从印度外教传来的。同样地,修禅也是从外道传来的,也是宗教改革出现的修法,所以在禅修当中,要懂得佛法与外道禅修方法的差别在哪里?我们要抓住这一个重点。念佛也是一样,基督教也念“哈利路亚”,他们也祷告,这些都属于念佛的部份,我们要了解念佛的意义都是祈祷,祈求加被,持名念佛就是祈求阿弥陀佛的接引,这是相同点。而这当中与外道不同的时候就是“用心”,这一点如果没有加上去,不能称为佛教徒。   禅修用心就是以“无漏智心”带进去,不管是十二门禅、四禅四定、四无量心,都要带进四念处或四圣谛、七菩提分、八正道等,这才叫佛门中的禅。念佛也是如此,念佛的时候有没有把佛法的“觉”带进去,关键在于此。   所以,当我们把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当作一种媒介来运作时,第一要观法无我、观心无常,心若死寂不动,只有口诵名号的话没有用;念佛若也只是与阿弥陀佛讲话也是没有效用。念佛一定要懂得用心,用心的方法有很多,在这里提供两种给诸位作参考。 念佛首重用心 心灵频率 的 稳定训练 定量   第一、不管作任何功课,基本上至少要以一个钟头作单位,念佛十分钟基本念一千声,一个钟头念六千声,应该是没有问题,念不到这个数字,要自己作训练。这一个方法不是“量”的大小,是“定量”的问题。譬如一个钟头念 4,521 声,那么每一次一个钟头都要念4,521声,5,000声就5,000声,或一个钟头念100声也无所谓,当中有一个标准就是“速度要稳定”,不可以前面十分钟念三千声,后面五十分钟才念三千声,这样不可以。 计数   想要保持稳定的速度时,一定会蹦紧你的神经,仔细把心安住在佛号上面,绝不会打妄想,因为一打妄想,速度就不稳定了。 念珠拿起来时,一定要养成“一定的速度”,一颗珠转一颗珠,把心安住,心一跑掉,速度就会不一致。所以,一定要训练好一句佛号,一句佛号的念,快慢无所谓,不是一定要念3,000 声或5,000声或10,000声,因为每个人的速度不一定,而是要求你自己每一次念的速度一定要一样,所以用这个方法一定要计数,看一个钟头念多少。 数息   想要稳定有一个诀窍,要先修数息观,按照呼吸频率来讲,呼吸一定很稳定,呼吸如果不稳定,忽快忽慢,心脏可能有问题。所以把数息训练好以后念佛,基本上会很稳定。呼吸稳定念佛自然就稳定。近代有一位金山活佛,这一个人不拿念珠,他念的佛号是“谁念南无阿弥陀佛”八个字,有人帮他计数,只要他一闭口念到停止,就是刚好一0八声,他念得很慢,可是一闭口就是一0八声,否则就不念。我姑且称它为“心灵频率的稳定训练”,这是一种行法。 鼻息带佛号是最好的念佛方法   最好的方式是跟着自己的鼻息,一个息入一个息出,你要念一声、二声、四声,你自己运作,千万不可因为念佛而打乱了呼吸。把鼻息念好,然后佛号跟上去,当佛号跟着息入息出运行时,就有可能廿四小时都在念佛。不会打妄想,当一口气不来时,就能接到极乐世界去。所以运用鼻息来带是最好的念佛方法,也是一个稳当并且平易近人的方法,谁都可以修。大家回去用一两个月的时间,去把鼻息和念佛的速度互相调整,调整好之后才是开始要修念佛法门的时候。
你要找的菩萨,是什么菩萨最好? 你要找的菩萨,是什么菩萨最好?第一个是地藏菩萨,第二个是观音菩萨。这两个菩萨是吃饱饭没事,专管众生闲事。所以,他们就是专门等在路边等你来问。问什么路怎么走,什么路怎么走?他很热心地指导你,要怎么走。因为你是迷失的,法界中迷失的生命,需要有人来帮你指导。那这两个菩萨就像交通警察一样,专门帮你处理这些的,其他菩萨很少发这种愿。所以这两个菩萨是,因为众生苦而发心。   假如你说是因为众生苦,而发菩提心的话,那就以这两位菩萨为本尊,在密法修法上这叫福德门,从这里修福德。   那你是文殊菩萨跟普贤菩萨这种性格的人,他是不太管众生苦难,他不是不慈悲,他是智慧型的人,叫智德门。从密法上来讲,他从智德门进来。那你有没有什么盖障啊?第一个就是除盖障菩萨,你要以这个为本尊,金刚萨埵为本尊,要普贤菩萨为本尊。除盖障,要破嘛,就是文殊菩萨,文殊普贤为本尊。由这一方面的情况来入手的。所以他们的语言都不一样。   很简单讲,你要是选择观音、地藏菩萨法门,就要多修柔软语。跟众生讲话的时候柔软一点,要多赞美一点。“啊,你好乖啊!你好精进啊!你修得好不错啊。”要这样一直赞美,你要赞美到他不好意思,“我都一个月没做功课了。师父还说我修得很好。”   那你要修文殊法门的,那你就小心一点,你师父修文殊法门的,你最好不要被给他撞上。他第一个就破,就骂“你干嘛?修到哪里去?边走边吃,东张西望。”他要破啊。破了以后再进来就是普贤菩萨。那普贤菩萨,“动作这么慢,快一点!拿个锯子干嘛?要据腿哦?你还不快点赶快去锯树,去锯木头。”那就会一直赶。这个两个菩萨,从智慧进来的。一个是破,摧枯拉朽,一个是立,拼命建设。所以你就不得安宁。
你和食物的关系,就是你和万物的关系 放假了,我们终于有时间跟家人、三五好友围坐一桌,吃一餐热气腾腾、人情温暖的饭。 和许久不见的好友小酌一杯,和久未聚齐的家人杯盏交错。 是食物,拉近了我们的距离,也是食物,让我们明白一些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很多时候,你和食物的关系里,写着你和人的关系。 而你对待食物的态度,就是你看待自己的态度。 01 吃之前,先了解自己 当你感到爱和满足时,看到和品尝食物就像在欣赏艺术品一样,食物变成了精致的感官享受。 这时候,你选择的,往往是你真正想吃的。 当你情绪低落,比如失恋、工作不顺,或者就是单纯心情不好,食物就成了填充情绪的坑洞。 你会在不知不觉中吃很多,或者完全没有食欲。 这时,你吃的任何的食物,都会带来身体的负担。 因为当你感觉到空虚、低落时,身体的消化机制也同样变得很虚弱,不能被消化的食物,就成了负担。 人吃东西,是为了得到食物的滋养,而不是为了给身体加重负担。 在吃之前,每个人都应该先了解食物,了解自己。比如: 容易生气的人,心血管相对就比较脆弱; 容易抑郁低落的人,消化系统就可能是脆弱的器官; 什么都憋在心里不说的人,呼吸系统就是脆弱器官 …… 当我们越是了解自己、了解食物,就越容易和食物自然相处,得到食物本真的滋养。 对有的人来说,食物只是给予身体所需的营养,他们对食物的需求是干净、营养平衡。 但对有的人来说,食物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是他们享受生命的最大动力。 因为食物,他们甚至建立了独特的人际关系,聚在一起,享受又满足。
近八万字的智慧禅语,2013年临终前留下了最后一段禅语 中国历史佛家的禅宗文化在中国可以说是根深蒂固,历史的演变到今天禅宗文化已经受国人的认可并得以弘扬及传承。但是,始终有一些还停留在非议的路口,主要是没有深入了解及研究当下社会的发展与需要。从儒家、道家到佛家文化,我们不可否认,这都是华夏文明的见证史。如佛家的禅语也受到了更多人的认识,他是佛家大德的精髓文化,每一句都带着渗透人心的语句,得以感化人间。 禅宗四祖 走进四祖寺,走进千年文化的禅宗四祖道信道场,你就会有一种浓浓的禅宗文化,这里有关于佛家的书籍,让你想学的似乎应有尽有,其中禅宗的书籍为最多,以至于听到一位大师说,中国佛教的禅宗书籍文化保留最完美,历史上禅宗的著作也最为多最为广乏。 走进四祖,文化墙上基本都是历代的祖师文化,从达摩祖师到五祖弘忍大师。不仅是四祖道信大师到场,与弘忍大师都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而此刻在我面前的就是现代大德高僧净慧长老在临终前的最后十条禅语。 “净慧禅语”自2011年开始到2013年3月31日最后一条禅语,总计约820条,近8万字。而这些禅语合并书籍,并给了甚多的佛学爱好者即企业家得以应用,感化于人间。 四祖寺文化墙 净慧长老留下的最后一条生活禅语给予分享: “一切聚合离散都是因缘和合,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暂时的,如白驹过隙,光阴迅速,日月如梭,人生苦短,要及时行善积德,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我们才不会空过此生,就会在此生此世种下好因,将来有个好的结果。” 四祖寺景 缘起缘灭,世事无常,惟行善积德,方能流芳百世。净慧长老一生严谨修持、精进不已,以其智慧之语,为世人阐释了人生真谛。 八万多个字,八百多条的生活禅语,给我们带来了无数的生活感悟,每一句禅语都带着生活中的经练,道出人生的真谛,用于生活,体验于生活,感化于你我他,给予我们最要美的精神粮食。
南怀瑾《瑜伽师地论》讲座:修行必须要知道“五遍行”的道理 唯识学里有五遍行:作意、触、受、想、思。 什麽叫五遍行?这五样东西为什麽叫遍行呢?第八阿赖耶识决定了任何一部分都有,没有办法脱离,所以叫遍行,如空气一样,如原子一样,任何里头都有它。等於我们将白糖放在面粉里做成面包,任何一块面里都有白糖,合在一起了,哪里都存在,都有甜味,这就叫遍行。 唯识学把我们的这个心,不是心脏的心,佛法所讲的心是起心动念的心,是宇宙物理世界与精神世界连在一起的这个心,我们这个可以八个识: 前面是前五识:眼、耳、鼻、舌、身; 最严重的是第六意识,就是我们能够思想,能够感觉的; 第七识末那识(那读nuo音)普通叫做我执,就是这个生命的连续性,在六道轮回中连环不断的; 这个生命的根本是第八识阿赖耶识。普通所讲的唯识学认为第八阿赖耶识是现代心理学的潜意识,讲错了。第八阿赖耶识是心物一元的,整个的宇宙在阿赖耶识里头,整个的法界在阿赖耶识里头,那怎麽能拿潜意识来比呢? 我们晓得(心)分八个识,每个识的作用中都有这个五遍行。 第一个是作意,作意就是普通佛学讲的起心动念。我们都念过《华严经》的偈子:“若人欲了知 三世一切佛 应观法界性 一切唯心造”这个心是什麽心?是第六意识心,心意识这个心,是作意出来的。所以,三界,宇宙,三千大千世界就是一切众生,也是一切佛的作意造的。比如我们现代化的建筑:纽约啊、台北市啊、香港啊、巴黎啊,乃至现在的原子弹,太空船,(皆是)一切众生共同作意出来的。思想所造的,谓之作意。财色名食睡都是作意,一切皆是作意,意在造作。作意两个字倒转来就是意作,意在造作出来的,第六意识心所造的。 第二个:触 触,就是对外界的接触。比如我们要是少穿一件衣服,今天的天气你们是不是觉得冷啊?什麽是冷?就是触,感觉到。我们的手摸一下桌子,你看手放在桌子上马上就感觉到桌子,现在我们把手放在虚空,你有没有感觉啊?有啊,感觉到没有东西,也是触。你不要说我的手放在虚空中是没有感觉的,那是你没有智慧,感觉到没有东西,触到空了,对不对?要搞清楚啊。 第三个:受 受,一感觉後,心里就了解了,领受了。比如我们的手在虚空,大家自己试一试,佛法是科学的,没有东西吧?你感觉手心凉凉的,就晓得没有东西。那麽你心里就晓得手心凉凉的没有东西:“哎呀,我摸到空了。”对不对?这就是受,心里领受进去了。 第四个:想 想跟思是两样,想是浮在面上的。比如我们打起坐来,你们最痛苦的就是妄念不断,对不对?这个妄念就是想,想阴,一个个的来,一个个的去,你若把一个思想,一个妄念按住,停留住,停留的了吗?停留不了,因为是个浮想,浮动的,你没有办法停留它。 第五个:思 粗的叫做想,细的不叫想,叫在思。比如你们有时候打坐坐得很好,觉得没有妄想,那是思的境界,还是一念,那就叫做思。等於你现在欠人家的钱,或者你家里有点事情要弄好,或者你上十楼来觉得电灯没有关,我的铺盖没有盖好,我的笔记本掉在那里,尽管是在听课,想也在听,那个意思吊在那个本子上,那个就是思。思跟想不一样,所以想是粗的,思是细的。 这叫五遍行,八个识里都有五遍行。禅宗粗浅地讲:一念不生就是佛。不要瞎扯了,一念不生时五遍行还是在啊。所以,理不清楚,你以为入定就是什麽都不知道?那何必学佛啊,学做猪多好?学做木头多好?学做泥巴多好,泥巴什麽都不知道啊?那还叫“佛者觉也”吗?不觉嘛。 五遍行修成功了,转过来就是五方佛:西方阿弥陀佛是作意所生;东方药师佛琉璃光如来,是触所生;南方宝生佛是受所生;北方是不空如来,思所生;中央毗卢遮那佛是想所生。转识成智,就是五方佛性。故唯识同其他的教理不同,是科学的分析,修行必须要知道五遍行的道理。
金刚经:佛陀说的法,对于修行者来说,是属于过渡时期的东西 《金刚经》云: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很多人以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没有法可以说了,所以他们认为,佛陀没有说过法。其实,这是不对的。 佛陀在世时,说了49年的法。由初期的华严时,到后来的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以及最后的法华时。这是佛陀说法的五个时期。后人集结经书时,按照佛陀讲法的时期不同,将他们分为五个时期。这样,才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佛经。总体来说,这些佛经都是佛陀当年说过的法。 由于每个时期所讲的法的主要内涵不同,佛陀讲法的表达方式也有所区别。比如,《金刚经》讲空,《圆觉经》讲幻,《华严经》主要讲参。虽然内容有所分别,但是实质都是相同的,都是让人们用不同的方法去修。 《金刚经》作为大乘般若的核心,里面对空的阐述非常的多。但是这里的空,是指的空性,并非是法空,或者物质空。因为从佛经的记载来看,法是从无量阿僧祇劫就来有的,三千大千世界也是一直存在的。 释迦牟尼的那个时代,还属于原始时代时期,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没有现在的人认识得那么清楚,那么复杂。佛陀为了让人们了解事物的特征,同时正确的去认识事物,就说:“说法者,无可说,是名说法。”意思是要告诉弟子们,说法的人,并没有告诉人们真实的法,只是将佛陀普度众生的行为,称之为说法。 因为“法”在人们的头脑里,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人们将佛陀说的话,称作为法。但是,法到底是什么,如果佛陀不告诉我们,我们是不知道的。于是,佛陀就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意思是说,佛陀说的话,通常是用比喻来进行的。但是这些所做的比喻,并不是事物的本来相貌。 这种例子,就像佛陀以手指月的例子。佛陀手指着天上的月亮,说那里是月亮,然后告诉弟子月亮很亮,很圆。但是,如果弟子看着佛陀的手指,听着佛陀的话语,去理解佛陀说的话,就很难理解月亮。 因为佛陀要让人明白的,并不是他的手指,而是要弟子去看天上的月亮,同时明白月亮是什么样的。佛陀说的月亮很圆、很亮的话,就是“筏喻”的一种表现方式。而并非说的手指就是月亮。 佛陀一生讲了无数的法,在不同的经书中又举了无数的例子。但是人去理解这些法、研究这些例子的时候,往往又容易陷在这些举的例子当中去,造成判断上的失误。 因为佛陀讲这些法的目的,是让人修去自己的妄想执著。举的那些例子,也是要让弟子们从妄想执著中解脱出来,证悟出自己的“如来智慧德相”,达到解脱为最终目的。所以,佛陀所说的法,也只是一个让修行者如何证悟自己的自性,是属于过渡时期的东西。 等到这个修行者能够真正的达到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时,他才会发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也就是说,如来没有说法,他只是在让众生如何达到涅槃的彼岸。只是他所做的那些事情,称之为说法而已。
崇慈法师开示:是真佛还是附佛外道,就看这5点 崇慈法师开示:是真佛还是附佛外道,就看这5点 | 文 三只眼读史 不了解佛教教义及思想,不合于正道的论说、法则等统称为外道。佛陀时代的社会,由于婆罗门的堕落,自由思想的勃兴,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思想偏激的沙门教团,后来佛陀创立教团后,即称他们为“外道”。从古到今,各种外道和附佛外道层出不穷,但总结归纳起来,他们都有这样几个特点: 1、外道者必定 会声称自己在某神奇时间神奇地点,遇到一位或多位佛门大师大德。大师将其旷世神通尽数传授给他,于是,他便作为新一代神通大师隆重登场了,来解救众生于水火。然而,外道所说的神奇时间神奇地点以及传授神通的大师,绝对是无法查证的,故意编造佛门大师传其神通以表其神通的来源出处,好将自己定义成“佛门第多少代子孙”,殊不知却是个“不肖子孙”的身份。 2、一定要强调指出自己的出生日期很特殊,以明示和暗示自己是某佛某菩萨转世。实际上,信从外道者不用杜撰神乎其神的生诞日期,就算真的生于某佛菩萨生诞的那一天,又有什么稀奇?那只是一个纪念日而已。一年总共也就三百六十几天,每天都不知有多少人出生。如果生于佛菩萨圣诞纪念日的人都是某佛某菩萨转世,那岂不是满大街都是佛菩萨? 3、一定要说当今佛门状况多么糟糕,末法时代佛门多么衰败,出家人多么的不持戒不修行。越说得离谱越好,以凸显出自己作为一代“超级神佛大师”的万丈光芒。其实,这世上从来没有绝对纯净的净土,佛门也不例外。佛经上记载佛陀住世时的“六群(六个人一群)比丘”、“十七群比丘”,其邪见恶行比起现代的外道也差不到哪去。佛教作为一种世界性的宗教信仰,并以大慈大悲著称于世,其信众素质良莠不齐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何况大家都是凡夫,只要愿意改恶向善净化自己就好。 4、外道者一定要说自己神功盖世,能够隔山打牛,能够吃铁吐火,一瞪眼马上飞沙走石,一挥手立即日月无光,具有佛陀座下十大弟子的诸多神通。言下之意就一句话:谁也别惹我,惹我就让你死无葬身之地!既然要冒充佛门,却连佛门两个众所周知的关键词“高僧大德”、“德高望重”都忘了,且莫说佛门那些重量级的祖师大德。即使是最平常最普通的一位受大家尊敬的修行者,其高大都是体现在德行、慈悲、人格、心量等等方面,哪来凶神恶煞招摇过市的“佛门大师”? 5、外道者对佛教教理教义教史教证没有基本的了解,却偏要自封大师装神弄鬼给人“讲法”,盗穿“佛教”这层外衣。在诸多“绝招”当中,这一招最为重要。因为他们很清楚自己在干什么,必须像块烂胶泥一样死乞白赖地粘在佛教躯体上,混滥世间欺世盗名。至于造成了哪些恶劣后果,早就不列入他们内心考虑的范畴了。 崇慈法师开示,学佛者应该多读典籍经文,实悟其意,得以明心见性,佛在自心,何用外求。佛教是心内求法,是向里求,不是向外求,大乘经教上经常说的“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从内心里面去求,这是佛道,从心外求法,那就堕于外道了。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静波法师:牛饮水产乳,蛇饮水产毒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静波法师: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佛教徒? 让我们来读一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静波法师对学佛修行的正确指导,防止我们这些初学佛的人走偏了路子。 静波法师开示说,要想学佛,必须首先是知见正确、纯正,牛奶里不可掺加一丁点水。如果一个学佛修行的人知见不正,哪怕一丁点儿不正,那也会走偏了路,因为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牛饮水产乳,蛇饮水产毒。到底是修出甘甜美味的牛乳呢,还是修出致人死地的蛇毒呢?因此,知见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今后的修行结果。 佛陀教导我们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如果你做到了第一条,能够诸恶莫作的话,那你或许真的不是一个坏人了,如果做到了众善奉行的话,可也不见得你就是一个真正的好人,因为有许多人都是好心却做了坏事。只有第三句才是真正的解脱的根本:自净其意。 佛法讲一切唯心所造,万善万恶皆由此心出。因此,我们必须抓住心这个根本,而不是只看表面形式。很多伪善的人在表面上看来的确是非常善良,是一个老好人,可是,做出来的事情却是见不得人的,这怎么能成为善人呢? 然而,很多佛教徒普遍有一个问题是什么呢?他信仰了佛教,然后自己也开始吃素、念佛、诵经、放生等等,他没有做坏事,可是内心里却自认为自己是一个佛弟子,在心里暗暗地有一种优越感,自认为很了不起,认为自己很有善根,很有福报,能够遇上佛法信奉佛法。其实,这种优越感是一种错觉。 真正的佛教徒不是这个样子的。虽然我们学佛就是要首先从做好人开始,有一些人说:我的确做了很多好事啊,怎么样?其实,有些人真的做了很多好事,做了很多慈善事业,可是同样不一定是一个真正的佛教徒。 真正的佛教徒是努力去做到不执著的同时,还能够尽心尽力地去做善事,这才是真正的佛教徒。因此,我们学佛修行的人既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还要自净其意,只有这两者同时兼顾,才能做到中道圆融。 那有人就说,哎呀,学佛修行这样做实在太难了吧!可是,大家想一想吧,在这个世间,你干什么才很容易呢?
基础禅修释疑(4) 一、问:我已经六十岁了才开始学禅,会不会太晚? 答:   “八十不嫌老,六岁不嫌小”,我们不嫌你年纪大小,有这个机会赶快参加就对了。六十岁不老,八十岁发心的人很多。 二、问:打坐无法双盘,有影响吗?若不行,有方便法吗? 答:   打坐无法双盘,这没有影响,你放心。能双盘就双盘,假如你想学到双盘,这样的年纪(六十岁)是需要一点训练,否则单盘即可,不能单盘就金刚坐,那叫散盘坐,那都没关系。但是有一个要求,就是要坐得稳,怎么坐才会稳,这比较重要。你只有盘腿坐才不会感冒,尤其像现在的天气,忽冷忽热,最容易感冒。因为你的腿假如这样下垂的话,身体暴露的面积太大,盖脚巾很难包覆完全,盘腿的话好包覆,一条浴巾就够了,最主要是避免这些无谓的伤害。所以双盘与否无所谓,腿要收起来就对了。 三、问:为何要禅修? 答:   禅修就是改造生命的工程,透过禅修,让色身的我和法身的我相合一,我们现在就是色身的我和法身的我不能合一,你现在感觉不到;要怎么天人合一,这就是禅修的目标。 四、如何将禅修运用在生活上? 答:   这要到止法以上才能在生活中用,现在不行。现在我们说的禅修是初级的禅观,是最粗的部份;想要在生活中用,至少要中级以上。 五、禅修的功能是什么? 答:   现在外面人家跟你说禅修有什么功能,说的大概都是特异功能,那是外道禅,所以禅修没什么功能,禅修唯一的功能是断除你的烦恼、增长你的灵性;当你觉得断除烦恼、增长灵性没有那么重要的时候,那你来这里就学不到东西,因为你要的是特异功能,例如:总统大选谁会选上、或是跟鬼通等,学到最后就会变成观落阴、三太子,会起乩的那种。那我们能帮你什么?我们能帮你的是生命改造的工程,让你能够转凡成圣,把这个凡夫变成圣人,而圣人就是天人合一了,这是我们俗语说的。 六、禅修应如何下手?内心会有时恐惧的念头,该如何应对? 答:   你要从人格性的健全开始下手,因为会恐惧表示你在人生的成长历程有受过伤害,你会有这个问题,表示你的触功德已经产生了,你不必害怕。会有恐惧感,就是你埋藏在内心深处的那种恐惧感,逐渐在发露出来,你不用怕,你就看着它出来,让它一直过去,然后你一直一数到十。数法先进行,数法好自然就会到随法,随法好会到止法,你现在就会有这种现象,大概进行到随法转到止法的时候,你内心那恐惧的根本原因就可以除掉,这个病就好了。 七、金三角是不是体、性、念? 答:   金三角是置心一处、放轻松、息出息入很清楚,它是不是心、性、念,你先不要管它。你现在还没到那里,现在你只要能够置心一处、能够放轻松、对息出息入很清楚,这样就好了。要你很清楚,是不要死心;要你放轻松,是要彻底改造你的生命,否则有潜意识的紧张,这样不好。 八、上坐一段时间之后,会觉得胸部闷闷的,需要大吸一口气,这是什么原因? 答:   这叫长短差,这是你吸气吐气的自然状态跟你数息的呼吸状态有长短差,就是说你吐气,还在吐你就已经把它收回来了,那就会有一段呼吸差积着,积了一段时间,差不多三分之一的时候,你就会喘一下,这就是你的数没有配合你的息,你在数一二三的那个意志力,控制了你的息。   本来你的息是要随着你的自然状态,所以你刚坐下去,先看一下你呼吸的状况、长短,然后随着你的呼吸,转回来之后,轻轻的点一下,然后再出去,转回来的时候再轻轻的点一下,就这样子来往,然后我数一、二、三,到十我都很清楚,再回过头来一、二、三……,随着呼吸而算,就不会有长短差。   我们刚开始都会有这种情形,假设本来息出、息入要十秒钟,可能息出长一点、息入短一点这没关系,但是你要很清楚。假设一次呼吸要十秒钟,现在变八秒钟,还差两秒钟的量,所以你可能数个七、八次以后会需要补一下,因为你有一截阻滞不通,所以会有闷闷的感觉,这叫长短差现象。
基础禅修释疑(3) 十六、[问]:前半个钟头找不到心在何处,没妄想,但有些茫然、昏沈的感觉,找了一段时间后才把心找回,息出息入清楚,置心一处很清醒,感觉皮肤都在呼吸。 答:   这没那么简单啦!前半个钟头都找不到心在哪里,后半个钟头,找了一段时间之后你就息入息出很清楚、置心一处很清醒,不可能的事啦!这就表示你在讲修法的东西都自己想的,不可能是这样子。   你既然会心乱,你置心一处我们要就看你一到十到底数得下去数不下去?你数法功德、连数法文化都没有,你就清清楚楚,你哪里清清楚楚?没睡着当然清楚啊!那个不算啦!你要一个呼吸数一,再一个呼吸数二,你只要管这个就好了,其他你别管,你现在管到别地方去了,你管错了。   “管错”知道吗?以前有一个故事,一个员外要出去,交代仆人说:“你要把门和牛绳顾好,别被人家偷走啦!”结果员外一回来,一条牛绳绑在门上,其他都被偷光了,牛也不见了。员外生气的说:“不是叫你顾好吗?你顾到哪里去啦?”仆人回说:“你不是叫我把门和牛绳顾好吗?牛绳在这,门也还在呀!”你听了,你懂了,是你自己想的啊!员外讲的“牛绳顾好”,就是把牛顾好,那你就只看牛绳;“把门看好”,就是把家顾好,那你就只看门,其他都不管,这弄错了。 十七、[问]:观察自然呼吸,只是看息出息入,不要刻意引导,发现心有好几层,一层在看,一层在数,又另一个心在想,这样的观法对吗?同时有三个心在作用,是不是还有很多更细微、我没发现的心呢? 答:   这样的观法当然不对。叫你数息你搞到哪里去了你说嘛!所以我跟各位讲,置心一处,是我们的宗旨,你一进来我们就写在那里了:“置心一处,使心不乱”,这是你禅修的功夫;“若心他缘,摄心令返”,四句偈写那么清楚,在这个工程里你要怎么做,由浅入深,先数法、再随法、再止法,每一个工程在进行的时候,他都起码有两个层面,一个就是你在进行这些技术的时候会有一些挣扎,针对这些挣扎大家来讨论,那你才真的会进步。   然后你会有一些受用,这个叫做数法功德。就技术本身的挣扎,叫做“数法文化”;就在这里面你感受到了,觉受了,那就叫做“数法功德”。这两方面你要自己来,其他你不要管,管那些干嘛?欠揍!像古人在讲的,你皮在痒是不是?你随时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就置心一处,这是你初级功夫要做的事。 十八、[问]:最近身体会痒,这是正常现象吗?还是饮食较燥热? 答:   最近身体会痒,这要看你的情况。像最近天气湿热,会痒是正常的。你是油炸吃太多?还是食物中毒?这个问题问得就不够。   最近我在打坐的时候,当我数息逐渐进入状况以后,身体会开始痒起来,那我为了要克服它,等我一支香要下坐的时候,人已经躺在那里。为什么?因为痒嘛!因为痒你的身体会要去处理,那处理呢那你是置心一处,还在数息啊!可是身体会去动啊!所以你一下坐的时候你差不多昏倒在地了,那这就是你的数法文化,我们还没有人用功到这里。痒啊!先抓一抓再坐,那都是失败者。 十九、[问]:常常在环跳穴痛得无法忍受时下坐,如果坐前运动量加长会减缓吗?还是只是往后延,还是得痛? 答:   环跳穴会痛,那你应该要说明你坐到什么时候会痛,这是你的部分在环跳穴这边会痛。假如你是在置心一处到某个程度,逐渐放松的时候,你的穴位会痛,这就表示你的穴位过去有过受伤,现在它在复原,这是标准的触功德。   那么受伤有两种,一种是跌倒,或者是扭伤、闪伤、抽筋一类,这种叫做外来的伤,这通常比较容易好。另一种是你这个穴道,现在的西医研究不出来,中医也不会讲,每一个穴道里,它都有某一种内分泌的东西,你内分泌的东西是太多还是太少,现在我们不知道。当它不是维持在健康状态中,你一打坐,那个地方就开始痛,你就是让它内分泌开始要分泌正常。   大家要知道,内分泌里头,有很多成分叫重金属,铜啊汞啊这些东西。但你不是一般的铜跟汞,它是一种化学分子式,这种东西不是单一存在的,它是一种综合的体,它已经变成一种激素、酵素、内分泌,那个东西它是一种综合体,当它太多或太少的时候,你一打坐,生命的机能会去调和到正常的状况,那个时候就是一种工程,那种工程不是你大脑能够控制的。   所以我跟各位讲说,人的大脑是没用的,只有修行才能让它恢复正常。你看中医讲“五脏六腑”,大脑不算,大脑算哪一脏哪一腑?你去问中医看看!大脑没用。像这里讲环跳穴会痛的状况,是让内分泌失调恢复的一个总站。 二十、[疑情]:虽然注意力在风门,但有时候仍会分心,要如何着力,心才不会跑掉? 答:   这就是修行嘛!你还问啊?你自己去摸啊,就是要你自己去摸索啊!就要注意在风门,心会跑掉,跑掉要抓回来啊!还有什么办法?若心他缘,摄心令返啊!你就置心风门,分心就是若心他缘啊!不管你是想到刚刚那个好吃,还是刚刚做功课旁边那个小姐很漂亮,都是心跑掉了嘛!若心他缘,你就摄心令返嘛!
基础禅修释疑(2) 六、[问]:坐香时,发现呼吸顺畅时,心也定,妄念也少,但有妄想时,呼吸就变得不顺畅,在息出时有时会卡在肩膀或喉咙,及鼻根之间,这样对吗? 答:   这你就好几点啦!只有一点,才叫置心一处。跑到肩膀去、跑到喉咙去,到底你在哪里?记住只要守住风门! 七、[问]:请问用腹式呼吸,注意力是否仍然放在风门观鼻息? 答:   你要放在哪里都不要紧,风门只是一个代表,我只是用风门作代表,在风门你假如会造成高血压的话,你就要放低一点,到肚脐这边来。假如在风门你会低血压的话,就要提高一点,到眉心来,这我们都讲过了。所以你用腹式呼吸注意腹部也可以,这不是不行。 八、[问]:其中有一支香,刚开始还好,不知经过多久,开始有反胃的现象,从胃到喉部这一段,整个气在这一段翻搅,很不舒服。 答:   只有一支香吗?一个可能性是你可能先前有吃东西,身体在调理的关系。第二个可能性是,此乃触功德现象。可能你以前常晕车呕吐,或喝酒常常吐,而那时候胃已经受伤、喉咙也受伤了,现在静坐、置心一处的时候,那个病就好了。我不知道你的现象,只有这样一句话,这无法判断。 九、[问]:感觉吸气时鼻孔是冷的,全身也是清凉的,呼气时鼻孔是热的,全身也发热。 答:   这本来就是这样啊!当你吸气会觉得热的时候,外面温度大概五十度以上,吸进来的空气才会是热的,不然现在三四十度的天气,大概都比你的体温来得低一点。我们的体温三十七、八度嘛,所以当你吐气的时候会比较热,吸气的时候会比较凉。但这个你不要管,你知道就好,最重要的就是置心一处。 十、[问]:静坐时,置心在风门,不管身体的疼痛,只管专心数息,下半身忽然慢慢放大,像小气泡球组合,被吹大了,刹那间又消失了,只剩头和双手,其他都不见了,刹那间双脚的麻也即时消失,真是不可思议!下坐时全身轻松、舒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状况呢? 答:   不专心就会这样,置心一处就不会这样。因为这个变化,你的注意力已经被吸走了,所以有这些状况。其实所有打坐的人都会有这种经验,这一类的经验,每个人不一定一样,你的心不要被骗走了,这时候你已经被骗了。就好像你站在那边守卫,守得很好,突然发现,咦!那只猫好可爱!你的心就跟着去了,回过神来时,里面已经被搬空了,对不对?心要定住,不要被吸走。 十一、[问]:打坐时,会有上下左右绕圈晃动的感觉。 答:   那都是感觉,都是触功德的现象。假如只有一次,那你们都别在意,假如半年来都这样,那我们就要提出来讨论了。知道吗?假如只有一支香,一次两次,那都不要紧,因为再讲也没用,过了再也不来了嘛!假如两三个月、半年来都这样,我们就要讨论了,要不然你就要专心,你打坐不打坐,就在管它在那里绕来绕去,那就表示你的心已经跑掉了。 十二、[问]:我气管不好,入坐时会有气往上升,会打嗝,有时会咳嗽。 答:   气管不好,跟气往上升、打嗝、咳嗽没有关系,不要把它扯在一起。你气会往上升、会打嗝、会咳嗽,是表示你胃不好,不是气管不好。所以这都是自己想的。会打嗝,就是你的胃有溃疡的情况。 十三、[问]:一开始入坐常无法清清楚楚守住风门感受呼吸,等吸入之后才察觉,因此常以用力呼吸来感受。 答:   这都是多问的,大家都是这样,等你进入状况以后就不会了,刚开始都会这样,别在意。 十四、[问]:为何息入时间较长,息出时会中断? 答:   这是身体不好,别问那么多,你就置心一处,好好训练,他就会调到一样,因为你吸入多少、吐出多少是一样的,不会说吸入太多,吐出很少,那你就变气球啦!对不对?吸进吐出是一样的,长短可能不一,但量是一样的。但当你到真的很健康的时候,调整好了,它息出息入的量是一样大,所以时间你就感觉是一样的。 十五、[问]:请问息入息出观丹田跟腹式呼吸法有何不同? 答:   这都已经跟我们修禅没有关系了,那你要去问练气功的师父,我们不管这些,你就训练置心一处,其他的通通要转;你不要为了去转这些,把置心一处都转掉了。
基础禅修释疑(1) 真有心要修行的人,生活很多琐碎小事不要在意,也不要怕死。我说生病没有什么好怕,像我这种,又是肝硬化,又是脂肪肝,那到底什么肝?大概小时候猪肝吃太多了,才什么肝都有,人家患的是A肝、B肝、C肝,结果我患的是肝硬化跟脂肪肝,一会儿萎缩一会儿又膨大,那是什么状况?那些你不要管它。以前造什么业不知道,现在业来了嘛。你要理它你一定输给它,你唯一能做、真正能做的就是好好修行。   当然要修行就一定会遇到问题,因为你现在修行都是『自以为是』,都是自己想的,你以为这个就叫修行,其实它也是修行,但不对啦,你不要以为对,你只要想今天比昨天进步,这样就好了。所以不对不要紧,你只要比昨天进步就好了。譬如说你现在是负一百分,你进步就是负九十九分,再进步就是负九十八分,总有一天会变零分,再来一分、两分,你就变正常了。所以不怕错,只怕你不进步,只要你进步,原来的错它会一直矫正。   人家说,不怕慢,就怕站,什么叫站?刚愎自用。自己以为这样修对,谁说你这样修对?你问师父,师父说对,那你呢?你现在做的真的是师父讲的那样吗?那不见得啊!因为你讲的跟你实际做的有差距啊!这一点你要先弄清楚。就算师父跟你讲的是对,你也要想想看,你跟佛一样是对吗?一样对那你就成佛啦,怎么还会在这里颠三倒四啊?可见这里面有距离嘛,对不对?所以到底错在哪里?你要一直找问题,不要一直坚持你对,天下第一笨就是坚持你对,你记得这句话。你是不是天下第一笨,就看你是不是坚持你是对的。   我们随时都在反省检讨自己,我这样做对吗?我这样做符合佛陀所说的吗?我这样做就是师父讲的吗?你要弄清楚啊,很多人都搞错了啊!弄到最后就要师父慈悲,到底是你要慈悲还是你叫师父慈悲?是你来跟师父学,还是师父要跟你学啊?就要师父照着你的方法,那你到底在学什么?这个要弄清楚。这里有几个问题,我照着他们问的问题来看,看大家这样修对不对: 一、[问]:数息容易紧张,又重回观呼吸。观得较专注又容易作意,不那么专注又容易打妄想。想全然放松又会逐渐驼背,欲维持脊直又无法全然放松。 答:   这时候你会发现,你是在想还是在坐?会问这样的问题,他逻辑已经很清楚了;逻辑很清楚,就证明你没有在修。这就像台湾话讲的“瓮中戏龟”,你把乌龟养在瓮里,在那边跟牠翻来翻去,在那边玩游戏而已,这不是修行。   你修行就坐下去,数息就数息,其他都不要管,你真的数息数到都不打妄想,那再讲嘛,那才有办法调嘛!你现在数息,又看到紧张,又回来观呼吸,一直在那边转来转去,那你的心没有置心一处,你的心就一直在那边跑,在瓮里面跟那只乌龟翻来覆去。你的身体就是瓮,乌龟就是你的心,你的两只手就在跟牠搞来搞去,你想想看你修行是不是那样?表面上好像在修行,实际上在瓮里头嘛!一下子捉龟头,一下子捉龟尾,一下子翻过来,一下去翻过去。   禅修重在置心一处。但置心一处它有层次,所以你从数法,观呼吸只是让你看一下你的呼吸怎么样,譬如说吐气长、吸气短,只要知道吐气多长、吸气多短,那就好了!不要让自己困在呼吸的频率里。了解后就持续观呼吸,一到十、一到十的数,从这里来,数法文化才会产生。你现在没有,你现在这叫做瓮中戏龟,这不是数法文化。所以你连数法文化都没有办法架构,真正的修行还没有进入状况。 二、[问]:在三十度高温的房间里打坐,却逐渐感到凉爽,下坐后甚至有些手脚冰冷,以为气温下降许多,其实并没有。 答:   这只是一种状况,跟你专修没有关系,但证明你有贫血,就这么简单,你不知道为什么。这种问题,一般人都会告诉你『修得很好,在三十度这种高温的气候里,你打坐竟然会这么凉爽,修得很好』你不要管它好不好,这两者没有关系。如果你先前是:有时数法一支香下来没有问题;但有时会心里一乱,数法数不好,一支香中不知断了多少次,始终无法置心一处,于是开始心浮气躁,那就表示,现在你所提的这个现象--坐下来体温会下降,有清凉的感觉--才是正确的。要了解修得正不正确,要有一个对比。最近这段时间用功过来,会有这种状况,那你才能分析啊!假如只有这么一次的话,这不算。所以不要自己想,只有一次两次不算。
学佛学不好,怪谁? 你在学佛吗? 新手还是老炮? 学佛路上有哪些不顺心的事? 有哪些解不开的疙瘩? 有哪些看不惯的人? 谁是你学佛路上的绊脚石? 十万个为什么,归根结底的问题就是,学佛学不好,怪谁? 请看静波法师这段开示 我们北京法源寺毗卢殿的旁边,有个灵骨函,也就是舍利塔,每当初一、十五、星期天的时候,我总是能莫名其妙的发现有人在那个舍利塔旁,像烤火似的,烤一会儿,就又摸脸又摸屁股的。对这件事我是非常悲哀的。我曾经对他们说:“那只不过是一具棺材!”但是没人相信你的话,一会儿大家又聚拢来了,觉得那里非常的有诱惑力。我不知道这些人是不是学佛,可是他到庙里来了。所以我觉得应该引以为戒,我不想再说什么了,因为他不相信你说的话。今天有这样一个因缘,我觉得有必要借此机会说一说:这根本不是一个正确的学佛者的态度!我希望这样的事以后杜绝。至少是应该少一些。不然的话,我们学佛没有多少内涵。 还有人就是莫名其妙,有一次,有人就给我介绍来一位居士,说是学佛好几年了,他说:“请问法师您能看到什么吗?”我当时也很疑惑,我说:“我看不到什么呀。”他说:“那你白修了!”我觉得非常可笑,因为如果仅仅学佛是为了能看到什么,我觉得人都不如猫头鹰,或者是那些蝙蝠之类的,因为它们在这方面比人有本事,有功能。如果人要学这些东西,那跟佛会越来越远,所以根本不是一个学佛者的态度,这同样是个悲剧。 还有就是人们对密教的不理解,然后趋之若鹜。曾经唐山有十几个居士,听说北京有密宗的活佛,还有什么空行母呀等等,一个个欢喜雀跃的就跑来了。由于空行母和上师们给他们开了几个咒语上有明码标价,上面有四百的、二百的、三百的,各种各样的价格。他们是工薪阶层,花不起这么多钱,感觉很迷茫,就找我来了。然后就问:“空行母是在空中能飞行的吗?”我说:“不是这样的,空是《心经》所说的:‘照见五蕴皆空’的空,这怎么可以说是满天飞的呢?这不是的。”但是他们不了解,所以最后他们把咒语交给我了,他问我:“师父,你怎么办?”我说:“你就不要问了,只要你没有负担就好了。”这同样是个悲剧。 学佛要走正道,不走正道,不能称其为学佛者。对我们每个人来讲,现在正是反思的时候。我们过去曾经走了许许多多的弯路,没关系,只要你能够回到正道上来,还为时不晚。如果你一意孤行,你觉得你走的是正道,是对的,那我会说:“你很危险!”我们要反思这些个不正常的现象。 “佛”,中国人造这个字造得非常好,它是一个“人”字,旁边一个“弗”字。“人”说明学佛只能是人才能做的事。有人说:“你看我给牛也皈依啦,马也皈依啦,把那些放生的动物都皈依啦。”这在菩萨戒里面是学平等法,其实这些动物未必受皈依了,它得了一条生命,这倒肯定是无疑的。 你要知道,通过这种仪式,你、你的所得因缘、你的成佛的资粮在积累。 我们经常见到有些受了菩萨戒的人常常对那些**讲:“你是**!有痴!发菩提心!”其实它会发吗?不会发。但是我们的心由此而改变,这非常有意义。我们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因此,我说学佛只能是人才能做的事,任何一种动物都不可能做。不论你怎么样赋予它,它也不行,因为我会说法,他不知道佛法是什么意思。我们一定要珍惜人身,非常难得,我们要珍惜。不要走错了,学佛是人才能做的事。 旁边有一个“弗”,也就是说不是“人”的价值观念你才能成佛,有很多人学佛了,还在斤斤计较,还在跟家里的人、社会的人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事在计较,你要知道,你一信佛,你的价值观念应该超越“人”了,至少你要学着、试着超越。你怎么可以再去斤斤计较?所以这是个悲哀。 我曾经在路边经行的时候遇到两个人在探讨,在愤怒地探讨:说某人已受了菩萨戒,但是又喝酒、又吃肉,还有骂人,还干坏事。两个人说得特别激动,而试图引起我的注意,我一贯不注意别人的事情。后来他们终于耐不住,就问:“请问师父,你给评评理。”我说:“你们俩是佛教徒吗?”他们说:“是啊,我们受菩萨戒已经七、八年了。”我说:“你们说的那个人他是佛吗?”他说:“不是。”我说:“那你们学佛就好了,没必要跟他学。” 你又何必去计较呢?各有因缘,因果自负,如果你能劝说得了他,你应该去劝,如果你劝了他三次,他再也不听,那么接下去你再劝的话那就是你的过了。因为戒律上有规定:你只能劝三次,超过三次,人家再也不听,那就是你有过了。因为你不知道,这是因缘不合适。所以我们明白了,我们要改变我们作为“人”的价值观念。所以我们要说,我们是“人”,我们很幸运,但是我们要改变“人”的价值观念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想起,弘一大师有一句话:他说“昨日种种比如昨**”就是说你在告别过去,“今日种种比如今日生”,因为你获得了新生。如果你一直纠缠在过去,那么你没有希望。这个不是我危言耸听,因为学佛就是要不断告别过去,你才能够真正的放下,放下才会看破,看破你才会自在,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不信你就试
今心理专家李子勋老师因病去世,他曾说:生命中的随性更能体现 今天凌晨零点31分,我国著名心理专家李子勋老师因病去世,中国心理学界痛失英才。 大多数人认识李子勋,都是通过央视的一档夜间节目——《心理访谈》。 荧屏中的他戴金丝眼镜,着深色西服,一头黑发纹丝不乱,形象颇为儒雅。面对陷入困境的各色来访者,他略带四川口音,语气柔和,娓娓道来。 荧屏下的李子勋是中日友好医院心理科的主任,从事心理治疗工作15年,每周的心理门诊都人满为患,挂不上号的人几乎把电话打爆…… 有网友得知李老师去世消息后惊讶不已:“每天中午放学回家都会和我妈一起看心理访谈,我和母亲最喜欢李老师了,彬彬有礼,温润如玉,说起话来让人舒服放心极了”。 李子勋老师在《你为谁而活》一书中写到:“生命中的随性更能体现生命的价值。只有在生命结束的时候,人才会意识到那些才是生命的本真需求” ,这句话曾给不少人带来希望的力量。 专栏作家庄雅婷曾说:“我们这代人最初接触心理学都是从这几位心理老师开始的,李老师是其中温暖谦和的一位。他曾经为我们当时的杂志写过很多优秀的文章,也曾经点亮过许多人的人生。” 为缅怀李老师,今天,我们一起读一读李老师的文章: 《孤独是人类的属性》。 以下为原文:
地球上,一天会有多少人“离开”?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人生在世,总是逃不过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人活一世也不过干净的来,干净的去。我们要做得不是纠结时间不够,而是坦然接受并在有限的时间去做有意义的事情。不过相信关于地球上一天究竟会有多少人离去,还是会有人充满好奇的。那么同样对此充满好奇的小编今天就带领大家去探索下究竟吧! 我们首先通过一组数据分析来看一下每年死亡人数究竟有多少。根据统计,我们地球上每年死亡人数达到5530万人。根据一年365天来换算的话,一天死亡人数就有151600人。如果按时间计算每小时已达到6316人,每分钟105人,每秒钟1.8人!令人吃惊! 那么有人就会奇怪了,我们现在科技那么发达,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为什么死亡人数还是那么高呢?那么这就要说到一个最致命的原因了!那就是——非传染性疾病!可能有的人对这类疾病并不是很了解,小编在这里简洁的介绍下它:非传染性疾病一般是由于人们所生活的地方,工作的环境或者行为方式不健康而引起,是目前当今世界上致死病因最大的疾病! 全球每年因为它造成的死亡率占了全部死亡率的68%!其中心血管类的疾病占了这类死亡率的48%,假设每年死亡10个人,那么其中有3到4个人就会死于心血管类疾病。属于头号致死病因!由于各个国家之间发展不均衡,生活医疗条件也不同,因此中低收入的国家在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率中占了八成之多。 发达国家死亡年龄70%都集中于70岁以上的人群,而中低收入国家15岁的儿童发病死亡率都已经高到40%!真的是骇人听闻!儿童死亡率高的原因一般都是由于孕妇分娩时的并发症引起。全球人口日益增长,若不加以控制,将来的2025年我们地球可能有超过80亿的人口,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人数的无限制增长必然会引起资源的紧张匮乏。对于我们的生存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每年偏高的死亡率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在提高生活质量水平的同时也要注意自己身体健康。不单单如此,对于地球的环境资源我们更应该珍惜把握。不让我们人类越活越久的同时造成环境资源的缺失。我们要从现在开始就有意识地解决资源,爱护环境,让我们的后代可以长久的繁衍下去。那么对于地球上死亡率如此之高你们有什么看法呢?
半月板损伤要多长时间能恢复?注意这些细节,不久就能活蹦乱跳 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半月板损失同样如此。半月板损伤是比较常见的膝部损伤之一,多半是由于接剧烈运动或者长时间缺乏运动,突然运动导致的,比较常见的情况是发生在运动场上。半月板损伤的症状表现在膝部疼痛难忍,无法直立行走,需要及时就医检查。 很多人会担心半月板损伤之后,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恢复。当然,如果情况非常严重的话,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恢复的时间需要三个月左右,但如果情况比较轻微,可以通过平常的锻炼和饮食调节来恢复健康,时间不会太久。因此,半月板损伤具体的恢复时间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受伤情况来判断。 不论是哪种情况,对于半月板损伤都要进行及时治疗,才能保证患者尽快恢复和减少后遗症。首先,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用石膏进行固定,再搭配饮食保健和后期运动锻炼慢慢地可以恢复。其次,患者的情况非常严重,仅仅依靠药物治疗无法恢复,那么就需要进行半月板切除手术。 患者需要了解半月板是人体膝关节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切除半月板之后不会对日常生活有太大的影响,但是在年老之后对膝关节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所以,患者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判断,不要轻易进行手术。 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在饮食上面都要多加注意。患者不能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多以清淡的食材和粗粮为主。患者对于鸡鸭鱼肉也要根据恢复情况来选择,在软组织没有痊愈的情况下这类食物都不能吃,对身体恢复百害而无一益。平常的康健恢复锻炼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能盲目进行锻炼,否则有可能会加重膝关节的伤害。 一般来说,比较简单的恢复锻炼是患者利用椅子尽量把小腿伸直,但是不能勉强自己,如果感到难以适应的话就放下来,一切以自然舒适为主。另外一个方式是每天进行一定量的行走路程,同样的原则也是以自己舒适为主,在医生的建议下每天检查训练,慢慢地加长时间训练。 总之大家在运动的时候要做好前期的伸展运动,让自己的身体“热”起来,在运动的过程当中采取正确的方式,这样才能的减少对半月板的损伤。
送你10个识别邪教小锦囊,请收好 邪教骗人伎俩五花八门,再有心防范也难免“中招”。如何避免误入邪途呢?福建霞浦地藏寺方丈满深法师为大家奉上10个识别邪教小锦囊,收好哦! 其实,判断邪教并不难,现在简单归纳为十个方面。 第一,很多邪教疯狂鼓吹生病不用治就能好,使用他的功或法门,这一看就知道是邪教了。 第二,看教主是否活着,很多人吹捧自己是某某再来,某某化身,其实都是在骗人。即便佛菩萨在末世来到这个世间,也不会轻泄密因、暴露自己身份;一旦暴露了身份,他就得离开。 《楞严经》中说:“我灭度后,勅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或作沙门、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寡妇、奸偷、屠贩,与其同事称叹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未学,唯除命终阴有遗付。” 那些自称是佛菩萨再来的人,骗子无疑。 第三,看末日是否到来。很多邪教都在鼓吹世界末日论,其实世界是周而复始地在不断地运转,末日是不可能到来的,所以任何宗教去鼓吹这个末日到来,这就是邪教。 第四,看工作是否继续,有很多人信了邪教以后也不工作了,一味想要求他想要得到的东西,一心只求通过“神奇的功力”,就可以不劳而获,所以无心工作,连自己生存所需的工作也丢了。 第五,看名誉是否是美誉。有很多邪教是假借宗教的外衣,宣扬自己的功德,美化自己的名声,形成个人崇拜,而教主却利用信众对自己的仰慕,行非法苟且之事。 第六,看入教是否可退。有很多邪教入教是不能退的,如果退教的话,就会得到什么样的报应。其实正常的宗教,是尊重人的选择和发展的,你可以进来,也可以出去,如果不能退的就是邪教。 第七,看活动是否公开。有很多邪教组织都是地下非法活动,不敢面对公众公开。 第八,看内容是否违背道德。其实这是非常简单的,一个团体所做的事情,不逾越最基本的道德,这是底线。如果这个团体里的每个人,做的都是不好的事情,你信仰什么教都没有用。所以道德是我们的底线。 第九,看生命是否拒绝。工作也不要了,命也不要了,这就是邪教。当你听到,这个世界太“脏”,要你舍弃生命,离开这个世界,到另外一个“极乐世界”。别怀疑!没错!这就是邪教! 佛教认为:从感果规律上说,自杀乃是极致恶业,性罪惨烈,难求出期。因此,佛陀教导我们珍惜难得的人身,好好修行。 第十,看教主是否敛财。任何宗教,如果是以敛财为目的,就是邪教。现在很多假僧假道非常多,街上处处都有,拿着一个招牌去骗人家,你要花多少钱得到什么保护,都是假的。再次友情提示!真正的出家人是不可能到外面去化缘的,你们有什么需要的可以到寺庙客堂里面去找法师,他们可以给你解答,不要再街上相信这些非法的假的僧尼。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