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466
121466
关注数: 45
粉丝数: 153
发帖数: 8,822
关注贴吧数: 8
又提“如梦大同”
红旗瑞丰楼开始拆内侧围挡
东南邑规划中的一点小细节
沿云路街一瞥 小摊占位
代王府西瓜节
东南城墙绕半圈8.7 永泰门登城,和阳门下来。 - 不得不说南城门不开,绕断腿。从永泰门广场走近城墙,只能绕道永泰东门进去,再走到城内永泰门登城。路过广场,一位锻炼的大爷正和别人大声聊天:我就不理解为啥不打开这个门。。 - 是很费解,相当费解。 - 南城墙里前两天是车展,今天正在撤展,一路狼藉遍地。不太理解在这样的环境里布展的思路,相比对城市景观和游客观感的影响,收益几何?也不是完全不可以办展,请严格审批认真布展,通俗地说,做事要个样儿行不?
东南邑·胶囊车 观感不错,应该是供应咖啡小食之类。
这个地矿国际在装修?
城墙上的KFC-Kcoffee 网图
户部角项目肉眼可见的起来了 项目高度在拔高,还是一头雾水,哪位有效果图?
传说中的万达? 谁说文华没容身之地?这楼上房间足够300间+
大同火山群2.0 今早去了一趟火山群,新修的路不错,只是限速50有点不理解。
善化寺的客流 相比往年的平时流量,这算是大了很多,工作人员也说周末客流更多。
大庙角设计灵感诠释-转自微博 消失的花园,大同 / 象界设计机构 对历史街区空间改造的新尝试 #gooood谷徳设计网[超话]##gooood景观# - 项目位于大同古城东南邑的大庙角历史街区,将空置废弃的场地改造为充满历史记忆的公共空间。 项目可以称之为一个独特的文化空间艺术展。通过了解场地的历史并以新的诠释呈现,古城改造中一系列零碎的老物件事件以全新的视角陈列于场地地中,与新材料的结合运用带来独特的空间感受,实现历史与现在时空的交叠,呈现出一个具有纪念性的当代文化艺术空间场所,使人们在参与互动的同时引发对过去与未来的思考。 - 项目位于大同古城东南邑,处于大庙角入口位置,街区内部保留有大量的传统民居建筑,有较为完整的历史风貌,西侧是鼓楼东街坐落着大同关帝庙,北侧毗邻魏碑研究院,场地废弃多年,却是古城历史街区改造里难得的公共空间。 - 设计思路源于设计师对场地的初步印象。初次踏入这片街区时,项目已开始了修复工作,满地散落着建筑材料,曾经的繁华已变成满地破败,映入眼帘每一片残墙、破瓦、老物件都无声的诉说着这里曾经的生活气息,在触动之余,想要“留下一点什么”便成了设计的初衷。在设计师眼里,每一块石头与老物件都浓缩成了最珍贵的文化符号,并试图将它们转化成景观价值。
路过几张0802 这个晋唐府开在里面,汽车居然可以进,铺的好好的路面就这样压过去-不得不联想到这个XX联盟做的很多事都很奇葩-也许和他无关,总之很迷。 - 我也懒得打码了
本来挺美挺和谐的画面,拉胯拉到脚后跟了 本来一面是时尚的念夏,一面是教堂的半掩颓墙,虽然风格不同但也有种不可名状的和谐;现在这幅大年画真是把点审美档次暴露无遗。
河北平山王母村崔氏墓与大同善化寺普贤阁的对比(转) 不知此链接是否可以打开 - 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404928176257368852
最起码这个麻叶形状是对的 之前那篇因为涉及到某网红餐厅吧,最终被删。麻叶本来应该是这样的,连形状都搞不清楚,还百年大同老店?
云冈书房旁边的KFC 网图
1978年的大同,有评论说看到了身后的紫霞仙子和至尊宝
0720扫个街 献上耿时代的审美,平城纹&忍冬纹,配合路对面草坪四周的忍冬图案黑色栏杆,一派古朴大气的古都气质! - 有文化的审美才是高级的,高级的审美不会过时。
大同博物馆门口的烟火气 外地游人众多,门口就这样。
城墙遗址陈列馆啥时候能硬气起来? 每当看到网上对大同“假”城墙的各种冷嘲热讽,都会尽力客观冷静的辩解几句。 - 一边辩解,一边愤怒;不是因为游客,而是因为城墙遗址陈列馆这样本该发挥作用的场馆却天天躺着乘大凉睡大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只能由一帮对家乡充满感情充满热爱的人在网上为其不断辩解! - 之前我发过对于城墙大门前这新华书店大招牌的无语,现在果然有游客也无法认可。 - 我只能说悲哀。
代王府《天下大同》实景演艺个人观感 昨天下午四点左右进场,一直到夜里近九点半才出来,基本看了两次正场表演。做一个简单的个人评分,先声明只代表个人感受,也许吧友们的感受会和我相差悬殊,因为本身每个人对艺术的感受就不同。 - 先说一下,《天下大同》是有正场表演和穿插表演两部分组成。正场表演下午和晚上各一场,时长1小时;其它穿插表演是在非正场表演时间进行表演,时长为15分钟左右,主题各异,场地大部分在代王府六进院落里。 - 《天下大同》共分四幕,在四个院落里分别进行。 第一幕是简单背景介绍:明成祖朱棣巡边大同,各藩属国纷纷派遣使节到代王府献宝,经过层层筛选,鞑靼、波斯、暹罗三国使节获得面圣机会。同时也简单展现大同市井气象及明朝基本礼仪介绍。 - 第二幕:鞑靼、波斯、暹罗三国使节在代王设宴款待的席间,暗中比斗“以舞夺魁”。末尾一伙马匪趁机潜入代王府意图刺驾。 - 第三幕:马匪与锦衣卫血战,最终被锦衣卫所擒。 - 第四幕:万国来朝,刺客被擒,明成祖大悦,于代王府举办盛大的射礼大典。 - 按照剧情、表演、音乐、舞美、灯光、服化道四个方面来论述打分,最后打总分,满分100分。 - 剧情:60分,大家都理解这种演出本身是就是为呈现表演而设定的故事,就不要追求太多情节了,也不会求证真伪,甚至谈不上有故事情节,只是场景设定而已。 - 表演(更多的是舞蹈):85分,最精彩的部分在第二幕和第三幕,也算高潮部分。第二幕里三个国家的使节带来的舞蹈+皇帝御赐一支舞蹈都不错,还是很有气氛的,舞蹈编排也不错,演员们也比较投入;第三幕马匪行刺也还可以,现场看威亚悬吊比较有新鲜感。只是在第一幕大同市井这部分,演员们可能距离观众太近,略有放不开,有些演员的信念感略显不足 - 音乐:80分,整体感觉音乐部分(除了主题曲的演唱)都不错,气势磅礴,三国使节不同主题的乐段都鲜明有特点,还真不是粗制滥造之作;再说主题曲,整首曲旋律还可以(缺少点记忆点),编曲更好一些,只是演唱得略微平淡无感情,作为演艺间歇会滚动播放的背景音乐,这种演唱有点丢分; - 舞美音响:70分,舞台美术也还可以,在第四支舞蹈里突然撒下的花瓣气氛不错,但其它就几乎没有什么了,总体没有太惊艳的效果。但整体下来感觉演员有些台词听不太清楚,影响观看感受。 - 灯光:70分,没什么特点,原以为晚上这场的灯光会比较有亮点,但是发现表现平平。不仅没有运用灯光去配合大起大落的情节让人体会故事情绪上的起伏感,甚至灯光将演员们本来不错的服饰颜色都改变了,略减分。 - 服化道:80,服化道还是不错的。因为都是远看,服装整体倒没有太义乌或者太曹县,整体还可以。但是皇帝御赐舞那个环节的服装及妆容,虽说应该是遵循了古制,但是感觉没有元素方面的提炼升华,服装是大红大绿的观感,而三国使臣的舞蹈服饰都不错。 其它不足之处: 1,例如最后强行升华主题的结尾,本来觉得还没完全沉浸入大明王朝,结果最后由大明皇帝来了一句:…命运GT体,我就完全出戏了,明显可以感觉出是强行加进来的。 - 2,游客观赏满意度稍差。例如第一幕游客只能站在和演员同高度的地面观看,有部分情节外围的游客几乎看不到里面的内容。后面的几幕,游客占据了大部分场地导致演员挤不进表演场地,差点误了表演,那个急呀-相当同情,这是制作团队的经验不足。 - 3,演出间隙,有演员直接衣冠不整的在府里晃悠,影响游客感受,还是管理问题。 - 4,随意变更表演时间,这点有点无法忍受。那些穿插的小表演昨天全部取消令人错愕,也不提前解释说明,所有人黑压压的围在殿前等了20分钟,才被告知取消了。(后来才明年可能是LD来了要准备剪彩仪式,但是这样对得起买票的观众吗?) - 5,道具问题,庆典上出现“天下大同”四个大字,结果“下”字卡壳了,以致于后面观众笑说烂尾了。 总体评价:75分 建议: 1:如果晚上来得及,建议观看晚上场,晚上的灯光气氛比较好,可以自然屏蔽其它视觉干扰,比较有代入感 - 2:与王潮歌的《又见》系列无法相提并论,此剧只是看个热闹而已,期望值不要太高。作为代王府文化填充内容,有总比没有好,但既然是娱乐活动就纯粹一些,不要刻意拔高也别搞什么教育,游客花钱来不是来开会上课的-特别影响观感以及“沉浸感”! - 3,卖点噱头里的“大型”(演员不足百人吧)“沉浸式”(并无深刻体会,可能去过代王府的缘故),都只是听听而已罢。门票如果在七八十可以去看看,原票价128我个人觉得略高了。 - 4,附带的剧本杀之类见仁见智了,有喜欢的小朋友可以玩玩,但在六重大殿和各屋间奔跑穿梭去找任务,考验腿力。 - 以上,想起什么再聊。
赞扬声中挑个刺 昨晚骑车去古城,路过一些我个人觉得不和谐的场景,有些已经是经年不变的生活常态了,有些则是没有及时更换或修复。发出来,希望古城可以在监督中前进,一边发展一边维护才能守得住得来不易的成果!
请大同南站赶紧更正 被外地游客吐槽了N次的,悬挂在大同南站出口的标牌:社会车(social car),一开始我都不理解啥意思,后来用大同话默念了一下中文才恍然大悟。 - 我真服了这个发明者,天才! - 英文使用一定要严谨,我一时想不起严谨的用语应该是什么,但是哪怕一个private cars也不至于闹这么大笑话吧? - 南站,请,赶紧,换一下! - (图片来源:网上外地游客拍摄)
东南邑艺术营地升级 百度抽风,发图被删了好几次,上链接吧 https://mp.weixin.qq.com/s/fmEUJPMlIs62Ia3opEIyFQ
张强赴古城现场办公/召开古城建设推进会 内容不少,慢慢看
清远门上的几张7.14 一直想看看户部角工程到底进行的怎样了,于是登上清远门。 - 登城前偶遇瓮城内卖烤红薯和水果的小贩
再看看网上的这种人才 这不是无知就是故意黑大同的!这点文化水准还不如我大同一个出租车司机!要不是博主要求关注7天以上的才能回复,我直接对他破口大骂了! - 那个二猴疙瘩本来就是北魏冯太后下令修建“衹垣精舍”,寺中心本有佛塔,立于此地可收全城景色于眼中!
关于古城内行道树上的灯带 昨天第一次晚上去广府角,顺便简单逛了逛古城。感觉广府角及鼓楼东街夜晚气氛很好,只是当走出鼓楼东街走向四牌楼再折回念夏的时候,差点被路边树身上缠的那些灯带刺瞎双眼。 - 古城的夜景本来不错,各种建筑打开夜景照明,尤其是城墙古香古色,众多游客对夜城墙赞不绝口。夏天的大同白天日照强烈,晚上凉风习习,因此很多人游古城的时间都改为晚上,登城墙游古城,甚至来得及还可以去永泰门广场看喷泉。 - 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对夜景灯光的布置和使用。古城这么好的硬件条件以及越来越好的人文环境,应该让游客在赏夜景的时候体会到这是一座别具韵致的古都:沿街典雅的路灯,配合太平楼等众多古风建筑的优美轮廓,再远处衬着城墙城楼鹅黄色氤氲背景,一轮皎月当空,整个古都意境就都有了。 - 但咱的行道树被缠上刺眼的灯带,乱七八糟不说,完全掩盖了其它古风建筑在夜里本该散发出的那份气韵,甚至连树上挂的那些各种形状毫无美感的灯饰在这刺目的等待面前也算不得什么了。 - 古都夜景将越来越成为大同景观的一张名片,相关部门更要注意景观打造,不要觉得人气已经上来了,说明我们做的已经到位了,足够了-其实差太远了!可能有人会认为有这些灯多好!气氛一下就上来了! - 希望相关部门能注意这个问题,既然现在想吸引外地游客,尤其是大城市游客,那也得明白古城景观的营造在审美上要有水准,如果咱针对的消费群体是大县城的游客,那咱就不说了-你们觉得高兴就好。如果没钱,那就灯带拆掉,那树上的五颜六色的灯饰已经足够;如果还有预算,请个专业机构对大同夜景做个规划吧!就算你把大唐不夜城搞成对标榜样,人家那灯光也是专业设计过的(虽然我觉得大唐完全就是灯上加灯一片光污染,还没有大同城墙夜景的光影韵味足) - 对于树木类灯光照明采用更多的是地灯的形式,不会显得凌乱,更重要的是可以自然的表现出树木枝桠间的参差阴影,肯定这是首选-看你们想不想认真去做了。 - 就说这么多,我明白春节灯展的灯一直没拆,觉得气氛好,但我也在各种游客反馈里看到有些人看到“大同年”等字样,说为什么还在用春节的灯点缀城市,对游客也不够“诚恳”,甚至是“糊弄”。细节影响整体,大同的人气在逐步上升,我们的战略也要逐步调整。可能不再需要用那种花里胡哨的东西来烘托人气,而需要真正用审美去留住游客。
雨中法华大讲堂0713 雨中出来蹓跶,和阳门上拍法华大讲堂。整体基本已完工,很喜欢这些街头绿化小品,简洁清爽,雨中更是养眼。 - 这一片起来后,东城墙上往法华寺这方向更有味道了。
老耿时期的审美一直在线 都十几年了,依然大气。那是一个注重建筑与环境相协调、整体与细节同等重要、将凸显古都底色放在第一位的年代。
大同的历史街区恢复是否该多一些更深的背景介绍 譬如,北魏平城的里坊形制“平城坊”是如何影响到后来迁都后的“洛阳坊”,又如何孕育了中国历史上唐长安的里坊格局;再从明南京的城市形制到北京明清城市布局以至于四合院,无不刻有“平城坊”的印记。 - 以下两段文字来自网上 - “平城坊”的主要特色就是将不同民族的百姓安置在城郭“里坊”实行集中和程序化管理,每一里坊巷口,树以牌表坊记,“巷连街,坊套里,高墙四围,森严壁垒,一座里坊,就是一座城堡”,并设专门士兵官员管理。从规模体量、形制格局、功能体制到管理体系,一种以“里坊制”为新的民居管理制度已然形成发展,开始领衔扮演着中国古代城市发展走向的新角色。这种制度的意义在于:划片而居,分类安置,以晨钟暮鼓为号,定时开关坊门。 - “里坊制”经过平城定型,逐渐演变升华为一种国家制度,经洛阳及北齐北周运行至隋唐,终于在唐朝的长安城登峰造极,古代的民居管理,从“里”到“坊”,再到“坊市”,完成了历史演变。 - 我们在广府角历史街区的文字介绍上,不妨以简短精炼的文字来描述一下大同历史街区由何处走来(“平城坊”)又曾经多么深刻的影响了中国北魏以后各个朝代的建城模式-这种对于大同街巷形制始建意义的提炼与表述是极其重要的文化介绍部分,也会令任何游客都记忆深刻,从而真正领略到大同作为古都对中国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 - 至于后来日本奈良也将都城命名为平城,成为日本最早的都城(而非众所周知的京都)。。 - 这些平城文化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都应该体现在我们的修复介绍中,让它们别再被时光蒙尘,这本来就是一张张会令人瞠目结舌的闪亮名片!多花花心思吧!
挺不理解这种人,讨好型人格?还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有个所谓的网红博主到大同玩,刚到就评论了几句大同,下面就有大同人(不管目前在哪但看起来他故乡应该是大同)立马低声附和,令我想起曾经那些奴颜媚骨之辈,满嘴只会是是是对对对,您评论的极妙极是! - 挺可笑的是这网红这边刚蔑视完大同这“大号县城”,连特么古早味都说成早古味,那边就玩得挺不亦乐乎的,还“大同下次见”! - 有些离开大同的人很有意思,可能骨子里太过自卑了吧,在外面的大世界里恨不能和大同划清阶J界限!而且生怕别人看不出自己的这份决心,于是在别人诋毁他家乡时他那个打了鸡血般的起劲呐!恨不能破鼓万人捶自己再踏上几脚! - 我在外从不讳言故乡是哪里,而且非常以自己是大同人而自傲-这千年古都里曾发生过多少风起云涌的传奇故事,它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与影响你们又知道多少? - 别的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如果我身边有人因为他自己无能而要与他家长J裂,我就得考虑考虑是不是要和这种人继续处事了。一个骨子里不自信的人,即便更名改姓也永远抹不掉他心底的那份战战兢兢。 - 不建议吧友去这位估计是花钱买了几十万粉丝的所谓“知名博主”网页下辩论,大同这俩字的宝贵意义就在于“和而不同”,你喜欢这里,谢谢!你不喜欢,随意;不管你喜不喜欢,我们大同都会努力做自己!
雍景台北面铂悦城这四栋楼是? 感觉像酒店或写字楼,其中几栋已经开始安装玻璃幕墙。
广府角附近两三张 远看天主教堂还是挺漂亮,从念夏里往外看也挺有味道。不过看到教堂脚下一片平房还未拆,靠近念夏的外围目前为临时停车场。等教堂周边重新布局之后这个街口展油豁水应该很不错! -
希尔顿花园,已挂牌
凤临阁的招牌 取下了凤临阁,换上了喜晋道;又取下了喜晋道,大概率这次又挂上凤临阁,看来这次算是锤落音定了。
罗列今年大同开始火的原因 暂不提咱自己的努力,外因有以下几个: 1,疫情之后压抑多年的旅行需求 2,新东方等网络媒体的推波助澜 3,今年的极端高温也成了一大推手,北京马上要进入一轮更长周期的高温 我们要趁势推动大同旅游的整体影响力,我个人认为这次大同旅游的全面复苏,在经济角度看为时过早,最大的收益是人心的回归与士气的振作!网上连篇累牍的赞扬让大同人看到了大同文化旅游的前景,让颓靡了这么多年的热爱家乡的赤子们扬眉吐气! 这波行情也势必会吸引资本的运作,当人们看到某种希冀可以大作为时,资本自然会流向哪里。我个人更希望这件事情可以持续,推动大同那些未完或待建的工程重新启动,还大同一座完整且具特色韵味的古都!
问问吧里的朋友,凤临阁味庄店现在还叫不叫凤临阁? 老店既然易主重张,那味庄店大招牌改为喜晋道了?看网上说老店味道已不如前,而且原来大厅的金丝楠木桌也不见了。
《又见云冈》,元素都是高级的
王潮歌正在排的《只有红楼梦》
想起关于大同市花与市鸟,罗嗦几句 大同的市花本来一直是丁香,近年来又增加了黄花。 丁香在大同有着悠久的栽植历史,咱大清真寺后门(喜晋道附近)那棵丁香树王,据说300多年的历史,清康熙年间种的。记得曾看介绍说丁香因叶似菩提,因此亦名“西海菩提”,寓意佛门吉祥光盛,而这也正契合了大同这座塞上古都的文化气质。 之所以想起丁香,是因为这几年偶尔看过一些外地游客的游记,他们都不约而同对大同路边或寺内种植的丁香感兴趣,进而觉得这座城市非常有特色;同时,我也想起每次回大同闲逛之时,总能有意无意的闻到它的暗香,有时候真的觉得它的诗意和浪漫挺衬这城市的-小时候觉得这个名字挺小家碧玉的,后来逐渐长大,觉得这个名字隽永内秀,更适合这座古都的沉稳低调。 相信一些人去南京或上海,总会想到法国梧桐。某个下午去思南公馆时,静谧的都不太象是国际大都市的弄堂外,法国梧桐的风情摇曳了整条街道。有时候一种植物甚至是它的某种气味,会在你感官意识瞬间模糊的刹那为这座城市奠定一种文化基调-可以瞬间击破你色受想行识五蕴之限。如果非要牵强的和某种感受作类比的话,就象进入高端酒店通常会扑鼻而来的各种调制香氛,让你恍惚间觉得身置异境-但无论是松木或是白茶,这种人工香剂远比不得来自自然的草木气息。而丁香之于大同,可能就是这么一种氤氲在城市、渗透于历史间的天然香氛。 再说一下市鸟。 可能我孤陋寡闻,好象从来没听说大同有市鸟(山西的省鸟我倒是知道-褐马鸡)。但是,还是在一些游记中,看到很多人讶异于大同古建筑之间盘旋有那么多的燕子!这似乎对于我或从小在大同老城里生活的人来说,都已经稀松平常到快感受不到它的存在了! 隐约记得小时候,父亲总会带我去鼓楼东街一家理发铺子理发,斜对面是家熟肉店,每当在灯火阑珊的时候推着车子带着坐在后车座上的我走出东街走向鼓楼的时候,空中铺天盖地盘旋啾鸣的就是这群大同的精灵-麻燕!对于我来说,鼓楼以及华严寺上空的这些麻燕是我童年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磨灭。 前两天,有个游客在微博里说了一句话,令我感动,他说:一定是这群麻燕在守护着这座城。 我如醍醐灌顶。 如果大同要选市鸟,一定是这群守护古都的精灵们!亦如丁香一样默默守护着一代一代的古都里的人,与世无惊,和光同尘。
万达和中青旅可能是这次排名第一第二投资大户 看具体签了啥项目吧。
圣母圣心堂开灯光了? 网上看到一张图片。
几张东南邑艺术展的图片 网图
今天刚发的:代王府开园在即~ 发了一次,被删,再试一次
最近在网上随手一翻都是是大同的溢美之词,好评率95%以上 微博,头条,都是赞美。只要大同好好努力,重要的是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发展自己,这些好评不过是开始。。
大同与万达在京签约 一发个这种新闻贴就被系统删,删得一点发帖热情都没了,NND!
龙聚祥能不能照顾一下咱大同的整体市容?
五一南城门那个“云中意无穷,天下皆大同”的演出到底怎么样? 如题,看宣传片不错,是一些经典故事或传说的集合演绎。在目前大同还没有实景演出的情况下,似乎是近年来可能品质最高的演出了。但不知实际情况怎样?这演出能打造成固定演出项目吗?
北魏冯太后题材大剧《江山大同》已备案 -今天热炒的这部《江山大同》,据说是多年未见的大女主题材剧,因传众多女星会参演而颇受关注。讲述的是北魏冯太后的传奇人生,若名字不改,这题材和片名就是为大同量身定制的推广宣传片了,相关部门也动动心思,试着探探路,把文旅做活。 -当年的电视剧《乔家大院》把一个旅游景点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与其说其是一部影视作品,却更像是为乔家大院的前世今生作注脚的一部纪录片。而北魏题材的影视作品虽非常鲜见,但据说圈内众多编剧一直对冯太后的题材偏爱有加,甚至有人说北魏时期发生的每个故事都很传奇。如果从文旅角度延伸去想,这部讲述冯太后生平的作品可以牵动大同旅游文化的方方面面,不容小觑。
乌兰哈达火山的网图,比较学习一下 如题,乌兰哈达火山的形态完整,观感震撼,但大同火山的特点与规模也不逊色,各有千秋。网红博主们已经把乌兰哈达火山拍成了冰岛,冰与火之歌。
大同火山太缺少关注和宣传了 如题,相比往年,近期大同各种景点都炒得比较热,但是忽略了大同火山群。可能这么多年来,大同习惯性抱着人文古迹发展旅游,忽略或者无视了自然遗产的魅力和前景。火山群是可以做得很大的自然景观项目,且大同火山地质具备相当的独特性,希望能加大火山群硬件的投入与宣传!不要让游客再专门去内蒙看乌兰哈达火山群,在大同就一站搞定人文与自然景观!
能被这些细节气哭 没人管?
站在念夏艺术中心顶层拍到的几张 有那个味道了,华夏江鸿请保持高品质,打造精致文化地标,也希望同样高品质的凤临阁可以抖擞精神!
文瀛湖这又是搞啥呢 圈了很大的区域,希望不会画蛇添足的玩什么新名堂
大同几家比较有特色的咖啡馆 上图
一张游客的大同乾楼照,大爱 耸立的是流转光阴,穿梭的是世间烟火。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