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FICl
AgFICl
关注数: 0
粉丝数: 7
发帖数: 4,938
关注贴吧数: 1
我算是知道抗吧blg粉丝的形象了,太有智慧了 刚跟一位抗吧网友聊了会儿,此人自称blg粉丝:双方意见不合,他就把我禁言了,然后跟另一位“战友”说,是因为我在其他帖子和私聊中攻击他,所以禁言我。我看了一下私聊窗口,功能都没开:一想到这人心虚地跟“战友”解释禁言我的原因,我就想笑。
不是朴吧选择兔友,而是兔友选择朴吧 朴吧驱逐兔友,于我影响极大。5月底我刚忙完,想来贴吧看看,顺带发些基于兔友生态的闲文,未料及朴吧就在这短短几周内天翻地覆。彼时我尚以为,朴吧将驱逐“软弱”兔友,而保留作为赛博无敌之人的翼赞派,现在看来是不留活口。 关于这场事变,吧内褒贬不一。兔友作为受害方,将此视作背叛,宣布朴吧从可靠的战友变为可恶的敌人;余下的也并非全盘支持,有认为言论管制,有认为丧失幽默,还有担心矫枉过正会导致神友上台。如今尘埃落定,可以思考一件事:朴吧和兔友,究竟是什么关系? 在讨论这个问题前,必须对朴吧兔化的过程构建统一的认知。我经常能看到一种说法:吧务通过调整言论风向等方式吸引兔友,待热度上去后再一脚踢开,即“朴吧选择了兔友”。姑且不评判其对错,朴吧吸引兔友,只需简单营造爱中反美的氛围吗?即便在朴吧最兔的时候,航吧、2ch吧、图倭吧等依旧处于鄙视链底层,并未随着兔友浓度提升得以上桌吃饭。由此可见,无论人为操控还是自然形成,朴吧最终具备一定的特殊性,能够吸引大量不满传统兔系贴吧的兔友入驻。 特殊性为何,只需去上述场所逛一圈就能感受到——这些贴吧通常不允许讨论国内负面新闻,以攻击境外势力(美、日)的方式维持和谐。选择性叙事构建的认同极其脆弱,且具备成瘾性和排他性,毕竟开放式网络平台没有吧务删帖,习惯了茧房的用户很难在正常网络环境下保持良好心态,只能回到贴吧内共振;这种自我束缚的上网方式相当反人类,兔友需要一套新叙事,在面对不利情况时依旧能与神友开展斗争,而不是假装没看见或者回窝聚众舔伤口。 这种“逆风输出”理念并非源于朴吧。近年来,爱国KOL的门槛其实在不断提高,单纯咒骂西方已不再吃香,兔友要求KOL能对国内负面新闻做出“理性”解读,以便对抗那些借题发挥的神友。结果我们都看到了,在持续试错与进化中,兔友终于摆脱了作为个体的一切顾虑,学会用P社玩家的心态看待人矿相关问题,可以在面对任何国内负面新闻时都来一句“这很合理,我依旧支持国家”。 这与朴吧不谋而合——源于威权主义者朴正熙,推崇隔岸观火的看戏视角,鼓励玩世不恭的解构,敌视要求改革的左派,不限制讨论内容……朴吧完美符合新生代兔友的需求。兔友选择了朴吧。 网络是现实的映射,所谓“朴兔”并不是朴吧特产,也不会因朴吧驱逐自行消失;这个群体客观存在,而且会在近几年随着社会矛盾加剧,更为“团结”和极端。生命自会找到出口,我很期待他们在新根据地发展壮大。 “假如发十个帖子,九个都不爱国,都登在首页上,一定灭亡,应当灭亡,那我就走,到其他吧去,率领兔友推翻朴吧,你朴吧不跟我走,我就找兔友去。”
我对朴吧反兔行为持悲观态度 来点朴吧经典语录: “兔友只在赢的时候支持国家决定,朴友在任何时候都支持国家决定。” “兔友对国家的忠诚是有条件的,朴友对国家的忠诚是无条件的。” “朴友嫌兔友不够兔。” 一个把翼赞行为当政治正确,日常活动是比拼忠诚的贴吧,自然会吸引朴素爱国者。把兔友都驱逐掉,只能让吧里的氛围更极端;等最后一点愿意表达自己真实态度的网友消失(或者被消失),每天可就剩一群蛊王在那玩立场宝可梦大战,测试谁的立场更“无敌”了。
从大同事件,看朴吧“幽默感”的来源和局限性 我在朴吧时常能看到一个词,叫“幽默感”。 个人观感上,“幽默感”在朴吧的使用,大抵与“急”“孝”近似——如果你对某个群体表现出明显的维护偏向,便是“失去幽默感”。 其中逻辑很好理解。一些网友可以编撰陌生人的地狱笑话,但无论如何也不会拿自己亲戚朋友的伤心事写段子;嘲讽“外人”乃至“敌人”是很简单的事,面对“自己人”则难以展现攻击性。由此可见,“自己人”越多,越影响朴吧网友的发挥。 朴吧的幽默感可以归结为三个字:无关联。 有关联,就会有所属,有(赛博)软肋,有红线,有不可为之事,就无法在任何情况下保持幽默感。 按照上述理论,我们可以构建出一个“无敌”的网络人设:不属于任何组织,不在意任何人,不需要任何资源。事实上,这个爽点并不是朴吧网友发明的;早在武侠题材兴盛的年代,一些小说就喜欢塑造“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世外高人。 当然,如果深入研究,还可以讨论老庄思想或心理学之类的东西,以及原子化在现实和网络的区别——但这太复杂了。无论如何,我们似乎真的得到了一个“最具幽默感”的朴吧网友模型,朴吧全员幽默指日可待。 然而,受科技水平所限,大部分朴吧网友还是要在现实中生活,有着现实中的身份,并且这个现实身份往往还没强大到让自己可以无视所有问题——以本次大同为例,马云或刘强东当然可以毫无想法,但朴吧恐怕没有这两位的账号。 就像另一个帖子提到的,你网上再怎么切割,能把现实中那二两肉切了? 一旦涉及到过于具体的身份,部分朴吧网友难免绷不住。兔死狐悲,人之常情,这其实是很正常的现象,说明网线另一端坐着的是真实的人,他是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人在聊天,而非一个为朴吧定制的“人格碎片”。
朴吧跟我想象中不太一样 我印象里,这个吧是许多对左派和自由派不满的网友,聚集(或者说抱团取暖)的一个平台。 但现在屏幕里2/3的帖子,都是在搬运大洋彼岸、海峡对岸、某岛国、某半岛那些光谱明显处于威权右区域的网民的低智言论,或者右翼媒体的报道,并引导吧里的本土右派对此开展隔空嘲讽。 甚至出现了一些像村里老大爷般议论某人功过的帖子,人家还活着呢,这多少有点不尊重。 虽说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我算老几,但主要内容变化如此之快还是令人称奇。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