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娑罗—— ——婆娑罗——
关注数: 0 粉丝数: 4 发帖数: 1,114 关注贴吧数: 2
【转PO】 幸福的杨羽 作者: ★无香★ 1 幸福的杨羽 他叫蝴蝶,有一个美丽的名字代替了奴隶的号码 真是幸福 他是风,拥有“沙漠里青色贵族”的骄傲血统 真是幸福 就算成为了奴隶 成了别人眼中的“东西” 依然被某个人关心牵挂 真是幸福 或许,被变态老男人虐待是血淋淋的伤 但却有一个女孩毫无保留不求回报的用身体抚平这道疤痕 真是幸福 或许,亲吻小主人 被主人扔在沙漠里炙烤 是多么残酷的惩罚 但却因此 有了自由 有了名字 有了关怀与爱 因此跳起了美丽的舞蹈 因此炼得一手好剑术 因此有了“一丘之貉”的朋友 因此知道自己有一个命中注定的女孩 这,每一种 都是幸福 虽然 命中的女孩 没有成为 命运的恋人 但却一生的记住他 感激他 或许还 爱着他 这可不可以算作幸福呢? 有能力保护自己命中的女孩 能在她辛苦的生命中作她温暖的依靠 寻找了她许多年 为她而生 最后也为她的幸福而死 这些 有可不可以算作男人的幸福呢? 我宁愿相信 可以 他终于能够“像风一样在沙漠里自由的飞”了 真幸福 甚至 这些还不够 上天还要给这个男人一张’无论男人或女人看见 都会心动的脸, 纵然被划伤了 却是“不完美比完美更美” 真是上天幸福的宠儿 更重要的是,无论生活将他折磨的多么悲苦 低贱 他依然高傲而狂妄 无论命运多么的嘲讽 不公 他都能坦然的面对和接受 如果说真的有什么遗憾,那就是这么多的幸福却没有人能够一起分享 一起陶醉 不要骂我看不见他的痛苦 我只是希望 杨羽 幸福 作者: ★无香★ 封 2008-2-25 13:57   回复此发言 删除
【重发】相见恨晚 婆娑罗 作者: xiner92788 1 相见恨晚 婆娑罗 故事结束了,我的心里有一次地空落落的,就像每次看完一个令我震撼的故事一样。我太容易陷进去了,又偏偏陷进了一个巨大的世界里,让人不能自拔。看着里面的人努力地奋斗生存,我不知道是什么滋味。真想这个故事永远地继续下去,真想更纱和大家永远地一起生活,而不是这样曲终人散,各奔天涯。虽然大家在另外的地方开始了新的幸福,可我的心里确是快要哭出来一样地难受。我也明白了若干年前我看到一个网友在婆娑罗结束后的感伤文字,他追随了13年之后的结束该是怎样的难过。那些伴着我们一起成长的人物就像是内心深处最懂自己的朋友,在内心里共同欢笑和哭泣,13年后又微笑着告别。内心里明白,自己的生活还是要继续,却仍忍不住地回眸,去寻找天空的繁星,那些闪闪发光的人们。 没有女性漫画家的细腻的画风,没有羽毛,没有玫瑰,没有那王子出来的星星点点,有的只是瑰丽的想象,凌厉的笔触和几十种决不重复的性格。田村由美让我想起了池田里代子,她们都给了我永远的感动。决不追随时下流行的病态美,永远描摹内心深处的画面,即使寂寞又怎样,总会有人了解和支持。 第一次让我震撼的是座木用尽力气将重伤的茶茶抛到对岸的达拉手中,然后微笑地落入火海,大家又都想起了那句话:为了让达拉摆脱诅咒,此两人必有一个付出生命的代价,这就是命运!如果一定要一个,座木宁可是自己,即使茶茶已经奄奄一息。在强大的命运前,人总是显得如此的渺小无力。然而我佩服田村的地方就是她不用利用绝望来赚取眼泪。所有的一切都被打碎,就在达拉跟随跳入火海的一瞬间。身为命运之子的她改变了命运,她救了朋友的生命,会用最后的一丝力气为了朋友拼命。达拉一次又一次地震撼了我们,让所有的人都忘记了她只是一个15岁的小女孩。这也让她和朱理一次又一次的相遇显得如此珍贵,也让他们发现对方真实身份时让人撕心裂肺地痛。田村不是用笔,而是用心画画。这让她的画面由冲击人心的力量! 我内心里极度地渴望,渴望我能用自己的手画出他们,这样我就可以不用和他们告别,让他们永远地生活在我创造的世界里,我开始明白什么才是不朽的作品。我希望以后也能有人想评价田村由美先生一样的评价我,我希望留下的除了我的名字之外,还有我手中的人物。 我总是过于懒惰,沉浸在自己的幻想里造梦,在我的梦里一切都是如迷药一样地虚幻而美丽。同时,那些我重视和不屑的东西都匆匆地穿梭而过,包括我曾经的梦想,我曾经的热情,我曾经的感动,以及我自己的达拉。我一次又一次地给自己借口,过得异常安逸,刻意地回避,蒙蔽自己的眼睛,而且总是在自我欺骗,把自己偶尔的感悟记下来,接着又开始重新地自我麻木。坦依曾经说过:在觉得自己不行的时候,更不要坐下休息,因为会永远也起不来了。在最难过的时候,就更要站起来向前走。 我不想期期艾艾地又是写完后扔到脑后,这一次我是把它刻到了脑子里。 虽然我生活在现实中,虽然我也因为漫画而有很多的缺憾,但我仍然认为能认识漫画,能喜欢漫画,能随时地沉浸在里面,实在是一件太好的事情了,它让我永远地有希望。 作者: xiner92788 2007-6-12 14:25   回复此发言 删除
【转PO】关于坦伊身份的乱猜 作者: 219.142.191.* 坦伊可以说是BASARA中最神秘的人物,关于他的身世,开始我们只知道他是白虎村的预言师,医生和教师。后来更纱遇到了芭蕉大夫,芭蕉半开玩笑的说,当年他在京都郊外的河里发现了一只大桃子,坦伊就在里面。他还说,当年的他还受了很多伤,不过现在已经好了。 而在另一方面,浅葱曾经说过,在他和朱理之上,黑王之下还有一个王子,这个王子自小天资聪颖,并且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因此招来郁金王的的嫉恨,郁金王借狩猎为名用箭射中小王子,尸体顺着河流漂走,再也没有找到。这个故事虽然是白王用来掩饰浅葱的身世的,不过这个小王子应该是确有其人。 说到这里大家知道我想说什么了,我说了是乱猜,不要pia我,在坦伊和这个王子之间可以总结出这么几个共同点: 1。未卜先知的能力 2。小王子在京都郊外的猎场被射杀后落入河中,而坦伊正是被芭蕉在京都郊外的河里发现的,并且当时受了伤。 3。根据浅葱的说法,这个小王子比黑王小,但比他和朱理大,这和坦伊的年纪也相符。 并且坦伊曾经对更纱说,“我当年也是个花花公子……”这里是否说的是他还是王子的时候呢? 也许这些只不过是巧合,但安排了这么多巧合之处,田村真的是没有目的的吗?也许这真的是basara中的一个伏笔,只是到最后也没有展开吧。坦伊在整本书中一直是个旁观者,basara的故事以他的视角开始,也以他的视角结束。田村对于故事的把握能力很强,不会让太多的枝节来破坏整体,坦伊的故事只是一笔带过,把想象的空间都留给了读者。如果他真的是当年的小王子,他又是以什么样的心情来教育命运之子,来面对浅葱和朱理,来见证王朝的毁灭的呢?想着这些来读basara也是很有趣的事情。 作者: 219.142.191.* 封 2007-3-1 03:15   回复此发言 删除
【原创】关于《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的一些题后话 首先需要解释的是,我绝不是《名物乱弹》和《婆娑罗之革命史》的作者,虽然我很希望那两篇文章能是我写的,但我的确写不出来。他们的水准,凭心而论,在我之上。 《名物乱弹》的作者对“符号”意义的解读能力以及对历史资料的占有熟悉程度,几乎可以等同于《达芬奇密码》里的那个大学教授。这不是非科班的人能达到的。我很想找他借书来看。 而《婆娑罗革命史》的作者,我想,我和他的差距大概在一线之间。他肯定是文哲专业的,话语组织能力以及表现能力,现在的我大概能和他互相欣赏,但2001年的我只能瞠乎其后。 在这两个人之中,我比较亲近的是后者,在我的博客里,《革命史》在我的拙文之前,以示尊敬。因为我对哲学以及政治更感兴趣。《革命史》的作者对“自由”的理解,对“革命”的理解,是极深刻的。在我写《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时,我还无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弥漫的“自由主义元素”,也还没有理解“两种自由”的哲史冲突。所以看起来更象一篇革命民粹派的战斗檄文。有激情,无质量。文字中唯一比较自得的内容,或者说能被现在的我欣赏的内容,只是对“浅葱”的分析罢了。 其二我要解释的是,那时写三叹文字,以及现在补述,其目的都是矫正一些人对日本漫画的严重偏见,什么肤浅,什么黄色,什么反动,那是某些人的选择出现问题,不是日本漫画的完全写照。日本漫画作品中,严肃意义的那一批,艺术水准与思想高度是中国文化界不能蔑视的。现在据说又在搞什么抵制日本动画作品上荧屏的动作,还是官方牵头,真是让人耻笑。 最后解释我为什么以政治角度来分析《婆娑罗》: 因为自由.....早已与政治密不可分。这个词,内涵的丰富、深刻,经过了历史的反复沉淀,具体,沉重得难以想象。而爱,或者宽容,在它的面前反而显得有些苍白。 或许是因为我沉溺哲学太久的缘故吧,反而有些欠缺感性了。 还有一个原因: 当初看日本动漫,爱和宽容的主题,已经太泛滥,让人产生了某种“审美疲劳”,而那些作品,特别是少女漫画的作品,与《呼啸山庄》强烈到极点的“爱与恨”对照,就不具备了对我的冲击力。而田村的作品在这一主题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准,应该也就是这一层次吧。(指的是“在刑场用嘴叼笔画画”的剧情)。而这时,田村的“史诗风格”更让人眼前一亮。 但这并不是一个好现象。诸位一定要谨记,能被爱或宽容感动是一件美妙的体验。而这种体验拒绝理性的严酷分析。印度教神话中,爱欲女神被冥思真理的湿婆眼睛一扫,身体就化做了飞灰,其象征意义就是如此。难以被感动流泪的人,是可耻的。 如果你已经被婆娑罗感动,保持感动的情绪,不要象我当时那样,去问一个“为什么”。 呵呵。 作者: 涉雪之狐 封 2006-8-21 00:10   回复此发言 删除
【原创】〈生命不能承受之重〉补述之一:浅葱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补述之一:浅葱 总感觉,对于我,有许多时候,看日本的动漫作品,是寻求一种伤心的冲击,寻求一种直指人心的感动.因为在这个被马克思称为"人被物劳役"的时代,我需要体验,丰富自己的生命. 因为百无聊赖的虚乏,所以第一次拿起了<婆娑罗>.在此之前,被北条司的风格惯坏了的我,将这部漫画放下过太多次.黑与白渐变朦胧灰暗的背景,简练到可以被称作粗糙的人物描绘,以及如此明显的少女漫画特征,都使我不曾对它产生过兴趣. 但是看到更纱剪掉了长发,就忽然感觉一阵莫名的"颤流"滑遍了全身. 那时,我是18岁. 4年后,我在"卡通之窗"(WWW.CARTOONWIN.COM)写下了"浮世三叹". 卡通之窗,一个原本是由连环画爱好者创办的俱乐部BBS,在2001年以前,他们无法接受日式漫画.而我在那里,遇上了一位青岛市人民日报的美术编辑,他是我的对手,为此,我撰写分析日式漫画叙事风格与技巧特征的系列文章,而<浮世三叹>只是作为我的论据存在. 那次大辩论的结果,是卡通之窗就此开辟了"日式动漫"的讨论专版.一个令我感到很满意的结局. 而后我将所有的文章都转入到了"新浪动漫评谈". 如今,我已经快30岁了.回过头再来看当时的文字.最感满意的,不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更不是<社会的理型>、《我们的世界》,而是那篇〈她就是东京〉。 可我最喜欢的,却没有什么影响。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与〈她就是东京〉,当时,我在这两篇文字上耗费心力最剧。对后者,我没有遗憾,而前者,如今我的想法已经在转变。 我崇拜过更纱,也崇拜过朱理,因为她与他,在田村的笔下,是当时我,一个刚刚接触到马克思的左派所认知的绝对真实,无瑕的偶像。但是,如今看来,当初我认为的真实,是对剪影投像的错觉。 田村由美把一束强烈的光照过了更纱与朱理身体,于是在画布上留下了鲜明的,纤毫毕露的剪影,剪影鲜活,但并不意味着,它就真实。因为真实的人物,不是平面的。我看得到这两个人的“神性”,却难以捉摸他们的“阴晦”,后者已经被田村用丝绸装点了,用“羽化”模糊出了美感,但这最多使人产生了“缀满花边的浮雕”印象,但无法去触摸。当激情退却之后,我感觉到,更纱二人远去了天堂,而自己还留在了人间...... 真实的人物,是立体的,即使他只是一个虚象。创造一个立体的人物,他需要许多束光,从左,从右,从前,从后,从上,从下,从过去,从现在,一起投射过来。而在〈婆娑罗〉里,这样的人物只有两个。 一个是浅葱。 一个是扬羽。 或者还有一个也有可能,他是朱理。 但朱理的可能已经被田村扼杀。 当初写完“浅葱”之后,回头看,有些惊奇,没想过写着,写着,已经是收敛不住文笔。原本只是想稍稍带过,却无意间成就了数千字。看着已经写成的文字,忽然就想为它加上一个小标题,选来选去,于是有了“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开头。 但“浅葱”在我心里,从来不是那个“徘徊在父仇与母爱之间犹疑不定的哈姆雷特”,因为他是普希金笔下的“叶甫盖尼·奥涅金”,他是司汤达笔下的”于连”。 叶甫盖尼·奥涅金是“社会中多余的人之一”,于连是“要证明自己存在”的一群人之一。两个人的身份虽然一个是高贵,一个是低贱,可心态都游离在主流社会的边缘,而且无论这种游离,是出自奥涅金的厌倦与颓废,还是出自主流社会对于连的拒绝,他们的存在都因为这种游离,在别人眼里,在自己心中,都呈现出无足轻重的感觉。因为这种感觉,所以产生了“去毁灭存在”的无所谓。 无论是毁灭他人,还是毁灭自己,都变得无所谓。 这是绝望的颓废,可以用最甘美的红酒裹着疯狂的笑声一口吞咽。他们最终的愿望,是自己能有勇气,或者是别人来结束自己的这种痛苦的疯狂,痛苦的绝望,痛苦的生命。 浅葱的疯狂,是显而易见的,他是可以在面对鲜血时捂住鼻子以示贵族高雅的洁癖,但回过头却会想“那颜色很美,很适合我”的人。这种病态的冲突的美学,让人觉得他可怕,但又让人觉得他很脆弱。他的性格如同他的体质,他的皮肤,一样敏感,一样经不起强硬的磕碰。否则他会破碎,会肢解,会癫狂。 作者: 涉雪之狐 封 2006-8-20 22:29   回复此发言 删除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