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县110 青县110
关注数: 96 粉丝数: 244 发帖数: 2,124 关注贴吧数: 32
青县公安发布预警信息:国庆期间要谨防侵财性警情发生  随着国庆长假即将来临,市民外出旅游、探亲访友等活动增多,现结合以往国庆期间接报案情特点,对长假期间可能高发的几类侵财型案件进行提醒分析:   1、“两抢”警情需重点关注。长假期间,随着市民在室外活动的次数增多以及时间的延长,极易诱发“两抢”警情的发生。作案地点多为地处偏僻、无路灯设施的背街小巷、交叉路口以及开放式小区等,城郊结合部村居在建房附近极有可能成为犯罪嫌疑人新的作案地点。   2、盗窃民宅警情可能会增长较多。长假期间,市民选择外出旅游、走亲访友、聚会等活动将会增多,致使许多居民家中白天或者夜间无人居住而成为安全防范盲点。犯罪分子极有可能乘此机会再次疯狂作案,结合以往长假期间此类警情的特征分析,该类警情可能在长假期间呈持续高发态势。   3、扒窃、拎包警情有可能会大幅上涨。长假期间,市民一般多会选择出外游玩或者购物,且往往都会携带有大量现金。同时,因为人流量的增多,商场、超市、饭店等地方人员相对密集,群众警惕性相对放松。犯罪分子往往容易利用这一机会,进行扒窃、拎包作案。以往长假的警情,也表明该类警情有明显上涨的趋势。   4、盗窃车内财物案件有可能会有所上升。长假期间,市民在外用餐、游玩频率增加。同时,全县专业停车场数量以及容量与汽车流量的不平衡,使得大多数在外停放的汽车无专人看管,在加上长假期间,车内往往会放有一些物品,极易成为犯罪分子的作案目标。   警方提醒广大市民,要加强自我防范意识,外出时要将门窗锁好,随身不要携带大量现金,放有贵重物品的包应正确摆放,车内不要留有物品等,通过一系列措施尽量减少犯罪分子实施犯罪的诱因。
打造平安青县之----初次认知青县吧 网上互动听民意 ---青县公安局利用网络渠道回应舆情为民解忧启示录 沧州晚报记者 郑广辉 近日,青县的孙某因敲诈勒索几天时间被青县公安局依法行政拘留。而警察这么快能抓住他,是因为网民在网上发的一个帖子。 2006年9月4日晚8点52分,青县公安局局长宁金龙从互联网青县贴吧看到这样的贴子:致青县公安局局长——请您百忙之中关注一下我们文教小区。 贴子反映了小区业主们的困境:装修难,用工人干活有人干涉控制。凡在小区内干活要先收费之后才能干活,不然不得在小区内干活。 看完贴子宁金龙首先向业主们发回贴子,承诺立即查办此案。随即,他把清州镇派出所所长李开宏叫到办公室,组成专案调查组,布署工作,立即查办。 经过民警们摸排取证,终于在三天后把案情调查得水落石出。9月8日犯罪嫌疑人孙某被传唤到派出所,经审讯,孙供述9月2日11时许,在文教小区给业主姚某干活的苏某等人正常干活时,他上前阻拦,称要干活就要收费,随后强行索要人民币40元。根据法律规定,孙某于当日被行政拘留。 从今年7月份以来,青县公安局实行了一项新的举措,他们在网上进行警务公开,了解线索,解疑释惑,回应舆情,消除误解。同时,他们不捂“家丑”,接受网民的监督,一度被认为难以管理的网络舆论场成了公安民警和群众的连心桥。 (小标题)贴吧里的危险信号 百度青县贴吧是青县网民比较关注的地方, 在这里,大家可以各抒己见、畅言无阻,各种意见都在这个平台上碰撞、融合、吸收、汇总。其中,有一部分是反映民警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善意的建议和批评,但更多的是一种大众情绪的宣泄,并非理性的探讨。有几件事让青县公安局的民警感到了一种危机。 在今年“七一”前夕,青县举办了庆祝建党85周年和长征胜利70周年歌咏比赛,青县公安局是参赛队伍之一。他们经过精心排练准备,在比赛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当时我们演唱的是《保卫黄河》,现场很感人,有位上年纪的大妈都哭了。”青县公安局政治处主任魏燕璞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能够在全县举办的活动中取得第一名,让青县公安局的民警们都感到很高兴。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不久,有网民把这个消息在青县贴吧帖了出来,马上就有一些网民开始对青县公安局进行攻击,说诸如“公安不干正事”之类的话。 近年来,青县县城建设加快了步伐,但随之而来的是城市拆迁工作遇到了很大的阻力。为了配合城建工作,青县公安局曾多次参加政府组织的合法拆迁行动。在今年的一次合法拆迁行动中,青县公安局在县政府的统一指挥下,出动了60名警力,凌晨5点就集合,来到拆迁现场。一些早起的人们看到这么多的警察和警车,不知怎么回事儿。有人在网上发了一个帖子:“这么多警察起这么早干嘛呢?”恰好,拆迁现场对过有个饭店,于是有人留言:“他们又来饭店吃喝了。”接着,一些人纷纷发表言论,对公安形象进行扭曲。 严肃的执法行为却被丑化成“去饭店吃喝”,这让青县公安局的民警们哭笑不得。 从2004年起,每年的春季,青县公安局都会组织民警在凌晨6点半集合跑操、练兵。这个制度被一直坚持了下来。每天凌晨,县城的大街上多了一道由跑操的警察组成的“风景线”。不久,此事被人贴到青县贴吧里,网民对此褒贬不一,但大多数人认为这是在“作秀”,还有的人甚至对跑操的警察形象进行丑化。 运河从青县县城中间穿过,上面共有四座桥。由于一些大货车的通过,南环桥和北环桥已经不堪重负。为此,县里决定重修南环桥和北环桥,交通压力全部落在另外两座桥上。为了保护这两座桥的交通畅通,按照县政府指示,青县公安局派出警力24小时执勤,严禁违法超载车辆经过。这事在青县贴吧里又被搞得沸沸扬扬,指责“警察设卡子,乱收费”的帖子不在少数。 之所以有这样一些帖子不断的出现,反映出一些群众的情绪倾向:对公安机关并不信任。但如此强烈的所谓大众情绪,实在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表面看,它来自大众心理,不具有强制性。但是,由于它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因此,会对我们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力。由于这种意见限制了言论,尤其是理性言论充分的、多方面的表达,它常常导致“一边倒”的舆论氛围,从而伤害了社会的理性思考,并最终使整个社会丧失真正的批判精神和理性思考能力。百度青县贴吧在全国900多个贴吧里,点击率排名一度维持在30多名,这些帖子造成的负面影响很大。在这种言论的影响下,青县公安局领导感受到了一种危机。
亲:你的密码安全吗? 中秋节即将来临,在这月圆团聚的日子里,“青县110”和您共同分享一个关于密码安全设置方面的知识。网络的普及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网络用户的个人隐私以及财产等带来了安全隐患,而网络用户密码则成为了保护个人隐私以及财产等最重要的屏障,那么什么样的用户密码最容易被黑客破解呢?对此,美国信息安全公司SplashData近日发表了“2013年全球最危险用户密码”排名,前5名如下。 第5位 abc123  一般来说,拉丁字母与阿拉伯数字排列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密码排列方式,但是如果按顺序排列则很容易被识破。   第4位 qwerty   很多用户为了简单省事,都喜欢直接输入第一排字母键盘从左往右的的6个字母,这种低级密码难以起到保护作用。   3位 12345678   有些账户密码要求至少输入8个字符,一些用户为了方便省事直接按序输入1至8的阿拉伯数字,哪怕是按照8至1逆序输入的安全性也要高许多。   2位 password   该用户密码此前一直排列全球最危险用户密码第1位,2013年则跌至了第2位,可见其安全性之差。   1位 123456   该密码在2012年排列第2位,2013年则赶超“password”登至榜首,安全性最低。 亲:你中枪了吗?如果有的话,请立即修改你的密码。借这个平台,祝大家节日快乐,身体健康,安全永伴您左右!
温馨提醒:劝酒出事四种情况要担责 一遇到节假日频繁的聚会,喝酒助兴自然少不了。法官提醒市民,4种情形的劝酒行为将承担法律责任。4月28日,记者从新疆乌鲁木齐市沙区人民法院、米东区人民法院和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了解到,各法院均办理过多起因劝酒引发的赔偿案件。 酒后坠崖身亡酒友担责 林刚和吴辉是朋友。一年前的一天,林刚在吴辉家喝酒。当时夜已深,吴辉打电话约朋友方强来接他和林刚。随后,林刚几人乘车出行,当行经一段山崖路时,林刚下车方便时不慎滑落山崖掉进水里,溺水身亡。事发后,林刚家人要求吴辉和方强承担死亡赔偿金等共计十余万元。近日,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后,在法官调解下,方强和吴辉与死者家属和解,共同给付死者家属赔偿款6万元。 男子醉酒死亡同饮者赔偿 4月28日,米东区人民法院向记者介绍了一起因醉酒死亡引发的赔偿案。据调查,首府一家职业培训学校负责人陈某在乌鲁木齐市米东区某饭店设饭局,宴请周某、孟某等8人。周某不胜酒力酒醉不醒,次日早晨,周某被发现因酒精中毒死亡。周某家人随后将该培训学校及参加饭局的7人全告上法庭,要求共同赔偿周某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等共计11万余元。 法院审理认定,周某作为成年人,对酒精中毒死亡负主要责任,应承担赔偿责任的70%。组织饭局者陈某承担20%的责任,其余6名参与人共同承担剩余10%的责任,共计赔偿周某各项费用3.5万余元。 4种劝酒情形要承担法律责任 沙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办理相关案件的办案法官介绍说,在参加宴请中,如果饮酒出事,有4种情况劝酒者需承担法律责任: 首先,是强迫性劝酒,比如用“不喝不够朋友”等语言刺激对方喝酒,或在对方已喝醉意识不清没有自制力的情况下,仍劝其喝酒的行为; 其次,是明知对方不能喝酒仍劝其饮酒,比如明知对方身体状况,仍劝其饮酒诱发疾病等; 第三是未将醉酒者安全护送,如饮酒者已失去或即将失去对自己的控制能力,神志不清无法支配自身行为时,酒友没有将其送至医院或安全送回家中; 最后,酒后驾车未劝阻导致发生车祸等损害的。 是朋友,请别劝酒!!
特级预警信息-———警惕扫描不明二维码 青县一网民扫描对方提供一个二维码链接,然后手机所有信息都收不到了,结果损失了6万元左右。请大家切记,千万不要扫描陌生人给的二维码!!!! 后附网上案例: 网购出现二维码诈骗 扫一扫支付宝里的6万元没了 电信诈骗如今真是花样翻新,智能化的手法更加“高大上”。 昨日,记者从江夏庙山派出所获悉,家住江夏庙山的朱小姐上网购物,扫了卖家提供的二维码后,余额宝中的6万元竟然被盗走。 因为朱小姐扫的二维码是骗子给的一种木马病毒,目前,犯罪嫌疑人李某已被江夏警方在浙江余姚抓获。警方提示,网购千万要注意,切勿见码就扫。 双十二“让红包飞” 买家存款也飞了 朱小姐今年28岁,家住在江夏,经常用自己的安卓手机网购,她觉得这样非常方便。2013年12月12日,各大购物网站上都推出了火爆的年终活动,于是朱小姐准备趁这个机会买件划算的毛衣。 朱小姐找到一家装修不错的网店,这家店虽然没信誉度,可是承诺购物能返100元的红包,这让朱小姐心动不已。于是朱小姐挑选了一件500元的毛衣,就询问卖家如何获得红包。 卖家告诉朱小姐,只要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获得100元的红包。卖家然后把二维码直接发到了朱小姐的手机上。 朱小姐扫后发现,手机页面只显示出一个“淘”字,并没有红包的界面出现。朱小姐心里“咯噔”一下,怀疑自己遇到了骗子,于是急忙联系卖家,可卖家直接下线了。 朱小姐立即上网查询自己的支付宝余额,谁知支付宝怎么也登不上去,朱小姐立即向江夏区庙山派出所报了警。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