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梅和椰子🌴
四甲基金化铵2
关注数: 59
粉丝数: 595
发帖数: 30,053
关注贴吧数: 63
18个城市过去20冬降水转化为降雪各月平均效率总表 如果1毫米降水形成了1厘米积雪,视为100%转化 如图(1951—1980北京冬三月转化率95%,11月21%,12月92%,1月121%,2月84%,3月39%)
孙杨听证会上有人提到你牛了 是第二被告国际泳联的代表总结的时候举了个例子 说了一长串
东部关内14城各月平均snowfall(累计落雪深度)统计 为从2000-2001冬到今冬,如图,单位厘米(因报文观测时次严重不足,若和美国、日本城市比较可自动+15%后再进行)
数据可视化:省会级城市滚动年均PM2.5前十名(2014/4~2020/1)
@霹雳乖乖龙 围棋吧1级小号是不是该收拾一下了 非棋迷还敢来楼里围攻棋迷了 这搞不搞笑
我也来列举一些我早年读过的比较喜欢的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年代都比较久远了是真的…… 以下按人物年代背景排序 1 越女(《吴越春秋》赵晔《东周列国志》冯梦龙《吴越春秋》李劼) 第一个是原版,第二个是抄的原版略有补,比第一个俗一点。原版是经典,多一字嫌多,少一字嫌少的那种。这个形象的亮点就是纯粹剔透加境界高妙。中国古代直接塑造无差别境界高妙女性形象是很少见的。第三个是现代小说,相对是我最喜欢的,在表现林间少女特性的同时保留了无师自通和有境界有见识的人设。相比之下我并不喜欢金庸之类的版本把越女写成一个纯粹天真烂漫不谙世事的角色。虽然是少女,但如果是天才那思想见识也未必不能超出常人。 2 花木兰(《木兰辞》《风翔万里》田中芳树) 同样原版是经典,多一字嫌多,少一字嫌少,大部分改编都充满了用力过度的出戏想象。女扮男装的技术细节根本不是重点,最简单地初期友好的同村伙伴打掩护就行了。英勇作战、军功卓著、返乡对镜贴花黄都是好的原设,没有强行感情戏,没有皇帝要纳妃,也没有被敌方公主抓住还看上(人家不用女扮男装就行,这天生就落下乘了)。 田中芳树改编版的意思借木兰的眼睛叙述隋唐易代的历史大事件。但正是这种做法让叙事显得淡雅有格调,也让木兰的很多选择是基于历史和个人的通盘考虑,眼界上显得非常宽广。虽然发展了淡淡的感情,但总体上按原设进行,完全没有大红大绿,而是文字朴素如水墨画。
关于艾莎的头衔 我查了一下又脑补了一下 艾莎把王位让给妹妹以后的头衔有几种可能 可能1 Queen 这个词的含义很多 后面根据情况有细化的描述 Queen Regant 女王 Queen Consort 王后 Queen Dowager 王太后 Queen Mother 王母太后 Queen Regent 摄政王后 等等 现实历史中不知道有没有姐姐正常传给妹妹王位的情况 所以要脑补的话 可能头衔还是Queen 细化为Queen Sister王姐? 可能2 Princess 公主 这也是可能的 荷兰女王的母亲退位后就用了Princess的头衔 这样就又是公主了 (如果不认为是公主也可以译为女亲王) 神格一点的话 毕竟退了洪水这是神迹啊 可能3 Goddess 女神 可能4 Patron Goddess 守护女神 可能5 没有头衔 不过这样就算不属于阿伦戴尔了 也不太好 至于克里斯托弗的头衔 Prince的可能性最大 King在历史上也有例子的 不过即使是King也是不掌权的King Consort
细节不论 其实认为冰2否定了冰1的人不妨简单这样想 冰1的结局否定了LET IT GO吗? 当然没有!LET IT GO是不可取代的 那么 又为什么觉得冰2否定了冰1呢? 不要受到那些非黑即白 一个快乐一个就一定是不快乐的干扰就好了 歌词嘛也要听完整不要抓住一两句不放嘛
刚才弈城4D遇到大额压分升降对局 我的对手是不是开狗了? 虽然对手落子时间似乎没有太大异常 但是下的时候就感觉对方什么都会 不是4D水平 我各种抗争手段都被果断化解 招架不住 鹰眼复盘鉴定如下 我看不到胜机
对我(4D)最近两个月下的94盘棋进行了一个AI数据分析 首先是对局列表和第50、100、150、200、250、300手AI胜率 这里,比赛(北卡围棋锦标赛)是每方45分钟5次30秒读秒,面棋不限时但一般2个小时下完一盘,所以和比赛差不多用时,弈城一般20分钟 野狐一般10-15分钟 在野狐下的时候我的心态比较急躁,总想速胜,所以应该是低于在其他平台的对局水平
2019版本的你牛打单反能力明显下降极其原因 相信大家都看出来了 你牛2019打单反很费劲 对哪个都不占优势 2019年你牛技战术再一次重建 这一版有点回归的意思 尽可能反手切削做球给正手强攻 但是正手上旋过渡和快节奏都丢了不少 正反手想发力都要引拍蓄力 力气又没以前大 是硬要发力 隐蔽性比较差 切削的进攻型倒是加强了 很明显 这一版改造就是为了对付德约的 可以说是有效果 但是这一版你牛的技战术 打单反的优势基本上就没了 几个年轻单反的弱点都是吃快节奏 吃上旋 但是你牛现在上旋弱 快节奏也弱 靠的是切削做球和正手强攻 这些都是现在几个年轻单反最不怕的 一方面双方硬拼力量 你牛拼不过 另一方面 切削做球对双反很有效 但是对单反基本上无效 是单反最舒服的发力方式 所以说半决赛决赛肯定还是苦战 明年大满贯如果想拿 也是这个问题 需要在对付德约和对付单反之间找到新的平衡
怎样提高计算时在脑内固定图形的能力 我发现计算力完全不只是棋感的问题 ,很多时候完全就是算几步以后棋的形状就在脑内记不住了 你们有什么经验能提高固定记忆的能力吗 拼命瞪圆眼睛不要动可能有点用?
有没有在北卡的真情实感奶粉哇 现在越来越难以独自承担悲欢惹
其实我感觉整个欧洲都传染了逆转症 也不光是米兰巴萨巴黎等等,看看这些年首回合大比分的有几个稳的,不稳才是多数,皇马客场3-0主场也差点输
很多人认为一个半时代内出现史上前三伟大球员是巧合,这很搞笑 我说直白一点吧,纳德固然天赋异禀,但是如果没有老牛的技战术引领和开创作用,他们基本不可能达到后来的高度。 不错,纳德的技战术特点和牛区别不小,但那是站在一定高度以后的。纳对正手角度调动型进攻的强调,细节球的处理,德的堂堂正正型底线全面攻防(相比之下,阿加西底线型自我定位就从心理上放弃了强化发球和主动发力进攻威力)都是发上时代尾声的那些年闻所未闻,而经过牛的开发才形成后来者一致公认为最高境界网球的东西。
牛11美 18IW两次漏发胜赛点输球的糟糕后果 牛11美 18IW两次漏发胜赛点输球的糟糕后果 可以讨论一下了。 先说近的18IW决赛 面对菠萝发胜三个赛点没拿下,太不应该了。 后果:1, 至少多丢了十二周世界第一,这就是三个月,不是小数目,最终世界第一周数竞争这12周也有意义,和纳达尔对比里外里24周,快半年了。何况可能不止12周 2 后续斯图加特争第一,哈雷伤了,温网也就没打好 3 如此输掉一场球 光环尽失 温网安德森未尝没受到激励 4 因此 MS魔咒是有道理的,从04年到18年,牛凡是上半年夺了大师赛的必夺温网,夺不到大师赛的就一定拿不下温网,无一例外,不全是偶然的,信心能力因素都有作用。 下面说一下11美对德约的两个赛点 如果拿下,德约巅峰年两扫德约,荣誉巨大。而且2011年法 美 牛都状态奇佳 不得GS实在血亏,也失去了连续十年GS入帐的机会,反过来却让德确立了对牛心理上的上风。有人说决赛打不过纳达尔,其实不然,纳达尔11美状态比12澳差的很远,牛机会很大,如果能顺势再拿下纳达尔,则各方面都进一步早早让所有人闭嘴,当然,11法后对牛所谓铺路的讽刺太厉害了,所以对牛心理有影响,而11法对德一胜的价值现在看是越来越闪光
反手击球动作不正常 反手击球动作好像倒退回去了 又变成从下往上撩的早年动作了 没有上升点没有力量 不是状态问题 估计一段时间没重点练生了
世界大赛、坂田至富士通日冠期日本大赛、中国大赛冠军表 最新世界大赛、坂田至富士通日冠期日本大赛、中国大赛冠军表
近当代各行业女性第一名在男性中的排名举例(同年) 数学: 大约5-30名(不同时期有所不同,下同),至少超过37.9999995亿男人 物理: 大约5-20名,至少超过37.9999995亿男人 政治理论:大约3-15名,至少超过37.9999995亿男人 足球:大约第500000~1000000名:至少超过37.95亿男人 网球:大约第1000~2000名,至少超过37.99995亿男人 围棋:大约第15~120名,至少超过37.999995亿男人 国际象棋:大约第8~100名,至少超过37.999995亿男人
再论环流式气候类型分类法 1楼留空
还是站位过于靠前的问题 所以发不上力
更新2003以来大赛冠亚军表
三巨头标准化职业生涯难度解析 废话少说,确定一下分析规则,既然是标准化,就要尽可能排除一切乱七八糟的借口的干扰,一视同仁,所有数据截至今年温网。 我不敢说我这个分析就是绝对科学的,但如果结论和你在长期舆论宣传下得到的印象不符,也许可以启发你思考,是否舆论出现了很大的偏差。 我这里,完全不需要争论什么罗迪克、休伊特到底强不强,简而言之,没有考虑这些变量。 1.巨头级人物包括费德勒、纳达尔、桑普拉斯、德约科维奇、阿加西。讨论竞争环境时,只考虑这些人的影响,实际上基本上只考虑费纳德的影响,其他人的影响大体忽略。 2. 每个人的标准巅峰期都是6年。如果你认为6年之外某球员依然很强,那只能视为该球员强大所赢得的bonus,而绝对没有给该球员的对手所在环境加分的理由。 如:费德勒14-15年再“强”,也不是巅峰期,决不能成为德约14-15年面对的时代很强的理由,反而给德约加分,只能给费德勒加分。同理,阿加西04-05年再强,也不能成为费德勒04-05年面对的时代很强的理由。再比如,纳达尔07年也很强,但和13年比起来,还是13年更符合巅峰期的标准。费德勒10年澳网也很强,但超过了6年期,就属于自己挣的BONUS。 同样,如果你认为某球员在这6年之内什么时候状态差了,那是他自己作的,绝对不能成为给该球员的对手环境减分的理由。比如,纳达尔巅峰期的伤病,费德勒的单核等。 本文的一切推理以年为单位。 3. 费德勒的巅峰期为04-09年,强竞争力期从03年开始,基本竞争力期从01年开始。 纳达尔的巅峰期为08-13年,强竞争力期从05年开始,基本竞争力期从04年开始。 德约的巅峰期为11-16年,强竞争力、基本竞争力都从07年开始。 桑普拉斯的巅峰期为93-98年,竞争力到02年结束。 阿加西的巅峰期为94-99年,竞争力到05年结束 4. 对三巨头来说,时代的难度这样确定: (1)易:没有巨头级人物具备竞争力 费纳德的职业生涯中都不存在这一时期。 (2)中易:自己是巅峰期,且没有巨头级人物在巅峰期。 费德勒的04-07年,纳达尔的10年和德约的14-16年符合这一标准。 (3)中:有以下两种情况: (a)自己在巅峰期,同时有一个巨头也在巅峰期 费德勒的08-09年,纳达尔的08-09年和11-13年,德约的11-13年符合这一标准 (b) 自己不在巅峰期,其他巨头也不在巅峰期,相对而言,自己离巅峰期的距离没有明显更远。 费德勒的01-03年,纳达尔的17-18年和德约的17-18年符合这一标准。 (4)中难:有以下几种情况: (a)自己在巅峰期,同时有两个以上巨头也在巅峰期 三巨头都不存在这一时期 (b) 自己不在巅峰期,面对一个巨头在巅峰期 费德勒的10年和14-16年,纳达尔的06-07年和14-16年,德约的07年和10年符合这一标准。纳达尔的04-05年也符合这一标准,但是因为还不到20岁,按理说其他人也打不过,所以更加困难,提升难度为“难” (c)自己不在巅峰期,其他巨头也不在巅峰期,相对而言,自己离巅峰期的距离明显更远。 费德勒的17-18年符合这一标准,但是由于超过了35岁,按理说其他人也打不过了,所以更加困难,提升难度为“难”。 (5)难 自己不在巅峰期,却面对两个巨头的巅峰期 费德勒的11-13年,德约的08-09年符合这一情况。 经过以上总结后,可以得到三巨头的职业生涯难度分布和大满贯成就如下表:(从具备基本竞争力至今)嗯,截止到现在三巨头都是平均每年1.1个,差不多。 我们来看一下三巨头各级别难度占至今职业生涯的时间比例。下面的图中从1“中易”到4“难”,难度逐步增加, 颜色越深越难。可以看到,费德勒四个阶段都很平均,几乎各占四分之一,其中前两个级别刚好占50%。归类为“难”的年份明显较纳德为多。 纳达尔明显易和难的年份都比较少,集中在中和中难上,前两个级别加起来占53% 而一向认为环境最难的德约,反而前两个级别加起来的时间占了三分之二。 我们再来看成就,也就是GS数在各阶段的占比。我们看到纳达尔的成就中相对容易的时段占比很少,主要是中等难度,费德勒和德约则大约有一半成就在相对容易时段取得。而德约只有1个GS在“中难”和“难”等级下获得,压倒多数都是在前两个级别下获得。费德勒则有5个,纳达尔4个在较难的两个级别下获得。 最后我们来具体看各个难度级别下的表现。 在第一档“中易”级别,费德勒4年狂卷11GS,统治力无可挑剔,纳达尔在2010年也拿下3个GS,表现相当出色,如果这种年份多一些,纳达尔也可能经常一年狂卷2-3GS。 德约3年6GS,数字上少了,但也有连拿4GS的统治性表现,之所以数字上少了,主要是输瓦林卡三次(否则刚好也是一年3个的水平),这是德约统治有裂缝的一个方面。 第二档“中”级别,费德勒由于大器晚成,01-02年没什么表现,相对而言5年4GS一般,如果不算这两年的话3年4GS属于正常。德约5年6GS,纳达尔7年10GS都是中坚表现。 第三档“中难”级别,费德勒换拍后苦苦挣扎于德约的巅峰期,多次错失GS机会,表现有限。纳达尔14-16年也很低迷,但06-07相当进取,德约的07/10年处于调整期。 第四档“难”级别,纳达尔德约分别在很年轻时就斩获了第一个大满贯,体现了巨头级球员初出茅庐的耀眼光芒,而费德勒以30-31岁的年龄,在11-13年网坛前所未有的地狱模式,纳德双巅峰的笼罩下除了斩获一个GS外,11年法网、美网的表现也是可歌可泣,充分展现了GOAT级的光芒,17-18年在35岁高龄下斩获3个GS更是无与伦比的传奇。
从气象史的高度来看,五代风王毫无争议 她们就是枕崎、南茜、泰培、海燕、Patricia,。 这五个之间则没有必要分高下,一代新王换旧王。 枕崎是上古气压,南茜是上古风速,泰培是气压,海燕是云图形态和登陆强度,Patricia是实测风速和变压。 这不是到底谁强的问题,其他台风不是不可能更强,但是没有干货,没有拿出来能领先的东西,就没有相应的影响气象历史的意义,只是一种自说自话自娱自乐。 从历史意义、证据价值和分量的角度,这五个台风完全处于超然地位
重要台风纪念日历最新更新 如图 红色表示认为风速≥50m/s
各省过境最强台风(@椰子再分析)和历史最深积雪(@气象站)
在03-07这个问题上,奶粉猪队友太多了 有几个奶粉还记得03-05年阿加西有什么表现的?即使年龄是费德勒14年以后的年龄? 有几个奶粉把05-07的纳达尔当做完整的纳达尔的?即使草地成绩比12年以后的纳达尔还好很多? 有几个奶粉意识到07年的纳达尔德约的战绩和08比,除了打费德勒不一样打其他人都差不多的? 有几个奶粉注意了萨芬、休伊特赢的桑普拉斯、阿加西到底多少岁?现在看来真的很老吗? 有几个奶粉注意了罗迪克温网实力到底能排第几? 有几个奶粉想过这个问题:既然04-07那么弱,巅峰期的费德勒用来对付04-07的那些人,不是杀鸡用牛刀亏了吗? 有几个奶粉想过这个问题:如果没有休伊特,发上打法会不会那么快消失?纳达尔的正手控点、德约的底线全面控制相继在费德勒的正手控点、底线全面控制之后的几年成型,是偶然的吗?网坛激烈变革期没有人指明技战术发展方向,有些人的网球能达到相应的高度? 你们忘了,人家可没忘 03-05的阿加西不算数,05-07的纳达尔不算数,07的德约不算数,甚至08-10的德约还是不算数(!),可是13-18的费德勒是一定要算数的 (但是有些奶粉在想04-07的时候讲真的知道有阿加西有纳达尔有德约吗?是不是都只会罗迪克萨芬起步?) 纳达尔和德约就是正好碰巧和费德勒时代很接近,这完全是巧合 休伊特、萨芬、费德勒赢桑神就是靠桑神老了,虽然才30岁,费德勒35岁是一定没有老的。 费德勒04-07年巅峰就是占便宜了,如果费巅峰不在04-07,那不就得不了那么多GS了吗?什么你说04-07弱所以闭着眼睛就赢了不在巅峰也能赢?不对不对,04-07虽然弱,但是费德勒如果不在巅峰一定是赢不了的,13-16那么强,当然是费德勒即使再巅峰一点也还是一个GS也多不了的,就是这个标准
去年上海的状态完美程度应该是比春季有过之无不及的吧 反手表现并不逊色 半决赛打菠萝几个火箭一样的反手直线控制了战局 决赛也游刃有余 发球 正手比春季甚至更好 进攻果断 战术组织性 球路非常完美 春季还有点靠即兴发挥的意思 控球和球性也完美 根本没有无谓UE 打脚下的随机球也几乎没有一个不顺的 甚至直接扫回小斜线让纳达尔晕头转向 为什么大家总记得去年上半年强 不知道去年上海也强呢? 有去年上海那个状态 也不用纠结什么战术问题了 执行力太完美了 怎么打都可以打出东西来的
感觉很多人喜欢跟风喊德约克费德勒,技战术上却没看到点子上 首先德约到底是不是克费德勒? 纯从战绩上说,还是不能这么说的,2015年德约无敌,还输了费德勒3场,别说不是大满贯,昨天不也不是大满贯,都能说明问题的。今年费德勒状态一路下降,辛辛那提前几轮还不如温网,各项技术都有记忆性退化的征兆,执行力也极差,如果是去年上海的完美状态显然不是这个样子,2016年以前反手没有请老柳没有进化,被压制更多也和后来不是一个情况。 但是要考虑到一个要点,就是德约本质上是一个怕单反的球员!不说瓦林卡这个天敌了,就是早年的哈斯,长名,后来的西西帕斯,蒂姆,切记那托,德约都见了就要喝一壶。也别说上半年德约状态还没恢复,这些都是二流单反啊,你费德勒作为最顶级的超一流单反球员,本来明明应该拿出克德约的效果对不对,现在反而有一种被克的感觉,战术上使不上劲,是不是大失败? 你要说那些单反抽球进攻能力都比费德勒强,老柳之前还可以这么说,老柳来了以后,就理应拿出点不同的东西,也别说现在反手又弱了,这半年整体状态弱,反手当然也好不到哪里去,但是从技术本质上,如果肌肉记忆没有退化的话,应该是本质性提升的,不是光去年上半年,去年温网上海甚至今年澳网也不差。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觉得是费德勒的战术思路可能出现了一个本质误区,站位太靠前! 打纳达尔的时候,纳达尔的球路注定了正常站位不可能太靠前,这样你主动迎前抢就会带来主动权,但是打德约,球路加上桂的习惯打法、对德战术注定了常规底线站位就很靠前,对方突然一个高速深球被动的是自己。 德约最大的优点就是高速借力深球,打对方的脚下,弱点是主动发力对抡的力量不足,对这样的德约,最不利的就是站位太靠前,被一打一个脚下,你就是再灵活随机球再好也被动啊,反而自己的节奏越来越乱,越打越恼火。 费德勒可能是受了11-12年几次赢德约的经验的影响太深,沉迷于站位靠前抢节奏,打高速节奏球突破德约的效果,但是后来的德约战术风格已经变了,现在德约最怕的是四方球对抡,而绝对不是高速节奏球!打高速节奏球,德约的细胞会越来越兴奋,而费德勒年龄反应的劣势则会越来越凸显,劣势的是谁不言而喻。 看看这几个能赢德约的单反,都是站位很靠后,四方球突击抡起来,单反发挥隐蔽性强的优势攻击至死,而德约主发力无论是角度还是力量都恢复不到巅峰水平,必然相当吃力。 费德勒14-15年的技战术失败之处就是乱上网,反而打乱了自己底线的节奏,17年调整战术后,底线重抽明显加强,力量也大,完全有资本靠站定抡球攻击德约,而不是在一通乱跑之后自己先乱,这和打纳达尔是不一样的。以后再遇德约,在自己状态调整正常的基础上,战术上也应该做出调整而不是继续沉迷于所谓抢节奏快攻,如此加上各方面经验能力都比年轻单反强的优势,可持胜机。
费德勒技术的周期性(02-03 05-06 08-09 11-12 14-15 17-18) 02-03 05-06 08-09 11-12 14-15 17-18 总体技战术特点比较相似,而04 07 10 13 16是调整年 02-03是灵感流 04开始把正手和灵感结合起来 05-06是正手流 07正手技术开始变形 08-09结合小球 10原有技术开始失效 11-12手腕变化 13逐渐开始盯不住球 14-15大拍上网 16大修半年筹划新招 17-18反手重抽,目前看来也已经进入后期,有技战术开始变形的迹象,如果想弄弄好,该换一个教练调整了
25秒计时制其实很合理 细则有一条“从裁判报分开始计时”。实际比赛中,裁判一般在掌声结束后报分,这样精彩的长回合过后,由于掌声也相应比较久,报分就会比较晚。双方球员休息时间也就保证了。
用一下签名 签名3
更新三巨头大胜负统计(关键大胜负:费7-6 纳3-4 德8-3) 大胜负的定义:大满贯对阵大满贯得主的五盘胜负,或决赛的五盘胜负 关键大胜负的定义:获胜并夺冠的大胜负,或者失利并对手夺冠的大胜负,这样,如果胜负结果改变,很可能会影响冠军的结局 非关键大胜负的定义:获胜但仍未夺冠,失利而对手也未夺冠,这样,很可能并没有影响冠军归属(如10美网牛2-3输德约,但即使赢了,可能还是输给纳达尔,一样) 双重关键大胜负的定义:三巨头之间的关键大胜负,如果三人都算GOAT竞争者,那么里外里出入2个 费德勒:【10胜8负】,其中关键大胜负【7胜6负】,双重关键大胜负【2胜4负】(2-2纳,0-2德) 01温网 费德勒 3-2 胜 桑普拉斯(非关键) 04美网 费德勒 3-2 胜 阿加西 (关键) 05澳网 费德勒 2-3 负 萨芬(关键) 07温网 费德勒 3-2 胜 纳达尔 (双重关键) 08温网 费德勒 2-3 负 纳达尔 (双重关键) 09澳网 费德勒 2-3 负 纳达尔 (双重关键) 09法网 费德勒 3-2 胜 德尔波特罗(关键) 09温网 费德勒 3-2 胜 罗迪克(关键) 09美网 费德勒 2-3 负 德尔波特罗(关键) 10美网 费德勒 2-3 负 德约科维奇(非关键) 11美网 费德勒 2-3 负 德约科维奇(双重关键) 12法网 费德勒 3-2 胜 德尔波特罗(非关键) 13澳网 费德勒 2-3 负 穆雷(非关键) 14温网 费德勒 2-3 负 德约科维奇(双重关键) 16温网 费德勒 3-2 胜 西里奇(非关键) 17澳网 费德勒 3-2 胜 瓦林卡(关键) 17澳网 费德勒 3-2 胜 纳达尔(双重关键) 18澳网 费德勒 3-2 胜 西里奇(关键) 纳达尔 【5胜6负】 其中关键大胜负【3胜4负】 双重关键大胜负【3胜4负】(2-2费 1-2德) 05澳网 纳达尔 2-3 负 休伊特(非关键) 07澳网 纳达尔 3-2 胜 穆雷(非关键) 07温网 纳达尔 2-3 负 费德勒(双重关键) 08温网 纳达尔 3-2 胜 费德勒(双重关键) 09澳网 纳达尔 3-2 胜 费德勒(双重关键) 12澳网 纳达尔 2-3 负 德约科维奇(双重关键) 13法网 纳达尔 3-2 胜 德约科维奇(双重关键) 17澳网 纳达尔 2-3 负 费德勒(双重关键) 18澳网 纳达尔 2-3 负 西里奇(非关键) 18温网 纳达尔 3-2 胜 德尔波特罗 (非关键) 18温网 纳达尔 2-3 负 德约科维奇 (双重关键) 德约科维奇 【12胜3负】 其中关键大胜负【8胜3负】,双重关键大胜负【4胜1负】(2-0费,2-1纳) 10美网 德约科维奇 3-2 胜 费德勒(非关键) 11美网 德约科维奇 3-2 胜 费德勒(双重关键) 12澳网 德约科维奇 3-2 胜 穆雷(关键) 12澳网 德约科维奇 3-2 胜 纳达尔(双重关键) 12美网 德约科维奇 2-3 负 穆雷(关键) 13澳网 德约科维奇 3-2 胜 瓦林卡(关键) 13法网 德约科维奇 2-3 负 纳达尔(双重关键) 13温网 德约科维奇 3-2 胜 德尔波特罗(非关键) 13美网 德约科维奇 3-2 胜 瓦林卡(非关键) 14澳网 德约科维奇 2-3 负 瓦林卡(关键) 14温网 德约科维奇 3-2 胜 西里奇(关键) 14温网 德约科维奇 3-2 胜 费德勒(双重关键) 15澳网 德约科维奇 3-2 胜 瓦林卡(关键) 15法网 德约科维奇 3-2 胜 穆雷(非关键) 18温网 德约科维奇 3-2 胜 纳达尔(双重关键)
安德森和索德林的相似之处 都是你以为肯定职业生涯只能进一次大满贯决赛的,结果没想到很快又进了一个
阿根廷足球的实力不需要国家队来证明 真的不需要了 以阿根廷人的民族性格 政治环境 国家队踢好从来都是很难的…… 出产巨星的能力已经证明了阿根廷的水准 国家队成绩从来不是衡量一个国家足球水平的唯一标准
有几个人知道1977年温网女单奖金就是男单90%了? 男女合赛,奖金应该差不多人家40年前就认识到了。象征性多一点,后来就取消了。国际田联黄金联赛,博尔特影响力最大,也没听说奖金比别人多。莎娃比费雷尔影响力大,奖金应该更多?纳达尔一场3小时,钱应该比费德勒2小时多? 现在GS同酬根本是主流共识,反对的就别闹了,有种罢赛,没种闭嘴
猴子打出莎翁的诗与狗下出完美对局 猴子随机打字的确打不出莎翁的诗,一亿亿亿年也打不出,概率太小了。 但是狗的实力加上对局量,在争胜阶段内下出完美棋局是很有可能的。 如果狗年均一盘犯20目错误,相当于棋神能让狗2子,这已经是不太被相信的推测了,想想Master中国规则多贴1目就实战白胜率七八成。一般认为也就让先,顶多10目,不妨设平均由5个错招构成,甚至更少。 那么一盘棋双方都不犯错的概率就和2的10次方同一尺度,千分之一,在海量自战对局中很可能出现很多了。如果按每方错3招6目,那才几十分之一,甚至Deepmind公布于世的谱中都可能有。 惟一的问题在于这里的出错概率是伪随机。
北京乡镇气象各极 we proudly present: 北京市乡镇级别气象各极—— 冷极:四海镇(延庆) 热极:阎村镇(房山) 暖极:三里屯(朝阳) 西雨极:河北镇(房山) 东雨极:黄松峪乡(平谷) 北雨极:渤海镇(怀柔) 雪极:刘斌堡乡(延庆) 颱极:马坊镇(平谷) 飑极:张家湾镇(通州) 风极:康庄镇(延庆) 蓝级:清水镇(门头沟) 旱级:康庄镇(延庆) 霾级:琉璃河镇(房山) 因百度抽风,无法上图
如图
牛作为现役球员在位GOAT快九年了 从09年登上GOAT到现在快九年了,这个纪录可能一百年也破不了,而且越来越难破。因为后来者就算超过牛的GS数也肯定在比较老的时候了,几乎不可能再打十年。 现任GOAT也是现役球员在场上打球,其影响力、号召力和对网球的贡献可想而知。再过一百年,牛也几乎注定是网球史上最有影响力的球员。
The Surrounding Game纪录片已经放出了 你们都看了吗 拍的太好了
拿牛对菠萝类比德对瓦林卡是不对的 德打瓦林卡费劲,但是有一个人打瓦林卡办法多—-牛,两相比较,充分体现了德相对于牛的一些能力缺陷。 反观菠萝,牛打状态在线的菠萝是费劲,而德约、纳达尔打菠萝也一样费劲,两相比较,只能说巨头在对付菠萝上各有千秋,总体都有优势但都费劲。但是,牛对战菠萝的次数25场远远高于德菠的16场,纳菠的14场,可见牛吃这种费劲的签运亏要明显多了很多。
IW现场一分半超长花式吹牛出场介绍,“数字报冠军”
被忽视的技术革新,观赏性的巅峰——2011和2012年的手腕费德勒 费德勒从来没有停止过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说起费德勒的变化,人们往往知道03年以后正手的进步和全场型打法的成型,知道07-09年为红土做出的尝试和调整,知道14年换大拍,加强上网和16年请老柳,加强反手。 但是对于保罗安纳孔时代的费德勒,对于11-12年费德勒的变化和成就,人们却往往忽视,甚少提及。 其实这一时期费德勒技术上的变化,一点也不比另外几个时期不明显、不重要,重回世界第一,温网加冕7冠,唯一可惜的是11年法网和美网运气不佳,未能再进一步。 简而言之,这一段时间费德勒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大大加强了正反手手腕的灵活性和小斜线的运用,达到了纯技术和观赏性上的一个高峰。 从2010年开始,随着纳达尔德约的竞争力进一步加强,和费德勒年龄的增大,费德勒在底线正面硬碰硬的对抗上越来越难以占据上风了。09澳网那种硬碰硬的网球,太累了。 怎么办呢?费德勒的思路是强化技术上、灵活性上的优势。大概从10年和11年两次对纳达尔红土大师赛上开始就进行尝试了,11年马德里对纳达尔是第一次集中的运用,第一盘7-5获胜的比赛中各种小斜线出神入化,无论正反手在被调动和压迫的时候,只要手腕勾出一个更大的角度,就可以变被动为主动。 11法网半决赛更是这一技术的代表之作,在德约硬桥硬马的底线面前,费德勒在保留了正手的暴力的同时,各种高级技术的运用出神入化,这场球的技术性和观赏性甚至超过了04-06巅峰期的比赛。 随后11年的美网半决赛也是如此,可惜这种打法对精力的要求也是巨大的,费德勒体能储备不足,不得不放掉第3-4盘养生,决胜盘运气又没有站在自己一边。 11-12年,费德勒大小比赛连连获胜,巴黎、伦敦、鹿特丹、迪拜、IW……迪拜决赛的正手尤为出神入化。只可惜2012年澳网还是慢速硬地,底线的强度实在是太大了,6小时的野兽级对抗还是留给纳德两人吧。 最后,到了2012年的温网,终于收获了果实。 遗憾的是,这种打法对精力的消耗依然很大,对脚步、专注力的要求也是巨大的,到了2013年,小拍面终于无法继续支持这种打法,费德勒又开始了新的技术转型,踏上了新的征程。 费德勒技术革新年表: 2002 更换球拍 85-90 2003年末-2004 放弃了发球上网,打造超级正手 2005 反手切削做球 超级正手下分的技战术体系成型 2006 强化反手能力,达成巅峰配置 2007 强化上旋,正手技术出现波动;强化发球速度 2008-2009 学会了放小球 2010-2012 加强正反手手腕运用 小斜线的变化和节奏的变化 强化了外角带切发球 (2010-2011一度尝试多运用反手直线,由于反手技术能力仍不足,不成功) 2014 更换球拍 90-97 2014-2015 明显加强上网战术的运用 甚至达到乱上网的地步 2016-2018 加强反手进攻和反手接发 加强底线重球
从07和08的比较看含金量比较的实质之一 凡是牛黑提含金量的,无一不是把07包括在水年内,可是07和08的区别在哪?不都是大满贯打了两次纳达尔两次德约吗?年终排名纳德不都是前三吗? 哦,原来07牛赢3输1,所以纳德“未成长”,不算,08牛输3赢1,所以就不水了。 试想,如果08牛又赢了,那么按同样的逻辑,当然还是“水年”,哈哈,只有牛输了,才是不水的年份,和对手是谁也没什么关系。认为打赢纳德就不水了?天真。 大家同样经历那么多年,退一步说,牛巅峰期对手弱(其实这些对手都是战术变革期的重要先驱者,地位很高)是占便宜还是吃亏?当然是吃亏!杀鸡用了牛刀杀牛用了鸡刀难道不是吃亏吗?人人都知杀鸡用鸡刀杀牛用牛刀,这么简单的道理没人懂。如果比方说10-12年巅峰,结果15-17明明实力已经下降了,却赶上对手不强刷了好多个,这才叫占便宜。具体到一个GS,状态差赶上水签夺冠了,大家都会觉得很幸运占了便宜,像我神10法网那种实力,谁来不是赢,对手是弱,但没人会说我神占了便宜吧,很简单的道理。
井山这次亚军才是对日本围棋相对来说最好的刺激和激励 井山近些年,没出来过几次,如果一上来就是冠军,日本人肯定满意自得的很,反正冠军也刷到了,继续自己玩自己的,继续下不思进取的棋,乃至不玩了,都是有可能的,并不会出现聂卫平和曹薰铉那种“激励”。 相反,这次日本棋界热盼井山夺冠,机会大好,实际却是展示了顽强拼搏的精神,但棋的内容上输的很挺,我觉得这才是对日本棋界更好的刺激,比起一直走过场的一二轮游或者不下,或者一上来就夺冠,都要好的多
棋坛下正面攻势围棋成绩最好的只有古力 别人都是一遇到善于摆大巴的就不大行了......古力就和巴萨一样真是有独到之处的
【后知后觉】发现海宁和小克10迈阿密赛后贴脸了 我还以为05年还是06年以后就一直只有握手了呢……10年的布里斯班还是只握手
更新ATP冠军表:追溯到1978年12月! 虽然系统超9是1990年开始,不过真正ATP超级系列赛稳定到9个可以追溯到1979年,大约也是差不多这个年份起四大满贯正式确立了地位。因此本表向前追加一张1979-1994年的。共三张:1979-1994,1990-2005,2003-2018。注意1979-1985年的澳网一列是指前一年12月的澳网。
三巨头五盘大胜负统计(关键大胜负:费7-6,纳3-3,德7-3) 大胜负的定义:大满贯对阵大满贯得主的五盘胜负,或决赛的五盘胜负 关键大胜负的定义:获胜并夺冠的大胜负,或者失利并对手夺冠的大胜负,这样,如果胜负结果改变,很可能会影响冠军的结局 非关键大胜负的定义:获胜但仍未夺冠,失利而对手也未夺冠,这样,很可能并没有影响冠军归属(如10美网牛2-3输德约,但即使赢了,可能还是输给纳达尔,一样) 双重关键大胜负的定义:三巨头之间的关键大胜负,如果三人都算GOAT竞争者,那么里外里出入2个 费德勒:10胜8负,其中关键大胜负【7胜6负】,双重关键大胜负2胜4负(2-2纳,0-2德) 01温网 费德勒 3-2 胜 桑普拉斯(非关键) 04美网 费德勒 3-2 胜 阿加西 (关键) 05澳网 费德勒 2-3 负 萨芬(关键) 07温网 费德勒 3-2 胜 纳达尔 (双重关键) 08温网 费德勒 2-3 负 纳达尔 (双重关键) 09澳网 费德勒 2-3 负 纳达尔 (双重关键) 09法网 费德勒 3-2 胜 德尔波特罗(关键) 09温网 费德勒 3-2 胜 罗迪克(关键) 09美网 费德勒 2-3 负 德尔波特罗(关键) 10美网 费德勒 2-3 负 德约科维奇(非关键) 11美网 费德勒 2-3 负 德约科维奇(双重关键) 12法网 费德勒 3-2 胜 德尔波特罗(非关键) 13澳网 费德勒 2-3 负 穆雷(非关键) 14温网 费德勒 2-3 负 德约科维奇(双重关键) 16温网 费德勒 3-2 胜 西里奇(非关键) 17澳网 费德勒 3-2 胜 瓦林卡(关键) 17澳网 费德勒 3-2 胜 纳达尔(双重关键) 18澳网 费德勒 3-2 胜 西里奇(关键)
杯子气象相关拟人或其他文学性作品列表 拟人对象主要是台风和城市 没有链接!想看的自己找 接受关于内容大概是什么的问答 括号内为年份 #号内为系列名 #热带的光# 《丽塔传说》(2012) 主角:Rita 登场角色:Rita Phyllis Susan Tess 冷涡 提及人物:西太平洋、西风 番外1:《抉择》+小剧场(2012) 主角:Rita 登场角色:Rita 西风 番外2:《下一个千年》(2012)(和#台风岛#共享标签) 主角:Rita 冷涡 北京 其余登场角色:7416 泰培 Nina 提及人物:沈阳 CMA JMA 《外N则》 (1) Winnie(2014)(Winnie、放风筝的男孩) (2) 布拉万(2014)(布拉万、Winnie、祖孙二人) (3) Megi(2015)(Megi、西风槽,提及:Nida、Vanessa、Lupit、Nancy、泰培、西风、西太平洋) #台风岛# 《台风岛》(2014) 台风岛(设定) 举例角色:桑美、宝霞、山神、Viola、Rita、Vanessa、泰培、Lupit 天气系统(设定) 提及系统:热带气旋、副热带高压、西风、极涡、ITCZ、季风槽、南亚高压、西南季风、西风带冷涡、TUTT冷涡、赤道反气旋、中尺度风暴、冷空气、东北季风、TUTT、东风波、温带气旋、西太平洋、山峰和山脉、城市 举例角色:莫拉菲、泰培、Rita、07/3/4气旋、基洛、迈阿密、香港 风暴墙(设定) 登榜风暴:Nancy、Patricia、泰培、海燕、Ida、Rita、莫兰蒂、Megi、电母、June、Nora、Forrest、Allen、威尔玛、Gilbert、Camille、Vanessa、Zoe、Monica、Winston、古努、Ioke、Fantala、Catarina、约翰、Vamei、Tracy、博拉旋风、Katrina、Chris、Hyacinthe、鹦鹉、威马逊、海高斯、彩蝶、Vince、哈维、Linda、Gafilo、劳动节飓风、Mahina 花边:TTA网球赛程 提及角色:Allen、达维、雨果、Ginger、罗莎、菲特 《气团与战争·燕京湾》(2015)(半自然半社会向) 角色:Rita、北京 提及系统:北支气旋、南支槽、梅雨、夏季风、台风等 《海燕王朝的覆灭》(2017) 主角:海燕、Megi、电母、Linda、Patricia 其余登场或提及角色:威马逊、Genevieve、Vanessa、黄蜂、黑格比、鹦鹉、基洛、博拉 #无标签# 《ST×MH×ST》第5、6节(2014)(合作:viola) 角色:超级单体、麒麟、Rita、冥海龙艾库里西斯(ref:viola) 《我天天看你,你却天天看着张家口》(2015)(天气回顾向) 主角:天津、北京、Rita 《过海燕论》(2015)(仿写) 主角:海燕 《梅花杯往事》(未完结)(2011)(暴雪回顾向) 主角:昆明、沈阳、南京、乌鲁木齐、石家庄 《米沙和米娜》第1节(未完结)(2012)(执笔作者T君,脑洞提供者杯子 又名:在核冬天里怀念昔日的风暴) 主角:男孩米沙、台风米娜
数学概率分析:网球比赛一个发球局里哪一分最关键? 我们都知道网球一个发球局里有所谓的关键分,“大分”,那么到底哪一分最关键呢?可以做一个纯数学上的概率分析。 我们假设每一分发球方有固定的赢球概率p,在一场势均力敌、双方技术全面的草地比赛中,以08温网决赛为模板,取p=2/3=0.667=66.7%,在一场势均力敌、双方技术全面的红土比赛中,以11法网决赛为模板,取p=0.6=60%,下面就用这两个值来计算发球局胜率和分数的关键性。给定了每一分的赢球概率,就可以计算出发球局的初始胜率,以及在形成了某个分数(如30-30)后,该局的胜率。 分数的关键性如何定义呢?就对比下一分得分和下一分丢分两种情况,该局获胜概率的差值,差值大则该分关键性强,例如在p=0.667的情况下,0-0之后会形成两种可能,得分后的15-0和丢分后的0-15,15-0后发球局胜率为0.922,而0-15后为0.724,两者之差为0.198,那么这一分的关键度就是0.198。 发球局胜率的计算采用古典概率方法。一局6分过后(包括不到6分已经决出的情形),发球局的获胜概率为p^6+6p^5q+15p^4q^2,平分的概率为20p^3q^3,输掉的概率是15p^2q^4+6pq^5+q^6。这里q=1-p。而设形成平分后发球局最终胜率为w,注意到平分之后2分,获胜为p^2,再度平分为2pq,失利为q^2,那么2pq*w+p^2=w,w=p^2/(1-2pq)。p=0.667时, w=0.8,p=0.6时,w=0.692。 由此我们就可以计算出各种局分下的发球局胜率,如下表:我们可以看到,0-30的胜率略低于30-40,但是差不太多,如果发球效果差,那么0-30更加危险,0-15的胜率也低于30-30,这都是符合直感的。由各个局分下的发球局胜率就可以计算出各个局分的关键度,如下表: 我们看到,对于发球效果好,好保的情形(比如草地或者大炮,以下简称草地),后面的分数普遍更关键一些,而开局不是很重要,对于发球效果差的红土或者非发球高手(以下简称红土)而言,开局如0-15 15-0和第一分就显得比在草地上更重要了。领先后的分数,明显红土比草地上更重要,因为草地上领先就比较安全了,但红土上被翻盘的可能性还比较大。总体而言,当然是领先后的分数不如落后时的分数重要。 综合来看,面临单个BP无疑是最关键的分,关键度分别高达0.800和0.692,远远高于其他分数。这和大家的感受完全一致,漏点指的就是漏这样的分数。除此之外,在草地上15-40最重要,关键度为0.533,因为这时不能再丢分了,但发球威力大,保发的希望还比较大,15-40之后是15-30,这一分一般在解说中被称为“大分”,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30-30和15-40的差别太大了,胜率一个是0.800,一个是0.356,于是关键度高达0.444,关键度紧随15-30的是0-30,然后是30-30,0-40,0-15和15-15,“占先”的关键性和发球局第一分差不多。 而在红土上,除1BP外最重要的分数是30-30,关键度高达0.462,其次是“大分”15-30,再其次是15-40。两种情形“大分”15-30都稳居关键度第3名,可见“大分”名不虚传。15-40之后是0-30,0-15,15-15和“占先”。0-40因为已经希望不大了,所以关键度靠后,已经不如开局第一分,甚至不如30-15重要了。
理论论证为什么狗哥胜率差1-2点对人来说意义不大,但是3点就很大 两个招法,胜率差异的原因有以下两种可能: (1)两招不分高下,两种局面棋神走到到终局,盘面没有差别。但是狗哥算法更擅长应对其中的一种局面,所以经过狗哥无数次模拟,其中一种局面胜率更高。为什么更擅长?原因可能是主观的,比如狗哥算法的原因,也可能相对客观,比如一种局面确实比较好下,另一种则需要妙手频出才能维持平衡,但即使相对客观,也没有绝对的标准,机器和人认为的“好下”是不一样的。 (2)其中一种局面确实更优,双方最佳应对后,终局盘面更优,而另一种局面确实亏了,双方最佳应对后,终局盘面更劣 那么究竟是哪一种可能呢? 我们以挂角和点三三的差别为例 黑星无忧角对白二连星后,白下一步点三三则黑胜率44.7%,外挂45.3%,内挂47.0% 就看点三三和外挂的区别吧 差别是0.6%,那么是情况(1)还是(2)呢? 如果是(2),那么假设原来终局盘面6目,那么下了挂角,亏了,终局盘面至少是7目了。 问题来了,1目的巨大差距,体现在胜率上可能仅仅0.6%吗? 我们知道7目半好像贴多了,贴多了多少不知道,但不会超过1目半,因为贴5目半黑优势共识。也就是说,顶多多贴了1目半,也可能只多贴了半目,等等。 那么,这1目左右的差别,体现在狗哥的开局胜率上的差别是多少?狗哥告诉我们了,大约47-53,至少3%的差别!! 所以,0.6%的差别,远远不到1目,不太可能是由于情况(2)造成的。 所以很可能是因为情况(1)造成的。 问题来了,情况(1)说明,狗哥认为其中一种局面挂角方比较难下,狗哥容易走错。但是人也会有同样的感觉吗? 这就不一定了!人和狗的走法是不一样的! 事实上,人类的普遍感觉是,点了三三以后外势太厚,比较难下 难下好下是没有一个绝对客观标准的。 所以,对人类来说,这0.6%的胜率差别,就没有意义了。 但是如果胜率差别到了3%以上,那就强烈提示有一方确实在棋神眼里亏了1目。 那是客观的,所以人类就一定能感觉的到!因为,7目半贴多了,人类也能感觉到,人类对局面的判断随着局面的进展,是可以模糊察觉到1目的差别的!
其实点三三确实比较丑陋 好在狗自战55局里点三三还是收敛的。空点三三太多,棋盘被割裂缩小,观赏性,流畅感,全局感,均衡感都受损失。 如果点三三太多,确实不如考虑支持还棋头规则了。
你以为这是谷歌第一次让你们“失望”? 教学工具出来以后,部分欲求不满的棋迷表达了失望之情。 一种观点是,谷歌从来都给惊喜,没想到会失望。 错! 早就让你们失望过了,只不过你们一厢情愿地给了谷歌一个强加的人设罢了。 升降棋的要求那么快就忘了? 除了不靠谱的小道消息,哪有任何证据说过谷歌希望下升降的? 只是中国棋手好面子吗?李世石也不愿意被让子 说白了,这两次“失望”一脉相承,都是想看职业笑话的心理作怪,否则业余涨棋,别的AI完全够用
其实布局损目还是很难的 尤其白棋 尤其是白棋走法非常自由 我摆了半天AlphaGoTeach 也几乎摆不出来白棋亏到胜率不过半的变化 除非走五线 否则几乎怎么走 或者说职业、网络9段怎么走 都能稳住胜率 也就是亏不出2目棋 黑棋倒是一不小心就要大亏 胜率明显下降
蜗壳可以吹一年的变化图
Zero的大型开局手顺未出现在教学工具中 但我更喜欢这个 这是狗名下最长包含完整战斗的定式之一了
至今觉得柯狗第二盘开局很不可思议 最奇特的是,为什么刚好狗的前两手模仿了柯第一盘的前两手?这个概率上也太巧合了吧。而且这两手非常偏门。AlphaGo所有的棋谱,也再没这么走过。 后面前50手均势,然后形成乱战,其实倒好理解,慢棋还是有帮助的。但是也有很强的运气成分。
棋类越发展 棋评就越以问题手为导向 外界看来越不精彩 过去 水平不高的时候 着法不紧凑,平均水平80,想到了90的招就是妙手 随着水平提高,平均每手的水平也提高了,平均水平88,这样一来妙手不容易体现,反倒是74,80的问题手凸现出来。特别是有了AI以后,胜率下降就是问题手,即使走好了胜率没下降,也不过得个正招的评价,胜率上升除非下的比AI还好。看看现在的棋评就是说哪手哪手不好,很少有夸妙手的。棋神眼里更是只有正手问题手没有妙手,而阿法狗一般里可能也就两三招问题手了。 其实妙手还是妙手,不容易想到的最佳一手就是妙手,关键是棋评的导向,要是给不懂棋的人一种错进错出的印象显然是不好的。“比谁失误少”是极高水平才有资格说的话。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