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roby 下一个roby
关注数: 403 粉丝数: 567 发帖数: 13,578 关注贴吧数: 16
四大最值得推荐的信息安全从业者认证 01.信息安全国际第一认证——cissp 这个俗称“双SS”的CISSP认证,已经具有二十多年的历史,绝对称得上是全球安全行业最权威认证,拥有十几万持证人员,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业内的认可。甚至在移民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欧洲一些国家时,拥有此证还可加分。无论是做安全产品、售前工程师,还是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人员,CISSP几乎可以说是必持之证。 CISSP的涉及面很广,基本覆盖了安全的各个领域,而且会根据行业新形势的变化相应加入新的内容。如目前更新的教材中,移动安全、云安全、工控安全等技术全都包括其中。通过学习CISSP,可以与业内绝大多数人员的理念保持基本一致,标准化术语,从而极大的降低沟通成本。属于信息安全专业人士或从业者最应该具备的和最为实用的一个安全认证。 认证机构:(ISC)2 (ISC)2总部设在美国,伦敦、香港、东京、孟买、北京均设有办事处。是一家全球非营利组织,专注于网络空间、信息系统、软件和基础设施安全的培训及认证。在全球160个国家,拥有11.1万+证书持有者。 (ISC)2的全称为 InternationalInformation System Security Certification Consortium (国际信息系统安全认证协会),含义可引申为,促进(Inspire)+安全(Secure)+认证(Certify)。 02.信息安全国内第一认证——CISP CISP是国内认证机构开办的知名度最高、最受认可的信息安全从业人员的资质认证,目前总获证人数已过万,属国内第一大认证。考试时间灵活,内容上也较贴近国内安全状况,中文考试,因此通过率相对较高。而且,想申请信息安全服务资质认证的厂商,根据申请的资质级别必须配备若干名具备CISP证书的人员。而且,相比没有CISP人员的企业,拥有CISP人员的企业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 CISP的学习内容涉及面较全,包括了安全技术、管理、保障,法律法规等,培训完成后会对信息安全有一个整体性的框架性的认识,拓宽学员对信息安全各个领域的理解。 认证机构: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 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是依据中央授权专门从事信息技术安全测试和风险评估的权威职能机构,主要职能其中就包括开展信息安全服务和专业人员的能力评估与资质审核,持证人数已过万,是国内第一大信息安全认证机构。 03.信息安全技术实操认证新贵——Security+ Security+是针对信息安全基础级从业者的认证,偏重技术实操。无论是刚毕业的学生,还是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运维人员或开发人员,Security+都是一块进入信息安全行业的有效敲门砖。 目前,国内的信息安全相关的权威认证基本上都是针对具备数年工作经验从业者,偏理论、偏框架、偏指导性,缺乏一个基础级的,偏操作的、实用性的,且含金量较高的安全认证,Security+的出现填补了这一方面的空缺。无论是毕业生,还是没有经过正统安全教育的小白帽,甚至是信息安全管理岗位的资深人士和非安全岗位的运维及开发人员,Security+都不失为一门优秀的安全技术实操类培训。 迄今为止,Security+在全球147个国家受到广泛认可,国内包括北上广深等50多个大中型城市均设有考点。 认证机构:CompTIA CompTIA于1982年成立,并于1993年始创了独立于厂商的第三方IT认证。如今,CompTIA已经成为全球公认的提供行业领先认证的机构,在全球范围内,已有将近200万专业人员已获得了CompTIA认证,包括苹果、惠普、IBM等多家世界500强公司建议通过CompTIA来验证员工的IT技能。 04.IT审计人员的必备之证——CISA CISA认证培训是从业人员精通IT审计知识体系和审计过程的门槛,上在业内已经为默认的资格标准。不仅仅是IT审计类项目,许多安全咨询类项目,甲方也会看重实施者是否拥有CISA证书。 通过CISA认证培训,可以了解并掌握信息系统审计师需要具备的基础相关知识,技术要求和工作流程。 调查显示,拥有CISA证书的人员在IT从业者中的比例很高,尤其是在CIO或IT部门的主管和安全咨询顾问群体当中。最近几年,CISA认证培训在国内也逐渐升温,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做人员集体培训的越来越多。电信运营商、大型央企业,有着关系国计民生大型信息系统和电子政务系统的政府部门也开始关心和重视IT审计。 由于国内尚无开展IT审计认证,因此CISA便成为IT审计人员取得资格认证的一个重要途径。 认证机构:ISACA 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协会(Information System Audit andControl Association)是从事计算机审计人员组成的国际性专业组织,是唯一有权授予注册信息系统审计师资格的跨国界、跨行业的专业机构。该协会成立于1969年,总部在美国的芝加哥。目前在全球设有160多个分会,会员两万多人,为180多个国家,超过14万从业者提供服务。
ISO27001Foundation认证2016年3月开班时间与费用 时间:2016年2月27日-28日(上海开班) 2016年3月05日-06日(北京开班) 2016年3月19日-20日(深圳开班) 费用:5000元(含考试费1500) 认证机构:APMG ISO27000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成为国际标准后,得到国内外各行业的积极响应,纷纷基于ISO27001标准建设、优化自身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旨在提升企业竞争力与规范服务的行为;同时,随着国家对信息安全的监管及企业自身对信息安全需要的迫切性,信息安全管理人才已经变成制约企业信息安全发展的瓶颈。为了帮助企业培养信息安全管理/ISMS/ISO27001的专业人才,谷安天下基于多年在该领域咨询与培训经验的积累与沉淀,特推出此课程。 谷安天下27001采取O2O的教学方式,让学习更方便。 第1步:在谷安网校(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edu.gooann.com%2F&urlrefer=4759058ee705c8c450ac395774300c60) 学习如下两门课程(报名缴费后即可开通学习权限),掌握ISO27001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概念。 第2步:现场面授2天,讲解信息安全管理与ISO27001深度知识和传授信息安全管理与ISO27001实战经验,培训内容咨询谷安天下。 谷安天下ISO27001 Foundation课程特点 1、注重培养学员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维护与优化方面的能力。 2、偏重于讲解如何运用好ISO 27001标准,以及对于信息安全管理在各行业、企业的实施方法思路与最佳实践。 3、APMG认证机构颁发的国际证书,更具有专业性、权威性
COBIT 5:一个治理和管理企业IT 的业务框架 COBIT 5 提供一个综合的框架来帮助企业实现治理和管理企业IT 的目标。简 单地说,它通过保持实现效益与优化风险水平和资源使用平衡来帮助企业创造来自IT 的最佳价值,COBIT 5 能够使IT 对整个企业包括所有端到端业务以及IT 相关的功能区以一种整体的方式管理和控制,并考虑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有关IT 的利益。COBIT 5 是通用的,对所有规模的企业,无论是商业化的、非盈利的或者公共部门均能应用。 原则1:满足利益相关者需求 企业存在的目的是为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这些价值的创造通过保持效益实 现与风险和资源使用优化之间的平衡来实现。COBIT 5 通过应用IT 提供所有的必要的程序和促成因素来支持价值创造,因为不同企业有不同的目标,企业可以通过目标级联,自定义COBIT 5 以适合其自身的情况,将高级别的企业目标转化成易管理、特定的、IT 相关的目标并将它们映射到具体的流程和实践。 原则2:端到端覆盖企业 COBIT 5 将企业IT 治理融合到企业治理中: — 它包含企业内的所有职能部门与流程;COBIT 5 不仅关注“IT 部门”, 而且把信息与相关技术当作资产,就像公司中每个人拥有的其他资产一样。 — 它考虑到了所有端到端的和企业范围的IT 相关的治理和管理的促成因素, 也就是说,它包括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与企业的信息和涉及的IT 的治理 与管理相关的每种东西和每个人。 原则3:采用单一集成框架 — 有许多IT 相关标准和最佳实践,每一个均提供一部分IT 活动的指导, COBIT 5 与其它相关标准与框架保持高度一致,并因此能够成为企业IT 治理和管理的总体框架。 原则4:启用一种整体的方法 有效的企业IT 治理和管理需要一种考虑多个相互影响的组件的整体的方法,, COBIT 5 定义一系列促成因素来支持企业IT 综合的治理和管理系统的实施。促成因素宽泛的定义为任何能够实现企业目标的东西 原则5:区分管理和治理 COBIT 5 框架明确区分管理与治理,这两个概念包括不同种类的活动,需要 不同的组织结构以及为不同的目的服务。 谷安天下COBIT培训报名须知: Ø 培训地点: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地; Ø 团购费用:4500元/人(包含教材(含标准)、结业证书、午餐、考试费共计1500元); Ø 考试日期:培训结束后直接参加ISACA COBIT Foundation 考试 Ø 结业证书:经谷安考核合格者将获得《谷安天下COBIT Foundation培训结业证书》。
安全人才的短缺 安全牛与2015年曾发起了一项针对于网络安全从业人员需求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1、网络安全与Web安全人员为两大需求之最 2、网络攻防与安全运维仍为最大的两个需求,接近40%的受访者选择了这两个职位 3、需求人数方面,选择1到10人的占58%,选择0人的只有1%。选择11-20的占15%,选择50人以上的占13%。大致可以判断出,受访者的企业的规模比例。需要50人以上的,可能是大型互联网公司,需求10到20人的为大型网络安全公司,需要1到10人的小型企业最多。 4、在现有安全从业者人数的选项中,1到10人为42%,11到30人为19%,100人以上为17%。31到50人和51到100人,分别为7%和9% 5、参与调查的人所属行业,27%为互联网企业,25%为网络安全企业、11%为金融行业,电信、政府、能源、制造业为列8%、7%、4%、4% 根据调查结果,可通过抽样和平均算法,大致计算出未来一年内国内企业对网络安全人员的需求数量区间大致为:8.7万~14.7万(人) 但目前信息安全类毕业生每年的毕业人员数量仅为2万人,安全人才需求明显确处于非常紧缺的状态。招聘企业对应聘人员实际的技能需求,与在学校里学的那些理论知识有很大差距,企业需要的安全人员主要为安全保障和应急响应人员,主要做的工作是运行维护、安全保障和应急响应工作,这些工作内容包括工作环境,对于缺乏从业经验的学生无疑是一个短板。 安全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全球科技行业的普遍共识,尤其是对于互联网+及双创背景下的,正在高速发展中的互联网公司,对安全人才,尤其是“合适”的安全人才的需求,更是求贤若渴。 合适意味着不仅要具备实际的安全技能,还需要熟悉企业的各项业务,尤其是以一切都围绕着业务为中心的互联网公司,这一点更是明显。 因此,想找到一个合适的安全人才,企业往往需要去一轮又一轮的筛选简历、测试、面试,而这些工作需要投入很大的时间、精力和财力资源。“星火计划”应运而生,星火计划旨在为企业输送符合要求的安全管理人才和安全技术人才,未符合要求的技术人才则围绕培养互联网公司实际工作中的安全攻防、应急响应、工具开发等方面能力。通过一线互联网公司的技术大牛亲授,让有志在互联网安全行业遨游的青年才俊们得到企业的“真传”,通过“兴趣培养”、“知识与技能储备”、“思路方法与综合提高”、“实战演练”等4个阶段,使你能力达到能够达到入职主流互联网公司安全岗位的水平。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edu.gooann.com%2Fcourse%2F129%2Finfo&urlrefer=01e7e155116dc6db8fdc0c11dd4bab07
新形势下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培训方案 一、培训大纲(谷安天下版权所有) (一)、新技术发展对银行业的挑战与影响(谷安天下版权所有) 1、 新技术发展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² 新兴互联网技术对当前社会造成的冲击; ² 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现状与趋势; ² 未来万物互联、人工智能的远景及影响。 2、 对国家“互联网+”战略的解读 ² “互联网+”内涵与特征; ² 国家“互联网+”战略的提出及深远影响; ² “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方式; ² “互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 3、 互联网金融发展态势与风险应对方法 ² “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与特点; ² 互联网公司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模式及优劣势; ² 商业银行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模式及优劣势; ² 国内外互联网金融形势与监管动态。 ²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应对措施; ² 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方向。 (二)、新时期科技风险管理监管动态(谷安天下版权所有) 1、当前信息安全与科技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² 当前国内外信息安全形势; ² 近期银行信息科技风险案例分析; ² 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2、信息安全及科技风险监管动态与规划方向 ² 国家信息安全管控动态; ² 金融行业科技风险管理的“十三五”规划方向; ² 下一代金融信息安全与科技风险管控思路。 3、金融行业信息安全与科技风险管理“十三五”规划重点 ² 新环境下的金融安全体系; ² 完善信息科技治理机制; ² 实现信息系统的安全可控; ² 推进我国商用密码算法应用; ² 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新型风险; ² 健全行业信息安全基础设施。 (三)、新时期科技风险管理最佳实践与探索方向(谷安天下版权所有) 1、当前信息安全与科技风险体系的建设方法 ² 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最佳实践; ² 银行科技风险的分阶段实施方法; ² 银行科技风险的体系化建设过程; ² 银行科技风险体系的精细化推进; ² 银行科技风险的持续审计方法。 2、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精细化管理的最佳实践 ² 银行科技风险度量模型与评级方法; ² 信息科技固有风险及控制风险指标体系; ² 银行科技风险管理动态监测指标体系建立; ² 利用大数据监测银行网络安全风险; ² 银行科技风险管理的流程化、工具化与绩效化。 3、未来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应积极探索的方向 ² 银行采用互联网新技术替代传统技术相关风险管理; ² 互联网金融环境下IT与业务深度融合相关风险管理; ² 快速响应业务的敏捷开发模式下的风险管理; ² 银行利用IT快速推进产品和服务创新过程中的风险管理; ² 银行更加重视客户体验条件下的IT风险管理; ² 互联网金融环境下业务风险控制与IT风险控制的结合。 二、培训时间 ² 二天现场培训 三、培训对象 ² 银行CIO、信息科技主管副行长 ² 银行信息科技部门 信息安全与科技风险管理人员 ² 银行风险管理门 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人员 ² 银行审计部门 信息科技审计人员 ² 互联网金融事业部门 业务人员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