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之祭
南山之祭
争抱枝头更细看
关注数: 126
粉丝数: 175
发帖数: 5,477
关注贴吧数: 58
画 久违天地色,乍见数峰横。 妙岭叠玄障,层峦没晓莺。 高风携墨晕,商略雨清明。 依约云深处,人来鸟不惊。
调笑令(路过工地有感) 迷眼,迷眼,风起尘沙满面。往来行色匆匆,蔽日遮天道中。中道,中道。此地全无昏晓。
路过学校工地,赢得满面灰尘 调笑令(路过工地有感) 迷眼,迷眼,风起尘沙满面。往来行色匆匆,蔽日遮天道中。中道,中道。此地全无昏晓。
调笑令(路过工地有感) 迷眼,迷眼,风起尘沙满面。往来行色匆匆,蔽日遮天道中。中道,中道。此地全无昏晓。
菩萨蛮 牛松卿作《菩萨蛮》,有“绿云鬓上飞金雀”句,余甚怜之,亦填《菩萨蛮》,首句即是。
前事云烟,梦犹似、一片丹心霜雪。谁记京汴风流,胡尘隐金铁。君不见、樽前病酒,又堪洒、渡河颅血。漏夜疏星,凄风不断,千里明月。 倚江渚、斜柳临波,料应有、清寒角声咽。难觅昔时城郭,只今余悲切。空自是、冲冠怒发,拚几番、踏破山缺。试问何处风波,将魂尤烈。
琵琶仙 前事云烟,梦犹似、一片丹心霜雪。谁记京汴风流,胡尘隐金铁。君不见、樽前病酒,又堪洒、渡河颅血。漏夜疏星,凄风不断,千里明月。 倚江渚、斜柳临波,料应有、清寒角声咽。难觅昔时城郭,只今余悲切。空自是、冲冠怒发,拚几番、踏破山缺。试问何处风波,将魂尤烈。
南歌子•微雨 浓睡秋雷动,双双飞燕惊。 断霞收处雨先迎。 还记晚来风细、送残晴。 遥认乌光外,凌烟帝子行。 清波渺渺泪盈盈。 云底微芒一抹、数峰青。
南歌子•微雨 浓睡秋雷动,双双飞燕惊。 断霞收处雨先迎。 还记晚来风细、送残晴。 ~ 遥认乌光外,凌烟帝子行。 清波渺渺泪盈盈。 云底微芒一抹、数峰青。
南歌子•微雨 浓睡秋雷动,双双飞燕惊。断霞收处雨先迎。还记晚来风细、送残晴。 遥认乌光外,凌烟帝子行。清波渺渺泪盈盈。云底微芒一抹、数峰青。
巫山一段云 春草闲窗畔,情深予素琴。断霞残日两相侵。风来久难禁。 瘦马迷途远道,燕子归期信杳。问伊何事泪沾襟,翡翠与鸳衾。
巫山一段云 春草闲窗畔,情深予素琴。断霞残日两相侵。风来久难禁。 瘦马迷途远道,燕子归期信杳。问伊何事泪沾襟,翡翠与鸳衾。
清平乐 东苑疏影。别具喧嚣景。未必闲来无人省,自是词书薄茗。 淮海深婉难行。小山痴醉谁惊?不见千年嗟叹,独我云淡风轻。
清平乐 东苑疏影。别具喧嚣景。未必闲来无人省,自是词书薄茗。 淮海深婉难行。小山痴醉谁惊?不见千年嗟叹,独我云淡风轻。
清平乐 东苑疏影。别具喧嚣景。未必闲来无人省,自是词书薄茗。 淮海深婉难行。小山痴醉谁惊?不见千年嗟叹,独我云淡风轻。
菩萨蛮 海棠初挂胭脂月,玉腮淡粉成香雪。 翡翠薄罗衫,鬓云金凤簪。 滑肤温素绮,皓腕凝新荔。 灯影映流苏,琼琚摇却无。
菩萨蛮 海棠初挂胭脂月,玉腮淡粉成香雪。 翡翠薄罗衫,鬓云金凤簪。 滑肤温素绮,皓腕凝新荔。 灯影映流苏,琼琚摇却无。
菩萨蛮 海棠初挂胭脂月,玉腮淡粉成香雪。 翡翠薄罗衫,鬓云金凤簪。 滑肤温素绮,皓腕凝新荔。 灯影映流苏,琼琚摇却无。
菩萨蛮 海棠初挂胭脂月,玉腮淡粉成香雪。 翡翠薄罗衫,鬓云金凤簪。 滑肤温素绮,皓腕凝新荔。 灯影映流苏,琼琚摇却无。
⊱吟诗成雪`⊰_☂词集☂闲窗梦呓 一楼灌水
咏高渐离(排律) 燕地多豪士,荆卿猛不移。 豪雄为本色,天下以为奇。 谁解筑师苦?我今歌渐离。 荆轲为刺客,易水徵声悲。 从此失知己,化名先避危。 时闻秦一统,此恨比春规。 宋子为庸保,筑音谁再施? 忍将离世去,难弃五音痴。 皇帝征工乐,报仇终有时。 何妨剜两目?可教刺秦宜。 举筑击嬴政,奈何秦剑欺。 潇潇风雨落,簌簌叶来迟。 千古留豪士,渐离谁又思? 阿房今不再,对月遣哀词。
鹧鸪天•雨 烈日连连素女愁。 芳尘尽去百花休。 罗衫凝汗缓歌舞, 公子停杯难作酬。 朝霞醉,白云羞。 青蓑同上采莲舟。 风前渐觉蝉声细, 却笑归时炎气偷。
再来(卫鞅歌) 卫鞅歌 古来七国并称雄,赳赳老秦绝西尘。 穆公霸业天下惊,四代乱政哪堪平。 函谷天险拦不住,河西沃土魏先取。 嬴连含恨归黄土,渠梁贤主择士举。 一卷求贤动名士,卫鞅感此西向秦。 西秦凋敝如蛮夷,贤才不屑一虚席。 身量千山足履水,千山险恶水如龙。 虎走蛇行有万死,万死当前犹不辞。 三月归来人消瘦,西风凛冽还依旧。 儒道王霸谁当国,术势怎比法治强? 臣子无休君无眠,日逐月影已三天。 君作青松臣作岩,青松挺立岩自坚。 变法强秦非一日,不畏贵族不惧险。 立木城门赏百金,黎民庶苦始信秦。 又筑刑场临渭水,斩首只为法立平。 墨门侠客须发起,死不旋踵杀酷吏。 忽闻秦国有新法,井田当去皆有地。 若非胸怀天下士,何必冒死废奴隶? 变法仍需磐石坚,忍将太子逐深山。 割鼻刑上公子虔,终招怀恨十年怨。 始自统一度量衡,又开郡县成封建。 三十河东三十西,老秦富强谁敢撄? 商君威名扬六国,却招嫉恨贵族多。 孝公既崩惠文立,新王报仇虔报怨。 可怜商君变法苦,五马分尸难做主。 昭昭天理无人问,烈烈英豪添新坟。 商君虽死法未败,遗策六世终一统。 今人但知秦法厉,何人堪比卫鞅功? 群雄问鼎终黄土,沧海桑田余寂寥。 今古空名谁再问?雄途霸业烟云消。
发一篇以前写的 孝公商君传 孝公者,名渠梁,秦之明君也。商君者,卫之公孙鞅也。祖姬姓,尝为周时贵胄。后中道渐弱,公孙氏羞之,复为卫姓。 孝公自幼智勇,为军中骁将,秦献公爱之。时秦魏纷战,战则被坚执锐,身先士卒。少梁役,亲率轻骑数百,入万军中,俘敌帅公叔痤。虽然,秦以举国之兵锋,曾不能破军得胜。献公力战而创,秦遂败走。 居数日,献公疾发而卒。于是孝公受任于危难之际,理国以将亡之时。孝公忍辱,割河西之地予魏,还魏相公叔痤以订和约,而暂得苟安。以为国耻,乃遍发《求贤令》于诸国。让历、躁、简公、出子之不宁,求贤于山东。言曰:“宾客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欲复缪公之霸。 公叔痤因和归魏,寻疾,知不久于世,乃谓魏王曰:“当以吾中庶子卫鞅为用,举国而听之。”王弗听,又谏以诛杀,王以其病令智昏,阳从。王去,痤念及鞅之情谊,密遣鞅亡。鞅曰:“彼不用我,何从杀我?”安然若素。及痤薨,魏王果忘中庶子。 《求贤令》至魏,鞅读之。以孝公大勇大志,欣然西入秦。时孝公嬖臣景监谓鞅大才,数荐之。鞅欲求名主,先后以王道、无为试之者二,孝公怒,以为腐儒,不之用。凡三往,终以刑名霸道示之,公大喜,数日不厌。 二年,天子致胙。 三年,鞅说孝公变法强秦,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孝公善之。甘龙、杜挚等弗然,相与争之。鞅以三寸之舌一一辩服,孝公乃拜为左庶长。 变法始,鞅恐秦人不信官,乃立三丈之木于城门,言:“熟能移之,吾予十金!”民以之怪,莫敢前者。又增金至五十,乃有移者,鞅果赠金五十。于是知其言必果也。 初,鞅大易秦俗,法酷极,民不之便。孟、西、白,秦之三大族也,抗法不遵,私斗依旧。鞅遂擒其恶者百数,筑渭水刑场,斩首者百余。于是天下惊焉,以为酷吏,而秦民卒服。孝公以为善,力排众难,大减变法阻力。 寻,太子犯法,鞅欲刑之。太子者,国之储君也,不得刑,乃黔其师公孙贾,刑其傅公子虔。公子虔,孝公庶兄也,秦军之柱石,受其刑,怨之。 行之十年,秦大治,道不拾遗而夜不闭户,民皆爱之。赏罚重,民具勇于公战而怯于私斗焉。孝公励精图治,事必亲躬,天下知其贤也。以鞅公大,拜为大良造,而变法益坚。 孝公终日负辱,每思及献公之殇,未尝不欲食魏人血肉。以秦军渐盛,乃复击魏。魏人难当其锋,败之。秦遂围其都城,迫其降。居三年,迁都咸阳,复行郡县、开阡陌、平赋税、统一度量衡。 行之四年,公子虔复犯约,鞅遂割其鼻。虔益怨,每欲死之。居五年,天子复致胙,诸侯贺之。其明年,齐败魏兵于马陵,虏其太子申,杀将军庞涓。 又一年,孝公将卫鞅,复击魏,大破之,擒公子昂。魏人大惧,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而魏遂去安邑,徙都大梁。魏王曰:“寡人恨不用公叔座之言也。” 鞅归秦,民夹道迎之,举国欢庆。孝公甚喜,以商、於十五县封之,鞅遂号为商君。 商君相秦十余年,恨之者不知几何,皆欲死之,尤以公子虔及太子驷为甚。 二十四年,孝公崩,太子即位,号为惠文王。公子虔因告商君欲反,王罪之。商君亡去,不得庇护。返,举商於之兵抗之。事败,车裂而死。 商君虽死,秦法未败。后百年,武、昭襄、始皇蒙故业,因遗策,六国遂一统于秦。
采桑子 江南胜景湖光好,雨送流波。风卷青荷。鱼戏红莲日日多。 由来易醉渔家子,绿柳婆娑,墨影峨峨。载月披星且放歌。
采桑子 江南胜景湖光好,雨送流波。风卷青荷。鱼戏红莲日日多。 由来易醉渔家子,绿柳婆娑,墨影峨峨。载月披星且放歌。
采桑子 江南胜景湖光好,雨送流波。风卷青荷。鱼戏红莲日日多。 由来易醉渔家子,绿柳婆娑,墨影峨峨。载月披星且放歌。
满庭芳•乔迁新居(次李凡平韵) 风遣垂杨,云归岩影,冥冥佳月笙簧。邀君一醉,何惧费流觞。马踏西山碎锦,聆一曲、变徵清商。念过往,浮云世事,成败也无伤。 城厢。临寺宇,新居伊始,拆减东墙。且细捡诗词,同卧星光。独喜佳隅常有,梧桐外、亦有飞凰。佳时节,还需裁剪,仍旧作红裳。
携诗拜吧 怀公瑾 江东自古多才俊,赤壁烟消无处寻。 遥想当年公瑾在,曹刘折戟素琴音。
呵呵 呵呵
和词一首 青玉案(次贺铸韵) 残阳立断纤云路。有孤雁、凌烟去。赋予春风能几度?初春休倚,中春闲户,又叹春归处。 伤心总是云曦暮。漫说花开遣新句,谁教柔肠先寸许?清波碧草,乱红飞絮,一霎黄昏雨。
【雪鸿•周年庆】故事接龙 迟来的故事接龙正式启动。规则如下:由羽天起头,写一部分故事,剩下的,由参与者凭想象续文,直到完结。参加接龙的社员,须在故事楼层里留言,表示接下来由谁续写。每次续写,字数不得低于一百,且时间不得超过两天。若两天之后未完成,请自动删留言,让他人续写。本活动无截止日期。
试与古人论高低! 贺铸之《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名噪一时,引得当时一众填词高手纷纷次韵和词,却无一人超过原作,即使素来和词压过原作的苏轼也未能例外,实在是一时风流,千古经典。不才,一时技痒,学着和了一首。贺铸之词,有篇有句,手法新颖。尤以 “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之一问三答技惊一方。余亦模仿之,加以变化。
长亭怨 二零一五年五月二十八日凌晨零点,怀人辗转,梦醒时分,忽闻帘外雨声淅沥,又兼有虫鸣,心忧烈,遂作此。
巫山一段云(次韵重饮三杯醉) 月冷孤鸿影,霜清梦亦倾。鸣虫声断晓风轻,恁处有人行。 芳草绿杨香絮,记得呢喃细语。莫贪歌舞绕梁音,何况诺千金。
少年游(赠友人) 风摧急雨,残红无数,谁倚柳青青。毕竟纷飞,凌云直上,前路有人行。 休相问,别来难会,离散且飘零。霓虹隔江,少年行宿,料得百花生。
行香子 书卷临风,笔走游龙。记当时、年少初逢。依稀千日,须饮千钟。是去年汗,来年忆,今年功。 同窗三载,又临离别。燕去来、且试苍穹。黄金榜上,各自西东。有桂花香,桃花影,莲花红。
这些句子,你识得多少? 蝶恋花(句集) 六曲阑干偎碧树,十里扬州,还到曾来处。可恨良辰天不与,断霞收尽黄昏雨。 三十功名尘与土,燕子飞时,点点红无数。泪眼问花花不语,为谁留下潇湘去。
暗香 灯明影曳。更着云扇响,此中情味。夜漏窗疏,偏作幽人忆喧沸。都道浮生若梦,叹白驹、十年沉醉,算而今、独木当前,趋步已先畏。 行咫。有谁谓。是造物无情,欲把蝉蜕。又凭雨沛。零落疏星自难寐。几缕风前欲语,千声绝、花期休说。便回首、孤月白,影残身累。
暗香 灯明影曳。更着云扇响,此中情味。夜漏窗疏,偏作幽人忆喧沸。都道浮生若梦,叹白驹、十年沉醉,算而今、独木当前,趋步已先畏。 行咫。有谁谓。是造物无情,欲把蝉蜕。又凭雨沛。零落疏星自难寐。几缕风前欲语,千声绝、花期休说。便回首、孤月白,影残身累。
满庭芳(行尸) 雨绝烟尘,车行国道,川流回见长龙。莺啼垂柳,飞絮惹春风。花竞斜阳日暮,纵不见、两袖笼葱。看窗外,白云苍狗,还复几年同? 相逢。都说是,少年英发,却似残翁。念钨丝常炽,暗影重重。是处高楼林立,争知我、枉坠时钟。灯如火,阑珊依旧,明灭抱中庸。
满庭芳(行尸) 雨绝烟尘,车行国道,川流回见长龙。莺啼垂柳,飞絮惹春风。花竞斜阳日暮,纵不见、两袖笼葱。看窗外,白云苍狗,还复几年同? 相逢。都说是,少年英发,却似残翁。念钨丝常炽,暗影重重。是处高楼林立,争知我、枉坠时钟。灯如火,阑珊依旧,明灭抱中庸。
胜天先生,我来也 这里人气蛮不错的,南山便厚颜待在这里了。有空也好请教一下先生,先生只管放心批评便是。
【雪鸿】一剪梅•步清真韵 此夜星辰别样娇。露试清辉,香染前梢。金樽邀月半含羞,轻舞低回,月桂相招。 半卷帘栊声渐消。且醉楼台,玉碗轻敲。梦回蝴蝶最春深,梦醒迟迟,还待明朝。
一剪梅(步清真韵) 此夜星辰别样娇。露试清辉,香染前梢。金樽邀月半含羞,轻舞低回,月桂相招。 半卷帘栊声渐消。且醉楼台,玉碗轻敲。梦回蝴蝶最春深,梦醒迟迟,还待明朝。
一剪梅(步清真韵) 此夜星辰别样娇。露试清辉,香染前梢。金樽邀月半含羞,轻舞低回,月桂相招。 半卷帘栊声渐消。且醉楼台,玉碗轻敲。梦回蝴蝶最春深,梦醒迟迟,还待明朝。
扫花游 灯残夜永。不意又元宵,影摇声慢。树低水浅。叶残无人扫,泪凝谁眼?蝶舞清歌,对月还需酒盏。便重算。料峭风露寒,未必如愿。 杯酒愁难换。念去岁踟蹰,怎堪怀缅。情迷意乱。对潇潇雨洗,且行同勉。此路茫茫,挣揣志长时短。不容缓。到天明、再摇羽扇。
【雪鸿】扫花游 灯残夜永。不意又元宵,影摇声慢。树低水浅。叶残无人扫,泪凝谁眼?蝶舞清歌,对月还需酒盏。便重算。料峭风露寒,未必如愿。 杯酒愁难换。念去岁踟蹰,怎堪怀缅。情迷意乱。对潇潇雨洗,且行同勉。此路茫茫,挣揣志长时短。不容缓。到天明、再摇羽扇。
扫花游 灯残夜永。不意又元宵,影摇声慢。树低水浅。叶残无人扫,泪凝谁眼?蝶舞清歌,对月还需酒盏。便重算。料峭风露寒,未必如愿。 杯酒愁难换。念去岁踟蹰,怎堪怀缅。情迷意乱。对潇潇雨洗,且行同勉。此路茫茫,挣揣志长时短。不容缓。到天明、再摇羽扇。
【雪鸿】扫花游•步杨无咎韵 春寒竟午,错乳燕流连,毗邻吴楚。柳丝万缕。恰双飞蝴蝶,正凭风舞。叶绿花肥,最是昨宵细雨。教人去。问春来几枝,漫锁香处。 流莺欲相许。袖里带花魂,残香凝路。雩台案俎。渐来识红紫,不输明素。院落秋千,深味去年甘苦。倚窗伫。却依稀、画中小鼓。
扫花游(步杨无咎韵) 春寒竟午,错乳燕流连,毗邻吴楚。柳丝万缕。恰双飞蝴蝶,正凭风舞。叶绿花肥,最是昨宵细雨。教人去。问春来几枝,漫锁香处。 流莺欲相许。袖里带花魂,残香凝路。雩台案俎。渐来识红紫,不输明素。院落秋千,深味去年甘苦。倚窗伫。却依稀、画中小鼓。
扫花游(步杨无咎韵) 春寒竟午,错乳燕流连,毗邻吴楚。柳丝万缕。恰双飞蝴蝶,正凭风舞。叶绿花肥,最是昨宵细雨。教人去。问春来几枝,漫锁香处。 流莺欲相许。袖里带花魂,残香凝路。雩台案俎。渐来识红紫,不输明素。院落秋千,深味去年甘苦。倚窗伫。却依稀、画中小鼓。
【雪鸿】浅谈对诗词格律的态度 中国的诗歌源远流长,历史辉煌。自唐以后,诗歌体式逐渐趋于划一,对于句数、押韵、平仄、对仗,始有严格的规定,正式形成格律诗,后世称作近体诗。 ——中华韵典 为什么要引用这一段呢?我想说的是,经过千年的沉淀,中国诗词已经形成了严格的要求。如今我们看到的诗词,无论是绝句、律诗,亦或是婉约词、豪放词,都是古人千磨百炼而得出的精华,亦是中华名族的瑰宝。 如今我们学习诗词,往往受困于其中深奥莫测的音韵平仄。多少人谈词色变,无非是被那变化万千,却又死板固定的格式所困扰。初学者,单只是看到那些《词林正韵》、《中原音韵》、《佩文诗韵》等有关音韵规律的工具便是头昏脑涨。进一步的,则是对那些严格的平仄要求十分不耐烦。 有人会说,音韵平仄之类的东西那么难,为什么我们创作诗词不能避开这些东西呢?这个问题确实是当下大部分诗词爱好者的心声,但如果没有音韵平仄,我们的诗词还是传统的诗词吗?在我看来,这样的东西其实已经属于现代诗了。或许唯一的区别在于,这种作品相对于简明的现代诗,句子用得比较返古晦涩罢了。 有人说,时代在变迁,当下的中国早就不提倡以前的老黄历了。在这类人的眼中,始终遵守古时候规矩的人,大抵都是些腐儒、老顽固罢了。但我要说的是,之所以我们要遵循古时候的创作要求,是因为我们认为,具有音韵美的,才是真正的诗词。那种潜在的美,也是诗词流传千古的原因之一。 自古以来,文学这一块,总有许多惊才绝艳之辈对之进行改革。也许这便是那些叫嚣着要改古体诗为真正的近体诗,抛弃平仄要求之辈的底气所在。但我要说明的是,举凡文学改革者,无不是真正了解旧制,真正熟用旧制之人。他们的改革,是因为他们真的了解旧制的弊端。 而那些对于当下制度浅尝辄止,便畏惧其中困难,从而说什么改革的人,我只能说那是懦夫!你都没有完全了解这些音韵平仄,有什么资格妄谈改革?这与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狐狸有什么区别? 改革是必然的,当一种文学形式逐渐暴露出弊端,而又恰好有一批真正了解,真正热爱这种文学形式的当世大家,才会进行枯燥繁琐的改革。至于平庸之辈的叫嚣,在真正的大家眼中,又与跳梁小丑何意? 音韵虽然难,但目前的押韵规则有许多,不喜欢押古韵的诗人,用用现在的《中华韵典》也可以,只要诗人标明押韵依据,又有谁能指责呢? 笔者不是要抨击什么人,也不是与谁又仇。若是因为这篇文章而得罪什么人的话,那么笔者在此诚挚的道歉。 最后要说的,关于改革,笔者也是举双手双脚赞成的。不过那得在我们真正了解诗词之后,否则若是改出一个四不像来,谁来负责?而我们现在要做的,则是以古本为例,认真研究,直到烂熟于心,再谈改革。
柳梢青 斜柳临江。当年明月,仍照潇湘。且忆红楼,繁华辗转,花葬愁肠。 孤舟怎渡痴长?争知那、独凭夜凉。便似清茶,三分回味,释尽余香。
上大学,读《大学》,《大学》须大学,学无止境。 一时技痒,出了个好玩的上联。各位有兴趣的,请吧!
定风波(欧阳炯——暖日闲窗映碧纱)赏析 定风波(暖日闲窗映碧纱)赏析 原文: 暖日闲窗映碧纱,小池春水浸晴霞。数树海棠红欲尽,争忍,玉闺深掩过年华。 独凭绣床方寸乱,肠断,泪珠穿破脸边花。邻舍女郎相借问,音信,教人休道未还家。 赏析: 此词起首两句先写闲景。“暖日闲窗映碧纱”正是暖阳无限美好之时,然而着一“闲”字,写作“闲窗”,却使这景物多了几分闲愁。古人填词写诗,凡是写到“闲窗”二字,都是与闲愁联系的。正如李清照的“小院闲窗春已深”和柳永的“对闲窗畔,停灯向晓,抱影无眠”,道是闲愁,还教心忧。所以写到此处,人未出,已见闲愁。使乐景之中,隐显哀情。有个“闲”字,加上映着阳光的碧纱,一个深闺思妇的 形象就已经呼之欲出了。 紧接着,作者并未直接写出思妇,而是继续渲染:“小池春水浸晴霞”。小池、春水、晴霞,又写三种意象,而继续描景。满满的一池春水,浸染着春天里的霞光,又叫人如何不沉醉?既是沉醉,方知此“浸”非独写春水晴霞,更写人已醉春。再看“春水”二字,冯延巳曾写道:“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由此可见,这二字来得并不随意,实则暗含对春的怜惜。而若非闲愁,何以惜春?思妇仍然不现,然而读者对她的印象却更深了一层。 “数树海棠红欲尽”。正如李清照“应是绿肥红瘦”,可见“红”字其实是代指海棠花。海棠花开,正是春红,却又即将凋谢殆尽,怎能让人不为之心伤?到此处,惜春已变伤春。看起来伤春似乎和思妇关系不大,实则不然。王昌龄《闺怨》写道:“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伤春之时,不免再添思念。此处紧接下句:“争忍,玉闺深掩过年华”。“争忍”,意即怎忍。海棠欲尽,怎能叫人不伤怀?但更令人伤心欲绝的,还是独守空闺,孤身又度一年。“玉闺”,即指华贵的闺房。荣华富贵,本来为人所喜,但思妇独身一人,春来却只能深掩房门,孤独度日,又如何开心得起来?所以“深掩”的,不止是房门,更是思妇那颗脆弱的心。 “独凭绣床方寸乱”。着一“凭”字,可见绣床并非是床,而是坐具。“方寸”,心也。眼前春光美好,然而自己却只能“独凭绣床”,有愁无处诉说,思绪一遍一遍的扰乱芳心,更见思念之深。此情此景,谁不伤心?所以“肠断”二字便应心出现,使得思妇“泪珠穿破脸边花”。“脸边花”,指的是思妇貌美如花。但是那绵绵不断的泪水,却顺着香腮流下,滑过思妇脸上的胭脂,留下两道泪痕。正是“梨花一枝春带雨”,我见犹怜。 本来写到此处,抒情已至极处,再难叠加。但作者这时却笔锋一转,重又写道:“邻舍女郎相借问,音信,教人羞道未还家”。邻居家的女子怜惜思妇,相问良人音信,本有安慰之意。而思妇此时却一反常态,“羞道未还家”。“羞”字用得极好。一般来说,不知良人消息,该是更添愁苦才是,但此时思妇的反应却是一个“羞”字,可见郎君去时,犹是新婚。因为只有新婚燕尔,才会害羞。此处明写思妇的小女儿之态,却又暗示了二人感情之深,离别之无奈,更见思念之浓。轻轻一折,立刻将抒情再次推上一个前所未有的巅峰,使人不由感叹,不禁泪下。
定风波(欧阳炯——暖日闲窗映碧纱)赏析 定风波(暖日闲窗映碧纱)赏析 原文: 暖日闲窗映碧纱,小池春水浸晴霞。数树海棠红欲尽,争忍,玉闺深掩过年华。 独凭绣床方寸乱,肠断,泪珠穿破脸边花。邻舍女郎相借问,音信,教人休道未还家。 赏析: 此词起首两句先写闲景。“暖日闲窗映碧纱”正是暖阳无限美好之时,然而着一“闲”字,写作“闲窗”,却使这景物多了几分闲愁。古人填词写诗,凡是写到“闲窗”二字,都是与闲愁联系的。正如李清照的“小院闲窗春已深”和柳永的“对闲窗畔,停灯向晓,抱影无眠”,道是闲愁,还教心忧。所以写到此处,人未出,已见闲愁。使乐景之中,隐显哀情。有个“闲”字,加上映着阳光的碧纱,一个深闺思妇的 形象就已经呼之欲出了。 紧接着,作者并未直接写出思妇,而是继续渲染:“小池春水浸晴霞”。小池、春水、晴霞,又写三种意象,而继续描景。满满的一池春水,浸染着春天里的霞光,又叫人如何不沉醉?既是沉醉,方知此“浸”非独写春水晴霞,更写人已醉春。再看“春水”二字,冯延巳曾写道:“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由此可见,这二字来得并不随意,实则暗含对春的怜惜。而若非闲愁,何以惜春?思妇仍然不现,然而读者对她的印象却更深了一层。 “数树海棠红欲尽”。正如李清照“应是绿肥红瘦”,可见“红”字其实是代指海棠花。海棠花开,正是春红,却又即将凋谢殆尽,怎能让人不为之心伤?到此处,惜春已变伤春。看起来伤春似乎和思妇关系不大,实则不然。王昌龄《闺怨》写道:“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伤春之时,不免再添思念。此处紧接下句:“争忍,玉闺深掩过年华”。“争忍”,意即怎忍。海棠欲尽,怎能叫人不伤怀?但更令人伤心欲绝的,还是独守空闺,孤身又度一年。“玉闺”,即指华贵的闺房。荣华富贵,本来为人所喜,但思妇独身一人,春来却只能深掩房门,孤独度日,又如何开心得起来?所以“深掩”的,不止是房门,更是思妇那颗脆弱的心。 “独凭绣床方寸乱”。着一“凭”字,可见绣床并非是床,而是坐具。“方寸”,心也。眼前春光美好,然而自己却只能“独凭绣床”,有愁无处诉说,思绪一遍一遍的扰乱芳心,更见思念之深。此情此景,谁不伤心?所以“肠断”二字便应心出现,使得思妇“泪珠穿破脸边花”。“脸边花”,指的是思妇貌美如花。但是那绵绵不断的泪水,却顺着香腮流下,滑过思妇脸上的胭脂,留下两道泪痕。正是“梨花一枝春带雨”,我见犹怜。 本来写到此处,抒情已至极处,再难叠加。但作者这时却笔锋一转,重又写道:“邻舍女郎相借问,音信,教人羞道未还家”。邻居家的女子怜惜思妇,相问良人音信,本有安慰之意。而思妇此时却一反常态,“羞道未还家”。“羞”字用得极好。一般来说,不知良人消息,该是更添愁苦才是,但此时思妇的反应却是一个“羞”字,可见郎君去时,犹是新婚。因为只有新婚燕尔,才会害羞。此处明写思妇的小女儿之态,却又暗示了二人感情之深,离别之无奈,更见思念之浓。轻轻一折,立刻将抒情再次推上一个前所未有的巅峰,使人不由感叹,不禁泪下。
生查子(谁解我心痴) 谁知顽竖心,风雨归烟树。一笑解眉颦,愁苦云华处。 那堪残语花,不诉千条绪。莫道我来迟,可教蓬莱去。
生查子(谁解我心痴) 谁知顽竖心,风雨归烟树。一笑解眉颦,愁苦云华处。 那堪残语花,不诉千条绪。莫道我来迟,可教蓬莱去。
问一个疑惑很久的问题 是不是输的越多,匹配到的队友和对手就越弱呢?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