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ysz123 cpysz123
关注数: 41 粉丝数: 1,383 发帖数: 14,909 关注贴吧数: 46
面对相机涨价,垃圾佬的平价选择(带建议价格) 最近相机厂商各种以芯片供应为借口进行非正常的涨价,顺带着某些品牌的二手相机也借机涨了一波(比如某奶昔5我2017年入手过一台只需要300元不到还送一枚手动镜头,现在居然要1000以上了)。 为了对抗无良的商家们,这里推荐五款被价格低估的相机。 第五位:Pentax 645D (9000元左右) 4000万像素中画幅末代CCD皇帝,低感画质依旧当今最强。机身本身价格不贵较好成色的也不到9000元,配合的镜头群也便宜,55mm的标准镜头只要2000元左右。对于喜欢拍单张且对重量不敏感的朋友可以入手。不过需要注意的645D的快门设计寿命只有5万次,因此3万次快门以上的645D购买时请慎重。第四位:尼康D700(1500左右) 可以说是目前最便宜的全画幅相机了。全金属机身做工非常扎实。D700的高感与宽容度在今天看来依旧不差。唯一需要吐槽的地方在像素只有1200万,但既然有人可以忍受用A7S3拍照片,用D700自然也不在话下。D700其实就是一部没有视频功能的A7S。购买D700不需要太在意快门数,因为D700这台机器的快门普遍可以做到100万次以上不损坏。第三名:富士S5 pro (700左右) 曾经的人像皇,用的是尼康D200的机身配合富士自产的Super CCD底。由于采用了大小像素合成共同采样的方式,S5 pro是自带HDR属性,宽容度非常好。对于色彩的还原能力也远胜同机身的D200。第二名:富士GFX50s 一代 (10000左右) 现役入门级中画幅相机,画质依旧碾压一众全画幅,高感宽容一个不落。唯一需要吐槽的就是对焦的确不快,反正这机器也不是用来连拍用的。在这个全画幅普遍都要15000的时代,对于单张画质有需求的朋友GFX50s绝对是超高性价比的选择。其次富士最近推出了几款中画幅廉价镜头,直接将GFX50的入门门槛给拉低了,GF50和GF35-70直接让中画幅镜头的价格下降和残幅镜头一个价格区间(3000-5000元)。第一名:三星NX300 (800左右) 2000万像素的背照式CMOS+翻转屏,就是和现役的索尼A6500基本一个级别。同时NX300还提供了1/6000秒的高速快门(宾得提供的快门组件),索尼残幅系列至今都还在用1/4000秒快门。拥有9fps的连拍速度和1080p 60帧的视频录制能力。 对焦虽然赶不上索尼但也不慢。NX300是放到今天性能依旧能打的相机。三星半导体制造能力真就领先索尼一个世代。唯一不足的就是原卡口镜头可选非常少(但微单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转接)。
经过了一个月的纠结试过十几辆车后还是选择了发现运动 拿着30来万买车感觉可以挑的款式太多了,其实一开始我的目标就比较明确,一款通过性较强的SUV。因此轿车和硬派越野一早就被打发走了。因此我只在有四驱的SUV中挑选。其实我最早考虑的是林肯的航海家。林肯的新外观非常搓我的G点,一股西装男士的尊容风。行驶品质在非空气悬挂类车型中绝对顶流,走公路就和坐魔毯一样。不过可惜的是反人类的横排按键式换档,每次挂D档都要俯身去按(进口版的竖排还是挺好的)。毕竟车是买来自己开的不是买来后排乘坐或者静态观赏的。 第二款被考虑的就是红旗的HS7,地区是一辆很不错的车。底盘调校的非常不错(相对于HS7,HS5的底盘质感就是垃圾),可惜的是红旗的做工品质有点劝退,试驾车用力按都有咯吱咯吱的异响。再加上HS7外观侵略性太强了,开这种车去事业单位上班比较惹人眼球,所以最后还是放弃了。 最终的选车是在路虎发运,别克昂科威P艾维亚,XC60,XT5这几辆车当中做选择。至于BBA的车也就X3和GLB能参与选择。但是X3怎么样也得40了超预算,GLB虽然外观很不错但是行驶品质和动力都拉跨的很。二线豪华的性价比普遍由于BBA而且做工上也不差,平台也很成熟。最后选了发运的理由比较多,首先就是降价真的太凶了,直接给打了6.8折.落地不到30的价格买一辆豪华品牌的车的确很像。而且路虎给配置比较足,次低配就能给到带ACC功能了,最低配都有主动刹车(这点和沃尔沃挺像的,不像美系豪华只有顶配有ACC)。其次是行驶质感非常高级,也可能是我开揽运(在海外期间开的二手)习惯了对路虎的底盘质感比较熟悉。发运虽然没有空气悬挂,但是和揽运的行驶质感有8分相像,过大坑的时候振动非常舒服没有特别硬的感觉也没有余震。和揽运相比就是走平路的时候路感略多一些(依旧不如德系BBA路感清晰)。内饰方面基本全车都找不到硬塑料的覆盖件,全是软质的材料,很少的几出硬质部分也都是橡木实木的(凯迪拉克要顶配才有这内饰)。中控台部分是我试驾过的十几款车里面我最喜欢的,非常的简约耐看。最常用的重要功能都是通过按键和旋钮来实现设置,比纯触控的不知道好到哪里去了(全触控看着高级实际上很难盲操,实用性很差)。最后就是空间大,发运的全车尺寸看上去并不出彩,但实际能使用的空间非常巨大。同等级最大的车宽(路虎是以车身腰线为基准在测量车宽的,实际从前翼子板进行测量是超过2米的车宽)和车高本身就决定了路虎的使用空间不可能小。很多人吐槽它不到4.6米的车长,但其车身主要短的地方是在发动机舱,成员仓的长度一点不比其他车短甚至比宝马X3还要长不少。最后是通过性,路虎的4驱一直都是专业组级别的。因此最后综合了很多考虑还是选择了小路虎。有些人可能不喜欢奇瑞的标,不过这点对我来说恰恰是最需要的。作为在事业单位工作的人,低调的用车是一种约定俗成的需求,但我又对车的品质有需求。奇瑞的中文标识正好可以压抑住路虎品牌赋予的豪气,让小路虎显得亲民和朴实。(图就随便配了,因为不太喜欢给自己的车拍照
留下历史的影子,重玩那些胶片单反 好久没有逛贴吧了,这半年基本都在忙工作的事情也没啥时间去拍照。放下相机的这半年我一直再想摄影到底是为了什么。是记录还是艺术。我并不是用摄影讨生活的人,不需要为了甲方的需求去改变自己的追求。 也不需要急着跑单。慢慢的拍更加符合我的摄影节奏。 因此我又把视线转到了那些已经被淘汰的相机身上。 想去感受每一次快门的付出与欣喜。 这里是写给那些以摄影为业余乐趣的朋友。 这篇我想慢慢的做个长期的系列,一台相机,一个镜头,一卷胶片三样组合才是一个胶片系统。 单独那任何一样出来点评都有些偏颇。 所以只能慢慢的来玩这些已经慢慢沉淀下来的历史。 本篇的目标是胶片单反系统因此很多优秀的胶片旁轴系统就不会出现了。既然换了胶片自然点评的重点也不再是机身的参数性能因为再牛的胶片机参数在现在的数码无反面前都是不够看的。而是更加注重外观,品质,使用感受,成像等等。 这一篇作为开章就来说一下接下来一段时间我想要使用的胶片相机。 作为吧里比较坚定的宾得党最开始使用的机器肯定还是宾得的。 也算是宾得相机系统里比较家喻户晓的宾得67系列。 P67算是影响力挺大的相机,滨田英明,荒木经惟等摄影师主要使用都是P67.甚至周润发也是P67的忠实用户。我现在用的是二代机身也就是67和塑料电子化比较明显的三代67II相比二代机身依旧是铜质的。这个非常符合我的审美,毕竟现在倒头玩胶片就是追求复古感。67II不仅价格虚高而且外观有些不伦不类,既不现代也不复古。 而我没有选择非常便宜的一代6x7机身的原因自然就是机况和成色问题。 其实67和带反光板预升的6x7是没有区别的。但67是1990年以后才出现的,因此买67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能够很容易的确定机身的年限。 67机身普遍都有较好的机况而不像6x7那样到处都是雷。最近胶片的热度在全球范围内都在回暖,就连原来已经死掉的柯达又活过来了。胶片的价格也因为供求关系的原因是越来越贵。尤其是120卷的价格更是涨了不少。 因此楼主目前是以乐凯航空卷(传说中的飞机卷)为主要拍摄胶片使用。飞机卷主要有ISO25和ISO50两个类型想要入的朋友需要注意。 这么低的ISO和67相机相对小的光圈都决定了,只能在大白天才能使用这套系统。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楼主准备使用165/2.8这枚镜头来进行拍摄。 这是一枚等效85/1.4的人像镜头。 这枚镜头比已经被炒的很热的105/2.4更加优秀。尤其在全开画质上。 是P67人像三剑客里最长的一只。 另外两就是很有名的90/2.8 和105/2.4.很多人认为只要用等效规格一样的镜头全画幅完全何以媲美中画幅。 实际上这个观点在我使用67进行拍摄前也是这么认为的。但使用过67后我可以说这是个完全错误的观点。具体的原因来源于超焦距现象出现的位置。具体效果展示要等楼主的这批照片洗出来,大致下周就能传到贴吧里。这里只算是个预告(后面会有P67搭配各种不同镜头和不同胶片的实拍)
报考高校不能只看北上广,二线城市才是更好的选择 北上广是很多人报考高校的梦想。 但是北上广真有那么好吗? 北上广的优势是好学校多,教育资源集中,人才集中,就业环境良好。 这便是很多人向往北上广的原因。 但真正到了就业的时候就会发现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 在北上广你不仅仅要和同为985学校毕业的各路精英竞争同时还要面对各种海归。可能在留学大潮后海归的平均素质不如原来那么高大上了,但是在找工作时海归的优势依旧很明显(这是培养体制的问题,海归普遍经过个人演讲,主题汇报,团队合作等等方面的培训,国内的高校很少教这些东西)。国企较多的北京还好点,到了外企扎堆的上海和深圳对于国内毕业生的冲击会变大。 好不容易过五关斩六将获得了心仪的工作,一个更大的问题又来了,落户与购房。 据统计北上广地区的应届生平均就业工资比其他二线城市高20%左右,但是北上广地区的房价是二线城市的300%甚至更高。 除非你就想着挣钱一波就回乡发展,要不然在北上广落地生根是一件相当痛苦的事。 举个例子我有个朋友在深圳年薪45w(这个薪资在哪都不算低了)实拿到手一个月只有2w多。 他在南山区买了一套不到100平的房子,贷款500多万分30年还月供要2w多。 最后算下来每月的可支配收入是负数(就算他找了个和他一样收入的老婆两人一起还贷,15年分期,他们家的月可支配收入也就不到2000元)。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在北上广高收入人群会被高房价逼成中低收入消费者。 相对而言二线城市的好大学性价比反而比北上广更高一些。 首先他们的录取难度低一些,在享受相同教育质量的同时这些学校更容易进入。 其次毕业生在本地的地位更高 (举个例子上海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基本可以追平较弱的985,但它的毕业生在上海基本不怎么受待见。相反南昌大学录取分比上海大学低不少,但它的毕业生在南昌绝对是一等一的)。 二线城市基本都是每个省的省会或者最发达地区,本身的基础设施与经济总量都不差。 长江经济带上的千年名城成都,重庆,长沙,武汉,南昌,合肥,南京这几个城市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对于个人而言都是大有可为的地方。这些城市的收入水平并不会比北上广低(最高的20%人群收入不如北上广,但是大部分人并不属于那一部分,北上广收入高更多的是被平均出来的)。 深圳外的三大副省城市,大连,青岛,厦门也都是城市建设相当完备的地区。这些二线城市实际上生活起来比一线城市更加轻松,更加具有幸福感。
佳能D时代的真正继承者出现,依旧引领了时代吗? 当年佳能靠着D系列的横空出世,打败了一众胶片大佬坐上了相机界霸主的地位。 和之前换壳不换芯的R和RP不同,这一次的R5与R6是真正继承了5D和6D衣钵的。在命名方面佳能终于跟上了大部队变成字母在前数字在后了。 话说在命名编号上宾得真的领先业界20年(现在基本所有的相机产品都是字母在前数字在后,一位数表示高端定位,两位数表示中端定位,三位数表示低端定位)。佳能这次最大的升级在三个方面,第一是机身防抖,第二是12bit的宽容,第三8K视频录制能力。 实际上突破性最强的还是机身防抖(虽然不知道佳能的机身防抖用的是哪家的技术但号称联动后8级的防抖效果非常恐怖,换句话说就是200mm焦段能做到1s不糊,盲猜可能收购了奥林巴斯的技术专利,具体效果如何有待考验,毕竟索尼的5.5级防抖和没有一样)。 宽容的提升可以说是这次对于拍照而言最大的亮点,众所周知佳能的CMOS因为全像素双核对焦的原因宽容度是很低的只有10bit。这次增加到了12bit可以说是终于追上了大部队的脚步了(佳能拍风光终于不用依赖曝光包围了)但索尼底的大部分很早就在14bit了,而还在ppt状态的宾得K33据说有16bit。 估计尼康很快也会上16bit宽容的机器,佳能宽容依旧是短板但不再不够用。 这次看似提升巨大的视频功能我其实挺打问号的,佳能这两块新CMOS的传输速度好像不是特别快,外加佳能对焦是全像素的。 因此就目前看R5的8K和4K 120p模式很可能不支持自动对焦。实际上这更像是专业摄影机功能的下放,而不是专门为数码相机开发的视频能力。 值得惊喜的是R6.目前的列表看R6肯定比R5拥有更好的高感和宽容。同时应该是支持4K 60p和1080 120p的自动对焦。R6在价格稳定后可能会成为新的真香机(尤其对小成本视频创作工作者而言),直接冲击的对象就是富士的XT4. XT4可以说在面对R6时没有任何优势,价格R6更便宜,底R6更大,视频能力R6基本和XT4相当,镜头群R6完胜。
「玩机帖」X10ti 超频对照指南 其实X10ti的超频很简单就是通过XTU降压实现的。 下面给出了几档降压后的10875H烤机表现(功耗锁定45w)。超频前记得在游戏中心那把电池选项设为长效,然后把模式改为独显直连。 核显混合能够增加10-15mv左右的降压幅度但实际发热影响不大,因为会多个核显发热。首先是基础电压也就是正负0的intel标称电压(X10ti默认是加压50mv的)这是所有人一定要做的一步,因为它不会带来任何稳定性影响还能减低很多热量释放一些性能。这个时候10875在45w功率下稳定在2.75G左右,这就是标准10875H应该有的表现。然后我们降压90mv看看,这时45W功耗已经能够跑到全核3.07G了。而i9 10980HK的标准是45W全核3.0G差不多就是减压80mv的水平。 所以如果各位能够将CPU稳定在降压80mv工作那恭喜你已经摸到i9的屁股了。然后是降压100mv的表现。45w功率平均3.12G。 这里已经比GS66的i9表现要好了。最后是降压110mv的表现实际稳定是在3.17G而不是这里显示的3.14G。 而我的降压极限是125mv,这时45w能跑到全核3.25G.差不多接近小雕i9的水平(因为i9的机器都锁电压了,因此10875大雕可能和大雕的i9没有任何区别,只不过抽奖概率i9大雕的几率大很多)3.25G和45w跑3.5G的4800H只有不到8%的差距对于14nm的牙膏来说很极致了。 当然intel的cpu功耗上限高,120W可以碾压任何功率的4800H。
「玩机帖」彻底解决X10ti玩游戏掉帧的问题 X10ti的性能非常强,CPU降频0.1v+显卡拉200核心600显存后。 3D mark能跑到接近8500分,显卡过8000,CPU过10000. 笔记本里扛把子绝对没问题。 性能自然不少限制X10ti游戏体验的问题所在。 但很多朋友表示X10ti有掉帧的情况。 这里总结三点造成X10ti掉帧的主要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1.机械硬盘卡死 这是大部分朋友遇到的情况。 革命给的这块1T的机械硬盘是叠瓦盘,顺序读写还算是过关,但是随机读写很容易造成死盘的情况。 而且死盘不仅仅会造成硬盘里本来的应用卡死,还会造成windows系统不断自检报错影响其他应用的使用速度。 解决的办法也很简单,要么把硬盘之间拆了或者禁用。要么把所有软件都装在固态上,机械只当存储盘使用存储一些电影,音乐或者文件。 2.温度过高降频卡死 这也是不少人遇到的情况。 X10ti的CPU功率设计非常激进,LP1和LP2是等同的120w/120w。这给X10ti带来极强的跑分性能的同时,在日常使用中给CPU带来了不必要的热量。 这里我通过XTU对CPU进行了降电压和降功率的操作获得了非常凉快且顺畅的游戏体验。 室温30度的情况下,玩极品飞车12超高画质。 CPU都能保持在80度左右帧数在75-90帧。属于相当凉快的类型。而在不修改TDP的情况下CPU能跑到90w温度能飙到92度,帧数在84-96帧左右。 说实话用用50%的功耗和发热换10帧的提升感觉不是很值得。而且温度95撞墙后CPU会突然降频造成短时掉帧。而且降功率后10875H的性能并不差。 R20还能小赢跑到75w的10750H(比45w的4800H输出弱10%左右). 因此即使限制功率在45w依旧能够满足所有游戏的CPU算力需求。3.电源过热重启 革命这块230w的电源有保护机制,只要过热就会掉电重启。 在天热的时候当功率跑满时就很容易出现电源重启,造成电脑短时间进入电池模式的情况。 电池模式下的性能至少打折50%,造成短时掉帧。 解决办法自然就是减功率使用,其实使用office模式玩游戏就不太会电源过热了,当然也可以使用我上面的方法之间锁CPU功率在45w,这样整机功率都在180w内基本不会引起电源过热的问题。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