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语界
密语界
佛在世时我沉沦,佛灭度后我出生。忏悔此身多业障,不见如来金色身。
关注数: 75
粉丝数: 2,561
发帖数: 23,871
关注贴吧数: 10
唵嘛呢叭咪吽
为恭迎阿弥陀佛圣诞自十一月二十三号开始共修活动为恭迎阿弥陀佛 为恭迎阿弥陀佛圣诞自十一月二十三号开始共修活动 为恭迎阿弥陀佛圣诞自十一月二十三号开始,至十二月二十三号共修为期一月的阿弥陀经 阿弥陀佛圣诞日圆满回向,共修内容每日持诵无量寿经(康僧铠版)及阿弥陀佛圣号, 参加共修的同修可每日报课回贴
其实,你喜欢一个人,就像喜欢富士山。你可以看到它,但是不能搬走它。你有什么办法可以移动一座富士山? 林夕
我今灌沐诸如来,净智庄严功德聚!***
生活中有那么一种人,你藐视甚至侮辱他,他不仅视为正常,还对你 生活中有那么一种人,你藐视甚至侮辱他,他不仅视为正常,还对你挺佩服;你要是在人格上对他平等相待,他反而小看你! ——路遥《平凡的世界》
每天两万步,结果进医院了。修行,吃饭穿衣又何尝不是,过犹不及阿,有些事不是努力即能达到,脑子是个好东西!这下知道为什么说,谁知后退是向前了吧
最好的感情,找一个能够聊得来的伴。各种话题,永远说不完;重复的
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定蜀未定 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定蜀未定 治国安邦之妙决
“慈悲对世人,为何独独伤我?” 面对妻子的绝望质问,弘一法师只是双手合十,低头闭眼,似是忏悔,又似是诀别。 “叔同……” “请叫我弘一。” 淑子道:“弘一法师,请告诉我什么是爱?” 李叔同:“爱,就是慈悲。”
宁向西天一步死,不向东土半步生。 栋梁从来都是参天大树,传承与中流砥柱的角色,从不期望在一个婴儿身上发生。荷叶莲藕与莲花,它们各自代表不同的身份与角色。南传与北传也各自有不同的使命。六祖生生世世修行积累。才会有一朝尘尽光生的破晓!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所有的不平凡都是经历过艰苦卓绝的磨练。所谓顿悟。只是一种表象。代表和过去的无明告别。六祖春米三年,也并不是他直接就等到了五祖的认可与传承。六祖开悟以后,首先等来的是各路人马的追杀,开悟修行,是生死之学!非常人能及。当你得到了宝贝。所有的人都羡慕。羡慕嫉妒导至时刻面临生死考验!所以前辈有言,“ 宁向西天一步死,不愿东土半步生” 修道……就问你怕了吗? ――能如
结尽同心缔尽缘,此生虽短意缠绵。 与卿再世相逢日,玉树临风一少年。 吩咐林中解语莺,辩才虽好且休鸣。 画眉阿姐垂杨畔,我要听她唱一声。 纵使龙魔逐我来,张牙舞爪欲为灾。 眼前苹果终须吃,大胆将它摘一枚。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在年轻的时候,如果你爱上了一个人,请你,请你一定要温柔地对待他。 不管你们相爱的时间有多长或多短,若你们能始终温柔地相待,那么,所有的时刻都将是一种无瑕的美丽。 若不得不分离,也要好好地说声再见,也要在心里存着感谢,感谢他给了你一份记忆。 长大了以后,你才会知道,在蓦然回首的刹那,没有怨恨的青春才会了无遗憾,如上冈上那轮静静的满月。 席慕容
你若懂我 该有多好你若懂我 何 你若懂我 该有多好 你若懂我 何须解释 你不懂我 解释又有何用
若不体会超绝的孤独,便难以登上智慧的顶峰!
《莲的心事》我是一朵盛开的夏莲 《莲的心事》 我是一朵盛开的夏莲 多希望 你能看见现在的我 风霜还不曾来侵蚀 秋雨还未滴落 青涩的季节又已离我远去 我已亭亭 无忧 亦无惧 现在 正是 最美丽的时刻 重门却已深锁 在芬芳的笑靥之后 谁人知我莲的心事 无缘的你啊 不是来得太早 就是 太迟 席慕容
多少人曾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 多少人曾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 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个人还爱你修道者的灵魂 爱你苍老的脸上的皱纹 当你老了 眼眉低垂 灯火昏黄不定 风吹过来你的消息 这就是我心里的歌
曾国藩则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
複有十業能令眾生得醜陋報:一者 複有十業能令眾生得醜陋報: 一者,好行忿怒; 二者,好懷嫌恨; 三者,誑惑於他; 四者,惱亂眾生; 五者,於父母所無愛敬心; 六者,於賢聖所不生恭敬; 七者,侵奪賢聖資生田業; 八者,於佛塔廟斷滅燈明; 九者,見醜陋者,毀呰輕賤; 十者,習諸惡行。 以是十業得醜陋報。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充话费送的孩子
佛家戒律,从持守之时!渐次增进,六斋,十斋,过午不食,日中一食,是对身体完全无害的。一而贯之,戒!尽量渐次提高戒品,是持戒目的!渐入佳境的第一点是听经闻法,深入经藏,第二点是依教奉行,持之以恒!没有什么功夫,是一蹴而就的。观世音菩萨号曰观自在,即提醒我们时刻观守自心!八万四千法门皆谓修心!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菩萨所得波罗蜜多。诸可爱果及诸异熟常无有尽。波罗蜜多亦无有尽。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展转相依生起修习无间断故 解深密经句摘
先定个小目标
忍,不是含泪度日、忍气吞声的懦弱之举,而是为人处世、化干戈为玉帛的上上之策。不能忍一时之痛,必将受百年之忧。人生有太多的不如意,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也是一种雅量。 ——索达吉堪布
不惊扰别人的宁静就是一种慈悲;不伤害别人的自尊就是一种善良。人活着,发自己的光就好,不要吹灭别人的灯。
人生得到成长和蜕变时就是心痛难受的时候。难受有可能改变,有可能毁灭。但是你有观照力的时候,你一定能提升。 善待每一个坏情绪,你才会有好心情! 对任何来客都要心存感念, 因为他们每一个, 都是另一世界 派来指引你的向导。 看看一朵花,它永远不可能隐藏自己的色彩和芬芳。 不要悲伤,你失去的任何东西, 都会以另一种形式回来。 当你坐拥黑暗,耐心一点。黎明就要来了。
大藏经在线阅读 几回梦到法王家。来去分明路不差。 出水珠幢如日月。排空宝盖似云霞。 鸳鸯对浴金池水。鹦鹉双衔玉树花。 睡美不知谁唤醒。一炉香散夕阳斜。 【明】 梵琦楚石禅师
我有一位好朋友,他希望我送些佛 我有一位好朋友,他希望我送些佛法的人情给他,可我并没有。然后他用很长的一段时间,挖好了一个大坑来饲机报复……准备下的尖刀足足有四十里长,……我的天呢,……现在回想他的表演真想颁发一个年度最佳表演奖给他……不过没事,每一次提婆达多的则难,都是最难能可贵的加持,这碗暗然消魂汤在下先干为敬!!
@菩提心印 还好吗? @菩提心印 还好吗?
多少年来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始终有一个位置,装藏着的是一位最特别的人物,随着时间的流逝,他渐渐空出了位子,业尽情空大概这是这个样子!
佛告观世音菩萨:汝于娑婆世界,有大因缘。若天若龙,若男若女,若神若鬼,乃至六道罪苦众生,闻汝名者、见汝形者、恋慕汝者、赞叹汝者,是诸众生,于无上道,必不退转;常生人天,具受妙乐;因果将熟,遇佛授记。-----地藏菩萨本愿经
唯有佛与如佛一般的人才能了知他人内心深处的动机。
当今时代,任何人修法都不可能没有违缘,即便是接近登地的圣者,也会遭受种种困苦和挫折。 然而,只要值遇磨难时不退失信心,坚定地祈祷上师三宝,不为外境所束缚,就一定会得到强大的加持和庇护,从而迅速得到解脱。 实际上,修行人的内心一旦具足正念,什么东西也伤害不了他。魔王波旬当年在佛陀面前,就亲口承认过这一点。 说到底,魔障并不具备从实质上毁坏一个三宝弟子的能力,因此,只要我们信念坚定,哪怕仅仅念诵一遍《普贤行愿品》,也能遣除任何邪恶的损害。这是释迦牟尼佛宣说的珍贵教言 —— 法王如意宝!
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等五种是什 如本法师开示 何谓身见?就是执著五蕴假和合之身为实有。 何谓边见?是偏于一边的恶见。譬如有些人以为人死之后投胎仍是为人,猪马牛羊死后,投胎转世仍是猪马牛羊,这就叫做常见。又譬如有些人以为人死之后一切都归于无;人死如灯灭,这叫做断见。这种执断执常的错误见解,都偏一边,故名边见。 何谓邪见?就是邪而不正的见解,如谤无因果有轮回(梵语samsara)生死却言无轮回生死,坏诸善事等。 何谓见取见?见取见之见即是指我见、边见、邪见,取是取著不舍,对上面所叙述三种不正见,执以为是,名见取见。 何谓戒禁取见?就是执行或受持邪戒,错认以为是正戒。譬如有人持牛戒、狗戒等,以为是生天之因,又有一般人涂灰断食,错认以为是涅槃(梵语mirvana)之道。 有心学佛成佛就应断除五见,行持如来正戒,安住实相(梵语dharmata)中道(梵语madhyama-pratipad),而成就无上菩提。
修行不好的人,常常给周围人一种 修行不好的人,常常给周围人一种压迫感。 ——上师索达吉堪布
迎观世音菩萨成道,明日起共修大悲咒
记住该记住的忘掉该忘记的曾经也 记住该记住的 忘掉该忘记的 曾经也曾变成过自己讨厌的那种人,很庆幸今天早上找回了那个最初爱憎分明的自己!。 虽然心痛,如释重负,却是值得!
学佛从合掌皈依开始!!!为什么 学佛从合掌皈依开始!!! 为什么佛教徒要双手合掌?一只手掌代表佛的慈悲,一只手掌代表佛的智慧。双手合掌代表慈悲与智慧双运,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 双手合掌放在头顶,净化我们身体造作的恶业:杀生、偷盗、邪淫;合掌放在嘴巴、喉咙,是忏悔语言造作的恶业:恶口、两舌、绮语、妄语;合掌放在心间,是忏悔由心造下的恶业:贪、嗔、痴。 学佛从合掌皈依开始,为什么要礼拜上师、礼拜佛菩萨?不是上师、佛菩萨需要你磕头,而是你自己需要有放下的心态,所以去礼拜。这不仅仅是一个形式,是要用“心”去念“皈依上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当我们五体投地的时候,额头、两只手、两个膝盖,就是“五体”,代表五毒:贪嗔痴慢疑。五体投地去磕头,就是让你放下五毒,放下所有痛苦的根源。礼拜,也是让你学会谦虚,因为傲慢的时候很难净化业力,当你再次站起来的时候,要把佛的五种智慧,逐渐应用到身心,将烦恼转换成智慧。 法界体性智,是指在法界当中一切业力皆清净,如虚空一般,无雾无尘无云,我们阿赖耶识中的业力全部清净了,就叫法界体性智。 大圆镜智,是指虚空虽空,却能容纳一切。清净当中,带着光明的智慧,就叫做大圆镜智,像镜子一样,被擦得干干净净后,能清清楚楚明明白地观照一切。 平等性智,是指镜子不会因为你长得丑而难过,也不会因为你长得美而开心;即不会对最肮脏的东西产生厌恶,也不会对最干净的东西感到欢喜。无论照的是石头或黄金,都无任何分别心,这就叫平等性智。 妙观察智,是指镜子虽然平等,但不会将照见的石头变成黄金,不会照见坏人将其变为好人,丝毫不会混淆,这就是妙观察智。 成所作智,是指佛不会因为你做恶梦而跟着难过,不会因为你做美梦而一起欢喜。通过妙观察智,佛陀清清楚楚知道你在做什么梦,而将你从梦中唤醒,才是他的目标。 佛要唤醒六道一切如母有情众生,八万四千法门针对众生的不同习气,用最适合你的方式善巧度化你,引导你走向究竟解脱之路,这就叫成所作智。 人们总是问,佛陀为什么要讲那么多佛法呢?佛教为什么有这么多宗派呢?就是因为众生的需求不同,习性不同。为什么餐厅那么多?因为大家想吃的东西不一样,有的喜欢吃中餐,有的喜欢西餐,而对应众生习气的不同,佛陀都有相应的教法全部满足。 放下粗糙的烦恼障和细微的所知障,为了利益天下所有苦难众生,我们对着佛的三身五智求皈依,对着佛的妙法求皈依,对着菩萨和罗汉们来求皈依,对着所有僧宝求皈依。愿我们净化过去所造的一切业力,早日成就佛陀的果位,脱离轮回苦海。
弟子求忏悔。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佛在世時我沉淪 我今出世佛涅槃 懺悔此身業障重 不見如來金色身 所幸得聞法音聲 誓愿學佛度眾生 從此苦海有舟楫 無明長夜燃燈炬 阿彌陀佛
善哉 临溪草草结茅堂, 静坐安禅一炷香, 不是息心除妄想, 却缘无事可思量。 北宋――冲邈
贴吧十年了呢,看到最初元老帐号笑出声,哈哈
紫竹林中观自在 谁来转谁呢?对境生心,心被境转,就会动荡不安,一切法都是如露如电,沧海桑田,时时变幻。日月星球也都逃脱不了生住异灭的规律,你执于任何外相,都不是究竟的,当你所执着的事物烟消云散的时候,你那执着的心又在何处呢?就这样追逐不舍,就这样沉沉浮浮。心被境转,首先就是认妄为真,被妄相所迷即是被境所转。你若当下看破诸相虚幻的本质,能见之心与所见之境俱不可得,则无须觅心,无须离相,处处自在无碍。境由心造,境随心转,万法之中任意取舍,逆顺境中皆得自在,识得此心,何有一毫的束缚?行止从无所失,纵横不离这个,本无生灭增减,不见众生诸佛。不要怕红尘滚滚,不要拒绝各种迎面而来的机缘,缘无染净,染净只在自心,心中有圣洁的种子,就能化淤泥为莲花,转红尘为净土。心灯点亮,走到何处都是光明,何须远行千里?此地便是家乡,何须千劫万劫?顿悟只在当下。三教九流,皆不出于自心的变现,娑婆世界,便是诸佛应化的道场,滚滚红尘,何处更觅永恒的净土?狂心顿歇,自然得见无上的清凉。 ……大韵 法髓开示
若人欲得供养末利支天者。··· 若人欲得供养末利支天者。········作此像已。若苾刍欲行远道。于袈裟片中裹着彼像。若持五戒优婆塞。于头髻中盛着彼像。大小便时离身放着。不得共身上屏大小便利。 ---------《末利支提婆华鬘经》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顶礼一切贤圣僧 注意少戒优婆塞不可行此法 未皈依者更不可取 《末利支提婆华鬘经》是唐不空所译,大师所译皆为秘法 末利支提婆是为天龙八部之一,经中所言彼像并非佛像,而指末利支提婆像!
感谢你们这几年来的陪伴与同行 感谢你们这几年来的陪伴与同行 那些平淡无奇的日子,总是再过去以后才倍感珍惜,多想挽留住这时光,也曾用尽所有力量去维护,但无常与业力让人身不由己,曾经太过绝决的态度会让某个人内心心痛不已吧?对不起,如果这能让你成长,坏人就让我来做,坏到最底底,一定会否极泰来。我会等,三年或者再三年,时间长点有什么关系呢,最重要的是我们来过并遇见,在这无尽虚空法界有缘遇见已是万幸,再苛求太多,是否过于奢侈呢!谢谢你们,有你们真好!愿佛力加持我等,三业清静,早证菩提!阿弥陀佛! 多想与你们分享我拥有的快乐与悲伤,可是不能,没有办法的,只能默默的祝愿,愿我走过的苦楚你们都不必经历,愿我拥有的幸福你们都触手可及![玫瑰][月亮]
什么是四生、九有、八难、三途? 什么是四生、九有、八难、三途? 《华严经》里面有说:“四生九有,同登华藏玄门,八难三途,共入毗卢性海。”释迦牟尼,得道成佛,最最主要的是普度众生,同登华藏玄门,共入毗卢性海。 四生: 指三界六道有情出生的四种方式。《俱舍论》卷八载,四生为:一、胎生,从母胎而出生者,称为胎生。如人、象、牛、马,猪、羊、狗、猫等。二、卵生,由卵壳出生者,称为卵生。如鸡、鸭、孔雀、蛇、鱼、蚁等。三、湿生,又作因缘生、寒热和合生。即由粪聚、注道、秽厕、腐肉、丛草等润湿地之湿气所产生者,称为湿生,如飞蛾、蚊蚰、蠓蚋、麻生虫等。四、化生,无所托而忽有,称为化生。如诸天、地狱、中有之有情,皆由其过去之业力而化生。 九有: (名数)又云九居。三界中有情乐住之地处有九所。名曰九有情居,又云九众生居。略云九有,又云九居:一欲界之人与六天,二初禅天,三二禅天,四三禅天,五四禅天中之无想天,六空处,七识处,八无所有处,九非想非非想处(此中除无想非想名七识住)。 八难: (一)梵语as!t!a^v aks!an!a^h!,巴利语at!t!hakkhan!a^。指不得遇佛、不闻正法之八种障难。又作八难处、八难解法、八无暇、八不闲、八非时、八恶、八不闻时节。据长阿含卷九‘十上经’、中阿含卷二十九‘八难经’等载,八难即:(一) 在地狱难,众生因恶业所感,堕于地狱,长夜冥冥而受苦无间,不得见佛闻法。 (二)在饿鬼难,饿鬼有三种: (1)业最重之饿鬼,长劫不闻浆水之名。 (2)业次重之饿鬼,唯在人间伺求荡涤脓血粪秽。 (3)业轻之饿鬼,时或一饱,加以刀杖驱逼,填河塞海,受苦无量。 (三)在**难,**种类不一,亦各随因受报,或为人畜养,或居山海等处,常受鞭打杀害,或互相吞啖,受苦无穷。 (四)在长寿天难,此天以五百劫为寿,即色界第四禅中之无想天。无想者,以其心想不行,如冰鱼蛰虫,外道修行多生其处,而障于见佛闻法。 (五)在边地之郁单越难,郁单越,译为胜处,生此处者,其人寿千岁,命无中夭,贪着享乐而不受教化,是以圣人不出其中,不得见佛闻法。 (六)盲聋喑哑难,此等人虽生中国(指古印度中部摩竭陀国一带),而业障深重,盲聋喑哑,诸根不具,虽值佛出世,而不能见佛闻法。 (七)世智辩聪难,谓虽聪利,唯务耽习外道经书,不信出世正法。 (八)生在佛前佛后难,谓由业重缘薄,生在佛前佛后,不得见佛闻法。 三途: 血途,刀途 ,火途。 “三途”是讲**、饿鬼、地狱。**之死大多要流血,所以**叫血途,不是被人杀,就是互相残杀,弱肉强食。现在电视里头常常演《动物奇观》,这些动物互相残杀。鬼道叫刀途,鬼,胆子很小,坏事做多了,时时刻刻恐怖,怕有人伤害他,所以称为刀途。地狱是火途,纵然是寒冰地狱,也有一片火光,佛这说法,几乎世界上所有宗教,讲地狱都有一片火光。所以这三途就是血途、刀途、火途,这叫三途。 附:简易解释四生、九有、八难、三途 四生: 是指三界六道有情产生之四种类别。 1、卵生:由卵孵出的有情,如鸡、蛇、鱼、蚁等; 2、胎生:从母胎而出生者,如人、象、马、牛、驴等; 3、湿生:由粪聚、腐肉、丛草等润湿地之湿气所产生者,如霉菌、蚊蚰等; 4、化生:无所托而忽有者,如诸天、地狱之有情,皆由其过去之业力而化生。 九有: 指一切欲界、色界、无色界有情所居之九地。 欲界:五趣杂居地; 色界:离生喜乐地、定生喜乐地、离喜妙乐地、舍念清净地; 无色界:空无边处地、识无边处地、无所有处地、非想非非想处地。 因这九处地为有漏业因之果报,故称九有。 八难: 是指八种难境之下的有情不得遇佛,不闻正法。 1、地狱难 2、饿鬼难 3、**难 此三难因受苦无间,故不得见佛闻法。 4、长寿天难:以其天寿极长,或心想不行,如冰鱼蛰虫,而障于见佛闻法。 5、不生佛世难:谓由业重缘薄,生在佛前佛后,不得见佛闻法。 6、不生中国难:凡有佛法的地方即称中国,反之,边地即没有佛法传扬的地方。 7、六根不具难:此等人虽生中国,虽值佛出世,然以诸根不具,亦不能见佛闻法。 8、生邪见难:谓虽聪利,唯务耽习外道经书,不信出世正法。 三途: 是指地狱、饿鬼、**三恶道。
《华严经》金刚幢菩萨十回向品: 《华严经》金刚幢菩萨十回向品:如是回向。以此善根。令一切众生悉得诸佛无尽法门。分别解说诸佛法门。摧灭一切外道邪论。令辞理穷屈。 《大方便佛报恩经》:是故菩萨所以勤求十二部经。菩萨何故勤求佛法。欲令众生生信心故。是故求于因论。为知诸过罪故。为破外道恶邪论故。
惊讶 几年不来,这吧竞然每天有20多人在此签道,我竟然今天才知道,!!!因为我上贴吧从来不点签道,这几天偶然点签道才发现。到底都有谁在,回个贴好吗?感恩你们一直都在。祝福你们,愿同修们一时全部得佛力加被,早日明心见性,智慧大开,早证佛菩提!
求问五台山普寿寺还有亲子夏令营? 怎么报名?求告知
如是我闻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
南无准提菩萨摩诃萨 ●准提神咒 稽首皈依苏悉帝 头面顶礼七俱胝 我今称赞大准提 唯愿慈悲垂加护 南无飒哆喃。三藐三菩陀。俱胝喃。怛侄他。 唵。折戾主戾。准提。娑婆诃。 任何信仰者(不拘出家在家,或茹素与否)都可以持诵准提咒。
七月十五都过完了,额出来放下下风就走。 露个面,防尘
经书法宝。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shop109683816.taobao.com%2Findex.htm%3Fspm%3D2013.1.w5002-6371730255.2.jzqrW2&urlrefer=e04e928753b6a15fb10a7a6fbe91ffcc
如果我死了,请把我埋在本草纲目里 本人自从读完华严经以后, 早已退出修佛界! 更早以前早就退出贴吧界, 更更早以前以不参于任何一切管理事务, 外间若有任何对本人的不实言词,请诸位圣者自判,勿被不实言词动荡心扉,扰乱了自性,修半天来,得不偿失,悔之不及,实在可叹。
这里有好多经书,和大家共享一下地址吧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shop108223461.taobao.com%2Fsearch.htm%3Fspm%3Da1z10.5.w4002-6633206419.1.tBB1X2%26search%3Dy&urlrefer=ff54714470e9a3881b8a739705bde3db 是某宝上看到的
为欲化度诸众生故,而于诸趣随类受生;实不生死,无所染著,无长 “善男子!如汝所问:‘从几时来,发菩提心,修菩萨行?’如是之义,承佛神力,当为汝说。 “善男子!菩萨智轮远离一切分别境界,不可以生死中长短、染净、广狭、多少,如是诸劫分别显示。何以故?菩萨智轮本性清净,离一切分别网,超一切障碍山,随所应化而普照故。 “善男子!譬如日轮,无有昼夜;但出时名:昼,没时名:夜。菩萨智轮亦复如是,无有分别,亦无三世;但随心现,教化众生,言其止住前劫、后劫。 “善男子!譬如日轮,住阎浮空,其影悉现一切宝物及以河海诸净水中,一切众生莫不目见,而彼净日不来至此。菩萨智轮亦复如是,出诸有海,住佛实法,寂静空中无有所依,为欲化度诸众生故,而于诸趣随类受生;实不生死,无所染著,无长短劫诸想分别。何以故?菩萨究竟离心想,见一切颠倒,得真实见,见法实性,知一切世间如梦、如幻;无有众生,但以大悲大愿力故,现众生前教化调伏。 “佛子!譬如船师,常以大船,于河流中不依此岸、不著彼岸、不住中流,而度众生无有休息。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以波罗蜜船,于生死流中不依此岸、不著彼岸、不住中流,而度众生无有休息;虽无量劫修菩萨行,未曾分别劫数长短。 “佛子!如太虚空,一切世界于中成坏而无分别,本性清净,无染无乱,无碍无厌,非长非短,尽未来劫持一切刹。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以等虚空界广大深心,起大愿风轮,摄诸众生,令离恶道,生诸善趣,悉令安住一切智地,灭诸烦恼生死苦缚,而无忧喜、疲厌之心。 “善男子!如幻化人,肢体虽具,而无入息及以出息、寒、热、饥、渴、忧、喜、生、死十种之事。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以如幻智平等法身现众色相,于诸有趣住无量劫教化众生,于生死中一切境界,无欣无厌,无爱无恚,无苦无乐,无取无舍,无安无怖。 摘自佛门网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fomen123.com%2Ffo%2Fjingdian%2Fhuayanjing%2Fhuayanjing%2F5413.html&urlrefer=75c5e27a9725771e65d0795de2ab559e 华严经卷73
:‘我身端正,汝形鄙陋。’作是语已,递相毁辱,集不善业;以是 或有人语余人言:‘我身端正,汝形鄙陋。’作是语已,递相毁辱,集不善业;以是业故,寿命、色力、一切乐事悉皆损减。 摘自佛门网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fomen123.com%2Ffo%2Fjingdian%2Fhuayanjing%2Fhuayanjing%2F5416.html&urlrefer=1d8defef9904f5e883b846664f32dfc7 摘录于华严经七十卷
小窝,道明,进来看看收获啦 这些野草叫什么名,求科谱
今天才加入会员 不算晚吧?
若诸菩萨于余菩萨起瞋恚心,即成就百万障门故。何等为百万障? 普贤行品第三十六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复告诸菩萨大众言: 「佛子!如向所演,此但随众生根器所宜,略说如来少分境界。何以故?诸佛世尊,为诸众生,无智作恶,计我、我所,执著于身,颠倒疑惑,邪见分别,与诸结缚恒共相应,随生死流远如来道故,出兴于世。佛子!我不见一法为大过失,如诸菩萨于他菩萨起瞋心者。何以故?佛子!若诸菩萨于余菩萨起瞋恚心,即成就百万障门故。何等为百万障? 所谓:不见菩提障;不闻正法障;生不净世界障;生诸恶趣障;生诸难处障;多诸疾病障;多被谤毁障;生顽钝诸趣障;坏失正念障;阙少智慧障;眼障;耳障;鼻障;舌障;身障;意障;恶知识障;恶伴党障;乐习小乘障;乐近凡庸障;不信乐大威德人障;乐与离正见人同住障;生外道家障;住魔境界障;离佛正教障;不见善友障;善根留难障;增不善法障;得下劣处障;生边地障;生恶人家障;生恶神中障;生恶龙、恶夜叉、恶乾闼婆、恶阿修罗、恶迦楼罗、恶紧那罗、恶摩睺罗伽、恶罗刹中障;不乐佛法障;习童蒙法障;乐著小乘障;不乐大乘障;性多惊怖障;心常忧恼障;爱著生死障;不专佛法障;不喜见闻佛自在神通障;不得菩萨诸根障;不行菩萨净行障;退怯菩萨深心障;不生菩萨大愿障;不发一切智心障;于菩萨行懈怠障;不能净治诸业障;不能摄取大福障;智力不能明利障;断于广大智慧障;不护持菩萨诸行障;乐诽谤一切智语障;远离诸佛菩提障;乐住众魔境界障;不专修佛境界障;不决定发菩萨弘誓障;不乐与菩萨同住障;不求菩萨善根障;性多见疑障;心常愚暗障;不能行菩萨平等施故,起不舍障;不能持如来戒故,起破戒障;不能入堪忍门故,起愚痴、恼害、瞋恚障;不能行菩萨大精进故,起懈怠垢障;不能得诸三昧故,起散乱障;不修治般若波罗蜜故,起恶慧障;于处、非处中无善巧障;于度众生中无方便障;于菩萨智慧中不能观察障;于菩萨出离法中不能了知障;不成就菩萨十种广大眼故,眼如生盲障;耳不闻无碍法故,口如哑羊障;不具相好故,鼻根破坏障;不能辨了众生语言故,成就舌根障;轻贱众生故,成就身根障;心多狂乱故,成就意根障;不持三种律仪故,成就身业障;恒起四种过失故,成就语业障;多生贪、瞋、邪见故,成就意业障;贼心求法障;断绝菩萨境界障;于菩萨勇猛法中心生退怯障;于菩萨出离道中心生懒惰障;于菩萨智慧光明门中心生止息障;于菩萨念力中心生劣弱障;于如来教法中不能住持障;于菩萨离生道不能亲近障;于菩萨无失坏道不能修习障;随顺二乘正位障;远离三世诸佛菩萨种性障。 「佛子!若菩萨于诸菩萨起一瞋心,则成就如是等百万障门。何以故?佛子!我不见有一法为大过恶,如诸菩萨于余菩萨起瞋心者。是故,诸菩萨摩诃萨欲疾满足诸菩萨行,应勤修十种法。何等为十?所谓:心不弃舍一切众生,于诸菩萨生如来想,永不诽谤一切佛法,知诸国土无有穷尽,于菩萨行深生信乐,不舍平等虚空法界菩提之心,观察菩提入如来力,精勤修习无碍辩才,教化众生无有疲厌,住一切世界心无所著。是为十。
抄经,诵经,印经 抄经有抄经的功德 诵经有诵经的功德 印经有印经的功德 彼彼不同,各各有功 抄经最主要的是体现在身业,意业。 诵经最主要的是体现在语业,意业 印经呢主要体现在布施上 所以,抄经要抄,诵经要诵,印经也要印 楼主以前的时候,自以为现代社会有了印刷机,大可不必抄经。感觉这很浪费时间,随着对佛法不断的修习,才认识到持此观点带来的害处。 弟子今在佛前求忏悔,愿后不再造, 同时广传抄经功德无量无边,非诵经,印经能代替。
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得疾成如来性者,当勤方便修习此经 “复次,善男子!如有国土城邑聚落有卖乳者,或持水杂欺诳他人而求财物,其贩乳者亦复如是,以水杂卖展转相欺,人买食之无有乳味。如是,善男子!我泥洹后正法未灭八十余年,此《摩诃衍般泥洹经》于阎浮提流行于世,诸恶比丘宽纵懈怠,众魔伴党坏乱正法,自造经论偈赞颂叹,以非为是、以是为非,抄略增损,为利养故欲多畜积非法财物,坏乱正味令法薄淡;加复邪说文字不正,误受学者,亦不尊重供养恭敬,内怀邪谄,为利养故现乐法相;此《摩诃衍般泥洹经》,当于尔时为斯等辈之所毁辱。 “复次,迦叶!以斯义故,善男子善女人于《摩诃衍般泥洹经》,当勤方便立丈夫志。所以者何?如来性者丈夫法故,女人志者于一切法多生染着,力不堪任发摩诃衍深经妙味。善男子!譬如蚊蚋身出津泽,不能令此大地润洽,其女人法犹如大地多诸渴爱,譬如大海一切天雨百川众流皆归于海,而彼大海未曾满足,女人之法亦复如是,贪受五欲而无厌足。是故,迦叶!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得方便离女人法,当勤修习此《摩诃衍般泥洹经》。所以者何?此《摩诃衍般泥洹经》说如来性丈夫法故。若有众生不知自身有如来性,世间虽称名为男子,我说此辈是女人也。若有女人能知自身有如来性,世间虽称名曰女人,我说此等为男子也。如是,善男子!此◎《摩诃衍般泥洹经》,无量无边功德积聚,广说众生有如来性,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得疾成如来性者,当勤方便修习此经。”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