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阳灰太狼 饶阳灰太狼
关注数: 14 粉丝数: 241 发帖数: 3,712 关注贴吧数: 31
李银河:“爱情”来到中国不过一百多年 (转)   近年来,择偶中的拜金主义愈演愈烈,直到有一位形象美丽、语言生动的女青年在电视的相亲节目中公然说出“我宁愿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意在自行车上笑”,择偶实践中的拜金主义终于以其丑陋与无耻的形象横空出世,让所有的人像遭到当头棒喝一样为之震惊。宝马和自行车是金钱的多与寡;哭和笑是爱情的有与无。在金钱的诱惑面前,爱情被无情地抛弃,只能灰溜溜地向隅而泣了。  不能否认,金钱的诱惑力是巨大的,而且在当今中国其诱惑力有越来越大的趋势。在上世纪70年代,中国社会衡量贫富分化程度的基尼系数只有0.2,是全世界财富最平等的国家之一;到了新世纪,基尼系数已经飙升到0.5,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了贫富分化最严重的国家的行列,远远超过引发社会动乱的警戒线(0.4)。在婚姻成为一步登天或者坠入地狱的契机的时代,让人们忽视它,那是一个太过理想主义、太过浪漫主义的要求,定力不到较深程度的人尚且做不到,遑论芸芸众生。  另外,爱情这个东西来到中国也才不过一百多年而已,在此之前,婚姻大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门当户对,传宗接代,延续香火,爱情从来不被看重。因为乡土的中国是一个家庭本位的社会,而从来不是个人本位的社会。人们生活中的主要价值是生育子嗣,祭奠祖先,壮大家族,光宗耀祖;个人的快乐是一个很不重要的价值,常常是被人忽略的。  弗罗姆曾指出,在欧洲中世纪,“个人”的意识 (概念) 尚未形成。在我看来,中国人的不看重个人快乐,不看重爱情,其实质归根结底就在于个人意识尚未形成。正因为人们还没有明确地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自由的个人,有自主意识的个人,他们才能把不幸福的婚姻“凑合”下去,他们才会认为个人的快乐与幸福同家庭的稳定相比是无足轻重的事情,他们也才能在个人的感受与家庭及婚姻的形式发生冲突之时,使个人的感受屈从于家庭和婚姻的完整形式,并且认为这样做并不困难。而对于一个个人意识业已形成的个人来说,这样做就要困难得多。这也是像美国这样的社会离婚率会到达50%而中国还远远达不到这个程度的原因。  既然不看重爱情的择偶观来源于个人意识的缺乏,既然欧洲人在中世纪也经历过个人意识缺乏的时期,那么重金钱轻爱情的盛行就不是一个纯粹由文化因素决定的现象,而应当说是一个阶段性社会的产物,即以家庭价值为主的传统社会的产物。可以预言,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随着个人价值的出现和上升,中国人也会逐渐放弃这种择偶观,在金钱地位的考虑之外,爱情的份额已经从无到有,并且将占据越来越多的份额。  百年来,国人择偶标准中的爱情因素已经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知识阶层扩大到其他阶层,从社会上层扩大到社会下层的过程。目前,普遍的状况仍然是金钱第一,爱情第二;我们可以期待金钱和爱情的平起平坐;在理想中的将来,或许国人的择偶标准能够最终演变为爱情第一,金钱第二,因为爱情毕竟关系到人一生的幸福和快乐,关系到婚姻的质量和人生的质量。当人们超越了基本生存困境可以满足温饱之后,对于快乐和爱情的需求会逐步提出。尤其是当现代中国逐步从家庭本位的价值观向个人本位的价值观演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期待,爱情因素在择偶标准中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全国高考人数4年减140万 部分高校10年后或关门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中国教育在线日前发布《2012年高招调查报告》显示,近4年全国高考人数下降140万,高考中“三放弃”,即放弃报名或考试、放弃志愿填报、放弃报到现象日趋普遍。与之相对,近年来出国留学人员保持了年均20%的增长。   河南高考报名人数4年锐减16万  作为高考大省,河南高考报名人数自2008年后逐年减少,2012年仅有约82.5万考生报名,高考报名规模4年之间萎缩16.5%,一共减少16万人。这样的情况也同样发生在了其他的省市,2008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达到创纪录的1050万人,此后就开始逐年减少,1020万、946万、933万到今年的900万,递减趋势明显。  分析个中原因,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除了适龄学生人数的减少,还有多方面的原因。  熊丙奇:这几年国内学生选择出国留学的人数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接近30万人,其中不少是高中毕业生。此外,由于现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部分学生认为现在上大学回报率太低,三本或者是高职高等院校教育质量也不高,所以就选择放弃参加高考。  考生开始用脚来投票  专家表示,高考人数的持续下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考生开始用脚来投票。  熊丙奇:从机制角度上来说,每个学生有多元的选择。但是问题在于,目前学生的所谓多元选择不是自主的,并不是自己意愿而往往是被选择。我们希望有很多成才路径在学生面前,他选择上大学,出国留学,或者选择放弃大学直接就业也好,都应该是自主的选择。  高职高专院校首当其冲  高考报考人数的锐减,受冲击最大的当属那些数量庞大的高职高专院校。去年高考结束后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各省市都存在没有完成录取计划的现象。以另一个高考大省山东省为例,专科分数线连年下降,2002年专科二批分数线为350分,2010年文理科都只需要190分。到去年分数线再次下调至180分。除此之外,二本一志愿缺额近2万个,近千所院校生源不满,几十所院校遭遇零投档,最后高职出现了4.2万的生源缺口。  部分高校将面临破产关门危机  有专家甚至预测,未来十年间我国部分高校将面临破产关门的危机。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  熊丙奇:我们一定要反思,学生为什么会做出这种选择。从目前情况来看,与国外学校相比,国内大学确实存在着教育质量的问题,而教育质量的背后是教育制度问题——学校缺乏办学自主权,没有办法用教育质量或者教育服务来吸引生源。因此,必须去改变这样的状况,真正推进教育管理制度改革,建立起现代大学制度。 (记者杨超)
“有4、5套房子”露出房价高涨的底裤?(转) 6月1日,昆明市长张祖林在调研保障性住房会议上表示,有权有钱部门的人员有4、5套房子很普遍,多余的房子都不愿低价出租,没房子的人只能高价租住。他还称,有些部门房子多得住不完,弱势群体没房住,政府不盖公租房,中低收入者就住不起房子。 艰难的调控已经运行了两年,但房价并无明显下降,有些地方依然在涨。既使如此,有的地方已经“ho不住”,“微调”救楼市频频出手。近日《新快报》报道,有人总结地方政府“微调”救楼市的8招:第一招曰免,免或减征购房契税或退税,如马鞍山、武汉、北京、芜湖、扬州。第二招曰调,调整首套房贷利率,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杭州、昆明、济南、南京、成都、哈尔滨、南昌、深圳、中山、东莞、苏州等。第三招曰变:改变普通住房价格标准,如天津、增城、中山、上海、南昌。第四招曰提,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如合肥、吉林、南京、常州、广州、武汉、沈阳等。第五招曰户,重启购房入户政策,如从化市、长春市。第六招曰补,补贴首次置业,如青岛、重庆、杭州、芜湖。第七招曰放,放松限购条件,如佛山、重庆、成都、上海、象山。第八招曰松,土地松绑,如北京、广州、杭州、成都、昆明。 为什么权钱管理部门从不嫌房价高,房价涨兴高采烈,房价不涨则火急火燎?固然有“土地财政”的原因,但也不是全部原因,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权钱管理部门的许多政策决策和执行人,不但无住房之忧,而且可以从从涨房价中个人获利,譬如那些有4、5套房子的,涨价获利、降价割肉,他怎么会制定和执行降价措施呢?张祖林市长说“有4、5套得房子得很普遍”,把房价涨易降难、救市冲动、中央政策难落实的老底揭出来了。 因此,对调控是否能使老百姓满意,我是持怀疑态度的。只要权力部门“有4、5套房子很普遍”这种现象还在,只要持有者还在决策和执行政策的关键位置上,房价就不会降下来,甚至会进入新一轮上涨通道!
3岁幼儿因家长说4种方言“语不成句” 爷爷奶奶爸爸妈妈 四名家长四种方言 三岁孩童被“迷糊”得不会说话 妈妈讲孝感话,爸爸是安徽口音,爷爷奶奶分别讲南昌方言和东北方言,南腔北调共处一室,3岁的宝宝懵了,至今语不成句。 昨日,一名2岁10个月的宝宝被妈妈带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向儿童神经与心理疾病门诊的副主任范静怡求助,宝宝什么都好,就是不会说完整的句子,只能吐出单个的词。 此前,宝宝曾做过听力、智力等相关检查,一切正常,身体并无疾病,医生推测可能与环境因素有关。 范静怡诊断,两三岁的孩子正处于语言发育的关键期,而复杂的语言环境是宝宝开口难的重要原因。据介绍,宝宝一直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住在一起,4名家长平时交流各操方言,这意味着宝宝得同时学习几种语言,却不知道到底该模仿谁的发音,导致语言发育迟缓。 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的儿保科,也有这类“开口难”的孩子。有一名两岁半的女孩,1岁多开始说话,越长大却越沉默,除了叫人不愿再多说一句话。 该科主任杨勤发现,这名孩子家里妈妈说武汉话、爸爸讲福建话,保姆说粤语,还请了外教教英语。经系列检查,症结还是在复杂的语言环境,导致孩子语言发育出现障碍。 两位专家都建议,家里若有处于语言发育阶段的孩子,家住们尽可能用标准的普通话和孩子交流,为他们创造单纯的语言环境。
取消中、小学教师职称工资 中小学教师是做基础教育工作的,不是在搞发明创造,不是站在科技领域的前沿。从开始教书到退休,一个个数字、一个个拼音、一个个公式、一个个定理-----,手把手教孩子,每个教师做的都是这样的工作,相差不了多少。 目前教师工资以职称取酬,由于学校中、高级职称有名额限制的,特别是高级。达到条件的教师远远多于限制的名额,造成资历、学历、能力、工作量、成果差不多的教师之间(尤其农村义务教育的教师)收入差距过大:高级与初级相差接近一半。而工作的性质和工作量没因职称变化改变,外甥提灯笼———照旧(照舅);原来教什么还是什么,上多少节还是多少节,只不过工资大改变。而且严重影响退休待遇。 “按劳分配”原则是公认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教师职称评聘”制度,实施“按职称分配”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是错误的,是违背“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的。 办好学校,要靠90%以上教师。以教师职称高低定工资,不仅不能真正的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大部分教师职称原因收入差距过大,严重影响工作效率,特别是没有晋上级职称希望的,后遗症一大堆。因为因为教师也是人,也存在心理失衡问题。在失衡心理的驱使下,导致师资流失严重,无法跳槽的教师,产生的不良后果将越来越多,于是每次中、高级教师职称评聘,教师之间、教师与领导、教师与聘委矛盾重重,给**有机可趁。许多原来要好的教师,因此反目成仇,甚至还动用了黑社会,增添纪委等部门麻烦和工作成本。教师职称评聘,早已是怨声载道。 因为教师职称取酬的收入差距,有着太多的人为色彩,由此造成的不公平感最为强烈,损害干群关系、影响安定、对和谐校园和社会的构建造成严重威胁。 为防止分配不公已日益从经济问题造成民生问题演变为严重社会问题。因此通过工资改革“限高、稳中、托低”,淡化职称工资,进而取消中、小学教师职称工资。建立效率与公平辩证统一的收入分配,。建设和谐校园,中小学教师之间收入分配公平是很重要的。
首页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