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剑
熊猫剑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关注数: 204
粉丝数: 352
发帖数: 2,318
关注贴吧数: 16
开封地区学拳的可以站内信联系 有个徒弟目前在开封活动,有意者可以联系
太极拳练习与应用疑难问题解答------有缘者进 在练习太极拳和运用太极拳方面的问题,欢迎各种好学者、初学者、一定拳龄者提问。 几个说明: 1.本帖长期有效,抱着学习态度的随意发言。捣乱的,删帖,并要求吧主协助关禁闭。 2.太极拳既然叫做拳,首先它是一门武术,是古人实践与实战发展来的。不搞玄虚,不搞空论。 3.任何适度运动都有助于养生,有助于健康。太极拳作为一种缓慢运动,副作用肯定有益于健康。但任何夸大的言论。不负责解答。 4.得到东西的朋友,希望能运用到练功里面去。永远不要做理论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5.仅从个人几十年练功体悟回答。身上练出来的,我会负责的解答。 6.无关主题,不负责解答。 7.不第一时间解答。
陈式太极拳打法散手概要 打法概要不再附属在练功体悟里讲,拆出来单独讲。配合练功体悟,仔细琢磨。
所谓世间万事,分分合合,合合分分。动动静静,静静动动。修仙亿人,得道一人。非得道者有身体异常与常人也,唯恒心、毅力,无他尔。 正所谓,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太极拳,拳学,武学,人学,自然学,宇宙学?非也,非也。 不才修行数十载,方悟得,太极拳,不过丹田,二字尔。 返璞归真,抽丝剥茧。 趣谈拳学,有缘者得之。。。
---《精析大架一路,81式陈拳》,练功备忘录 去起势,收势。革新,传承。 取9之级数,99八一。 万物无穷。 故一路,81式。 记此备忘,以赠后学。 断断续续,延绵不绝。
这是你们吧主?哈哈 去看看http://tieba.baidu.com/p/1175262407
都在这胡扯什么核心功法! 其实核心功夫就是马步冲拳
今天在街上捡到一张诸葛瞻,请问 我需要多久可以凑齐全套?
有意暑期做兼职的进 有意当暑期校园代理的同学请和我联系。 扣扣: 五一零七三八六零二。
拆拳讲劲论攻防‖此文老朽赠于后学 此文针对初学者和有一定拳龄者,方便大家领略太极韵味,跨入太极大门。此文不断更新,文章所述皆老朽几十年来勤练不辍所得微薄经验,不足之处,实乃老朽不才。每隔几日更新少许。
十一快乐 好好休息
很久未来 向朋友们问好 黑小 华夏 近来可好
闲来无事话国术 老朽年轻时很是喜爱李小龙,这篇帖子不在练家子吧,不在祖传武术吧,也不在内家国术吧发表。在这里发表,只为怀念那逝去的岁月。 闲来无事话国术------熊猫剑
我就这一个马甲,冒充我的人是何居心? 老朽发帖只发技术贴,无聊之贴与我无关
欲练其拳,先正其心。 杯中物已满,如何容下他人杯中上好清泉?
刷豆贴 贴吧豆赔光了,唉,武术和足球的确有很大不同啊。 开贴刷豆
推广内家国术吧,推广地地道道传统武术。推广国术,人人有责。 内家国术吧,现招聘常务吧主一名,常务小吧主2--4名。 视频小编,图片小编若干。 常务小吧主负责贴吧推广和日常一般事务管理,辅助常务吧主。 常务吧主负责日常大方面事务管理。 视频,图片小编负责相关事务。 有意者加QQ 1453484243
百度贴吧--内家国术吧欢迎入驻 百度贴吧--------内家国术
来本吧的朋友,请加入会员 多谢
参观本吧的朋友请点击右侧会员,加入我们的行列 多谢大家参与“祖传武术”吧推广系列活动,让大家一起把本吧建设壮大,扩大影响力
丢掉传统,发展将失去根基(康戈武先生贴) 人类强调发展,同样重视传统。没有发展,社会将停滞不前。丢掉传统,发展将失去根基。在全球化趋势下,保持民族的文化传统、体育传统,对于保持世界文化的多元性、体育的多样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大致是出于这一考虑,在武术进入现代体育运动场后,尤其是在提出竞技武术力争进入奥运会的口号后,人们对弘扬传统武术和保持新编武术的传统特色,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一些文章担心,很多濒临失传的传统武术拳种和武功,可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消失;还担心新编武术项目失去传统特色后将会沦为武舞,或者演变成中国式的自由体操,或者异化为自由搏击。与此同时,人们也在反思传统武术的现状,探讨传统武术发展的走向。本文着眼于寻求传统武术发展的途径和方法,拟从传统武术的魅力、对“传统武术”含义的再认识、传统武术的时代特色与武术传统的发展趋势三个标题着笔,展开讨论。 一、传统武术的魅力 传统武术的魅力表现在多方面。诸如,传统武术——有着丰富多彩的运动形式和锻炼方法,而且对练习场地和运动器械的要求不高,不同年龄、不同体质、不同个性、不同阶层的人都可从中选择到适合个人练习的项目;——有着历经数千载实践验证的防身、强身和修身功能,习者可以按照各自的需要去追求锻炼的目的;——有着浓郁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涵,习者可以从中体悟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等等。这些众所周知的常识已无须赘述。这里只结合传统武术理念的出现和传统武术一词的盛行,来看看传统武术的魅力。 传统武术的理念,大致在上个世纪初叶才出现。当时位居济南卫戍司令官、济南镇守使的马良(1878-1947)邀集一些武术名家,以武术动作为素材,借鉴西方的体操和兵操的形式,新编成适于集体操练的武术套路教材,命名为《中华新武术》(简称“新武术”)。并且,一边开设“武术传习所”进行推广,一边通过教育部将其列为学校体操(体育)教材。与此同一时期,1915年4月在天津召开的“全国教育联合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了北平体育研究社许禹生等人的提案《拟请提倡中国旧有武术列为学校必修课》,教育部明令“各学校应添授中国旧有武技”。 未过多少时日,马良的“新武术”夭折了。“旧有武术”或“旧有武技”却一直流传至今。马良“新武术”夭折的原因非只一种,笔者将另文分析。本文仅以此例说明当时公文和言谈中的“旧有武术”或“旧有武技”,应是通过以“旧有”和“新编”对应。所谓“旧有武术”或“旧有武技”,也就是今天所谓的“传统武术”。马良“新武术”的夭折,从一个角度反证出了传统武术的魅力。 何时在武术一词的前面冠上传统二字,构成“传统武术”这一复合词,现在还难论定。在记忆中,到了上个世纪末叶,“传统武术”一词,才引起人们注意,并逐渐成为使用率极高的武术用语之一。 1979年1月,国家体委发出了《关于挖掘、整理武术遗产的通知》。同年5月举办“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展示“武术遗产”中的运动内容。此后,每年或隔年举办一次“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共连办了7次。大会规程明确规定,“凡各地区群众中流行的传统拳术、器械、对练等优秀套路和各项拳术的基本功,内容健康,均可参加表演。”于是,“武术遗产”中的运动内容等同于“各地区群众中流行的传统拳术、器械、对练等优秀套路和各项拳术的基本功”。简言之,这里的“遗产”与“传统”有同等含义。据此,凡国家体育(武术)行政管理机构和教学训练单位,为教学、竞赛和普及需要而新编的各类拳、械套路等武术项目,不属于挖掘整理内容,也不能参加“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把“武术遗产”与“传统武术”交替使用的情况,时有所见。显然,这种提法的基点在于以“传统”对应“新编”,而将流传至当时的“旧有武术”内容统称之为“传统武术”。这一认识与20世纪初以“旧有” 对应“新编”相较,留给人们的印象是“旧有”即“传统”。
武派太极拳技击训练纪要(吴文翰先生贴) “拳势是基础,推手是练习技击的重要手段,散手是‘学以致用’的目的”,这是前贤几代人身体力行悟出来的道理。我们现在把这个道理抛在脑后,却喋喋不休地去争论什么“太极拳能否技击”,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武派太极拳自清季咸丰初由武禹襄创始以来,是最早形成的文人化太极拳,通过研究太极拳艺,追求高尚的文化品位、良好的道德情操,强调“实习实用”既讲“文事”(深入地探索太极拳深层理论),也求“武备”(积极地研究太极拳拳势运作规律和技击手法)。李亦畲曾说:练拳是体,打手是用;练拳就是打手,打手也是练拳。学用结合,学用一致,学以致用是武派太极拳的特点之一。 当前有些人怀疑太极拳能否用于技击,太极拳的技击术应是什么模式?说明大家对太极拳前途的殷殷关怀。我不揣浅陋,将所知武派太极拳传统训练技击教程择要写出,供研习者参考;藉做引玉之砖,以期更多熟知太极拳技击术的行家里手写出自己的心得,让国之瑰宝太极拳能全面健康地得到弘扬发展。 武派太极拳传统技击训练的第一步是选材。选材主要着眼于以下三点: 首先,太极拳的技击术,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学到手甚至成为上驷之才的。学习者的身体素质十分重要。以清代武科为例,考生名簿上印有“用、月、日、气”四字。点名时,对身高体宽的考生,主考官在“用”字上点一点;考生身材细高的,在“月”字上点一点;考生身形粗壮的,在“日”字上点一点;考生身形不大端正的则点“气”字。这一规定说明当时政府对考武者的身形相貌极为重视,也成为民间武师选材的依据。武派太极拳的选材多以“同、天、贯、日”四种体型为佳。 其次,学习者要敏而好学。教拳比教书要累,一招一式老师要反复地身演口授,如果学生领会能力太差,或者不大用功,或者朝秦暮楚不能专心研习师门心法,都会挫伤老师教学的积极性。旧时武派太极拳名家大都家资殷实,不以教拳为生,遇上这类学生就不再继续教授,如碍于情面也只能因陋就简,不会过于上心在意了。 再其次,学生的家境和时间都得有保障。整日奔波为衣食操劳者,哪有更多的时间练拳?没有时间练拳和与师友切磋。哪能出功夫? 以上三项缺一都不可能练好太极拳技击术。 此外,武派太极拳在选材上更为重视学生的品德教养。如一代大家郝为真师事李亦畲就是一个范例,开始“仅得粗迹历六载,努力不怠,奉事敬谨。亦畲曰:可谓诚笃也己’,乃授之真诀,殚极精微,自此发悟,日月有获”(徐震《太极拳大师永年郝公之碑》)。为真先生宅心仁厚,事师若父。李亦畲前辈的曾孙李光藩先生曾和我说,他小时听他祖母讲,亦畲公去世时,长子宝廉(字石泉,李光藩的祖父)、次子宝让(字逊之)都还年幼,难以支撑门户。为真先生常去李府问候师母起居,协助料理家务,这一美德懿行迄今仍被传为佳话。 武高襄、李亦畲、李启轩都是望族儒生,不轻以拳技授人,卒赖郝为真光大其学,“无土农,无远近,咸师事焉,以故桃李满门,演成一派,流传弗替”。由此可见选材时重视学生品德之重要。 我过去接触过的武派前辈师尊大都学行兼优,教学方法虽不完全相同,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 一、先学拳势——一 当前拳界有的认为应当练习拳势套路,有的认为勿须练习拳势套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不想对此评论。但就太极拳来说,限于其技法特点,如果不从练习传统拳势人手,是不易掌握的。 旧时老师在教拳势之前,多要学生练习锻炼腰腿的若干基本功。腿是根基,腰可控制全身,筑基扎实,练拳架时易于准确到位。
武术练习的基本目的,就是提高功力(康戈武先生贴) 2004年3月上旬在郑州召开的中国武术协会科研委员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位武术专家、教授,围绕中国武术协会拟定于今年11月举办全国武术功力比赛,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记者借会休之时,就武术功力比赛比什么、怎么比等一系列问题,采访了中国武术协会科研委员会主任康戈武教授。 记者:以前只知道武术套路比赛、散打比赛、推手比赛,以及太极拳、少林拳、形意拳、八卦掌、螳螂拳等一些单项拳种的比赛,还没听说过“武术功力比赛”。请给我们《中华武术》的读者介绍一下。 您先谈谈什么是“武术功力”? 康:所谓“武术功力”,可以解释为通过武术锻炼获得的运动能力和专门技能所达到的程度。这种运动能力,既包含有武术运动需要并表现出的专门能力,也包括有人体活动的一般能力和对外界的适应能力。 说得直观点,武术功力是对武术锻炼中获得的桩功功力、腿功功力、腰功功力、臂功功力、眼功功力、耳功功力、内功功力等各种单一功力,以及套路演练技能和与人格斗技能等功力的总称。可以说,武术练习的基本目的,就是提高功力。 记者:请您谈谈把比较武术功力大小作为一项比赛,有些什么背景因素。 康:从现实角度说,是为了丰富全民健身活动中的武术锻炼方式,丰富武术赛场中的比赛项目。当然,也为了通过竞赛形式,推动武术功力锻炼方法自身的发展,促进武术的全面发展。 从历史角度说,武坛较技、比试,比较的都是功力。一些拳家、名手常常以显示功力的方式,达到不战而降服对手的目的。在旧有文献记述中,这类故事很多。仅在《清稗类钞·技勇类》中就记载有甘凤池在酒宴间应众人请,以棉球击落百步外梅花,显示抛击力的功力;金飞以剑将盈把掷来的豆粒,一一劈为两半,显示两眼和手臂的功力;潍县卞铁工以拳击断巨碑,以铁拳功功力惊服求试者;松江白和尚行步一周掀起阖室地砖,以两足功力慑服好事者;石达开与陈邦森较艺,约定以互击腹部三拳分高下,比的是冲拳功力和腹部抗击打能力;罗守仁“以一手插石,指没石中”,显耀指功功力;驾长抱起大殿后柱,以左足扫倒柱下石礅,复以右足扶正,以惊人的功力降服复仇者;还有“某少女与盗角飞檐术”,游僧以指捏碎胡桃的记述等。 不仅民间较艺比试的是功力,作为国家选拔武职官员的武举考试,比试的也是功力。过去武举制考试的内容,包括有射箭和技勇两类。技勇包括弓、刀、石三项。弓,指拉硬弓。弓力分为八力、十力、十二力三号。刀,指舞大刀。刀分八十斤、一百斤、一百二十斤三号。石,指掇石离地。石分二百斤、二百五十斤、三百斤三号。武举考试比试的是带有武术技艺性的力量型功力。 从借鉴西方竞技体育项目的角度看,奥运会比赛项目大多是某一专门的单一动作或单一形式进行“更快、更高、更强”的比赛。例如,跑、跳、投、举重等等。这些很像武术运动中为提高某一专门能力而采用的功法。如果从武术功法中选择一些功法作为比赛项目,其可比性、观赏性,或者说“更快、更高、更强”性,并不会亚于奥运赛项。例如,武术功法中的梅花桩,其难度和艺术价值并不会低于西方体操中的平衡木。借鉴西方竞技体育项目起源和形成的模式,可以循着比力量、比速度、比柔韧、比稳定、比准确、比技巧,以及比难美、比格斗等的思路,研创和发展武术功法竞赛项目。 基于上述这些想法,我们将举办全国武术功力比赛提上了议事日程。 记者:您讲的比力量、比速度、比柔韧、比稳定、比准确、比技巧,以及比难美、比格斗等,听起来很抽象,能不能谈得具体一些?
到这里玩玩,哈哈 不错不错
霸州六合通背拳(贾建华先生贴) 六合通背拳为祁太昌师祖晚年所传,盛行于霸州境内,少有外传,故知到此拳种的很少。现就将六合通背拳的特点简述如下: 一、先进而科学的六步功法.承载着六合通背的原始灵魂 “帝阙下临通万国,行人到此望燕山”,霸州自古以来为京畿要地,肩负着守卫京城的重要任务。也正是由于一千余年来的不断蓄积,形成了独有的霸州边关文化。而霸州边关文化的形成造就了霸州人的霸气、朴实、好客、尚武、锐意进取的人文环境。霸州六合通背拳也就是在这种环境中默默传承了一百余年,而难能可贵的是在这漫长的一百多年中,丝毫没有改变六合通背的原始训练程序。当然我们不是说原始的东西就是最好的,但武术绝对是,因为但是武术是起源于冷兵器时代的,发展与冷兵器时代,因此原始的武术训练更有说服力。而这一点恰恰在我今后的练习中得到了证实,大师兄经常发出这样的感慨“真不知道老前辈们是怎么研究的,太完美了”。霸州六合通背拳五步功法依次为: 1:抻肩,“抻”顾名思义就是两级拔伸,将周身“抻长”,关键是“抻匀”,抻的周身上下没有任何凸凹之处。就如抻面一样,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到拉面馆去看一下,或许有所启发。此处抻肩又分三步,分别为“过肩”“过膀’’“过腰”。 2:拍掌、单操,六合通背对拍掌要求极其严格,甚至是苛刻,好多练六合通背多年的多在此“夭折”,拍掌是六合通背的筋骨,只有通过拍掌关才能将六合通背拳的“浪头劲”打出来。方能达到周身一气、上下贯通、洞穿脏腑之威力。六合通背拳拍掌的练法师独有的,与外传练法有本质的区别。 3:盘步,为六合通背所独有。讲究轻、灵、活、速,周身如“球”。我师吴润芝先生穿布鞋在乡间土道上急速步行数十里不但鞋不染尘,而且气不长出,全仗盘步之功。另外实战中经常用到的尚有抽撤连环步、鸡蹬步、燕子三超水步等等。 4:鬼扯钻,俗话说“学会鬼扯钻天下英雄打一半”,可见鬼扯钻的重要性,(但有的将通背拳里的抻肩说成鬼扯钻的和此处所提不是一种技术)如果形象的对鬼扯钻做一下描述的话,我觉得鬼扯钻更像是周身大练法,因为通过以上三步的训练周身已经具备一定的功力,但尚不能达到周身高度协调统一的境界,在此通过鬼扯钻进行一下更高程度的强化与提高。从而达到风摆杨柳、周身一家、随发随击的自由境界。 5:连环擤气鬼神惊,内外合一达浑圆。擤气是六合通背内外合一的一个初步标准,只有内在脏腑和外在形体达到高度统一的情况下,“擤气”方能不擤自来。“擤气”是实战中连续发劲的后勤保障,只有练就“擤气”的功夫才能保证在实战中冲锋陷阵,愈战愈勇、劲力凌烈激荡、上下纵横、连环爆发而丝毫不减的内家拳法威力。擤气是六合通背达到一定境界的标准。到此各种姿势,各种状态的发力就初步形成了。从而达到行、走、坐、卧一身是拳的境界。值得一提的是“擤气”不是向外“哈气”或“哼气”,这种是武术中的泄气,不仅不能增强打击力度反而会伤身。 6:打外上,拧腰切膀显真功。打外上是检验练习者功夫的最后一道程序,一位架手坐陪练,另一位从两丈开外上手,它是检验步法,身法,劲力是否在动态中能达到完整统一。一种是定态的,也就是防守的一方保持固定的防守姿势,不反击。另一种是随着攻击者水平的提高,防守的一方可以采用任何技术和对方拆手,由此慢慢过渡到散手实战。 附:打三角力。何谓三角力呢?就是对方接手的肩、肘、臂形成一个三角,并且高举过头。上手的必须从正面进攻,在近身的最后一步时困住对方。但是不能攻击对方的软肋,必须攻击对方的胸或胸以下部位,当然在攻击的时候必须用我的手绕过对方的三角防御。这就对身法的要求上升到了很高的层次。必须膀、背、腰、身极力上吊,在不失整体的情况下还得将劲力发放出去。 二:通背拳内外合一.行气血,通周天.既能培内在的浑元真气,又有无与伦比的保健价值 三:通背拳有武道的高级功法:天人合一.高级养生。 二零零九年十一月八日
山西形意主要传统套路进退连环拳(吴利民先生贴) 歌诀: 进退连环形意根, 立马三箭左右分, 白鹤亮翅鼍形意, 狸猫上树倒翻身。 进退连环拳是形意拳所传主要套路之一,此拳流传已久,在演练方面各家动作姿势大同小异。其拳动作少而精,简单易学,三崩拳刚猛矫健,势正招园,动作按排紧凑而协调合理,劲力发放要求顺达,做功收效特快,主练精神气力功,外求速展发放,内由丹田吞吐,含有形意拳纲目要领,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踏.扑.裹.舒.绝此<<五诀”>>, 及是足踏.虎扑.身裹.臂舒.劲抖绝。步法有进,有退,进退运动合理,有攻有防,攻防灵敏合道,进也打,退也打,起也打,落也打,起如钢锉拧顶裹钻,落似勾杆兔滚鹰翻,进退连环拳在整个形意拳里扎根拳法,也就是所说的”筑基功法”!
趣谈中华武术歌决词汇之妙(吴利民先生贴) 中华武术有句至理名言<<武事随同文事精>>,我们武林前辈在习武的同时更重视文学方面的知识。练武必须有文学的理论指导,无论各门派拳种都有它独特的理论教材, 它指导战术技巧的拳谱, 而且学拳有谱,利用太极阴阳五行学等解释动作技巧的拳理拳法,用医道经络穴位指导练者进行气血运行。谱中有文学典故,并都汇编成套路歌决,歌诀内既有诗词赋.比.兴的表现形式, 又有民间顺口溜,打油诗欢快明了的表白手法。形成了在文学领域里独特的一朵奇芭。这种歌决必须和武术动作是一至的,它和每项动作姿势相辅相承,在内容里广泛地包括了古代人文,名人名言,英雄形象,动物动作,天文地理,日月山川等等,真是无其不有包罗万象的内涵知识文化。正因为有这些内容,让习武者在武术方面易懂,易学,易记得到技艺,同时开动脑筋去追求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文化。而且更巧妙的是既表现了演武动作形象又包涵文学内容,这里面很有趣味性哲学性。我这里简单举一些例子: 在历史文学方面有;春秋战国时的<<苏青背剑>><<霸王举鼎>>,隋唐时期<<咬金开山>>,三国鼎立时五虎上将<<张飞拍马>>,辅周八百余年的军事家姜子牙的<<太公吊鱼>>,神话传说中的二郎神杨戬<<二郎担山>>,太上老君<<老君打铁>><<天王托塔>><<仙人指路>>,<<刘海戏蟾>><<夜叉探海>><<小鬼脱靴>>西方佛教传说中的伏虎罗汉<<罗汉伏虎>><<童子拜佛>>,三国时期并至今被人们尊为武圣的关羽字云长<<云长拖刀>>,形容心灵手巧的妇女方面<<巧女纫针>>.<<玉女穿梭>><<美女插花>>等等. 表现动物形象动作的词句更多:如龙虎相交,白虎洗脸, 猛虎扑食,猛虎搜山,黑虎掏心,金龙盘玉柱,乌龙摆尾,黄龙探爪, 二龙戏蛛,青龙返首,凤凰点头,凤凰旋窝,大鹏展翅,野马分鬃,狮子滚球,狮子张口,狮子抱球,金鸡独立,金鸡掐嗉,金鸡食米,金鸡抖翎,金鸡上架,燕子穿云,燕子抄水,狸猫扑鼠,灵猫洗脸,狸猫上树,黑熊探枣,白鹤亮翅,白蛇吐信,白蛇拔草,蜻蜓点水,鹞子穿天,鹞子翻身,鹞子入林,大蟒翻身,顺手牵羊,猴子爬杆,白猿献果,猿猴出洞,孤雁出群,犀牛望月,等等, 自然景观方面形容的如: 指日高升,扒云见日,泰山压顶,风摆荷叶,风卷残云,顺风扫柳,流星赶月,推窗望月,怀中抱月,黄沙罩月,三环套月, 回头望月, 海底捞月,横空出世, 顺水推舟,叶底藏花,移花接木,分山开路,左右摆莲,寻花问柳,乱点梅花,袖里乾坤,力劈华山,飞雪迎门,飞雪满天,等等, 大家细心观察,认真分析会觉的内中有它独特研究价值,并且根据这些形像思维的特点,使学者易以身形专注,精神意念集中,贯穿个中形象思维, 姿势劲力协调,气血运行舒畅,穿腾跳跃活泼,勇猛刚柔不同风格,刚柔相济,从而起到强身健体,益寿延年,提高技击水平的作用。
形意拳基本功与三体势(吴利民先生贴) 压腿.正踢腿,平踢腿,侧踢腿,里合腿,外摆腿,头转,胯旋,腰扭,甩背,下蹲,弓箭步,扑步,二起腿,旋风腿,三体式,洗髓经,等 .形意拳之三才之桩功: 清早起面东立正站好(古时都以右面为上首,向左面行练,至今所有的拳法都由右向左演练)谓”无极势”及无我无物,平心静气空空无一物也。2.左腿向前迈半步,双手外开抬于眉高,向下自然虎口相对压下,似摸胡须动作,叫关公理髯, 生”太极势”,抬手时吸气及心有灵犀一点通,采日月之精华,乾坤之灵气,包罗万象,由鼻吸入,沉于丹田。双掌下压时呼气,吐出浊气一吐为快。3.左转身90度,双腿半蹲,左前脚后跟距右脚尖约1尺,右拳横专出,吸气,及侧身阴阳互易变”两仪势”。4.左掌为阴阳立掌,虎口撑园推于前方,呼气,左臂半曲半展高于鼻齐,右手变掌于左肘下三寸,化为天.地.人融为一体的”三才势”。练此势须集中精力,舌顶上腭,气沉丹田,两脚抓地,力达涌泉及”涌泉穴”,挺胫竖项,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收谷道,头要有虚灵顶劲,称之谓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也称之谓内外”六合势”,外三合是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保持中正(不可前倾后仰,左斜右歪,挺胸翘殿),内三合谓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注意力要集中不可三心二意,束展自然,吞吐舒畅,不可拙气拙力)此乃形意之”桩功”。此虽桩功但不易久站,腿困时可左右互换。也可连续互换,练习时要求束身展势,束身时吸气,展势时呼气,两手互换由丹田起从口而出,谓之逆呼吸任督循环,手心朝上由下往上翻, 两掌交换往返穿出, 谓之阴阳掌都属周天循环。全部过程在武学上称之谓”筑基”。在医学上称之谓”增氧”运动,这种运动属于增强肺活量,加大腹呼吸,增加了大脑等各处的供氧量,内脏通过呼吸.收缩.蠕动.受到了轻微的挤压按摩运动,对于人的,精.气.神体质都有很好的健康因素,长期锻练可气血运行,舒经活络,精力充沛,红光满面,益寿延年。(过去老师傅考验学徒的毅志而让久站须蹲一年桩功) 三体势的功用:三体势虽为桩功实际是技击之阵势,和军事家两军对敌行兵布阵一样,步法要求前三后七,重型在后身稳步灵,前腿进退.攻防.灵活易变,攻之可勾.挂.拌.扫.踢.蹬.鞭.踹.寸步等应用敏捷,守之可防.退.护.回.带.滑等灵活多变。手法讲手护外五行肘闭内五脏以安己内,出洞入洞紧随身上,口为洞,手型为阴阳瓦棱掌,前手为正后手为奇,形成猗角之阵势,根.中.捎三节配合或缠.或绕.或封.或打.轮番运用得体,阴阳互易,上下.左右.前后.奇正相交,反应灵敏攻防合道,攻可击.戳.掐.抓.拿.锁等虚实应变技法无穷,防侧截.逼.拦.架.拽.牵.翻等变化万能,身法以腰为主轴转动.开合.束展.自如,所以三体势实乃攻防合道应用无穷的绝妙阵势。因此形意拳练家特别注重于三体势的功法形象。
形意拳的劲力(吴利民先生贴) 少林查拳南拳等劲力讲”击劲”,它的力量好比抛石头一般,放长击远,甩的弧度大,打击力就强,在拳学上叫杀伤力大但放人不远,力量方面看的明白,打的脆彻,是明劲也。 太极拳:讲发放力,引进落空,螺旋力,贴身发力,放人很远但不会伤人,也称之谓懂劲。 形意拳:讲抖绝劲,它的劲力是震劲,整体抖动,全身力量运用与某个点上,产生暴发力,既伤人又能将人抛出,是属击发劲,平时训练全身放松,松则舒畅易达,灵敏多变,重练束展,束之要柔,拧.裹,展之要钻.翻,其势必刚,是谓刚柔相济,多柔少刚,刚多易折,需发力时则足踏腰展,身抖,手翻绝,似弹簧束展,强努离弦,后足蹬是指在暴发劲力的瞬间,必须是脚踏实地的蹬与挺,如同枪弹发射时的后坐力的道理一般,例如:你试试推墙就明白了,用力推墙时将后腿提起或放松,会有什么感觉,其实道理很简单,山西话说蹬就是挺的意思,关键是如何练就全身力量发至整体,用于某点的暴发抖绝劲。
形意拳的呼吸(吴利民先生贴) 形意拳的呼吸谓之逆呼吸,讲究舌顶上腭,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气沉丹田,挺颈竖项,头要有虚灵顶劲,运用腹式呼吸,每一运动都是吸气时束,呼气时展,通过呼吸相应于内脏的横隔膜的挤压,增强肺活量,加大腹呼吸,使内五脏得到了健康的运动,腹式呼吸加大了供氧量,所以说练形意拳又属于增氧运动,它的锻练不会喘气,武术原本是一门体验科学,过去没有内外之分,只是习武者通过体用动作,实践检验,而得出的论证。在统一的理论上都属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在实际运作方面讲刚柔,快慢,舒展,绵软, 巧妙等技法,比如体育运动也是锻练身体,那叫缺氧运动,因为活动下来气喘的很,运动超于肺呼吸的正常规律, 多少气也不够用。而我们武术锻练却是增强肺活量,加用腹呼吸是属增氧运动, 导引内气舒筋活络,是人体强健之源,以意领气,以气催劲的内功拳,气通周身经络,对调节微细血管、强健内脏有着良好的作用, 只要常练不懈,可以气贯周身、舒筋活络、提神壮筋, 气行病除,强化胃功能,提高肝脏排压力,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血管的功能。 久练自成金钢体,百病皆除如童子,小周天百病俱消,大周天长命百岁。所以练功有素者腰腿利爽,红光满面,精力充沛.。不同于体育锻练。
形意拳的基本概念(吴利民先生贴) 形意拳名的创意: 练形意拳本是门仿生学,它是根据宇宙间日月星辰,万事万物生态环境, 人与物的动作形象,以物象演变形式的意式形态做为立法之本。五行者金.木.水.火.土,及劈.崩.钻.炮.横,金是金属,以斧头为形象,劈木为拳意,木.以拉弓为形,射物为拳意,水.以柔软而无骨,随形而变化,一但高低落差增大,意之急流豪啸翻浪,火.以炮为形,发射爆炸为拳意,土.以弹丸为形,滚动旋转自然为拳意。金.木.水.火.土,五行为基础,采取动物为了生存而捕抓食物的天性,为主导的技击养身功能锻炼,十二形是龙.虎.鸡.鹰.熊.马.猴.蛇.鼍.骀.鹞.燕,通过模仿野兽猛禽的特技功能,形象思维学习动作,象其形而取其意,运动于拳法,必须合其拳理,五行取其一势,十二形取其活动一特技,应用与技击艺术,形式简单易学而意义深刻,动作简而不繁 ,但其中的奥妙变化功用无穷。如十二形之龙形以其传说中的神物,他有鹿角蟒身鸡爪狮尾的形像,腾空搜骨探瓜之拳意。虎形,取其威武勇猛为形态,凶残扑食之技能立意为拳。鸡是丽禽形美,喜斗.善走..抖翎.啄食技精为意,形意拳特重其技。鹰形像凶残,爪尖目锐,更有抓兔技能。熊形是取其形像壮实力大为形,取意滚膀三节连击法,上打迎面拳,肘击,下撩阴,膀靠,头撞。马形壮性善,有刨蹄狂奔之特长。猴是灵物喜攀爱纵。这就是形意拳名的由来。不但是形意拳学习动物等形象演练,而且中华武术里无论是那一种拳,它都离不了动物等形象的模仿应用,如太极拳里的,野马分鬃,倒辇猴,揽雀尾,等。八卦掌里的白蛇吐信,鹞子穿天,大鹏展翅,狮子抱球等。少林拳也多是雄鹰展翅,金鸡独立,猴子爬杆等等。都有仿生象形取意的用意联系,无不以形态动作的模仿而用运,所以说形意拳是一门高功能仿生学,我们必须认真学习与体悟。起势由”无极”势,平心静气,无我无物, 无思无念,生而”有极”,有意于采集日月精华,乾坤之灵气,用以强身壮体益寿延年, 升之为”太极”包罗万象,太极之两仪万事万物阴阳互易,天人合一化为天.地.人”三才”之道,天之空也虚也须精,地之实也坚也必灵。形意拳及形象思维拳,形是动作体位,意是用法概念,两者高度协调统一而达到应有的效果。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乃是在技击应用方面讲,经过长期的实践磨练,造就高层功法,对于来犯之敌凭触觉应变化,发招不用思索,随手出击应对得体的自然本能。
即日起,振兴练家子吧,努力营造百度第一武术格斗专区 希望每一位练家子人鼎力支持!
最近这里没人气啊,来的朋友不多嘛 为什么呢
路过,支持下 你们好
有些人不要乱扯了,务实些吧,太极拳就是打架使得 格斗是太极拳的唯一本质
这吧里几乎没人谈打法 就算谈练法的也假话居多啊,是不外传呢,还是根本没有呢
练家子吧拜访 祝武术吧越办越好
这吧里的老朋友们,有空去我那坐坐 现在在练家子吧挺寂寞的,大家去热闹热闹吧
针对上篇《 国术实战攻防 》 的一些补充性说明例子 举几个例子,上篇帖子会不断更新,希望对有志继承国粹的小拳友和拳友们有所帮助,不枉老朽一方心血。
小论中国国术之实战攻防及三圈、三盘、中线要诀 这里简单的谈谈传统武术的实战打法。
《西游释厄传》一书,谁解其中味? 余初读西游记,只当是毛孩子读的神话喜剧之书,但又奇怪为什么能与谋略攻伐之书《三国》,权谋权势之书《水浒》,内斗言情之书《红楼》并称四大名著。 老年又细细阅读,方才发现,《西游记》一说,作者真是大才,又找来作者简历,发现果然是机关聪明之人,又是围棋大家。 仔细阅读后,终于明白了作者的意图。 这里就简单的给各位拳友们讲讲。
路过,支持下 祝贵吧兴隆
浅谈形意五行拳之劈拳 寅时—肺经当令
简述武术修行的几个过程 第一阶段,入门前,这个阶段主要是全面的做一些修行武术的基础训练,强度不要求太大,主要是适应。如基本的力量,体力,柔韧,
东西不错,就是冷清了些 路过,支持下。
练外不练内,实为遗憾 我二十岁以前,只练外功,自十岁起,十年外功,自认有以一敌十之能。当时可随意用掌拳指碎石,以为武功不过如此。然出外拜师访友,至山西境内,遇一六旬老人,与之较技,观其骨瘦如柴,不忍下手,然近身,便被瞬间发出,身体如触电般,又如泰山压顶,顷刻般丧失了战斗意识。与之交谈,方知国术还有内功一说,随即拜之为师,修行数载,然先师不幸离世,未继承其全部衣钵,实在遗憾。
太极拳内劲功力训练法 一代太极大师陈照奎先生曾说:“没功夫,技巧也是空的;功夫不出,什么技巧也不顶用,关键是出功夫。”这里讲的 “功夫”就是内劲功力。从所周知太极拳除养生外,还具有较强的技击作用。技击正是靠内劲功力来达到其目的的。像张三 丰祖师名垂千古,杨氏三代在近代威显武林,陈家沟也不乏继往开来之人,这都是靠内劲功力显名创派,提高知名度的。因 此太极拳讲究功夫与技巧,功力是技术的基础,而技巧又是内劲功力发挥得恰到好处的保证。所以我们练习太极拳技击,必 须培植内劲功力。如果训练内劲,达到具有随心所欲的高强功力,加之配合以无极和太极的神奇技巧,便是所向披靡的拳 技。 太极拳内劲功力是考查一个拳手的必检之课,是衡量一个太极技击家功夫高低的重要标志。
中国难生 龙在沙滩被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虎伏深山听风啸,龙卧浅滩等海潮. 海到尽头天做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如日东山能在起,大鹏展翅恨天低。 谁无虎落平阳日,待我风山再起时. 有朝一日龙得水,必令长江水倒流. 有朝一日凤囬巢,必让长城永不倒. 有朝一日虎归山,必要血染半边天. 有朝一日狮入林,我要气吼山河震. 有朝一日游地府,我让地府底朝天. 有朝一日游天边,众神跪在我身边. 有朝一日凤翔天,我要天下尽我鸣. 有朝一日我出头,我要天下唯我尊. 天下英雄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摧. 宏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
品诗一首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东山西岭青,雨下却天晴。更问个中意,鹁鸠生鹞鹰。 牵驴饮江水,鼻吹波浪起。岸上蹄踏蹄,水中嘴连嘴。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密室开金锁,闲步下松门。谩将无孔笛,吹出凤游云。 云开空自阔,叶落即归根。回首烟波里,渔歌过远村。 鹤立松梢月,鱼行水底天。风光都占断,不费一文钱。 饥来要吃饭,寒到即添衣。困时伸脚睡,热处爱风吹。 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识得性,无喜亦无忧。 旧竹生新笋,新花长旧枝。雨催行客到,风送片帆归。 远观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犹在,人来鸟不惊。 打鼓弄琵琶,相逢两会家。君行杨柳岸,我宿渡头沙。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说道春来好,狂风太放颠。吹花随水去,翻却钓鱼船。 击水鱼头痛,穿林宿鸟惊。黄昏不击鼓,日午打三更。 黄昏鸡报晓,半夜日头明。惊起雪师子,瞠开红眼睛。 晓风杨柳岸,春色杏花墙。暑雨琴棋润,熏飚枕簟凉。 枯树云充叶,凋梅雪作花。击桐成木响,蘸雪吃冬瓜。 碧落静无云,秋空明有月。林下道人幽,相看情共悦。 烟收山谷静,风送杏花香。永日萧然坐,澄心万虑忘。 萧萧木叶落,湛湛露珠悬。嘹唳冲云雁,凄清抱树蝉。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泥佛不渡水,神光照天地。立雪如未休,何人不雕伪?
这个吧有薛颠一脉的形意同好否 我69年学太极的时候,曾受过薛派后人指点了劈崩二拳,至今受益甚多。不知薛门还有后学者否?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