Валия
Валия
关注数: 9
粉丝数: 2,853
发帖数: 92,559
关注贴吧数: 28
吧主睡着了么? 一定要骂了再有反应是么?
海大湿装13丢人到家 海大湿宣称的设计具官网资料地址,事实上即不是设计具网站,这个资料原始地址也不是该网站的,懂SSI的看这个网址后缀就知道了。被揭穿后海大湿忙着删帖
1/700 苏联48型驱逐领舰 零件假组,甲板细节未完工
晒下进度
秀照片什么的太虚荣啦,咱秀手艺
劝自由主义SB快点去死 手机你别用,因为无线电是俄国人发明的,卫星服务你不该用,因为卫星是苏联人发明的,你不应该上网和用CD,因为激光是苏联人发明的,光纤通信和CD都要用到,还有许多方面。 CPU你也不要用,因为超标量处理器是苏联人发明的。JAVA开发的软件和网页你也不要用,因为90年代初SUN挖了不少苏联工程师。最后你也不要用电网输的电,因为那里有核电站发出的电,而第一座民用核电站是苏联建造的。 最后你也不要用汉字,因为那不是美国人发明的,不要用英文,因为拉丁字母也不是美国人发明的,不要用阿拉伯数字,因为是印度人发明的,这些都不是商业发明,不符合“自由创造”的原则。你应该买块豆腐撞死,因为你父母即不是美国人,也不是在美国登记结婚的,你绝对不符合“自由创造”原则。 我们无产阶级历来拿来主义,攻打冬宫的工人近卫军拿的是沙皇的步枪,人民解放军拿着美国的武器解放了全中国。这个世界上只有你们自由主义SB给工具贴上政治标签,拒绝使用。
某些人有点过分了! 我回2个2B自由派帖子都被删了,要删你TM早删啊!早不删,等人家回那么你删?会不会做事?懂不懂做人?不懂给我滚回娘胎里重新学过! 那么多水贴不删,你们会做吧主和小吧么?亏我签到那么多天,你们就这个德性!?
贴下进度,互勉
某皇汉法西斯2B的逻辑
《斯大林时代》中关于30年代苏联农业斗争
48型驱逐舰领舰进度
警告某些人 你在这里发贴提问,别人好心好意地提供资料解答,你看完后把帖子一删了事。对这类人品有严重问题的人,一律10天循环。大家没什么意见吧?
USR的超级战略轰炸机 设计用于跨越北极轰炸美国本土,性能和体积上都压倒B-29。1941年研制,1944年试飞,1945年初定型,装备USR空军远程航空兵的大型战略轰炸机H-9,绰号“炸弹列车”。 安装4台4000马力24缸X型液冷发动机。最大载弹量14吨,最大航程10000公里,最大速度620KM/H,最大升限12000米。 机长:40米 翼展:57.3米 空重42.5吨 由于喷气机出现,这类轰炸机失去原先常规轰炸中的价值。不过原子弹试爆成功后,“炸弹列车”很快就找到了新的用途。 H-9与B-29的尺寸对比
USR的超级战略轰炸机 设计用于跨越北极轰炸美国本土,性能和体积上都压倒B-29。1941年研制,1944年试飞,1945年初定型,装备USR空军远程航空兵的大型战略轰炸机轰9,绰号“炸弹列车”。 安装4台4000马力24缸X型液冷发动机。最大载弹量14吨,最大航程10000公里,最大速度620KM/H,最大升限12000米。 机长:40米 翼展:57.3米 空重42.5吨 由于喷气机出现,这类轰炸机失去原先常规轰炸中的价值。不过原子弹试爆成功后,“炸弹列车”很快就找到了新的用途。 轰9与B-29的尺寸对比
都惊动贴吧管理员了
清理美粪贴 这堆散发着恶臭的大便应该尽快清理干净。
红海军48型基辅级驱逐领舰进度 原图纸中有2个版本,即48和战后改进设计的48K,我上层建筑基本按照原48型制作,但是感觉48K的三脚桅比较威武,所以就把主桅改48K型的三脚桅结构了。算混搭吧。
红海军48型基辅级驱逐领舰进度
舰炮机械模拟式火控计算机简易图解 自己尝试画的简单原理示意图 距离积分器(用于把时间、速度和加速度参数转化为运动量参数)位置计算机通常火控系统会用2台位置计算机,分别处理自舰和目标舰的运动量。其X和Y输出齿轮通过丝杆与绘图仪连接,能够自动绘制出自舰和目标的运动轨迹。 围绕着这些核心部件工作的是各种齿轮构成的加法器(原理为差速齿轮)和指示钟(当然有些系统中用人工处理输入、输出) 一直到1991年海湾战争,美国IOWA级战列舰上所使用的火控系统核心还是这类机械模拟计算机。
舰炮火控计算机简易图解 在50年代以前机械模拟式计算机广泛用于各类舰载火炮系统。 这里我尝试画出其核心部件的简单原理示意图 距离积分器(用于把时间、速度和加速度参数转化为运动量参数)位置计算机通常火控系统会用2台位置计算机,分别处理自舰和目标舰的运动量。其X和Y输出齿轮通过丝杆与绘图仪连接,能够自动绘制出自舰和目标的运动轨迹。 围绕着这些核心部件工作的是各种齿轮构成的加法器和指示钟(当然有些系统中用人工处理输入、输出)。
请注意贴吧的性质 贴吧是公共场所,而且吧友中有许多未成年人。 某些人晒自己生活方式的时候请注意影响,我无意评价某些人,但我认为有些行为不适合在这里展示。请自重!
MLGB 老娘不当吧主几年了,这里的种族主义中二和舔屎的XP越来越多了。还TMD有没有人管了?
关于《巨舰大炮时代的舰炮和战术》一书 昨天刚入手上下两册,今天粗略翻阅了其中关于俄罗斯海军的一些章节。 不得不说弗里德曼的著作,翔实程度确为大师级的。 但是这书的中文翻译却只能用糟糕透顶来形容。在我随手翻阅短短几页中就存在海量错别字和语句不通的错句(比如第二册,581页,倒数第四行“即只能仍能持续地获得目标距离数据”这明显逻辑和语句上都不通,应该是“舰只能够持续获得目标距离数据”,在同一段中,错误远不止这一处,仅举例)。至于生译、硬译、甚至乱译的地方也不胜枚举(比如“红色高加索”号被翻译成了莫名其妙的“卡拉斯尼.卡夫卡兹”,“伏龙芝”号被译成了“佛朗兹”)。可见这本书的译者,在将书送交出版社前都没有进行过哪怕一次校阅,更没有参考其它资料对需要翻译的名词进行核对整理,使其规范化,这是对读者极不负责任的滥竽充数行为。 对我这样稍微了解一些这方面知识的爱好者来说,这本书还能够自己纠正着看,但对于其他人来说,这本经过所谓翻译的书只会误人子弟,曲解原著(建议找原著核对阅读)。 所以我不推荐大家购买这本书(其价格也十分不合理,翻译质量严重对不起价格)。
【投诉】新二战吧内有人怂恿对贴吧监控进行捣乱破坏 http://tieba.baidu.com/p/2305473113
由对所谓的“导弹战列舰”说开去 战列舰是“战列线作战舰”的意思,这个名称的翻译本身是50年代从苏联海军用语里翻过来的。因为在俄语中战列舰是个词组——“ЛИНЕЙНЫЕ КОРАБЛИ”,直译的话就是“线列舰”。 而在解放前,战列舰被称为战斗舰,这个名称是由英语单词“BATTLESHIP”直译的。 作为一种特定的作战舰艇,显然依据俄语翻译为战列舰更贴切。这同样也就限定了战列舰的特征——线列作战。很明显这只能是火炮战舰的作战特征(便于发挥舷侧最大火力),导弹时代舰艇可以全向攻击,线列战术完全失去了意义,战列舰这个名词自然也就消亡了。所谓“导弹战列舰”自然也不可能存在,因为哪怕你吨位再大,只要用导弹攻击,那就不需要排成战列线,叫战列舰也就名不符实。因此一些人把基洛夫划入战列巡洋舰行列属于乱扣帽子。 根据英语,把大型导弹舰艇称为“导弹战斗舰”或者“导弹战舰”(Guided Missile Battleship——BBG)是可以的。 但是称战列舰这个词是俄语翻译过来的,俄语里显然没有“导弹战列舰”这样的名称,而且这种名称也不合理。如果把英语中的BBG生搬硬套成“导弹战列舰”则同样是不合理也不科学的翻译,应当将起翻译成“导弹战斗舰”或“导弹战舰”。
给某些不学无术的5M讲点基本概念 某5M妄图拿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来否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还荒谬地提出二者地位相等。光从这一点就充分暴露了其不学无术的本质。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前提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它限定了反作用的发生范围。 上层建筑能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根本原因在于基于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现实需求,上层建筑是通过引导或者压制这种社会需求来作用于生产力的。同时,上层建筑本身并不能无中生有地去创造社会需求。由此可见,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本身也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比如,一个自然经济条件下自给自足的农民,他是不会产生“要建设社会主义”这种需求的。他的愿望只是获得尽可能多的自己能耕种的土地。因为农业时代,一个社会的生产力水平由农业生产决定(手工业人口也是由农业生产的富余养活的),而农业生产并不能脱离土地而无限增产。即便农民在一亩地里投入再多的劳动,其单位产出的上限也是一定的,过密集的劳动投入反而会降低效率。所谓“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在农业时代是不存在的。而可供耕作的土地在一个社会里总是有限的。不论人们如何勤劳努力,农业社会中生产力的上限是由土地而不是由人的努力决定的。因此农业社会中,人们也就无法产生出通过自己的劳动来创造美好未来的憧憬,农民起义所能打出的最先进口号也只是“均田地”,而不是“按劳分配”。人们最大希望也只是今日复昨日的太平世道、田园生活。而不是今日胜昨日的剧烈变革和进步的社会。 到了工业时代情况发生了改变,工业生产的成果是由劳动投入和劳动效率来决定的。只要劳动者足够勤奋,并且掌握技术,他就能够创造出比以往多得多的财富。工业时代里,社会生产是没有上限的。人们看到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劳动来创造美好未来,只有这种情况下——只有在这样今日胜昨日的剧烈变革和进步的时代里。劳动者中才会产生出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思想。才会产生要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需求。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5M根本不清楚上层建筑如何反作用经济基础。就想靠这句书本上搬来的话蒙混过关。这只能证明其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一知半解,半瓶子醋的不学无数的本质。也只能说明他学校政治课教的都是狗屁。
给某些不学无术的5M补课 某5M妄图拿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来否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还荒谬地提出二者地位相等。光从这一点就充分暴露了其不学无术的本质。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前提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它限定了反作用的发生范围。 上层建筑能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根本原因在于基于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现实需求,上层建筑是通过引导或者压制这种社会需求来作用于生产力的。同时,上层建筑本身并不能无中生有地去创造社会需求。由此可见,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本身也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比如,一个自然经济条件下自给自足的农民,他是不会产生“要建设社会主义”这种需求的。他的愿望只是获得尽可能多的自己能耕种的土地。因为农业时代,一个社会的生产力水平由农业生产决定(手工业人口也是由农业生产的富余养活的),而农业生产并不能脱离土地而无限增产。即便农民在一亩地里投入再多的劳动,其单位产出的上限也是一定的,过密集的劳动投入反而会降低效率。所谓“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在农业时代是不存在的。而可供耕作的土地在一个社会里总是有限的。不论人们如何勤劳努力,农业社会中生产力的上限是由土地而不是由人的努力决定的。因此农业社会中,人们也就无法产生出通过自己的劳动来创造美好未来的憧憬,农民起义所能打出的最先进口号也只是“均田地”,而不是“按劳分配”。人们最大希望也只是今日复昨日的太平世道、田园生活。而不是今日胜昨日的剧烈变革和进步的社会。 到了工业时代情况发生了改变,工业生产的成果是由劳动投入和劳动效率来决定的。只要劳动者足够勤奋,并且掌握技术,他就能够创造出比以往多得多的财富。工业时代里,社会生产是没有上限的。人们看到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劳动来创造美好未来,只有这种情况下——只有在这样今日胜昨日的剧烈变革和进步的时代里。劳动者中才会产生出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思想。才会产生要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需求。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关于汉帝国教育制度变革的设定 写了一段主角回忆,涉及一些设定中的历史背景,方相认为汉帝国教育制度变革(废科举,建立近代教育体系)应该在哪个年代?
某些日粪真可笑 一揭蝗国的垃圾结构钢,日粪就激动得慢地打滚。 拿渣一样的结构钢造战列舰的国家,生产出的装甲钢性能会比结构钢性能比他们好得多的国家更高么? 这就好象在说生产不了高强度结构钢,而要从俄罗斯进口的印度,能够生产出比美俄还好的装甲钢一样可笑。
架空战舰模型制作过程 一楼祭败毒
POLLEN火控仪显示、控制面板 图为英国POLLEN火控仪的距离钟 左侧大钟盘的二个指针分别显示目标距离和目标前置距离(加上根据目标接近率计算出的提前量的距离)。中间上下二个小表盘显示的是目标距离接近率和方位角变化率。座侧显示的是目标相对自舰的方位角。中间二个小旋钮用来对参数进行微调,调整量显示在左、右上方二个小表上。 可以说战列舰比坦克早80年就使用上了计算机控制的指挥仪火控系统。
奇葩出现啦!!!“舰炮射程都是和大刀差不多” “舰炮射程都是和大刀差不多” “战列舰的对战也不适用兰切斯特第一线性率”
我受不了啦,遇见小学生数学水平的强辩症患者了 任意常数项与任意常数项不同的奇葩都出来了,中国高等数学教育都悲剧到何等程度了啊?原贴地址,41楼里奇葩言论很多 http://tieba.baidu.com/p/2274389746?pn=2#31659589412l
我受不了啦,遇见小学生数学水平的强辩症患者了 任意常数项与任意常数项不同的奇葩都出来了,中国高等数学教育都悲剧到何等程度了啊?原贴地址,41楼里奇葩言论很多 http://tieba.baidu.com/p/2274389746?pn=2#31659589412l
Null84我懒得跟你个SB扯小学应用题 单轮毁伤 dx=By dy=Ax 微分式 dx/dy=By/Ax Bydy=Axdx 对其积分 ∫Bydy=∫Axdx By^2=Ax^2 这里得到的就是双方的战斗力等式 双方单位火力相等的情况下,双方的战斗力就是纯数量关系,战斗力等式简化为x^2=y^2 写成战斗力的增量式即 x0^2-xt^2=y0^2-yt^2 xt=√(x0^2-y0^2+yt^2) 将上式中同单位火力化为不同单位火力,可通过A/B的平方根换算 By^2=Ax^2 y=√(Ax^2/B) y=x√(A/B) (战斗力与火力成正比,与数量平方成正比,数量与火力平方根正比) xt√(A/B)=√[(x0√A/B)^2-y0^2+yt^2] xt^2A/B=x0^2A/B-y0^2+yt^2 x0^2A/B-xt^2A/B=y0^2-yt^2 Ax0^2-Axt^2=By0^2-Byt^2 以上就是兰切斯平方率特方程的推导。 你看不懂的话,请去重读小学。
架空舰队航母 原1915年开工4艘406毫米主炮战列巡洋舰。其中2艘完工度比较高的船体在1925年-1928年改建为舰队航母。 二层机库,上层最多可安放31架战机,下层20架。甲板最多可摆30架。 34000吨排水量,31节航速,水线225米长,32米宽。 2*3 180MM主炮。
架空舰队航母 原汉帝国1915年开工4艘406毫米主炮战列巡洋舰。其中2艘完工度比较高的船体在1925年-1928年改建为舰队航母。 二层机库,上层最多可安放31架战机,下层20架。甲板最多可摆30架。 34000吨排水量,31节航速,水线220米长,32米宽。 2*3 180MM主炮。与USR1940年新式战列舰尺寸比较
建议重开架空活动 可以换一些玩法,不要搞对抗性太激烈的。
初探战列舰交战中火力、数量与损失的数学关系 众所周知,在无畏舰时代,各国海军最求战舰火力的时候往往从两个方面入手,即增加单门火炮的威力(增加口径、倍径)和增加火炮的数量。 在海战中战舰打击的目标是敌方战舰这样的点目标,而非整个舰队这样的离散目标,也就是说主力舰交战符合利用炮群集中攻击单位目标这样的模式,而这一交战模式用数学描述的话则是完全契合兰彻斯特平方率的,即: dx/dt=B*yt dy/dt=A*xt (其中dx为A方的损失,dy为B方的损失,A为A方的单位攻击力,B为B方的单位攻击力,xt为t时A方作战单位数量,yt为t时B方的作战单位数量。 由上式转换可得: dx/dy= B*yt/ A*xt B*yt*dy=A*xt*dx 二边积分得: Byt^2=Axt^2 设双方初始数量为x0、y0(皆为常数项),则可得公式: By0^2-Byt^2=Ax0^2-Axt^2 在这里,我们假设交战双方战舰所使用的主炮型号相同,双方的区别在于单艘战舰安装的主炮数量有差别。所以我们可以直接将单位攻击力视为单位战舰所拥有的主炮数量。 在20世纪前期的海战中,受制于观瞄、通信等设备的水平,编队只能进行有限规模的火力协同,常见的是中队模式,既由4条同级别战列舰构成一个完整的中队,在战斗中可以以编队形式进行火力协同,实现最佳的作战效率。而编队如果超出一个中队的规模,则反而会使作战效能下降(编队机动迟缓,弹着点互相干扰,影响观察和校射),所以我们的交战模型以4V4的情况为基准状态,即便一方编队拥有更多的战舰也只能作为预备队逐次投入到交战中。 在计算中会遇到损伤以小数形式表现,但战舰数量显然是个数计的,所以在计算中,如果损伤超过0.5则计为完全损失。 下面,举一个具体例子 设交战的A、B两只舰队,A方拥有安装12门主炮的战列舰4条,B方拥有安装8门同规格主炮的战列舰4条,则交战公式为: 12*16-12xt=8*16 xt=2.3≈2 如果要B方舰队全灭(yt=0),则A方损失为: dx=x0-xt=2 也就是说A方损失3艘战舰全灭B方,双方损失比为1:2,可见如果没有数量差距,在中队交战中,双方损失与火力成反比。 如果B方有预备队可在损失后即刻补充编队,则交战过程为: 12*16-12xt1=8*16-8*9 xt1=3.37≈3 这个时候双方各损失一艘,接下来B方补充一艘战列舰,A方剩余3艘。 12*9-12*xt2=8*16-8*9 xt2≈2 A方剩余2艘,B方继续补充, 12*4-12xt3=8*16-8*9 xt3=0 这时A方全灭,而B方损失1艘战舰,还剩3艘,双方损失比为4:3。 可见即便因为协同问题无法完全发挥数量优势,而仅仅采用及时的添油战术,单位火力劣势的一方仍然可以利用数量优势逆转损失比。 利用兰彻斯特方程,我们还可以探讨一些更有趣的问题。 比如,抢占T字横头究竟能为我方带来多大的优势? 仍然以中队交战为例,假设A、B双方各拥有4条安装8门主炮的战列舰,A方在交战中抢占到的有利阵位,对B方形成T字横头。 这个时候A方4条战舰32门主炮可同时向B方队列首舰射击,而B方只能以队列首舰前部4门主炮还击,大家都清楚B方显然是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可这种不利地位究竟会带来多惊人的结果呢?这里探讨用数学来推测和描述。 将以上条件代入公式后得: 8*16-8*t1=4*1 t1=3.94≈4 可以看出,当A方击沉B方首舰时,A方队列中遭到还击的那条舰只遭受到6%的损失,完全可以忽略,而接下来的交战无非是以上过程的循环,直到B方全灭或者改变不利阵位为止,A方的损伤微乎其微。 我们继续讨论上面的问题,假如B方因为自己的战列舰无法获得机动优势以抢占有利阵位,而将全部8门主炮布置在前方,那又会有什么结果呢? 将以上条件代入公式后得: 8*16-8*t1=8*1 t1≈3.87 可见这次虽然给予了A方一艘战舰以一定程度的创伤,可仍然不能改变大局。 接下来8*3.87^2-8*t2=8*1*3 T2=3.46,这回当B方全灭时,A方将有一条战舰被重创,虽然比上次好看了一点,可毕竟还是完全惨败。 可见如果不对编队阵型作出调整,而仅仅是改变主炮布局(射界),仍然改变不了交战的大局。所以相比火力、机动、防护三大要素,那些奇特的火力布局只能算奇技巧淫,不能说没有一点用处,但相比付出的代价而言作用也实在不大。
某些文痞眷养的走狗卖力鼓吹真好玩 御用文痞的龌龊德性
USR1928年舰队航母 原汉帝国1915年开工的406毫米主炮战列巡洋舰改造。 2*3 180MM主炮
USRSA篇草稿 以后就放在这里供核对校正了
1941年6月22日西部战区红空军人员、装备配属情况表
苏联柴电潜艇推进系统性能表
苏联柴电潜艇推进系统性能表
真是太喜感了 多像是帝国主义和修正主义联手啊,一股当年美帝、苏修范,可惜这里既不是捷克斯洛伐克,也不是巴拿马,你们打错算盘了。
封ID是应苏军吧吧务的请求 人家都这么恬不知耻地求我了,我还真不能不答应。 所以苏军吧的小脑残有任何不满不允许到这里来捣乱。
还在有小朋友为苏军吧辩护么? 如果你年龄超过18岁,那么你自己到起点上去找《胜利之星照耀着我们》、《大明海狼1900》看,是不是侮辱无产阶级革命家,诋毁十月革命?是不是反苏色情?这个作者“爬行荷兰人”是不是在苏军吧欢蹦乱跳,得到庇护?我是不是因为对他进行声讨而被苏军吧封的。 里边仅仅拿我当原形写床戏开刷?我仅仅因为这个生气? 列宁会听了他SB主角的一通无脑忽悠就点头称是?他当列宁是傻瓜还是白痴?捷尔任斯基和斯大林都娘化,还要进他YY的后宫? TMD这写的什么狗屁玩意在苏军吧里堂而徨之地招摇过市,还没人管。苏军吧不是反苏垃圾贴吧是什么? ?
给你们看一个喜感的东西
自删是没用的,我是有截图的 既然苏军吧支持的事业,破苏吧的日粪也支持,并为之买力地鼓噪,那么苏军吧和破苏吧的日粪站在同一阵线上还不明显么?究竟谁是搞分裂的叛徒还不明显么? 难道真正的苏派,不论是马列主义者也好,还苏联军事爱好者也罢,不应该与苏军吧划清界限,揭露他们的卑鄙伎俩么? 今天他们能够为了反对这个而联合起来,那么明天他们也能够为了反对那个而站到一起,他们背地里结盟,却要派出煽动分子来挑拨真正苏派之间的分裂,好为他们各个击破,这不应该引起警惕么?
事情的前因后果有必要在这里说清楚 一楼问候百度
库帅该你表态立场的时候了 当初早该跟所谓的苏军吧断绝往来了,现在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趁此机会一刀二断。
本吧与一切所谓的网络苏派划清界限 所谓网络苏派——也就是一帮崇拜苏联修正主义的变种黄纳分子,本吧禁绝它们的一切活动。 本吧主要供红色海军爱好者,及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讨论与海军有关的历史、人物、舰船技术、及相关文艺作品(包括电影、歌曲、游戏、模型)。本吧不欢迎那些不学无数网络苏派来这里捣乱。
为什么要封禁苏军吧ID? 答:苏军吧是个没有立场,毫无道德和良知的人渣聚积地。为了不败坏本吧风气,不拉低本吧吧友智商,不影响本吧讨论问题的质量。故目前仍然在苏军吧出没,而不与其划清界限的ID,一率封禁!
Marrine同志请进,关于你帖子里的疑问。 2月16日解放哈尔克夫市的是沃罗涅日方面军40集、69集和坦3集部队。调西南方面军怎么跑到了哈尔科夫? 2月19日德军反击的方向是沃罗涅日方面军南翼的南方面军6集,21日沃罗涅日方面军坦3集和69集向南攻击德军进攻轴线侧翼,试图解救6集,但未能成功(坦3集只剩不到40辆坦克)。 直到3月4日德军才将进攻轴线转向哈尔科夫,倒月12日德军才包围哈尔科夫,到到3月15日德军才重新占领哈尔科夫。 看来你曾祖父不仅迷了路,跑错了方面军,而且还未卜先知,3月3日德军进攻发起前莫名其妙跑回斯大林格勒不说,竟然还知道了以后几日前线的战况。敢问他是不是姓诸葛,名亮,字孔明啊?神人,膜拜!
苏联攻击核潜艇性能表
苏联攻击核潜艇性能表
关于二战欧洲部分的设定 1936年露西亚、别洛露西亚、乌克兰、高加索四个社会主义共和国加入USR。波罗地海沿岸三国和芬兰趁机从旧露西亚联邦躯体内独立,并倒向德国。(波兰在一战后期露西亚帝国崩溃时取得独立,西乌克兰和西别洛露西亚仍然留在露西亚联邦内,所以这个位面的波兰版图比历史上小)。 英法绥靖政策试图怂恿纳粹进攻USR西部,相继出卖奥地利和捷克。并打算进一步出卖波兰。USR加强西部边境防御,开始建造工事。 纳粹德国与USR未达成互不侵犯协议,39年8月在辽东边境USR与日本爆发冲突。9月德国进攻波兰,英法向德宣战。USR表示对事件密切关注,但东部的战事牵制了USR的主要精力,1个月后波兰被德国占领,其间英法只采取静坐战,期望德国继续向东进攻USR。 40年3月,由于朝鲜和台湾丢失、国内经济崩溃,日本爆发革命,军人政府被推翻,USR与日本停战。USR得以抽调部队加强西部防御,以2艘航空母舰和2艘战列舰为核心的特混舰队绕道好望角调往露西亚北方,同时一批轻型舰艇则通过北极航线调往西部。 5月德国大举进攻低地国家和法国,意大利加入战争。一个多月后法国投降。(考虑到将要进攻USR,希特勒不可能将自己的后方放心地敞开给英、法,必然如同历史上一样先攻取西欧,以稳定后方,同时攫取整个西欧的庞大工业资源为其东方战争做准备。) 德国对英国展开围困和轰炸,美国表示中立,并同德国开始秘密接触。由于美国拒绝援助,英国同德国停战,其部分西非、东北非洲和中东殖民地被德国和意大利瓜分,但为了安抚英国,包括印度和南洋在内的大部分殖民地得以保留。 1941年4月德国入侵南斯拉夫,USR在边境组织防御演习。1941年8月初德国极其仆从军不宣而战进攻USR,几天内,过于前出设置的USR边境防御体系崩溃,部队沿普里皮季亚沼泽南北后撤,并在明斯克和文尼查集结预备队,双方在西乌克兰和别洛露西亚上空爆发激烈空战。但初期的混乱使得大量情报丢失,红军未能察觉德军在中央方向南北二翼的钳型包围。与此同时露西亚境内残留的***分子和地下白卫军组织活跃化。德国军队通过波罗地海沿岸国家,出现在楚德湖西侧,开始进攻北方。到10月,德军前锋中央已经抵达奥尔沙、莫吉廖夫、南线抵达基辅防区外围,北线一度占领索斯诺维伯尔和卢加,但被红军逐退。2个月里,红军损失超过70万人(阵亡、失踪、被俘30万人),与此同时,德国及其仆从军损失也达到前所未有的50万人(其中阵亡、失踪、被俘13万人)
汉帝国鲜卑铁路干机车 1912年帝国为提高鲜卑铁路运力,由汉阳机车厂开发的4缸重型货运机车,功率达到4200马力,牵引力相当于2台普通机车重联。由于该机车长度过大,实际使用中无法以较高速度通过小半径弯道,所以不适合山区使用,并且换向困难,需要专门转台。主要在鲜卑铁路中西段使用,由于世界大战爆发,部分机车改为装甲列车牵引车。 革命后USR保留了少量改型机车继续运行,再未生产过3缸机车。
写了一段 在由一节车皮改作的卫生所附近,我见到了在战斗中负伤的战士,他们中许多人是在炮击中受的伤,一名伤员憨笑着向我展示从肩膀里取出的小快弹片。至于那些重伤的人,则被安排进了带有卧铺的车厢里。 “我真想亲眼看见我们的工人国家建立起来,真想……”一名躺在床铺上的战士这样念叨着,他的眼睛蒙着纱布。 “敌人撤退时用了毒气。”一旁照顾他的战友对我说道。 “会的,工人共和国一定会建立起来,我们一定能见到的。”我俯身来到伤员的耳旁,握住他的手,轻声安慰。 “工人的国家……”这个词在我心中的激起了一阵难以形容的感触,记忆中很多年前那个寒冷、模糊的夜晚渐渐地清晰起来…… “你们谁也别劝我,让我喝死算了。”我睡眼惺忪从被窝里探出小脑袋,看着满身酒气的父亲在母亲搀扶下摇摇晃晃地回到家中。 “安德烈呀,求求你别再喝了,再喝这个家就不成家了,即使不为了我,也该为萨沙和瓦莉娅想想呀。”母亲在一旁苦苦劝说着父亲。 “哎~!你们老娘们就会操这些个没用的心,散了就散了吧,这世道活着又有什么意思?”父亲长叹一声,一头趴在桌子上,右手攥成拳头用力锤着桌面。 “到底是怎么了呀!安德烈?早上出门时还好好的,怎么就变成了这幅模样?”母亲在一旁焦急地问道。 “怎么了……怎么了!跟你唠叨又有什么用?这***的世道尽会欺负老实人啊?”父亲轻轻晃着脑袋,发出喃喃自语。 “萨沙你过来。”父亲抬起头,看了一眼哥哥,向他招了招手。 “爸爸……”哥哥欲言又止,只得听话地走上前去。 “我知道你很想去读中学,之所以不能答应你,是因为我见过那些上学的、喝了墨水的,他们尽是给有钱人撑腰,欺负穷人,像那样的人是不会得到上帝宽恕的。”父亲的眼睛热切地盯着哥哥,握起他的手像是恳求地说道:“萨沙,我希望你做一个清清白白的人。” 对着哥哥叮嘱一番后,父亲又从椅子站起来踉踉跄跄地走到我的床边。 “瓦莉娅,我知道你醒着,爸爸有一些话想跟你说。”透过那满嘴酒气,我感觉到了父亲内心的悲凉。 “恩。”我睁大眼睛,乖巧地点了点头。 “你妈妈一直念叨要让你去读教会学校,之前我不答应,现在想了想还是让你去读吧。这年月不比以往啦,姑娘家也能够去找份工作养家糊口,学点文化总是有用的,将来嫁了人,也不会让婆家看不起,挨欺负。”父亲的话使我心里涌起一股暖流,想着开口,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感谢上帝,小丫头这下高兴坏了吧,快点谢谢你爸爸啊。”母亲不失时机地提醒我,只见她在胸口划了个十字。 “也不用说什么啦,我都不知道为什么,就是特别疼爱你这个小女儿,也许是你那身倔脾气跟我一模一样缘故吧?”父亲对我露出了一个难得的笑容。 那是我最后一次见到父亲的笑容,第二天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 “爸爸去了天堂。”站在抽泣的母亲身旁,哥哥望着天空喃喃地说道。 “安德烈抛下两个孩子就这样走,这下子真是苦了柳德米娜。”邻居们这样议论着。 …… 自那以后直到认识瓦洛佳之前,天堂一直是我寄托向往的地方。是瓦洛佳让我重新认识了世界,认识了自己。 “瓦洛佳,你相信真的存在天堂么?”在学校后边的小树林里,我抬头仰望着茂密的树冠,对一同散步的瓦洛佳问道。 “相信。” 他毫不犹豫地作出了回答。 “可你声称不信上帝啊?”出乎我所料,这个回答完全颠覆了我对他的认识。 见我露出讶异的神情,瓦洛佳忍不住笑出声来:“哈哈,瓦莉娅,你真太可爱了,总是喜欢这样在直来直去地揣摩别人的心思么?”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