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闲子
孤闲子
关注数: 1
粉丝数: 225
发帖数: 5,150
关注贴吧数: 3
【拜年啦】祝各位龙年行大运,更爱子房君! 大吉大利红包大!
【好佳节】提前一点点儿,祝大家中秋快乐~ 一年佳节今日好,万山洞府月宫高。终古此乐未应老!
【申请吧主】俺重新提交申请了…… 周末投票,大家有空来吧…… 不管是不是吧主,以后会多花时间在吧里的。
【英魂不远】消防战士张良祭奠专用帖 烈士已去,英魂不远。 希望在本吧的平台上对年轻的烈士表达一份哀思的朋友们,此帖将置顶三日,供各位跟帖凭吊,以完逝者哀荣之礼。 本吧其实是历史人物——汉朝张良的主题贴吧,常来这里的网友们可能与因感动而来凭吊的各位并不属于同一人群。然而同名之缘,古今非浅;张良吧全体会员和吧友愿意在此与各位共祭英灵,也祈愿我们能向着古来仁人智者的太平之梦登攀不辍,终渡一切苦厄。 生有苦乐,死归平静。请各位用宁静的哀思送年轻的好战士最后一程吧。
【外交】张良吧回拜,暨驻亮吧大使馆开通^^ 感谢贵吧吧友到张良吧友好访问,不才回拜栖迟,丞相勿怪。 附张良吧传送门: http://tieba.baidu.com/f?ct=&tn=&rn=&pn=&lm=&cm=0&kw=%D5%C5%C1%BC&rs2=0&sc=&un=&rs1=&rs5=&sn=&rs6=&myselectvalue=0&word=%D5%C5%C1%BC&tb=on
【重开投票】你觉得子房的着装是什么风格的?
说明一下古人取“字”的方法,以及留侯的一个神奇之处…… 看到有吧友在讨论古人取名、取字的问题,所以把我知道的一些写出来,供大家参考讨论。 首先,很多古人的字当中会包含“伯仲叔季”这些字,看到有的吧友提到这些表示“老大、老二、老三”的字可能是没文化的人随便取的。其实不然,说到这个我们就要先谈谈中国人的“字”的组成结构。 伯仲叔季这一类表示排行的字,不是文化低的用文化高的就不用,而是依照周礼标准的取字方法,排行字是一个字当中必须有的组成部分。 根据礼经,一个成年人(男子二十岁、女子十五岁)的字由三部分组成: 1,表示排行的字,如伯、仲、叔、季、幼; 2,本字,也就是与名相呼应的那个字,这个字可以说是属于这个人自己独有的标志; 3,末尾的一个缀字,区分性别的美称。男性的这个缀字统一用“父”,女性的统一用“母”,父母二字本是对男性和女性的一种最美的美称或者说评价。其中,“父”字在周代与“甫”通假,但后世“甫”字单独分离了出来,保留了“父”字当中“美好男子”这一层含义,所以后世很多人以甫为名,“父”字的含义也单纯化了,只表示父亲和跟辈分有关的一些概念。因为甫字是美男子之意,所以杜甫字子美,名和字的相关度是很高的。 那么现在来举个例子:孔子。按照上面的周礼标准,孔子名丘,他的字说全了应该是“仲尼父”三个字,也可以写成“仲尼甫”。这也就是很多古籍里会看到大家称孔子为“尼父”的原因,尼父是仲尼父的简称。然而更常见的简称是省略第三个字,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仲尼”了。在这个字当中,仲表示排行,说明孔丘排行老二;尼与丘含义相关,是本字;父是后缀。 现在来谈谈单字和复字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由于后缀的父、母二字会被省略,所以周代一个人的字通常表现为排行字+本字的两字状态,然而实际上,这种字是单字而不是复字。也就是说,孔丘的字是单字,就是字“尼”。排行字和后缀字都属于可以省略之列。这就像颜回字渊,所以又称颜渊;仲由字路,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子路,大家都知道他有时候又被称为季路,那么可见他应该是排行老三或老四,全字应该是“季路父”或“季路甫”。那么大家可以看出,在颜回和仲由两人的字当中,真正与他们的名字相呼应的字应该分别是“渊”和“路”,所以这都属于单字。 这里要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因为它与我们留侯的取字规范息息相关。那就是,颜回除了被称为颜渊外,还经常被称为“子渊”,仲由常被称为“子路”。这让有些人认为他们的字其实是复字,仲由不是字“路”,而是字“子路”。其实,在字的前面加上一个“子”字来称呼别人,是周代的一种独特的称字方法,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敬称。这种称呼现象集中出现在孔子弟子身上,特别是他的十个最杰出的弟子,也是后来被尊为孔门十哲的子渊(颜回)、子路(仲由)、子贡(端木赐)、子我(宰予)、子有(冉求)等人。此外,例如春秋时代郑国名相子产也是惯被用此种方式称呼,子产本身是郑国公孙,姬姓、国氏、名“侨”,所以原名应该是姬侨或者国侨,字则是“产”。由于他政绩卓著,后世史书便约定俗成尊称其为“子产”。 而什么是“复字”呢?那就是我们大多数人更为熟悉的,后世通常盛行的由两个字组成的字,这两个字当中大多数情况下既不包括表排行的字,也不包括“父”、“母”这两个后缀,而是两个字一同表示与名相呼应的含义。典型例子:李白,字太白;王维,字摩诘。众所周知的复字,大量集中出现在汉末三国时代。所以我认为可以说至晚在东汉末年至三国时代复字风俗已经取代古时候的单字,成为中国人取字的主流规范。 然而汉末三国复字的发展其实还处在一个定型的初期,当时的很多复字还处于从单字往标准的复字过渡的阶段当中。我这样说的依据是,汉末时代人们的字虽然已经不像周代那样,完全由“排行+本字+后缀”的三段式构成,但是很多情况下,与名相呼应的本字仍然只有一个字,而另一个字却大多是一些各种功能的通用字,有表示排行的,有表示强调的,有表示美称的。下面各举一些例子:
【很久以前答应大家的】云台山关于子房的照片 去年五一的时候去的,耽搁了这么久才贴图上来,不好意思~大家赏鉴着吧: 传说中子房幻化的山岩:
陆川要拍《鸿门宴》了~ 等着看看他选谁演张良……嗯【握拳】
【祖国万岁】 岁在甲子 天下大吉
【历史主题游戏】问答接龙 重开历史问答接龙,欢迎新老朋友积极参与! 游戏规则:楼上的人提问,楼下的人回答楼上问题后再提一个新问题,如此依次问答下去。 问题须与历史相关,题型不限。
看了京剧《鸿门宴》 俺家子房是剧中男一号耶~(没有女的……) 原来这一出是周信芳老大人的代表剧目。奇的是张良的行当……是个不戴髯口的老生。也就是说,小生的扮相,老生的声腔……好妖孽的孺子啊…… 整出《楚汉相争》从《鸿门宴》始到《追韩信》止,周信芳一人前扮张良后扮萧何,开汉三杰占了俩……要不是萧何跟韩信必须在同一场次里出现,我看他仨人都演了也没问题……
《南京!南京!》4月22号要上映了 有……有人打算看么? 我……我很矛盾……觉得很应该看看,但是又觉得太残酷……
看了越剧《虞美人》 我看的估计就是传说中的修改后的版本,里边三个主要人物虞姬项羽和张良之间的关系是:项羽虞姬相爱,虞姬张良是单纯得不能再单纯的兄妹关系,为了强调这一点唱词中多次提到张良和虞姬互相要为对方谋婚姻之事……这中所谓的三角关系真是没冲击力啊。 剧情简介: 虞老伯救了全家被杀的姬公子,临终托付姬公子照顾虞小妹。姬公子要去刺秦,临行时虞小妹将家传霜雪剑赠与他,他用一管竹箫交换(张良果然不做亏本买卖……)。姬公子刺秦失败无音信,六年后战乱四起,虞小妹只得孤身寻找义兄,她认为当时的军阀里项羽最强,姬公子如果活着一定会投楚军,所以就找上了楚营。与项羽一见钟情,便成了夫妻。鸿门宴上刘邦尿遁(此人在本剧中其实并未出场),项羽在范增建议下扣住张良准备杀了他,这时虞姬发现张先生就是姬公子!(真惊喜啊真惊喜!……)项伯为报恩求情,范增劝谏,项羽决定还是杀,这时虞姬出来说他就是我哥!项羽立即态度180度转弯,让老婆和大舅子叙旧,旁人一概不许打扰,自己则躲在屋外偷听。张良和虞姬叙旧完毕,虞姬很开心地让张良留在楚营效力,一家人从此就在一起,张良反劝虞姬到了山穷水尽时不妨去投汉营,窗外偷听的项羽被张良的狂言激怒。虞姬对张良说你不留下恐怕也难以活着回去,张良激项羽若是杀他便是怕他和刘邦,项羽果然把他放了。临走时张良与项羽定下鸿沟为界的和约(这编剧实在是太急了,中间四年多的战争过程都省略了)。下一场便是项羽中了十面埋伏,绝境中赶虞姬走,虞姬去找张良,用旧日恩义逼迫他放项羽一条生路,张良不肯,于是虞姬把箫还给他并索要自己的霜雪剑,打算回楚营用这剑与项羽同生共死。两人换了信物,恩断义绝。而后楚营便闻四面楚歌,将士溃逃(我猜测是张良用刚拿回来的竹箫吹得)。这时虞姬回来,献剑与霸王,剩下的将士们顿时群情振奋,誓与大王共生死。一番极其朦胧的拼杀惨败之后,虞姬与项羽悲歌诀别,以霜雪剑自刎而死。全剧终…… 看完这个戏,感想是……虽然此剧自己号称是第一部以虞美人为主角的戏剧,但是虞姬这个角色并没有十分立起来,我倒觉得项羽塑造得挺了不起的。而且这剧本明显是数易其稿地改过,目前的效果还是有点零碎松散、并不十分成熟完善,特别是里边的项伯、范增和无邪小姑娘三个人物,一看就是前稿遗留下的问题,都显得十分的赘余。 吴凤花扮演的项羽很帅,身段什么的也都不错。另外项羽和张良每次出场都有主题音乐,项羽是一个宏大的交响乐旋律,张良是一段箫声,这个弄得挺好的,可是问题是,我隐约觉得虞姬也是有主题音乐的,可是我愣没记住,甚至有时候根本没听出来。创作者既是以虞姬为主角,这个人物的形象,甚至音乐形象都被项羽乃至张良给盖过去了,实在是……还需继续努力啊…… 唉,这世道,做个女人容易么,捧都捧不起来。
【拜年】张良吧祝韩信吧各位朋友新年大吉! 健康快乐,步步高升~!
【拜年】牛年大旺,留侯万岁! 祝各位吧友新春快乐,合家安康!
拜读了楸帆兄的旧作《甯川洞记》 构思设想很奇妙,很有意思:)就是开头一段写的那个“人脯”有点吓人……
【新电视剧】大风歌 大型史诗历史电视剧《大风歌》日前在涿州影视基地开机。由北京海润荣天影视等单位出品的《大风歌》,从刘邦建汉始,至汉文帝去世终,展现了从西汉建业到“文景之治”近50年的风云画卷和盛世之貌。从刘邦、吕后到人们耳熟能详的汉初三杰,从汉文帝刘恒到贾谊、晁错,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 将重现荧屏。《大风歌》由旅美华人作家李硕儒和湖南省女作家张伟佳编剧,著名导演黄健中和朱德承执导,著名演员吕良伟、王姬、陈炜、张光北,实力派青年演员刘牧联袂出演。 汉初三杰……那么大概有留侯出场吧?话说,这部电视剧的主旨居然是展现文景之治……那何必叫大风歌啊……汗,名头大的就是树大招风
【友情拜访】张良吧前来问候 大家好,张良吧已经与韩信吧互为友情贴吧,愿我们的战斗友谊如留侯与淮阴侯的一样万古长青~:)大家有空多去良吧讨论吧~http://tieba.baidu.com/f?ct=&tn=&rn=&pn=&lm=&sc=&kw=%D5%C5%C1%BC&rs2=0&myselectvalue=1&word=%D5%C5%C1%BC&tb=on#0
【回拜慕容大人】张良吧回拜 多谢顾访张良吧,小妹回拜,礼尚往来~http://tieba.baidu.com/f?kw=%D5%C5%C1%BC
贴一首新发现的古人写留侯的词 写得不怎么样,不过好歹也是古人写的……满江红·汴京怀古·博浪城[清]陈维崧 铅筑无成,不信道、英雄竟死。犹有客、弃家破产,东求力士。太息已看秦帝矣,悲歌只念韩亡耳。道旁观谁道祖龙耶?妄男子。狙击处,悲风起;大索罢,浮云逝。叹事虽不就,波腾海沸。赢政关河空宿草,刘郎宫寝成荒垒。只千年还响子房椎,奸雄悸。
【今夕七夕】与七年的倒计时惜别 这七年,国家,自己,都发生了一些变化。今天倒计时牌上终于只剩下“1”了,再见了追逐奥运的七年。
【恕我跑题】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军警乃国之名器,士兵乃民之子弟,恶贼胆敢暴力侵犯,是为衅战,是可忍恕不可忍。人若犯我,我必十倍以报,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每天都有下流的广告帖子可以删,真是小康生活啊 这物欲横流邪风嚣张劣币坚持不懈地驱逐良币的社会,时时刻刻为我印证着吧主删帖权限的存在性,真是用心良苦,舍身殉道啊。
【回访】张良吧特呈拜帖,以叙永好 回访,谢谢钟司徒吧主光临敝吧,希望以后和这里的各位多交流。张良吧:http://tieba.baidu.com/f?ct=&tn=&rn=&pn=&lm=&sc=&kw=%D5%C5%C1%BC&rs2=0&myselectvalue=1&word=%D5%C5%C1%BC&tb=on
看了《北魏冯太后》 刚开始看,所以还是北魏太武帝时代,话说这北魏太武帝是张铁林大先生扮演,话说于是我被雷得喷血不止……今天依然喷了好多血了。待我看到昙曜大师出场时候一定来跟大家讲讲心得啊~
【佳节共庆】魂兮归来献芳草 遥祝屈子大夫,顺祝各位吧友端午佳节快乐,展开眉头,笑看青史沧桑吧~另外,狂顶ZF关于一系列民族传统节日放假的英明决策。感慨一句,我国端午节放假这件事上,貌似大韩民国的友人们也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吧……话说我每年端午都会有所表示,到水边发呆呀,写祭文呀,划船往水里扔粽子呀,最少也是念念《招魂》吧。各位也要搞掂什么活动才好玩哦,南方的人们可能有赛龙舟看,我们这边地理干旱没那个氛围……清香清香的粽子啊~至少大家都会吃的吧!
【全国哀悼日】 默哀。
【坚强度过难关】向四川、重庆、甘肃、陕西一带的吧友表示慰问和支 各位请保重、保暖、保持乐观和积极,我们与你们在一起!留侯会保佑巴蜀、汉中、关中和全世界的!
【新春吉祥】好个春!好个春! 立春啦~全国人民、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新年大快乐啊~~~~~~~这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新年,要比任何新年都快乐!今天大家要吃春卷哦~咔嚓咔嚓!三掌柜的在此恭祝鼠年大吉,鼠年数钱,投入钱柜,我来掌柜。谢谢。
【元旦大吉】祝大家新年快乐! 2008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各位都加紧干劲吧,在这历史里留下自己一笔!祝新年快乐,08大吉!
【佳节相庆】留侯党徒同祝重阳 明天就是周末了,各位登高去吧!让大江南北的山都别闲着!另外,问候一下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佳节相庆】留侯党徒同祝中秋 小诗一首,以飨同心: 九万里天外明月,两千岁书中故人。 不道相思成苦恨,四顾无言除问心。 今宵秋色都几许,莫负尊前半毫分。 秦戈汉甲土中化,楚歌夜起乐清吟。
【接龙游戏】期待周末大家能来热闹热闹 最近吧里新话题青黄不接,各位吧友好像来得也少了。期待周末众位能抽空来聚,我来开个新帖,大家来玩百度各贴吧经典的接龙游戏吧。游戏规则就是:1楼的人问一个问题,2楼的人回答,然后再提一个问题,3楼的回答……这样接下去。每个人都是回答上面的,问下面的,给出自己的个性答案:)游戏规则很简单,不过在张良吧附加上一条个性规则:问题要跟历史有关。简单的或难的无所谓,可以是历史知识问答,也可以问“你最喜欢的……是”这样的问题,也可以讨论历史课题求得别人的见解,大家随便。想整人的话可以出偏僻的小知识,哈哈哈~好的,下面开始,我先来问:楼下的,你最喜欢的一部历史题材影视剧是什么?
张良吧回拜 望我们两吧同仁多多交流,能够在秦汉史学习上共同有所进益,更兼论史娱情:)
转贴自汉朝吧:《试论张良研究的当代价值》 一 张良是汉初名臣,字子房,传为城父(今安徽毫县东南)人,出身于韩国贵族家庭。其祖父及父相韩五王,故史称“五世相韩”(注:《史记·留侯世家》、《汉书·张良传》均如是说。)。他一生的活动,约可划分为三个时期: 正式归汉之前,即公元前206年韩王成被诛之前,为第一时期。此期他以反秦复韩为己任,但同时也积极襄赞刘邦。秦灭韩,张良虽年少未曾仕宦,但他的家世出身,却使之与新生的秦帝国誓不两立。“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注:《汉书·张良传》。)。后终于求得“力士”,并“为铁椎重百二十斤”(注:《汉书·张良传》。),乘秦始皇东巡之机,在博狼沙(今河南原阳东南)狙击行刺,可惜误中副车。在秦当局严密的搜查下,“良乃更名胜,亡匿下邳(今江苏睢宁北)”(注:《汉书·张良传》。)。 据说在下邳期间,张良巧遇老父黄石公,曾为其拾得掉到桥下的鞋子,而博得老人的赏识,于是授予《太公兵法》,并告诉他说:“读是则为王者师。”(注:《汉书·张良传》。)从此使张良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于行刺的新道路。陈胜、吴广起义后,“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注:《汉书·张良传》。)归属沛公刘邦。“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喜,常用其策;良为它人言,皆不省”(注:《汉书·张良传》。)。这样就使张良深深感到“沛公殆天授”(注:《汉书·张良传》。),遂暗暗下定了跟从刘邦的决心。不过,当时他却扮演着一个双重角色:一方面充当刘邦的谋士,为其出谋划策,如献计以重宝啖秦将破晓关,化解鸿门危机,建言烧绝栈道等等;另一方面则积极游说项梁立韩贵族横阳君成为韩王,而自任韩司徒,恢复故韩国。 正式归汉至项羽败亡为第二时期。此期他一心一意为刘邦“运筹策帷幄中,决胜千里外”(注:《汉书·张良传》。)。公元前206年,自封为西楚霸王的项羽,以韩司徒张良跟从汉王刘邦替其谋划的缘故,不遣韩王成就国,而将他带到彭城诛杀之。这样,就使张良彻底断绝了为故国效力的念头,而一心一意追随刘邦同项羽相抗争。在长达数年的楚汉战争中,张良作为刘邦的头号谋士,每逢关键时刻,差不多总是他替刘邦做出正确决策,使其立于不败之地。如: 汉三年,刘邦被项羽围困于荥阳,忧恐中同郦食其谋弱楚之计。郦生建议立六国后代,被刘邦采纳。正欲实行之际,为张所知。他立即向刘邦陈述了这一做法的严重失误,使刘邦恍然大悟,大骂郦生曰:“竖儒,几败乃公事!”(注:《汉书·张良传》。)当韩信破齐之后,欲自立为假王,刘邦闻讯大怒。是张良及时提醒他,使有所悟,遂借题发挥说:“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注:《汉书·韩信传》。)于是遣张立信为齐王,如此避免了一场内变,使韩信继续甘心为刘邦效力。汉五年冬,刘邦追项羽至阳夏南,“战不利,壁固陵,诸侯期不至”(注:《汉书·张良传》。)。张良献计,让立彭越为王,取故楚地予齐王韩信。“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注:《汉书·张良传》。),从而使刘邦最终战胜项羽,统一天下。 从以上的实例不难看出,张良的谋略对于刘邦战胜项羽确实至关重要。难怪后来汉廷封功臣时,张良虽未尝有战功,但刘邦却替他请功道:“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注:《汉书·张良传》。) 刘邦实现统一后为第三时期。此期张良虽继续为新建的西汉帝国献计献策,但却抱定功成身退的决心,逐渐远离政治,道引辟谷,从赤松子游。西汉立国后,张良继续以谋士身份替刘邦出谋划策。如建议先封与刘邦有故怨的雍齿,以平息大臣争功;以精辟的分析使刘邦采纳刘敬都关中的建议;从刘邦击代,出奇计下马邑,及劝刘邦立萧何为相等等。同时,他还曾为吕后献计,使刘邦未易太子。不过颇值得注意的是: 1.此间张良明显表现出的知足思想。汉六年大封功臣时,刘邦以张良谋划之功,让他“自择齐三万户”(注:《汉书·张良传》。)。然而张良却谢绝道:“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注:《汉书·张良传》。)他又曾讲:“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於良足矣。”(注:《汉书·张良传》。)
【讨论】有个事情我想看看大家持什么态度 昨晚看央视2套《对话》节目,中日青年交流的专题,中间有个叔叔(中国人)谈到交流沟通、中日人之间思维和看法的不同时,说了这么个例子:1840年鸦片战争一直被中国人视为耻辱的开端,而美国军舰在东京湾叩关则被日本人认为是他们走进现代化的开始,是荣耀的。那位叔叔的意思是说看看两个民族对相类似事件的看法是多么的不同,所以应该多沟通,去了解对方对事物的看法。至于这位叔叔的倾向,我就不清楚了。我想看看这里的各位对此有何看法?
【各位注意咯】沈先生的新作《彭雪枫将军》7月登陆央视一套 18集,黄金档大戏。沈先生的蒋介石啊……哈哈哈哈。不过他好像比蒋介石高些……没关系,他也比留侯高……(我推测……) 消息地址如下: http://ent.qq.com/a/20070523/000235.htm
韩信是“贱人”吗? 两周前看陕西卫视的《开坛》,讲西施,里边一位学者说越王勾践是中国第一个贱人,开创了中国的贱文化,从他以后贱人就层出不穷,并且这种“贱”中国人被视为个人成功的一大法宝,然后他举例子说后世钻人裤裆的韩信就是贱人中的一个代表。我想听听这里的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
孩儿们,六一节日快乐! 吧主致贺,各位同喜!!!愿留侯永远年轻,愿吧友永远年幼……
今天新浪博客文化类的头条哦~ http://blog.sina.com.cn/u/4928cce101000934《鸿门宴上项伯为什么要保护刘邦》此人从史书中读出了一个不一样的留侯,我在反思……
举报 张良 吧【有人恶意暴吧,请管理员帮忙删一下帖子】 谢谢~
话说《辛追传奇》我验过了~ 拍摄得相当……费钱。比蒋勤勤版的精良许多。果然没有留侯,然而有陈丞相。这个陈丞相竟然是《汉武大帝2》里面那个田鼢……演的。报告完毕。
太白写子房的诗 《送张秀才谒高中丞》并序余时系浔阳狱中,正读留侯传。秀才张孟熊蕴灭胡之策,将之广陵谒高中丞。余嘉子房之风,感激于斯人,因作是诗以送之。秦帝沦玉镜,留侯降氛氲。感激黄石老,经过沧海君。壮士挥金槌,报仇六国闻。智勇冠终古,萧陈难与群。两龙争斗时,天地动风云。酒酣舞长剑,仓卒解汉纷。宇宙初倒悬,鸿沟势将分。英谋信奇绝,夫子扬清芬。胡月入紫微,三光乱天文。高公镇淮海,谈笑却妖氛。采尔幕中画,戡难光殊勋。我无燕霜感,玉石俱烧焚。但洒一行泪,临岐竟何云。写这首诗的时候,李白正处在人生的最低谷,参加永王军队落败后被当成叛党关押在监狱里,朝不保夕。这个时候他还在读留侯传,大概是他精神上的一大支持了吧。李白一生抱怀着纵横家的梦想,楚汉之世、战国时代和两晋南北朝是最常出现在他诗歌里的历史情境。留侯、苏张、谢安、诸葛武侯是他的偶像。唉,真是可怜,可爱,可哀,可喜,可叹。特别注释,此处的“高中丞”是指高适。
【志贺】八千帖! 同志们,加油啊!留侯风骨逸千秋!
累死我了,刷了一遍版…… 作为几日离职后回来对大家的问候,有干货也有水,请大家笑纳,呵呵呵~
阿啦回来咯~ 各位好,在下洗去风尘,前来报道!^o^几日不见,吧里怎么多了这么多新帖子啊……又上首页了吗?哈哈哈哈~~~~
【暂别】正是江南好春光! 今日是农历三月初一,烟花三月从今日始,孤闲要借着春风下江南了!暂别暂别~各位努力!博浪,好好看家!小佛,我不盯着你,你可要自觉更新哦!水倩,格式普及不是件容易事,这两天我不在家,靠你加油咯!紫柏,如果你来了,记得给我留消息!各位,下周见~
【本吧投票】你赞成奥运会礼服采用传统汉服吗? A,赞成采用纯传统汉服深衣B,赞成采用带有汉服元素的时装设计C,赞成采用唐装、中山装等带有中国元素的变种服装D,完全不赞成采用各种传统样式
三国陆机《汉高祖功臣颂》 陆士衡这篇颂表扬了从萧何到说服项羽接受鸿沟和谈的平国君侯公共三十一人,先给大家摘录一下其中的留侯那一段:留文成侯韩张良文成作师,通幽洞明。永言配命,因心则灵。穷神观化,望影揣情。鬼无隐谋,物无遁形。武关是辟,鸿门是宁。随难荥阳,即谋下邑。销印忌废,推齐劝立。运筹固陵,定策东袭。三王从风,五侯允集。霸楚是丧,皇汉凯入。怡颜高览,弥翼凤戢。托迹黄老,辞世却粒。这一篇是写得最玄乎的了……欢迎参加留侯知识竞赛:上文当中都列举了留侯的哪些事迹呢?:D
三当家的上任答谢帖 谢谢大家的支持,我们一起好好把留侯的香火烧旺好东西就应该让更多的人分享:)
我也贡献点小资料:《楚汉骄雄》主题歌《绝世雄才》的歌词 雄才绝世天生有几狂情傲态万年稀力拔山独有吞山川豪气天亦疑忌凌云大志冲天飞良才善制造时机群雄逢变天楚汉骄雄斗成败看捕捉先机用两手天将塌下都撑起用斗心一生霸业没法比雄才能绝世功高可霸天天命难欺无言独对乌江水成王败寇悟前非未问人与天因我只问责高风歌赞千世纪人逢绝处总得转机豪杰亦有被人欺人如逢困境不短英雄气荣辱贵贱担得起用两手天将塌下都撑起用爱心一生爱人如爱己常怀人共说分担喜与悲天地无欺无言独对乌江水成王败寇悟前非未问人与天因我只问责千秋功过平常事力拔山勇哉不过一出戏无限壮烈千古悲
博浪明沙发个帖子同意我当吧主,明天我上来申请
孤闲子特发张良吧上首页纪念帖! 好聒噪……让我们记住这个日子——2007年3月9日!从今天起,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第两千张是我的了!—— 留侯万岁!
请大家积极参加楚汉战争吧的成语收集活动! 我已经写了九个,大家也来凑凑热闹!~
楚汉成语说从头: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这句话可说是中国人对人类理性的最高赞誉了。它集中包含了“神机妙算、料事如神、明察秋毫、见微知著、以小博大、图难于易、算无遗策”等多重意义。语出《史记·高祖本纪》和《史记·留侯世家》两篇文章,前半句“运筹帷幄”还见于《史记·太史公自序》。可说是《史记》当中最精彩的话之一。这句话根据司马迁记载,是汉高祖刘邦说出来的,刘邦真是个很有文采的人。说的是天下大定,刘邦和群臣总结成功经验,说:“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军百万,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这段话的经典程度就不用多说了。张良、萧何、韩信三人因此而被并称为“汉三杰”,成为杰出人物的代表,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句经典的成语也就从此诞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是关于张良的最经典的一句评语,也成为了后世对高明的智囊人物的经典评价,就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话对于诸葛亮这个人一样。“运筹”是指使用算筹,算筹是算盘出现以前我国古人使用的一种计算工具,实际上就是一把小棍子。“运筹”就是我国古人的一种算术活动。而张良这个人很喜欢使用算筹,他有拿着一把小棍子算计事情或者排摆道理的习惯,即使他运算的东西跟数学没有什么关系的时候。因为这一个习惯,留下了这么一句成语,以至于到了今天,人们已经忘记了“运筹”本身的数学意义,只要提到运筹,就表示是在筹划什么大计。尽年管理学中出现了中文名字叫“运筹学”的理论,这已经完全是在用“运筹”二字的引申义了,与算术没啥关系了。
楚汉成语说从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韩信从一个寂寂无名的小辈一步登天,拜为韩军大将,从此建立了亘古未有的巨大功业,成为汉朝开国元勋,封王封侯,全赖萧何对他的赏识和极力推荐,因此韩信成功的机会来源于萧何。后来韩信谋反关中,吕皇后打算诛杀他,怕打草惊蛇,便叫萧何骗他入宫。萧何对韩信有大恩,韩信不能拒绝,终于被他诳进长乐宫,在钟室当中被斩杀。所以韩信的最终失败也与萧何关系甚大。于是后人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说。这个成语有挺强的宿命色彩,不过也有的时候有与“聪明反被聪明误”相类似的意思。
楚汉成语说从头: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这一招是人们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当中频繁使用的招数,俗称挂着羊头卖狗肉,在战场上叫战术佯动,在球场上叫假动作,在官场上叫……那说法就多了。说的是汉王刘邦从横穿秦岭的褒斜道入汉中,张良献计将数百里栈道一把火烧了,后来韩信拜了汉军大将,带领数万汉军一方面假装抢修被烧掉的栈道迷惑敌人,一面从所谓的“陈仓故道”当中偷偷出来,声东击西偷袭敌人,一举还定三秦。这个故事应该是后人敷衍出来的,正史上只记载韩信率军队从“故道”出汉中,偷袭成功一举拿下了陈仓县,也就是今天的陕西宝鸡市,却没有说他叫人假装修栈道的事。不过,多少年来,“明修栈道”和“暗渡陈仓”连用,已经成了汉语当中的一句成语,并且今天还活在语言当中,已经牢不可破了,真实的历史是不是这样,对这句成语本身来说,已经不太重要。
楚汉成语说从头:助纣为虐 说了“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就不得不说说“助纣为虐”的由来。二者出自同一段话,也就是张良劝沛公出咸阳宫的那段话,当时张良在说“忠言逆耳利于行”之前,先摆了一番大道理,很直接很严厉地批评了刘邦的做法,说,正是因为秦朝统治者荒淫奢侈,丢了人心,你姓刘的今天才能打到这里来的;我们现在起义是“为天下除残贼”(言外之意是我们不是为了当强盗自己享受),所以应该“缟素为资”(尽量朴朴素素地干事业),而像你现在这样才刚取得点小胜利就马上走上你敌人的老路,继承他们的宫殿自己享受起来,是“助桀为虐”也。他最早用的是“桀”而不是“纣”,后世人引用的时候则多会说成是“助纣为虐”。不过在汉语里,桀和纣也没什么大区别,都是一个意思。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古代的君主最忌讳谈到什么“桀”啊“纣”啊的,像张良这一番进谏的言词,只怕除了豁出一身剐诚心骂昏君的人说的话以外,算是最严厉最不留情面的了。张良的耿介和刘邦的大度,都是千古少见的。刘邦这个人在这方面表现得确实不错,在中国历代帝王里也算与众不同的了,他还曾经自己说过“我不过是桀纣一样的君主”这样的话,这在大多数君主身上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