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椿树- 八卦宜山
俺村可多椿树
关注数: 40 粉丝数: 125 发帖数: 17,159 关注贴吧数: 21
中等收入陷阱,陈勇华进 陈勇华问我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帖子里贴不下,放这里 不撕逼,就是解释下 中等收入陷阱大家都知道,这里贴的是楼继伟的原话 如果我们在下大力气进行结构调整,也就是经济学上的结构改革,中期增长有可能达到6.5%—7%。这是一个需要努力奋斗去实现的比较乐观的前景。但是,我们也有另一种前景,即今后的五年十年,滑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是非常大,我甚至觉得是五五开。   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实际上是停滞陷阱,但是容易发生在中等收入阶段。1050美元到12470美元都是中等收入,5500—12470美元,是中等偏上,我们现在就是中等偏上。拉美一些国家和东南亚国家,也是在这一阶段停滞的。   为什么我们滑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非常大?我刚才提到,我们的老龄化和劳动力人口下降来得太快。五六年前我们还在谈论刘易斯拐点,很快就发现劳动人口绝对数量开始下降;老龄化,即65岁以上人口占比快速上升。据社科院的研究表明,从老龄化比率从7%上升到14%,世界平均时间是40年,我国是23年;14%上升到21%,世界平均时间是50年,我们是11年。劳动力人口以每年二三百万人的速度下降,要降20年。   为什么特别容易滑入中等收入陷阱,是怎么滑入的呢?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增长主要来源于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如果政策是比较合理的,而且重视教育,特别是有效的教育,就可以带来人力资本的提升,这时候劳动生产率就会上升,收入也在提高。由于开始时劳动力几乎无限供给的,所以工资的增长并不是很快。这个时期资本收益很高,资本积累非常快。伴随这个过程的是,资本质量得到提升,经济向价值链更高端跃升,工资在上涨,然后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当然这个过程是转型过程,也是各方面矛盾交织的过程。成功地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就可以脱离停滞陷阱,否则就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在我国比较不利的是,这一过程的时间比较短。如果说过去没有学苏联鼓励生育,然后又不得不实施计划生育,那么这个过程会是逐步的。所以现实情况使我们更要有紧迫感。
张悟本住院了,而且没有住进中医院 楚天金报讯 据《新京报》报道 曾经的“神医”张悟本最近因脑梗住院。他在医院接受采访时声称,他是被媒体“气病”的,而他曾经大加宣传的能够包治百病的绿豆汤“神方”,和他的病不对症,“吃了不管用”。   谈现状:闲下来了,没挣钱了   张悟本曾是一家纺织厂的下岗工人,2000年开始兜售小商品和保健品,后来靠朋友推荐,以民间营养师的身份在北京部分社区搞健康养生讲座,其间遇到经营养生类产品的唐燕飞。随后,在唐燕飞等的策划和包装下,张悟本以“养生专家”、“神医”的身份频频出书、上电视,介绍其“养生理念”,知名度迅速提高。2010年5月,有媒体报道张悟本有学历造假嫌疑,其书中宣扬的“吃绿豆能治百病”一说也遭到广泛质疑。工商部门介入调查后,张所办的“悟本堂”暂停营业,其所著的养生书籍也在各地书店全面下架。   张悟本表示,脑梗发生在四年前,也就是自己被媒体报道的两个月后,这次他病情并不严重,准备住几天就出院。他表示,在媒体报道前,他天天坐诊、讲课,忙到“两年只能休息几天”,媒体报道之后,他就“天天闲着”,也没挣钱了。   谈病情:被气的,吃绿豆没用   张悟本说,自己之所以脑梗,就是被媒体气的:“出事后我就休息了,没挣钱。我就纳了闷了。电视里天天说食疗,那说明我说的没错,所以我生那一口气……”   得知“神医”住院后,有网友调侃“为什么不喝点绿豆汤”。此前,张悟本曾在自己所著的书中声称,喝绿豆汤可以治心脑血管疾病等十种常见疑难病症。对此,张悟本说:“那时候光生气了,没关注自己。梗了以后还喝绿豆汤有什么用啊?”而对于当年他自己一再神吹的“绿豆汤能治百病”,张悟本如今矢口否认:“谁说过包治百病了,傻子都知道不可能的。”谈到以后的打算,张悟本声称,他还会宣传自己的那套食疗养生理论:“我认为我没错,不都说我是先锋吗?我就当这个先锋,通过口口相传的办法。”// <![CDATA[media_span_url('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ctjb.cnhubei.com%2Fhtml%2Fctjb%2F20140227%2Fctjb2283110.html&urlrefer=3877c2d4386b6be2a2468199789d880c')//]]>
转帖:余额宝只会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原文发表于2014年2月26日《证券时报》 央视评论员呼吁取缔余额宝,理由是余额宝“严重拉高社会融资成本”,“冲击国家经济安全”。这完全是不懂经济逻辑和经济历史的胡说八道,危害极大,必须予以澄清。 余额宝依托的是天宏货币基金。其募集的钱一部分用来投资获取收益,大部分则又以大额存款的形式重新回到了银行。所以,余额宝给大众支付的高利息其实还是银行支付的利息。 老百姓把钱存入银行,只能得到很少的利息,但是在电脑或者手机上动动手指,把钱转入余额宝,就可以获得远远超过银行定期存款的高利率。在那些不懂经济逻辑和经济历史、对世事又不深入调查的人看来,这提高了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也冲击了银行的经济安全。 可是我们要问:为什么银行只给个人储户很低的利息,却给余额宝高利息呢? 答案在于:规模经济。同样是拉存款,从余额宝那里拉100亿和从散户那里拉100亿,成本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银行之所以愿意给余额宝更高的收益,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余额宝为他们节省了成本。这好比团购。商家之所以愿意给团购更优惠的价格,是因为团购为商家节省了营销费用,商家愿意把这节省下来的费用,以折扣的形式部分返还给团购者。 因为吸收小额存款成本高,银行就用高利率吸引大额存款。有人看到了商机,买下高利率的大额存单,然后出售给小额投资者。就这样,小额投资者享有了大企业才能获得的投资回报率。货币市场共同基金从此诞生了。货币基金的历史告诉我们,在货币基金诞生以前,银行已经通过大额存单的方式主动提高存款利率。货币基金的诞生是建立在大额存单基础之上的,如果银行无意通过大额存单提升利率吸收存款,那么货币基金也就根本不会出现。 我不否认,目前余额宝的钱基本上来自于银行账户,这确实提高了银行的融资成本。但是这不能成为禁止和取消余额宝的理由。凭什么对银行造成了冲击就应该禁止?电脑打字对传统铅字打印造成了冲击,是不是要禁止电脑?冰箱对冰块制冷造成了冲击,是不是要禁止冰箱?银行你可以限制自己的储户向余额宝转钱,但是你不能反对别人搞余额宝,你也不能反对其它银行对自己的储户向余额宝转钱大开绿灯。一切经济活动都要以不限制竞争为底线。 降低银行融资成本的办法,不是禁止和取消余额宝,而是进一步开放市场,也允余额宝们直接从储户吸储。余额宝们在竞争中要胜出,就必须更加有效率。银行要做的,是适应互联网新技术,调整经营策略,精简优化实体店,开展金融创新。表面上,市场被人分了去,变小了,但由于效率改善,市场会变大,每个人都更大了。我们看到的是,任何行业参与者越来越多,市场越来越大,每个人都做大了,而不是相反只有一个人玩,市场越来越大,这个唯一的玩家也越玩越大。长期看,银行与余额宝共生互荣,谈不上余额宝对银行造成冲击。 退一步,就算余额宝确实提升了银行的负债成本,那也不会因此推高企业的融资成本。银行贷给企业的钱,利率是高是低,与其融资成本没有关系。您捡了钱,会便宜地借给我吗?100%利率借来的钱,能够100%利率贷出去吗?这么多年银行低息从老百姓吸储,贷款利率低了吗?如果余额宝真推高了利率,那推高的部分也是银行官僚体制造成的租值消耗部分。 余额宝的出现,非但不会推高企业融资成本,反而因为效率提高会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如果银行业高度竞争,那么它们应该对余额宝持开放态度,并积极寻求应对策略。银行对余额宝的指责,只能说明银行业高度垄断,它们想睡在床上连裤子也不用脱就挣钱。 恰如胡峰先生所说:取缔余额宝的逻辑也可以用来要求取缔银行。银行低价从社会吸收资金转手就高价贷款给企业,严重提升了企业融资成本,取缔银行,让企业直接从老百姓那里融资,企业资金的利息降低了,老百姓放贷的利息增加了,一举两得,要不要试一试?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