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德铭 陶德铭
关注数: 24 粉丝数: 163 发帖数: 3,011 关注贴吧数: 25
危地马拉火山喷发数十人死伤 记者报道遇难 5月28日,一架落满火山灰的飞机停在危地马拉首都危地马拉城的国际机场。新华社/路透   据新华社电 危地马拉帕卡亚火山28日持续喷发,1名记者死亡,3名儿童失踪,59人受伤,附近1600多人撤离。火山专家说,这是帕卡亚火山10多年来最强烈喷发。 记者报道中遇难   帕卡亚27日开始喷发,28日活动有所减弱。   国家救灾委员会发言人戴维·莱昂28日证实,当地第7频道电视台记者阿尼巴尔·阿奇拉27日报道时被火山喷发出的石块击中,头部受伤死亡。   阿奇拉当时在首都危地马拉城以南大约25公里处现场报道。电视画面中最后一次出现时,他站在一处熔岩流旁,附近树木正在燃烧。   另外,3名儿童失踪,年龄分别为7岁、9岁和10岁。   布伦达·卡斯塔涅达家住卡拉德拉斯村,靠近喷发地点。她回忆,火山喷发时,伴随着巨大的声响,碎石块如雨点一样击打房顶,她和家人躲在床和桌子下面。   救援人员紧急疏散附近1600多名居民,不少人临时在危地马拉城一些公共建筑内休息。   危地马拉地球物理研究服务所介绍,帕卡亚火山活动28日活动较27日明显减弱,但仍然喷发火山灰。 火山灰覆盖首都   危地马拉城的拉·奥罗拉国际机场发言人克劳迪亚·蒙格说,机场将持续关闭至29日,工作人员正加紧清扫跑道上的火山灰。   原计划在拉·奥罗拉机场降落的航班转降危地马拉北部和邻国萨尔瓦多的机场。   危地马拉火山专家古斯塔沃·切格纳介绍,与冰岛火山喷发的火山灰不同,帕卡亚火山喷出的火山灰密度大,短时间内降落地面,因此不会漂移到邻国领空,对这一地区航空业影响有限。   危地马拉总统阿尔瓦罗·科洛姆宣布,帕卡亚附近3个地区进入紧急状态,至少持续15天。   危地马拉城27日覆盖一层火山灰,部分城区火山灰厚7.5厘米。28日,危地马拉城不再飘落火山灰,推土机开始清理街道。   居民清扫自家房顶和汽车上的火山灰,装进口袋,堆在街道旁。政府官员提醒居民不要把火山灰倒入下水道,以免造成堵塞。 10多年来最强喷发   帕卡亚海拔2552米,位于危地马拉城以南大约50公里,是危地马拉境内众多火山中活动最频繁的一座,1966年以来断断续续喷发。   1989年和1991年,帕卡亚喷发形成3处熔岩流,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参观。1998年,帕卡亚两次喷发,附近大量居民撤离,危地马拉城附近机场关闭。   路透社报道,帕卡亚先前的喷发活动一般持续6个小时左右,但27日的喷发是10多年来最强烈的一次,火山活动可能持续数天。
不刷牙容易得心脏病? 英研究告诉你     不刷牙容易得心脏病?英国一项研究发现,从不或很少刷牙与每天刷牙两次相比,患心脏病的几率高70%。     随访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传染病与公共健康系研究人员8年前开始随访调查11869名苏格兰居民,要求这些平均年龄50岁的调查对象定期上报每天刷牙次数和牙科就诊频率。     结果显示,调查对象中62%每6个月看一次牙科门诊,71%每天刷牙两次。总体而言,调查对象口腔卫生状况良好。     研究人员发现,8年调查期间发生555例严重心脏疾病,170人死亡。调查对象从不或很少刷牙者与每天刷牙两次者相比,患心脏病的几率高70%。     路透社28日援引研究负责人理查德·瓦特教授的话报道:“这一发现不新鲜。19世纪初有人提出败血症理论,认为口腔感染会导致全身患病。当时治疗方法是拔掉把患者的牙齿。”     病因     研究人员检测4830名调查对象的血液样本,发现口腔不洁者炎症较多,可能构成与心脏疾病的关联。     先前研究显示,口腔不洁和牙龈出血为700余种细菌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开绿灯”。一旦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可能激活人体免疫系统,导致动脉血管壁发炎、收缩;或者加剧动脉血管内脂肪堆积,使血管变窄,诱发心血管疾病。     “最新研究成果进一步证实了先前结论,”瓦特说,“口腔卫生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之间的确存在关联。”     吸烟、肥胖、遗传等因素同样可能引发心脏病。研究人员排除了这些因素可能对调查结果产生的干扰,发现口腔不洁关联心血管疾病。     提示     相关研究报告由最新一期《英国医学杂志》周刊在线发表,所获结论首次提示刷牙次数对心脏健康的影响。     英国牙医学会科学顾问达明·沃姆斯利说:“现有多项研究涉及口腔不洁与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相关疾病比较广泛,如心脏病、糖尿病甚至痴呆症。”     “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以确定现有观点仅仅是一个偶然发现还是确凿无疑的结论,”沃姆斯利说。     “不过,”他说,“可以肯定,如果能够长期坚持每天使用含氟牙膏刷牙两次、定期看牙科门诊、控制甜食摄入量,就可以保持口腔清洁,享受健康生活。”
汶川发生山体塌方 “震中”生命线再次中断   东方网5月30日消息:29日,“汶川特大地震”震中——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一处山体塌方,造成213国道汶川段彻底中断,并有一条通村半山公路出现约50厘米宽的裂缝,但没有发现人员伤亡。这已经是“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这条有着“震中生命线”之称的国道,第三次因山体大塌方中断。   “塌方的具体地点位于汶川县雁门乡索桥村。”汶川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杰介绍说,塌方从29日10时开始,一直陆续塌方到当日深夜,共计塌方量超过1万立方米,造成国道213线完全阻断,并沿国道213线形成了长400多米、宽200多米的松散垮塌体;位于垮塌体上方的一条通村半山公路,出现了50厘米宽的裂缝。这条通村道路也被交通部门实施紧急管制,车辆和人员均被限行,萝卜寨、索桥两个高半山村与外界联系的交通要道阻断。   出现山体垮塌后,当地有关部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进行交通管制和人员疏散。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人员伤亡,但在塌方处两侧,已有数千辆车辆等待道路疏通通行。   由于垮塌山体较为松动,塌方还偶有发生,排危和清理塌方难度较大。目前,抢通人员主要通过高压水枪清理松散山体,但具体疏通时间暂时还无法确定。   213国道是地处高山峡谷的汶川县与外界连通的重要交通要道,也是整个阿坝州生产生活、灾后重建、九寨沟黄金旅游线的运输“主动脉”,平均每天有上万辆车辆通行,在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被称之为“震中生命线”。   自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以来,这条生命线已经出现过两次因为山体大塌方而中断:分别是2008年5月12日,因8级特大地震出现山体塌方和桥梁断裂而中断;2009年7月25日,因山体崩塌造成一座大桥断裂而中断。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