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66
安婧66
关注数: 13
粉丝数: 207
发帖数: 5,518
关注贴吧数: 35
你修学佛道,要想成就无上的佛道,离相、无相,第一要决。若不能 你修学佛道, 要想成就无上的佛道, 离相、无相,第一要决。 若不能离相, 你这一辈子心不可能清净的, 还存有一点点期盼, 对这个假相的期盼, 你的心就不清净。 所以, 务必要把那个内在里面的深入的执、分别跟颠倒, 彻底的铲除! ——慧律法师 阿弥陀佛! 六时吉祥!🙏🙏🙏
怎么才能过的心安理得。慧律法师 不二草堂 今天我们怨天怨 怎么才能过的心安理得。 慧律法师 不二草堂 今天 我们怨天怨地 对人不满 为什么不抱怨 不满自己 为什么不想想 是不是前世没有布施 春天不播种子 秋后怎有收获呢 在我大学时期 有两位同学 时常在斗争 一位是学佛的 却对另一位的言语 行为感到非常的挂碍 许多行为举止 都会令他不耐烦 我就告诉他 若你对别人的言语 行为感到痛苦时 你就远离他 若离不开时 就不能用你的秤去量他 或者你就原谅对方的修养不足 如是想 你才不会痛苦 否则 你受他影响 那是痛苦不堪的 所以佛陀说 如果你的快乐 需要别人的施舍 你会活得很痛苦 人 要得到快乐 必须寻找自我解脱 佛的伟大是能自我解脱 而我们则不能 只希望别人的赞美 或说几句好话 这样就非常痛苦了 若想解脱 我告诉你们 只要我们做事 能对得起良心 没有做错事 也没有愧对别人 别人对我们的批评或毁谤 都要置之度外 都要放下 否则你会痛苦的 所以 有人批评慧律如何如何 我听太多了 说真的 任何事都不能公平的 纵使是佛陀再来也很难公平 何况是我们 有缘的就来 没缘的就随缘嘛 所以 今天我们要谈 生从何来 死往何去 这跟哲学上所谈的 就大不相同
出自慧律法师《找回内心的宁静》
如何面对人生的逆境诸位,你所谓的逆境是你内心里面经不起打击的 如何面对人生的逆境 诸位,你所谓的逆境 是你内心里面经不起打击的定义 圣人他的定义不叫做逆境 叫做逆增上缘 意思是说这些逆境 使我们更加的成熟 这些逆境对修行人是好事 所以,如果你爬楼梯,一层,二层 爬上去喘气喘的很厉害 那恭喜你 因为你可以看得更遥远 我们感谢逆境 如果什么事都顺着你 你一辈子就是一个庸人 平庸之人 所有的圣贤都必须经过逆境的训练 风平浪静训练不出良好的水手 所以,在众生来看是不好的 可是在圣人的角度来看是好的 慧律法师《点燃希望》
一切万法,缘起如幻,如幻就是缘起如幻。一切万法,只要是缘起法,有相的东西,无相的识心,统统是如幻,其性本空。所以诸位,你在这里要有一个重要的观念:识心分别乃是依他起的,空无自性,这里你一定要特别注意。刹那闪动的执着,就算你做了很多的事情、很多的好事,那个也是识心,这个也是依他起的,本来是空无自性的。所以佛教你虽行一切的善,同时也要离一切善的执着,虽度无量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可度,立刻就灭掉那一种度众生的观念。 慧律法师《楞伽经》🙏🙏🙏🌹🌹🌹🌻🌻🌻 .众生因为迷于假相,误认为它是真实,同时执着这个妄心死执不放,妄心执着于妄相,妄相又熏习这个妄心。内叫做妄心,外叫做假相,或者是叫做妄相。所以因此就掉进生死的轮回,不得解脱。人家六祖就看得很清楚:“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诸位,无一物,包括假相;无一物,包括心中没有任何的挂碍,本来无一物,那当然就没能所,本来无一物,有什么东西可以缘吗?有能缘的妄想心吗?有所缘的妄情的境界吗?没有啊! ——慧律法师《楞伽经》🙏🙏🙏🌹🌹🌹🌻🌻🌻
在这个世间,很多事情是不会有答案的。你们为什么会做夫妻?没有 在这个世间,很多事情是不会有答案的。 你们为什么会做夫妻?没有答案。 你们为什么会做兄弟?也没有答案。 你们为什么会来到这个世间?也没有答案。 没有答案的,业力使之然也,没有什么答案的。 这个世间,你愈追求答案,愈追求不到答案。 你在这个世间钻牛角尖: 我为什么是女人呢? 我为什么是男人呢? 我今天为什么病苦病到这么严重呢? 你自己去探讨前因后果,最后还是没有答案的。 因为无明所构成的这个世间,业力使之然,业感缘起,缘起就是如幻。 因此你想要追求答案吗? 很简单!放下,那一念就是答案。 所以,二个夫妻吵架,他就说:“我为什么要跟你结婚?我为什么要娶到你?” 二个人一直争吵……争吵到最后没有答案,最快的答案就是什么? 就是放下!这个世间很多事情是没有答案的。 所以,不需要一直追求、一直寻觅,认了就是你的,直接了当,接受这个事实,对于不可以改变的事实,你必需接受它,一定要去承受它。 慧律法师🙏🙏🙏
有我是痛苦的根源,无我才是解苦的妙方。修行不是为了得到,而是 有我是痛苦的根源, 无我才是解苦的妙方。 修行不是为了得到, 而是为了放下。 在修行中, 不要试图去达到任何境地, 正确的修行是不执着一切。 —— ——慧律法师
在家居士如何看破、放下?-慧律法师正见录两个角度。第一,观不 在家居士如何看破、放下?-慧律法师 正见录 两个角度。 第一,观不净、苦、空。 你想想看,这个色身从小到大,大、小便不净;有色身就会生病、开刀,吃得不干净就会中毒,晚上睡不着苦闷;最后送进火葬场火化,什么都留不住。 看不破,你的挂碍就会多;看不破,执着、烦恼就会多;看不破,痛苦就会跟着而来。这个色身的终点都会变成骨灰,没有任何例外,只是一些化学元素而已。 第二,观无常。 我们的色身每分每秒都在变化,想想看,五岁的时候长得可爱,十岁的时候来到私塾,二十岁以后大学毕业,三十岁以后结婚、生儿育女,四十岁以后搞一点事业,五十岁以后渐渐老化,六十岁的时候退休,七十岁以后眼睛渐渐不行了,牙齿慢慢动摇,皮肤也变皱了,儿孙已经长大了。 释迦牟尼佛示现人间八十年,我们用释迦牟尼佛的年龄,减去你现在的年龄,还剩下几岁?还有几年可以活? 这样观想,这个世间真没有什么可以执着的,应该为自己的下一辈子着想。 到最后要什么统统放下,什么也不要管,拼命念佛,念佛的时间要多,持咒的时间减少,死神来敲门是没有信号的,哲学家讲了一句话:“死亡是人类最难掌控的一种讯息。” 所以,要好好珍惜佛法的因缘。
有大神用过三能吐司盒2054和2048,哪个好?纠结 有大神用过三能吐司盒2054和2048,哪个好?纠结
各位大神,蛋白打发过了出水分离了,5个蛋清扔了可惜,还能做什 各位大神,蛋白打发过了出水分离了,5个蛋清扔了可惜,还能做什么?还有5个蛋黄
在梦中梦到男女在行淫,怎么办?如何忏悔?-慧律法师正见录我们 在梦中梦到男女在行淫,怎么办?如何忏悔?-慧律法师 正见录 我们修行当中,如果有这种毛病的、淫心太重的人,照我说的,你如果办得到,你就有办法改变。 第一,过午不食。第二、常常打赤脚。 你去别人家里,常常看到人家打赤脚,不要对人家说:“哦!你是听慧律法师讲经,所以你才打赤脚。喔!你是晚上专梦那些?”你不要说人家,乱说那些。人家打赤脚是图凉快,你不要乱说那些呢! 我告诉你,男众淫心太重的人教你一个绝招,晚上睡觉,不要穿袜子,把脚放出来,让这凉、凉、凉、凉、凉,火气就会下降、下降、下降。 再来,念佛的时候,要观想“南无阿弥陀佛”,观想一个灯、二个灯、三个灯的那个灯,放光、放光、放光,这样心比较能定,多拜佛。 本文摘自:慧律法师“88年佛学问答录”
善士问:在家要为生活奔波,怎么可能像师父一样什么都放下呢?” 慧律法师答:放下,并不是出家人的专利,一切境界都可以当作修行。我们应当将一切境界,作为磨练心性的材料,不应随着境界漂流、沉没,把一切的环境都当作道场,道场不只是在寺庙,我们的心也是一个大道场。 我们的眼睛常常看到别人缺点,就活在他的行为污点当中,我们就没有时间检讨自己了。 一个真心想修持的人,就要放下一切,不要怀念过去美好的回忆,因为过去已不可追;也不要盼望未来,因为未来尚不可知。 人的心境,每一秒钟都在改变,你所能把握的就是“现在”。照顾当下,放下一切,专心念佛,才是最重要的。 本文摘自:慧律法师“找回内容的平静”
宗萨钦哲仁波切 : 迅速成为伟大行者的窍诀对于菩萨乘与金刚乘 宗萨钦哲仁波切 : 迅速成为伟大行者的窍诀 对于菩萨乘与金刚乘的修行者而言,「三殊胜法」(The three Noble Principles)是不可或缺的。 ▉ 生起菩提心 从前行到供养一支蜡烛,无论你是做何种佛法修持,永远要以利益一切有情众生的发心去做。 在此,「利益」不仅意味着给予实质的帮助,例如提供食物或药品,或满足人们的情绪、自我与幻想;此外,还包括发愿能对一切有情众生的证悟确实给予帮助。 若是缺乏这种发愿,佛法的修持就很容易会变成自私自利的行为。 至关重要的是,我们要牢记自己是为了所有其它众生而修持,而这种广大的愿力,就是使得佛法修持既强大有力又无穷尽,并能保证其结果会带来无量利益的原因。 ▉ 运用「无二元分别」的觉知 在修持或实践佛法事业时,我们必须保持不间断的觉知,了知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幻相,或至少试着把这种想法带入心中。 如果我们戳刺自己的身体,逻辑的心会告诉自己感到疼痛,这个疼痛会有很真实的感觉。 因此,我们必须试着去习惯于这样的想法——一切我们所见、所做、所想的,都是自心所造作出来的诠释,而这也是迈向「无二元分别的修持」之重要垫脚石。 「习惯于」的意思就是一再地提醒自己,例如,做大礼拜而膝盖开始疼痛时,要提醒自己——「我在做大礼拜」的「我」以及「我的膝盖痛」的「我的」,都是心所创造的幻相。 我们一切的经历都是心所创造的,记住这一点,就能直接对治憍慢与我执。 一旦它成为你的第二天性,你就不再会执着于自己的佛行。 这并不意味着你不再修持;相反的,就如快要渴死的人无**制地要大口喝水一般,一旦了知这一切都是幻相,你唯一所想的就都是与佛法有关的事。 当然,佛法本身就可以对治我执,但对那些自认为是「好修行」者而憍慢的人而言,佛行很可能会变成另外一种膨胀我执的方式。 因此,记住「我们经历的每件事绝对只是心的产物」这一点非常重要,即使每天只记得五分钟。 在此时,学生们经常会问的经典问题是:「如果无经历的一切都只是自心的产物,那么有『积聚福德』这回事吗?」针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福德的存在与否,只不过又是心所造作的另一个概念而已。 在一开始,你的每个行为就能具足菩提心的发心,并且记得「无于元分别」(nonduality),这可能相当困难;而要你即刻就能每天观修空性一个小时,也不太可能。 与其如此期望,不如试着去记住:你所见与所经历的一切,都只是自己显相的产物而已。 不论你的佛行如何单纯,例如供养一朵花给上师,你都要记住,虽然你藉由供养而积聚了福德,但事实上,「积聚福德」的概念本身就是你自心所创造的。 利用一切的机会去习惯这个念头——自己所感知的一切都是心所造作的,并无真实的「圣行」(holy activity)存在。 这些领悟对你的所作所为会有深远的影响;最重要的是,因为它们把你从诸如骄慢或嫉妒等烦恼的后果中解脱出来。而且,当上师把你供养的花扔在地上不屑一顾时,你会完全不在意。 ▉ 回向 每次修持结束时,不仅为自己的安乐,也要为一切有情众生的利益与证悟,回向你所获得的任何福德。 而且,你不必等到一座修持结束才回向,任何时候都可以这么做。 你可以试着在每次大礼拜后回向,这样可以保证不会浪费掉任何一个大礼拜的福德。 你也可以将所有在过去生中忘记回向的福德拿来回向,例如这段祈请文: 我以刚才积聚的一切福德、 过去生中积聚而遗忘的一切福德, 以及未来世将积聚的一切福德, 回向一切有情众生之利益与证悟。 无论你是多有经验的佛法修行者,很重要的是要记住,唯一能让你的一切行为,而不只是座上的修持,都能利益自己与他人的方法,就是运用这「三殊胜法」。 你应该对广大的发心具有野心,当需要完全开展的菩提心时,不要只对简单的仁慈感到满足。怙主敦珠(Dudjom)仁波切说,佛法修持真的不是那么困难,一切都取决于发心。 因此,永远别忘记要生起带领一切有情众生直至圆满证悟的发心。 即使只是点燃一支蜡烛,你的发心愈广大,你积聚的福德就愈多。 ·如果你点燃蜡烛只是为了装饰客厅,那么,你有的是一般人的发心。 ·如果你点燃蜡烛是祈愿积聚福德,而终能摧毁轮回,那么,你的态度就与声闻乘修行者相同。 ·如果你点燃蜡烛是祈愿将所获得的任何福德回向一切有情众生的证悟,那么,你的态度就与菩萨乘修行者相同。 ·将蜡烛视为智慧之光,照亮一切有情众生,而且光所到之处都成坛城,这是密乘修行者的态度。 但是,大多数的时间,我们似乎无法记住这些重要的指导,而当记得时,以它们来修持又经常变得不必要的复杂。 在这年头,我常听许多修行者说他们想做长期的闭关,或想对上师做大量供养,或想做其它大规模的举止,希望能一次就积聚大量的福德。
达照法师:逆境中如何成长不抱怨、不难过、都是因果要认错。由他 达照法师:逆境中如何成长 不抱怨、 不难过、 都是因果要认错。 由他谤、 任他说、 把火烧天自闯祸。 对众人, 要爱心, 德厚名高鬼神钦。 独自处, 情绪新, 来日方长看如今!
如何忏悔以前的过失?-慧律法师佛法不是一直停留在过去,也不是 如何忏悔以前的过失?-慧律法师 佛法不是一直停留在过去,也不是一直在忏悔,因为业性本空。 重点是要从现在做起,而不是一直逗留在以前的回忆。 痛苦是一种增上缘:没有痛苦的人生,是不值得活下来的。 如果一个人没有经过痛苦的洗礼,他就不懂得珍惜,就不会成长、成熟。 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不要在意以前的过失,而应该在意我们现在懂不懂把过失拿来警惕自己。 一直停留在过去,对以前的过错耿耿于怀,放不下以前的过失,也就是醒不过来,这个是最严重的过失。
【如何是正信的佛教?如何是正信的佛弟子】经典里面讲:如果身披 【如何是正信的佛教?如何是正信的佛弟子】 经典里面讲:如果身披袈裟,不说正法,怀恶知见,这是可怕的杀手,专门杀掉众生的法身慧命!世间人闻到正法很困难,如要坚持,则更困难! 世间人,大家都喜欢搞神通,哪一个和尚有神通,都跟着跑。 持咒(治病),众生喜欢;求财,众生喜欢;显异惑众,众生喜欢;讲求感应,众生喜欢;鬼神附身,众生喜欢......众生就是喜欢这些,这不是正信的佛弟子,不是正信的佛教。 正信的佛教,没有鬼附身,正信的佛教也没有讲求地理风水,地理风水它是参考,看时间跟空间,这不是修行人的重点。修行人的重点是如实修行、如实听经、如实闻法,开大智慧、解脱,这个是我们的重点。 正信的佛教,没有算命,算命不如认命。 正信的佛教,不观星、不望斗,看日月星辰是外道法。 正信的佛弟子,不求财、不求长寿。佛陀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财就会来,就会长寿。多行善,自然有财,自然有寿。 凡夫的心就是这样,喜欢这些。凡夫的心就是:今天来拜佛,明天马上中彩券,明天赛马,我那一匹马,马上得冠军!众生希望这个......。学佛不是学这个,是学智慧,学解脱。 末法时期,你搞得愈奇怪、愈敢讲、愈让众生迷茫的,大家都会尊敬他像是圣人,自己讲起来,我是佛中之佛啊,我是某佛再来的,把自己讲得比释迦牟尼佛更高,自我膨胀,自我吹嘘,神通广大,通达三藏,神通自在,晚上佛菩萨都会来跟他讲经说法,这个叫做敢死队啊,地狱的敢死队......! ———慧律法师《正信的佛教与解脱》🌹🌹🌹
问:有的人一生受苦很多,是前世修行得不好吗?慧律法师:不要这 问:有的人一生受苦很多,是前世修行得不好吗? 慧律法师:不要这样讲,一辈子受了很多苦,反而容易入道,不要把苦当作苦,要把苦当作是一种增上缘。 一个人没有经过痛苦的洗礼,就不会珍惜生命,也不懂得该怎么修行。 吃苦在佛教来讲,不见得不好,逆境越多,成就就会越大。 上苍给我们痛苦,但因为后面有很重要的礼物,也就是让我们能够自觉,能够觉悟成佛。 而这个珍贵的礼物,是用痛苦来包装,当你打开这个用痛苦包装的礼盒,里面却含有清净自在的佛性。 所以不要把今天所受的苦,包括婚姻、经济、病苦种种的,或者是儿女不孝顺、孤苦无依,把它当作一定是前世的业。 当然佛教所讲的业,其实是非常复杂的,并非单就今生的际遇就归属于业。 所以,没有痛苦的人生是不值得活下来的,要想活得更灿烂,你必需要经过很多的痛苦。 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如果没有经过痛苦、挫折,我们怎么能够动心忍性?我们怎么能够更成熟、更深入的理解人生? 所以,苦,它是成就圣贤的阶段,就像你爬楼梯一样,每经过一个阶梯往上爬,你会气喘如牛,可是登到最高峰的时候,却看到那么漂亮的风景。 没有一个圣贤不经过吃苦而能成就的,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不要把吃苦当作是吃苦,要把吃苦当作是吃补。
遇事怎么办?达照法师 荷花飘香遇到好人好事,要感恩!遇到坏人 遇事怎么办? 达照法师 荷花飘香 遇到好人好事, 要感恩! 遇到坏人坏事, 要忏悔! 遇到任何人都要有爱心! 朝这个方向做去, 准没错!
功课不要订太多,做不完再忏悔,没必要!-慧律法师六祖有一句话 功课不要订太多,做不完再忏悔,没必要!-慧律法师 六祖有一句话:“一切福田,不离方寸”,这句话你体会得出来吗? 现在的人精进,却不懂心法,他知道要做早晚课,但是订功课太多,比如《无量寿经》订七次,这么长,诵不完就赶、赶,你看,这样有功德吗? 那是文字,文字是佛讲的,佛讲的是要让你开悟,不是叫你只读经而已。 诵经就要依文入观,依照这文章进入观照的境界,依文入观才是真正的诵经,如果诵经不能依文入观,这样跟我们的心法完全没有相应,有口无心,就像鹦鹉一样。 所以我跟诸位讲过,功课不要订太多,比如你一天订半个小时,只要坚持不缺席就不得了了,如果订太多,做不到才来求忏悔,每天都欠佛祖,不要这样。 你要依自己的能力来订功课,要上班、赚钱,差不多一天可以订四十分钟的功课,有多少时间就订多少时间。 作功课不要赶,心浮气躁,像在赶什么?像炒青菜那样,火那么艳,嘈杂不已,还没有炒熟就端出来,诵经就最怕这样,没有炒熟就端出来,我们要至心诵一次,诚恳、慢慢的诵,不要急、不要躁。
求助:请问各位大神这个颜色是正常的吗?
伤害对方的自尊心,伤害对方的荣誉,或者是种种的身心,会让对方 伤害对方的自尊心, 伤害对方的荣誉, 或者是种种的身心, 会让对方痛苦的, 佛弟子做不得, 这样不够慈悲。 我们布施, 不只是金钱, 我给你希望、给你安慰、给你鼓励, 这也算是一种精神的布施, 佛弟子不可以带给众生困扰。 ——慧律法师 阿弥陀佛! 六时吉祥!🙏🙏🙏
学人问:我是一个皈依佛门十多年的人,但是还是感觉自己没有入门,是个门外汉,请问法师,怎么入门? 达照法师答:这个从福缘寺的门进来就已经入门了。(众笑)其实佛门广大,这个不是开玩笑的话,因为《法华经》确实讲过: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就是无意当中念一句“阿弥陀佛”你也进入佛门了,只是这个佛门太广大了,你进了门以后要登堂入室,还要登这个宝座,要经过多长时间那就不知道了。皈依三宝算是成为了正式的佛弟子,你这一生只信佛不信其他宗教,就已经是入了佛门了。佛门里面台阶很多,这是第一个阶段。入门以后有小学一年级、二年级,有学前班、幼儿园,那些都是学生。如果想真正开始用功,那是有标准的,不是你到庙里烧几柱香,拜几下佛,看几部经,听几句法,然后自己还是照样被自己背后的业力推着往前走,那个从修行上说,还没有入门。 那么修行上怎么入门呢?只有两个地方算是真正入门。第一个就是你开始懂得在心念上调整自己了。哪怕是一个念头,你知道坏的念头来赶紧念佛转换,你知道用心地功夫了。不懂得用心地功夫的人,都是在做修行的准备工作。记住没有? 佛法有五大要素,这五个要素你都要掌握。 第一个,皈依三宝。你生命的目标、方向已经定好了,这第一个是必须的。 第二个,发心纯正。你学佛的动机要对,动机不对不行。你只求名求利是不行的,那还是没有入门。这个动机是什么呢?就是我要做个好人——善心,我要想解脱轮回之苦——出离心,我要想度一切众生——菩提心,这三个心具足你是动机纯正。你的动机纯正了,你背后的动力就很大。好的车跑得快是因为它动力大,修行快是因为你发心勇猛,这是第二个有动力在背后推着你。 第三个呢,持戒。就是你修福报啊,布施啊,学戒律啊,各种各样的威仪规矩啊,种种外在的行为是做好你要去目的地的保护栏,保护你的绳索你做好了,但是你脚还没有开始迈步,这不算修行的入门。开始迈步从哪里迈? 第四,正知见。你知道一切法无我,一切法由心生,所以你懂得应该从内心去求,从内心改善自己,这是开始了。 真正修行呢,是第五大要素,就是修止观。无论是念佛也好,诵经也好,持咒也好,这是第一个入门的方式,就是你已经知道要改变你的心念。第二个地方呢,就是你已经看到了自己妄想停下来,什么念头都没有,这个地方离不生不灭更近。所以参禅的人一定要参,要看到一念不生之前,念头还没起来之前,盯住它,隐隐约约的,就一直看着它,其他世间的五欲六尘都不管了,这是真正的修行入门了。这两个地方如果没有到,你还没有入门。如果你现在还不懂得入门呢,你就知道以后要通过念佛使自己的心有地方可以安住,这安住的地方就是门内汉。阿弥陀佛。
佛再三地在经典劝诫我们佛弟子当以法为乐所有的佛弟子应当以求得 佛再三地在经典劝诫我们 佛弟子当以法为乐 所有的佛弟子应当 以求得正法来 当作自己的娱乐 这是真实的快乐 不要去追求如梦幻 泡影的假相 那个乐绝对会有败坏的 应当追求法的快乐 这种法的快乐 跟喜悦是有无量的喜 无量的乐 而且是真实的乐 慧律法师巜圆觉经》🙏🙏🙏
当你有学佛你就看到没有学佛是一个多可怜的人他什么都割舍不下一 当你有学佛 你就看到没有学佛 是一个多可怜的人 他什么都割舍不下 一件小事让他焦虑 摧残他的光明自性 一件实在微不足道的 他就是食古,就是不化 不受教,这个时候 你回光返照,说,噢 还好这辈子有听到佛法 要不然你也跟他一样 慧律法师《圆觉经》🙏🙏🙏
修这种法的人福报最大(广钦老和尚) 修行就是在修我们这忍耐性,修这种种逆境,凡事要能忍才是修行。 舒适顺意的境界有什么可修?就是要在横逆的环境去磨、去修,万般事总是要顺别人的意思,事事忍辱,最后终会有好处,如果再分个我是他非,烦恼就惹上来了。 如果要省却烦恼,凡事当随从大众或他人的意见,不可固执自己的看法,只有自己的事情,才可以依自己的意思,这是忍辱的方法。 论人的是非曲直,心里不平,起了烦恼,那就是自己的错、自己的过失。不要去管是非曲直,一切忍下来,心里安然无事,这才对,自己也无犯过失,这是修行第一道,也是最上修道之法。 师父不在时,遇事境缘,要记得师父曾说过的,要忍!要忍!心安无事,这是最好的一帖药。 别人的行为好,我们心里不起欢喜贪着心;行为不好,也不起憎恶心,要好好按耐这个心,不起烦恼。 别人不好是别人的习气,那是别人的事,如果我们拿来起烦恼,那就是自己的愚痴。这样不论事情是好是坏,能保持这个心不动,便是忍辱。 能够冲破这一关,以后无论什么事就比较不会起烦恼。这点切要好好学、好好磨炼,如此业障自然消除,身体自然也好起来。 那些溺在父母身边的人,比较不能成长,而那些离开父母的宠溺,在外奔波的人,反而能炼成大人的气魄。 就像溺在母猴怀里的小猴,有时会被母猴抱得活活闷死,而那些独立跳跃在山林的小猴,反而活得很好。修行要在最困苦、最不好的环境,越是能忍辱,越有境界折磨,才是修行最佳的环境。 人家侮辱我、欺负我、占我便宜,如果我们能忍下来,不去斤斤计较别人占我多少便宜,也不去挂碍它。这样不但宿世业缘消除,且当下便能平静无事,又能增长智慧,延长我们的寿命。 忍辱是修行之本,戒律中也以忍辱为第一道。忍辱是最大福德之处,能行忍的人福报最大,不但增加定力,而且能消业障、开启智慧。凡事都要忍辱,忍辱即是智慧。 受戒是受什么?是受忍辱,依忍辱修行是根本。照这样去做,到那里都能感化人,修忍辱就有德行,不但人见生欢喜,也可感化人。 修忍辱波罗密——不是说我要忍辱,也不是感觉自己在忍辱,或压抑自己,这还有我相。 而是对境不觉得,这才叫做忍辱,如人家骂你时,你不觉得人家在骂你。 那些往生西方的人,都是念佛专一,而且能忍辱吃亏的人。
修这种法的人福报最大(广钦老和尚) 修行就是在修我们这忍耐性,修这种种逆境,凡事要能忍才是修行。 舒适顺意的境界有什么可修?就是要在横逆的环境去磨、去修,万般事总是要顺别人的意思,事事忍辱,最后终会有好处,如果再分个我是他非,烦恼就惹上来了。 如果要省却烦恼,凡事当随从大众或他人的意见,不可固执自己的看法,只有自己的事情,才可以依自己的意思,这是忍辱的方法。 论人的是非曲直,心里不平,起了烦恼,那就是自己的错、自己的过失。不要去管是非曲直,一切忍下来,心里安然无事,这才对,自己也无犯过失,这是修行第一道,也是最上修道之法。 师父不在时,遇事境缘,要记得师父曾说过的,要忍!要忍!心安无事,这是最好的一帖药。 别人的行为好,我们心里不起欢喜贪着心;行为不好,也不起憎恶心,要好好按耐这个心,不起烦恼。 别人不好是别人的习气,那是别人的事,如果我们拿来起烦恼,那就是自己的愚痴。这样不论事情是好是坏,能保持这个心不动,便是忍辱。 能够冲破这一关,以后无论什么事就比较不会起烦恼。这点切要好好学、好好磨炼,如此业障自然消除,身体自然也好起来。 那些溺在父母身边的人,比较不能成长,而那些离开父母的宠溺,在外奔波的人,反而能炼成大人的气魄。 就像溺在母猴怀里的小猴,有时会被母猴抱得活活闷死,而那些独立跳跃在山林的小猴,反而活得很好。修行要在最困苦、最不好的环境,越是能忍辱,越有境界折磨,才是修行最佳的环境。 人家侮辱我、欺负我、占我便宜,如果我们能忍下来,不去斤斤计较别人占我多少便宜,也不去挂碍它。这样不但宿世业缘消除,且当下便能平静无事,又能增长智慧,延长我们的寿命。 忍辱是修行之本,戒律中也以忍辱为第一道。忍辱是最大福德之处,能行忍的人福报最大,不但增加定力,而且能消业障、开启智慧。凡事都要忍辱,忍辱即是智慧。 受戒是受什么?是受忍辱,依忍辱修行是根本。照这样去做,到那里都能感化人,修忍辱就有德行,不但人见生欢喜,也可感化人。 修忍辱波罗密——不是说我要忍辱,也不是感觉自己在忍辱,或压抑自己,这还有我相。 而是对境不觉得,这才叫做忍辱,如人家骂你时,你不觉得人家在骂你。 那些往生西方的人,都是念佛专一,而且能忍辱吃亏的人。
纵览十二部经典,又凭什么能够达到见性的功夫呢?不可能!见性是 纵览十二部经典, 又凭什么 能够达到见性的功夫呢? 不可能! 见性是实修实证的东西, 是真正要放掉烦恼才有办法的, 一天到晚在经典里面, 然后在执著,诵经、 拜佛、念佛, 却不肯放掉那一分的执著, 嫉妒、贪婪, 那么你没有机会了, 没办法解脱嘛! ——慧律法师《达摩血脉论》 🌹 🌹 🌹
学佛就是̍有个好处,能够解̇脱自己,你根́本就不需要去改变́ 学佛就是̍有个好处,能够解̇脱自己,你根́本就不需要去改变́对方。我告诉你:́你如果想要改变对́方,你会发疯,真́的!不骗你的,哪́一个执着的众生他́会让你改变啊?夫́妻也是这样喔,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喔,真的!所̍以,佛陀告诉我们̍说:你想活得痛苦̍吗?很容易的你就̍会过得很痛苦,你̍就每天想要去改变̍对方,你会活得很̍痛苦!如果你不想̍要去改变他,有因缘感化他,̇你就会活得很快乐̇,这̇样子。 ————慧律法师
学佛就是̍有个好处,能够解̇脱自己,你根́本就不需要去改变́对方。我告诉你:́你如果想要改变对́方,你会发疯,真́的!不骗你的,哪́一个执着的众生他́会让你改变啊?夫́妻也是这样喔,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喔,真的!所̍以,佛陀告诉我们̍说:你想活得痛苦̍吗?很容易的你就̍会过得很痛苦,你̍就每天想要去改变̍对方,你会活得很̍痛苦!如果你不想̍要去改变他,有因缘感化他,̇你就会活得很快乐̇,这̇样子。 ————慧律法师
不要在意你现在很穷这个不重要不要在意你六根有缺陷这个不重要不 不要在意你现在很穷 这个不重要 不要在意你六根有缺陷 这个不重要 不要在意你本身的**卑微 乃至于你五逆十恶重罪造尽了 这个都不重要 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 影现出来的一个极乐世界 不是物质世间 我们要用心的念力 扣住阿弥陀佛的愿力 任何一个人 临命终一刹那之间就往生 为什么? 从以前往生的人到现在的人 都说在一刹那之间 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很清楚的 极乐世界就根本没有距离 极乐世界就在一念之间 一念之间它就是极乐世界 它没有距离 最大的距离就是什么? 就是造十不善业 最大的距离就是执着、烦恼 攻击、伤害、诬蔑、毁谤 充满着烦恼 每天过这个日子 你怎么进入净土呢? 怎么可能 与佛的大悲愿力不符合 再来,为什么师父一直说 每一个人决定往生极乐世界 毫无疑问 为什么讲得这么有十足的把握 只要你肯 只要你肯回光返照一念相应 这样讲还是很模糊 我们一直觉得世间有五逆十恶 我们自己犯到杀、盗、淫 一直自卑感 记住! 在《楞伽经》里面讲得很清楚 佛陀以大悲平等心 流入无量的法界世界 就度一切众生没有分别 简单讲你今天造的五逆、十恶 杀、盗、淫、妄 是你自己障碍自己 你的观念一直觉得我罪很重 我无药可救 佛没有这样的观念 好,如果这样讲还不是很清楚, 注意听比喻 你去看看那个瀑布 看看那个瀑布 那个瀑布这样泻下来 这个水泻下来的时候 众生看的时候是怎么样 众生看那个瀑布是怎么样 水一直流动,对不对? 水一直流动,是不是? 你看不到真相 其实水没有在动 那是因为众生的幻觉 如果我们用摄影机摄影起来, 水全部都停止的 高速有能力有大智慧的 看这个世间是全部停止的 为什么? 本性无善无恶、无是无非 无来无去 他就是见到世间的真实相 譬如说 你拿了一支刀子这样砍人 这样砍人 砍下去了说犯杀生戒 哎呀,我犯杀生戒了 在佛、证悟的人没有这种观念 你只是一把刀子一个色身 缘起 你只是成法、破法 统统叫做佛法 《华严经》里面成法、破发 统统叫做缘起,统统叫做性空 没有真正的一个 杀人放火的这种东西 但是因为众生的业识所感 业力所感 所以他因果清清楚楚 我们就认为 我造了无量无边的恶业 所以在众生位他要求忏悔 如果证悟到无生 你忏什么悔呢 所以记住!今天每一位众生 除了自己障碍自己以外 诸佛菩萨 从来没有说他不救你的……。 ——慧律法师
不要在意你现在很穷这个不重要不要在意你六根有缺陷这个不重要不 不要在意你现在很穷 这个不重要 不要在意你六根有缺陷 这个不重要 不要在意你本身的**卑微 乃至于你五逆十恶重罪造尽了 这个都不重要 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 影现出来的一个极乐世界 不是物质世间 我们要用心的念力 扣住阿弥陀佛的愿力 任何一个人 临命终一刹那之间就往生 为什么? 从以前往生的人到现在的人 都说在一刹那之间 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很清楚的 极乐世界就根本没有距离 极乐世界就在一念之间 一念之间它就是极乐世界 它没有距离 最大的距离就是什么? 就是造十不善业 最大的距离就是执着、烦恼 攻击、伤害、诬蔑、毁谤 充满着烦恼 每天过这个日子 你怎么进入净土呢? 怎么可能 与佛的大悲愿力不符合 再来,为什么师父一直说 每一个人决定往生极乐世界 毫无疑问 为什么讲得这么有十足的把握 只要你肯 只要你肯回光返照一念相应 这样讲还是很模糊 我们一直觉得世间有五逆十恶 我们自己犯到杀、盗、淫 一直自卑感 记住! 在《楞伽经》里面讲得很清楚 佛陀以大悲平等心 流入无量的法界世界 就度一切众生没有分别 简单讲你今天造的五逆、十恶 杀、盗、淫、妄 是你自己障碍自己 你的观念一直觉得我罪很重 我无药可救 佛没有这样的观念 好,如果这样讲还不是很清楚, 注意听比喻 你去看看那个瀑布 看看那个瀑布 那个瀑布这样泻下来 这个水泻下来的时候 众生看的时候是怎么样 众生看那个瀑布是怎么样 水一直流动,对不对? 水一直流动,是不是? 你看不到真相 其实水没有在动 那是因为众生的幻觉 如果我们用摄影机摄影起来, 水全部都停止的 高速有能力有大智慧的 看这个世间是全部停止的 为什么? 本性无善无恶、无是无非 无来无去 他就是见到世间的真实相 譬如说 你拿了一支刀子这样砍人 这样砍人 砍下去了说犯杀生戒 哎呀,我犯杀生戒了 在佛、证悟的人没有这种观念 你只是一把刀子一个色身 缘起 你只是成法、破法 统统叫做佛法 《华严经》里面成法、破发 统统叫做缘起,统统叫做性空 没有真正的一个 杀人放火的这种东西 但是因为众生的业识所感 业力所感 所以他因果清清楚楚 我们就认为 我造了无量无边的恶业 所以在众生位他要求忏悔 如果证悟到无生 你忏什么悔呢 所以记住!今天每一位众生 除了自己障碍自己以外 诸佛菩萨 从来没有说他不救你的……。 ——慧律法师
我发表了一篇图片贴,大伙来看看吧~
网路龙树更新了
不论遇到任何逆境违缘,决不要抱怨嗔恨,何以故?境是自己的心相 不论遇到任何逆境违缘, 决不要抱怨嗔恨,何以故? 境是自己的心相, 缘是自己的因行, 遇境逢缘,正好观心验因。 修行所要做的主要功课是学会转念, 把一切的逆境当作道场, 处处训练柔顺安忍; 把一切的违缘看成加持, 在对治烦恼贪嗔, 谨记金刚经所说: 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注意我们的起心动念, 就是一针见血的修行。 今天动到一个恶念,诸法,应该求忏悔。所有的逆境,都告诉自己这是来成就我的!上苍要给你最好的礼物,外面统统用痛苦来包装。当你经过大风大浪,最大的痛苦,无论身心种种的病苦,在座诸位,你很快就会打开甜密的潘朵拉盒,甜蜜的结果在等着你!受委屈的人,有福报,被冤枉的人有福报,不辩论的人,有福报。诤与道相违。世间人受到委屈,就一直想要辩论。我们不需要这样,你只要给他一点时间,真理就会水落石出。 ——慧律法师 一个人心中有多少恩,就有多少福;一个人心中有多少怨,就有多少苦:要相信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原因,并有助于你,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相信宇宙中所有事情的发生都是来帮助你实现目标和梦想的,要么为了考验你,要么为了成就你,心存感恩。
不论遇到任何逆境违缘,决不要抱怨嗔恨,何以故?境是自己的心相 不论遇到任何逆境违缘, 决不要抱怨嗔恨,何以故? 境是自己的心相, 缘是自己的因行, 遇境逢缘,正好观心验因。 修行所要做的主要功课是学会转念, 把一切的逆境当作道场, 处处训练柔顺安忍; 把一切的违缘看成加持, 在对治烦恼贪嗔, 谨记金刚经所说: 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注意我们的起心动念, 就是一针见血的修行。 今天动到一个恶念,诸法,应该求忏悔。所有的逆境,都告诉自己这是来成就我的!上苍要给你最好的礼物,外面统统用痛苦来包装。当你经过大风大浪,最大的痛苦,无论身心种种的病苦,在座诸位,你很快就会打开甜密的潘朵拉盒,甜蜜的结果在等着你!受委屈的人,有福报,被冤枉的人有福报,不辩论的人,有福报。诤与道相违。世间人受到委屈,就一直想要辩论。我们不需要这样,你只要给他一点时间,真理就会水落石出。 ——慧律法师 一个人心中有多少恩,就有多少福;一个人心中有多少怨,就有多少苦:要相信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原因,并有助于你,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相信宇宙中所有事情的发生都是来帮助你实现目标和梦想的,要么为了考验你,要么为了成就你,心存感恩。
我们为什么要听经闻法?听经闻法能够转不幸为幸运,因为知道幸跟 我们为什么要听经闻法?听经闻法能够转不幸为幸运,因为知道幸跟不幸它是一种观念。你知道吗?一种观念,转得过来,一下子就解脱;转不过来,那是永远就痛苦! ~~慧律法师
我们为什么要听经闻法?听经闻法能够转不幸为幸运,因为知道幸跟 我们为什么要听经闻法?听经闻法能够转不幸为幸运,因为知道幸跟不幸它是一种观念。你知道吗?一种观念,转得过来,一下子就解脱;转不过来,那是永远就痛苦! ~~慧律法师
【平常語,甘露味】业果来了要承担领受,你能认识它,就心无罣碍 【平常語,甘露味】业果来了要承担领受,你能认识它,就心无罣碍没有恐怖。 好比欠人家债,现在人家来收,你把债还完了多轻松。业果来了要承当,过去了就要放下。有些道友业果来時不想承担,过去了又放不下,那就苦上加苦不能解脱。【夢参老和尚開示】
我们应当了解,找回自己内心的宁静,念念观照一切皆是无常。这样 我们应当了解, 找回自己内心的宁静, 念念观照一切皆是无常。 这样,遇到任何逆境, 就自然放得下, 而能解脱自在,远离烦恼, 这样才是懂得享受生命的人。 ——慧律法师 阿弥陀佛! 六时吉祥!🙏🙏🙏
我们应当了解,找回自己内心的宁静,念念观照一切皆是无常。这样 我们应当了解, 找回自己内心的宁静, 念念观照一切皆是无常。 这样,遇到任何逆境, 就自然放得下, 而能解脱自在,远离烦恼, 这样才是懂得享受生命的人。 ——慧律法师 阿弥陀佛! 六时吉祥!🙏🙏🙏
所以,每个人都要有心理准备在这个业感的世间什么众生都会有什么 所以,每个人都要有心理准备 在这个业感的世间 什么众生都会有 什么状况都会发生 不足为奇 如果了解诸法空无自性 慢慢你就了解 烦恼来自一颗取相的心 你执著它 就好像真存在 就像佛陀在《楞伽经》讲的 住,即有,不住,即无 慧律法师巜华严经》[玫瑰][玫瑰][玫瑰]
我们菩萨不出一句恶口,去伤害任何一个众生,没有恨,没有怨,没 我们菩萨不出一句恶口, 去伤害任何一个众生, 没有恨,没有怨, 没有任何对立的东西, 世间是有立它就有破, 他攻击你,你还手, 你有立,他就有破, 你破他,他再攻击你, 你攻击他,他再攻击你, 那么这个就没有办法止尽, 就不能进入一种解脱的状态, 绝对的领域,永远没有办法, 所以,一个禅师他在解决事情, 最大的解决就是不过问,不计较, 连谈都不谈, 就当作没有事情发生, 就是这么了不起, 有人对不起你, 你连看也不必看, 不必解释,不必去怎样, 你就用你的行为, 好好的表现自己, 久了人家就认识你了. ——慧律上人慈悲开示🙏🙏🙏
考试就是每天碰到境界,能够在情、在欲淡薄,你这个考试,你自己 考试就是每天碰到境界, 能够在情、在欲淡薄, 你这个考试,你自己考试, 你就知道你几分, 其实, 我们如果到临命终才要试试看, 去通过这个联考, 万一通不过, 你就麻烦大了, 那时候就很麻烦了, 所以, 我们每天面对这个境界统统叫做修行, 烦恼当下就是菩提, 每天你都要试试看你的境界有多高, 感情来,你抵挡得住吗? 欲望来,你控制得住吗? 你转识成智能吗? ——慧律法师 阿弥陀佛! 六时吉祥!🙏🙏🙏
【平常語,甘露味】真正的修行是修心,是修正自己,而不是修正别 【平常語,甘露味】真正的修行是修心,是修正自己,而不是修正别人,放下我执我爱,慈悲一切众生,才是佛法的真谛。【夢參老和尚開示】
千万记住,所有的修行,包括持戒清净,都是为了降伏自我,不是跟 千万记住,所有的修行,包括持戒清净,都是为了降伏自我,不是跟别人比较。 比较是生灭法,降伏自我是清净法,修行一定要弄对方向! 什么叫学佛?学佛就是转变心灵的重大工程。彻底地转变这个“业力”、转变习气、转变念头。 广钦老和尚讲:修行人不要去管别人演什么戏,每天注意降伏自己。 ——慧律法师 阿弥陀佛! 六时吉祥!🙏🙏🙏
〈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裳)百花就是你面对一切境界百花丛里, 〈百花丛里〉过片 (叶不沾裳) 百花就是你面对 一切境界 百花丛里,就是六根 就是根、尘、识 显现的根身界 种子这些世界 叫做百花 就是一切的境界 叫做百花丛里 叶不沾裳 叶不沾裳就是 不会被黏到 叶是比喻执着 不会被执着所沾到 叶表示相的意思 百花丛里表示一切境界 叶表示相 相绝对不会沾到衣裳的 一个人悟道 恭录慧律法师[玫瑰][玫瑰][玫瑰] 《宇宙万有本体论》
把不平等的世界,回归到平等的一真法界,这个就是真修行人。所以 把不平等的世界, 回归到平等的一真法界, 这个就是真修行人。 所以,修行人心愈清、愈平等、愈无所住, 就是真正进入佛的本怀, 把大事化成小事, 小事化成无事, 这个是真修行人; 如果把无事搞成小事, 小事搞成大事, 那么,这个违佛的心意教诫。 所以,修行人应当懂得平息自我。 ——慧律法师 阿弥陀佛! 六时吉祥!🙏🙏🙏
【平常语•甘露味】我们朝山礼拜,不论见到什么圣迹,只能说你有 【平常语•甘露味】我们朝山礼拜,不论见到什么圣迹,只能说你有见的因缘,得到加持的一份福德。要消业障、增智慧,得从你自心转化。【夢參老和尚開示】
修行起步一定要正,有正知正见的大善知识引导,才不会盲修瞎练。 修行起步一定要正,有正知正见的大善知识引导,才不会盲修瞎练。 盲修瞎练不但浪费生命还走错路,宁可百年不开悟,不可一日走错路。 修行重要的是处理内心的烦恼,只要贪嗔痴没有去除,不管用什么方法都不能了生死,都不是正统的佛教,最多叫方便,不能究竟。 修行最重要的就是“纠正自己”这才叫真修行。 修行如果还是随着自己的习气去造业,而且解释了一大套的理由,去放纵自己的习气与错误,你就永远受时空的支配而六道轮回。 ――慧律法师 阿弥陀佛! 六时吉祥!🙏🙏🙏
在座诸位,我们亲近一个法师,这个法师如果没有正知正见,讲的是 在座诸位,我们亲近一个法师,这个法师如果没有正知正见,讲的是相似佛法,不是正法,那你麻烦大了。就像一个人感染到病毒,今天增加一些病毒,明天又感染一些病毒,后天再感染一些病毒,久而久之,中毒太深,这个色身就会死亡。同样,亲近到恶知见、邪见的法师,使我们的法身慧命死亡。法身慧命死亡,则生生世世都是恶知见、外道见、邪见,会堕三恶道,起来以后又是恶知见,然后又堕三恶道,因为,他生生世世都没有种到正知正见,都是恶见,就会继续掉进去。 ~~慧律法师
因为真正有功夫的人,他是时时降伏自我。修行要抓到重点!修行抓 因为真正有功夫的人,他是时时降伏自我。修行要抓到重点! 修行抓不到重点,今天来拜拜佛、明天来诵诵经,回去习气照样,贪嗔痴照样,诸位!有念佛跟没念佛一样,有诵经跟没有诵经,答案还是一样。 不晓得说佛是模范,我们每念一声佛,就要朝佛的心性前进。学佛的语言、学佛的妙心,学习佛的行为,这个是真正念佛的人。 我们不知到这一层的道理,佛法是不二的,我们今天来诵经,经是佛讲的,经典所讲的我们要来调整自己,把心性契入经典。 ——慧律法师 阿弥陀佛! 六时吉祥!🙏🙏🙏
有一次,佛在说法,就问徒弟,说:弟子们!何者是世界多福之人? 有一次,佛在说法,就问徒弟,说:弟子们!何者是世界多福之人?弟子说:世尊!当布施是多福之人。佛说:非也!不对!佛说:忍辱才是多福之人,忍辱,包括空,他都能忍。佛说:忍辱是多福之人,能舍是最大福之人!后面有加上一句,能舍,舍掉身上的金钱;能舍一切名利,能舍世间一切执著的东西,这最富有!为什么这么富有?大智慧,无所住,无所住就是世间最有大福的人, 大大的好用!试试看这个“舍”。 ——慧律法师《圆觉经》
我发表了一篇视频贴,大伙来看看吧~
请教师兄们每次烟供完倒掉吗?还是第二天接着再灰上倒新的烟供粉 请教师兄们每次烟供完倒掉吗?还是第二天接着再灰上倒新的烟供粉继续烧?我用的陶瓷的吃饭的饭碗倒掉了换新的烟供粉烧不完全啊,可是接着在灰上烧我也不知道如不如法。
记住!要把烦恼缩短到一念之间,一念就把它处理掉,彻底放下,你 记住!要把烦恼缩短到一念之间,一念就把它处理掉,彻底放下,你的道就在眼前! 不离一丝、不离一毫。不能用次第,不能用累积的方式修行, 要用契入空性的观空、观无生、观缘起无自性、观无常,直接观无我,这样就入道。 最重要的是放下别人的好坏,别人再怎么坏都跟我们没有关系。 我们要活在超越时间、空间的自在喜悦当中。看到人家的优点赞叹,看到人家的缺点不要靠近不要看。 保护这颗清净心,用本性来修行,所有的是非到我们这里都化作无。 ——慧律法师 阿弥陀佛! 六时吉祥!🙏🙏🙏
要常常看自己的过错,不要常常看别人的过错,这样才不会痛苦和烦 要常常看自己的过错, 不要常常看别人的过错, 这样才不会痛苦和烦恼。 要努力改变自己, 这是学佛的根本。 我们要改变自己, 不要勉强改变别人。 改变自己才不会痛苦, 改变别人会有很大的痛苦。 所以我们在污泥当中要修成莲花, 一定要有观照的功夫。 ——慧律法師 阿弥陀佛! 六时吉祥🙏🙏🙏
【平常语•甘露味】真歇了禅师偈云:“病后始知身是苦,健时多为 【平常语•甘露味】真歇了禅师偈云:“病后始知身是苦,健时多为他人忙。”“生老病死”谁都要面对,学法之人以此警策,对于所弘扬的法,自己要去实修。“老僧自有安心法,八苦交煎总不妨。”这就是行者的功夫。【夢參老和尚開示】
你要想幸福,学佛听闻正法是唯一的一条路。世间再没有比佛法讲得 你要想幸福,学佛听闻正法是唯一的一条路。世间再没有比佛法讲得更彻底、更圆满,更能够带给人类幸福、解脱的真理。唯有佛法! ——慧律法师
摩卡壶和胶囊机买哪个合适? 本人就想周六日在家喝杯浓郁的奶咖,本来都打算买4人份的双阀摩卡壶了,但又被同事说我喝的不多咖啡粉会被放变味,推荐我买胶囊机,现在纠结不知道买哪个合适,出品是否差不多浓郁。求大神们给个建议吧,谢谢
请帮忙看看指点一下吧 坐标北京一直南阳台露养,夏天有放遮阳网,夏天控水算比较狠一个月浇一次一次两三圈吧,秋天浸过盆6-10天浇一次,最近的一次21号浇了稀释之后的营养液1、今年4月份买的墨西哥姬莲开始服盆根被我渴死了,修了根2次服盆到今天越养越小是啥原因?现在该怎么办。2、这盆蓝鸟今年3月份买的自从被我把表面的白粉擦了之后就从叶芯蔫,然后一直是这个鬼样子没有一片叶子是好的总是叶尖黑新长的也是叶尖黑然后红不知道什么原因。现在该怎么办?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