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yama2009 miyama2009
签名是一种态度,我想我可以更酷...
关注数: 42 粉丝数: 164 发帖数: 7,632 关注贴吧数: 44
苗族在果敢是一个独具特色的民族,亦是果敢地区8大民族之一。《果敢志》载,果敢苗族,原始祖籍多为贵州、湖南。 1723~1735年即清代雍正、乾、嘉、咸年间,贵州、湖南苗族与其他各族人民,曾举行农民起义,反对清朝的封建压迫。起义失败,许多苗族人民向外迁徙,其中一部份人迁入云南开化府即今滇南文山州一带,逐渐西迁大理、保山、昌宁、永德、镇康;清代嘉庆年间,开始进入果敢。 据2006年统计,果敢苗族人口共有323户2020人,占果敢总人口1.45%。苗族目前在果敢各区都有分布,其最集中的要属楂子树南母算、旧寨,芒东坝乡的杨德山,石园子乡的南湖塘,还有红岩轻木林等村。果敢苗族村,位于红岩以北的轻木林,距今已有100余年的历史背景。苗族村目前共有28户居民,170人,村里住的全部都是苗族,没有其他民族掺杂。 苗族村的村长在回忆村里往事时说道,苗族村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早在80年前,轻木林村是附近名声显赫的大村,当时村里组建了一支马帮队,有几百匹马。马帮队伍不论是出村还是进村,附近村寨及街坊四邻都会夹道欢迎观看,当时苗族村常驻居民曾一度高达150~200户,苗族村可谓叱咤四邻。 然而,由于苗族村处在深山,道路阻塞,通讯不发达,村里比较有能力的有识之士又不太重视教育。因此,在这个日新月异的20世纪,苗族村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逐渐落寞,不再有当年的风光。现在苗族村只有28户居民,170口人。希望下一代的青年,要抓紧学习新知识才行。 听完村长讲述苗族村的故事后,一位当地向导带我们走遍了整个村子。当我们走完整个村子发现,苗族村还保留着苗族特有的民族风味。最令人陶醉的是,几位年过四十的大婶,在村边几颗大树下,哼唱着苗族山歌,那韵律时高时低,时急时缓,悠扬婉转,犹如天籁。这也许就是原始音乐特有的魔力吧,听完几位大婶唱完后,那种韵律久久在心里挥之不去。苗族的山歌很特别,具有原始的味道,让人听起来回味无穷。苗族的歌曲有三种,分别是:老古板,山歌以及啊数瑟,不过我们也听不出来,大婶们唱的是哪种类型。
红楼如厕记 ”莫道落花无意,却是流水亦无情,方才那屎橛子着实坚硬,若如骨鲠倒也罢了,偏生出不得进不能,真真教人奈何不得。罢了吧,今儿就如此了,紫娟,扶我起来罢。” 紫娟将黛玉身后的罗裙掀起,黛玉粉臀微抬,紫娟忙不迭端出脱胎漆盒,揭开盖子,取出一卷细苏绸来,又从细工紫檀雕花温箱中取出黄铜水瓮,倾了一些在龙泉青瓷三足水盂内,试了试温,将绸子湿了,绕着蕊儿便细细拭来,只拭得一回,便将绸子弃了,复又取出一卷,仍细细拭之,黛玉眉头微仄,愠道:“今儿的水粗砾得紧,又寒气迫人,怕是用的井水吧?” 紫娟忙答道:“回小姐的话,这水是今年春天的无根水,按小姐吩咐贮在那口细瓷大缸之中,莫怕是烧水的炭,用了背阴之处的树木,带来了寒气罢。” 黛玉闻言,泪珠儿如断线流下:“也是我这无家之人,处处受那委屈,舅父舅妈待我再好,终究不是亲父亲母,百般疼爱又如何,稍稍将面皮儿下了,便是无尽哀凉。今日用的是背阴的木炭,明日岂不连木炭都无有一炉。亲人也好,路人也罢,终不过一句话儿便转了脸的,又奈何我孤苦伶仃一个,无依无靠。” 这边厢,紫娟已用六卷绸子,细看绸子上已无落金,则取出一方河府细棉精纺的白帕子,将水迹压了压,再看那蕊儿,娇滴滴,红嫩嫩,粉嘟嘟,端的是娇羞柔嫩的一个菊苞儿。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