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吧用户_05eyARD -
关注数: 1 粉丝数: 61 发帖数: 4,853 关注贴吧数: 4
劝想考公务员的年轻人三思,基层公务员将逐渐成为社会中低层群体 劝想考公务员的年轻人三思,基层公务员将逐渐成为社会中低层群体   1996年,我大学毕业到上海打工,在一家日资企业做销售,底薪1200+提成,才干两三个月,父母通知我回来参加公务员考试,考上以后,同学朋友有羡慕我的,也有劝我仔细考虑的,经过一番思考,决定还是回家拿铁饭碗,这个决定和我考上的具体部门有关。   刚上班那几年,感觉非常好,我在的那个部门待遇好,90年代就有三万多一年(工资就千把,其他各种福利不少),而且工作很清闲,对于落后省份的四线城市而言,这样的收入已经满滋润了。当时很多在本地打工的同学就几百块一个月,在北上广的也就一千多,而且比我辛苦,对比之下,心情大好,觉得真是选择对了。   然而,花无百日红。。。。。。。   十七年过去了,我的那些同学在北、上、广很多拿着几十万的年薪,在本地的自己开公司,也是几十万的年收入,进本地银行或保险公司的也将近20万,而且他们的未来还有进步的可能,我的收入却长期的停留在六七万。   (插话说一下我算收入的方式,就是所有的现金收入,工资,奖金,补贴加上年终考核,十三个月工资,甚至过节发的购物卡,但不含公积金。)   六七万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再过一个十七年,可能还是这个收入,最多随着CPI上涨稍微涨点,而且,十七年轻松单调的上班生活已经把我变成了一个懈怠平庸无一技之长的人。我现在就算辞职出来都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也想过下海去做生意,但想想自己的年龄,想想家里老婆孩子,万一下海做生意失败,积蓄没了,工资没了,明天怎么办?   当然,我目前的困境和自身不努力有很大关系。   首先是,上班以来大部分时间都混掉了,身为单位里学历尚可的年轻人,没能获得晋升机会,以至于17年后还是科员身份。   不过需要解释的是,公务员队伍里,能当官的毕竟是少数。以我们单位为例,分局是科级架构,分局规模,人数50人(此数字仅指公务员,不含事业编制,工勤人员,合同制人员),一正三副,也就是说,50人里有一个正科,三个副科,其他都是科员。所以。。。。。。你可以说没混上官位的人是平庸的(比如我),但不能说他们是无能的   现在考进公务员队伍的,应该在同龄人中也算中上水平的了,但是进了公务员队伍,也不是十几年后就能人人当官的,就像一个聊友回帖说的,人人当官, 谁来干基层工作呢。   还需要指出的是,即使当上官,比如说,你在这50人的分局里杀出一条血路当上了局长,收入也不会高到哪里去。公务员不同于国企,国企一个干部可以拿职工的十倍甚至更多,公务员里,别说分局长,就是市局局长,省局局长,正规收入也不过十万出头。   当然,我说的是正规收入,你要说灰色收入,那是另一回事。我下面会专门说这个。   其次是,有的网友说:我要是当上处级以上的干部(有实权),每个月我不要任何工资。一辈子也不需要退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这个。。。。我要说两点:   一是兄弟你要求也太高很了吧?当上干部是多么困难,当上有实权的干部更是多么多么的困难,别说处级了,就是副科级的实权干部也可以很实惠,问题你能抢的到吗?要么你有背景,有背景的人到哪里都混得好,要么你特别善于专营,但是话说回来,公务员里潜心专营的人多了, 你能保证自己脱颖而出?   二是当官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不要只看到贼吃肉,不看到贼挨打。干部犯事的身边比比皆是,很多部门从上到下一锅端,这些人下场何其惨啊!!!   企业里虚报点发票,拿点回扣, 搞点猫腻,被老板发现了,也就尽量追回损失,然后大都开除了事,继续找工作就是了,反正技能还在,人脉还有。干部犯事,开除+坐牢,出来以后,身无长技,人见人躲,打工没人要,开店没资本,摆地摊又拉不下脸皮,而且连一分钱的社保,低保都没有,   你知道为什么那么多涉事的官员会跳楼自杀?因为一旦犯事,后半辈子就没有活路了!!!   尤其是一些缺乏背景的老百姓子弟,靠自己奋斗上去干到官位的尤其要谨慎。检察院今年的任务完不成了,就等着你呢!!!   最后,有朋友问:你说公务员将逐渐成为社会中低层群体,那为何每年招考比例那么高呢?   这个问题,我也思考过。我的想法是,很多年轻人可能和我当时一样,看的比较短。   我刚当上公务员时,收入在同学里是中上的,而且工作强度中下,觉得性价比非常好,也是非常满意。   但是我必须指出四点   一是去私企,外企或者自己创业,很多人的收入都是随着自身的阅历,能力的增长而增长的,刚上班两三万,3年后跳槽四五万,5年后再跳槽七八万,10年后十几二十万。。。。。。而进入公务员队伍,无论能不能当官,现在的收入和几十年后的收入是差不多的,我现在的收入就和刚上班的年轻人,以及快退休的老同志都差不多。   现在在千军万马杀出一条血路,抢到公务员饭碗的大学生的成绩或者能力也许在同学中算中上的,但在十几年后很可能会突然发现,自己的收入在同学中是中等偏下,甚至是最低的几个人之一!   二是很多人考公务员都冲着退休待遇高这点。但是我判断,像我这样还有二十年才退休的公务员几乎没有机会享受退休双轨制,更不用说正在考公务员的大学生了。而且不交社保也有一个很大的副作用,就是你如果犯事被开除或者自己主动辞职,就一分钱保障没有,还不如交社保的人群。这也是很多公务员虽然不满目前的待遇,但犹犹豫豫,不敢辞职的原因之一。   三是目前公务员还能在本地工薪阶层中算中等偏上收入,但我判断,在不远的将来,公务员很可能会成为当地的中等甚至中等偏下收入,这是世界大部分国家的现状,这十几年的的发展趋向也是这样的。   四是新闻里报道什么公务员职位几千人考一个,绝对是在北上广这些地方,与其说公务员吸引人,不如说这些城市吸引人,最起码,当上北上广的公务员,以后孩子考500分就可以上复旦了。在大城市的各种机会也多。   尤其要指责一些媒体对公务员队伍的不客观描述,加上少数有实权的公务员的确过得很好,“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小部分混的很好的公务员,在很多人心里代表了公务员现状,就好像看着朗朗开演奏会,以为学钢琴个个都能拿高薪一样,可笑!   当然,对于公务员职业也不能一棍子打死。我认为以下三种人还是适合当公务员的。   一是女性,因为对于女性而言,收入并不是最重要的择业因素,当公务员,轻松又体面,而且不耽误你找到条件好的老公,不耽误你过上中产以上生活,还能在婚后多抽点时间照顾家庭。   二是对生活要求不高,是过上温饱生活就觉得满足,希望一生平平淡淡安安稳稳的人   三是家里有一定背景,或者在学生时代就展现出非常强的钻营能力,有望在仕途上发展的人(还是要补充提醒,当官有风险,搞钱需谨慎,尤其是背景薄弱的凤凰男)   至于大好男儿,没后台没背景,也不是特别善于钻营,又希望能过上中等以上的品质生活的,或者希望一辈子有点建树,有点变化,有点追求的,真的不要去当公务员。以后找对象都成问题,看看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就知道了,开播几年了,上去的公务员也有二三十个,有一个牵手成功的没?人家女孩子一听是普通公务员,都懒得看你的第二条片子。不能怪女孩现实,面对婚姻大事,这是一种理性!   其实外面的钱也许没有我们想的那么难挣,就算没有什么人脉资源,就算没有什么技能特长,只要肯动脑筋,能吃一点点苦,就不看我那些同学,看看身边的普通人,开个出租车,搞个书报亭,卖卖烤鸡腿,卖卖土豆粉,哪怕去学个泥瓦工或修理工,收入上都比当公务员要好,而且以后有自己当老板的可能,只不过的确要辛苦一些。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曾经的粮站,物资局是最红的口子,曾经的解放军,工人老大哥是女孩子最心仪的对象,现在都如何?   公务员好了十年,现在这样,我也能自我安慰下,而现在才来考的年轻人,我感觉就像5000点入市的股民(比如我),380买黄金的炒客,后知后觉,没有前瞻性。   最后,谢谢大家耐心看完我的帖子,希望大家不吝指正
谈谈我的双明思路(一) 这是我最常用的阵前三排: 师工司军旅 炸空连空师 团工空工炸 这里有几套组合。 1、右路旅师炸,很明显旅师堆叠,违反了布局要大小相间的原则,所以起手旅长一定要杀下家角。这里有两种情况: 一杀进去,如果对方左线子进营,那么沿左线杀下,一般能清空一线,如果对方中间的子进左营,那么就说明这路有大,要横杀。 二杀不进去。分三种情况,1、如果对方不动,基本是38+00组合,算我倒霉,此时39横过来,等他38撞死。2、如果对方前出到中间,那么38斜进一步走到他空出的位置,装炸或装令,看对方心理而定,对方如是40,担心你00,要么放弃营逃走,要么小打你,探你炸,如反吃,最好,直接炸掉。如是38或39,担心你40,此时往往从中路杀你40,或者逃走,都很被动。3、如果对方回营,那么38杀下,因为先后手的关系,他们没办法档,40敢吃38,必炸,唯一担心下家飞炸,这是最大的弱点。但是往往能骗炸40,这里可以看出为什么宁肯损失很多,也要灭他40,就是因为下面的司军组合随时可以打出双39下杀的套路。 2、前排司军组合,如敌40挂掉,恰好军旗在他左手,那么40进一,隔断对方联系,39横1,准备沿军旗线杀下,如果对家识相,也39横过来,而对方的对家救援稍迟,基本速灭一家。 3、左路师炸组合,专门对付别人40首啃的。炸不进营,含而不动。
北京孩子公平高考的机会快要没了,快救救他们吧!!! 北京孩子公平高考的机会快要没了,快救救他们吧!!!   如果你的孩子,成绩非常优秀,本来可以进入清华、北大,一夜之间,你发现你的孩子多了一大群竞争者,你会着急吗?   如果你的孩子,成绩非常稳定,本来可以进入北航、复旦等名校,一夜之间,你发现,在他们的周围突然多了一大群分数比他们高的外地考生,你会生气吗?   如果你的孩子,成绩还算不错,本来可以进入一所211的大学,一夜之间,你发现,他可能会名落孙山了,你会遗憾吗?   如果你的孩子,本来可以进入一个自己心仪的学校,一夜之间,你发现,一群陌生口音的同学在和你的孩子争夺这些入学名额,你会无奈吗?   如果你没有北京户口,你本来指望过几年孩子能够在北京参加高考,一夜之间,你突然发现那些本来没有在北京工作的人的子女,在和你争夺在北京参加高考的名额,你会沮丧吗?   如果这么多的你都汇合在一起,这么多人都感觉到着急、生气、无奈,那一定是高考的政策出现了问题。现在,北京的高考政策真的要出问题了,我们,无论你是北京常住居民,还是没有户口但是长期在北京工作的人员,都会遇到同一个问题,有人在争抢我们的高考资源。   是谁?是谁在争抢我们的教育资源?是一些专家学者。他们利用他们的语言霸权,近日向国务院、教育部、北京市有关部门上书,要求放宽异地高考政策。他们说,关于2013年的高考,“今年正在就读高三的随迁子女已经没有退路,各地应当允许他们在当地参加高考和录取”,这实质上就是无条件全面放开异地高考。你觉得这样对你的孩子公平吗?   不公平!会出现哪些不公平?   一些学校,特别是那些次一流的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为了增加进入清华北大、北航复旦等名校的比例,可能会利用异地高考政策的漏洞从一些省市引进一些高分学生;一些拥有较大权力和较多资源的官员、企业家等,可能会利用异地高考政策中存在的寻租空间,将自己的亲属子女在很短时间内迁到北京参加高考。诸如此类的不胜枚举的不公平可能马上就要出现了。   依照以往的经验,只要那些在社会上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进行一下呼吁,一些媒体再跟风进行一下炒作,类似的制度就有可能在一夜之间出台了。   不公平的高考制度,可能就要出现在你的眼前了,可能马上就要降临到你的孩子的身上了。你是否仍然在无动于衷呢?
别放大对学校教育的仇恨 舆论别放大对学校教育的仇恨 《中国青年报》10月10日的一篇报道《6年后我将收获怎样一个孩子——开学一月摧垮家长坚持6年的教育观》,在微博上引起了热议。如今,“在家上学”已是很多地方一些家长的选择,家庭教育和 学校教育的冲突,也不是啥新鲜事儿,家长的诉求和学校的教育目标,有时候很难达成一致。浏览了网友们的评论,我觉得,有一种对学校教育的“ 仇恨”正在网络上蔓延。当然,这种“仇恨”情结与长久以来我们对国内“应试教育”的批判氛围分不开,导致一提到教育和学校,动不动就上升到对“中国式教育”的挞伐,最终得出“把孩子送到国外”这样简单的论调。 无论如何,网络上一边倒对学校教育的批判,以及各种简单式的推论与逻辑,只会助长公众对学校教育愈加地“ 仇恨”,增加家长们对学校教育的“焦虑”,影响到孩子对这种冲突、困难的认知,产生负面、消极的情绪,甚至做出无谓的反抗。这种“对立”并不能消弭、融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的矛盾,相反,只会造成公众对学校教育和教师们的不信任。  事实上,有很多思想如 创造性教育、集体教育与个性教育、教育理想与教育方法之间的差距等,本身值得更深入探讨。毕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往往见仁见智,并没有统一答案,至于教育方法上的分歧,也可以在教师和家长持续的互动与沟通中达成妥协。 当家庭教育与 学校教育的模式发生矛盾时,有积极适应者,也有消极适应者。适应能力本身也是一项重要的素质和教育目标,这个世界并没有绝对理想的教育环境,这不仅是对孩子而言,也是对家长的考验。 往往,在舆论一边倒地批判教育的时候,那些在教学改革一线的 教师的心声,却不被“主流媒体”传播,属于“沉默的大多数”。这种一边倒的“仇恨”情绪,只会破坏舆论生态的平衡,造成家长与教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紧张关系。与单纯批判相比,更需要的是不同角度、有建设性的意见。
王石:内地居民没资格住百平米以上房子 《王石 (微博)说:影响我人生的进与退》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王石在其所著《王石说:影响我人生的进与退》中提出,内地城市的人现在没有资格住大房子,并认为房价下降已经没有空间,就算降也是非常有限。 以下为该书的相关部分内容摘要: 有一部电视剧在内地非常火爆,叫做《蜗居》。后来,就有人问我对“蜗居”的看法。我说:“内地城市的住宅一定会香港化、东京化。” 我们在香港看到了,60平方米算小房子吗?不算。而在内地,100平方米以下的全算小房子。我想问:“凭什么我们就有资格住更大的房子呢?”我们地多是吗?我们可以说地多,也可以说地不多。过去我们叫人口众多,地大物博;后来,把这个博大的“博”改成稀薄的“薄”了。为什么有这个变化?因为从人均来讲,我们的资源并不丰富。 内地城市的人现在已经没有资格住大房子了。为什么呢?首先,我们现在人均GDP才到3000美金,香港、东京是2万、3万美金,凭什么人家住小房子,你却住大房子?我们是没有资格的。其次,我们改革开放30年,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就,靠的是提高效率。我们要保护劳工的人权不假,但是我们还要靠便宜的劳动力,要靠效率。中国的经济要继续发展,要讲效率,时间是效率,空间同样是效率。为什么说今后几十年世界的竞争力在亚洲?就是因为亚洲的时间成本低,空间成本低。空间成本低靠的什么?靠的就是我们能在很小的空间里“变”出很多的面积。人多,集中在一块,东京就是这样。你看他们的公共交通,东京的地铁下面有三层啊!所以它转换的效率非常高。 讲回“蜗居”。现在房价下降已经没有空间了,就算降也是非常有限的。像深圳,好在深圳的土地“库存量”已经无法像很多城市那样“批发”出去让人去建房。现在很多城市都很麻烦了,很多库存量已经在20个月以上,这是非常可怕的。所以作为投资来说,你千万不要再往里投。而作为买房居住,量力而行吧,房价再便宜也便宜不到哪去了。 据证券时报网
真实的北京公务员工资:到手工资2000多元,实际收入上千万 以北京为例,如果公务员拿到手的工资是2000多元,则他的应发工资大致是2500元,交纳的住房公积金为300元,政府还要给他配套300元,这600元就存在个人住房公积金账户上,第一年就是7200元。 住房公积金是随着工资不断增长的,根据国家统计局每年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1年比上年增长14.1%,2010年增长约11.1%(扣除物价因素的实际增长7.8%+CPI涨幅3.3%),2009年增长约9.1%(实际增长9.8%+CPI涨幅-0.7%),2008年增长约14.3%(实际增长8.4%+CPI涨幅5.9%),2007年增长约17%(实际增长12.2%+CPI涨幅4.8%),2006年增长约11.9%(实际增长10.4%+CPI涨幅1.5%),2005年增长约11.1%(实际增长9.6%+CPI涨幅1.5%),2004年增长约11.6%(实际增长7.7%+CPI涨幅3.9%),2003年增长约10.2(实际增长9.0%+CPI涨幅1.2%),2002年增长约12.6%(实际增长13.4%+CPI涨幅-0.8%)。在过去10年,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平均每年比上一年增长12.3%。 考虑到未来经济不可能一直像过去十年那样快速增长,我们保守一些,将未来城镇居民工资年均涨幅设定为比过去10年低1/3,也就是8.2%,我们按8%计算,假定25岁当公务员,60岁退休,工作35年退休时那一年的公积金积累就是[0.72×(1-1.0835)]÷(1-1.08)≈124万元。这还没计算利息,如果按平均年利息3%计算,则退休时的住房公积金积累为[0.72×(1-1.1135)]÷(1-1.11)≈246万元。 我们再看看养老金。这位公务员60岁退休,他这35年不用交一分钱的养老保险,退休后每月领取的养老金比工资也少不哪里去。我们仍以工资每年按8%的增幅增长,工作35年退休时的工资为每月2000×1.0834≈27380元,退休第一年的养老金为27380×≈33万元。假定他的寿命是80岁,养老金也是每年增长8%,则退休后20年领取的养老金总额为[33×(1-1.0820)]÷(1-1.08)≈1510万元。 现在应该看出名堂来了,现在月薪2000元的25岁的公务员,他60岁退休后,仅住房公积金和养老金这两笔财富就是246万+1510万=1756万元 附原文传送门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zhirong.i.sohu.com%2Fblog%2Fview%2F218654912.htm&urlrefer=28ae550be9a056648142d29273e13e21
北京的公务员还能挣得再少一点吗——双公务员家庭的艰难生活 访 5月分开始,执行新的工资体系了。简直太缺德了!名义上好像是涨工资了,其实一个月少发了不少,简直都没法活下去了!   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房价好几万一平米,打车去个不太远的地方也要好几十块钱,去菜市场买些菜和水果,就要百十来块,汽油8块多一升,三环以内租个像样的两居室要4000块钱左右,幼儿园每个月都要交好几千块钱,请个保姆也要3000块钱……你们觉得在这样的城市,月收入多少才能支撑?   我是一个十年工龄的普通公务员,从5月份开始,每个月3500多块钱,其他所有补助全部停发,规范地说,就是除了工资以外,一分钱都不发了!我和老公两个人都是公务员,现在每月租房4000多块钱,每个月车贷2000块钱,我都找不到我的生活费在哪里?简直是逼上绝路了!以前,虽然工资低一点,但是加班费、奖金加在一起,一个月也有5000块钱左右吧。现在被“规范”了。我该怎么办? 我们不奢求高收入,但是起码也要融入这个社会吧?我同事的闺女在清洁队当工人,现在都比公务员的收入高!我们三十多岁了,连个孩子都不敢要,真是养不起啊!   我不否认,北京有很多公务员是因为家里有钱,自己就想混个铁饭碗,但是还有我们这样的双公务员家庭,真的步履维艰!!!!!   这样的收入水平距离北京的消费水平差距太大了!   我们想有个自己的房子,想给自己的孩子一个相对好的生活条件,想每年能孝敬一下老人……这都变得越来越奢侈了!   我是个很容易满足的人,但是我觉得忍无可忍!   我很失望!
我们所在的世界是“真实宇宙”的一个维度 我们所在的世界是“真实宇宙”的一个维度,类似万花筒,从不同角度看都不一样,这也就是不同的平行宇宙,并不是说本身存在无数宇宙。你所感知到的宇宙,是“真实宇宙”的一个切面,“真实宇宙”是混沌状态,每一个基本粒子的状态都是待定,一旦观察者开始观测,基本粒子的状态就会确定,随之产生运动、时间、空间、质量,并遵循该维度的物质规律发展,一旦停止观测,则此宇宙即消失,回到“真实宇宙”。每一次观测,基本粒子的状态都会重新确定,产生全新宇宙。而这一也就是我们所处的宇宙,因为初始状态已经确定,物理规律也确定,所以结局都已经固定,不存在所谓自由意志能改变世界。但是粒子状态的轻微不同,就可以产生无穷无尽的变化,每一种可能都是“真实宇宙”的一部分 所以说所谓回到过去、穿越到平行宇宙都是完全不可能的,因为“真实宇宙”是固定存在也无法改变的,只有外部观测者的观测才能产生粒子状态的确定,但观测结束,则粒子又回复到不确定的状态。当然这个外部观测者不在这个宇宙之内。 但无论如何,这个宇宙时间很短暂,距离也有限,就是200亿光年左右,光速也低到只有30万平方公里,物质间只有四种基本作用力,但却产生了几乎无穷无尽的可能,确实是非常精致小巧的。多欣赏一下这个宇宙的壮丽吧,很可能下一刻外部观测者就停止观测了。
恩,这一段药父的心理分析很值得一看 (转的)药庆卫的职业,是解放军总后勤部西安军事代表局驻西安北方华山机械有限公司(中国兵器北方公司下设的军工厂)的军代表。军人身份,正团级军衔,副师级待遇。要说,一个正团级的军官,就有能量动用给他擦鞋,我打死都不信。    此案一开始,他的态度,与其说是暗中操盘,黑箱操作。还不如说是消极麻木,毫不作为。比如,张妙家人案件一开始就表示:张家有三个孩子,药家只有一个,人心都是肉长的。这些朴实的农民提出了善意的和解要求,而且金额以网络盛传的“有权有势”的药家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君不见真正的权贵富人之子杀人案,比如李刚案,杭州宝马胡斌案,最后不都是巨额赔偿结案吗?药家果真巨富,怎么会舍不得这么一点钱,来买独生儿子的一条命?    但是药庆卫先生什么都没做。他躲了起来,不回应不道歉。连像李刚那样跑出来挤眼泪都没有做。三次庭审都没出现。一直到法院一审判他儿子死刑之前,在舆论的风暴之下,他始终保持着沉默。一直到二审也判了死刑,他终于开了微博,但开微博不是为了药家鑫,而是为了自己和药家鑫外公澄清一些事情——对药家鑫,他似乎完全没有像别的父亲那样尽力——比如很多杀人犯的父母,几乎立刻跑到死者家里去下跪哭泣,请求原谅。    这样的人格,也许从别的方面很难理解。可是,考虑到药庆卫的军人身份,就很好理解了。    药庆卫对药家鑫从小管理很严格,经常打骂。说明药庆卫这个人,是很刻板的军人性格。判断事情,非黑即白。人格没有弹性。遇到突然事件,更加没有应变能力。以他的道德观而言,药家鑫这样给他抹黑,自然是死有余辜。所以,他从头至尾没有提过一句药家鑫不该死的话,给张妙家的钱,是赎罪,不是买命——药家鑫都死了,要早给钱,很可能会取的善良的张家人的谅解。    然后,作为一个父亲,他怎么会不痛心于独生子作为一个罪犯被枪毙?他在微博中写道:    儿子,回来吧,已到子夜时分,你是否找到了回家的路,妈妈在等着你。    读之令人心碎,我想是和张妙父母一样的心碎。    其实,在生活中,像药庆卫这样的父亲,还有很多很多。孩子但凡有什么优点成绩,都是自己严加管教的成果。但凡有什么错误,没出息,都是孩子咎由自取。这个逻辑,其实就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无非是权力体系的投影而已。以此推论,药家鑫案的确是教育的失败,是父亲的失败。 药庆卫先生,又让人可悲,又让人可恨。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