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沙 文老沙
关注数: 5 粉丝数: 30 发帖数: 2,680 关注贴吧数: 20
黎德玲 两度错失冠军 她的人生依然精彩 因为成绩等各方面都很优秀,北京大学点名要招她,她就读的西北中学也非常高兴。黎德玲来找我,说她想去北大读书,但我心里还有点不舒服,心想你去了北京还怎么训练?要不干脆去四川大学读书嘛!后来我就去西北中学了解情况,同时给当时的成都棋院院长李忠民汇报,李院长让我自己决定。我终归还是爱才爱学生,爱学生如爱自己的儿女,最后是我作为主教练签字、经棋院同意,放她去北大读书。就读北大数学系之后不久,她给我打电话诉苦:“蒋老师,我好辛苦啊!”她说班上同学功课成绩都非常好,自己底子比人家差得远,为了赶上同学,她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努力。还有一件事值得一说。大学生有献血的义务,而黎德玲因为长期高强度比赛,又一直过集体生活,身体一直不太好,胃也不太好。她给我打电话,说学校动员献血,自己身体不好,又经常要比赛,能不能请我给她出证明。棋院连续两年给她出了证明,于是她在头两年没有献血。大一寒假,她从北京回成都,为了节约钱,坐火车硬座。早上7点过到成都火车北站,她给我打电话说回来了,9点我到训练室,她已经在训练室摆棋了。这可是刚刚坐了30多个小时的硬座啊,她毫不在意,回来就训练。后来经济条件好些了,她回家才坐卧铺。其实她早就挣工资了,但她的工资还要挤出一些帮助哥哥读书,哥哥在她之前一年就考进了北大。当今社会,各个家庭都在努力让孩子多读书,考上好大学,而在那个年代,一个内江的普通家庭,竟然兄妹两个都上了北大,不得不说黎德玲的父亲很有远见。黎德玲的哥哥先学乒乓球,后来也学象棋,全省少年赛拿过名次,参加竞技运动让兄妹俩更具拼搏奋斗精神。后来哥哥北大硕士研究生毕业,又出国读了博士、博士后,现在是复旦大学的教授。和高中一样,黎德玲拼命学习,北大数学系本科毕业后,又保送读研究生。虽然在北京上大学,7年里她年年都打比赛,成绩一直是我们队最好的,第二次获得全国亚军也是在她上大学期间。从她身上,我发现棋手只要用功,是可以做到一边念书一边下棋的。值得一提的是,成都棋院历任领导和教练团队都很赞同队员多读书,实为开明之举。研究生毕业,黎德玲的很多同学都出国了,但她没有。她与围棋国手张文东恋爱结婚,这也是一段佳话。张文东九段也是保送进的北大,他们两人堪称围棋和象棋联姻的一对佳偶。研究生毕业后,黎德玲离队考上了国家税务总局公务员。虽然没有获得全国冠军,但黎德玲的棋手生涯仍然是成功的,同时她的学业也取得了成功,而且因为能吃苦,她在职场也继续成功。她在税务总局信息中心(后改名电子税务管理中心),同样是在重重压力下不停地学习,认真踏实,从副处长到处长,不断成长进步,后来被借调到外交部,派驻迪拜总领馆,成为一名外交官。2019年,黎德玲休假回成都看妈妈,也来看我,难得相聚,十分欣慰。一晃眼,她的儿子今年也将迎来高考,她也回到了北京。从内江农村走上成都学棋之路,从成都走上北大求学之路,从北京走上更大的舞台工作生活……走到今天,黎德玲获得的一切,都和她的刻苦努力是分不开的。虽然没拿到全国冠军,却依然每处转折都有好风景,这就是奇妙的人生。 来源:成都日报
转帖 柳大华弟子姜毅之:下棋上学两不误 老师深不可测 2006年04月06日07:25在参加全国个人赛的棋手中,有一名年仅13岁的少年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青岛队的姜毅之。昨天下午,在他完成比赛之后,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记者:这次比赛成绩怎么样?姜毅之:目前五轮比赛一胜一负三和,刚保本。记者:对这个成绩满意吗?姜毅之:还行,比赛前想的还要好一些。记者:赛前觉得自己不行?姜毅之:是的,毕竟这是全国比赛,高手云集。我以前都是下少年比赛,这是第一次参加成人赛,赛前以为会差距比较大。记者:现在感觉呢?姜毅之:感觉还能下。记者:你现在还在上学吧?姜毅之:对,我在青岛即墨二十八中上初二。记者:那出来比赛要请假?姜毅之:是的。记者:学校支持你参加比赛吗?落下功课怎么办?姜毅之:学校挺支持我的,我回去后老师会帮我补课。记者:下棋会影响你的学习吗?平时学习成绩怎么样?姜毅之:我觉得下棋不会影响学习,反而会对学习有好处,毕竟下棋能开发智力。也许是因为学棋的缘故吧,我的记忆力很好,学习成绩从小学到现在都保持在前十名。记者:你现在每天用在下棋上的时间有多少?姜毅之:现在功课很紧,我并不能保证每天都下棋,周末上网下棋的时间多一些。记者:这样你花在棋上的时间就很少,会不会影响你棋艺的提高。姜毅之:没办法,我现在只能保证自己的棋不生,因为我不想因为下棋耽误了学习。记者:那么你将来是想继续上大学,还是想做一名专业棋手?姜毅之:我还没想过这个问题。我现在的想法是下棋学习都不要耽误,将来到底干什么到时候再说吧。记者:讲讲你学棋的经过吧。姜毅之:我6岁开始学棋,8岁的时候师从青岛的张广增老师。2002年拿过全国少年比赛10岁组的第8名,2003年是第2名,2005年获得12岁组的第4名。从今年开始跟特级大师柳大华老师学习。记者:跟着特级大师学棋有什么感觉?姜毅之:柳老师太厉害了,我觉得深不可测。记者:你感觉跟柳特大学棋之后长棋了吗?姜毅之:应该长了点吧。记者:现在棋界很多人都说,三五年之内你一定能够打出来。你自己有什么目标吗?姜毅之:希望自己将来能打上大师吧。记者:仅仅是大师?姜毅之:当然也想当特大。记者:那祝你心想事成!姜毅之:谢谢!本报记者马纯潇实习生刘汲静
关于番棋比赛合同问题的一点分析 1 我觉得主办方在12月的时候王郑双方沟通时给出的待遇条款是相同的,即郑惟桐微博转发的那个竞赛规程,同时也有熔断机制,刘笑本人公众号是这么说的:“后来与李艾东老师(郑惟桐委托全权代理)与王天一反复沟通,没有那么极端,中和了一下,调整成目前的胜者50万,负者10万,打平各得20万。同时,奖金风险熔断机制、棋手权责条款,赛场屏蔽条件等事宜进行沟通,达成约定。”说明双方开始也都知道熔断制这个事,按说这种熔断条款对棋手是很不利的,那么一开始双方为什么都接受呢?不知道 大家是否注意到王天一第一说明此事的微博中有这么一句话“据刘笑所说,郑惟桐一方在此期间没有提到任何具体费用方面的要求,高风亮节令人钦佩。”,我觉得很有可能是主办方利用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分别用激将法或类似手段,比如和王沟通时说郑同意这种方案,和郑沟通时说王同意,引导双方都接受(对方接受你不接受气势上低了一头),因为王郑双方水火不容,全由主办方沟通不用担心露馅。王天一微博的这句话恐怕就是对此的一点疑惑,他可能也觉得这个方案棋手的奖金多寡需要承担比赛收入的风险,这显然有点过分,以前没有这样的比赛,但最为对手方的表现却是“郑惟桐一方在此期间没有提到任何具体费用方面的要求,高风亮节令人钦佩。”,所以他也就同意 了。 2 一月4号郑惟桐方面要求更改比赛日期,理由是要考试阳康后身体状态欠佳需要多休息,主办方因无法传承受更改日期带来的成本负担所以拒绝。从郑这些天生龙活虎的直播表现看,所谓考试及阳康等都是借口,具体因为什么而突然有了这样变化就不得而知。但从这时起,郑方已经没有再进行比赛的打算了,之后的要求泰尔实验室介入其实就是一种借口,如果主办方没有能力引入泰尔实验室,那么郑方退赛就有了一个比较合理的理由,毕竟已经宣传了好久,无故退赛要面临巨大的舆论压力。主办方苦于一开始没有签订具体合同对郑方没有什么约束力,而前期投入也不小,这个时候只能硬着头皮上,尽可能在能力所及的情况下满足郑方的要求,引入了实验室,后来又在合同商议中删除棋手义务,删除违约金,删除风险熔断机制,保障收入,甚至最后提出让郑方来出合同,对主办方来说,少赔一些总比全赔好,其实这一切都是徒劳的无用功,因为郑方这个时候已经不准备比赛了。 3 我现在有点好奇,主办方最后和郑惟桐一方商定合同时,曾经“删除棋手义务,删除违约金,删除风险熔断机制,保障收入”这个变化是否同步通知了王天一?另外如果主办方未能引入泰尔实验室而郑方以此为理由退赛,网上的传闻可能就是“因无法保证防作弊环境,第二拒绝与第一比赛”,王天一岂不是又要莫名遭受一波舆论压力?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