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沙 文老沙
关注数: 5 粉丝数: 30 发帖数: 2,680 关注贴吧数: 20
#城市GDP#比常年同期多一半!京津冀今夏降水24年来最多 比常年同期多一半!京津冀今夏降水24年来最多2021-09-08 20:39·新京报 据人民日报消息,“今年夏天雨水挺多。”“好像三天两头地下雨。”“蓝天白云彩虹真不少呢。”……在华北京津冀地区,很多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今年雨多!” 气象部门的监测数据,印证了大家的感觉:今年夏季(6月1日至8月31日),京津冀3省(市)的降水量达508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近一半,是1997年以来同期最多的。 京津冀地区降水为什么增多?带来了哪些影响?怎样趋利避害?针对大家关心的问题,我们采访了多位专家。8月24日早8点,号称首都人民“大水缸”的北京密云水库蓄水量达到33.71亿立方米,创下建库以来最高纪录。(人民日报记者贺勇/摄) 一问: 今夏京津冀地区降水的总体情况是怎样的?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正研级高级工程师顾薇说:“今年夏季,华北地区降水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偏多区域主要位于华北地区中东部的京津冀地区。” 北京市气象部门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入汛以来(6月1日至8月31日),全市平均降水量为627.4毫米,分别比常年同期和近10年同期偏多七成和六成,为近20年来最多。 目前,华北雨季还没有画上句号。顾薇表示:“华北雨季于7月12日开始,比常年偏早6天。而且华北雨季尚未结束,比常年雨季结束日期(8月18日)明显偏晚。截止到9月7日,京津冀3省(市)雨季降雨量为398毫米,比常年偏多65.5%。” 京津冀绝大部分地区属于海河水系。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入汛以来,海河流域面平均降雨量比去年偏多8成,比多年平均量偏多4成,滦河、漳卫河先后发生编号洪水。特别是7月17日至22日,流域太行山前普降大到暴雨,局部特大暴雨,部分河道出现有实测记录以来最高水位,卫河发生1963年以来最强降雨和最大洪水。 二问: 降水较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近期降水仍然将偏多吗? “在京津冀夏季6月至8月的3个月中,7月份降水比常年同期显著偏多,7月的降水异常起到主导作用。”顾薇介绍。 顾薇分析说,7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位置偏西、偏北,华北地区处于副高西边缘,对流不稳定、能量充足。与此同时,7月南海和西北太平洋地区对流活跃,第6号台风“烟花”在西北太平洋、第7号台风“查帕卡”在南海同时发展,加强了来自西北太平洋、南海和孟加拉湾的水汽输送,为京津冀等华北地区强降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来源。 进入9月以来,京津冀地区经历了显著的降水过程,平均降水量达39.8毫米,其中北京地区达到64毫米,已超过北京9月常年平均降水量(54毫米)。 顾薇表示:“预计9月中下旬,京津冀地区还将有明显的降水过程,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2成至5成。” 根据预报,京津冀东北部将有中到大雨,海河南系共产主义渠合河段维持超警。当前已进入秋汛,水利部要求持续绷紧防灾之弦,坚持主汛期各项防御工作机制,统筹考虑防洪和水资源利用。海河流域要坚持安全度汛和雨毁水毁修复“两手抓”,调度漳卫河水系岳城、盘石头、小南海、彰武等水库拦洪削峰,强化卫河洪水过程预演,加强堤防防守。 三问: 今夏京津冀降水较多,带来了哪些影响?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灾害风险室副主任尹宜舟表示:“入夏以来,京津冀地区降水比常年同期偏多,明显解除了春旱,有利于水库蓄水及农业生产,有利于空气质量改善。” 尹宜舟介绍,6月至8月,海河流域平均径流深为35.3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一半,北京密云水库、河北潘家口水库、岳城水库上游流域累计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分别偏多67.8%、66.8%、41.9%。截至9月1日8时,密云水库蓄水量达34.5亿立方米,再创历史新高。 水是重要的生态环境要素,降水增多,增加了河湖水库蓄水量,这为开展河湖生态调度、恢复地下水位提供了有利条件。7月份,今年夏季滹沱河、大清河、白洋淀生态补水顺利结束,补水水量达2.21亿立方米。与补水前相比,补水河道周边2公里范围内地下水水位平均回升0.33米;赵王新河、子牙新河、子牙河在补水期间,鱼类种类数分别升高25%、33%、20%。底栖动物耐污物种比例明显下降,生物群落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优化。 从8月底开始,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统筹官厅水库来水、引黄水和南水北调中线引江水、北运河水等多种水源,将贯通永定河北京三家店至天津屈家店146公里河段,生态补水总量约1.4亿立方米。 “京津冀降水偏多总体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充沛的降水补充了土壤水分,有利于夏玉米、夏大豆等旱地作物播种和水稻栽插,后期为夏玉米拔节、春玉米抽雄吐丝、棉花开花结铃等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水分保障。”尹宜舟指出,但部分地区受阶段性阴雨寡照、强降水影响,导致农田出现短时渍涝,不利于玉米、大豆等开花授粉结实和灾区补种作物生长,植株光合作用减弱并易诱发病虫害。 “降水较多,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尹宜舟说。以京津冀降水显著偏多的7月份为例,生态环境部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71.1%,同比上升14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2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3.2%。北京市7月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3.9%,同比上升29.1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1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0%。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