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vir shvir
关注数: 182 粉丝数: 673 发帖数: 39,679 关注贴吧数: 85
新华网:湖北大力发展油茶产业 力争2020年产值达到百亿元 湖北黄袍山油茶科技产业园苗圃园。新华网 范学鳌摄 新华网湖北频道11月6日电 (范学鳌 周卫平)“力争到2020年,全省油茶种植规模达到600万亩,年产值达到100亿元,形成相对完整的油茶产业链条……”11月5日,湖北省林业厅厅长刘新池在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上介绍了湖北省油茶产业发展规划。 湖北是油茶产业先发后起的省份,油茶栽培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建国以来,该省油茶种植经历了“三起三落”的发展历程,80年代全省油茶面积曾达到330万亩,但至2005年前后下降到不足150万亩。2008年第一次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以来,湖北省着力营造油茶发展的小气候,推动油茶产业大发展,全省新造油茶林面积150多万亩,改造老油茶林80万亩,全省油茶林面积突破300万亩,油茶产值突破20亿元。湖北生咸宁市通城县小井高产油茶造林基地。新华网 范学鳌 摄 目前,湖北省把油茶作为维护国家粮油安全的战略产业,放在突出位置,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省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67个油茶规划范围内县(市、区),由主要领导挂帅,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湖北省把油茶产业作为山区的特色产业和富民产业,财政安排2275万专项资金用于油茶良种基地建设;从今年起每年安排木本油料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用于油茶良种基地和“两园”建设。油茶规划范围内的县将油茶产业发展资金纳入财政预算,每年预算总额达1.5亿元,有效调动了农民种植油茶的积极性,为油茶产业发展提供了肥沃的政策土壤。湖北省根据国家局的统一部署,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全省油茶产业发展规划》。规划重点在大别山、幕阜山、武陵山、桐柏山等区域的67个县市区,力争到2020年,全省油茶种植规模达到600万亩,年产值达到100亿元,形成相对完整的油茶产业链条 据了解,目前,湖北省油茶企业年加工能力已达28万吨,有5家企业被评为全国首批油茶重点企业。已有通城县、长阳县、京山县、麻城市4家油茶产业园区初具规模,年产值达6.4亿元。
人民网:湖北:政企协力擦亮油茶“通城黄袍山”金字招牌 咸宁11月7日讯(记者魏劲松 柳洁、通讯员周卫平、实习生蔡艳)往年荒山蛮草杂,如今满山开“金”花,山区村民笑哈哈。在咸宁通城黄袍山,每到金秋十月,漫山遍野的油茶树开花了,一簇簇或纯白或火红的油茶花紧裹着饱满的油茶果实,让农民喜上眉梢。   近几年来,通城县委、县政府充分利用其山多地少,土壤和气候适宜种植油茶的有利条件,抓住机遇,开发改造荒山,大力发展油茶产业,着力打造江南油乡品牌。目前,油茶种植面积21.9万亩,已成为全国油茶基地建设重点示范县;年综合产值近10亿元,占全县GDP的11.8%,茶籽收购范围覆盖鄂、湘、赣、粤、桂等地,带动农民年创收1.5亿元以上,油茶果实实在在的成为了当地农民的“黄金果”。   靠着油茶增收致富的,在湖北绝不仅有通城农民。2008年以来,在国家油茶产业的扶持和省委、省政府的重视下,谷城县被列入全国100个油茶发展试点县,红安县、恩施市等油茶产业发展成绩喜人。湖北省在经历了建国以来“三起三落”的发展困境后,成为全国十四个油茶产业发展重点省区市之一,全省新造油茶林面积150多万亩,改造老油茶林80万亩,全省油茶林面积已突破300万亩,油茶产值突破20亿元。   油茶产业在推动全省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省政府为开发、发展、完善油茶产业链做出了多重努力:   加大对油茶产业的投入力度。今年全省共投入油茶发展资金4.8亿元,其中统筹整合各类中央资金投入1.1亿元,省、市、县投入资金1.4亿元。   强化种苗质量管理。在油茶种苗生产经营环节,严格执行国家“四定三清楚”原则及湖北省油茶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加强对全省油茶定点育苗点和定点采穗圃的管理,把好种苗质量关。   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省林木种苗场今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油茶育苗基地升级改造,全部采用钢制大棚、自动喷灌技术、轻基质育苗技术,育苗设施、技术明显改善,苗木质量明显提高。   加强油茶产业的科技支撑。组织技术力量强的单位做科技支撑,在油茶发展重点县按照国家标准建设科技含量高的油茶高产示范园12个和低产林改造示范园8个,为油茶基地建设提供样板园。   在欢庆油茶丰收之季,全省各地仍需清醒的认识到,目前我省油茶产业发展还存在着丰产栽培技术管理水平不高,产能过剩而原料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   5日,在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上,湖北省林业厅厅长刘新池介绍了我省下一步“三强化两抓好”的工作打算:
中国经济日报:湖北:政企协力擦亮油茶“黄袍山”金字招牌 中国经济网咸宁11月7日讯(记者魏劲松 柳洁、通讯员周卫平、实习生蔡艳)往年荒山蛮草杂,如今满山开“金”花,山区村民笑哈哈。在咸宁通城黄袍山,每到金秋十月,漫山遍野的油茶树开花了,一簇簇或纯白或火红的油茶花紧裹着饱满的油茶果实,让农民喜上眉梢。   近几年来,通城县委、县政府充分利用其山多地少,土壤和气候适宜种植油茶的有利条件,抓住机遇,开发改造荒山,大力发展油茶产业,着力打造江南油乡品牌。目前,油茶种植面积21.9万亩,已成为全国油茶基地建设重点示范县;年综合产值近10亿元,占全县GDP的11.8%,茶籽收购范围覆盖鄂、湘、赣、粤、桂等地,带动农民年创收1.5亿元以上,油茶果实实在在的成为了当地农民的“黄金果”。   靠着油茶增收致富的,在湖北绝不仅有通城农民。2008年以来,在国家油茶产业的扶持和省委、省政府的重视下,谷城县被列入全国100个油茶发展试点县,红安县、恩施市等油茶产业发展成绩喜人。湖北省在经历了建国以来“三起三落”的发展困境后,成为全国十四个油茶产业发展重点省区市之一,全省新造油茶林面积150多万亩,改造老油茶林80万亩,全省油茶林面积已突破300万亩,油茶产值突破20亿元。   油茶产业在推动全省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省政府为开发、发展、完善油茶产业链做出了多重努力:   加大对油茶产业的投入力度。今年全省共投入油茶发展资金4.8亿元,其中统筹整合各类中央资金投入1.1亿元,省、市、县投入资金1.4亿元。   强化种苗质量管理。在油茶种苗生产经营环节,严格执行国家“四定三清楚”原则及湖北省油茶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加强对全省油茶定点育苗点和定点采穗圃的管理,把好种苗质量关。   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省林木种苗场今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油茶育苗基地升级改造,全部采用钢制大棚、自动喷灌技术、轻基质育苗技术,育苗设施、技术明显改善,苗木质量明显提高。   加强油茶产业的科技支撑。组织技术力量强的单位做科技支撑,在油茶发展重点县按照国家标准建设科技含量高的油茶高产示范园12个和低产林改造示范园8个,为油茶基地建设提供样板园。   在欢庆油茶丰收之季,全省各地仍需清醒的认识到,目前我省油茶产业发展还存在着丰产栽培技术管理水平不高,产能过剩而原料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   5日,在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上,湖北省林业厅厅长刘新池介绍了我省下一步“三强化两抓好”的工作打算:   进一步强化种苗质量管理,加强对油茶苗木生产、流通环节的监管,依法打击种苗生产经营违法行为,继续落实好油茶定点苗圃的动态管理制度;   继续强化油茶良种选育工作,加大科技投入,通过引种试验、在当地选育优良品种等方式,选育出一批适宜本地生长,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   加强油茶产业扶持政策,积极争取中央及地方财政资金支持,广泛吸引社会资金的投入,积极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大力培育龙头企业;   着力抓好技术推广和示范带动,把种苗繁育、造林整地等等实用技术传授到广大农民和种植业主手上,全面推广油茶先进实用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   继续抓好“两园”建设,在全省油茶产业发展重点县市区建设一批油茶高产示范园、油茶低产林改造示范园,建设成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样板园。   在省政府的组织领导和政策扶持下,油茶企业在推动油茶产业发展中的“生力军”作用将日渐凸显。据统计,全省现有油茶产业企业60家,油茶专业合作社203个,参与农民户数7997户,2012年全省茶籽产量6.8万吨,茶油产量1.6万吨,产值突破20亿元。全省各地通过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对辐射带动油茶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不断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和机制,把产业发展与农民利益结合起来,实现了企业和农民的双赢。   5日,中国经济网记者在参观通城县黄袍山绿色产品有限公司加工车间时看到,储存室里的茶籽从室内出口进入到生产线,压榨、仁核分离、分类、出油、装瓶等工序全部实现了自动化作业,整条生产线只有不到10名工作人员。   这是湖北省油茶企业做大做强的一个缩影。在油茶企业努力发展自身、大力推动湖北省经济发展的同时,以地沟油、掺假食用油为例的粮油安全问题逐渐成为老百姓的心头大患,也危及到现代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   为此,全国37家重点油茶企业在11月6日举办的“2013中国油茶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上发出诚信宣言,提出要切实履行企业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以赢得市场、赢得消费者、赢得油茶事业发展的未来。   “对于食用油企业来说,最大的隐患是经营理念,究竟是把社会责任放在第一位,还是把利润放在第一位,如果理念出了偏差,就可能出问题。”我国重点油茶企业代表湖北黄袍山绿色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方大兵表示,“茶油作为高端食用油,在企业面临市场拓展问题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应该制定更加完善的质量体系,严格执行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对产品各环节实行全过程管理和监控,确保茶油的品质,这样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并在与橄榄油等其他高端食用油的剧烈竞争中赢得生存空间。”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食品安全是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已成为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在人们对国产食品信心不足的当下,重点油茶企业应该秉承“五化同步”的发展思路,主动将油茶产业融入到统筹城乡的国家战略大局中,坚持以新型工业化驱动农业现代化,以农业现代化带动新型城镇化,推动信息化在油茶产业中的深度融合,并以丰厚的企业文化构筑别具非凡的企业精神。   营造好油茶发展小气候,才能推动油茶产业形成“回春”大气象,湖北省政企合力,才能打响油茶“鄂”字号。   湖北:政企协力擦亮油茶“鄂”字号金字招牌   中国经济网咸宁11月7日讯(记者魏劲松 柳洁、通讯员周卫平、实习生蔡艳)往年荒山蛮草杂,如今满山开“金”花,山区村民笑哈哈。在咸宁通城黄袍山,每到金秋十月,漫山遍野的油茶树开花了,一簇簇或纯白或火红的油茶花紧裹着饱满的油茶果实,让农民喜上眉梢。   近几年来,通城县委、县政府充分利用其山多地少,土壤和气候适宜种植油茶的有利条件,抓住机遇,开发改造荒山,大力发展油茶产业,着力打造江南油乡品牌。目前,油茶种植面积21.9万亩,已成为全国油茶基地建设重点示范县;年综合产值近10亿元,占全县GDP的11.8%,茶籽收购范围覆盖鄂、湘、赣、粤、桂等地,带动农民年创收1.5亿元以上,油茶果实实在在的成为了当地农民的“黄金果”。   靠着油茶增收致富的,在湖北绝不仅有通城农民。2008年以来,在国家油茶产业的扶持和省委、省政府的重视下,谷城县被列入全国100个油茶发展试点县,红安县、恩施市等油茶产业发展成绩喜人。湖北省在经历了建国以来“三起三落”的发展困境后,成为全国十四个油茶产业发展重点省区市之一,全省新造油茶林面积150多万亩,改造老油茶林80万亩,全省油茶林面积已突破300万亩,油茶产值突破20亿元。   油茶产业在推动全省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省政府为开发、发展、完善油茶产业链做出了多重努力:   加大对油茶产业的投入力度。今年全省共投入油茶发展资金4.8亿元,其中统筹整合各类中央资金投入1.1亿元,省、市、县投入资金1.4亿元。   强化种苗质量管理。在油茶种苗生产经营环节,严格执行国家“四定三清楚”原则及湖北省油茶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加强对全省油茶定点育苗点和定点采穗圃的管理,把好种苗质量关。   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省林木种苗场今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油茶育苗基地升级改造,全部采用钢制大棚、自动喷灌技术、轻基质育苗技术,育苗设施、技术明显改善,苗木质量明显提高。   加强油茶产业的科技支撑。组织技术力量强的单位做科技支撑,在油茶发展重点县按照国家标准建设科技含量高的油茶高产示范园12个和低产林改造示范园8个,为油茶基地建设提供样板园。   在欢庆油茶丰收之季,全省各地仍需清醒的认识到,目前我省油茶产业发展还存在着丰产栽培技术管理水平不高,产能过剩而原料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   5日,在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上,湖北省林业厅厅长刘新池介绍了我省下一步“三强化两抓好”的工作打算:   进一步强化种苗质量管理,加强对油茶苗木生产、流通环节的监管,依法打击种苗生产经营违法行为,继续落实好油茶定点苗圃的动态管理制度;   继续强化油茶良种选育工作,加大科技投入,通过引种试验、在当地选育优良品种等方式,选育出一批适宜本地生长,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   加强油茶产业扶持政策,积极争取中央及地方财政资金支持,广泛吸引社会资金的投入,积极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大力培育龙头企业;   着力抓好技术推广和示范带动,把种苗繁育、造林整地等等实用技术传授到广大农民和种植业主手上,全面推广油茶先进实用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   继续抓好“两园”建设,在全省油茶产业发展重点县市区建设一批油茶高产示范园、油茶低产林改造示范园,建设成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样板园。   在省政府的组织领导和政策扶持下,油茶企业在推动油茶产业发展中的“生力军”作用将日渐凸显。据统计,全省现有油茶产业企业60家,油茶专业合作社203个,参与农民户数7997户,2012年全省茶籽产量6.8万吨,茶油产量1.6万吨,产值突破20亿元。全省各地通过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对辐射带动油茶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不断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和机制,把产业发展与农民利益结合起来,实现了企业和农民的双赢。   5日,中国经济网记者在参观通城县黄袍山绿色产品有限公司加工车间时看到,储存室里的茶籽从室内出口进入到生产线,压榨、仁核分离、分类、出油、装瓶等工序全部实现了自动化作业,整条生产线只有不到10名工作人员。   这是湖北省油茶企业做大做强的一个缩影。在油茶企业努力发展自身、大力推动湖北省经济发展的同时,以地沟油、掺假食用油为例的粮油安全问题逐渐成为老百姓的心头大患,也危及到现代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   为此,全国37家重点油茶企业在11月6日举办的“2013中国油茶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上发出诚信宣言,提出要切实履行企业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以赢得市场、赢得消费者、赢得油茶事业发展的未来。   “对于食用油企业来说,最大的隐患是经营理念,究竟是把社会责任放在第一位,还是把利润放在第一位,如果理念出了偏差,就可能出问题。”我国重点油茶企业代表湖北黄袍山绿色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方大兵表示,“茶油作为高端食用油,在企业面临市场拓展问题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应该制定更加完善的质量体系,严格执行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对产品各环节实行全过程管理和监控,确保茶油的品质,这样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并在与橄榄油等其他高端食用油的剧烈竞争中赢得生存空间。”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食品安全是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已成为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在人们对国产食品信心不足的当下,重点油茶企业应该秉承“五化同步”的发展思路,主动将油茶产业融入到统筹城乡的国家战略大局中,坚持以新型工业化驱动农业现代化,以农业现代化带动新型城镇化,推动信息化在油茶产业中的深度融合,并以丰厚的企业文化构筑别具非凡的企业精神。   营造好油茶发展小气候,才能推动油茶产业形成“回春”大气象,湖北省政企合力,才能打响油茶“鄂”字号。
首页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