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abbs
chengfeng20099
关注数: 30
粉丝数: 114
发帖数: 4,893
关注贴吧数: 86
四川部分省属近四年科技进步奖 这波是赢,但一等奖数量上还需要加强。 五年周期、还剩明年最后一年申报的机会了。
这波是输还是赢? 国网、税务、烟草、白酒行业都是高薪、含金量较高的行业。西华各行各业都能名列前茅,体现了在四川的影响力和口碑,这才是实力体现、赢麻了。 比什么软壳虚名、排行榜充值有用多了。
deepseek历史上成都重庆从属关系 历史上成都直接管辖或间接管辖重庆超过一千多年;而重庆仅有12年管辖成都。
deepseek历史上成都重庆谁管辖谁? 中国历史上,成都对重庆直接管辖或间接管辖自汉代来超过一千多年;而重庆对成都管辖不足12年。 重庆天天吹嘘八年陪都,历史上安史之乱成都也当过全国陪都,这么短的时间,也会在意? 越缺什么越吹什么。 南京民国首都比你陪都高级多了。
为什么不是中国的院士、杰青制作出来的Deepseek? 1: Deepseek花费500多万美元训练费用,经费并不高; 2: 中国这么多的院士、长工杰青,一年科研经费不少,但好像也没什么突出的成果和产品; 3: 杨振宁说过最近几十年很难有重大理论的突破。其实学者、 企业界都在搞应用落地、应用实践。 企业界:华为有盘古大模型、有智能驾驶;百度有文心一言; 新企业的蔚小理也有各种智能驾驶,而且水平不低。
国网四川2024年招聘录取结果 本科院校排名前三学校:西华、川大、西南交大。
最近省管本科高校正职,看看花落谁家? 刘登才,男,汉族,1970年1月生,在职博士研究生,中共党员,现任四川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拟任省管本科高校正职。 靳敏,女,汉族,1968年10月生,在职硕士研究生,中共党员,现任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拟任省管本科高校正职。 何涛,女,汉族,1968年2月生,硕士研究生、在职博士,中共党员,现任西南医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拟任省管本科高校正职
2024年国税局录取高校人数排名(省内) 省属高校排名前三:成都理工、成都信息、西华(川农并列)。没想到西南民族这么多人进国税局,成信是计算机方面的岗位进去的多吧。 进国税局需要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专业主要是财政、税务、会计、审计和计算机专业。 这几个学科有优势或人多的学校进国税会体现出来优势。
韩国渝又要玻璃心了! 蒋勤勤,重庆最知名的明星、演员之一。当年可是真的火🔥。 蒋勤勤是重庆正宗主城南岸区人。 最近上热搜了,她认为自己是四川人,只字不提重庆,甚至连自己是川渝人都不提,韩国渝哭晕在厕所。
这才是这次申博前期有效的信息 1: 看下面落款、够权威、够顶层吧; 2: 四川文理申硕硬件条件不够,但绝对利好四川文理后面的发展和后面申硕; 3: 自己基本条件满足的情况下,这一层级的表态,那就是省内第一种子选手了。 现在只有两种可能了,一:一所西华师,二:两所西华师和成信; 4: 川北西科有博点;川南泸医有博点(宜宾有大学城);川东还缺博士点,区域教育平衡发展、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看来是长期支持西华师范了。 有时候宁做鸡头不做凤尾也对,希望这次不负众望。
重庆工业、制造业的含金量 一:重庆一百强企业利润1500亿;二:重庆规上企业数量7407家。但是总利润反而下降:不到1500亿。 也就是说除开100强,剩下7300家规上企业总利润居然是亏损状态。 这就是为什么重庆普通人、大多数人收入低、个税低、企业税低的原因。重庆工业、制造业、企业的含金很低。 倒金字塔、断崖式下滑,大多数企业艰难度日,只能解决温饱问题。 三:对比四川百强企业利润1500亿。规上企业利润4500亿。正金字塔形态,健康、合理。
成都重庆历史底蕴
未来重庆gdp将落后于成都 2023年末重庆开始挤水,新项目受限制、高固投高负债拉动gdp的模式停止,未来将回归本质。 就如前几年天津一样,成都正常发展、重庆gdp下滑,未来成都gdp将躺赢重庆。
预测未来几年内重庆gdp将落后于成都 2023年末重庆开始挤水,新项目受限制、高固投高负债拉动gdp的模式完了,未来将回归本质。 就如前几年天津一样,成都正常发展、重庆gdp倒退,未来成都gdp将躺赢重庆。
腾讯人均薪酬突破100w,普通员工能拿多少? 截至2023年6月30日为止的6个月,腾讯薪酬共支出540.69亿元,平均每位员工51.74万元。照此计算,腾讯员工平均年薪可达100万! 财报透露,截至2023年6月30日,腾讯集团共有104503名员工。2023年3月31日,这一数字是106221名。也就是说,腾讯Q2季度仍在裁员。作为对比,2022年6月30日的员工数量为110715名。
转载隔壁贴吧——成大的考研升学数据 成大国内考研升学609人, 川大11人、重大7人、电子科大6人。
这个中上211、985升学率、升学质量如何? 理性客观分析,数据不全,但宣传肯定是拿最好的部分来宣传。 成大3年的数据182人,平均每年算66人升学(算升入中上211、985、比较好的高校的数据)前面为985高校,后面西南交、西财、西南大学、暨南大学为211 这个比之西瓜如何?
#城市GDP#2023年一季度上海税收大跌 这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第一次,这会是全国的开始吗?希望不要恶性循环。
四川外国语大学四川美术学院成为韩国渝心中永远的痛 四川外国语大学、四川美术学院成为韩国渝心中永远的痛,赶紧写信要求改名为重庆外国语大学、重庆美术学院。 身体比嘴巴诚实,重庆几千年历史不是网上几个韩国渝能否认的。 改名重庆外国语大学、重庆美术学院后。下一步川菜是重庆发明的、应该改名渝菜;川剧也是重庆发明的,应该改为渝剧。 太像棒子国了思密达,韩国渝名不虚传; 再下一步篡改历史:1: 历史上天府之国指的是重庆,不是指成都,历史上成都也是靠吸血重庆才发展起来的,没有重庆的贡献,就没有天府之国; 2: 扬一益二中益指的是重庆,没有重庆,四川就是贫穷落后的省份,全靠重庆、四川才发展起来。
中国需要四川盆地作为第四极 成渝是老四川的两个儿子,都在四川盆地内。四川盆地是一个整体。 成渝是内部矛盾。 矛盾之外也有共同发展之处。 打造中国第四级,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都太靠东部。如果发展占争,需要一个富裕的广大的西部腹地。为实现共同富裕、先富带动后富,川渝经济上应共谋发展。 其他方面比如联合申请奥运会,打造几个亮点。合作发展,抱团取暖,达到1+1大于2的效果。
#城市GDP#库克:印度将是下一个中国 大家只盯着越南,忘记印度了吗? 越南体量比我国小太多,发展天花板最多下一个韩国。 但是不要忘了印度,印度体量大。现在他们韬光养晦,谁都不得罪。多方收益。 只要解决他们国内的一些问题,印度发展空间很大,会抢走中国不少产业链。
重庆端起碗吃四川的饭、放下碗吗娘? 据了解,川渝电网历史上就是一张电网,重庆也一直在用四川水电。川渝电网之间形成三条6回500千伏输电通道(2回洪沟-板桥、2回黄岩-万县、2回资阳-铜梁)),实际送电能力550万千瓦,已处于饱和状态。目前,重庆境内已没有能源资源支撑大中型电源开发,为此,重庆提出并积极推动新增川电入渝和疆电入渝的外电入渝战略。今年1月,随着成渝双城经济圈国家战略确定,川渝两地多方都期待能加快实现“川渝电网加强、川电送渝加量”。 国网四川电力董事长谭洪恩此前指出,重庆电网已与四川电网融为一体,重庆电网安全及供电保障将主要依托四川电网,如不尽快升级形成更强大的川渝电力交换支撑平台,实现合理分层分区运行,电网大面积停电等安全风险将与日俱增。因此,要继续新增川电送渝,增强两地电力交换能力,必须要有新的通道。经多方研究表明,通过建设川渝电网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网架,不仅有利于四川水电向成都和重庆负荷中心送电,还能造就重庆依托川渝一体化电网、具备大规模消纳长距离疆电的基础条件,最终实现川渝水火互济。
#城市GDP#四川为什么拿这么高的转移支付?为什么? 一: 四川人多,9千万人。总转移支付多,但是一算人均只能排全国第十几名; 二:扶贫四川少数民族自治州。 转移支付倾向于少数民族,如青海、西藏等省份。四川有凉山、甘孜、阿坝三个少数民族自治洲,原西康省。 人均转移支付是汉族区域的10多20倍。 三:四川的贡献:四川大型水电站受国家调配、每年外输(主要华东)电力1400亿千万时,每千瓦时工业用电算2元。那就是2800亿元。 这个钱四川没得到一分,进入央企、国家。既然四川电力受国家调配,那转移支付也该受国家调配。 四川得到的转移支付也是有付出的; 四: 四川也是天然气外输大省………….这个钱也是进入央企、国家。和电力一样,资源走了,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留给了当地。 世界第二大的水电站是四川的白鹤滩水电站(主要供应江苏、浙江)。除此之外,四川还有溪洛渡(供应江苏)、雅中水电站(供应江西)、向家坝水电站(供应上海)、锦屏水电站(供应江苏)等十多座大型水电站,21年四川发电量4300亿千瓦时,其中水电就有3700亿千瓦时,超过全国五分之一,不仅自身电力有余,而且多余的1400亿千瓦时还能输送省外,
既生渝何生亮(诸葛亮执政蜀汉代表成都) 大自然的搬运工,这个总结非常到位。 重庆gdp虽高于成都。但产业质量差于成都。 重庆是中低端制造业,产GDP不产税收。 预测十年二十年内成都将拉开和重庆的差距。 再次预测中国的双城经济模式是不可行的,如:北京天津早期还旗鼓相当,现在差距越来越大;二:上海和周边是一主多副的结构;三:深圳超过广州,未来差距也会越来越大;四:成渝一样。高质量发展、好的产业结构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靠输血、转移支付,净贡献为负都城市的城市不可持久。当然重庆也有优势。但产业结构质量更重要!
城市对国家和省贡献净值排行榜 这才是干货,看看谁对国家贡献多。 备注也很清楚,上海深圳包括印花税,北京包括很多央企所得税。
成都真的太穷了 成都实在太穷了,穷的只剩下买房。3月又成交4万套房,重庆几分之一。 成都很穷,穷的只剩下买房;重庆很富,富的只有GDP
重庆成都地名是乎说明了什么 一:重庆的地名:沙坪坝、菜园坝、李家沱、牛角沱、杨家坪、一公里、两公里、 等等······ 二: 成都的地名:天府广场、春熙路、青羊、锦江、武侯、杜甫草堂、太升南路、蜀汉路、等等······ 地名体现一个城市的风格和历史底蕴。重庆的却是一座新城,没有留下什么历史的痕迹。成都作为几千年西南和川渝的中心城,任何时候均具有很强向心力和吸引力。
西华大学改回四川工业大学利大于弊 1: 一所高校最终是看自身实力,但作为一所省属高校,不是985,打造一个新的、从来没有的ID是非常困难的。本身实力也难以打造出一个好的品牌,最后搞的不伦不类; 2: 如果只考虑学校学科实力,完全没必要改名。但考虑到招生就业、给人第一印象。省属高校不像985,一个好的ID还是非常重要;
重庆真的超越了广州? 重庆十年间获得转移支付2万亿;广州上交3万亿。 全国抽血养着重庆。
谈谈成渝-精华 一:成都 成都在四川一家独大有其自身独特原因。 四川是个盆地,周围全是山和丘陵。中间好不容易有一块这么大的平原,和平时期人群肯定不愿意在山里呆着、更愿意去平原,种植居住交通更便捷。 河南、山东平原太多,无法聚集到一点。 四川的独特造就成都一家独大。 从4、5千年的三星堆、金沙遗址开始成都已经建城。 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说明成都在四川盆地的向心力和恢复、发展能力。
看看自己在此榜上面吗? 如果没有的话,继续搬砖! 2022年胡润百富榜之四川高校部分。
上海的小傲娇! 1: 你有困难,但也应该优先保证我在四川的上游产业链体系。 四川的其他企业怎么办?其他省份如江苏、浙江在四川的上游企业怎么办? 江浙:上海大哥优先,小弟可不敢跳出来说! 上海人心中永远是上海优先,Shanghai First. 2: 上海疫情早期,由于我是世界经济中心,会影响世界经济,所以不封城。 最终导致错过早期最佳时机、最终封了几个月。 上海才是中国中心,世界中心!
西华大学和中科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联合培养博士
西华大学这么玩数据的? 西华大学在校人数4.5万,对比另外几所: 西华师范:3w(原来3.5w降低到3w); 成都信息:2.6w; 成都大学:2.4w 这还玩个pi啊,你以为是玩总量,但很多排名、评价体系和你玩人均、师均。 当然这些评价体系是否合理,持保留意见。就好像中国和以色列谁更强一样? 无疑中国更强,打zhang中国肯定比以色列强。但一比人均中国就全面落后。 站在全球的角度:中国和以色列谁更需要博士点?谁对解决全球的贫困化、谁对提高全球人民的平均水平更有利? 但规则就是那样,你必须在这种规则下玩。西华大学在今年之前经费还低于西华师范,但招生人数却远远高于西华师范。就算今年西华师范经费12亿,按人数西华大学18亿才合理。 如果西华大学缩招、人数降低到4万,人家可以降低到2万。 但你永远在跟随别人的脚步,永远无法超过人家。 社会本来就是这样,谁说的付出和回报会成正比?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才对自己有利,会哭的孩子才会有奶吃。不谈回报的付出都是耍流氓。西华这个老实人,出身职场无疑会成为社会的失败者,职场只会欺负老实人。人只会捏软柿子。
西华师范有成都校区了 赢。
试讨论西华大学分解给各四川各高校的情况 会出现什么情况?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为了贡献川省,现西华大学决定将分解给各大高校,大家都来分一杯羹。
西华的校方请问你尴尬不? 西华的校方请问你尴尬不?麻烦广大贴友有渠道的发给校方。 成大以前没硕士点,从2009年开始,西华和成都学院联合培养硕士。成大在西华大学的指导和培养下,从0开始,学习如何管理和培养硕士。 时间一直到2017年左右。 西华可谓是成大的第一口奶的乳娘。 成大发展关键时刻: 一:2009年,西华成都学院联合培养硕士签约,从此西华培养、指导成大如何培养硕士; 二: 2013年,成都学院合并川抗所(自带硕士点),从此成大有了自己硕士点; 三: 2018年,成都学院升级为成都大学(考生眼中:都叫大学,ID西华明显没成都好用) 四:2021年, 川大拆撤的一级学硕,四川省动态调整。成大分配到6个。国务院申请批复的,各高校基本只有1个,加上川抗所的2个。从此成大拥有9个一级学硕。 西华21个一级学硕; 2020年四川省高校申请新增博士点高校。教师博士率、生均指标、科研平均指标等等升博的基本条件,西华远远落后。下次2023年有可能成大代表四川去申请新增博士点高校。 请问西华校方,如果、假如成大这个曾经的徒弟早于西华拿到博士点,请问尴尬不?当初2009年西华成大联合培养博士的签约仪式照片,翻出来,看看尴尬不?
西华大学成都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 历史:内容来自成大官方网站。 看官方的表态,姿态很低,低调务实,当时是周校长吧。 成大的崛起也有西华曾经的帮助。 2009年,西华大学与成都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工作启动。 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我校与西华大学联合培养所涉及的学科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食品科学、企业管理、机械设计及理论、岩土工程、结构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涉及我校政治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生物产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旅游文化产业学院、工业制造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等。 2010年起,西华大学共聘任我校20位教师为硕士研究生导师,目前共有24名在读学生。 2012、2013级研究生正在我校进行相关课程的学习。在西华大学的指导下,我校独立开展招生工作。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jztm.cdu.edu.cn%2Finfo%2F1031%2F2817.htm&urlrefer=01eb6fb24cf496288294f5e26472ca75
国家能源招聘 西华大专、油专、西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赢。 和清北上同一榜单。 秦始皇触电,赢麻了。。。
“华西”商标的权利范围有多宽 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 林海涛 2003年 日前,四川师范学院与四川大学院校名称纠纷在有关部门的协调下已得到解决,四川师范学院不再更名为华西师范大学,而更名为西华师范大学。从该纠纷的最终处理结果来看,“华西”商标的注册人四川大学成功地阻止了四川师范学院更名为四川华西师范大学,从而给人造成这样的印象:如果四川师范学院更名为四川华西师范学院,就侵犯了四川大学的注册商标权。而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 首先,根据我国的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以下5种行为属于侵犯注册商标权的行为:(一)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二)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三)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四)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五)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从这5种商标侵权行为来看,这些侵权行为都是商业行为,因为商标侵权的实质就在于侵权人利用他人的商标谋取不正当的利益。商品是一种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交换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取得利润。而四川师范学院作为一个大学很显然不是用来交换的,也不是以谋取商业利润为主的,虽然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但大学的主要任务仍然是科学研究和教书育人。将大学定位于一种商品或者是商品的生产者,在我国是与事实不符、令人难以接受的。所以,四川师范学院更名为四川华西师范大学的行为不是一种商业行为,因而也很难说它存在商标侵权的问题。 其次,四川师范学院更名为华西师范大学也不会误导公众。由于目前四川大学的下属成都华西医科大学已用“华西”命名自己的学校,如果四川师范大学再更名为四川华西师范大学的话,会不会误导公众,使公众误以为这两所大学存在某种特殊的关系呢?笔者认为,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首先,从这两所学校的性质来看,四川师范学院是师范类大学,主要是培养教师的大学,而成都华西医科大学主要是从事医学研究的大学,因而很少会有人将师范类的大学与医科类的大学混淆在一起。其次,从我国现在各省的高校的分布来看,许多省份一般都有一所以自己省份命名的大学和师范大学,比如北京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与山东师范大学,在我国的武汉地区,还并列着华中科技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这两所以“华中”命名的大学,人们对这些大学除了认为它们在同一省份或在同一地区外,很少会认为它们之间有什么特殊的联系,更不会认为他们之间有隶属关系。那么,以此推之,人们也不会对四川华西师范大学与成都华西医科大学产生混淆。 再次,由于“华西”商标的显著性有限,所以法律对它的保护力度也是有限的。商标的显著性包括商标本身固有的显著性和因通过使用而获得的显著性。“华西”商标本身的固有显著性有限,我国历史上的虽然没有形成“华西”这一地理概念,但是“华西”这个词却很容易使人想到是“中国(华)西部(西)”的意思,而且“华西”商标在使用的过程中也没有形成很高的知名度,尚得不到弛名商标的“跨类”保护。因此,正是“华西”商标的“弱显著性”导致了“华西”商标的权利人无权阻止他人的合理使用“华西”二字,比如在我国的西部省份陕西,就有一所民办大学叫“西安华西大学”,即便是在四川省内还有四川华西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广汉市华西食品饮料有限责任公司等。基于同样的道理,由于四川师范学院位于中国的西部省份四川,而“华西”则是中国西部的概要表达,所以四川师范学院有权合理使用“华西”二字,将其学院更名为华西师范大学并不侵犯四川大学的注册商标权。 (本文发表于中国知识产权报(2003/08/02))
昆明理工进了,官宣! 昆明理工大学: 加大对“双一流”学科和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的教学和科研人才的引进力度! 祝贺昆明理工!这轮西南有实力进双一流的当属:昆明理工、西南政法,而四川无种子选手,估计未来长时间也无种子选手。剩下的四非中:川师最有实力。但川师的传统师范专业,全国太普遍了、竞争很大,难以突围,看能否走偏门学科。 上轮双一流,四川、成都赢麻了。接近西安、武汉。这轮下来。后来的上来了,前面的比如南京会拉开差距。这轮成都会输麻了。
这波神操作如何? 分数最主要还是反映一个学校当前热度,实力只是其中一个因素。省高校实力、投入短期很难大的改变,要提高分数和影响力,可以学习学习某些学校,多上新闻上头条,炒作一番,分数影响力和知名度飙升。 从改校名开始: 一: 川农,长期以来,拖累川农的是地域和名字,现在部分搬到成都了,只需要改校名。农业本身冷门、加上四川在沿海印象中比较穷。冷门加穷,外省谁知道川农是211?要走出去,普通人第一印象还是名字。一个好名字的却太重要。改名:华西农业大学。看看华南农业大学在四川的热度就知道,华西农大绝对爆火,走出四川,省外抢生源。 说到华西,华西医科一定跳出来反对。川人就喜欢内耗,都是为四川省做贡献,肉烂到碗里。而且你是华西医科,只有华西医科是你牌子。华西不是。社会上还有华西牛奶、华西建筑等等,难道也叫他们改名?川大作为省内带头大哥应该要更有格局,做大省内蛋糕。占华西医科没人反对,连华西都独占,太过了。而且有华东xx大学,华南xx大学。为什么就一直没华西xx大学? 二:川师改名华西师范大学。对飙“华东师范”。抢占外省生源。上不了华东师范,就上华西师范。哈哈。 三:西油,改名华西能源大学。西柚的发展历史,过去最正确的决定就是从南充搬到了成都,未来最正确的决定就是改个好名字。地域加名字太重要。现在石油冷门,如果西油还在南充你可以想象他的分数线。 四:西南科技分数太低迷了,唯有再上头条一下才能振兴。改名华西科技大学。 五:西华大学人人诟病改名太失败,没有行业属性。不知道搞什么的,改名华西工业大学,高端大气行业优势突出。 附上改名比较成功的大学: 成都理工、成都信息、西南医科、成大。改名失败或者没改名的多学习学习。 肯定很多人跳出来反对,说什么大学最重要还是在于自己实力和踏实。不要搞这些虚的,追逐热门。 那我想说一句:****强,大家都一样努力,你凭什么超过人家? 你家人考大学为什么叫人家报考计算机?叫他报考生化理材天坑专业啊。
重庆赚大了,双线 重庆主城赚翻了,两条线,不仅增加了自己的北碚,合川站。。接着吸血川东一千多万人的广安和达州站人口。。。东线万州也打通北上线路。。。。 不过接下来,达州万州势必争夺川东渝东北高铁一哥枢纽的位子。。。你更看好谁?? 成南达万、西渝西线交叉于达州; 郑万,西渝东线汇于万州。。。目前更看好达州。西线客流量会更大,停靠列车会更多。。。重庆北上一般都会走西线吧,但万州也可以北上。。。
西华大学讨论帖 西华太火了,太热门了。开讨论帖。
如何看待曲埠师范数学学科超北大?估计没人相信会比图中一众高校 如何看待曲埠师范数学学科超北大? 估计没人相信会比图中一众高校强,还有山东科技大学。。为了排名而玩转游戏规则,刷论文,相互引用,两高校是否过了?
建议西华卖掉彭州校区扩充经费一:西华四个校区了,太多不好管理 建议西华卖掉彭州校区扩充经费 一:西华四个校区了,太多不好管理; 二:彭州老旧,本身也无法改善和扩张; 三:卖掉可以扩充经费,多建实验室,多引进人才; 四:过渡期彭州校区人员迁到本部,以后全迁到宜宾校区; 五:宜宾校区硬件实在太好,可改善学生学习住宿条件,少了学生的抱怨; 六:西华宜宾生源增加,扩充人数,又可以得到宜宾的补贴了。 一举多得,四个校区太多该瘦身了。
原四川高校全国第二,重庆高校现倒退原四川高校实力强劲,媲美江 原四川高校全国第二,重庆高校现倒退 原四川高校实力强劲,媲美江苏,力压上海。。。全国重点大学名单,这是最早一批大学等级划分,除了重点大学,其他都是普通高校;之后才有985,211。 重庆高校到现在是下滑了,原来四所重点大学。重庆建筑和重大合并,但现在重大下滑明显;西农和西师合并才上211,以前西农是力压川农;西南师范大学力压川师;西南政法原来的重点大学,现在还在为双一流奋斗。。。重庆高校几十年来的却下滑厉害。。
西南地区高校排名转载,感觉整体上全国排名偏高,毕竟西南高校在 西南地区高校排名 转载,感觉整体上全国排名偏高,毕竟西南高校在全国偏弱。但西南高校内部的排名大体靠谱,当然除了个别有争议外。
川内理科招生排行榜,西华西科全国第一第二有分数排行榜,也要有 川内理科招生排行榜,西华西科全国第一第二 有分数排行榜,也要有招生人数排行榜。才能体现量和价的关系。。川内第一二,即全国第一第二。
四川省亲儿子 PK 成都亲儿子一:十几二十年来,四川省亲儿子 四川省亲儿子 PK 成都亲儿子 一:十几二十年来,四川省亲儿子非西南科技大学莫属。遥想当年一直到前些年,省上对西科支持力度之强,非亲儿子莫属; 1: 改名西南科技,光从名字说科技好于理工,理工好于工业。 当年信息闭塞,看名字报考,好多考生以为西科和西南交大、西南财经,西南师范是一个档次的,名字的却改的牛; 2: 院士当校长,可见配置之高; 3: 照顾政策,很多专业直接提到一本招生;当时成理西油川师等是纯二本; 川农211但冷门,一本招不满,很多是二本招生。可见当时对西科的倾向,生源之好,甚至力压川农。有些上不了川大的,差些分的就读的西科。 这也导致很多考生进了西科感觉被忽悠了,自己考的是一本(重点大学),结果是含水分的,结果骂声一遍。当时一本人们定位就是教育部直属,成都那四所重点大学。川农省属很多是二本,只能算半个。 4: 西科当时的实力和西华差不多,甚至是弱于西华的,但在比亲儿子还亲的政策之下,稳步发展; 5: 后来申请博士点,你以为全靠排名和实力?太傻太天真。西科的博士点四川省和国家共建,除了是省上的亲儿子,西科是中央也有人,支持绵阳科技城教育的发展。 6: 再后来,形式转变,国家政策又有新的玩法,专业性强的院校优势再次凸显,被评为双一流。西科发展势头、定位被西油、成理拉开;加之近些年来大省会成都的发展,绵阳经济不足,西科分数线居然低于成大,和当年的辉煌,力压川农,定位仅次于成都F4,真是此一时彼一时。原来绵阳的考生看不起西科,而现在西科发出一声感慨:我还看不起你绵阳呢。。。总结西科校友一句话:成也绵阳,败也绵阳。目前短期很难再进一步,只有等待以后发展机遇了。 二:成都亲儿子:成大。 1: 相信很多人的感觉:近两年,突然冒出个成大,网络声量很高,到处可见,以前成大还是很低调的。成都亲儿子、大运会等等到处可见。其校友对学校的宣传也可以说是不遗余力。。也有很多人看好学校的发展前景。。 2:因为觉得有成都市的大力支持。成都市唯一的本科亲儿子,市属高校,人事财权成都直接管辖。。成都市要发展壮大成大。给了非常大的支持,直接输血:合并川抗所,给三甲医院。 学科评估药学c-上榜; 3: 给成大资金支持,经费预算20亿。修大运会场馆。成大硬件设施在短期内迅速提升。预计到时大运会对成大知名度、印象都会得到不少提升。 4: 现在的成大可谓风光无限,势头真劲。学校目标定位也是超前。但目前来看硬件、网络声量、热点事件,可以短期提升。但学科建设、教学经验、人才培养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目前成大还属于投资阶段。未来会如何??发展到什么水平,成都是否会持续、长期的大量投入?省上、国家是否会像成都一样支持?中途是否有新的变数? 最后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且行且看看。。
计算机互联网就业和收入真的那么火?这行业能火多久?本科专科还 计算机互联网就业和收入真的那么火?这行业能火多久? 本科专科还是研究生,毕业后收入待遇和行业发展是选择最重要因素之一。。。参考省高校学科评估名单:
2020年四川生源地报考四川省高校热度,数据来源于百度,时间截止于7月28日13:00。
四川高校15所保送研究生资格高校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