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宝扁你个头 活宝扁你个头
关注数: 4 粉丝数: 183 发帖数: 13,409 关注贴吧数: 2
柯洁也就这样了,并非上大学之类影响 以前他能取得好成绩,有以下原因:一,当然是棋力的确强一点,特别是非ai时代,他对围棋的理解还是有些优越之处。 二。中国厚壁发威,而韩国围棋青黄不接。柯洁前几冠决赛,基本都是内战,过程也是多碰本国棋手。柯洁世界大赛外战成绩其实并不算很好,但强在内战有优势,2014到2019年8月输给陶欣然止,世界大赛除了决赛输一次小强,内战不败。反过来也可以说,这段时间他没有走到最后都是韩国棋手淘汰的。当时只要淘汰了朴廷桓,冠军基本就是中国的。韩国只有朴廷桓一人能战,其他都是朴永训,金志锡,姜东润等老棋手在支撑。 三,年龄优势。他的对手多是比他大。 但是2000年后形势发生很大变化,韩国00后崛起了,小申,大申,小卞等脱颖而出,韩国形成了朴申双强格局,而中国厚壁却逐渐消退,原来那批一冠群呈下滑趋势,放韩国棋手过关,对柯洁构成了巨大威胁。他们年龄比柯小,冲击力却很强。特别是申真谞,可谓破茧成蝶,修成正果。而棋坛的规律,后辈一旦超越前辈,前辈基本是没有翻身可能的。 未来柯洁会很难,老对手朴廷桓尚难对付,又出个更年轻更难对付的申,还有一众国内外00后正在崛起,威胁柯洁的统治。 不过柯洁也还并不老,才24岁,目前还是超一流的实力,如果他能沉下心来钻研棋道,竞技生命还能延续几年,还可以夺几冠。 如果就此消沉,可能也就最多10冠到此为止了。
崔灿统计数据的正确解读 崔灿统计数据出来,如果纯粹看数据,不考虑其他因素,很可能会误读。 我们看数据中比较体现棋力比较明显的两个指标,一是吻合度,二是恶手降胜率度。 从吻合度看,前三选职业高手平均53.2,业余48.1,清代顶尖53.3,道策46.6,丈和秀策52.5。 从这个数据看,清代顶尖和丈和秀策在前三选吻合度上和职业高手几乎无异。 但是,这里存在着问题:对局强度是不是一样?对局强度会不会影响吻合度?古棋的对局强度和世界大赛决赛的对局强度一样吗?我们看到日本古棋选的是以御城棋为主,而御城棋虽然规格高,但对局强度却未必,秀策全胜,道策也是全胜(去掉让子棋),所以日本古棋在对局强度上占了便宜。另外由于选的是全胜的棋局,胜局显然会提升吻合率和降低恶手损失度,在这点上日古又占了便宜。 中古的对局强度,从胜负关系看还是相对好点,但是中古的对局强度能否和世界大赛决赛的对局强度一样? 对局强度如何界定?我想可以从三点来界定:对手的吻合度,双方吻合度之差,以及胜负关系。对手吻合度过低,对局双方吻合度差距较大,这种对局强度就会差一点。胜负一边倒的棋局,对局强度也会差一点。 当湖十局的对局强度还是比较高的,双方吻合度高,吻合度接近。而黄周的对局强度则弱一点,吻合度差3点。至于秀策御城棋的对局强度,数据统计吻合度差达到了9点,也是秀策一边倒的全胜。 不过我们不能简单的认为对手吻合度低,就会提升己方吻合度。有可能对手吻合度高了,反而逼己方提高吻合度才能战胜对手。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双高吻合度的棋局。 为了真实体现棋力,我们还是有必要在对局强度相对一直的情况下来进行比较,否则数据可能失真。 应该说职业高手,业余高手和中国古棋的对局强度上没有大的问题,但日本古棋的对局强度明显不够,这使得数据有些缺乏说服力。待续
崔灿吻合度统计的败笔:样本选择有问题 吻合度统计,样本选择其实非常重要。一般来说,输的棋吻合度比较低,最起码恶手率肯定比较高。反之亦然。所以选择样本时,要注意胜负关系的一致,保证比较的公平性。也就是说,应该比较的双方胜负局数都一样。如果一方只选胜局,另一方只选败局,这样统计出来的结果肯定不公平,会失真。 崔灿的统计结果出来,与其说利好中国古棋,不如说严重利好日本古棋,丈和秀策不仅在吻合度上几乎完全和当今顶尖高手一样,在恶手的降胜率方面也显著好于当今职业高手。还有棋友利用数据在其他方面比较,丈和和秀策也几乎是排名第一第二。这样说来日本古棋水平最高,古今第一是秀策,丈和。 但是问题出在秀策和丈和的对局样本选择上,秀策21局,其中19局是御城棋对局,对手都是坊门以外的棋手,秀策全胜。还加了两局和大田雄藏的对局,一胜一和。也就是秀策选几乎是全胜的对局,这样的比较公平吗?其实秀策当时也有强手,如秀荣,秀甫,大田雄藏,秀策也有输局,完全可以选他和这些公认强手的对局,胜局和负局各选一部分来进行比较。我想这样统计出来的吻合度恐怕会有较大变化。 而中国古棋,范施的当湖十局,是在双方各胜5局情况下的统计,无论是对局强度还是胜负结果,和秀策的选样都不可同日而语,可以说无可比性了。 日本古棋之所以在统计数据上显得不错,根本上还是崔灿的选样问题。在用吻合度反映棋力时,如何选样,还是需要好好研究,其基本原则是保证比较的一致性和公认性。
古今之争本质上是内因和外因之争 最近贬古派高论不断,比如职业棋手天赋都差不多,比如环境决定水平;比如范廷钰不够勤奋;比如谁赢棋谁就是比对方勤奋,输棋就是不如对方勤奋;比如大李是因为有老曹这样师傅才有这么好成绩;马晓如果有老曹这样的师傅也可以取得大李这样的成绩;比如朴申成绩好是因为韩国围棋整体水平低,他们机会多;比如最近中国棋手成绩欠佳是因为比赛少;比如现在有网络对局和道场,棋手水平远比以前高(我就不知道师傅重要还是网络重要了);有了ai棋手水平大幅度提高,2015年的柯洁到了现在未必能打围甲;申真胥水平高是因为有ai做师傅(说得好像中国棋手没有ai做师傅一样) 总之,他们认为基本一切都是由外部因素决定的,而棋手自身因素并不大。这估计都是些理科男,完全不懂哲学上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内因和外因都会影响事物发展,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外因通过内因发挥作用。 但是贬古派和柯学家总是喜欢夸大外因的作用,无视内因的决定性作用。大李之所以有这样成就,绝非是因为他有一个好师傅,根本原因还是他自身的天赋。 如果外因决定内因,那我们就无法理解曹,聂等为什么在远不如日本的围棋环境能达到这么高水平?我们也无法理解吴清源为什么能从民国初年中国那么低的水平情况下达到日本高手水平。 而古今之争,说到底就是内因和外因之争,就是外因在多大程度上会影响事物的发展,内因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抵消外因的不利影响。 外因上,对现代围棋有利,内因上,则古代高手并不逊色于现代棋手。 现代棋手要比古代强,必须证明在天赋上不逊色于古人,同时还要证明环境能决定性的影响水平。而这两点都比较难证明。 这也就是为什么古今之争一直难有结论的原因。贬古派夸大外因作用(环境),挺古派强调内因(天赋)。 贬古派因为从贬古的逻辑出发,最终得出了环境决定水平的观点,才会出现这些奇葩的论调。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