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在角落 开在角落
关注数: 3 粉丝数: 9 发帖数: 866 关注贴吧数: 8
其实BGM才是后期的灵魂 本来是放在叶子开的靡靡之音以外声音的那个楼里的但是需要审核。所以发个主贴试试看=。= 《牧神的午后》部分BGM  大致的先后顺序  00:00   our love affair  选自《十二首永恒电影金曲 小提琴》  05:03   Hora Staccato(霍拉舞曲)选自《海菲兹全集》  12:18   德彪西《牧神的午后》  22:38   the shadow of your smile  选自《十二首永恒电影金曲 小提琴》  26:36   banjo and fiddle   选自《琳达·罗森莎的艺术》  一期片尾     最后的抉择        拉赫练声曲34-14    选自《小提琴帝王海菲茨绝技安可曲(返场曲)27首》  靛青色的圆舞曲     选自川井郁子的《The Red Violin (红色迷情)》  Fiddler on The Roof  选自《琳达·罗森莎的艺术》  三期片尾  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  选自《决斗》  剧中演奏音乐  一期11:09  E大调第三组曲前奏曲BWV1006  选自《巴赫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全集》  二期00:00  马斯涅 沉思-穆特版    节选自马斯奈3幕歌剧《泰伊斯》  二期19:36  圣桑 管弦版 骷髅之舞  节选自管弦乐交响诗《骷髅之舞》  三期04:31  拉威尔-茨冈  选自《海菲兹全集》31 1953年 于睫清晰部分从曲子的05:50开始  三期21:27  普罗科菲耶夫 三橙之恋 ============================== 全剧的主题曲《牧神的午后》是德彪西的名作,我听的时候感觉泛泛。倒是剧中齐歌和于睫(小攻和小受)同游西藏时在迪厅里现场演奏的小提二重奏《骷髅之舞》印象深刻,音乐的尾声,齐歌轻声说,一辈子这样,多好。 骷髅之舞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tudou.com%2Fprograms%2Fview%2FmbTJoe45Qvg%2F&urlrefer=c630d3e316bc175ed6a4c6d05e2da933 然后就是分手时的小提二重奏《禁色》,嗯,也叫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其实是出自这部电影 这个音乐有30多个版本,找双小提版无能=。=(原剧的双小提版是作者提供的,她和她老公自己拉的版本) 然后,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好拗口,同时也是广播剧《纨绔》的主题曲,不过纨绔用的钢琴版,牧神午后用的双小提版 很不一样的感觉。 不过最先秒到我的是两人在西藏的游船上的音乐,《青稞飘香日喀则》,配合于睫的旁白,十分贴切。 青稞飘香日喀则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tudou.com%2Fprograms%2Fview%2F1-E1FC5IEOk%2F&urlrefer=69b591271842c0ad912f0e3e711e2c0a
孟珏:是以见放 这个标题可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其原本出处的解释:“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一种是:“好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是以见放”。说白了,就是随风和桃李提出过的两个问题,是孟珏遗弃人世,还是人世遗弃孟珏。 孟珏这个人,其实是很自由的,他不用承担任何责任(至少我没看出来,刘病已背负着重重人命,刘弗陵背负着天下,他好像除了复仇,也没什么了)。他没有层层束缚,可以指天骂地,对抗命运,所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他有可观的财富和无双的医术,却很少见他济世救人,费尽心血救刘弗陵,还是为了云歌,并不是什么医者心。当然了,他也没义务那么做。只是作为九爷的义子,我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我只能说,孟珏,他的确是个很有个性的人,桐华也花费了大量的笔墨去描摹他的风华和情深如许。但是,抛开立场,我反反复复审视了自己对孟珏的感情,终究是同情怜悯占了上风,而不是敬佩……让小色失望了,她说过,狐狸最不需要的感情,就是怜悯。可是,我把所有的敬意,都给了刘弗陵了,分不出来,咋办…… 插个话啊,我一直觉得让我写弗陵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写孟珏应该好一点,因为反正不是至爱,怎么样都好。没想到那么纠结,掐死了两个版本。(= =看我痛苦的脸,小色,都是因为你,5555555) 另外,动笔写之前偶先复习了本吧的两栋楼,随风的《也说第三册里孟珏的悲剧性》,叶子的《我为什么喜欢孟珏》,以及文下的辩论,发现了一些以前扫过但没注意的东西。(话说那段时间是真的很忙……) 分析孟珏的话,咱从小时候开始说起吧。小时候的境遇,的确很惨,看着弟弟和母亲被杀的那种无可奈何。(= =刘病已是全家灭口就剩自己一个背血海深仇,刘弗陵是看着自己的老子杀了自己的亲娘,神呐,这三位是要比一比谁更惨么) 综合起来,孟珏比较惨。有他自己的话为证,他跟刘病已说:“刘病已,你只需记住,你的经历没什么可怜的,比你可怜的大有人在。你再苦时,暗中都有人拼死维护你,有些人却什么都没有。” 我第一次看这句话的时候,觉得他说的是自己,所以心下难免有些腹诽……这次看,觉得他指代的“什么都没有”的人,可能是他的弟弟,无辜送掉性命的弟弟。 不管怎样,孟珏的童年是从生死线上挣扎过来的,两位刘氏子弟,虽然也承担了亲人逝去的阴影,却没有生命危险(其实也有啦,就是没孟珏那么风刀霜剑就是了,咱弗陵是从小开始一步步被蚕食生命啊,泪)。论身体折磨,孟珏为上。 论心灵折磨,刘弗陵为上,他的母亲是因他而死的。仇人又是他亲爹。孟珏你可以恨啊,弗陵连恨都没地方搁…… 但话说回来,孟珏因此失掉了味觉……综合起来,他最惨吧。先掬第一捧同情泪。 然后,因为这段悲惨境遇,不知道哪位玉佩说的了,俗世早在孟珏七八岁的时候就已经抛弃了他,所以他不需要不屑于融入尘世了。 小色也说过一句话,“当有一个人以孤绝的身姿站在他身后那个庞大的官僚集团的对面的时候,我的心一定是向着那个人的”,谏议大夫孟珏的身姿,以一人之力对抗整个霍氏集团的身影,的确是很让人心折啊。 但我觉得他只是选择了一种对抗的姿态。人生种种悲剧,都是因这选择而来。 是对抗,不是反抗。这一场对抗,孟珏显示了他的胆略与才华, (插话,但我更欣赏的,是对既定命运的反抗,是打碎一切,重新建立秩序的魄力。或者,是弗陵那种,在既定的规则里,走出一条路来的智慧与牺牲。孟珏给我的感觉,更像一个赌气的孩子。鉴于这个比喻容易被腹诽,咱换一个,更像一个愤青……) 因为命运是不公的,所以要指责。但是,出路在哪里? 当然,这也与他们俩的身份有关,一个在朝,一个在野。拿刘弗陵比孟珏,是不公平的。
本吧宗旨(正式版) 官方口气(- -虽然穷乡僻壤也还是要有执政党的)1,弗陵是桐华《云中歌》的男主之一,全名是刘弗陵。另一个身份是刘彻和钩弋夫人的儿子,英年早逝的汉昭帝。2,这里不是萝莉集中营,虽然听上去《云中歌》像萝莉小说(桐大毕竟是四大言情小天后之一,很雷的名头啊)。但别急着下结论。3,首先欢迎各路铃铛,因为本人是铃铛。其次欢迎各位草和玉佩,因为另两位吧主是草以及玉佩。关注云中歌的人对这三个名词应该很熟悉,不做解释。欢迎各种与弗陵有关的同人文,评论,历史资料等等。来的铃铛,觉得无法满足看文要求的请去陵云吧或是云中歌论坛。4,最重要的是,欢迎各路对中国古典文化精神以及世界一切先进文明怀着美好向往的人的到来。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桐华笔下的弗陵体现了儒家的很多美好的精神。君子有五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然而真正君子的养成,也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所以弗陵是一个载体,至少,承载了我的希望。他是理想的存在,我无力达到,却可以试图靠近。我想,对于认识弗陵的人而言,无论你眼中的他和我所理解的他有多少的差异,我们都可以从这个人身上,得到一些动容之外的感情。对于不认识弗陵的人而言,如果你心中,守着小小的固执的纯粹,如果你的眼睛,依然能穿透世界的迷雾发现那些美好,那么,请加入我们,无论你是否愿意认识弗陵。——心血来潮,草草写就,未征求意见,欢迎补充。
一切开始于结束之后 苏摩是镜系列中第一个出场的人,第一章只有寥寥数笔,仿佛素描般,苏摩的轮廓已经在眼前了。可是,即使只是数笔,我也难以形容浮现在纸中的苏摩。他不像同时出场的中州女孩那笙,那样明朗跳脱,热心天真,一览无余。如同慕士塔格雪山一样没有温暖的苏摩,我该说他冷峻?冷静?还是冷酷?对那一群梦想到达天阕的中州流民,他心里应该是在冷笑的吧。下意识甩开伸手拉他抵抗风暴的人、任其被卷入雪山底的苏摩,我以为他是无情的。可是那笙递来热粥的时候,他的脸上又分明有笑意,他不是不懂得感激的啊。苏摩于我有致命的吸引力,分明是一个冷漠到残忍的人,我却一点也讨厌不起来。或许因为他看透一切却始终旁观的淡漠,或许因为他那冷彻心扉的孤独,也或许是,直觉告诉我他是个有故事的人。坠落的白色身影和有着嫣红封印的眉心,在这位盲人傀儡师的梦境里反复出现。我想,这是故事的源头吧。只是不明白,为什么每次轻声呼唤他的会是枯萎花瓣一样的嘴唇——梦中的逝去的情人,不该是饱满而鲜活的吗?直到故事像花瓣一样一层层展现时,我才明白这个梦境于苏摩而言是怎样的残酷。小说的开篇,那笙为了打破坚冰,兴奋地为苏摩扶乩,笔仙在雪地上写下了苏摩的“过去”:一切开始于结束之后。一切开始于结束之后,再也没有比这句更好的概括了。苏摩的悲哀,直到我几乎看完整部小说,才有了刻骨的体验。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喜欢被人捧在手心里的感觉。后来,长大一点了,发现并不是每一个舞台自己都是最耀眼的主角,很多时候甚至没有立足之地。于是赌气离开。赌气将自己封闭。因为在自己的世界里,永永远远不用去承受那些有意的无意的伤害。如果一直没有人在意,那就不会有被忽视的失落吧。当我遇到那个人的时候,我以为我们永远不会有交集,在心里描绘了好多次的王子,不是那个样子的。在心里对自己说,他不是你要的人,却被转身之后的泪水出卖了心情。如果说我没有爱过,那些黑夜里的心伤是什么?可是,明明只是擦身而过,明明是永远都不能说出口的心情,又怎么能说是爱过?苏摩,就是那个曾是孩子的我啊。不一样的是,即使穿过了百年的时光,他依然不肯妥协,反而是百年的沉淀让他的孤僻与冷漠,到了令人胆寒的地步。不一样的是,重生之后,他第一个呼唤的,依然是那个女子的名字。我没有苏摩的执着。而苏摩的坚持,只能加重命运对他的伤害而已。永远、永远无法形容我对苏摩的感觉。我在真岚掩饰苍凉的微笑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却在苏摩的漠不在乎中惊觉着自己的命运……
路过唱唱反调:也说〈烈火如歌〉,也说雪 路过雪吧,看到烈火如歌,看到大家对雪的评价。所以小小唱个反调,大家不要拍我哈。下面这些文字是我以前写在自己博客上的,全部复制过来了,省得改。看过书的人都能看明白的哈。既然提到了烈火如歌,最后还是决定写点什么。能仔细看完这部小说,对我来说已经是个奇迹了。所以要纪念一下,为我所喜欢的玉自寒,欣赏的如歌,还有雪,这恐怕又是一个让我和小鱼看法相左的人物。 在寝室的卧谈会中我总是个有奇怪审美观的人,我喜欢有自闭症的男孩,喜欢话不多但很温暖的人。太酷的英雄我不喜欢,离我太遥远。我喜欢宁静的男生,有明亮的眼睛。玉自寒正是这样的人吧,他听不见,所以这种宁静与生俱来。喜欢作者对玉的设定——哀而不怨。他的遭遇带给了他一辈子的忧伤,而他的出身让他学会躲在自己的角落里隐藏忧伤,一切喜怒,都是唇边淡淡的微笑。这正是我一直想要的境界,所以这样的人物,让我不喜欢也难。 如歌是我欣赏的女孩,欣赏她挽回爱人时捧出一颗真心的勇气与随后所表现出来的坚强,欣赏她的冷静与睿智,在不动声色中救下雷惊鸿时的从容。 至于雪,是个有些让我意外的人物。不仅意外,也有些捉摸不透。难以想象,这样一个看透世间一切的仙人居然有着孩子一样的性格,不是反璞归真之后的纯朴,是一种不想长大的天真。就像他固执地以为自己可以挣脱诅咒一样。按照作者的设定,雪应当是全书最悲情的人物,而作者也的确浓墨重彩地为他安排了最沉重的命运:守护自己的爱人一生一世,代价是她永远不会爱上他。 可是在看完小说的最后一章的时候,浮现在我脑中的却是另一个问题:如果没有命运的诅咒,如歌会爱上雪吗? 我的答案是不会。小时侯的如歌爱的是英雄,长大后她需要的是一个温暖的怀抱。而雪的孩子气永远让人措手不及。 (插一句,写了一半,小鱼下了句不是评论的评论:雪的出现于如歌,就象世间太多的爱情悲剧,你爱他,他不爱你。小鱼是很稀饭雪的,像雪吧里的大多数人一样) 文章还没写完,先看到小鱼的评语。我知道,作者对雪的设定是在诉说一份无望的爱。只是,她不该让雪是一个洞察世事的仙人。雪得不到他想要的爱,性格悲剧多过于宿命悲剧。这样的事发生在完美的雪身上,总是缺乏说服力的。 不过,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对雪的刻画还是很成功的。爱一个人,总是期望得到回报。所以孩子般的雪对如歌有很强烈的占有欲,他只想时时刻刻跟在如歌身边,在救了如歌一命后甚至封存了她的记忆,陪着她在世界的角落,傻傻地过着只属于他们两个的新年……印象最深的是他在冥宫地牢里对战枫说的话:“如果我是他(玉自寒),或许会选择就这样继续下去(让如歌继续遗忘一切)……能够守在她的身边,能够被她爱着,纵是世间毁灭一百次,又有什么关系呢?”在暗夜罗巨大的诱惑面前,玉自寒还能想到自己的责任,雪的眼里却只有他跟如歌两人而已。他是个真性情的男子,爱如歌便是生命的一切。这样的爱,如歌自然无法承受。而雪的悲剧,也正在于他的孤注一掷。 把全部的爱放在一个人身上,这样的人最容易受到伤害。 还是觉得,雪不如大嘴。大嘴用蕙兰给他的愿望成全了蕙兰和她的老公,他最后要的是蕙兰的幸福,而不是蕙兰对他的爱,因为爱到最后,是放弃。 如歌与玉自寒的爱情故事可能是最大的败笔,倒不是说他们俩不能相爱。我想作者想营造的是一种细水长流的爱情,只是他们俩相处的细节带上了太多韩剧的影子,深感不爽。不作评论。 相反我比较喜欢如歌和战枫的故事。虽然没有开头,但是可以想象,那是一种少年间暴风骤雨般的爱情。战枫被误导的仇恨为他们的爱情留下了不可修复的伤痕,他想给如歌的保护,最后也只留下了伤害。如歌的态度最让人感慨,在荷花池边,她对已经变得冷漠的战枫说:“不要故意伤害我……如果你还喜欢我,请珍惜我。如果你不喜欢我,我会离开你。”欣赏如歌在爱情里的完美转身,不是每一个女子,在爱过之后都可以做到不让失去的爱丝毫影响到眼前的生活。 而战枫却仿佛希腊史诗中的悲剧英雄,以无比的意志与残酷为所谓的父亲报了仇之后,才发现死在自己剑下的才是他的亲生父亲。他过于自信与过于追求完美的性格害了他。这是性格决定命运的一个极端例子。 最后一章,看到如歌对战枫的感情只剩下怜悯的时候,我发现,战枫才是小说最大的悲剧人物。 至于小说的结局,作者也说了,是她的一个美好愿望。但还是要弱弱的说一句,对整部小说的连贯性而言,这个结局可能是最糟糕的了。 汗一个,胡评乱弹了一大篇。。。最后还是对烈火的作者晓溪赞一个。别看我指手划脚了那么半天,全书三十五章,半章我都写不出来。对所有写小说的人,饿都是怀着无比的敬意滴。。。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