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oyo124 lyoyo124
关注数: 497 粉丝数: 3,851 发帖数: 24,568 关注贴吧数: 37
中国南车入蓉 计划建设西部总部辐射中亚东南亚 9.8亿 成立新轨道车辆公司,计划明年初实现首辆“成都造”地铁车辆下线 50亿 还将打造南车成都产业基地,积极发展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电动汽车、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年内形成年总组装200辆能力 明年初首车下线 昨日上午,中国南车旗下的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南车成都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和成都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成都南车轨道车辆有限公司合资合同》,该公司总投资约9.8亿元。 到明年初,新成立的成都南车轨道车辆有限公司将有望实现首辆“成都造”地铁车辆下线,并提供地铁车辆各种级别的检修。目前成都地铁1号线使用的就是中国南车“青岛造”的列车。 南车相关负责人表示,新成立的成都南车轨道车辆有限公司主要承担城轨地铁车辆总装、检修和售后服务等业务,该公司今年四季度将形成地铁车辆年总组装200辆的能力,计划于2013年初实现首辆地铁车辆下线,所生产的地铁车辆将服务成都及周边地区。 前天,新筑股份轨道交通材料产业园一期工程在新津开建。该产业园建成后,将与北车合作,实现高速列车“成都造”。 将重点布局成都 建设中国南车成都产业基地 成都商报记者从签约仪式上获悉,中国南车决定把成都市作为“十二五”乃至更长时间的发展与布局重点区域,积极发展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电动汽车、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南车成都产业基地”,并计划建设中国南车西部总部,把成都打造成为中国南车在中国西部地区并辐射中亚和东南亚的战略中心。 中国南车集团公司总经理、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小刚去年10月在成都曾表示,建设南车成都产业基地,是整个南车集团的总体战略考虑。南车成都产业基地合作项目投资规模约50亿元,先期启动城轨地铁车辆总装和维修、城轨交通关键产业链基地建设,投资规模约15亿元,并将逐步开展和谐型动车组和大功率机车维保服务、新材料、电动汽车、新能源等产业项目合作,投资规模约35亿元。
“2011年全年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稿 2011年成都经济快速增长,老百姓共享发展成果 成都农民收入增速创新高 城乡收入差距缩小 本报(台、网)讯 记者昨日从成都市人民ZF新闻办公室获悉,2011年成都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达20.6%,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上年的2.54:1缩小到2.42:1。成都市统计局有关负责人称,城乡居民收入提高的后盾是“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成都经济,统计显示,2011年成都地区生产总值(GDP)比上年增长15.2%。 GDP达到6854.6亿元 IT制造业增加值增长近四成 2011年,成都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854.6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增速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据成都市统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分产业来看,2011年成都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27.3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143.9亿元,增长19.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383.4亿元,增长12.4%。同时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2%、58%和40.8%,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8∶45.9∶49.3。 统计显示,2011年成都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85.3亿元,增长22.3%。电子信息、医药、食品、机械(汽车)、石油化工和建材冶金六大重点行业完成增加值1614.8亿元,增长21.8%,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73.9%。近年来,成都吸引了戴尔、联想、仁宝、纬创、德州仪器、富士康等世界级电子信息企业纷纷落户,随着一批重大项目相继投产,2011年成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实现增加值438.9亿元,增长39.4%。 出口增势迅猛 出口总额达229.6亿美元 统计显示,2011年成都实现进出口总额379.1亿美元,增长53.9%。其中,出口总额229.6亿美元,增长65.5%,增速比上年提高33.4个百分点;进口总额149.5亿美元,增长39%。 此外,2011年成都市投资、消费增速稳中加快。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06亿元,增长19.2%,比上年提高13.1个百分点。其中电子工业增长最快,增长67.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61.3亿元,增长18.4%。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缩小至2.42倍 成都经济快速增长,为城乡居民增收打下基础。统计显示,2011年成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932元,增长14.9%,增速比上年加快3.2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9895元,增长20.6%,增速比上年加快5.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从上年的2.54:1缩小到2.42:1,城乡收入差距逐渐缩小。据悉,2011年全国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13:1。 此外,2011年成都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945亿元,增长17.4%;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3767亿元,增长14.6%,存贷款增速回升。 此外,2011年成都财政收入和民生财政支出也保持较快增长,实现地方公共财政收入680.7亿元,增长30.1%;公共财政支出中,教育支出117.7亿元,增长20.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9.8亿元,增长28.7%;医疗卫生支出49.9亿元,增长32.1%。 宏观调控方面,随着中央宏观调控措施的落实到位,成都市居民消费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了初步遏制。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上涨5.4%,月度涨幅逐渐回落,10月为4%,11月为3%,12月为2.9%。
成都至欧洲货运专列今年正式开通 成都至欧洲货运专列今年正式开通 与海运相比天府新区产品出口欧洲 时间省一半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将全面启动天府新区建设。论热度,天府新区建设无疑是今年省“两会”上最火的话题之一。昨日下午,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成都代表团的联组审议上,代表们的话题也离不开天府新区建设。 成都提出的“五大兴市战略”中,第一个就是“交通先行”。随着天府新区建设启动,铁路交通建设也备受关注。“2011年,四川省完成铁路建设投资238亿。2012年四川省铁路建设投资计划已经安排,初步安排301亿,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7%。”昨日,省人大代表、成都铁路局局长武勇透露。 武勇表示,今年全国安排的铁路建设投资总额是4000亿,对四川的投入占了其中的7.5%,在全国铁路投资较去年减少14%的背景下,四川保持了27%的增长势头。“2012年,我们首先要加快项目进度,促进实质性开工项目加快进度,拟实施性项目加快前期工作,早日着手攻克资金筹措和征地拆迁的难题。”他说,今年成都铁路局还将做好煤炭、石油、天然气、粮食等入川重点物资运输,加强北煤入川、北粮入川的运输保障。 提到天府新区建设,武勇表示,成都至欧洲货运专列已经试运行,并将于2012年正式开通,将为成都、尤其是天府新区范围内的IT产品运输提供保障。“IT产品的陆路运输比海上压缩了一半时间。要知道,成都到欧洲通过海上运输需要30天,通过陆路只需要15天左右。”他说,此外已经有一些轨道交通企业计划布局天府新区,也将为这里的发展提供产业支撑。 可建“虚拟大学平台”吸引人才 “天府新区将成为西部内陆扩大开放的重要窗口,形成四川乃至西部地区最为强劲、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极。”省人大代表、西南交通大学校长陈春阳在参加成都代表团联组审议时表示,天府新区建设的核心要素是产业、技术、人力资本和管理创新。陈春阳建议,可建立天府新区虚拟大学科技园,利用高校技术、人才和国际化优势,将全省、全国乃至世界名校的智力资源汇聚起来,支持高校与海内外高水平成果供给与新区建设需求对接,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高水平人才培养基地,通过“虚拟大学平台”吸引世界一流创新创业人才来天府新区创业和发展。  组建天府新区投资公司 “我们将在省市大力支持下,更加注重运用市场手段,创新投融资方式,通过组建省市县共同出资的天府新区投资公司、发行地方债券、与央企及省市投资集团合作等多种方式,运用贷款、质押、上市、租赁、信托等多种融资手段,保障天府新区双流区域的‘投入之需’。”成都代表团联组审议时,省人大代表、双流县委书记高志坚透露。 为给天府新区提供产业支撑,双流计划实施“产业倍增”战略,2012年确保新能源装备制造、新兴电子信息、航空枢纽服务及制造维修产业销售收入分别达到300亿元、400亿元、450亿元以上。 “天府新区龙泉驿核心起步区将建成汽车高端制造业为支撑、汽车高端服务业为核心、宜业宜商宜居宜人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省人大代表、成都市市长助理、龙泉驿区委书记陈争鸣在参加成都代表团分组审议时说,龙泉驿已制定了实施汽车产业“三步走”发展战略。“2015年前是规模发展期,力争整车产能达到100万辆,进入中国汽车产业集群格局中的二级体系,成为中国西部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和天府新区的重要增长极。”成都商报记者 谢佳君 刘寒松
2015年底 成都地铁12347号线将全部建成投运 地面交通压力的缓解只能依靠公共交通的大力发展,特别是大容量公共交通工具的投运——为了加快地铁建设,成都市不仅全面加快地铁线网的规划,而且全面提速地铁线网建设,到2015年年底,成都地铁1、2、3、4、7号线(含延线工程)将全部建成投运,届时我市每天的地铁客流预计在200万人次,大大为地面交通“减压”。 加快规划 更密线网为更多乘客服务 成都轨道交通线网将越“织”越密,让更多市民可以方便地选择到需要的线路,实现快速出行——日前,成都地铁公司对外发布消息:依据2011年版线网规划,该公司编制了第二轮建设规划,即《成都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3-2017)》,目前已正式通过市规委会审议,力争今年上半年向国家正式申报。 依据2008年版《成都市总体规划》及《成都市综合交通规划》编制的成都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于2011年3月正式通过市政府批复。2011年版线网规划由原2004年版的7条线路增加到23条线路,线网总里程由原线网规划274.15公里增加到938公里;具体为:地铁线路8条,全长371公里;市域快线9条,全长475公里;市域铁路2条,全长92公里。线网形成后,中心城区(绕城内)线网密度由原0.34公里/平方公里增加到0.74公里/平方公里;核心区内线网密度达到1.5公里/平方公里;每日客运量由原680万人次增加到1800万人次。这意味着,加密后的线网,所服务的乘客数量增加了2倍多,增加数量在1000万人次以上。 加快建设 让更多市民更早享受快捷交通 规划变成现实的时间越早,越能让市民尽快享受到方便快捷的交通服务——根据成都地铁公司编制的最新的第二轮建设规划,即《成都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3-2017)》,新增了包括地铁1号线三期、地铁3号线二期、地铁4号线二期、地铁5号线一期、地铁6号线一期、地铁7号线(火车北站-火车东站-火车南站-火车北站)、地铁9号线一期和地铁10号线一期(到航空港T2航站楼)的建设规划。按此建设规划,至2020年,我市将形成快速轨道交通基本网,每日客运量约600万人次。而近期到2015年年底,成都地铁1、2、3、4、7号线(含延线工程)将全部建成投运,届时我市每天的地铁客流预计在200万人次,大大为地面交通“减压”。 就在2011年12月底,成都地铁2号线东延线、1号线南延线、4号线同时宣告开工,标志着成都地铁进入全速建设阶段。为了加快这些项目的实施,成都轨道交通公司将压干工期“水分”,实现建设提速——首先将加快各个待建地铁项目的上报,力争这些项目尽快拿到国家颁发的“准生证”;其次还要在工程准备方面通过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协调力度,加大督促力度,围绕“加快建设”这一主题,加速相关配合工作,尽快使建设场地具备开工实施条件。另外,合理科学地增加机具设备和人员投入,也是加快建设的一大举措。以盾构机为例,1号线全线17个车站投入盾构机8台,2号线东延线3个地下车站将投入盾构机4台。(
广巴铁路客运试运行 将结束巴中不通客运火车历史 如果 试运行顺利,广巴铁路客运将正式开通运营 如果 明年普济段实施提速改造,将来的乐巴铁路和巴达线一样,将达到160公里的时速 如果 巴中到达州的铁路通车,巴中将借达万铁路到万州港,经襄渝铁路到重庆,锁闭千年的大巴山将通江达海 今年春节,在外工作的巴中人能否坐火车回家?昨晚10点30分,一辆车次为57002次的列车从成都出发,经广汉、德阳、江油、广元,再经普济、乐坝,今晨7时48分到达巴中。 长期以来,成都至巴中的铁路,只有乐巴铁路段没有开通客运列车。从2002年算起,这段全长仅51公里的路,巴中人等了快10年了。终于,在2012年的开头,巴中人盼来了好消息:如果试运行顺利,乐(坝)巴(中)铁路极有可能在春运期间正式开通客运列车,将终结巴中不通客运火车历史。 准点发车 成都 模拟运行到巴中深夜列车没有乘客 “旅客们请注意,开往巴中的列车停止检票!”昨晚10点25分,成都火车北站的第一站台上,开往巴中的57002次列车早已停靠在这里,列车共有6节硬卧和6节硬座车厢,只不过车厢里没有乘客。 22时30分,一声长长的汽笛声响起,成都至巴中的首趟模拟试运行列车正式发车,这列车中途停靠广汉、德阳、江油、竹园坝、广元南等5个车站,再途经普济、乐坝两地,次日7时48分到达巴中站,全程运行时长9个多小时。 据成都铁路局介绍,为确保广元至巴中铁路顺利开行旅客列车,3日至10日,成铁局将在广元至巴中铁路成都至巴中间模拟试运行旅客列车。如果进展顺利,试运行结束后,广巴铁路客运将正式开通运营,巴中市不通客运火车的历史从此终结。  巴中 确保春运前投用站前广场已基本完工 巴中火车站距离主城区约5分钟车程,昨日下午,站前广场上满是来看热闹的市民,几名工人正冒雨焊接栏杆。 据施工负责人黄敏介绍,站前广场总面积8000余平米,总投资近4000万元,于去年3月开工,为确保在2012年春运前投入使用,最高峰时有300多号人施工。目前,主体工程和配套设施已基本完工。 驶向未来 时速将达160公里今后巴中通江达海 2012年元旦前,巴中网友在论坛热议乐巴铁路。有细心的网友发现,这条铁路速度不太快,差不多要10小时到成都。 对此,巴中市铁路办主任罗瑞麟解释称,普济段是整条路线上最大的瓶颈,速度暂时无法提起来,从明年起,普济段将会实施提速改造,将来的乐巴铁路和巴达线一样,将达到160公里的时速。 成都巴中市交通局一负责人分析,广巴铁路途经广元、巴中6县(区),开通之后将惠及24万余人。乐巴铁路对于巴中的发展极具战略意义。目前在建的巴中到达州的铁路通车后,广元、巴中、达州就将连成一个环线,成为新疆途经巴中北上的重要货运通道,巴中也将借道达州,经达万铁路到万州港,经襄渝铁路到重庆,锁闭千年的大巴山,将由此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通江达海。
双流发布区域内天府新区蓝图 “年底前,我们将有600亿—700亿元的项目开工,到明年6月前,有1100亿元的项目开工。”11月27日,双流县发布规划和建设天府新区双流区域初步蓝图,以再造产业成都为核心,把天府新区双流区域打造成高端产业引领区、新型城市先导区、扩大开放试验区、城乡统筹示范区。 天府新区位于双流县辖区内的规划面积880平方公里,占总规划面积的56%,规划人口400万,占天府新区总规划人口的61.5%;在天府新区 “一城六区”功能分区中,涉及双流的有一城五区,其中空港高新技术产业功能区、创新研发产业功能区全部在双流,天府新城、南部现代农业科技功能区以双流为主体,成眉战略新兴产业功能区、“两湖一山”国际旅游文化功能区涉及双流部分区域。 当前,双流正着力抓好控制性详规和专业规划,推动起步区建设。 “没有产业的基础,没有现代化产业的体系,不可能再造一个产业成都。”双流县委书记高志坚表示,将紧紧围绕推动产业发展去思考、谋划怎样提升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准备好项目和大项目保证投资强度。 项目的开工建设将为天府新区的产业发展奠定基础。未来5年,天府新区双流区域将培育形成新能源装备制造、新兴电子信息、航空枢纽服务及制造维修“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实现5000亿元的产业规模,为天府新区总体规划里未来两个万亿产业基地夯实基础。 目前,双流正积极与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合作,计划在天府新区建设大学产业城,把四川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科技成果、技术成果在天府新区双流区域进行孵化,形成产业,为天府新区可持续发展、集约节约发展奠定基础。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