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八的沟子
左霭
签名是一种态度,我想我可以更酷...
关注数: 5
粉丝数: 1,270
发帖数: 28,235
关注贴吧数: 19
日本网特毛毛虫组织覆灭,哥告别前说两句 资深极端袁粉不得不说的话·
分享贴子 分享贴子
当年稳健玉兔用于诈骗的软件代码 一楼喂熊
在路上碰到这面相的人,你会不会把他当场? 往死里打。
满洲对于国家一直都是负贡献! 数据说话绝非诬陷。
满洲对于国家的贡献一直都是负的! 数据说话。所以只能够天天在网上意淫,后金入关,征服汉人
秦晖的学术水平 只能用一个词形容烂。
原来当年星爷早就预见到了今天的这种社会状况。
李二凤那些不可重复的战争奇迹 1、霍邑之战前,李渊打退堂鼓,让左军先退走,后来李世民和李建成分开去追大军,明明是自己走过的路,作为军事家也得理解地形吧,结果是李世民能迷路走错进入山谷,搞到要弃马步行,最后靠天命运势爆发居然追到左军,这次还好没危险,只是差点没追回大军错失战争时机,可也从此路盲帝也踏上不断路盲遇险的道路了,李广迷路血脉太牛了。
哪种战术是正确的?
武仙与吹牛逼的孟珙 彼此极为矛盾的记录
陈青云,如果活到今天的话,会不会成为网络大神? 主角无脑,但是够爽,性格扭曲近乎魔道。其实,很多网络小说的设定还不如他呢,天马行空的想象
商鞅变法搞了20级爵位制度 真的极大的激发了秦军的战斗积极性吗?
玉皇大帝姓啥? 最开始的时候,玉皇可能只是一个太上老君化身的抽象概念,这个概念出现的相当晚,最早见于托名陶弘景的《真灵位业图》,该书将道教神仙分为七级,“玉皇道君”排在玉清三元宫右位第十一, “高上玉帝”排在玉清右位第十九, 都是元始天尊的下属,地位很低。玉帝,这个东西可能跟当时道士提倡服玉石,可以保持容颜长生不老有关,所以到了皇帝和民间都服食丹药如狂的唐朝玉帝的概念开始深入人心,在很多著名诗人唐诗里面都出现了这个词。 李白《草创大还赠柳官迪》不向金阔游,思为玉皇客, 白居易《梦仙》仰谒玉皇帝,稽首前致诚。帝言汝仙才,努力勿自轻。 韦应物《学仙》各奏玉皇乃升天,云气冉冉渐不见
都发钱,就是没发钱
官渡之战? 曹操为什么能够战胜袁绍?传统儒家说是他懂得尊王攘夷,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实汉献帝有用的话,也不至于沦落到差点连饭都吃不上,当时的军阀就没人愿意拿他来当招牌三国演义归结于他懂得奇谋妙计,成功的袭击了乌巢,但是历史事实是曹操阵营里面偷偷写信给袁绍卖情报的也是一大堆,双方彼此彼此到了现代舆论,更加是鼓吹曹操代表寒门地主,打击世家大族势力代表新质生产力恢复生产,但是真实情况是,河南比河北更缺粮,曹操都尬到唆使粮官掺沙子,然后又借他的人头来平息众怒归根结底是河南人太能扛饿了,河北人不能扛饿,不过河南人帮曹操打赢了也没用,因为接下来照样大吃撑三年
太上老君为何姓李? 在东晋时期天下就广为流传太上老君托化李弘拯救天下的谶语“老君当治李弘应出”,之前道教属于姓张的天下,后来就改姓李了,直到后来宋朝的时候,又改回最高神玉皇大帝姓张,其实原因你也不难猜到 最最搞笑的是明末的林丹汗的全称里面居然有宇宙之玉皇,显然,这是为了拉拢道教或者白莲教的信徒,还有内蒙曾经的章嘉(张家)活佛,你懂的 言归正传,李弘原来是反贼的标配,北魏的寇谦之整理道教理论时,就提及“天下纵横返逆者众,称名李弘岁岁有之”。显然,这些自称李弘的没有一个成功
“忽惊元和十二载,重见天宝承平时”
#城市GDP#高温城市排行榜 2024年高温排行榜城市: 天数今年以来最高(出现时间) 最长连续高温日数(出现时间) 重庆 72天 42.1℃(0828) 33天(0819-0920) 杭州 61天 41.9℃(0803) 25天(0727-0820) 福州 57天 40.8℃(0719) 24天(0630-0723) 武汉 53天 39.2℃(0724) 16天(0802-17) 南昌 53天 39.1℃(0724) 12天(0830-0910) 徐家汇 52天 40.4℃(0804) 18(0728-0814) 海口 47天 41.3℃(0430) 11天(0802-12) 长沙 42天 40.4℃(0724) 8天(0803-10) 上海宝山 40天 39.3℃(0810) 16天(0728-0812) 西安 39天 40.8℃(0613) 6天(0622-27) 南京 39天 40.2℃(0805、0810) 17天(0728-0813)合肥 38天 39.4℃(0723) 15天(0730-0813) 广州 32天 38.2℃(0725) 8天(0803-10) 郑州 29天 40.6℃(0612) 7天(0609-15) 天津 28天 40.8℃(0611) 5天(0609-13、0717-21)石家庄 28天 41.2℃(0611) 6天(0608-13、0625-30、0718-23) 济南 25天40.1℃(0613) 7天(0609-15) 成都 21天38.1℃(0823) 8天(0821-28) 太原 19天38.6℃(0613) 6天(0718-23) 北京 18天 38.0℃(0718) 4天(0625-28) 兰州 15天38.9℃(0720) 3天 南宁 14天37.9℃(0726) 4天(0902-05) 银川 12天 37.1℃(0720) 3天(0718-20) 乌鲁木齐 12天 37.1℃(0715) 3天(0728-30) 呼和浩特 1天 35.8℃(0723) 1天(0723) 贵阳 1天 35.2℃(0725) 1天(0725)
魔鬼不使用超能力的话,如何伤害人类? 只是化身为普通凡人的形象
到底是谁美化了苻坚? 如果你剥离开那些仁君话术,你会发现苻坚其实是一个plus版的石虎,海陵王。淝水之战前就有六次宗室贵族大规模反叛的记录。而且喜好人妻,还有龙阳之好
欧阳修罪不可赦 宋太祖时期还很重视孔门六艺之一的射箭技术,偏好文武双优的全才,太祖会在殿试进士的时候“令武库取乌漆新劲弓,令射。”
吕布讨平黄巾余部 官修史书,故意不让人看到合订本,把后期的那些人跟黄巾的发起者张角割裂开来,才给我们造成错误的印象,太平道起事后几个月就消亡了,至少影响力不大了,剩下的主要就是三国的英雄故事 真实情况是,虽然发起者张角兄弟被扑灭了(对于信徒来说,这叫做兵解仙,反而更加激发他们的斗志)但是打着他们旗号割据的各地新兴豪强势力都取得了实质上的独立,而财政破产的东汉,政府军根本无力进剿。 董卓撤往关中并不是因为打不过18路联军,而是后路有被山西河东道教军白波切断的危险。18路联军也没有入关中追击董卓,而是一哄而散,原因是他们的后路被各地的黄巾抄了。 此后各地的诸侯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如何剿灭或者收服或者联合各地的黄巾的问题,比如被我们看不起的冢中枯骨袁术的国号仲氏,这个就是来自于道教元素,这也造成他被儒家士族抛弃。但是你回到当时的历史情境之中,他这个选择是很难说的。因为他败得太快,更大的原因是因为缺粮。汝南、颍川黄巾军何仪、刘辟等响应袁术。黑山军与袁术合纵。白波军的杨奉、韩暹投奔袁术(但是这两个家伙,因为吕布许诺给他们解决粮草问题就倒戈了)袁术衰落后,其部曲陈兰、雷薄不去投奔他人 ,而是跑到灊山(今天柱山)占山为王。这显然也是受到道教思想的影响 而袁绍壮大也是在得到吕布助拳之后剿灭黄巾余部的基础上,只可惜三国演义把这一段精彩的历史给漏了。 后汉书朱俊传:自黄巾贼后,复有黑山、黄龙、白波、左校、郭大贤、于氐根、青牛角、张白骑、刘石、左髭丈八、平汉、大计、司隶、掾哉、雷公、浮云、飞燕、白雀、杨凤、于毒、五鹿、李大目、白绕、畦固、苦唒之徒,并起山谷间,不可胜数......192年袁绍从斥丘出发,往西南,进入河内郡朝歌鹿场山苍岩谷,围攻5天,斩杀于毒和朝廷任命的冀州牧壶寿后,沿太行山北上近1000里,一路消灭了左髭丈八、刘石、青牛角、黄龙、左校、郭大贤、李大目、于氐根等人。袁绍进入常山后,估计在井陉,与张燕、匈奴屠各、乌桓联军发生一场大战,持续10多天,吕布陷阵之后,张燕惨败,而袁绍占据上风后撤退,此后数年,张燕的事迹失去记载。到198年,袁绍大举进攻冀州河间郡易京的公孙瓒,公孙瓒派遣子公孙续向黑山张燕求救,199年春,张燕亲自或派杜长等人援救公孙瓒……接下来是官渡大战(曹操本来是袁绍的小弟,也是在吞并了青州黄巾之后,实力大增,才有不臣之心)205年4月,在太行山打游击的张燕率残部家属向曹操投降
工业国挑战金融国从来就没有成功的先例
五胡16国晚期的形势是不是可以从这里得到解释?
快乐杀要升官发财死老婆的萧衍 武帝萧衍的原配郗徽。离奇的生平故事 后幼而明慧,善隶书,读史传。女工之事,无不闲习。宋后废帝将纳为后;齐初,安陆王缅又欲婚。 郗徽,出身高贵。是宋文帝的外孙女,后父烨,诏赠金紫光禄大夫。烨尚宋文帝女寻阳公主,齐初降封松滋县君。但幼年丧父,聪慧有才华据说名动一时,先是宋后废帝想求娶她为皇后被拒,南齐初,齐明帝萧鸾的亲弟弟萧缅求娶过她,萧缅当时已经封侯,而且萧缅在当时可是个知名美男。结果也吃了闭门羹 郗徽拒绝了唾手可得的荣华富贵和美男,嫁给没有爵位的幕僚清客萧衍,我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情,倘若你的女友跟你说,我曾经拒绝了王思聪,你会有什么感觉?——稍微有点脑子的,肯定秒懂,你不就是一个被王思聪玩烂的吗?想找老子来当接盘侠?
王阳明谎报战功,促进了客家人形成
关公崇拜的起源 关帝崇拜的起源如果你打开三国志,你就发现关羽的传记只有区区900多字,不满千字,而且里面的形象很不堪,反正怎么样都跟武圣人不沾边。相貌上也没有面如重枣这种但是在今天,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关帝庙,大陆可能不明显,但是如果你到海外的话,你肯定会有这个印象,而且关帝是儒道释三教都尊奉的神灵。甚至,西藏的喇嘛教都有他的神位,满洲的关晓彤瓜尔佳氏都自称是关公后代所以关帝在海外有替代玉皇大帝的趋势,这不很正常吗?但是关羽崇拜的源头,难道仅仅是因为在河东盐池显灵?宋徽宗一高兴就把他抬出来,这么简单吗?我们知道汉朝是崇拜赤帝的,刘邦自称为赤帝子斩蛇起事。后来都称为400年炎汉。汉朝活着的时候神憎鬼厌,天天传播什么代汉者当涂高,汉朝灭亡之后,个个都要光复汉室,连佛教都参与进来。甚至辛亥的时候开始不知道取什么国号,就以大汉民国的名义通电全国。当然,我们也都知道,在汉朝以后,姓刘的皇帝要么就是地方割据政权,要么就是反贼,所以在大部分时间里面,民间对于汉朝的追念就变成了赤帝崇拜,面如重枣的关公,就是在隋唐官方强力镇压赤帝之下(北周宇文自称赤帝也就是炎帝后人)偷换赤帝形象开始传遍全国的。在这个基础上,宋徽宗才有推广的可能但是我最近看五胡16国的资料,无意中发现了一件事情,因为现在考古发现最早的关羽崇拜是在南北朝的时候,湖北地方,出土了关羽的陶像。这件事情就是后秦的建立与灭亡我们知道后秦是关中羌族建立的政权。那更狗血的是,其实汉人的世家大族也参与了,在这种事情上面,老乡的关系比所谓的民族认同,更靠得住,就好比吴三桂为什么投清不投闯?羌族的老乡不是别人,就是关公的死对头。庞德的后代,到了五胡16国时代,庞德的后代已经成为关中的强大宗族,历史记载,后秦姚家起家的时候,只不过有三万户,而庞德的后代加上关中老乡投奔他的就一万户,绝对是妥妥的大股东。放到八旗里面,也是镶蓝旗这种级别。后秦灭亡之后,庞家又流落到襄阳地方,后来又参与了梁武帝萧衍梁的建立。在当地飞扬跋扈,不可一世,这个时候被他们欺压的其他小宗族,当然要联合起来对抗他,那么最合适的偶像不就是弄死庞德的关公吗?其实关公的后代早在庞德的儿子跟着钟会灭蜀的时候就已经被灭门了。这是关公第一次成为地方神,后来不断的提高神格,那又是后来的故事了
司马懿指洛水为誓 有人说,中国的神灵算个屁,比如像司马懿指洛水为誓,有报应吗?其实真的很灵验啊……洛水之誓之后,司马家突然就从一个长寿家族变得短寿,被寄予厚望的司马师很快就眼球崩裂而死,司马昭莫名其妙去世,司马炎更是直接生出烧饼太子司马衷。不仅是寿命和智力的大幅降低,而且还让贾南风这么一个蠢坏还疯狂出轨的当了皇后,很快就八王之乱,司马衷跟傀儡一样摆来摆去,司马家的嫡系先是被八王之乱血洗了一波,然后就是永嘉之乱,石勒之乱,司马炎的后代直接死了个一干二净。最搞得是司马家居然连续两个皇帝当了俘虏奴婢,被百般羞辱之后灭掉,可以说西晋除了司马炎广开后宫得瑟那几年,剩下的除了耻辱就是耻辱,更是贡献了司马邺,羊皇后等诸多历史笑柄。羊皇后那个就更搞笑了,直言不讳的说司马家都是羊尾废物,您刘曜才是大丈夫。这种耻辱可以说千古未有。
乱世的逻辑之二 乱世的逻辑之二忠臣一文不值,背刺才有好结果 兰陵萧氏起家的黑历史外戚萧思话与其仆人萧承之(萧道成的父亲)都入弑父太子刘劭麾下,不过萧承之在元嘉二十四年过早去世,幸运的避免了与元凶的过多纠葛,萧思话却在接受元凶官职后,立即反正背刺,最终得以善终。萧家另一支思话的堂叔萧摹之儿子萧斌、萧简则至死追随元凶,从道德上来说,也算尽忠,但最后的结果是最终一家尽诛。萧道成在没有功劳的情况下(也就是在北魏的进攻下,虽然丢失了城池,但是还算保存了残军,大概是南宋刘光世一类)晋升为新安王子鸾参军,又在丁忧后,加入了篡位的宋明帝阵营。之后才开启了开挂之路 这种人带大的侄子相当于干儿子萧鸾这种人渣,干得出那种事情,只能说家学渊源了。后起之秀的同族萧衍,也只不过是有样学样而已,把他的路线又复制了一次
乱世的逻辑之一 屠夫萧鸾临死前对自己的儿子东昏侯萧宝卷说,做事不可在人后!其实是对于乱世顶层逻辑的一种历史总结越是平时看似聪明策划周密而行动被拖延的(这两者必然有一定的矛盾,不可兼得)越是快出局,成功的概率几乎为零反而是头脑简单,孤注一掷行动杀伐果决的,至少有五成概率可以善终至少眼前可以得瑟几年。反正都是无功而篡位,自有大儒替我辩经,想的越多,死的越快
黄帝信仰的来历 今天没时间长篇大论了,我先说个简单的黄帝信仰实际上是夏家店人群南下征服山东龙山文化带来的,春秋早期齐国的大扩张,首先就是要摧毁这个人群黄帝信仰,甚至考古学发现夏家店文明自己都为管仲伐山戎彻底摧毁,这个时候,黄帝就借用民间的灶神形象,躲了起来,直到田氏代齐。齐威王为了证明自己统治的合法性,自称为黄帝后代。又恢复了黄帝祭祀。然后这之后才有黄帝之书(列子曾经提到他的片段,这个片段见于今天的道德经,但是列子说是黄帝之书的)黄老之学。因为灶神的缘故,黄帝也跟中医药发生了联系,而目前考古学上最早的证实黄帝的文物就是齐威王时代的一件煮药器陈侯因资敦铭文
早期道教史 被主流历史书故意改写的中古时代宗教战争。上古三代以来,各地的地方文化与信仰千差万别,除了秦统一后搞过一小段时间宗教学术迫害,总体上还是信仰自由的。所以各地土豪有的信儒家,有的信原始道教,基本上井水不犯河水。 然而汉武独尊儒术以后,儒家也发展成为儒教(伴随着对孔子的神化,或者说妖魔化)因为信儒教更容易进入高层决策,儒教豪族逐渐成为主流,原始道教豪族在社会上日益边缘化,到东汉以后甚至被禁止做官。于是摩擦日益剧烈 在光武帝建立东汉之初,儒教与原始道教之间就爆发了宗教战争。南岳潜山(后来才是衡山)一带的道教头子李广聚众起事,攻陷皖城,击败官军。李广败亡后,其师弟单臣等又在原武劫民起事,与官军相持良久才被平定。 汉安帝、顺帝以后,随着正局日坏,原始道教起事一浪高于一浪。 汉安帝时,自称天帝使者张伯路从海路起事,攻打滨海九郡;汉质帝时,黄帝马勉、黑帝华孟分别在九江、历阳起事;汉桓帝时这种地方上的叛乱已经不可收拾,黄帝李坚起于陈留,黄帝子陈景起于长平,真人管伯起于南顿,黄帝裴优起于扶风,太上黄帝盖登起于渤海,像张道林这种擅自到青城山剿灭魔鬼(其实只是当地信仰原始宗教的豪族势力)根本就没有人理会;原始道教起事如同星火燎原,并且在交流中逐渐发展成全国性的组织。 东汉后期,天师道(五斗米道)、太平道先后创立,正式的道教诞生。而对国民计划生育的皇权在现实施政中越来越对神学的轻蔑与无视,激起儒教士大夫的激烈反抗,最终爆发党锢之祸,皇权代言人宦官对儒教士大夫大规模迫害,并将儒教卫道士大量踢出政权,各地的儒教豪强对汉室的离心力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太平道教主张角抓住机会,联络各地的道教豪族,设置三十六方,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为信条,在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一齐举事。同时,五斗米道的张修也在益州起事,道教之抗争犹如疾风烈火,席卷中国大地。 此时的皇帝失去儒教的拥护,与天下人为敌,势已成为孤家寡人,如果儒教豪族也如道教一样武装割据,东汉王朝将立即土崩瓦解。因此汉灵帝强忍对儒教制衡皇权的不快,解除党锢,拉拢儒教豪族,镇压道教起事。 儒教虽与道教有神学上的同构之处,但毕竟与皇权结盟已久,所以最终选择了扶持汉刘。镇压黄巾的三大主将,大耳的师傅卢植院士本身就是一代儒宗,皇甫嵩也雅好诗书并同情儒教,各地儒教豪强组织部众参战的更是不在少数。 至此,儒教与道教的第一次宗教战争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打响,主流豪族与非主流豪族借此展开搏杀。 原始道教的特点,他们是本地的割据豪族,只是尊王攘夷的方式,声势虽然浩大,但是彼此的配合作战并不够。遇见世界化的帝国军,仅仅八个月就冰消瓦解,虽然还有不少割据地方残余势力(比如青州的黄巾军是后来曹操起家的重要资本)但已不能对帝国的中枢和舆论控制形成根本威胁。这也说明儒教与帝国结合后,在政治资源的使用上远远强于道教。 但是两汉的儒教帝国随即在乱世中崩塌,儒教神学道统在汉、魏的两次禅让中受到沉重打击,而道教方面,各派却一直没有放弃救世的努力。儒道之间的宗教战争,是贯穿中古历史的一条暗流。 西晋道士孙秀曾试图借赵王司马伦建立道教帝国,引发八王之乱;信奉道教的板楯蛮李特与本地道教宗师范长生合力攻占蜀地,建立了成汉政权;西晋末年,信奉道教的廪君蛮张昌举事,几乎奄有江南;东晋后期,五斗米道的教主孙恩、卢循(出生于尊孔的范阳卢氏,但是因为晚到江南,被贬为下层士族,于是转而采取了道教立场)更是先后威胁东晋都城建康,差点建立道教帝国。 直到北朝寇谦之,南朝陆修静改革教义并且成功的打通上层路线之后,道教才逐渐放弃公开暴力,慢慢变成我们见到的与世无争的的样子。
【请看吧规后发帖】继续变暖的话,台风会深入蒙古沙漠吗? 我是小白,请教
万历末到崇祯初年明清历史的争议最主要是因为 清朝方面大量销毁了涉及林丹汗的史料。
香港女明星用软件改为金发碧眼白肤的结果,大家猜猜是谁? 五官没有改动,只改动的颜色
袁崇焕的问题其实就是个话术陷阱 只要你把前提设定为崇祯,从小到死就是一个超级混蛋,这个问题根本就没有辩论的必要,所谓的罪名也根本就不成立!
毛文龙为何没有入选网庙十哲?太不公平了 得旨:毛文龙悬踞海上,糜饷冒功,朝命频违,节制不受。近提兵进登索饷要挟,跋扈有迹,犄角无资,卿能声罪正法,事关封疆安危,阃外原不中制,不必引罪,一切布置遵照敕谕,听便宜行事。.....崇祯长编 壬申,谕兵部:朕以边事付督师袁崇焕,阃外军机听以便宜从事。乃岛帅毛文龙悬军海上 ,开镇有年,以牵制为名,全无功效,剿降献捷,欺诳朝廷,器甲刍粮,蠹耗军国,而且刚愎自用,节制不受。近乃部署多兵,来登索饷,跑嚣跋扈,显著逆形。崇焕目击危机,躬亲正法,责其十二罪状,死当厥辜,大將重辟先聞,自是行軍紀律,此則決策弭變,機事猝圖,原不中制。具疏待罪已奉明纶,一切善后事宜委任道将,仍榜示东江各岛,元恶既正典刑,逆节尚未及发,姑从宽议。亲属子弟及冒姓诸人悉从赦宥,将领量才授任,军士清伍给粮,辽民壮者入伍,老者纵归。朝鲜声援相联,亦与移谕。甚区画未尽事务听督师相机布置。 向闻文龙贿交中外,流布蜚语,今事迹既彰, 群疑可释,其在京潜伏党与所司捕缉,尔部即传谕知之。。。崇祯长编 原任东江游击周文煌疏请毛文龙恤典。帝以文龙历年糜饷,牵制无功,文煌岂得借端渎奏?本当究处,姑念愚弁从宽,其文龙骸骨准亲人领埋。————崇祯长编 《崇祯朝野纪》记载:“崇焕既诛,有东江旧弁周文煌,具疏为毛文龙诉冤,奉旨云:逆督擅杀岛帅,罪案已定,文龙历年糜饷,牵制无功,岂得乘机借端,希叨忠义。周文煌渎奏不伦,本当重处,念系愚弁,姑饶他。观此旨,始知杀袁为毛报仇,非圣意也”。 【崇祯皇帝在袁崇焕生前生后对毛文龙的三道圣旨,大伙自己判断】
在晚明史上面庄碧,只是满足某些人踩人的欲望 现实中这些人一定是非常不招人待见的。而且他们只看对自己有利的资料。结果一问到他们的盲点一些极其简单的问题他们都不懂。这种人没有回到文革时代,真的是浪费了。
看了一些回忆录,为什么还有人认为能够轻松的图光某个地方 别看三光叫的狠。在过去长期战乱的环境下百姓早就练就一手藏粮食和逃命的本事了,淮海战役的时候黄维行军时路过一个小村庄,没找到一个人一粒粮食,等到他被俘后又经过了这个村庄,此时这个村庄到处是人,还堆满了一车一车的猪肉,把他惊得说不出话来
为什么不发展内河航运? 稍微深挖一下,500吨1000吨的内河船是很容易通行的,可以明显的扩张经济腹地,降低物流成本,湛江地势平坦,挖这些河根本就不用什么多大成本。现在搞的云浮引水工程废水应该很多,干旱的山东都利用城市废水搞出了一条小清河,可以开2000多吨的轮船
现在拼命挖运河的原因,是不是因为石屎森林盖不动了
气候变暖的话,开凿叶尼塞鄂毕-咸海里海大运河 会不会让蒙古帝国重新复活,震撼世界
现在什么史料都很容易查到,但是人却没有基本分析能力 本来完成义务教育就没问题的事情,可是偏偏袁黑就是九漏鱼
北极航道接近全年通航运量达到苏伊士运河的话会发生什么后果? 随着气候继续变暖,北极航道全年通航,两个月的薄冰完全可以交给破冰船解决。同时西伯利亚地区会变得像内东北一样的农业产量大增,冻土的溶化使矿产的开采成本极低。西伯利亚有丰富的原油,煤炭,金属矿产,很多都还没有勘探清楚。探清楚的煤炭至少万亿吨铁矿千亿吨,油气也是不亚于波斯湾地区。西伯利亚的那三条大河航运价值不低于长江。而且气候变暖必定会导致当地人口大增。在低运费面前是没有正智正确的。唯一的变数就是俄罗斯自己内部也会发生变化。
袁黑逻辑,守住宁远导致后金从蒙古入关 天启六年春(1626)后金攻宁远受挫后,一直在明和后金之间反复跳梁叛服不定的内喀尔喀五部,袭击返回沈阳的后金军,截杀后金信使。同年四月,老奴对内喀尔喀五部发动第一次西征, 随后察哈尔林丹汗趁机兼并内喀尔喀五部; 天启七年秋至崇祯元年春(1627~1628),原本控制辽西地区的林丹汗大举西迁,与控制宣、大边外的右翼土默特为首的“阿勒坦西三万户(指土默特、鄂尔多斯、喀喇沁,俺答汗的后代)”的右翼联军发生激战。林丹汗击败土默特部,占据宣大边外至于河套的前套、中套地区,占领归化城(今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前身); 崇祯元年春(1628),探知察哈尔西迁的信息后,皇太极发动第二次西征,在敖木伦河上游(大凌河上游源头支流河),击败察哈尔多罗特部(察哈尔“山阳鄂托克”之一); 敖木伦之战结束后,后金斥侯已经探至分布在蓟镇遵化、永平府地区的喜峰口、冷口、河流口、界岭口等边墙沿线关口外。 崇祯元年夏秋,林丹汗集中力量进攻喀喇沁。后者派人向皇太极求援,后金与喀喇沁取得联系、结盟,继而和位置更远的土默特部也建立联系。 崇祯元年秋八月,与喀喇沁结盟后,皇太极发动第三次西征,同年十月结束。 至此,后金将左翼蒙古势力逐出辽西和大兴安岭以南,控制区域向西大幅延伸
按照袁黑的逻辑,户部的黄中色有什么资格去抓捕后金的阔科? 不是应该由皮岛报了,由兵部来负责吗?
原来曲解孙承宗悼袁诗的源头,就是曹天元? 这种语文水平,小学毕业了没有?他的硕士是花钱买的吧?而且他的那本物理科普读物早就被人吐槽,满身是洞,都不知道从何吐槽而起,现在都成了擦屁股纸了
崇祯对杀毛虫的事情完全不知道?只是清朝删去了所有的档案 清朝编历史的逻辑是这样的!涉及到自己有规模的失败就语焉不详,明朝皇帝道德上的缺失,除了名声特别臭 (比如明武宗)的之外,基本上都是全部掩盖!但是明朝皇帝真正的武功又尽量低调处理,比如成化对建奴犁庭扫穴还有明武宗大败达延汗。为什么清朝要故意塑造这样的明朝皇帝呢?因为满清的狗皇帝比这个还不如
明朝以来的军阀逻辑 当崇祯怀疑你佣冰自重的时候,你最好是 这是碰到了谁的G点?
萨尔浒战役的后勤问题 冰天雪地的,南方来的兵,根本就不适应,而且本身就很影响行军,谁长途而来谁送死?苏芬战争就是一个典型,不是芬兰军队有多牛逼,而是在冬天冰天雪地谁主动进攻谁死?后来苏德战争爆发之后,芬兰军队主动进攻苏联,结果也是惨败 而且明军的4路大将都是马保国一样的年纪,年轻的时候再能打,这个时候也就这样了,再加上武器作战思想陈旧不堪
这个话怎么听起来这么似曾相识? ……起兵欲图自全,及兵力日盛,乃东征西讨,削除渠魁,开拓疆宇。当是时,天下已非元氏有矣。向使元君克畏天命,不自逸豫,其臣各尽乃职,罔敢骄横,天下豪杰曷得乘隙而起?朕取天下于群雄之手,不在元氏之手。”
窃明吧热度只有94 可见他的真实影响力也就这么回事,只是他的那些垃圾段子在互联网真是害人不浅
窃明的实体书从来就没有销路 但是它的网络的恶劣影响流毒至今,可以说浑身的槽点,你就不知道从哪里吐槽
袁崇焕不灭,带罪立功的话,孙传庭表示严重不服 同样是万历47年那一科的。这一科其实是群星璀璨,状元榜眼都拒绝同流合污,状元英年早逝,隐居的榜眼孔贞运得知崇祯死讯,悲痛过度,很快就去世了,探花是岭南三忠之一的陈子壮,抗清失败被凌迟处死,还有二甲马士英,其实是个绝不降清的忠臣,但是被污名化了,还有殉国的蓟辽总督吴阿衡,力保成都却被昏君崇祯押解进京自杀的邵捷春,还有阻击献贼清兵的四川总督樊一蘅最开始也是在靠近自己老家的地方河南省做县令然后到了天启年间,他和袁崇焕的选择不同,袁崇焕为了做大事,也做了一些违心的事情,就是表面上要巴结9000岁。而更加钢的孙传廷直接就辞职不干了直到崇祯8年才被重新启用,出任顺天府丞,次年,崇祯年间第6任陕西巡抚甘学阔被罢官(地方上的人事也是乱的一塌糊涂,昏君加暴君,崇祯是跑不了的)孙传庭出任陕西巡抚,但是其实他是被他的对头,吏部尚书谢升(这家伙后来做了清朝的大学士,得以善终)坑的结果,因为这个位置没有几个人有好下场。
过去10多年疯狂大基建的钱,为什么不用来开大运河拉动内地经济? 气候变暖,北方降水猛增,北方不缺物产,缺的是物流条件
窃明知道能够加工板甲的车床至少要有多大吗?
冥粉的逻辑其实就是后金奴役汉人的逻辑 千错万错都是你们下面的错,做了奴隶就要做安安饿殍,饿死不许早饭,当年明月,其实本质上是清粉,他也是用这个逻辑来毒害中国青少年的
毛子毛孙能够跟左良玉的部下相提并论吗? 左良玉手下有惠登相、马进忠、金声桓这些前流寇头子(清朝初年都是威震一方的军阀)还有日后的大清首任四川总督李国英,首任两广总督佟养甲,“河西四汉将”之首、甘肃提督张勇后来打葛二蛋的时候成了中流砥柱,换作是你你能节制这些人,甚至是咳嗽一声他们就不敢正眼看你吗?。(“良玉家歼于许州,其在武昌,诸营优娼歌舞达旦,良玉塊然独处,无姬侍(这种私人人品,放在哪个朝代都是出类拔萃的)尝夜宴僚佐,召营妓十余人行酒,履濆交错,少焉左顾而欬,以次引出。宾客肃然,左右莫敢仰视。其统驭有体,为下所服多此类——《明史·左良玉传》)”做完这一切,你能保证自己能够善终(正常因病死亡),你的子孙后代还都荣华富贵吗(左良玉的儿子左梦庚降清后他家在清朝的爵位可考证的传到太平天国以后)?
袁崇焕的同学孙传庭就是一个弱化版的 同样是万历47年那一科的。这一科其实是群星璀璨,状元榜眼都拒绝同流合污,状元英年早逝,隐居的榜眼孔贞运得知崇祯死讯,悲痛过度,很快就去世了,探花是岭南三忠之一的陈子壮,抗清失败被凌迟处死,还有二甲马士英,其实是个绝不降清的忠臣,但是被污名化了,还有殉国的蓟辽总督吴阿衡,力保成都却被昏君崇祯押解进京自杀的邵捷春,还有阻击献贼清兵的四川总督樊一蘅 最开始也是在靠近自己老家的地方河南省做县令 然后到了天启年间,他和袁崇焕的选择不同,袁崇焕为了做大事,也做了一些违心的事情,就是表面上要巴结9000岁。而更加钢的孙传廷直接就辞职不干了 直到崇祯8年才被重新启用,出任顺天府丞,次年,崇祯年间第6任陕西巡抚甘学阔被罢官(地方上的人事也是乱的一塌糊涂,昏君加暴君,崇祯是跑不了的)孙传庭出任陕西巡抚,但是其实他是被他的对头,吏部尚书谢升(这家伙后来做了清朝的大学士,得以善终)坑的结果,因为这个位置没有几个人有好下场。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