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神康の影迷 财神康の影迷
关注数: 6 粉丝数: 91 发帖数: 7,945 关注贴吧数: 9
<感人、温情的梧州特辑> 转载于梧州广播电视报 一位广州观众给《外来媳妇本地郎》剧组的来信 剧组的负责同志:您好!我是荔湾区宝华路的一位忠实观众。前天晚上看了《外来媳妇本地郎》——梦回故里(上,下) ,我觉得挺感人,很温情。只要没其他特别重要的事情,《外来媳妇本地郎》我是准时守候的。或许是你们剧集拍室内戏的多了点吧,感觉有点平淡了。而这晚的戏去到广西梧州,熟悉的人物、新鲜的场景,熟悉的建筑、新鲜的故事,我越看越兴奋,越看越动情。这个特辑与别不同之处是充满人文关怀精神,为实现“水伯”心中一个回故里的宿愿而编织的一个美丽谎言。而戏亦由此生发, 我一直害怕会穿煲——那太残忍,但又感觉不穿不可能,处理成这样很好,很温情。最令我动容的是,“水伯”激动得颤抖地抚摸着骑楼的砖柱和西关大屋的脚门这两组镜头,我禁不住流下了眼泪。触景生情啊!说起各地的古民居,北京有旧胡同可寻踪,上海有老弄堂能访古,提起广州的古居建筑,则一定不能不说到“西关”这个地方了。我家的附近就是近期被拆迁的恩宁路,而恩宁路是西关骑楼建筑的精髓呀。相信你也知道,恩宁路、龙津西路与第十甫、上下九步行街骑楼连接,成为广州市最完整和最长的骑楼街,分布了十几处文物古迹,其中有詹天佑故居、李小龙故居、李文田故居书轩“泰华楼”等。可现在,恩宁路接近第十甫路那边有些地方已经开始清拆了。按照规划平面图,从逢源路通向蓬莱路、从宝华路往南接到丛桂路的两条规划路,将穿越恩宁路连片地块核心区域并且从骑楼街透出,接上蓬莱、丛桂两路再通黄沙地带。我是地地道道的广州老西关,生于斯,长于斯,一腔依恋无限深情,亲眼目睹着这些骑楼、西关大屋一座座在你眼前移为平地,面对这些积淀着广州深厚文化历史的旧屋、旧街、旧楼,的消失,我能不痛心吗?而看到梧州市的连片气派的骑楼街和完好的西关大屋,我百感交集啊!数年以后,我是不是也要学“水伯”那样,到梧州去抚摸骑楼的砖柱和西关大屋的脚门,才能重温少年时的美好时光呢? 由此,我有个提议。现在广州西关拆迁改造,“康家”也在我们西关,《外来媳妇本地郎》是否可以讲讲西关改造对康家的影响及广州人对恩宁路及西关文化的日渐消失的感慨呢?剧集的风格,也可以像梧州特辑那样,体现浓浓的人文关怀的温情。
二哥,谁能代替你? 二哥,谁能代替你? 不知不觉,二哥已经离开我们有一年了。他在天堂快乐吗,是否依然是那个幽默搞笑的“坑渠宗”? 一年前,在电视上看到二哥去世的新闻,我非常难以置信,因为那时候虽然喜爱《外》,但并没有太多地关心它的周边事情,了解到二哥的病史还是后来的事。初时,我并没有太多的难过,心中流淌的尽是惋惜之情,随着观看了追忆祭念的节目,我才知道郭昶是如此一个人,如此平凡如此伟大。 称他郭昶还真有点陌生,似乎“康祈宗”才是他的真实身份。我没有看过二哥以前的戏,认识他还是在外剧第一集的时候。说实话,起初我对这个又瘦又黑的演员是没什么好感的,甚至不解电视台怎么会找他来拍戏?毕竟四兄弟中,阿光憨态可掬,阿耀斯文帅气,阿祖青春时尚,而偏生这个阿宗,却是一副狡诈的市井之徒模样,这样难免让我在反差中起到反感。 后来我慢慢发现自己错了,错得很离谱!竟然每次我捧腹大笑的时候,电视屏幕上都会有那个市井之徒的身影:“婵~~~~婵啊~~~;老豆打仔,锻炼身体;我困了,请给我一张床~我饿了,请给我一个奶嘴……”每次想起二哥,便会想起这些经典场面,也自然而然地莞尔,而观看首播的时候,却是笑得捶胸顿足,捧腹滚地。 《外》第三部后期,已经没了二哥的身影了,我还以为二哥是接拍了其它剧,一时忙不过来而已,哪里知道二哥是跟病魔斗争着,而又依然牵挂着《外》? 没了二哥的《外》失色不少,少了这位市井之徒,《外》已经鲜有让人捧腹大笑的精彩了,当然也有之如剧本等因素造成。等第四部播了一段时间后,我才惊觉二哥阿宗的重要,也才补回那心痛,伤心。“再也不会在首播的时间看到二哥了。”每次思此,我都有一种木然的感觉。 听说《外》剧剧组准备引进一位新二哥,说实话,我心里没有期待,谁能代替我们的二哥?虽然没期盼,但亦不是反对抗议,因为《外》需要一个康祈宗。 我们永远的二哥,愿你在天堂快乐。 ——外吧吧主团队 07年6月17日
二哥,谁能代替你? 二哥,谁能代替你? 不知不觉,二哥已经离开我们有一年了。他在天堂快乐吗,是否依然是那个幽默搞笑的“坑渠宗”? 一年前,在电视上看到二哥去世的新闻,我非常难以置信,因为那时候虽然喜爱《外》,但并没有太多地关心它的周边事情,了解到二哥的病史还是后来的事。初时,我并没有太多的难过,心中流淌的尽是惋惜之情,随着观看了追忆祭念的节目,我才知道郭昶是如此一个人,如此平凡如此伟大。 称他郭昶还真有点陌生,似乎“康祈宗”才是他的真实身份。我没有看过二哥以前的戏,认识他还是在外剧第一集的时候。说实话,起初我对这个又瘦又黑的演员是没什么好感的,甚至不解电视台怎么会找他来拍戏?毕竟四兄弟中,阿光憨态可掬,阿耀斯文帅气,阿祖青春时尚,而偏生这个阿宗,却是一副狡诈的市井之徒模样,这样难免让我在反差中起到反感。 后来我慢慢发现自己错了,错得很离谱!竟然每次我捧腹大笑的时候,电视屏幕上都会有那个市井之徒的身影:“婵~~~~婵啊~~~;老豆打仔,锻炼身体;我困了,请给我一张床~我饿了,请给我一个奶嘴……”每次想起二哥,便会想起这些经典场面,也自然而然地莞尔,而观看首播的时候,却是笑得捶胸顿足,捧腹滚地。 《外》第三部后期,已经没了二哥的身影了,我还以为二哥是接拍了其它剧,一时忙不过来而已,哪里知道二哥是跟病魔斗争着,而又依然牵挂着《外》? 没了二哥的《外》失色不少,少了这位市井之徒,《外》已经鲜有让人捧腹大笑的精彩了,当然也有之如剧本等因素造成。等第四部播了一段时间后,我才惊觉二哥阿宗的重要,也才补回那心痛,伤心。“再也不会在首播的时间看到二哥了。”每次思此,我都有一种木然的感觉。 听说《外》剧剧组准备引进一位新二哥,说实话,我心里没有期待,谁能代替我们的二哥?虽然没期盼,但亦不是反对抗议,因为《外》需要一个康祈宗。 我们永远的二哥,愿你在天堂快乐。 ——外吧吧主团队 07年6月17日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