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大秘
苏大秘
关注数: 35
粉丝数: 449
发帖数: 4,441
关注贴吧数: 10
关于张灵甫 昨晚那期说到张灵甫。我爷爷当年就参加了孟良崮战役,记得前几年他和我谈过当时的情况。里面很多细节讲得好生动。但那时就是随便聊聊,也没想着录下来什么的。可惜啊。现在只记得他说张死后,他们从隔壁一个地主家找了口棺材,然后抬着张行军。最后实在太累赘,便就地埋掉了。
文涛这几天在三亚好high 《天天逗文涛》里面显得好逍遥,都上游艇扯淡了。
腾讯视频邵氏专区 之前看到有新闻讲腾讯视频开辟邵氏电影专区,推出500余部修复后的邵氏影片。但我找了半天貌似没发现呀,有人找到吗?
道长在土豆网的新节目四月份开播 同时上线的还有陈丹青等人的节目
怎么没人讨论下老头签约亚马逊这件事呢? 有兴趣的来谈谈呢。你们觉得他会拍出一部怎样的电视剧呢
《跟着爸妈去旅行》节目里有在圣西罗看球的情节 无意在江西卫视看到该节目第五期,恰好拍到参与节目的几个家庭在圣西罗看本赛季第八轮对阵紫百合的比赛。还狠狠地吹捧了我米一番。
道长很有可能已经告别凤凰,也就是以后很有可能不来锵锵了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mp.weixin.qq.com%2Fs%3F__biz%3DMzA5MTI5NDgxNA%3D%3D%26mid%3D204827668%26idx%3D1%26sn%3De5adc4ee4288c05e1ba75c517084b5f5%26scene%3D2%23rd&urlrefer=bfd5991bef93d38127052e96cf2e218c 看这篇报道。
欧洲足球频道最近怎么了? 只要一打开,几乎不是台球就是羽毛球。是不是准备改名字了?
最近在看《来生不做香港人》,有人看吗? 感觉虽然还是属于师奶剧,但风格和TVB还是大不一样啊。能够巧妙地触及某些内容。
个人觉得文道不来导致锵锵的风格趋于单一 文道是属于那种能贡献一些思想的人,许老师这方面稍逊,但也还可以了。有他们在,节目的风格能趋于平衡。但文道不来之后,平衡被打破,来的基本都是侃爷。只能听个爽,但感觉没多大收获。
看报纸的一点小发现 最近单位开始每天发党报了。我就每天带回家,没事时看看副刊,另外可以派点实际用场。看了之后发现暂且不论内容,仅从外在形式上看,这确实是党报而非面向市场的。典型的表现就是纸张很大。我一开始按照看晚报的习惯举在手上看,感觉很别扭。仔细一想,才明白是因为纸张大,这是专门给领导们放在办公桌上看的。你如果想在下班坐公车的路上买一份看看,那是很不方便的。另外,用看过的晚报撕成几份来摘菜什么的,可以撕得很齐。党报不小心就撕歪了。一想,感觉这是因为党报经费足,用得纸张好,很强韧,所以反而不容易撕出固定轨迹来。
概括一下喻恩泰的风格 男版李艾。大家觉得呢?
这几期谈到的几个细节貌似影视剧里都有哎 家辉说得那个消防队救火的顺口溜在邵氏的《七十二家房客》里有,秋官演得消防员救说得这句顺口溜。张涵予当年还未出名时曾在电视剧《梦开始的地方里》秀了一大段列宁的台词。感兴趣的可以自己找来看看。
《开卷八分钟》是不是给取消了? 2015年之后就没看见播节目呀
有兴趣的一起来罗列下出现在维新现场出现过的中国人吧 RT
维新观众席里的中国人 前几天看见有人发帖说维新观众席里每年都有很多脚盆国人。那我们大家也来扒一扒看你在维新观众席里看见过的中国人吧。比如杨澜、去年的王石夫妇、今年的刘诗昆的儿子。另外,你所见过有中国人出现的最早年份是哪一年呢?
节目新年新气象 播出时间提前到11点了,时长增加半分钟了,冠名商从白酒变成啤酒了。最主要的,桌上那个小红罐子终于不见了。
贴吧怎么了? 帖子题目的字体正常,但正文的字都变得好小。怎么破?
噩耗! 2015年柏林爱乐新年音乐会的国内电视转播时间最终定于1月1日晚8点[url]http://上海艺术人文频道[/url] 首播。东方卫视跨年零点30分播出上海交响乐团在31日晚举行的新年音乐会。前者独奏家为年过九旬的Pressler,弹莫扎特;后者独奏家为Tetzlaff,拉门德尔松;有安娜担纲的德累斯顿新年音乐会,电视播出则被延后至春节。 来自谢力昕的微博
有人看HKTV吗? 《选战》看了一点,貌似还不错的感觉
周末抽空看了《黄金时代》 周五晚上9点在ITV上点着看的,之前因为要让给父母回看《北平无战事》,所以就只有找了这么个尴尬的时间。我一个朋友说我这个时间开始看这个片,也是蛮拼的。由于前年有宋佳主演的同一题材电影《萧红》,所以难免要把二者拿来比较一下。看后总体的感觉是《黄》片更强调主人公的内心体验和精神世界,而《萧》片似乎更偏向于大的时代氛围的营造。这也可以看出大陆和香港导演不同的创作倾向。总体来说,我觉得《黄》片的优点是极度尊重事实,可以看出片中的内容几乎都是有明确出处的。而且片中还很明显地表现了鲁迅当年在文坛上其实是被“革命小将”们鄙视和围攻的,而鲁对这帮人也是很不屑的。因此才会寄希望于二萧这样的年轻人。能够呈现这点实属难能可贵。但此片的缺点在于太过自我化,事先对萧红毫无了解的人看完此片恐怕会更为迷糊。因此,此片只是适合圈内人或爱好者欣赏的产物。同时,片中的那些内容太过偏重于日常层面,没有展现出与时代之间的关系。虽然近年学界也提倡研究视角下移,多关注日常生活。但其实这也是要以当时的特定时代为背景的。不让大家明白那个时代的特点,这些日常生活也就没意义了。试问,你会去关注现在的人到底如何吃喝拉撒吗?基本不会,因为你就处于这样一个时代,你对这些很熟悉,所以没有什么了解的欲望。而《黄》片的缺点就是在于片中日常生活的场面被孤立了起来,让人看不出这些人为什么要逃离和情变,看不出其内心的挣扎与痛苦。换一个普通人,如张三、李四,他们似乎也会遇到这些问题。所以,从普遍接受性这点来看,我反而觉得宋佳主演的《萧红》反而更让人看得有感觉一点。不过,幸运的是,我最终没有花银子去影院端坐三小时,而是在家里很舒适地自我已淫了一下,还是赚到了呀
最新一期里老许提到了文道 估计也就是提提而已
我真的震惊了 今天听一个学生在聊安以轩的八卦,我就问是不是演李师师的那个人。结果学生问我李师师是谁。我问:“《水浒传》里的呀。”结果学生说:“《水浒传》是什么?我只看过《仙剑奇侠传》。”
感觉《吴晓波频道》不怎么样啊 看到吧里有人推荐这个节目,就去瞧了瞧,但感觉不怎么样啊。一个好端端的说事情的节目,非要搞成脱口秀的形式,非要来插科打诨。关键他讲得不是什么轻松的内容,所以这么搞就显得不伦不类了。刚才稍微了看了几分钟,讲得是胡雪岩。但里面那个玩偶还有弹出的字幕经常冒出一些生硬的刻意搞笑的话。效果非常生硬。比如说到左宗棠到新疆平叛,然后字幕就写什么“城管大战切糕”。让人看后既不好笑,也分散了听正文的注意力。而吴晓波和那个玩偶之间也没什么互动,节目就这么脱节了。其实吴晓波的语言能力已经很强了,可以以通俗而不失深度的方式来讲述一些东西。所以好好让他一个人在那讲就行了,没必要搞那么多鸡零狗碎的东西。以前他在第一财经做过一个《上海滩的七张面孔》,形式没这么花哨,但效果真的很好。现在这节目,我觉得还不如听梁大脸一个人在那白话呢。所以啊,大家还是要珍惜啊,这年头像锵锵这种还能踏踏实实地谈点东西的节目真的很少啦!
这周在班级上讲了斩重的事 我对班上学生们表述的大致观点有二:1.民主和自由之间,香港人更看重自由。只有当感觉到自由受到威胁时,才会拿民主当武器来维护自由。2.此种街头政治方式过于激进,可以由更好的更平和的方式来实现目的,并达到动态平衡。所以我的总体态度是:心情可理解、方式需商榷。
文涛的手机难道没有下拉对话框吗? 短信来了之后,可以下拉出来读取短信中的密码,弹回去之后还是那个wifi登录界面呀。
个人觉得古人敬畏文字和现在的标语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文涛认为电力的服务标语和中国人敬畏文字的传统有相通的地方,并且还举了道士画符的例子。但我觉得这二者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后者的主体是真的相信文字能有如此大魔力,而前者那些人心里相信标语能起这么大作用吗?因为后来是马列主宰一切,大家普遍都不信神了,所以也不会真相信文字有那么大魔力。
文涛这节目真是做得炉火纯青了 以前天聊官员拉闸泄愤那期为例。既嬉笑怒骂、调侃了不良官员;然后又迅速把话题进行了一点宏观处理,转变为不疼不痒的泛论服务水平问题,最后还赞了下APEC的服务水平。这样普通民众也发泄了怒气、也没太得罪官府。平衡拿捏得太绝了。说难听点,真是老奸巨猾到相当水平啦
文涛比较的留学欧美和日本的情况是老皇历了 感觉现在日本人普遍也给人一种温婉的贤淑感。
昨天幼婷那句话说得是什么? 家辉问幼婷为何还喊自己“马老师”,而不喊“家辉”;幼婷很快速地说了一句话。到底是什么呢?没听清啊
求教一个生活小常识问题 家里买的陶瓷的功夫茶茶具上积累了好多茶垢,怎么也去除不掉。什么牙膏、盐、小苏打、醋等方法都尝试过了,无效!在网上也搜不到其他方法。
我也感觉古人的思维可能比我们发达 就像恩泰说的,古人没那么多依赖,反而可能促进思维的深入。而随着技术的发展,人的大脑反而可能在退化。就我看来,身边很多年轻人的思维就很线形化,反而不如之前的人看问题全面。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也不要怪别人剽窃我们的文化 因为我们自己本身就没太把这些东西当回事。按照文涛周五的说法,西方的影视剧都从东方智慧中吸取营养,而我们何时这样做过呢?当然,这也有体制问题。昨天看到新闻说,韩国已经开拍《许三观卖血记》和《为人民服务》的电影了。而阎连科还是零费用出让改编权,只是从最后的票房中抽取提成。
一件有意思的小事 刚才在我们学校图书馆的“荐购历史”里查到居然有人在上周推荐购买高华那本逆天的书,而且处理状态显示为“已订购”
昨天那期真是无语了 你说最近上头的压力大,您把王老爷子喊来压压台,舔两期菊我能理解。昨天晓田来了,完全可以谈点调侃、轻松的,哪怕谈点风花雪月也可以。结果又是自家人之间互相舔菊,搞得许子东坐在那都显得多余。至于的吗?
文道难道真被封杀了? 锵锵和开卷上都难觅踪影啊。貌似上次看到其出镜还是十一之前
关于青年电影观之《十大金牌男配角》(下)中的一个问题 介绍廖启智那段,其中一个片子里廖启智在歌厅泪流满面地听歌。台上那个女歌手唱了一首粤语歌,旋律是用的《月光小夜曲》。请问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呀?网上搜索“《月光小夜曲》粤语版”,出来的是李克勤的一首歌,不是这首。
《误人子弟》 昨天也是无意中在网上看到此片,随手点来看了。觉得和一般的港产喜剧风格不同,平淡许多,几乎在白描生活琐事。有人看过吗?
我来谈谈昨晚绽肿那期节目 其实我觉得大家倒没必要对昨晚的节目太失望啦,其实锵锵的风格一直就是借某个话题扯一堆与之有关但又关系不大的内容,同时和生活琐事紧密结合。即使聊一些不太敏感的话题也是这样。不过许昨晚对那个出租司机女儿的话明显带有嘲讽的态度,这点让我有点不爽。
《等一个人咖啡》 虽然是个纯情片,但里面还是有不少港式屎尿屁的段落。什么“屎就放心中”、“大嫂的奶头有毒”等等。再加上九孔等人犯贱般地客串,让人依稀找到老港片的感觉。
哪里有免费的《飞虎出征》的资源? 根据肥彭作品改的,还是很想看一下的。但网上找遍了,都是要收费的链接。那位能提供个免费的资源啊?不胜感激!
一点联想 昨晚与朋友去影院看片,发现满眼的《银河护卫队》,简直是逼着你看的节奏。于是就准备买最近一场的。售票员提醒:是配音的,不是原声。我说:没关系。朋友听后,颇诧异:天啊!配音的你怎么可以看?你看得下去吗?我感觉很奇怪:为何看不下去?片子好不就可以?再说我听力很差,看字幕还分散注意力。由此突然联想到,似乎港片在现实生活中很少遇到这样的原声控。大部分人并不会因为不是粤语版就不想看。这倒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媒体称某传言不实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news.youth.cn%2Fgn%2F201410%2Ft20141015_5837677.htm&urlrefer=f780e8072c2703276ae7dc014ffe3dc8
貌似现在有的比赛的信号还不统一啊 昨天南美德比杯,朝廷台的直播和新闻里,巴西队上半场都是往左边球门攻.但五星体育的新闻里,巴西队上半场却是往右攻。两家欧预赛的新闻画面里,方向居然也是反的。貌似最近一年多这种比赛信号不统一的现象越来越多。到底是原本就有不同的信号还是电视台编辑的?为何需要这样做呢?
文涛的口头禅 只要一说到朱大可,文涛的第一句话一般都是:“上海啊!有个文化学者叫朱大可。这个朱大可啊...”。几乎每次都是。
看来《黄金时代》确实票房不行啊 昨天中午和三个朋友吃饭,吃完后有人提议说还剩半天假,去看个电影。到影院时不到3点,发现《黄金时代》只有一场4点20的,其他就是一片《心花路放》和《亲爱的》。其中一个朋友有点想看《黄金时代》,但其他两人严重反对,表示没听说过这片儿。而且4点20时间太远,片长3小时,看完后找地方吃饭也不方便。所以最终就买了4张3点20的《心花路放》。由此可以看出《黄金时代》的几大先天劣势:1.宣传似乎还不到位,依然有很多人不了解此片。2.时间太长,导致影院排片不便,积极性不高。有意思的是,那位有点想看的朋友居然以为这是根据王小波的同名小说改得电影,不停地说:“原著其实有些黄的!”。搞得我也很惊讶啊。
《乐评四重奏》今天谈维也纳爱乐,聊得还有点意思 还聊出不少花出来,比如有嘉宾说9月18日上海演出,演莫扎特的《交响协奏曲》时,基本上就是乐队自己玩,杜达梅尔就是个高级打拍员。还说维爱的弦乐不如柏林,有的人就是在混,但属于高水平地混。最后半小时更是各种调侃加爆料。说当年梅塔排练理查,想改个弓法,立刻就有两个顾问团原起来说当年理查不是这么排的。还有哈农库特爱啰嗦,但就是能镇住乐团什么的。总之,佐证了很多以前的印象。感兴趣的可以去网上找回看。
许鞍华谈《黄金时代》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zkzODAxNzQ4.html&urlrefer=42c0f27237f1968e9258ad552f1318a2
许鞍华谈《黄金时代》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zkzODAxNzQ4.html&urlrefer=42c0f27237f1968e9258ad552f1318a2
网上看到的一篇谈HK的文章,有点意思,转来分享 上午在豆瓣上看到一篇书评,作者自称是个20出头的小姑娘。前半部分主要谈所讨论的图书,后半部分谈了作者在香港的一些见闻和自己的一些看法,有点意思,转来给大家一起分享 度娘不让发全文,大家自己点击看吧: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book.douban.com%2Freview%2F6634724%2F&urlrefer=b317148fc383d6afc830c9ebb7286602
锵锵有点成电影的险地了 8月底《黄金时代》的编剧来节目宣传,结果票房大败。记得当初《1942》也来站了几期台,最后也是票房不佳。
《古惑大律师》 放假在家没事,在ITV上发现这片,发现是张坚庭导演,就点了看了。感觉里面有张后来一些代表作的影子啊。比如都有张、郑裕玲和梁家辉参演,而且三个人在此片中的风格都和后来的《表姐》系列第一部很像。同时,感觉郑裕玲那个角色所说的那个当年一起玩车震的男同学貌似就是后来《港督最后一个保镖》里的猪名哥。原型即李柱铭大律师是也。
文涛说的那个陈佩斯的访谈视频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ent.163.com%2Fvideo%2F2014%2F9%2FB%2F8%2FVA51I67B8.html%23from%3Dsearch&urlrefer=487fb453d66ea1de07913813c7620cc8 网易的《老友记》
聊一期李香兰如何? 感觉还是有不少内容可谈的呀
陶杰昨日状态甚好 什么坦克没开进爱丁堡,出钱出人出物支持苏格兰独立,分化帝国主义等,相当内涵啊
貌似文道很久不去《开卷八分钟》了 以前是偶尔有其他人去代班,如今变成文道偶尔去主持了。搞得现在都快忘记这个节目了。因为始终觉得其他人选的书没有文道的有意思,也就马博士主持的稍微好玩一点。
香港六七暴动影像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qibuzigushi.blog.163.com%2Fblog%2Fstatic%2F227366138201481418186%2F%3Fshishi&urlrefer=5c2bfda551247f73d4ca32d19e256e70
这期可谓是八卦周 今天我一学生在网上补看了本周的节目后,特地在QQ上对我发表了此观点。
上交音乐厅盛大启幕 视频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Nzc1NjkzNzIw.html%E6%A3%B0%E6%88%9E%E6%8C%B1%E9%8F%80%E9%B9%83%E3%80%89%E9%8D%A6%E6%9D%BF%E6%BD%83&urlrefer=be807ca974e8c860431516c6c91defbe
这新闻有点意思 #禁播未登记境外剧#《通知》指出,为发展繁荣网络文化,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积极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鼓励符合条件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网站适量引进播出内容健康、制作精良、弘扬真善美的境外影视剧,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明年4月1日起未经登记的境外影视剧不得上网播放。未取得《电影片公映许可证》或《电视剧发行许可证》的境外影视剧一律不得上网播 缩句之后就是:为了繁荣网络文化,不得播放某些境外剧。真有喜感!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