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wyx2014
lwyx2014
关注数: 8
粉丝数: 474
发帖数: 19,108
关注贴吧数: 8
【资源重发】符文工房边境和海洋图片导出 楼主最近通过改进EveryFileExplorer后,成功将边境和海洋的更多图片批量导出了,这里发个记录贴,感兴趣的话可以看看。
【记录】关于龙之天地的部分资源提取 之前看了一下Switch版龙之天地的ROM,介绍一下其中部分文本和音频的提取方法。
【资源重发】NDS符文工房1到3音乐和音效提取 楼主之前整理硬盘的时候,发现了以前用过的一些别人的开源工具,就突然回想到了以前的时光,不过想着以前提取NDS平台符文工房音乐的音质不是很好,有些音乐也有失真的情况,就想做一个补档,虽说现在我基本上不搞这些了,以后也不会再发布相关的东西,但还是想弥补一下当年的遗憾,并提出一点解决方案,希望对这方面有需求或者感兴趣的有一点点帮助。
【RF3S】符文工房3豪华版图片提取 今年年初尝试导出符文3S的立绘但是没有成功,之前符文3S出了PC版随便看了一下,然后使用AssetStudio把Sprite和Texture2D导出了,喜欢和感兴趣的话就拿去吧。
吐槽一下华擎BIOS的更新 楼主之前整了块华擎X570I,买这个板子主要是想要雷电3,上纯ECC内存长时间待机使用,感觉这板子是115X的散热孔距有点意思,也算是符合我个人的需求。 但华擎BIOS的更新也太慢了吧,这板子好几个月才更一次,目前最新BIOS依然还是6月月底出的测试版,AGESA版本还是Combo V2 PI 1.2.0.8,相比华硕那边却更新的很勤快,AM4的板子早就出1.2.0.A的BIOS了。 感觉AMD平台或许还是华硕和微星的主板比较好?BIOS更新比较勤快,也比较好用。 以前玩蓝天NH55AF,那个机器最终也是被BIOS劝退,感觉不好用,蓝天和其他ODM厂商也没有为其增加Zen3的支持,最后就放弃了。
看来CPU不容易坏是假的 楼主之前蓝天NH55AF的3700X不够用了,就想升级下CPU,先搞了个不带X的R9 3900,想着CPU只要不暴力超频正常使用的话应该坏不了,以前也用过ES版的CPU,感觉这事应该不会发生在我头上。 结果这个U默频都会自动重启,跑游戏帧率非常不稳定,之前排查了半天故障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还以为是散热方面的问题,或者是笔记本230W的电源不够用的样子,主板才三项供电带不动这个U的原因,结果散热做好了,前面搞了个330W的电源来测试问题依旧,这机器我问过有些上3950X的都可以用,虽然也降频风扇起飞,但至少能正常使用,最终发现是CPU坏了,默认使用都有Whea18的问题。
【求助】关于RDNA2的可变速率着色 楼主之前测试Steam Deck的GPU,在Windows下跑3DMark的VRS功能测试遇到了一个情况,就是第一级的VRS测试无法进行,VRS关闭的场景可以正常跑,但是VRS开启的场景貌似就跑不了,直接退出了。 这个我以前测试过英特尔的Gen11核显,N卡的图灵都是可以正常跑的,不知道是不是RDNA2不支持Additional Shading Rates的原因,话说其他RDNA2的GPU也会遇到这种情况吗? 之前我也说过Additional Shading Rates在程序中是一个布尔类型,用于指示GPU是否支持使用2x4,4x2和4x4这些粗略的像素大小进行单一采样渲染,以及2x的MSAA是否支持2x4的粗略像素大小。 像1x1,1x2,2x1和2x2的着色率,就被认为是支持第一级VRS的最低要求,而RDNA2架构支持第二级的VRS,也支持8x8大小的屏幕空间图像,还支持Multiple Viewports,应该是可以向下兼容第一级VRS的吧? 也有可能是3DMark第一级VRS测试要用到Additional Shading Rates,如果GPU不支持这个功能的话,针对这项功能的查询将返回0,也就是false,所以就导致第一级VRS的测试跑不了。 麻烦知道的大佬指出,有RDNA2的显卡的,也可以发个GPU-Z的DX12 VRS这方面的信息,这里我好奇是这颗定制芯片不支持Additional Shading Rates,还是其他RDNA2架构的GPU也不支持这个功能的原因?
【RF3S】符文工房3豪华版资源提取 之前看了一下符文3S的ROM,提取出了一些资源,希望大家喜欢。
【资源重发】符文工房1到3BGM提取 楼主之前抽空重新提取了符文1到符文3的BGM,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喜欢。
【搬运】【VGMusicStudio】个人觉得还不错的音乐工具 好几年前我发布过一些NDS游戏的音乐提取,例如符文工房1到3的音乐,当时是使用VGMTrans将SDAT内的序列音乐转换为mid,音色文件转换成DLS或者SF2,最后使用像Audio Compositor或者foobar2000来转换音乐的。 最近逛GitHub看到个不错的开源工具VGMusicStudio,可以播放和提取声音以SDAT形式封装的NDS游戏音乐,试了一下效果个人感觉比VGMTrans更好。
【求助】关于显卡像素填充率的一些问题 首先楼主知道像素填充率指的是GPU每秒内可以渲染到屏幕并写入显存的像素数量, 像素填充率以百万像素每秒或千兆像素每秒为单位,通过GPU的时钟频率乘以光栅单元的数量就可以获得像素填充率的理论值。 但这样计算出来的只是理论值,实际上会有其他因素限制显卡ROPS性能的发挥和像素填充率吗? 例如N卡GPC单元的数量我听说就会限制ROPS性能和像素填充率的发挥,这种情况好像在开普勒架构就有出现过,例如开普勒架构的每个GPC单元在每个时钟频率可以输出8个像素,GK104核心是4组GPC单元,所以32个光栅单元就可以全部发挥出来。 而GK110核心虽然最大可以有48个光栅单元,但是它的GPC单元只有5组,那样就会将GPU限制为每个时钟40个像素,也就是GPC单元的限制可能会导致GK110核心的光栅单元以40+8的模式来进行工作,多出来的8个光栅单元虽然有时候可能会起不到作用,但还是可以起到辅助作用的,例如MSAA多重采样抗锯齿,因为MSAA不需要光栅化的附加数据。 如果这种情况是真的的话,那么1060是不是也存在这种情况?因为GP106的GPC单元只有2组,帕斯卡架构的GPC单元每个时钟可以输出16个像素,2组GPC单元就只能让32个ROPS发挥出性能,另外16个只能在不需要光栅化的附加数据的情况下才能起到作用吗?
【教程】XCI和NSP提取资源简单流程 之前提取过符文4S和符文5的资源,就有一些感兴趣的朋友问我是怎么提取的,最近我也大体搞懂了工具hactool的使用方法,就打算写一下我个人从XCI和NSP里提取资源的流程,希望能对这方面感兴趣的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求助】关于固态硬盘写入放大的问题 楼主最近整理旧件的时候找到了以前从有个Win10平板上拆下来的海力士SC308,检测的时候发现这个写入量不太对劲,闪存磨损平均计数和软ECC校正的值也有问题,寿命看上去虽然还剩81%,但感觉不太好,请问这样是盘挂了吗?更新固件的话能解决吗?
【符文工房5】全人物立绘提取 之前把符文工房5的所有人物立绘提取了,放出来给大家欣赏,希望大家喜欢。
【BGM提取】符文工房5全BGM和CV提取 之前抽空把符文5的BGM和CV提取出来了,希望大家喜欢。
【BGM提取】橄榄镇与希望的大地音乐和音效提取 这两天抽空把橄榄镇与希望的大地的音乐和音效提取出来了,喜欢的话可以拿去。
A卡的20.5.1驱动新增了10位像素格式支持 A卡的20.5.1驱动现在好像也为普通游戏卡开放了10位像素格式支持,这个以前还是要专业卡才可以支持的。 也不知道游戏驱动和专业驱动里的启用的10位像素格式支持有没有区别,有人开启了试过吗?
使用Clover让X58成功用上Nvme协议的固态 尽管X58距离现在的年代比较久远了,CPU架构也比较老了,但我之前还是收了套X58来玩,并让它成功用上了Nvme协议的固态硬盘。 虽然之前在B站已经发过对应的专栏了,但没有什么人看,很久没发帖了,就打算在图吧发一下,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Vega64刷WX8200的BIOS 之前在写A卡刷BIOS教程的时候不知道是怎么搞的,给Vega64刷了WX8200的BIOS刷了以后居然亮了,之前都是无法点亮的,就感觉有点震惊。 不知道多出来的那部分计算单元到底会不会被屏蔽,4096个流处理器的WX8200?
【重聚矿石镇】全人物立绘提取 之前把重聚矿石镇的所有人物立绘提取了,放出来给大家欣赏,希望大家喜欢。 男主和女主镇楼
【重聚矿石镇】背景音乐提取 之前把重聚矿石镇的音乐提取了,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NS支持的纹理格式以及硬件性能的分析 很久没有研究这些了,但楼主还是有点研究这些的兴趣的,后面符文4重制版和5出了也打算研究一下,所以就想先开贴研究一下NS的GPU支持的纹理格式,以及Switch的硬件性能分析。
符文十周年3DS主题图片提取 之前提取了一下符文十周年3DS主题的图片,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喜欢。
【不是大神的科普】关于ECC内存和REG内存的一些科普 之前有朋友问我关于ECC内存和REG内存的一些东西,所以我就想通过之前学到的东西做一些科普,其中如果有错误的话就请大家指正,谢谢。 常见的内存类型有这几种:Non-ECC内存,Un-buffered-ECC内存和Register内存。 其中Non-ECC内存为最常见的消费级内存,这种内存不带缓存,也没有寄存器,延迟更小,通常用于台式机。 Un-buffered-ECC内存为带错误检查和纠正的无缓冲内存,这种内存也俗称为纯ECC内存,它可以提供单一错误纠正和检测,常用于NAS,小型服务器以及可以支持的平台上。Intel的平台的E3,四代以上的i3以及AMD平台的锐龙系列其实也是可以支持这种内存的。 Register内存则为带缓存,寄存器和ECC功能的内存,这种内存也分为RDIMM,LRDIMM两种,这两种内存都有用于优化时钟、命令和控制信号的寄存器,通常用于大型服务器上。 RDIMM为带存储器的DIMM,通过添加8位的奇偶校验信号来实现错误纠正,LRDIMM则为低负载双列的DIMM,通过放置数据在缓冲区来优化数据信号。 而且Register内存的区块组织和普通内存的不一样,例如Register内存就有1Rx4,1Rx8,2Rx4,2Rx8,4Rx4,8Rx4等规格,不同规格的内存颗粒数量是不一样的,例如1Rx4的有18个内存颗粒,2Rx4的有36个内存颗粒,而且兼容性对于不同主板也是不一样的,例如有些主板可以支持1Rx8的,但不一定能支持2Rx4的。 Register内存的支持条件则需要满足这几个,其中一个没有满足的话就可能会用不了。 1.CPU支持,例如支持Reg内存的X79和X99主板使用i7就不能支持,要使用E5才能支持Reg内存。 2.芯片组支持,这个是老平台的条件,因为老平台的内存控制器还没有集成到CPU里面,例如X58芯片组就不一定能支持Reg内存,而服务器的5500,5520芯片组就可以支持,但X79平台开始因为内存控制器集成到CPU里面了,所以就和芯片组的关系不大了。 3.主板BIOS支持,主板BIOS如果不支持Reg内存的话可能也无法启动。 4.主板内存到CPU的电路布局支持,因为Reg内存和普通内存的走线是不一样的,所以主板电路也是需要支持的。 最后总结一下,Non-ECC内存、Un-buffered-ECC都属于无缓冲内存,无缓冲内存其中的内存控制器和RAM芯片之间不存在硬件寄存器。Register内存称为寄存内存,也称为缓冲内存,也就是DRAM模块和内存控制器中间有一个寄存器。 缓冲内存比无缓冲内存更稳定,也就是Reg内存相比普通内存和纯ECC内存来说是更稳定的。
【外交】符文工房吧祝大家除夕和春节快乐 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每天都能有个好心情,学业进步和工作顺利,在新的一年里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
【讨论】关于华南新出的X99 之前看到华南新出的支持DDR3的X99,所以就想和大家讨论一下一些东西。 这块板子也确实证实了Haswell-E的内存控制器是既可以支持DDR3,也可以支持DDR4。 另外我在想的就是这板子使用的是什么芯片组可以支持10个SATA3?原生的X99芯片组肯定不多,也有可能使用C612芯片组,这两个可以原生支持10个SATA3,但这两种芯片组还是比较少,不适合用来大量生产寨板。 既然之前X79寨板就出现过用1155平台的芯片组来改的,那这个如果使用1150平台的芯片组来改的话,B85,Z87和Z97之类的只能支持6个SATA,剩下的4个用第三方芯片来实现吗? 支持NVME固态的话倒是没什么悬念,只要BIOS支持,BIOS有NVME模块的话就行。 还有支持REG内存的话,从某些案例表明似乎和芯片组关系不大,就好比华擎的X79和X99的高端板子就可以支持REG内存,那么支持REG内存的条件就是CPU支持,BIOS支持,主板的电路支持这三个条件,和芯片组似乎关系不大。 还有什么欢迎大家讨论,我觉得这个还是有可能会用1150的芯片组来改的,剩下的4个SATA应该可以用第三方芯片来实现,C612的话拿去做双路比较合适。
似乎有大神在做Vega的BIOS编辑工具了 之前看Github看到有大神发布的Vega的BIOS编辑工具VegaBiosEditor,我就把源代码下载下来编译了一下。 这个工具可以查看Vega的BIOS的一些信息,我打开的是公版64风冷版和水冷版的BIOS。 不过现在还只是测试版,保存以后的BIOS还是刷不了,不过我觉得可以等作者更新,看看这个能不能修改Vega的BIOS。
祝大家新年快乐 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天天开心,身体健康,心想事成。
【调查】关于Vega刷了不同板型的BIOS的问题 楼主之前发现一个问题,就是Vega刷了不同板型的BIOS以后,有些输出接口可能就会用不了,大家有没有遇到同样的问题? 我的公版64之前刷了迪兰恶魔OC档的BIOS,因为之前用1080P的显示器,所以HDMI来一直用也没出现什么问题,昨天4K显示器来了,用的DP接口,我把它插在了HDMI旁边那个接口上,结果就不亮,换了另外一个就好了,当时就吓我一跳,是不是显卡的那个DP接口坏了? 然后突然想起来公版64的输出接口是3个DP和1个HDMI,非公版的很多是2个HDMI和2个DP,于是我把BIOS切换回来,接到之前那个不亮的DP接口上就没问题了,但把BIOS再切换回去的话,那个接口就又不亮了。 我就在想大家是不是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就是非公的56刷了公版64的BIOS的话,就可能会有一个HDMI接口用不了,我感觉有可能还是会这样的,因为不同板型的显卡输出接口不同,BIOS的输出的那部分可能也是会有不同的,也觉得大家如果刷了不同板型的BIOS如果不亮的话,可以试试换输出接口试试,同样刷了不同板型的BIOS如果要使用多显示器的话,也应该注意一下。
入了2700X的使用感觉不错,期待AMD继续加油 楼主最近入了2700X,虽然2700X配ITX主板可能不太合适,当时这个板子本来买来是打算装2400G的,但最后还是入了2700X,硬盘,内存,显卡这些都是之前X99平台上就有的,装上了一次点亮没问题。 现在使用了感觉也不错,玩游戏和有些吃单核的程序也比我之前用E5玩好多了,之前E5的主频还是有点低了,内存频率只能支持1866,还不能开启XMP,现在的内存频率总算可以释放出来了。 另外大家可以推荐个ITX机箱吗?感觉这个放大机箱里面很有违和感,显卡手上也没有合适的短卡,有点感觉是主板插在显卡上
Vega64刷Vega Frontier Edition的BIOS 之前又尝试给Vega64刷了个Vega Frontier Edition的BIOS,打上了专业卡的驱动和启用了10位像素支持当专业卡用,现在也不太清楚专业上有没有优化,刷了以后核心频率相比56和64还是低了一点,跑分的话感觉和56差不多。 这个BIOS应该是被改了显存模块吧,如果直接刷TechPowerUp上面那个Vega Frontier Edition的BIOS的话好像是启动不了的,有可能是那个BIOS的显存模块是16G的。 另外Vega64支持的显存型号是Samsung KHA843801B。 Vega Frontier Edition支持的显存型号是Samsung KHA883901B_CL17_WL6,两个支持的显存型号还是有差别的。
关于NLP+导入的一些问题 很久没研究了,但因为昨年年初我在这里发了一个提取贴,当时也有很多人的支持,所以楼主最近又重新尝试导入了一下NLP+的图片,但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 因为图片在romfs的img.bin的pack的darc里面,是bclim格式的,把修过的png图片转换成bclim,导入darc的话很简单,但是现在我不太确定的就是我把修改过的darc导入pack,然后再把pack导入img.bin的这里做的有没有问题,现在打包回去的话模拟器就无法运行,从日志窗口上看就是内存未映射的错误,估计就是改了那个img.bin的原因,不过也不知道是不是模拟器的问题,例如起源的大地在起名的时候好像也会遇到这种类似的错误,但手上没实机,可能应该还要再仔细看看那里弄错了吧。
【求助】关于Vega56和64交火的问题 楼主因为之前用过GTX690就玩过了NVIDIA的SLI,现在就想玩玩AMD的CrossFire,手上有块蓝宝石超白金限量版的56,最近又入了块公版的64(钱是找家里人借来的,最近也要想办法攒钱和尝试赚点小钱了,不过我也觉得自己算半个A粉吧),因为超白金限量版56比较大有点占空间,现在有点不知道怎么布局,机箱走线也比较乱,打算再后面整理一下,先有几个问题请教一下大家,因为我也不太懂所以求轻喷。 我给64刷56的BIOS的原因是双卡装好了第一次开机不亮,所以就给64先刷了一下56的BIOS看看能不能支持交火,但这样又感觉是浪费了64的内存带宽和多出来的流处理器,计算单元,光栅单元那些。大家觉得是不是应该让64做主卡,56做副卡比较好? 还有不刷BIOS的话,64能和56交火吗?我本来也想过给超白金限量版的56刷64,可是有点担心海力士显存时间长了还是扛不住,但又觉得做副卡的话问题应该不大吧。
Vega56刷Vega64水冷版BIOS 楼主之前学会用工具ATIWinflash的强刷以后,就给自己的56刷了个64水冷版的BIOS,不过因为是海力士显存体质不是太好,所以就把显存频率降到了56的800来用,目前使用了一段时间没问题,看来核心体质应该还是很好的,话说大家三星显存的56有刷64水冷版的BIOS吗?三星显存刷64真的完全没有什么问题吗?
【讨论】话说大家海力士显存的56刷64的有长时间稳定用的吗? 虽然听大多数人说海力士显存的56刷64可能会出现降频和有时候花屏的问题,但楼主最近还是又折腾了一下手上的56,把BIOS开关切换到左边刷了64的,然后把显存频率降到845来用,目前暂时没有什么问题,话说大家海力士显存的56刷64的有长期和稳定用的吗?好像64也没有海力士显存的,听说Vega超显存还是三星显存的好超,海力士显存的超频能力也真的不太好吗?
【RF资源提取】符文工房边境和海洋美版文本和游戏脚本提取 楼主之前闲着没事成功把美版的边境和海洋的文本和游戏脚本导出了,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喜欢。
【求助和讨论】关于显存位宽的问题 楼主之前认识到了虽然显存位宽是显存就是一次能传递的数据宽度,但现在打算思考一下显存位宽和显卡使用了几颗显存有关,还有等效频率这些问题。 先说GDDR显存的话,1080Ti的显存位宽是352bit,那么就应该由11颗1G的GDDR5X显存组成,一颗显存应该能提供32bit的显存位宽,BGA封装的显存一般情况下也是32bit每颗的,这个我之前查资料也有看过。 那1060 6G版的显存位宽是192bit,我就认为应该是有6颗GDDR5显存,1060 3G版的话虽然显存只有3G,但显存位宽也是192bit,显存应该也是有6块组成,只是一块显存只有512M的容量。1060 3G版和6G版的差距我认为主要在流处理器上,6G版的有1280个流处理器,3G版的有1152个流处理器。 GDDR显存的等效频率应该是固定来算的,例如GDDR5显存叠了四层,GDDR5X叠了八层,就应该是分别按乘4和乘8来算的。例如1050Ti的显存频率是1752,那么乘4就是7008。1070的显存频率是2002,那么等效频率就是8002。1080的显存频率是1251,那么乘以8的等效频率就是10008,1080Ti的显存频率是1376,那么等效频率就是11008。 再谈HBM显存的话,其中我知道HBM显存是和核心封装在一起的,一颗核心可以提供1024bit的位宽,这几张图分别是R9 FURY X,Vega64,Quadro GP100,TITAN V的核心。FURY X使用的是HBM显存,其他使用的是HBM2显存。那么FURY X有四颗显存就是4096的位宽,Vega64有两颗就是2048的位宽,Quadro GP100有四颗就是4096的位宽,那TITAN V看上去有4颗显存为什么只有3072的位宽呢? 我也知道HBM显存的带宽和显存频率有关,有几块的话等效频率就是多少,例如FURY X的显存频率是500,有四块显存等效频率就是2000,显存带宽是512G/s。Vega56的显存频率是800,有两块显存等效频率是1600,显存带宽是410G/s。Vega64的显存频率是945,有两块显存等效频率是1890,显存带宽是484G/s,Quadro GP100的显存频率是715,有四块显存等效频率应该就是2860,内存带宽732GB/s。 之前让我感到疑惑的是TITAN V的显存频率是850,四块显存的话等效频率应该是3400,但显存带宽只有652GB/s,再加上显存位宽实际上只有3072bit的原因,是不是就应该只有三块HBM2显存呢? 我认为有可能是这样的,TITAN V虽然核心图看起来是四颗HBM2显存,但实际上只有三颗,例如完整核心的Quadro GV100的显存是32G,由四颗8G的HBM2显存组成。TITAN V的显存只有12G,会不会泰坦V真的只是由三颗4G的HBM2显存组成的呢? 因为楼主在这些方面还是有点才疏学浅,所以希望大家看一下我对显存等效频率和位宽的一些思考,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也希望大家指出。
【不是大神的科普】关于固态硬盘原厂,白片和黑片的闪存颗粒 之前有人问过我关于固态颗粒的问题,楼主之前查过资料和看过一些东西,所以就打算总结和科普一下。 大家都知道无论是MLC还是TLC的固态,都是由晶圆切割而来的闪存颗粒,在生产工艺越先进的情况下,从晶圆上可以切割出来的闪存颗粒就越多,成本也就越低。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晶圆这种硅半导体集成电路的生产就会出现良品和次品的概念,每一块晶圆片都可能会存在差距(就像CPU存在超频的体质差距一样),有些时候并非每一块晶圆片都是完美合格的(因为工艺实在是太复杂了),往往还是会出现次品和不良品。 首先是被称作黑片的闪存颗粒,黑片就是没有通过任何检测的晶圆片,也是晶圆上最差和故障率最高的废片,这种颗粒很多时候也会被晶圆厂放弃,在通过一些渠道进入市场的时候一般会被用作山寨缓存盘,如果用来做SSD的话就会对售后这些造成不少麻烦,所以黑片的SSD应该还是比较少的,但也不排除一些较非常差的SSD会使用这种颗粒。 然后就是白片,白片就是虽然经历过了晶圆厂的筛选,但不一定或者没有通过原厂的故障检测,这种颗粒一般会被二线或者三线的硬盘厂商采购,例如你拆开某个SSD看见闪存颗粒没有晶圆厂的标记(例如英特尔,三星,海力士,东芝等),那么这种颗粒采用的闪存颗粒很有可能就是白片。不过硬盘厂商也会对这些白片进行筛选,检测合格可以用的这种就被称为白片,虽然硬盘厂商对晶圆的检测不如晶圆厂那么严格,但白片至少是硬盘厂商检测过的,质量还是有一些保障的。 最后是原厂颗粒,原厂颗粒一般都是顺利通过了晶圆厂原厂的筛选和故障检测,一般会在芯片表面印上晶圆厂原厂的信息,正品比较贵的固态一般就会采用原厂的颗粒,一些比较好的颗粒也会用在一些比较高端的固态上,例如英特尔的企业级固态。 有些颗粒较差的固态就会这个问题,例如读取速度虽然还行,但写入和4K性能就会非常的低,这里给大家普及一下4K随机读写性能。4K随机读写性能代表了硬盘对数据的吞吐能力,有些时候硬盘在进行数据读写能从一个位置顺序读写的几率并不高,这样就会根据需要从磁盘的某个扇区抽取或者往其中写入数据,这样的性能指标就用4K随机读写性能表示。随机读写性能的好坏就直接反应了硬盘的瞬间响应能力(我们在使用固态硬盘传输文件的时候出现传输一个大文件虽然速度很快,但在传输很多零碎的小文件速度很低的话,这就是固态硬盘4K性能不高的原因),所以持续读写只是固态硬盘的其中一个性能指标,4K随机读写性能也是反映磁盘的读写的性能指标之一。 因为楼主也才疏学浅和学艺不精,其中可能会有错误和不准确的地方,如果有的话就希望大家指出。
话说大家给NVME固态加散热吗? 楼主之前入了块三星SM961来用,虽然感觉速度不错,但有时候读写量较大的话就会发热严重经常到50度以上,话说大家给NVME固态加散热吗?
蓝宝石Vega56刷64BIOS成功 今天晚上楼主成功把Vega64的BIOS刷到Vega56里面了,第一次刷显卡BIOS成功,就打算开一贴和大家讨论一下Vega56刷64BIOS的一些问题,本人才疏学浅,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大家指正。
关于NLP+图片的导入 楼主之前发过一些研究的东西,但由于个人技术不足还是对汉化没有什么帮助,之前也因为一些原因,就有一段时间没有研究这些了。 不过今天看见了群里别人修好的图,就打算做一下NLP+图片的导入(之前没有成功),我就把修好的png图片转换成3DS使用的bclim了,使用的是ETC1A4格式。再把转换好的bclim放入darc的timg文件夹内替换原来的文件,然后再将darc打包。把修改后的darc导入到img.bin内的pack中,再将pack给导入到img.bin中,最后打包ROM。 不过不知道是什么的原因游戏运行不了,感觉导入dbin2那部分的文本没有问题,但一修改了那个文件包img.bin就会出现这种问题,估计是工具的原因吧。 楼主最近也在看其他东西,发现自己要学习的东西确实还有很多,技术不足很多地方确实还是不行。 最后对汉化组的大家说一句,你们辛苦了,为了喜欢的游戏一直在努力。开始的话我也是有点自以为是的那样吧,现在也发现自己确实存在很多问题,这里还是帮不上大家什么忙我表示非常的抱歉,帮不了什么忙的话我只能默默的祝福大家最后可以顺利汉化完成,谢谢你们的付出,同样也让我看到了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
【讨论】VEGA56的HBM2显存在某些方面真的还是有优势的 话说Vega56的HBM2显存的超大位宽我个人认为在某些方面相比GDDR5显存的1070和1070Ti还是有优势的,下面发表一下我的一些想法,如果说的不好的话请轻喷,楼主在这些方面懂得也不是太多。 首先HBM2显存的位宽是很高的,像VEGA56和64都有2048的位宽,这也是GDDR显存达不到的,位宽指的就是显存一次能传输的数据量,位宽越大的话一次能传送的数据就越多,显存位宽有时候也会决定显存带宽的大小。 从显存之间会来回传输贴图数据的情况就拿3DS模拟器Citra来说,Citra模拟器在运行时就需要经常在主内存和显存之间来回传输贴图数据,虽然大多数电脑游戏不需要反复传送贴图数据,通常是初始化时一次把所有贴图都传送至显存就完事了,但3DS实机允许主内存和显存间反复传输,Citra模拟器为了支持3DS游戏也必须要这样不断的来进行传输,于是在这里HBM2显存高位宽能传送更多数据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 今天用模拟器玩游戏的时候,把分辨率开到最高的时候我也关注了一下显卡占用,在玩游戏的时候显卡占用也有40到50以上,玩了一个多小时温度也只有50度不到,这里让我感到惊讶的就是昨年我拿RX580玩的时候,玩的时间不长,但RX580发热却非常厉害,有时候温度也会到60度到70度,用手去摸也会感到非常的烫,当时的功耗我记得也有点高,有些地方的稳定性也会受到影响和有点卡,现在用显存位宽高的Vega56玩完全没有这种问题(有可能也是模拟器有了优化的原因),虽然显卡的占用比较高,但功耗也不怎么高才20来瓦(Vega在满载的时候功耗还是很高的),这里我就觉得是HBM2显存带来的优势。 同样Vega56多一些的流处理器(Vega56有3584个流处理器和1080Ti一样),HBM2显存的大位宽在某些专业应用中也更有优势,例如深度学习,3D渲染等。在高分辨率的情况下也有很大优势,例如1920x1080的分辨率就要至少需要128位的显存位宽才可以。 另外还有一个要求助的地方就是请问HBM2显存的频率是怎么算的呢?像1070的GPUZ参数显存频率那里的2000,我知道乘以4得到的8000就是GDDR5的显存频率,那Vega这里800的显存频率实际上是多少呢?还是HBM2显存本身频率就不高呢?这里还是有点不懂所以请教一下,谢谢大家。
【求助】关于主板上PLX芯片的问题 楼主之前入了块华硕X99 E WS,请问这个7条PCIE插槽都是x16的协议,有充足的64条PCIE通道,是不是因为主板上的PLX芯片增加了PCIE通道的原因呢?像X99的CPU自带40条PCIE通道,芯片组自带8条,48条应该刚好可以满足3条X16的PCIE插槽。像我这块主板的7个插槽,任意一个槽使用PCIE设备的话都是x16的协议,使用4个槽也都可以支持x16的协议,但7个槽全部插满的话就只有一个是x16的,其余都是x8的协议(PCIE3.0的x8相当于2.0的x16,很多设备也够使用了)那PLX芯片除了增加PCIE通道的话是不是还有分配PCIE通道的功能呢? 还有PLX芯片有点发热也算是正常现象吗?我这块板子南桥散热下好像就有2个PLX芯片,平时使用很快也能到60度,有时候关了机去摸了摸南桥确实有很烫的感觉,问题有点多,希望大家可以讨论一下,谢谢。
【讨论】关于X99平台使用了一段时间以后的一些想法 楼主年初入了X99和E5 V3想着后面等好U用,因为听说过之前在E5 2670和3960X性价比特别突出的那段时间,就是X79最火的时候,再加上还没有玩过旗舰平台,X58和X79的话因为我个人经验不多所以还是先玩了X99,目前X99平台使用了一段时间还是有了一点自己的想法,如果说的不好希望大佬轻喷。 感觉X99目前来说还是缺少性价比,核心多主频低的E5相比锐龙和高频的8700K在来说,感觉还是并没有太大的优势,尤其是比较吃单核的游戏或者程序。而且目前来说好一些的E5也还是非常贵,并没有什么性价比,便宜的大多数也是ES版的CPU,而且是不显的那种,ES版的CPU如果步进相比正式版相差太大的话还是有一定风险的,没有经验和很贵的情况下我个人也不太推荐选择,E5 V3也因为睿频鸡血的原因不降反涨,例如2683 V3我听说以前2000不到就可以拿下,但目前也涨到四五千了。 不过X99平台的i7情况还好,四年前的旗舰5960X目前3000左右就能买到了,前年首发价1W4还是1W6的6950X,目前散片只要4000到5000就能拿下了,i7 6800K的话刚上市的时候好像也要三四千,目前1200左右就能买到了,6核心12线程,15M三级缓存,在睿频加速3.0下单核在可以到3.8,不过6800k美中不足的就是PCIE通道只支持28条,完整的是40条,但不组多卡和使用很多PCIE设备的话,看起来还是不错的。如果后面6950X像3960X那样1000就能拿下的话,我还是会搞个玩玩的。 主板的话目前还面临的一些问题的话,就是预算不高的情况下很难买到好板子,便宜的高端板大多数也是官翻货或者洋垃圾,条码一般被撕或者被涂的那种,这种板子厂家也不会再为质保和售后买单,存在的问题就是质量良莠不齐,也可能会有打孔或者修补过的板子,因为X99平台也算是小众的产物,尤其是高端板国内淘汰下来的肯定不多,所以大多数还是来自洋垃圾拆机。 X99平台的优势的话还是在于内存可以支持四通道,上多核的E5也能数框框,也是最后可以支持至强的家用主板,Intel在6代开始似乎就不再让至强上家用主板了,例如E3 V5系列就必须搭配C230系列的主板使用,不支持100和200系列的主板,LGA2066平台的至强W好像也只能上C422芯片组的板子,不支持X299。 最后在预算高和有折腾能力的情况下我个人认为觉得X99还是值得一玩的(个人观点),不过以玩游戏为主的话我个人就不太推荐上E5,E5 1600系列虽然有些单核性能很强,但还是比较贵。2600系列单核看样子主频比较高的E5在多核心占用和满载的情况下还是会降频,例如我现在使用的2618L V3单核看样子能到3.4很高,但全核满载只有2.5,而且因为TDP设计只有75W的原因,再加上我做一些东西对稳定要求还是比较高,所以之前弄的睿频鸡血补丁还是失败了,我还是把主板最新的BIOS刷回去了。2699 V4也是这样,虽然单核最高可以到3.6,但全核满载我听说只有2.8,应该有TDP限制的原因,2699 V4的TDP设计是145W,2679 V4的TDP设计是200W,2679 V4应该也是E5 V4中TDP设计最高的吧(为工作站设计的2687 W系列好像是150到160W) 关于X99平台的一些东西目前先说这么多吧,后面有想到的话再补充,挤在一起内容比较多希望大家谅解,因为分开发还是容易被吞,同样欢迎大家补充。
E5 2618L V3睿频鸡血成功,全核满载3.2G 楼主的X99和2618L V3今天终于折腾成功了,刷了睿频鸡血补丁的BIOS全核满载3.2G,相比之前满载2.5G高多了,目前正在测试中
看来学编程还是要坚持才行,长时间没学习很多东西又生疏了。 楼主之前自学了一些东西,但后面在忙其他事又很久没有学习了。 最近突然想写点工具拿去电脑课上去用,模拟题里老是有进制转换的题,我又懒得去算,于是我就打算写几个进制转换的工具,结果发现长时间不写代码很多东西都生疏了,我也该复习了。
【求助】EP10白杨卡住不动了话只能重来了吗? 这关打了2次,白杨都在这里卡住不动了,第一次我提前解决了这里炸桥的伊文,桥没被炸但白杨就在这里不动了,第二次我故意让那个伊文把这个桥炸毁,结果白杨还是在这里就不动了
【BGM提取】牧场物语三里屯BGM提取 闲着没事把三里屯的bcsar中的音乐重新提取了,希望大家喜欢。
【研究】关于符文4的BCSTM批量导出 之前我修改工具EveryFileExplorer的代码也成功把符文4的BCSTM用这样的方法批量导出了。 虽然这样提取出来音乐的时间相比Foobar2000要短一些(我记得Foobar2000提取出来的是循环2次加上第3次的一小段,EveryFileExplorer提取出来的是只循环一次加上第二次的一小段)但相比之前提取出来的文件也小了很多(码率不变),喜欢的话可以下载。
【资源】济世之树和动物进行曲tpl图片导出 我把济世之树和动物进行曲解包把tpl图片提取了,希望大家喜欢。
【RF资源提取】符文工房边境tpl图片提取 之前修改EveryFileExplorer的代码成功把边境的tpl图片批量导出了,我把目前提取出来的图片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喜欢。
【求助】关于AccessViolationException异常的问题 之前我在修改一个程序的代码,这个程序在打开有些文件的时候会抛出System.AccessViolationException的异常,话说有大佬可以介绍一下这个异常吗?
大家觉的现在符文4的卡带出多少合适? 之前在找东西的时候把以前买的符文4给出了,加上以前开过盖的连接新天地卡带出了115。 因为很久没玩3DS了,卡带也放了很久了,大家觉的现在卖的这个价格怎么样……
【双子村+】隧道开通后全CG提取 之前提取了一下双子村+新增的CG,我听别人说是开通隧道就可以看到的。 希望大家喜欢。
【求助】关于PictureBox控件的几个问题 楼主现在学习的还不多,想请教几个关于PictureBox控件的问题,谢谢。
【求助】关于ComboBox控件的几个问题 我正在完善一个程序,这里有点不太明白怎么做,大家可以教一下我吗?谢谢。 请问如何让BCLIMGenDialog中的ComboBox通过选择,然后来指定CLIM里面的Image.Format和Data中的Textures.ImageFormat呢? 就是在BCLIMGenDialog中的ComboBox选择RGB565的时候,指定Image.Format = 5,Textures.ImageFormat是RGB565。 选择RGB8的时候,指定Image.Format=6,Textures.ImageFormat也是RGB8。 当选择RGBA5551的时候,指定Image.Format=7,Textures.ImageFormat也是RGBA5551……请问该怎么做呢?
【总结】笔记本CPU温度和功耗的限制对性能造成的影响 由于笔记本受限于身材和便携的属性,不可能配备非常好的散热和功率比较高的电源适配器。为了兼顾散热和续航时间,就会存在温度和功耗的限制了。 首先是温度的限制,我们知道CPU的发热量和它们的负载有关,越高端和性能越强的处理器在高负载运行的情况下温度就会越高。 为了避免CPU因为高温导致死机或者损坏硬件,因此每一款笔记本的CPU和显卡都有温度限制。 以Intel的CPU举例,每一个CPU都存在过热保护的设计,这就可以理解为CPU核心和所在的电路板之间能容许的最大温度,如果CPU核心突破了这个温度就会有烧毁的危险。 而温度限制也是笔记本厂商可以配置的,举几个例子 当CPU温度小于60度时,不做功耗限制。 当温度大于60度时,加大风扇的转速和风量进行降温。 当温度大于70度的时候强制CPU降频(大多数应该是这样的),温度大于80度的时候强制重启或关机… 这时候就和笔记本厂商做的配置有关了。 举个例子,同型号CPU的笔记本,如果笔记本A的CPU温度限制设置到50度就开始降频,而笔记本B的温度限制设置到70度才开始降频,这样看来笔记本B的CPU在高负载下就能可以占优势了,因为它可以更长时间运行在较高的频率上。 不过同样和散热有关系,如果笔记本A的散热非常好的话,也能减少CPU因为温度限制而导致降频的几率,如果笔记本B的散热比较差的话,即使温度限制配置的再高也逃不了降频的宿命。 但还有另外一种可能,散热明明可以承受70度的考验,但CPU温度限制却被设置到60度,这便是笔记本厂商对CPU的保护机制。 笔记本的CPU因过热降频很好理解,但还有个问题,为什么笔记本在玩游戏和做CPU烤机的时候中途会突然降频呢?原因很简单,笔记本对CPU除了温度限制以外,还有一个限制便是功耗限制。 举个例子,i5 7200U的最大睿频明明可以到3.1,可是有时候在实际应用中却很少能保持最大睿频运行,甚至实际能达到的最高主频和睿频还有一些差距。是什么原因呢? 还有低功耗版的处理器在长时间玩游戏的时候突然变卡,打开任务管理器发现了降频,但此时CPU的温度并不高,在高负载下运行总是导致降频,以上这就是功耗限制对笔记本CPU造成的性能影响。 要注意功耗和温度是相辅相成的,性能决定功耗,功耗决定发热,功耗越低所带来的温度越低,功耗越高所带来的温度越高。 笔记本CPU无论是超过了所配置的温度限制或者功耗限制,都逃不了降频的宿命。 首先是热设计功耗TDP的介绍,TDP的是Thermal Design Power的简称,简单来说就是以瓦特为单位的热设计功耗,表示CPU所有活动核心在英特尔定义的工作负载下,以基本频率运行时消耗的平均功率。 除了温度限制以外,移动版处理器的功耗(TDP)也是可以限制的,同样也和厂商的配置有关。 拿i5 7200U举例,标准TDP设计为15W,最大可以配置为25W,最小可以配置为7.5W,另外M3 7Y30最大TDP可以配置到7W,最小可以配置到3.75W。 这样厂商便可以针对散热的设计和续航时间的考虑来对i5 7200U进行7.5W到25W之间的TDP配置。 如果厂商把i5 7200U的TDP配置到最高25W,那么这颗TDP配置为25W的7200U已经超过了TDP配置为15W的7500U,便可以更长时间的保持高性能运行,但同样散热也是很重要的,否则因为温度限制的原因也会降频的。 如果把7200U的TDP配置到最低7.5W,那么这颗TDP配置为7.5W的7200U相比配置为最高7W的M3 7Y30就差不了多少了,此时TDP配置为7.5W的7200U并不能强于7Y30多少。 这就是TDP的原因导致了性能的影响,更高的TDP配置可以提升CPU的基础频率,可以让CPU更长时间运行在睿频加速的最高频率上,以增加了功耗和耗电换取了更高的性能,更低的TDP配置则是反过来,降低CPU的基础频率和峰值睿频,以降低功耗来换取更低的发热量和更长的续航时间。 另外低压版处理器的核心电压设计只有0.7V,要注意如果自己将TDP调高的话,是可能要调整核心电压的(Core Voltage Offset),给CPU调整核心电压是可能存在一定风险的。 总之TDP也决定了CPU对散热的需求,功耗设计越低的低压版处理器性能也会变低,4.5W的超低压版酷睿M无疑要落后于15W低压版和45W的标压版CPU。 英特尔移动版处理器带Y的为超低电压版(Extremely Low Power,TDP设计为4.5W),例如Core m3-7Y30/6Y30等。 带U的为低电压版(Ultra Low Power,TDP设计为15W),例如i5 7200U,i7 7500U等。 带HQ的为标准电压版(TDP设计为45W),例如i5 6300HQ,i7 7700HQ等。 带U或者Y的低压版处理器比较适合长时间的续航和轻度办公,对性能要求比较高的任务还是要交给标压版的处理器或者台式机处理。
【研究】边境又有一部分东西可以查看和提取了 今天看GitHub看见了一个工具WiiLayoutEditor,可以打开一些Wii的解包资源。
【教程】GBA,NDS,3DS,Wii等资源的提取教程 之前我发了很多提取的东西,也很多人来问我是怎么提取的,所以楼主打算重新写一个更短更全面的教程,并坚持把它做完整,之前写了一点感觉不怎么好就打算重新写了。 有什么问题的话大家可以提问,只要我知道的都会解答,如果有插楼的话可以点击只看楼主来看,欢迎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讨论,如有不足请指出。
【继续研究】NLP+英化组文本和图片的导入 之前我把英化组的dbin2文本导入了一下,现在再研究一下其他东西的导入,顺便发一些过程和研究日记。希望对汉化有帮助。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