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屁大叔 臭屁大叔
关注数: 34 粉丝数: 392 发帖数: 23,228 关注贴吧数: 58
【转载申精】花非花——黛玉受宫花 打发下人送点东西,一笔带过太正常了。但曹公总共出了八十回红楼梦,周瑞家的送宫花,竟然占了大半回。而且一个办事老到的下人,竟然因为送花,自己惹了多少闲气不说,还引来多少人批评林妹妹尖刻、小气、失礼。我想把事情的前因后果顺理一下,联系林妹妹和周大娘之间的互动情况,看看双方到底有何错失之处。   薛姨妈抓着周瑞家的跑腿,是这样吩咐的:“你家的三位姑娘,每人一对。剩下的六枝,送林姑娘两枝,那四枝给了凤哥罢。”得花人是确定的,送花的顺序交代得也算清楚。十二枝花放在一个匣子里,先放到谁手里肯定谁先挑。   既然林妹妹对先后那么较真,那么我们来看看,按情理来说,这个顺序到底该怎样。   林黛玉初进贾府时,第一顿饭在贾母处领,座次写的非常详尽。凤姐拉黛玉坐左边第一张椅子,黛玉推辞,贾母说“原应如此”。黛玉之下是探春,对面是迎春和惜春。古代以左为尊,黛玉一进贾府,贾母就为她稳稳当当地安排了位置,毫不含糊,黛玉在三春之上。   薛姨妈老于世故,黛玉是贾母的心头肉,虽然薛姨妈是亲戚,不必完全遵守贾府的规矩,但她毕竟住在贾府,这点人情还是懂的。每个奶奶太太都肯讨好贾母,薛姨妈岂肯落后。贾母是贾府的大家长,在她面前的分派,才真正体现薛姨妈心里对贾府的秩序,当着贾母的面,薛姨妈肯定会把黛玉放在三春之前。但这次是独在王夫人面前,怎好逾越,只有把三春放在前头,把已婚的凤姐放在最后。其实三春之中,虽然都姓贾,对周瑞家的来说,细论起来,也只有探春勉强算是“你们家的姑娘”,但三春行动一处,只得如此。   接了任务的周大娘,一路走,一路都是戏。打探了香菱的身世,和智能儿唠了嗑,瞥见了李纨的睡姿,撞见了凤姐的房事,几乎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跟采风小组一般,一路走下来,贾府的生活声貌,尽收眼底。而且谈笑挥洒间,安抚了焦躁不安的女儿。有这样敏锐历练的“答应”,再足不出户的王夫人也会天天耳目一新。   送完了三春,送完了凤姐,这才往黛玉房里来。到这里,读者突然意识到,按照计划,周瑞家的该在送凤姐之前送到黛玉处,可竟然先送了凤姐。难道真是顺路之便,无心之过吗?   要真就是顺路这么简单,那么写林姑娘计较,就是要凸显林姑娘的心胸狭窄。可是若真如此,作者就不会煞费苦心,先写第六回中周瑞家的出色表现了。   周瑞家的送宫花,大费周章地一路写来,已经惹人侧目,更惹人凝视的,红楼梦中另一个线索人物——刘姥姥一进荣国府,走的也是周瑞路线。那一路戏,虽然刘姥姥抢尽了风头,可是周瑞家的哪一句话,不是穿针引线的关键?刘姥姥要见王夫人,周瑞家的却说“今儿宁可不会太太,倒要见她(凤姐)一面,才不枉这里来一遭。”周大娘知道谁是“真佛”。   对贾府上下的人脉如数家珍,周瑞家的绝对知道“关系”两个字如何写。这样办事老到的人物,就算平时没事,都还会找出点事,去跟凤姐套套近乎的,何况平白无故手里多了一匣宫花,既得着机会,又不费自己腰包,乐得各处做做人情,又有面子。所以送了三春之后,周瑞家的抬腿就来了凤姐处。   要真就是顺路那么简单,作者也就不用煞费苦心地,在写送凤姐和送黛玉之间,再突然加插一段,冒出一个周瑞的女儿了。周瑞女儿的出现,让我们明白为什么“凤姐”才是周家的“真佛”。周家姑娘百般焦灼,周大娘只说“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后文交代:周瑞家的仗着主子的势利,把这些事也不放在心上,晚间只求凤姐儿便完了。   周瑞家的送凤姐宫花在先,知道女婿出事在后,谁能说周瑞家的是为女婿的麻烦借花献“佛”呢?这一段看似无意,实则正是曹公编书的高妙处。我们来看看周瑞家的活动,先从凤姐那儿送走了刘姥姥,再到薛姨妈家,和宝钗唠了半天嗑,又到凤姐处送宫花,晚上再到凤姐处求个人情。这一天之内,周瑞家的见了凤姐几次?不在凤姐面前转悠的时候,也在王夫人和薛姨妈处伺候,殷勤备至,真如同春天里一只忙碌的蜜蜂。实际上,周瑞一家正是寄生在王家的关系网里,而不是那种等有了事情,才临时抱“佛脚”的奴才。抬脚就先往凤姐处,已经有些下意识,想都不用深想的行为。对于人事关系,黛玉是很敏感的,但黛玉和周瑞家的想比,谁更懂得把握关系呢?   要是没有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铺叙,没有半路杀出个周瑞的女儿,我们如何知道有这么一宗人,过的就是“仗着主子的势利,把这些事也不放在心上”的日子呢?周瑞家的日子,应该过的有头有脸,饶不是当年周家颇得刘姥姥女婿之力,如今甩不甩刘姥姥都未可知。刘姥姥临走时拿出一块银子答谢,周瑞家的还摆出“如何看在眼里”的态度呢。
首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