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拉锅盖儿
半拉锅盖儿
关注数: 13
粉丝数: 54
发帖数: 1,227
关注贴吧数: 21
关于天拖的事情 哪位大神给说说事情始末最后怎么解决的
大家觉得少马爷的精打细算怎么样 包袱不是很多,但是听了很多遍。
吧里人气太少了 吧里人气太少了
现在贴吧会员也过千了 我刚来的时候才400余人
求一个改唐诗的相声 就是在杜甫的洞房花烛夜前面后面加字那个,有名家的版本吗,请大家赐教
在本吧已累计签到100天了,截图留念一下下
最近刘毛毛老师节目很少啊
黄族民访谈----我师父为什么没上春晚 晓虹:黄老师今天非常高兴您抽出时间来作客我们这个节目。能不能先请您介绍一下当时您是怎么样对相声产生兴趣并且选择了相声作为您从业的行当的呢?从艺经历:小学第一次登台 黄族民:要说爱好时间就长了,从小就喜欢相声,喜欢听相声,还谈不上说相声。喜欢相声就是喜欢这里面的包袱,当时并没有觉得相声有什么奥妙,自己也能说相声,过去没有电视只是有收音机,收音机每天几点有相声就听,就是这么一种爱好。等到了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学校六一联欢搞活动,跟一个同班同学叫新军生我们俩排练了一个相声,当时可以说根本就不懂相声,自认为是个相声,在学校第一次登场。至于什么效果、什么内容到现在一点印象都没有了。那是第一次上台。后来1969年底当兵,在部队那个时候每年都搞部队文艺会演,在部队参加了几次,也得过奖但不是全军的奖而是部队的奖。后来复员以后因为多方面原因,工作中的情绪、兴趣产生的变化,所以对相声又重新拾起来了,又参加了天津和平区一个工人俱乐部,参加那儿的一个相声队。当时,有京东大鼓的老艺术家董湘昆我们都在一个团队演出。在那儿玩儿了几年业余,认识了一些相声圈里面的人。 晓虹:那您和马老师是怎么认识的呢? 黄族民:也是经过一个老师介绍,当时我师父在曲艺团里面是右派子女,文革的时候我师爷马三立一直是专政对象。我师父本人又是右派子女但又不服改造,经常为老爷子翻案、抱不平,所以也曾经被打过***,所以是在曲艺团很不得志的相声演员,那时候因为多种原因在曲艺团的搭档分手了。分手以后没有搭档,那个时候又不给演员工资怎么挣饭吃这是一个困难。我当时在业余队里面,单位里挣一份工资吃饭不愁只是消遣、只是玩儿,是一个兴趣爱好并没有到那种以相声为职业挣饭吃的程度。所以我在和平区工人俱乐部的曲艺团里说相声,有一个相声的辅导老师叫李浩然,这个人是赵佩茹老先生的徒弟,在那儿辅导我们这些年轻人说相声、教相声。他跟我师父关系是相当不错,而且跟我师爷也是一直五几年、六几年一起带着右派帽子,背地里一直交往的好朋友。所以跟马家的关系相当近,没有受过右派的干扰,两个人的关系相当好,而且跟老爷子的关系相当好。而且我师父跟李浩然李老师之间曾经还搭过伙,说明他们之间的关系非常好。他首先知道我师父在团里这种处境,然后就提出来,我们那儿有一个小孩喜欢相声,人不错,我觉得跟你在一块儿应该是可以试一试。当时正在困难时期先见见面。这样李老师领着我到我师父家去见了面、聊了几句。当时并没有提出来正式搭伙。后来有一次机会团里下了一个任务,在多长时间内有几场演出,又没有搭伙了怎么办?而且眼前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要吃饭,所以这个有点不等人了,就这么着三天以后有一场演出而没有人怎么办?就让我试一试,行不行都不知道。我说好啊,我也是求之不得。我当时是一个业余的演员,他是一个专业的演员又是一个大腕的后辈,咱当然是求之不得了,但咱也没有说必须要跟你一块儿搭伙,我是顺其自然,搭不成伙可以做朋友。后来通过这三天的时间拿着一个录音带听,我师父说三天之后我们两个人排练一次。我那过带子以后,因为白天要上班,当时孩子也就是三四岁吧,我利用晚上的时间,白天上班晚上孩子睡觉以后用录音机插上耳塞子听,连着听了三天。结果第三天试一次,排练一下看看,他说我接他逗我捧,最后他很意外没有想到我全背下来了。除了有劲头不对的地方以外词都记下来了。我师父觉得这三天的时间是很短的,三天之内能背下一个活来到现在为止也是很不易的。他说我下工夫不小,我说可不是半夜半夜的听,连着三天基本上没有怎么睡觉这么背下来。大概纠正了几个地方,第四天就参加了这场演出。演出完了以后有些地方感觉还是有不对的地方,下来以后再说哪个哪个地方应该怎么样,又教了教说了说。打那以后也没说就算我们两个人搭伙了,也没有那样,就是临时有这么一场活我帮助念一个、演完了就完了。后来把这个活念下来以后就觉得还行,一点一点地抠、一点一点地改,最后把这个活基本上弄得合格了。这个活一合格了紧跟着到了春节阶段,春节是演出旺季可就这一段《白事会》不够用的,而且春节又是比较喜庆的日子说《白事会》也不行。头天晚上演出,演出完了以后不回家直接到师傅家里又念《拴娃娃》、《灯谜》这几个,演完了这个马上念那个,第二天又演,回来又念第三段,连着七天演了七场,念了七块活。在这段时间中我师父也感觉进度简直是了不得,以前还真没有这样的,就这么着开始跟我合作了。
少马爷、黄族民 如此聪明
著名相声表演艺人金炳昶先生在沈阳逝世 金炳昶,1931年生,朝鲜族,相声演员。生于北京 。国家一级演员 。中国曲艺家协会 会员。先后当选为辽宁曲艺家协会理事、顾问、沈阳市曲艺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沈阳市 文联副主席。1950年参军,1961年转业参加营口说唱团,1962年调到沈阳曲艺团,1959年拜杨海荃 为师,学习捧哏艺术。30多年来创作演出了许多现代和传统相声节目,主要有《营口颂》、 《孙子迷》 、 《十姐妹》 、 《勤俭持家》 、 《好梦不长》 、 《下棋》、 《假大空》、 《临死之前》、 《洗礼》、 《千方百计》等。参加过多次相声大赛,在全国、省、市获奖28次。晚年的金炳昶还致力为“沈阳相声”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挥余热,期待着拥有百年历史的沈阳相声文化早日复苏。
热烈庆祝少马吧会员人数突破900人,相信1000人不远了 热烈庆祝少马吧会员人数突破900人,相信1000人不远了
引用霍金一句话,回复制造恐慌的人 我注意到:那些宿命论者,在过马路之前还是都会左右看-霍金 即使贴吧里最坚定的末世论者,12月工资没到账也是会找单位闹的
在本吧已累计签到30天了,截图留念一下下
在本吧已累计签到30天了,截图留念一下下
最近帖子少了,会员增长也停滞了 是不是能够签到得分之后都懒了
我总觉得常贵田不是第一个相声界的将军 隐约记得李伯祥和另外两人说过一个扒马褂,介绍的时候说其中一个是文职少将,有几年了。
最近老在吧里做广告那哥们来一下 哥们你说让我怎么说你,你知道常来马吧的女性有多少吗,至今我就看见一个,你每天在这费半天劲换着ID发丰胸广告,你觉的能有效果吗? 你还用韩国电影的海报,你觉得有人信你那个玩意吗? 还有这是马志明先生的贴吧,少马爷是深受全国观众喜爱的艺术家,德艺双馨的代表,你觉得你发这玩意合适吗? 我还是奉劝你自重,你的东西要是真的你就涨点智慧,想想该怎么宣传,好好做生意,你的玩意要是不管事,你就趁早收手,转良心钱。 请你别再发了。
今年又闹相声大赛 金奖获奖名单(开奖嘉宾 姜昆、唐杰忠) 非职业组: 张攀、刘铨淼《忘词》。 职业组: 高晓攀、尤宪超《救,不救?》。 单项奖获奖名单(开奖嘉宾 郭冬临) 非职业组: 张攀获得最佳逗哏奖;刘铨淼获得最佳捧哏奖;《韵调诗》获得最佳作品奖。 职业组: 曹云金获得最佳逗哏奖;李菁获得最佳捧哏奖;《救,不救?》获得最佳作品奖。 银奖获奖名单(开奖嘉宾 娄乃鸣、周炜) 非职业组: 刘春山、许健《韵调诗》;刘国君、谷宗翰《瘦身传奇》。 职业组: 曹云金、刘云天《我要恋爱》;李菁、张硕、郭天翼、张天雷《谁说我有病》。 铜奖获奖名单(开奖嘉宾 刘谦、董卿) 非职业组: 马茁、王笑非《90后的我们》;艾莉、潘斌龙、迟永志《左手右手》;赵广群、韩占军《我是达人》。 职业组: 甄齐、李然《其实我想走》;弓瑞、李彦生《我爱山西》;逗笑、逗乐《驯猴》。 最受观众喜爱的相声演员奖(开奖嘉宾 赵本山) 曹云金、刘云天
整理后的宗师与泰斗名单 祖师爷-------朱绍文 相声泰斗-------马三立 相声大师-------侯宝林、刘宝瑞、马志明 相声表演艺术家----- 苏文茂、李伯祥、黄铁良、佟守本、马季、高英培、田立禾、魏文亮、刘俊杰 此名单未包含捧哏演员。
我心中的相声宗师和泰斗 看着大家都在评,我也把自己的观点亮一下。因本人对相声了解有限,本次评论不具有任何权威性仅供讨论。 一、一个祖师爷,朱少文(朱绍文)艺名穷不怕这个相信没有争议
呵呵,有人超过将军的积分了 最近出勤不高啊将军
今日本吧第1个签到,晒下签到排名照,看看我神马水平
今日本吧第3个签到,晒下签到排名照,看看我神马水平
热烈庆祝马氏知音人数突破800人 也不枉我在这混了这么多年
给将军的建议,能否把等级对应头衔修改一下,体现马吧特色 给将军的建议,能否把等级对应头衔修改一下,体现马吧特色
马氏相声2012年新作品展演 8月24日
诸位,谁有少马爷从艺50周年演出的光盘,跪求 您是卖我也行,翻刻一张给我也行,把视频打包发给我也行,告我哪有卖的也行。我谢谢大家了!
寂寞少马爷,火爆郭德纲 总有人拿郭德纲跟少马比,一比就要挨骂。 挨骂就要对骂,热闹之极。 各说各的理, 仔细一想,为什么总有人比较少马和老郭。 起码说明一点,这二位说的相声还是可乐的,认可度还是较高的。健在的演员里面都算是翘楚。 少马是老艺人的代表,仅存的大师。仙风道骨,受人尊敬。 相声的造诣无人能出其右。表演惟妙惟肖,自成一家。 少马爷的相声是艺术,是要欣赏的,百看不厌,常看常新,每个动作每个表情,每个包袱,精雕细琢。是相声界甚至是整个艺术界的宝贵财富。 正因为如此,少马爷的作品不算特别多,演出不算特别多,但水平平均,每段都是精品。 在这插一句,徐亮曾经说:喜欢少马爷的往往是最不懂相声的。 真是没凭没据,就当野犬狂吠一句。 再说老郭,老郭从来也没说自己是艺术家,老郭的相声简单,段子多得惊人,生拉硬凑,东拉西扯,也不用精雕细琢,想到哪说哪,不求您听第二遍,现场哈哈一笑就得了。老郭也没说自己60岁就是大师了,可能压根也没想过自己的艺术水平怎么怎么高,现在有人看就好,能赚钱就得。 少马爷是寂寞的,寂寞也有乐趣。 老郭是火爆的,想多赚钱也没错。 为了钱放弃艺术的多了,也没必要老批评老郭。 心态要摆正,当然这更显出少马爷的令人尊敬。
相声世家之天津常家 我是个年轻的相声迷,但是听相声的年头还是不算短。最近爱上了琢磨相声的历史,详尽是做不到了,但求能让大家了解了解,有些东西有些人是不能遗忘的。 小时候看电视上的相声,一开始听得最多的是侯宝林,马三立。后来的姜大师,再后来的冯巩。 还注意到一对老少组合的相声演员, 常宝华和常贵田。对于他们的印象不是他们所说的段子,而是每次都穿着军装,形象很特别。后来媒体吹捧,说什么独具风格的“二常相声”,独具风格是谈不上的,但是二位确实是常家面向全国观众的窗口。现在二位先生已淡出舞台,但是常家的相声还是会继续说下去。 常氏相声起源于常连安,常连安是张寿臣老先生的带拉师弟。后来曾任天津曲艺工作团的团长,可见常老爷子在天津曲艺界的地位。常老先生的段子流传下来的多以单口相声为主,比如《黄半仙》、《斗法》。感觉到常老爷子的基本功不同凡响。听说还出过唱片,唱功可见一斑。但是毕竟年代久远,可得到的资料不多,常老爷子的风格如何,难以说个明白。 常氏相声第二代包括有 常宝堃、常宝霖、常宝霆、常宝华、常宝庆、常宝丰 其中成就最大的当属常宝堃,艺名小蘑菇,真是如雷贯耳。 自小学习京剧,出师自大名鼎鼎的喜连成。又变过戏法,博众家之长。小蘑菇的段子比较多,有特点的也不少.据说小蘑菇的模仿能力强活灵活现,现在没有更多的资料研究了。 更为难得的是小蘑菇还是一位爱国相声演员,最后牺牲在朝鲜的战场上。 小蘑菇无论是艺术还是品德,都为曲艺界的榜样,也是常家最杰出的艺人。 另一个儿子,常宝霆,中国近、现代相声界“常氏相声”的嫡系传人。这是因为小蘑菇的表演已经没了老常先生的影子。而 常宝霆的表演中规中矩一些,最近一次看见常先生,是在李快嘴的收徒仪式上,常先生现在更多是作为一个象征出现了。 常宝华的艺术水平实在不敢恭维,但是是常家另一面的代表,是仕途发展很好的相声演员。在海军中混得不错。也在一定程度上让更多人知道了常家。值得一提的是常宝华是马三爷的徒弟,但是从他的相声中看不到一点马三爷的影子,看来只是要了个名分。 至于余下几位,音频资料不多,没听过,不敢妄加评论。总之常家的第二代相声人现在多是隐退,出现在传说里面了。 常家的第三代有常贵田、常贵生、常贵德。 常贵田是小蘑菇的长子,赵佩茹的学生。以说歌颂类的相声为主,有一定的创作能力。没有见其使过见功夫的活。但是作为科班出身应该具有一定的功底,常贵田作为常家第三代的代表其实是常家相声日渐式微的表现。其余二位则是泯灭众人矣。如果不是常氏的头衔太响,恐怕都不会有人提起。 常家的第四代相声人,也已登上舞台。到底是从此没落还是重新振兴我们拭目以待。 常家的相声艺人之多,相声界无人能出其右。是最为庞大的相声世家,但是没有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是让人遗憾之处。但是其在相声界的地位和影响是不容任何人质疑的。
黄爷的捧哏艺术 对黄爷的批评,主要集中在黄爷的基本功上。 黄爷不是科班出身,属于半路出家。 就说唱吧,没见黄爷唱过,学的功夫恐怕也不怎么样。 贯口也没听黄爷使过(当然和捧哏有关) 那是不是说黄族民就捧得不好或者难称优秀演员呢? 当然不是,相声界固然有少马这样的全才,硬功天下第一。 也应当有许多一技之长的艺人,这样才有意思才能百花齐放。 再说黄爷,黄爷的逗就一点也不寻常。 比如抖包袱的时候,不温不火,好似无心之说。恰到好处的把包袱抖出来,比如红事会里面的那句:又高又瘦那是你爸爸。 当为神来之笔。 再比如太平歌词里;好!还 还 完了! 充分表现了,那份无奈,和对少马这种无赖行为的哭笑不得的心态,少马爷在一旁故作无辜,洋洋自得。真是相得益彰。 还有数来宝里面的掌柜的,卖派十足,硬是从注重逗哏的马氏相声中抢得不少彩,可是还那么自然。 先天的不足是黄爷的缺憾,但是黄爷可以说是有天赋,弥补了不少。专攻一门又走了捷径。成为了少马爷合格的老搭档。 也是少有的优秀的捧哏演员,但是说黄爷是大师。 似乎还是有点过,就看您的标准了。
黄族民的捧哏艺术 对黄爷的批评,主要集中在黄爷的基本功上。 黄爷不是科班出身,属于半路出家。 就说唱吧,没见黄爷唱过,学的功夫恐怕也不怎么样。 贯口也没听黄爷使过(当然和捧哏有关) 那是不是说黄族民就捧得不好或者难称优秀演员呢? 当然不是,相声界固然有少马这样的全才,硬功天下第一。 也应当有许多一技之长的艺人,这样才有意思才能百花齐放。 再说黄爷,黄爷的逗就一点也不寻常。 比如抖包袱的时候,不温不火,好似无心之说。恰到好处的把包袱抖出来,比如红事会里面的那句:又高又瘦那是你爸爸。 当为神来之笔。 再比如太平歌词里;好!还 还 完了! 充分表现了,那份无奈,和对少马这种无赖行为的哭笑不得的心态,少马爷在一旁故作无辜,洋洋自得。真是相得益彰。 还有数来宝里面的掌柜的,卖派十足,硬是从注重逗哏的马氏相声中抢得不少彩,可是还那么自然。 先天的不足是黄爷的缺憾,但是黄爷可以说是有天赋,弥补了不少。专攻一门又走了捷径。成为了少马爷合格的老搭档。 也是少有的优秀的捧哏演员,但是说黄爷是大师。 似乎还是有点过,就看您的标准了。
黄族民的捧哏艺术 对黄爷的批评,主要集中在黄爷的基本功上。 黄爷不是科班出身,属于半路出家。 就说唱吧,没见黄爷唱过,学的功夫恐怕也不怎么样。 贯口也没听黄爷使过(当然和捧哏有关) 那是不是说黄族民就捧得不好或者难称优秀演员呢? 当然不是,相声界固然有少马这样的全才,硬功天下第一。 也应当有许多一技之长的艺人,这样才有意思才能百花齐放。 再说黄爷,黄爷的逗就一点也不寻常。 比如抖包袱的时候,不温不火,好似无心之说。恰到好处的把包袱抖出来,比如红事会里面的那句:又高又瘦那是你爸爸。 当为神来之笔。 再比如太平歌词里;好!还 还 完了! 充分表现了,那份无奈,和对少马这种无赖行为的哭笑不得的心态,少马爷在一旁故作无辜,洋洋自得。真是相得益彰。 还有数来宝里面的掌柜的,卖派十足,硬是从注重逗哏的马氏相声中抢得不少彩,可是还那么自然。 先天的不足是黄爷的缺憾,但是黄爷可以说是有天赋,弥补了不少。专攻一门又走了捷径。成为了少马爷合格的老搭档。 也是少有的优秀的捧哏演员,但是说黄爷是大师。 似乎还是有点过,就看您的标准了。
黄族民的捧哏艺术 对黄爷的批评,主要集中在黄爷的基本功上。 黄爷不是科班出身,属于半路出家。 就说唱吧,没见黄爷唱过,学的功夫恐怕也不怎么样。 贯口也没听黄爷使过(当然和捧哏有关) 那是不是说黄族民就捧得不好或者难称优秀演员呢? 当然不是,相声界固然有少马这样的全才,硬功天下第一。 也应当有许多一技之长的艺人,这样才有意思才能百花齐放。 再说黄爷,黄爷的逗就一点也不寻常。 比如抖包袱的时候,不温不火,好似无心之说。恰到好处的把包袱抖出来,比如红事会里面的那句:又高又瘦那是你爸爸。 当为神来之笔。 再比如太平歌词里;好!还 还 完了! 充分表现了,那份无奈,和对少马这种无赖行为的哭笑不得的心态,少马爷在一旁故作无辜,洋洋自得。真是相得益彰。 还有数来宝里面的掌柜的,卖派十足,硬是从注重逗哏的马氏相声中抢得不少彩,可是还那么自然。 先天的不足是黄爷的缺憾,但是黄爷可以说是有天赋,弥补了不少。专攻一门又走了捷径。成为了少马爷合格的老搭档。 也是少有的优秀的捧哏演员,但是说黄爷是大师。 似乎还是有点过,就看您的标准了。
相声到底听什么 郭德纲曾经自问自答,“你说相声听的是什么? 有人说听一乐,错了,要有教育意义。” 这就只当个笑话,郭氏的幽默。 但是要细细想起来,心里还真是不明白。 周末时分,拿出紫砂壶,铜壶滚水,极品毛峰,再来段相声。 那是十分的惬意。 心情不好,随手拿出MP3,来那么一段,心里也能缓解不少。 初听相声,就是听一乐,哈哈大笑,心情愉悦。 慢慢就听出点门道。马三爷的冷包袱,侯宝林的京韵京白,少马爷的太平歌词,李伯祥的贯口,还真是百听不厌,听的就是味。 再然后没事翻翻相声家史,知道了朱少文,知道了相声八德,知道了张寿臣,知道了恩旭,了解了常家,马家。 翻过头来听他们的段子,奥! 里面还有文化。 生于粗鄙之地,初登大雅之堂。这还真是个奇怪的艺术,露天就能上演,光着膀子就能当观众。 大剧场也能演,西装革履也不算您是外行。平头百姓愿意听,军政要员也不含糊。唯一相同的就是大声的叫好,肆无忌惮的大笑,人和人的隔阂也小了许多。 或许讨论这个问题就是多余,相声真是最简单又最复杂的艺术。 抱着简单的心态去听,里面的滋味,仔细琢磨去吧。
相声到底听什么 郭德纲曾经自问自答,你说相声听的是什么? 有人说听一乐,错了,要有教育意义。 这就只当个笑话。 但是要深究起来,心里还真是不明白。 周末时分,拿出紫砂壶,沸水沏茶,花生米一吃,再来段相声。 真是十分的惬意。 心情不好,拿出MP3,随意来那么一段,心里也能缓解不少。 初听相声,就是听一乐,哈哈大笑,心情愉悦。 慢慢就听出点门道。少马爷的太平歌词,李伯祥的贯口,还真是百听不厌,听的就是味。 再然后没事翻翻相声家史,知道了朱少文,知道了相声八德,知道了张寿臣,知道了恩旭,了解了常家,马家。 再翻过头来听他们的段子,奥! 里面还有文化。 生于粗鄙之地,初登大雅之堂。这还真是个奇怪的艺术,露天就能上演,光着膀子就能当观众。 大剧场也能演,西装革履也不算您是外行。平头百姓愿意听,军政要员也不含糊。唯一相同的就是大声的叫好,肆无忌惮的大笑,人和人的隔阂也小了许多。 或许讨论这个问题就是多余,相声真是最简单又最复杂的艺术。 抱着简单的心态去听,里面的滋味,仔细琢磨去吧。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