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火是火
北国的树林
卸水泥的民工
关注数: 377
粉丝数: 285
发帖数: 15,458
关注贴吧数: 128
分享贴子 分享贴子
分享贴子 分享贴子
分享贴子 分享贴子
不要以为你轻易就能跟得上龙树菩萨的思路。 不要以为你轻易就能跟得上龙树菩萨的思路。
分享贴子 分享贴子
也谈龙树菩萨的无分别不妨分别。 日常生活里你无时无刻不在分别中。不然你怎么应对。怎么生活? 我还是觉那个例子 骑单车。 其实你时时刻刻都处在平衡变化当中,也就是说你的心无时无刻不在分别当中,但是很奇怪。你手握车把时。哪里能看得见自己分分秒秒刹那刹那间关于平衡法的应对变换呢!! 你的心实际上这个时候是无分别的! 你的念头里是没有一点平衡法存在的! 这其实就是华严金狮子章里所说的。一切有为之法更不待坏本来寂灭! 实际上你手握车把的那一刻已经“离诸取舍。即于此路流入娑婆若海。故名为道。” 什么叫做所有颠倒 原无有实? 你用平时学习的的平衡理论法去干预手中车把。 我保证你没两下就摔倒了。那个平衡法刹那的变化比闪电都要快!你用逻辑思辨能应对得了吗!? 其实你的脑袋在分分秒秒刹那刹那间都在分别变化! 你既看不到心的变化 也看不到平衡法的变化 你平时理解的平衡法是颠倒实法 需要把他转化成真实虚法 有一天你突然明白会骑车了—— 瞬间就成了“即了无始以来所有颠倒原无有实。名之为觉。究竟具一切种智。名成菩提!” 这就是 无我 不分别 不见法法自灭 这就是龙树菩萨的第一义空无自性! 这时我再问一个问题。当你会骑车的刹那 觉在哪里呢? 慧在那里呢?
分享贴子 分享贴子
双刀。台州婆子说慕直去! 有僧问台州婆子。去赵州桥如何走? 婆子说。慕直去! 僧便去。 婆子大喝—— 我何曾恁么说! 双刀 这台州婆子让你慕直去!
有人每天都要举着馒头问你,这是什么。 天天如此。连续三年。这其实就是禅宗的无法之法。 举疑落疑。 不与万法为邻者是什么人? 马祖说。待汝一口吞却西江水! 这句话就是你每天要破解的馒头。
分享贴子 分享贴子
分享贴子 分享贴子
巴山。牧缘。你们那个不是。 刹那法灭才是—— 如是知 如是得! 悟前千般法 顿悟只这是 正如华严金狮子章说 谓见狮子之时。即见一切有为之法。更不待坏本来寂灭!离诸取舍。即于此路流入娑婆若海。故名为道。即了无始以来。所有颠倒原无有实。名之为觉。究竟具一切种智。名成菩提。 就是说 你在观察刹那—— 我于灭见是灭 于道见是道 发智论说彼由此忍作意持故 或由中间不作意故 见疑不行 设行不觉 疑不行。行不觉是什么意思呢? 法灭!比如会骑单车了,你骑单车手上刹那刹那的任何平衡法的变化在你心里都没有任何痕迹!或者说绘画高手随意皴擦点染。万法幻化心里不见一法! 无法 就是无我 也就是说你在—— 观呼吸时——你感觉不到呼吸了。吸住! 观情绪——情绪变化刹那坍塌不往前延伸 观思想时——悟前千般法。顿悟只这是! 这就叫做 我以灭见是灭 以道见是道!
曹洞勘验。你能看得懂吗 曹洞勘验。你能看得懂吗
分享贴子 分享贴子
这是曹洞师傅的勘验语 诸法友有兴趣的可以说说看。他在说啥?
分享贴子 分享贴子
禅宗有言悟前不要读经。以免自生知见障道。 楞伽经里说的明白—— 由种种心分别诸法。非诸法有自性。妄计耳。 一切凡愚分别诸法。而诸法性非如是有。此但妄执无有性相。然诸圣者以圣慧眼如是知见有诸法自性。 很简单。凡愚无圣慧眼。妄自揣测。说诸法无自性。 他说诸凡愚若但妄计无诸法者。染净诸法将无悉坏? 人家说啥就是啥。你也不去问问为啥第一义现无自性呢?你若一心就认为无诸法。那么你就无法起圣慧眼观道诸法无自性。因为你如实观察到了。那么染净诸法将悉自坏!
你以为知经解义按部就班者就可以通达 禅宗不是这么修的。 禅宗只是—— 请君不忘疑惑处。 片言片语心中留。 请君尽吞西江水。 自然晓得如是知。 曹洞宗门说。悟前尽量不读经。你知道的越少越好! 道合有缘人。 能悟须破缘。 汝自生活去。 苦尽甘自淋。
我的抬杠,你真能看的懂吗 我的抬杠,你真能看的懂吗
分享贴子 分享贴子
我对大智度论的看法。 龙树大智度论说—— 取无我相著无我。 破我不取无我亦不住无我。 先说无我则是边 后说无我是中道。 取无我相著无我。实际上就是禅宗举疑。 破我不取无我亦不住无我。这个事儿就要交给智慧去做了。 到底什么是真正的无我? 慧行刹那法灭——悟前万千疑问万千想法思路。到底什么是无我只化作一句—— 如是知! 万千疑问刹那自动寂灭包括第一义慧体之不动不用不生不灭。是谓破我。 慧行刹那不取无我亦不住无我这个念头你根本就没有! 实际上这是慧自己完成的。 就是这一下如是知。 啥都完成了! 我根本就不用行做舍念头! 做舍就是边见 不作舍就是中道! 我其实以前也这样反复说过。 只不过吧里没有人能看懂 听得懂。
分享贴子 分享贴子
我不争论。徒逞口舌毫无用处。 顿悟刹那。是需要真正有落疑处才可以一下子就明了的。 这里我将自以为有得者的见地晒出来供大家看。 归根得旨 随照失宗 只须咬着这两句去! 疑问 需要疑问自己来回答!
顿悟。如是知。 顿悟。如是知。
抬杠,你们真的会吗? 你不会! 你说无我有两种。一是取无我。二是破我不取无我。 请问破我你如何破? 无论你是取无我还是不取无我。你都在欲界罗辑思维层面翻跟斗!那么你的那个破我又有什么高明之处呢! 在欲界思维这个层面上。无论你取无我还是不取无我。本质上不过是把一个东西从左边移到右面而已! 那么你的所谓先说无我是边。后说无我是中道。那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那么我们再说实相印是了义还是不了义。那不是欲界能解决的事儿那需要欲界色界无色界层面共同努力去解决的! 具体在每个念头上。 每个欲界念头都具有色界无色界的潜质。我们只有激活念头里面的潜质才可以于刹那了义! 禅宗用举疑树疑的方法。简单来说就是让 疑问自己来回答自己! 惠能一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明白了。 他一起疑瞬间会了。 剩下我们没有那么利的根性。 沩山说三十年落地成金。我们要追逐疑问很多年才有可能由于某个契机突然明白那个一直都不明白的疑问! 为啥你会突然明白?因为色界慧。无色界无慧。刹那遮住了你平时的万千想法。你立刻马上明白了! 这就是具体疑问刹那自解的无念状态——明白了。 这就是实相了义之果——如是知。 而慧体之不动不用不生不灭义在这个刹那已经寂灭了! 这不是你作念舍去的! 突然明白的刹那—— 你并没有作念舍去慧体第一义! 这就是中道。 中道并不是你舍去无我! 在这个刹那你并没有舍弃无我! 因为这个刹那你压根就没有无我这个想法! 所以马祖说。即此不透者便是。
分享贴子 分享贴子
顿悟不是你想的那样! 有人突然感觉天地皆无。有人突然感到一点念头都没有了。有人看到光,有人感觉非有非空。 全错了! 顿悟。惠能一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明白了! 这就是最典型的落疑。 只不过大部分人没有慧能那样的根性。一听无所住一起疑就懂了。 其他人要咬着疑问二三十年。 才会由于偶然契机突然明白了这个二三十年都没有搞懂的疑问。 顿悟。华严金狮子章里面有一段文字大家可以参考—— 即此二相(金。狮子) 互夺两亡 情伪不存 俱无有力 空有双泯 名言路绝 戚心无寄 名大乘顿教! 谓见狮子之时。即见一切有为之法。更不待坏。本来寂灭!离诸取舍。即于此路流入娑婆若海。故名为道。即了无始以来。所有颠倒原无有实。名之为觉。究竟具一切种智。名成菩提。 以上两段供大家揣摩。
分享贴子 分享贴子
开悟后,面对死亡会不会有恐惧 有! 开悟后。面对他人谩骂诋毁嘲笑会不会有愤怒。无名火升起? 有! 开悟后会不会有色心升腾? 有! 大家肯定会一片哗然哂笑。那你开了个什么悟? 心经里不是明明写着—— 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吗? 你在禅定三昧中会有无有恐怖的感受。出了禅定还是会有恐怖的。 禅定不等于开悟。 开悟是灭定! 无想定和灭尽定是有细微差别的。 可一旦你住无想那就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了。 开悟。可以明确的告诉你。 贪嗔痴都在。 业识都在。 只不过业识之根已经松动。顿悟刹那的作用就是 刹那慧——无用不动。 但是顿悟刹那你一定不会生不生不灭心! 你的第一义空理念一定会自动寂灭。 你和平常人没有区别。 区别在哪里呢? 向上一路! 他的关键在于—— 会在业识升起的刹那来自动转化。 因为你的尘根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很多人对于无余涅槃并没有根本性认识。 无余涅槃 实际上是对于慧体的任何认识都没有! 这就是为什么禅宗顿悟只说—— 只这是! 为什么禅宗特别欢迎推崇悟前不看书的人,因为这样的人他心里根本就没有那些第一义不动不用的想法。比如惠能一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明白了。 所以惠能说 何期自性! 只有这样本来就很纯粹慧体, 就是尘根脱落的慧体 根本就没有不动不用不生观念的慧体。 才会一听无所住就懂! 才会在贪嗔痴启动刹那产生自己的真正慧体—— 不动 不用 不生 这就是顿悟的实际用处。 这个认识小乘和大乘并没有啥根本区别! 为啥悟后反而要经常来读经读论? 这就是检验你能不能做到现场自动把疑问转化成明白疑问。所谓一看就懂。这就是所谓即因即果。 说到这里很多人骂我看小乘经论。很多人嘲笑我论有啥可看的。 我就是要检验自己 能不能做到华严金狮子章里面所说的一乘圆教—— 一切即一 皆同无性 一即一切 因果历然 所以悟后起修更加曲折漫长。甚至经常会有退转。
我发贴子根本就不怕大家来骂。 我发贴子根本就不怕大家来骂。
紧峭草鞋! 紧峭草鞋!
慧本持第一义 顿悟灭第一义 如果认为保任是用观念——你所谓看书所得之正见来端正自己那就完全错了。 用观念来端正自己的念头。那么我可以明确的肯定肯定——在执念业识升起的刹那你根本就看不到。或者根本就觉察不到!因为你的尘根没有脱落。 顿悟者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 顿悟者其实业识脾气都在。并不因为顿悟后会消失。 顿悟。你的尘根脱落了。念头一动慧会自动去遮住法。所谓遮住法其实就是会转化或者说灭却你的心理变化—— 表现在调整念头上。你的执念你的脾气还是会动!一动你就知道了。一动你可以看到执念升起刹那自动坍塌。不往前延伸。哪怕是极小极快如闪电般的生灭变化! 你也能看到! 但这个所谓的观察并不影响你正在做其他的事儿。这个小于毫秒级微妙变化并不会影响你正在进行的手头工作。 这就是顿悟后为啥你的念头不会落在常乐我净这个观念上。因为慧会遮住执念中的一切有为法。所谓离一切染。 华严金狮子章所谓——谓见狮子之时即见一切有为之法更不待坏本来寂灭! 这就是说刹那间这个狮子——所谓的执念,处在无念状态—— 佛陀所谓。 如是知。 如是得。 正所谓 疑问落前千般解(一切有为法) 疑问得解只这是(如梦幻泡影) 有人一定会说真常唯心 不正是慧住常乐我净吗! 慧不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这不就是常吗! 现在你还认为如是知中有常乐我净吗! 现在你还认为如是得里有不生不灭吗! 那么为啥真常唯心论还是要提出 慧 常乐我净 为什么慧还是持第一义常乐我净呢? 慧行我不知! 我不知即万法本来寂灭! 持此邪见者 紧峭草鞋!
要勇于面对各种刁难。辱骂。诽谤。嘲讽。 我们学佛不是从法华华严书上学到了佛知见。 不是。 佛知见的显现是因为最终撬开你的本自具足的佛种子! 这根本就不是从外面学来的! 这是你本来就有的。所以龙树菩萨的第一义空无自性不是要你去做无自性。而是那个刹那你突然明白了你不用管他。他本来就是无自性的。你若还生了个无自性念那就是魔心。 这就是大毗婆沙论为啥说。空行相义不决定。为啥义不决定?空本来就具足不动不用不生义。何必要你来决定!以一切法有义故。空约他性故。有义故。不空约自性故。(顿悟刹那你没有第一义因为你就是第一义!所以无我无法。但是你心里绝没有无我无法念生起!)非我行相无不决定。(顿悟。你没不动不用不生第一义空性念头生起)以约自他俱无我故。 所以禅宗甚至说。三藏十二部皆是魔说。 顿悟不是让你信法华信华严信佛说。 是让你信自己! 非我行相无不决定(龙树说的第一义空无自性早就我扔了。那个“无”是个魔心邪见!所以这个非我行相自己决定自己做主!) 以约自他俱无我故!(这就是向上一路了) 所以放心。你尽管让他骂去得了。 尽管让他从法义道理。钱财。地位上纵心恶意的压制你嘲讽你好了。 因为这个刹那你很难不动摇的! 动摇的刹那你能觉察吗? 你能看到自己火起但又迅速自己坍塌了吗? 你能和旁观者一样不动声色的看到吗? 你做到了。 那就叫做我不行法法自行走 我没有不生不灭不动不用 不生不灭,不垢不净自己在行走! 那才叫作修行。 你根本就没有警觉心 你看不到自己执念起 你做不到。气不打一处来。你拉黑他你非要用更高妙的理念来压制他。而他又回复不了你。你很痛快骂他他又回不了嘴。 那你和他有啥两样?
你拉黑我我拉黑你糊弄我我糊弄你 这就是贴吧乱相。 别人骂你你看到自己火起继而无缘无故的就自己灭了! 心里火气一动就能看到从起到灭。哪怕是万分之一妙的刹那你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这就是执起生慧观。 这就是刹那自化转。 不要怕别人骂你,也不要讨厌别人不同意你的辩才无碍。你护着自己的执念总以为自己无辜不错所以我执重却不自省! 反过来拉黑别人后自己又纵容自己破口大骂把别人按在地上揉搓。以别人无法回复为乐我执这么重却不自省! 你明明知道这样有问题还是这样去做你是学佛者吗?你是在拿学佛寻开心呢吧,啊?
能由境能 境由能境 僧璨的信心铭说的正是华严金狮子章里面的 即此二相 互夺两亡 情伪不存 俱无有力 空有双泯 名言路绝 戚心无寄 名 大乘顿教 也是楞严经里面的—— 有所非觉 无所非明 非明与觉 湛然常寂 也是大毗婆沙论里面的—— 空行相义不决定。以一切法有义故。空约他性故。有义故。不空约自性故。非我行相无不决定。以约自他俱无我故。 法友! 等你哪天突然明白了。或者真遇到明眼人了。我们自然会热烈讨论。 法友! 我在这里等你!
这位叫斩猫儿的法友说我以大乘法义穿凿附会小乘经论。 显然他还是没有看懂毗婆沙论在说啥。因为第一义空无自性也不是大乘说的究竟见地!正如禅宗公案里面问你。德山托钵向何处去—— 如果你执第一义空无自性。那么德山托钵向何处去你不会! 南泉访庵主。夜里早被土地告知今日禅师自己要来。南泉说自己修行不利却被鬼神觑见。这里南泉实际上是放弃了第一义空无自性。因为修行得力鬼神不晓根本就不在南泉眼里! 我看论心里根本就没有预先定论只是看而已—— 我劝大家也不要像夹山那样见了船子就是自己的观点—— 目前无法 而是要从心底里怀疑这个经文上所说的话—— 目前无法 怀疑是禅宗学习佛法最为根本的方法。禅宗不讲什么具体方法。敢于怀疑者尤其难能可贵! 落疑破缘者。观经观论终不以名相为逻辑演绎基础。终不以性无生灭,终不以第一义空无自性为基础观点为佛法证据来演绎法理,来推究经论。
还是那句话——大毗婆沙论我寻找真正能看懂的有缘人。 还是那句话——大毗婆沙论我寻找真正能看懂的有缘人。 有人认真贴一段菩萨不堕空义见那段经文。原文我没有读过。但是他的根本见地和毗婆沙论完全一致。这位帖经文的法友自己虽然不懂。这里我也绝对没有小瞧他的意思。因为在禅宗看来没有顿悟者这些文字是很难看懂的。也很难分别大小乘的高下。很难不跟风说小乘不究竟。 没有真实顿触者。即便你看过了注解听过了禅师讲座你照样是看不懂的!
分享贴子 分享贴子
有人说菩萨以空对治我所。以法无对治我执。 这话听起来似乎无可非议。但是你看经论看佛经如果以菩萨所说为标准为根据那你根本就学不会佛法。为啥? 首先菩萨这两句我就不信 大毗婆沙论说—— 非我行相其义决定 空行相义不决定。 这两句前后思路大相径庭! 他说空是不生不动不用 他又说空没有不生不灭不动不用。 所以学佛千万不要以菩萨所说佛陀所说马首是瞻。那样就变成了以佛法观点作教条行逻辑推理。 既然这些基本观点都有值得大大怀疑。那这些推理演绎又有什么意义呢! 学佛 每一个观点都是大有疑头! 要让这些疑头自己跳出来自己解释自己 这才叫作根本佛法。 惠能一个不识字的为啥能捷足先登气死那些学富五车的佛法专家? 因为惠能一起疑他的里面立马就告诉他答案了。 这就是他从来没有看过涅槃经一听也能解释的根本原因。 因为他一叫里面就答应。那个答应的东西还是他的执念。并不是另外还有个什么东西。这个执念的本质就是不生不灭,但是惠能的念头里根本就没有,不存在这个本质。不存在这个不生不灭的观念。 所以 非我行相其义决定(惠能一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能明白!因为他脱落的尘根就是非我行相就是第一义,第一义一动。他就能立马明白!) 空行相义不决定(惠能心里根本就没有什么不生不灭观念——本来无一物) 法友。 你能达到 既不依住 亦不作无依住知解吗?!
这里我确实是弄错了。我没有全部看完,却以偏概全。 这里我却要请教你个问题了。那么真常唯心论提出常乐我净其实还是针对涅槃针对智慧的。那么常乐我净的提出和第一义空无自性到底是矛盾呢还是没有矛盾? 下面这几段文字又在说啥呢?为什么五十阴魔不可以常无常计度智慧涅槃呢?那么智慧相到底如何计度呢?龙树菩萨的第一义空无自性到底在说啥呢! 何谓 空行相义不决定。以一切法有义故。空约他性故。有义故。不空约自性故。 希望四刀不吝赐教切勿以他语搪塞。
分享贴子 分享贴子
还是那句话。看看有没有能看懂这个经论的。如果能有看懂的。那么你自然会知道顿悟后到底所谓的放下是怎么一回事。
分享贴子 分享贴子
见见之时 见非是见 见犹离见 见不能及 这是一九年我刚进贴吧里看到大家都在热烈讨论。我那时也不懂。 如今六年已经过去了。当初持自己见解的人如今有进步吗? 我自从一九年夏天有碰触后。见地发生了巨大变化。 见非是见 见犹离见 见不能及 什么是见非是见见犹离见呢? 你持此你一直不明白的这个问题。你咬住见非是见这个疑问不放。 有一天突然由于某个旁的不相干的问题的突然解决让你突然就明白了你这个疑问。 那是个生活里的小问题。但你一直不会做。 有一天却突然会了。 对那个问题。会前你有很多想法数十条思路。怎么搞定这个事儿。 突然会了以后。你却发现你——只知道自己会了。却不知道自己咋会的! 搞定前那数十条思路全都废了。 你只知道自己突然明白了。既然会了你也不想回头再去理清楚你怎么搞会的。 这其实就是禅宗祖师所说的—— 只这是。 如是知 如是得。 一个知道了。代替了千万种预案。 一个不知道思路的结果废了千万种预案里的思路。 这就叫做 见非是见 见犹离见 见不能及!
若见他人非 我非自有过 若见他人非 我非自有过
我从来不拉黑任何人 我不怕让人骂,只要自己心里一动情绪就会自己坍塌。这就是悟者。 他非我不非 我非自有过 注意,他非我不非不是要你故意按照戒律去忍受。不是的! 你一被骂。起情绪的瞬间心里一动。 智在看 我不管 我说这个其实是方便说。 实际上这个刹那我绝对没有不管不问的心理准备。 没有! 我变成了旁观者。 这就叫做智来管。我不问。 顿悟后。尘根脱落你自然就会成了旁观者。 很多人说胡说我不信。不信的话你就一定要去经历顿触。
分享贴子 分享贴子
关于夜睹明星 有说释迦尊者是通过禅定顿悟的。有说睹明星。其实夜睹明星正是禅宗特有的开悟方法—— 他不走禅定。而是在日常生活里由于某个媒介的刺激突然落疑。 为啥要这么说呢? 很简单。这个疑问长期不能得到彻底解决一直盘踞在内心深处。一旦某个事情的刺激。这个疑问突然就得解了。 比如香严击瓦。无意间听到瓦块一响。突然明白了。 比如云岩悟道 比如临寂悟道 比如药山悟道 比如沩山拨火 比如洞山过水 洞山此前他问过石头。问过云门如何是无情说法。始终不得解。有一天过水时看到平静的水面突然领悟! 我也有过这种经历。想悟。一直不得。却因为工作里一个动作一直不会。有一天早晨一碰肩膀。突然会了。心说这回顿悟了!我为这个刹那其实已经准备了二十四年! 禅定也不是死坐,而是结合树立疑情来打坐。比如四圣谛苦集灭道。 举疑——苦。 落疑——得悟苦谛。
大家看看此论究竟在说些啥呢?大家与其在群里天天互相骂娘,或者笑话大德不如自己的见地。或者对于大小乘是此非彼。或者说楞严是假的。或者说南传更接近原始佛法本意。不如拿出自己的真本事来—— 因为无论是大小乘。不管唯识中观还是真常唯心他都是在描述慧体。慧用。 你能一眼就看懂他咋说啥吗? 如同惠能一听别人念涅槃经自己从来没有听过也能解释! 我们学佛就是对自己也要有这样的要求! 一看就知道!
曹洞说。只这是!曹山不借借! 曹洞说。只这是!曹山不借借!
全身而过 卡住牛尾 全身而过 卡住牛尾
两位都不会。还在互相肯定。 什么叫做空? 你会骑单车后。只管抓住车把就行了。关于平衡法你脑袋里没有痕迹。这就是智慧不知法!心不相应行。不相应什么?不相应你理念上的法。不是没有法在其中作用支撑。而是智慧无法痕。智慧驾驭法自动行走了! 换句话说就是执念不知法。 执智一如。 这个执念不知法 随手握车把就是—— 平衡法的离相无念! 如果这时候你还用平衡法来指挥干扰左右你的手。你就会摔倒。 这就是法执障智。
分享贴子 分享贴子
分享贴子 分享贴子
归根得旨 随照失宗 归根得旨 随照失宗
哈哈哈哈哈。我还真是个卸货的文盲。 归根得旨 随照失宗 这是个赵伯旺师傅勘验我这个水泥工人时首先用到的公案。 今举疑在此。 愿诸法友他日也得刹那落疑!
我绝对不会嘲笑四刀。我只觉得很遗憾他根本就看不懂自己晒的东西。 四刀却还在这里大言不惭的胡乱解释。 这是贴吧普遍存在的乱相。 至于为啥第二个括号里面不是五十阴魔。而第一个括号里面说的是五十阴魔。 我也不做解释。大家可以参考我摘录自法友所晒的一段经文。 《化迦旃延经》节选看有没有能看懂的——
分享贴子 分享贴子
大般若经里最为关键的慧空我不空在下面这段经文里演绎的淋漓尽致! 诸高手有没有能解释一下下面这段经文的? 他的核心思想其实就是 识得文书 便无文书! 归根得旨 随照失宗。 用禅宗祖师的话来说—— 全身过窗棂 卡住牛尾巴!
再次搬出来自己所作偈子。若复见有空。诸佛所不化。 再次搬出来自己所作偈子。若复见有空。诸佛所不化。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