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C_锅巴洋芋
Liuby_88518
关注数: 18
粉丝数: 263
发帖数: 3,622
关注贴吧数: 3
野采豹纹银河 这个缸运行了一段时间了、最早放入了一些仿真植物、但因为空间有限索性将其全部移除,并种了一颗大戟来模拟原生境的植被特点。从大苗养到现在状态还不错,基本吃蟋蟀和油葫芦,钙维喂的希瑾,等吃完了试试R牌。趁换60缸前拍一张。
ta新蜕,看到感觉还可以 这只ta野公蜕皮后看到还可以,颜色还比较艳丽,看过几天硬化完了是什么效果。话说这货蜕皮待机时间也太长了嘛。
野采火玫瑰、老年玫瑰的日常 老年玫瑰的新环境,适应的还阔以。现在一般晚上8点多钟出来喝水、遛弯儿。状态还不错,一周吃四五只成体蟋蟀或油葫芦。
终于凑齐了3T 捕鸟蛛还是觉得T属安逸、长得大,公母感觉还区别不大。之前一直说TB可以、体验下来还是TS安逸、主要我养的一公一母都胆子比较大、也不咋个t毛,那个tb就有点恼火、胆子小还频繁t毛、那个毛真的服不住、尤其是踢到鼻子头简直酸爽。这盘好友送了根野公TA,不晓得体验如何。另外、个人感觉公ta比母的好看得多喃。
豹纹守宫原生造景 万年不养爬行类、幸得朋友送了一只便索性造个景。一直玩水族的原生造景(最后几张),已经很久没给陆族造景了、上次造景还是两三年前的捕鸟蛛、而爬行类造景更是十年前的事了。话不多说、进入正题。这个缸不大、只有31L,属于标准的nano缸、如果是成体豹纹这个尺寸还应该至少扩3倍、其实即使对于我这条亚成也比较局促了(正常应该再大一倍)。该造景参考了巴基斯坦、阿富汗边境的贫瘠地区、从原生境的图片可以看出主要是一些黏土、沙土和一些石灰岩构成了环境要素、并附生一些耐旱植物。我在材料的选择上主要使用了希瑾石漠土和沙土作为主要基质、并在底层使用了大量无菌泥炭土和河沙混合的基质用于保湿。很多造景里把豹纹的环境设置为沙漠、荒漠风、实际上这是个误解,具体的这里不做赘述。另外、由于缸体不大、原本背景的石墙便不再适合、所以我采取了复式方案为豹纹提供最大限度的活动坡度,这里说一下、豹纹的躲避我用了两个ADA的树状培养基、特殊陶制的材料透气保湿、关键是支撑性好还安全无毒,埋在厚土里根本看不出来。最后说说设备、一盏魔点的植物LED灯作为照明补充、一盏低瓦数的UVB满足其晨昏型的紫外线要求、一盏陶瓷加热加一张希瑾加热垫(配温控)便能满足这个缸的正常运作。目前喂食主要是蟋蟀和杜比亚,搭配D3钙粉和复合维生素。好、以上就是这个缸的基本情况,我貌似还是第一次在豹纹守宫吧发帖祝各位的守宫健康平安
终末的水族造景|大西洋沿海的潮间带下潮区 作为水族造景的最后一块拼图、从成都的溪流到亚马逊的水晶泉、又从东非的湖泊到日本的山涧、最后从澳洲浅海到大西洋的潮间带。从淡水到海水,几年来几乎把水族生境体验了遍、也满足了我Biotope Aquascape的心愿。
简单的海缸、图个省事 既满足了基本要素又能实现简单的生态共生、关键是打理很简单。一口45的小缸不含工具螺的话放了一只短须绿地毯、一只鞍背、一只海葵蟹。配置也很常规、藻盒、蛋分、珊瑚灯外加一根加热棒和滤筒。目前运行下来良好、各指标也比较正常。图三是原生境图片。
年末收官,海缸原生造景 赶在年末弄完了最后一个造景,这个造景参考了小丑鱼和短须地毯位于浅滩的生境。系统则使用了厚沙系统(底沙15cm)、并在底沙表面加入了珊瑚骨碎、混合砂石以及海螺来还原浅海丰富的海床特征(最后两张是生境参考图)最后、祝各位新春快乐!巳巳如意!
海水草缸—澳洲东部浅海的海草床过渡区原生造景 这是我造景以来技能前摇最久的一次、前前后后接近一个月。总算是基本成型了,作为一名原生造景爱好者、首要考虑的还是生境的还原,但常见的珊瑚礁和红树林生态都需要一定尺寸的空间才能达到合适的效果。于是乎海洋三大生态之一也是最冷门的海草床生态便成为了我的选择、尤其是海草床与珊瑚礁的过渡区域更是满足了珊瑚海草两头抓的需求。(海草床的具体信息可以百度、在这里就不过多赘述)下面说说思路和一些设备,这个缸结合了简易的厚沙、柏林系统、厚沙的主要作用是为海草根系生长提供良好条件、另外我在沙里加入了缓释肥、以弥补海草在人工环境下元素欠缺的弊端、由于是小缸、所以选择了植株更小的泰来草和丝粉草、这两种植物都是100%海水植物、且广泛分布于东亚、东南亚、澳洲、欧洲等浅海海域;在这里提一嘴、海草不是海藻。在种植的方式上我参考了中国海南海洋大学的专利论文、里面有详细的种植方式、不得不说、海草的饲养文章真的太少了、也确实异常冷门。再来说说生物、我选择的是生境浅海常见的小丑配地毯珊瑚生态、从一些视频资料来看、短须地毯在浅海尤其是海草床附近分布较为明显、而在它的四周时常围绕着双带、澳黑等海葵亚科品种。最后说说设备、由于是淡水转海水、所以有些设备是直接用的淡水设备(确实不想折腾了、凑合也能用)、唯一的添加就是一部外挂蛋分和一个艾湃的珊瑚灯、另外,为了给海草提供需要的光谱、我还加了一个积光的灯作为补光。以上就是这个缸的基本情况、现在就看运行情况了、最大的难点其实海草、这玩意儿也忒难养了
陈年玫瑰近况 上次真的差点以为凉了、结果是蜕皮更新一下近况,不得不说非常耐看、这次蜕皮后不但多了眉纹(如果那里算)、腿上的纹理也更加明显有质感、一晃眼又是一年了。
明仁枝桠虾虎—冲绳奄美大岛Yakugachi河原生造景 缸里放了两条生境重叠的枝桠,除了主角明仁枝桠外,缸里还有只紫身(严格来说放少了),两条虾虎独享一个36L的小缸。后面是一些原产地的参考图、供大家交流。
终末的坦噶尼喀湖—钻石贝原生造景 一口小缸除澳洲和北美没体验过以外、几乎玩了个遍、从坦湖到马湖再到南美、本地原生,在一个个生境的还原过程中也感受到了水族自然的无限乐趣。我一直对原生造景有蜜汁喜爱、自认为还原物种原生环境的饲育管理才能看到最原汁原味的野性美。这口40的小缸也到了该换新的时候了,所以、最后一个造景选择了这个小缸一开始的坦湖、也算是一个总结嘛。换个大缸再发帖了 缸体:40X30X30cm 36L / 水质:25度、PH8.6 / 素材:黄麻石、幼沙、混合沙、混合基质、青鸟螺、牛油果螺 / 设备:伊罕精巧桶60、喜瑞100w加热棒、积光S1射灯 / 生物:钻石贝、黄帆天堂鸟、斑马螺。
陪伴了近二十年、就这样走了 这只玫瑰不是我最早入坑的品种、却是我养的最久的唯一一只。从苗子带到现在整整十九年,期间来来回回了无数品种,甚至有的品种在我手里仅仅一天就出了。这些年来,这货跟着我一路辗转、陪伴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人生转折。从青石桥购得到今天、它旁观了一个对昆虫感兴趣的人一路从喜爱到攀比再到淡然的过程、我在无数人那里购买过不同的品种、其中不乏一些你们觉得不错的商家、但我现在说实话有点怀念成都青石桥花鸟市场的二楼了。这段时间陆陆续续将爬缸出完只留了一口小缸、心想造个景给它养老、结果它就这么走了。说到这里、感觉任何语言都有点苍白且无意义,就这样嘛。老朋友、这十九年来谢了、你还是或多或少给我带来了些快乐、也许你并不会记得你3L的时候我就在你旁边了。
马湖小缸造景 一直想体验一下马湖、之前搞过一个小的坦湖造景(最后一张图),这次试一试岩栖的马湖。说句话最难的还是选择品种、因为是小缸、所以很多品种都养不了、像什么龙王这些更是想都不能想。本来一开始打算特蓝配王子的、但由于两个品种的生境不同缸又太小果断放弃、只有等后面开大缸的时候再考虑。看来看去只有骚罗斯斑马符合个人需求、公母异态颜色还互为补色,一个品种即解决生境物种的需求又满足了混搭的体色、关键是体型还不大。下面就来说说这个简易造景的思路和设备。骚罗斯原产于马湖的台W海域,这个区域基本上都是巨石、这里我用了剩下的青麻石、其实用菱角分明的方形黄麻石更好。底砂我用了多种规格不同粗细的品类、混合一些小的钉螺之类的已求模拟马湖湖底的丰富湖床特质。设备就很简单了、一直以来我都是小缸配伊罕精巧桶、所以基本三件套就是全部设备——过滤、灯、加热棒。其他的就没啥了。对了、这个品种在原产地是濒危物种、所以还是购买人工CB个体、而不要选择WC个体。
川西原生——金沙江支流甘孜稻城河 不知不觉第二口四川原生缸就这样出来了。同样是36L小水体微缸、同样是伊罕、喜瑞、碧水三件套。 说说这个缸吧、一直想搞一个川西高原主题的缸、那种翠蓝清澈的冷冽碧波让每一位到访者流连。当你踏入川西地区、你会发现自己仿若置身仙境。于是乎、作为一位成都土著资深四川人、这种川西风情是一定要玩味一把的。 来说说大概的思路和这个缸的一些素材。原生境位于海拔4000m的海子山西北麓,横跨折回县、理县和稻城县。水温为18度、河床多为大型石块和碎石细沙。在原境的水下摄影里你可以明显看到其石块多呈现圆润的麻石状、而非常规溪流缸石块的多菱角,这里我选用了三湖缸里常用的青麻石和青麻石碎作为素材、几乎和原生境接近。在这里其实植物是重点、很多原生缸尤其是中国溪流缸选用苦草、水兰作为缸里的植物、当然这样很普遍,但作为生境还原的原生缸,这更多要考虑溯源目标的原产植物、我选用了两种原生环境所普遍生长的植物,它们分别是篦齿眼子菜和微齿眼子菜,这两种植物都是目标地普遍可见的。整体下来看还不错,就是有点冷门。生物则饲养的裂腹鱼苗、原生境的主要生物是软刺裸裂尻鱼、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能养、所以就选择了次级的物种、后期还准备加点勾虾,丰荣一下生态。最后说说水质参数:水温19~20度、PH7.5左右、目前看来状态良好。
马来巨扁竹节虫破纪录超短期自然孵化 在缸里的椰土盒里自然孵化、之前孵化都是单独蛭石作介质放恒温箱、这次实验一下自然孵化(实际就是懒得倒腾),破壳时温度基本在35度以上、从产卵到孵化居然只有一周?这大大打破了以往巨扁孵化周期长的惯例。 结合个人经验说一说这次的“奇观”。之前孵化巨扁一直是蛭石或水苔作为介质(图三)、放恒温箱孵化、温度一般在24度,孵化周期一般为7~10个月左右、极少有超过这个周期的。这次这个速度确实很意外。20号清理了一次饲养缸、无遗留,我下面垫的宠物尿垫、产卵用的果捞盒并放满湿润椰土、所以每次清理都会将无卵的椰土盒清空并更换新的椰土。我21号出门旅游、20号更换了垫子和椰土盒、旅游期间家里的温度基本在35度以上、25号回来后还没看见这只苗子、直到晚上9点看见其爬在缸壁上。那么从产卵到孵化仅仅只有4~5天?!大为震惊!不知道是不是和高温有关。
给没人要的公TB搞个景 之前sia的缸、将就原缸里面的希瑾椰土、铺点爬魂的雨林土甩几片苔藓、几根南美缸剩的树枝、感觉还可以。
大魔花螳螂记录 7月15日左右5L、8月6日进6L。期间温度为白天35度左右、晚上26度、户外阴凉处饲养、主要喂食果蝇。目前状态正常,就是不知道这个体型了还能不能喂果蝇、或者要更换苍蝇了?
Sia ferox希亚神沙螽饲养反馈 对于昆虫爱好者来说、Sia ferox希亚神沙螽绝对是梦寐以求的必入品种。其强悍的战斗力和惊人的爆发力让其与saga并列号称所谓直翅目最强战力。我手里这只是购入今年3月底、目前已存活4个月左右。期间经历过一次从末L转成体的蜕皮。下面就说说饲养几个月来的感受吧。接下楼
魔花螳螂的疑问(温度or食物) 主要还是温度问题、请教大佬们、这货真的要持续保持在30度以上吗?25、26度是否可行?另外、喂食真的只能是飞虫吗?白蟋蟀和樱桃能不能凑和?谢大佬(附一张新鲜的清迈新成图)
唯三的竹节虫 一对巨扁一只巨棘。繁殖一波看看又有多少产量。
南美清水河造景 一开始因为缸小打算做一个短鲷缸、所以不论是骨架还是细节装饰都用了常规的多藤蔓枯枝与落叶果壳的黑水河要素(期间换了一次骨架,不要问为什么、加入泥炭后的仿生效果我把持不住);但黄水、枯枝、密集的落叶却是有点腻了,那么、有没有不一样的南美生境呢?答案当然是有的,那么有没有大神做出来呢?答案是必然的,其中男哥和美丽老师的作品我就很喜欢、尤其是美丽老师的水晶泉造景真的眼前一亮,水体如水晶般透亮清澈,鱼的状态一目了然(黑水看鱼真的累、美其名曰神秘),于是苏库里河源头便成为了我此次南美缸的参考。这里感谢美丽老师的帮助、半夜一点都在不厌其烦的指导。贴吧大神众多,这里就不造次了,下面说说一些要素吧。木头前期煮过两次泡了一周、入缸后黄水用蛋白棉解决、稳定后用伊罕碳棉、过滤就一个精巧桶60、加热棒依然是喜瑞,水草灯随意+一个积光S1;植物这是一些原生境的常规植物,什么皇冠啊、青竹啊,绿菊啊这些。水温27度左右,由于是怡宝开缸,PH5.8左右(加了蛋白棉会跌至4.2、等黄水吸附稳定后再换30%~50%的新水后再入鱼)。鱼则是混合鼠鱼、黑莲灯和红扯旗。后续我还准备丰富一些水草、等加好了再记录状态吧,大佬们多指正。
希亚神沙螽sia forex末龄 权当记录一下、不知道能养多久。
成都原生缸——郫都区三道堰长江支流 南美、三湖之后的必选。一直想开一口原生缸尤其是成都原生缸、毕竟成都人。由于是36L的超小水体、所以本土可选择的品种有限,川吻虾虎倒是可以、但对底栖鱼一直不怎么喜欢,于是乎、一种只在成都原生、且体型秀珍的的小精灵就成了该缸的首选——蓝吻鳑鮍Rhodeinae cyanorostris。 该种据论文介绍其模式产地及其狭窄、仅分布于四川都江堰水系支流的三道堰附近(原产地实拍下图、但具体是哪里不能说、防止滥捕)。该处为水流缓慢的回水湾、并非常规意义上的湍急溪流、所以在设备的配置上不需要造浪泵,我用的设备除了灯以外就一台伊罕精巧桶60、一个伊罕氧气泵和一根喜瑞的加热棒,关于所谓冷水鱼其实也不咋恰当、其实叫广温鱼、加加热棒的目的还是避免水温波动。如果繁殖同样需要蚌类、这里我选择了模式产地的川伪楔蚌作为蓝吻的产卵媒介。最后、所有造景素材大部分来自模式产地搬运、鱼则为人工繁殖的CB个体、绝非野采的WC个体。
巨扁竹节虫&斑翅 这一只黄色(略微)巨扁是去年2月左右(?记不清了)购入的4L小母、旁边那只公是上一只绿色个体巨扁的子代,而缸里还有一只不褪皮的巨扁苗(僵苗了吗。。。),最后是一只斑翅、当初经小巴神推荐购入20颗卵、基本全部孵化、留了一只其他全部送人了。发此贴权当记录一下。
坦湖小缸造景 一开始只是一对小丑贝、后来又加入了一对叮当和一只斑马、一共五只,目前各自已划分出各自的领地且相安无事也不跳缸。这个缸本意是想还原坦噶尼喀湖kigoma bay 的生境、所以主要还是以细沙、混合沙基质以及塘泥作为底沙的材料、由于主要饲养的鱼是卷贝、该地区又是开阔的泥沙区、所以我并没有使用大量的岩石堆砌、就两块青麻石(大部分埋入沙里)作为垫高底沙的辅助以及零星几块麻石作为细节的丰富而已,主要还是靠大量的螺壳。我一直想搞一个坦湖原生、如今算“得偿所愿”同时感谢美丽老师的指导,最后祝各位新年快乐!
来自非洲的经典 一直想入一条蓝环、之前胖胖繁殖过后蓝环便销声匿迹、于是只好用马拉维作为“平替”。幸得去友友家拍照的间隙抢得一只小母。该说不说蓝环确实还是好看。
再战亚洲之光 之前一直养的黄脚越巨、第一次搞这种红脚货、看看感觉如何。越巨说实话真的是性价比之王、毋庸置疑、其次是秘鲁白脚
顶级神物!暗纹加拉帕戈斯巨人 难得一见的暗纹加拉帕戈斯巨人或橙色加拉帕戈斯巨人;歪国流通名:Scolopendra galapagoensis "dark banded"或Scolopendra galapagoensis orange最后一张“普版加拉”大家做个对比(手动狗头)
24年第一帖,追忆加拉帕戈斯 品种来回千百种、唯独加拉能独宠
入手的第二只水虎 养了一段时间雷龙后难念乏味、在入坑水虎前也考虑过巨暴和河虎、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水虎、这里面有一大半是红腹的功劳(凭一群之力打响了整个水虎的名气)。由于空间有限、再加上之前养雷龙的习惯、所以从第一条黑食到这条黄钻、都选择了单养的S属水虎。整体饲养下来、这条黄钻状态很好、冻虾、鸡肉啥都造、但很佛系,完全不吃活食所以入缸至今缸里的宝莲灯依然毫发未伤。最后、黄钻的体验真的好、追手接食样样会、在我饲养的猛鱼里、目前只有眼镜蛇雷龙可与之媲美。
爬点一下这一两年的蜈蚣 19年10月左右、和合伙人风尘仆仆的从小日子回国、彼时的东京确实很热。一回来就遇到疫情、工作直接搁置,只能每周一次和东京佬开例会。闲来无事索性便再次开始收集蜈蚣(也包括其他)打发时间。以下是本人饲养过觉得还有点意思或比较喜欢的品种以及不错的测试样本。接下楼(老加拉镇)
火背雷龙Channa Sp.Laos Frieback 白水蛇、黑水火。不得不说火背确实耐看
记录一下马三 这货养了快四个月了、期间蜕了两次皮(也许三次)、总结一下个人饲养感受(也许存在个体差异、这里只代表这条) 首先、这货确实不耐高温、超过26度就有点要挂的感觉、我的饲养温度是22度、且可以做到恒温不变,在这个温度下状态很好、甚至试过20度、依然不影响;其次、这货对湿度要求一般吧(干土就不要说了、干土不适合绝大多数蜈蚣、这是不争的事实),绝不是那种所谓高湿、测试垫材耐受度时试过极限1000%的水泡土、这种极端环境下状态堪忧、但当湿度回到75%时状态最佳、从这点看、南方大部分城市应该都比较合适;最后、通风,感觉一般、所谓通风拉满其实几乎rz盒都很难办到、通风的评判主要依据就是空气对流的程度、rz盒保温箱很难“理想”(个人觉得最通风的饲养容器就是网笼、但肯定不适合蜈蚣),我用专用恒温柜饲养、其实恒温柜的通风很一般(建议红酒柜)但我也没看对它有什么影响。综上所述、我觉得这货对温度的优先级高于通风、通风优先级高于湿度。补充一个,这货6L以后状态很生猛、捕食很积极(不亚于哈氏)。
雅鲁藏布江的橙斑龙 之前搞了奶茶的原生造景、现在裸缸养一只黄金蛇。20cm左右、状态不错、一个过滤一个加热棒一个灯搞定。怡宝开缸加了点黑水素和剩的TM全菌。但愿能养活(附奶茶环境)
马来巨扁的新生 漫长的等待终于迎来再一次的破壳。前不久送走了这小东西的母亲、而它距离它兄弟的诞生晚了6个月。期望能茁壮成长、有朝一日如它母亲一样耀眼。
这个月初最后一次产卵(疑似)后状态就一直不好、直到前几天去世。
手里的唯二了 马拉维间纹超钻和马来西亚三色珍宝、都算是比较有特色的品种、两只都是刚刚蜕皮一周。话说三色是越来越有特色了。
妄图给奶茶雷龙做的原生造景 造景原型来自位于阿萨姆邦的雅鲁藏布江支流拉伊达克河。 尺寸:40X30X30 生物:奶茶雷龙(安德烈鱧)/ Channa Andrao;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 过滤:伊罕精巧桶60 加热设备:喜瑞100w加热棒 灯具:碧水风和40a 素材:原境幼沙、河泥沙、黄麻石、溪流石、揽仁叶、龙眼叶 水质:PH6.5 / 24°C 该造景试图还原奶茶雷龙原生生境的水域特点、大量的溪流碎石、配合上颗粒不均的泥沙营造出原生水域的河床特色;此外枯叶(尤其是揽仁叶)释放的单宁酸和腐殖酸能很好的模拟原生水域弱酸性的水质并使水体呈现出原生水域特有的茶色“黑水”。总的来说、有别于东南亚雷龙大量枯叶树枝以及水生植物的风格、印度缸更像是溪流、三湖加上南美的综合。希望大佬指正祝大家的雷龙越来越好。
叶䗛来自邱大神出的卵、当时孵化出了六只、中途夭折了四只,剩下两只稳定成长;巨扁则是Yccr的卵孵化、中途收了一只黄色个体的亲代小母、没想到还真的出了个黄色个体。这个希瑾树栖缸里之前入过幽灵和绿椒、现在两母一公巨扁以及两只叶䗛。垫材用过厨房纸、宠物尿垫,前者承受不了巨大的喷水量(排水口树栖缸现在看来很有必要)、后者吸水性虽然很强但只要通风没控制好就会有霉菌、另外前两者都需要设置装有土壤的盒子供巨扁产卵(讲真非常不方便)、索性直接上土壤加鼠妇的半生态饲养、这样能有效解决巨扁四处找土产卵的窘迫也能循环使用。
丛林仙女新蜕、巨扁竹节虫黄色个体 黄色个体亲代、简直像中奖、目前感觉应该是黄色个体、等定色后再看看。
吐黑水前持续一周没拉正常的颗粒便、估计是吃了沾了脏水的蟑螂所至。紧急处理一下、温度提升到27~28度、全黑环境、高通风盒子静养。每天一次清理饲养盒。水换为蜈蚣肠胃炎的配方药水。希望能有效果。 药水配方(VC+酵母菌+电解质;酵母菌也可用妈咪爱颗粒代替)
非洲八重山hadogenes troglodytes 算是物种收集里的必入品种、看看能不能带大。
马拉维间纹蓝钻Ethmostigmus trigonopodus 据说是最大的非洲E、就是不知道是否可以带大。这货的成体确实漂亮。
续一只厄瓜多尔间脚 老间脚镇
〖20230823〗〖美图〗经典咏流传、最稳的一窝 从入蚁坑至今,期间经手了巨人、横纹、猎镰、工匠、肯尼亚、窄颈以及这窝野蛮。目前就这窝最稳,从一开始一个巢扩展为两个串联城堡巢;饲养真的省心!玩爬的目的是让人愉悦体验饲育的乐趣,如果为了一个品种的状态好坏辗转反侧、寝食难安就有点本末倒置了,讲真,除了横纹,其他几种真的费心,尤其是新后或小群,但你看到一周卒的肯尼亚和换巢后接连暴毙的巨人时真的很无语。而这窝野蛮从未让我费心过
纯探讨、土壤结构与多样性生态的微观饲育应用 本帖会从土壤构成、土壤结构、土壤生态、生物种群关系以及饲育中土壤(垫材)应用等方面粗略探讨一下伴随爬宠吃喝拉撒的土壤是多么的重要。本帖也许会对长期以来的干土、薄土饲养造成影响且比较刺激,会一一举证对比,在后面也会将一些经验与案例与各位分享交流。本帖旨在探讨互补互学,不涉及任何映射和针对,如有冒犯还望见谅内容比较多,会随时更新。 (亚马孙雨林镇)
迟来的金马伦神螳—RF夺嫡菱背螳 苦苦等了一两个月,养到L6再发,今天终于到了本人一向对大、猛、刚的物种情有独钟,不论是蜈蚣还是捕鸟蛛抑或是蝎子,竹节虫,甲虫都偏爱体型大,战力猛的物种,什么?体色?不存在的。我入坑螳螂的物种是一只成体的绿巨,紧接着宽腹,马盾,长翅等一发不可收拾。无意间看到夺嫡的帖子,便对该物种欣欣向往。今终于有机会见其真容,那就看看能不能带大吧。(话说这是L6吗怎么感觉像5)
饲养记录|新疆巨人鼠妇Porcellionidae sp. “Xinjiang smaller fr 巨人鼠妇确实震撼!
亚洲之光,多足亚门经典 越南巨人个人觉得应该是所有蜈蚣品种里性价比最高的品种,没有之一。不但有强悍的体型(据说可达30cm)且体色多变,什么橙脚,血脚应有尽有。饲育上也是出奇的省心,简直是多足垃圾桶,几乎扔啥吃啥,开食方便(几乎哈氏都很好开食)。另外其凶猛的性格甚至不输南美三强,再加上皮实的特点,真的是蜈蚣爱好者的必入经典。这只苗子是今年4月在某tb店买的,到家的时候L4,经过几个月的时间,已逐渐发色,并呈现出成体的姿态。最后,在个人为数不多饲养过的蜈蚣品种里能与之在饲育体验上相媲美的品种目前看来,也就只有秘鲁白脚和阿兹特克能与之持平。
Phasma gigas印尼斑翅 和歌莉娅一样入于冷哥,感谢小巴神
可能是亚洲Chilopoda的颜值担当了吧 多年前看到这张网图就想入,一直莫机会,但终于还是入了。确实漂亮,之前入了只云三过度,现在喜得马三,下一步就是看带的大不了
琥珀鼠妇Cubaris sp .Amber 鼠妇一开始并未作为我的爬宠而单独饲养,而是作为生态缸的工具存在,而通常情况下都是T属的白侏儒为主,直到接触到P属的西班牙黄带才被这种拥有绚丽外表的mini软甲纲生物吸引,于是乎,熊猫王,鸭仔,古巴,一发不可收拾。后来发现这货不但可爱好看,其独特的群居性和对土壤(垫材)的测试和平衡作用也不容小觑。而这次果断又入了一批琥珀,这种来自东南亚雨林的小精灵真的很萌
Eurycnema goliath歌莉亞巨人 误打误撞来了一批歌莉娅卵
更新一波橙加拉 稀有品种 学名:Scolopendra galapagoensis "Banded Orange" 主要食物:巴西M9雪花杜比亚,本地金标蟋蟀,摩洛哥A5级樱桃樱桃,日本kb果冻,绿色跑山鸡胸肉。 垫材:赤岩爬虫配方垫材 饲养体验:这是我养过最胆小的南美蜈蚣
逼近正道的红雨 这是我这辈子见过最大的蝎子,第一眼看到直接woc,体长14.5的母红雨真的很吃皮
命不久矣的老加拉 之前一直呆在造景缸里,夏天来了怕挂在缸里引起不愉快的体验,所以转移至整理箱。尺寸:32、33左右;背甲(第16、17节):2.8cm。具体尺寸等升天后详细测量。
二刷“加拉帕戈斯巨人红色种” 看腻了单调的阿兹特克后,突然又对南美燃起了兴趣,感谢大佬圆我红加拉梦,上次刷的时候叫黑纹亚马逊 开个玩笑,国外有些爬商经常把深纹说成是加拉的红色种
Phyllium letiranti印尼丽缇叶䗛 看见吧主的丽叶䗛孵化了于是也去看了看,Woc,居然我的也孵化了孵化温度23度。从卵到岀壳2个月左右(具体不记得了)
马三平替,云南三色 先搞一只来练个手,顺便测试一下自制垫材和角蛙泥状态不错,确实比薄荷好看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