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C_锅巴洋芋 Liuby_88518
关注数: 18 粉丝数: 263 发帖数: 3,622 关注贴吧数: 3
豹纹守宫原生造景 万年不养爬行类、幸得朋友送了一只便索性造个景。一直玩水族的原生造景(最后几张),已经很久没给陆族造景了、上次造景还是两三年前的捕鸟蛛、而爬行类造景更是十年前的事了。话不多说、进入正题。这个缸不大、只有31L,属于标准的nano缸、如果是成体豹纹这个尺寸还应该至少扩3倍、其实即使对于我这条亚成也比较局促了(正常应该再大一倍)。该造景参考了巴基斯坦、阿富汗边境的贫瘠地区、从原生境的图片可以看出主要是一些黏土、沙土和一些石灰岩构成了环境要素、并附生一些耐旱植物。我在材料的选择上主要使用了希瑾石漠土和沙土作为主要基质、并在底层使用了大量无菌泥炭土和河沙混合的基质用于保湿。很多造景里把豹纹的环境设置为沙漠、荒漠风、实际上这是个误解,具体的这里不做赘述。另外、由于缸体不大、原本背景的石墙便不再适合、所以我采取了复式方案为豹纹提供最大限度的活动坡度,这里说一下、豹纹的躲避我用了两个ADA的树状培养基、特殊陶制的材料透气保湿、关键是支撑性好还安全无毒,埋在厚土里根本看不出来。最后说说设备、一盏魔点的植物LED灯作为照明补充、一盏低瓦数的UVB满足其晨昏型的紫外线要求、一盏陶瓷加热加一张希瑾加热垫(配温控)便能满足这个缸的正常运作。目前喂食主要是蟋蟀和杜比亚,搭配D3钙粉和复合维生素。好、以上就是这个缸的基本情况,我貌似还是第一次在豹纹守宫吧发帖祝各位的守宫健康平安
海水草缸—澳洲东部浅海的海草床过渡区原生造景 这是我造景以来技能前摇最久的一次、前前后后接近一个月。总算是基本成型了,作为一名原生造景爱好者、首要考虑的还是生境的还原,但常见的珊瑚礁和红树林生态都需要一定尺寸的空间才能达到合适的效果。于是乎海洋三大生态之一也是最冷门的海草床生态便成为了我的选择、尤其是海草床与珊瑚礁的过渡区域更是满足了珊瑚海草两头抓的需求。(海草床的具体信息可以百度、在这里就不过多赘述)下面说说思路和一些设备,这个缸结合了简易的厚沙、柏林系统、厚沙的主要作用是为海草根系生长提供良好条件、另外我在沙里加入了缓释肥、以弥补海草在人工环境下元素欠缺的弊端、由于是小缸、所以选择了植株更小的泰来草和丝粉草、这两种植物都是100%海水植物、且广泛分布于东亚、东南亚、澳洲、欧洲等浅海海域;在这里提一嘴、海草不是海藻。在种植的方式上我参考了中国海南海洋大学的专利论文、里面有详细的种植方式、不得不说、海草的饲养文章真的太少了、也确实异常冷门。再来说说生物、我选择的是生境浅海常见的小丑配地毯珊瑚生态、从一些视频资料来看、短须地毯在浅海尤其是海草床附近分布较为明显、而在它的四周时常围绕着双带、澳黑等海葵亚科品种。最后说说设备、由于是淡水转海水、所以有些设备是直接用的淡水设备(确实不想折腾了、凑合也能用)、唯一的添加就是一部外挂蛋分和一个艾湃的珊瑚灯、另外,为了给海草提供需要的光谱、我还加了一个积光的灯作为补光。以上就是这个缸的基本情况、现在就看运行情况了、最大的难点其实海草、这玩意儿也忒难养了
川西原生——金沙江支流甘孜稻城河 不知不觉第二口四川原生缸就这样出来了。同样是36L小水体微缸、同样是伊罕、喜瑞、碧水三件套。 说说这个缸吧、一直想搞一个川西高原主题的缸、那种翠蓝清澈的冷冽碧波让每一位到访者流连。当你踏入川西地区、你会发现自己仿若置身仙境。于是乎、作为一位成都土著资深四川人、这种川西风情是一定要玩味一把的。 来说说大概的思路和这个缸的一些素材。原生境位于海拔4000m的海子山西北麓,横跨折回县、理县和稻城县。水温为18度、河床多为大型石块和碎石细沙。在原境的水下摄影里你可以明显看到其石块多呈现圆润的麻石状、而非常规溪流缸石块的多菱角,这里我选用了三湖缸里常用的青麻石和青麻石碎作为素材、几乎和原生境接近。在这里其实植物是重点、很多原生缸尤其是中国溪流缸选用苦草、水兰作为缸里的植物、当然这样很普遍,但作为生境还原的原生缸,这更多要考虑溯源目标的原产植物、我选用了两种原生环境所普遍生长的植物,它们分别是篦齿眼子菜和微齿眼子菜,这两种植物都是目标地普遍可见的。整体下来看还不错,就是有点冷门。生物则饲养的裂腹鱼苗、原生境的主要生物是软刺裸裂尻鱼、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能养、所以就选择了次级的物种、后期还准备加点勾虾,丰荣一下生态。最后说说水质参数:水温19~20度、PH7.5左右、目前看来状态良好。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