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飞飞one 飞飞飞one
无苔之树,不可参天;参天之树,必有虫蚁。
关注数: 58 粉丝数: 2,058 发帖数: 45,793 关注贴吧数: 22
俄罗斯榛树是助推滑翔高超音速导弹还是中程弹道导弹? 先厘清概念,高超音速导弹是指能够以超过五马赫的高超音速在大气层内进行长时间机动飞行的导弹,其中助推滑翔高超音速导弹是导弹通过火箭助推器升空后分离出滑翔弹头(一般有乘波体和双锥体两种构型)在大气层内已高超音速进行长距离滑翔,高超音速巡航导弹是指利用超燃冲压发动机进行高超音速飞行。 为什么要对高超音速导弹作出这样的定义呢?因为哪怕是几十年前的弹道导弹,只要是中程弹道导弹以上级别的弹道导弹在火箭发动机燃尽时的速度基本上都能超过五马赫,也就是高超音速。这也就是近年许多弹头明明是传统构型而非乘波体或者双锥体这种升阻比够高的构型,并不足以在大气层内进行长距离高超音速机动飞行的弹道导弹,因为射程够远进而极速超过五马赫而被称之为“高超音速弹道导弹” “高超音速弹道导弹”这个概念忽视了在大气层内长时间高超音速机动飞行这个核心,而在大气层内飞行而且速度达到高超音速正是高超音速导弹的突防能力区别于以往的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的根本。 普京在榛树发射后的讲话中明确“在实战条件下,俄方测试了其最新的中程导弹系统之一,此次测试的是一枚搭载非核高超音速装置的弹道导弹。”“这些导弹以10马赫的速度攻击目标”。 俄罗斯战略导弹部队司令在会议中明确向乌克兰发射的榛树是“携带高超音速非核弹头的中程弹道导弹”。 俄罗斯官方从头到尾就没有对榛树进行过其能够在大气层内进行长距离高超音速机动滑翔的描述,俄罗斯并没有用高超音速滑翔载具HGV等概念来描述榛树的弹头。 首先完全确定榛树至少是中程弹道导弹,其极速也就是关机速度或者载入速度达到了高超音速的程度。 其次,乌克兰情报总局称导弹是从俄罗斯阿斯特拉罕州卡普斯京亚尔第四导弹试验场发射的,飞行了15分钟后击中第聂伯罗。导弹有六个弹头,每个弹头携带六枚子装药。从卡普斯京亚尔到第聂伯罗市约800公里,出于短程弹道导弹的射程内。而榛树作为中程弹道导弹,打击了一个较近的目标,且飞行时间较长,而且现场视频显示弹头是几乎垂直落地的。以上迹象基本说明榛树在这次实战中使用了高抛弹道。也就是导弹压缩了实际射程,火箭将弹头送到了比正常弹道顶点高很多的位置,弹头以更大的角度和速度再入大气层。 最后,榛树是不是高超音速导弹中的助推滑翔高超音速导弹? 由于实战中的榛树大概率是用了高抛弹道的中程弹道导弹,打击距离不到九百公里,但弹道最高点能以千公里计,在这个又高又窄的弧形弹道中,还有没有让弹头在大气层中长距离高超音速滑翔的空间?我觉得没有 现场录像表明一发榛树有六个子弹头,这六个子弹头又能分裂成更小的弹头。这些几乎垂直落地的子弹头有没有进行角度较小的大气层内滑翔?无迹象表明有。这些子弹头有没有可能采用了乘波体、双锥体等高升阻比气动设计以在大气层中高超音速滑翔?没有任何证据显示有。俄罗斯有没有能力给小型高超音速滑翔弹头配备末制导,让六枚小型弹头分裂出来的36个小弹头精确打击目标?我认为没有。 综上所述,我认为现有事实表明榛树是中程弹道导弹,榛树的两次可分战斗部已经是在突防效果上的创新,但并无证据显示榛树可能是助推滑翔高超音速导弹。而将中程弹道导弹描述为“高超音速弹道导弹”进而简称为“高超音速导弹”是混淆概念的画蛇添足。
叫嚣俄核爆成都的逆天俄粉 然而事实是 沈阳所首席专家王永庆:我们理解,对于第五代战机,隐身能力比超声速巡航能力对作战效能贡献更大。苏-57隐身性能不如F-22等飞机,更多的应该是俄罗斯基础工业相对薄弱导致的技术可实现性层面的原因,而不是在思想观念层面认为隐身不重要。 成都所研究员:众所周知,苏57的雷达隐身设计指标要求并不高,只达到0.1~1m²……典型的四代半飞机,如F/A-18E/F已经通过对主要散射源的处理使其RCS较F/A-18C/D等典型四代机下降了一个数量级,与苏-57大致在同等量级上。 你俄苏57那个凸出机身形成一堆二面角反射又没通过S型进气道屏蔽的进气道就不说了。那对幽默凸起格斗弹舱内侧也和机身形成二面角反射。雷达是垂直布置的,雷达罩和机身之前没有锯齿处理,实际上苏57机身大量接缝都没有锯齿处理。IRST居然还是凸起的球形,跟几十年前的苏27一个设计。座舱盖居然是分体滑盖的,前向一条缝。垂尾根部进气口留下两个能反射一堆雷达波的腔体。 就这隐身水平还行碰瓷中航工业的设计 再说雷达,我国早就展示了三面阵的KLJ-7A,俄粉要强行找爹我们就比较一下雷达水平。我国连一个好几年前展出的貌似落选的LKF601E都是子阵级数字阵列雷达,你俄的数字阵列有源相控阵机载火控雷达在哪?你俄唯一实装的模拟有源相控阵雷达俄罗斯雷达比我国数字阵列雷达落后一代,抗干扰、旁瓣抑制、空间自由度、信噪比、低截获率、自适应处理都垃圾。你俄N036收发组件的单片微波集成电路用的GaAs,还有人叫嚣可以堆功率弥补代差,简直笑死个人。有的人光看机头直径不看发射功率和动态范围。我国GaN功率密度和动态范围暴打你俄GaAs。我国数字阵列的接收动态范围、信噪比暴打你俄模拟有源相控阵。数字阵列雷达有自适应波束形成,旁瓣控制和抗干扰强得多,你俄雷达被干扰一下就瞎,幽默玩意 还搁这共形天线,想起苏57那个在机翼前缘的L波段天线,还有人觉得是反隐身雷达。L波段波长在15到30厘米,阵元间距最小也有几厘米,T/R基本上只能布置两排,就这点天线根本不足以合成能用于搜索的波束。何况反隐身对信噪比有很高要求,就这一条波束少得可怜的主瓣信号强度谈何反隐身? 至于俄粉最引以为傲的机动性,贵俄AL51什么时候可以双发试飞?相比苏57跑到乌克兰上空表演一个航展特供亚音速机动就可以压制对面空中力量和地面防空了吧
就这还有人怕美日导弹洗地 美国现役的远程常规导弹都是巡航导弹,比如战斧、LRASM、JASSM-ER,没有一个射程超过两千公里,还有一个射程五百公里级别的的NSM/JSM,这些亚音速巡航导弹想要获得最大射程都要走高空弹道,即便部分有隐身设计,在我国的预警机、战斗机和水面作战舰艇的现金数字阵列有源相控阵雷达面前基本无所遁形,通过大量主动雷达导引头远程防空导弹、中远距空空弹完全可以抗住饱和打击 关岛到台湾距离超过两千七百公里,美军未来的装备中能够达到这个距离的只有海军的CPS和陆军的LRHW两款基本共用的助推滑翔高超音速导弹。二级火箭发动机,双锥体弹头,相当于小一圈的DF26。LRHW通过拖车发射,CPS通过朱姆沃尔特级和弗吉尼亚级block5攻击核潜艇发射,目前总共只进行过三次成功的试射。我国早就装备这种双锥体弹头助推滑翔高超音速导弹,早有针对性准备,有多款数字阵列有源相控阵雷达可以探测跟踪,HQ-19可以在其滑翔段进行拦截,HQ-9B可以在末端拦截 日本最新的12式反舰导弹能力增强型还是亚音速巡航导弹,初期射程为1000千米级别,进气道为外挂下置,尾部呈X状布置的翼面似乎和弹体均形成二面角反射结构,隐身设计很勉强。 岛屿防御用新反舰导弹block1由普通旋成体构型弹头和一节火箭助推器组成,构型与我国DF-15等较早的短程弹道导弹相同,射程大致为500公里级别。根据示意图和模拟视频,block1发射后弹头在大气层内和火箭助推器分离,弹头开始滑翔直到俯冲攻击地面目标。示意图中的标注为超音速滑空,表明至少这滑翔段还达不到高超音速的程度。根本还是短程弹道导弹,通过弹头的滑翔来延长射程和增加突防能力,而还不算是助推滑翔高超音速导弹。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