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山Ren 微山Ren
我还年青,需要指点.但是,不需要您对我指指点点.....你信不信我一巴掌把你拍墙上,扣都扣不下来!
关注数: 80 粉丝数: 38 发帖数: 699 关注贴吧数: 13
培养孩子注意力超有效的五种方法   专家认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心理问题。孩子缺少安全感,自信心不足,过分依赖,缺乏耐心 或情绪困扰,都是产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而这些问题多数是由于家长教育方式不当和在不良环境中成长造成的。专家为家长总结出5个指导性极强的方法,家长们不妨试一试。   全神贯注法   5-7岁的孩子能聚精会神地注意某一事物的时间为15分钟左右;7-10岁约20分钟;10-12岁约25分钟;12岁以上是30分钟左右。家长要掌握孩子的注意力特点,科学合理安排时间。  消除干扰法   环境对孩子的注意力有明显的影响,如果孩子正在做某件事情,突然被其他声音或色彩打扰,极易分散孩子注意,所以最好消除干扰,同时家长要以身作则。   游戏锻炼法   孩子做游戏时总是全身心地投入,此时家长切不可打扰、干涉。给孩子讲故事时,不要照本宣科地读,要有表情或穿插些动作,这样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家长切忌同时给孩子买太多的玩具或图书,这样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鼓励表扬法   鼓励孩子做有兴趣和可胜任的事情,但要求孩子做的事情不能超过他本身的能力,也不能过于简单。如发现孩子有注意力集中的表现,应及时鼓励和表扬。   培养兴趣法   兴趣是注意力的源泉,培养孩子对活动的间接兴趣,并努力把间接兴趣转化为对活动的直接兴趣,是培养孩子注意力的好方法之一。
训练孩子注意力的9个小游戏 游戏是儿童玩具最喜欢的方式。注意力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训练,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较好的成效。方法是或比赛,或陪玩,贵在孩子的坚持,重在大人的参与。在训练次数的安排及学习材料的内容应遵循的原则是:从小到大、从短到长、从少到多、从易到难。以下几个活泼有趣的方法,不妨一试: 1、玩扑克   可锻炼注意力高度集中和快速反应能力。取三张不同的牌(去掉花牌),随意排列于桌上,如从左到右依次是梅花2,黑桃3,方块5、选取一张要记住的牌,如梅花2,让她盯住这张牌,然后把三张牌倒扣在桌上,由家长随意更换三张牌的位置,然后,让她报出梅花2在哪儿。如她说猜对了,就胜,两人轮换做游戏。随着能力的提高,家长可以增加难度,如增加牌的数量,变换牌的位置的次数和提高变换牌位置的速度。 2、“开火车” 这种游戏要三人以上。以三人为例:三人围坐一圈,每人报上一个站名,通过几句对话来开动“火车”。如,父当作北京站,母当作上海站,孩子当作广州站。父拍手喊:“北京的火车就要开。”大家一齐拍手喊:“往哪开?”父拍手喊:“广州开”,于是,当广州站的儿子要马上接口:“广州的火车就要开。”大家又齐拍手喊:“往哪开?”儿子拍手喊:“上海开”。这样火车开到谁那儿,谁就得马上接得上口。“火车”开得越快越好,中间不要有间歇。这种游戏由于要做到口、耳、心并用,因此能让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时也锻炼了思维快速反应能力。 3、顶乒乓球 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往往是孩子抗干扰能力较差。要保持注意力集中本不容易,若旁边再有人故意制造干扰源,进行人为干扰,你会觉得更难以集中注意。然而正因为有干扰,有难度,才能在人为设置的更困难更复杂的情境中,训练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以和孩子顶乒乓球来说明:让孩子把球放在球拍上,顶住它不让它掉下来,绕桌子行走一圈。大人在旁边进行有意捣乱,可以拍手跺脚,大喊大叫,可以故意用语言刺激:“掉了!就要掉了!”但不能碰及孩子的身体。这样,孩子为了不让乒乓球掉下来,必须保持镇定和注意力集中,等绕完一圈才算胜利。接下来可以互换角色玩。 4、给数字划线   家长可在一张纸上写出几组数字,每组都是一连串的数字,一式两份,家长和孩子各人一份,同时做,看谁先又快又好地做完。介绍三种题型:   (1)在某个数字下划线。如划消“8”,如:487557826868144082681037482685    (2)在两个相同的数字下划线。如:660987553479934292239667573397。   (3)在两两相邻的数字下划线。这两两相邻的数字是其和等于10的两个数字。如:259645873655915428753709108746。 5、指读数字   画一张有25个小方格的表格,将1~25的数字顺序打乱,填在表格里面,然后以最快的速度从1数到25,要边读边指出,一人指读一人帮忙计时。这个心理学上的注意力训练小游戏,曾有研究表明:7-8岁儿童完成时间是30-50秒,平均40-42秒;正常成年人看一张图表的时间大约是25-30秒,有些人可以缩短到十几秒。可以多制做几张这样的训练表,每天一练。   6、复述数字 大人一开始先报简单的几位数,让孩子复述,大人再不断地增加一位数,让孩子复述。每次只增加一位数。比如,大人报“256”,孩子重复一遍,大人再报“2568”,孩子再重复,大人再报“25681”,孩子再重复,以此类推。孩子能记住的越长越好,但也要看程度适可而止。坚持每天一练。孩子在不断复述当中,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从而即锻炼了记忆力,又锻炼了注意力。  7、智力训练 比如走迷宫;找图中所隐藏的动物;在一大堆杂乱无章的图中找出一样东西;找相似图形中的异同(同中找异,异中找同);比较图的大小长短;记住物品(在规定的时间内把一页图中的物品记住,然后合上书让他报出来)。 8、堆火柴棍  家长把多根火柴棍随意搭在一起,让孩子小心翼翼地一根一根拿起来,力求做到每拿起一根时不触动其他的,数量由少到多加大难度。 9、钟表训练   让孩子拿一块钟表,看它1分钟的走动,假如1分钟内注意力没离开秒针,就延长观察的时间到二三分钟。等到确定了注意力不离开秒针的最长时间后,再按此时间重复三四次,每次间隔时间10-15秒,若能将注意力连续集中5分钟,已经是不错的成绩了。
训练孩子注意力的9个小游戏   游戏是儿童玩具最喜欢的方式。注意力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训练,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较好的成效。方法是或比赛,或陪玩,贵在孩子的坚持,重在大人的参与。在训练次数的安排及学习材料的内容应遵循的原则是:从小到大、从短到长、从少到多、从易到难。以下几个活泼有趣的方法,不妨一试: 1、玩扑克   可锻炼注意力高度集中和快速反应能力。取三张不同的牌(去掉花牌),随意排列于桌上,如从左到右依次是梅花2,黑桃3,方块5、选取一张要记住的牌,如梅花2,让她盯住这张牌,然后把三张牌倒扣在桌上,由家长随意更换三张牌的位置,然后,让她报出梅花2在哪儿。如她说猜对了,就胜,两人轮换做游戏。随着能力的提高,家长可以增加难度,如增加牌的数量,变换牌的位置的次数和提高变换牌位置的速度。 2、“开火车” 这种游戏要三人以上。以三人为例:三人围坐一圈,每人报上一个站名,通过几句对话来开动“火车”。如,父当作北京站,母当作上海站,孩子当作广州站。父拍手喊:“北京的火车就要开。”大家一齐拍手喊:“往哪开?”父拍手喊:“广州开”,于是,当广州站的儿子要马上接口:“广州的火车就要开。”大家又齐拍手喊:“往哪开?”儿子拍手喊:“上海开”。这样火车开到谁那儿,谁就得马上接得上口。“火车”开得越快越好,中间不要有间歇。这种游戏由于要做到口、耳、心并用,因此能让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时也锻炼了思维快速反应能力。 3、顶乒乓球 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往往是孩子抗干扰能力较差。要保持注意力集中本不容易,若旁边再有人故意制造干扰源,进行人为干扰,你会觉得更难以集中注意。然而正因为有干扰,有难度,才能在人为设置的更困难更复杂的情境中,训练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以和孩子顶乒乓球来说明:让孩子把球放在球拍上,顶住它不让它掉下来,绕桌子行走一圈。大人在旁边进行有意捣乱,可以拍手跺脚,大喊大叫,可以故意用语言刺激:“掉了!就要掉了!”但不能碰及孩子的身体。这样,孩子为了不让乒乓球掉下来,必须保持镇定和注意力集中,等绕完一圈才算胜利。接下来可以互换角色玩。 4、给数字划线   家长可在一张纸上写出几组数字,每组都是一连串的数字,一式两份,家长和孩子各人一份,同时做,看谁先又快又好地做完。介绍三种题型:   (1)在某个数字下划线。如划消“8”,如:487557826868144082681037482685    (2)在两个相同的数字下划线。如:660987553479934292239667573397。   (3)在两两相邻的数字下划线。这两两相邻的数字是其和等于10的两个数字。如:259645873655915428753709108746。 5、指读数字   画一张有25个小方格的表格,将1~25的数字顺序打乱,填在表格里面,然后以最快的速度从1数到25,要边读边指出,一人指读一人帮忙计时。这个心理学上的注意力训练小游戏,曾有研究表明:7-8岁儿童完成时间是30-50秒,平均40-42秒;正常成年人看一张图表的时间大约是25-30秒,有些人可以缩短到十几秒。可以多制做几张这样的训练表,每天一练。   6、复述数字 大人一开始先报简单的几位数,让孩子复述,大人再不断地增加一位数,让孩子复述。每次只增加一位数。比如,大人报“256”,孩子重复一遍,大人再报“2568”,孩子再重复,大人再报“25681”,孩子再重复,以此类推。孩子能记住的越长越好,但也要看程度适可而止。坚持每天一练。孩子在不断复述当中,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从而即锻炼了记忆力,又锻炼了注意力。  7、智力训练 比如走迷宫;找图中所隐藏的动物;在一大堆杂乱无章的图中找出一样东西;找相似图形中的异同(同中找异,异中找同);比较图的大小长短;记住物品(在规定的时间内把一页图中的物品记住,然后合上书让他报出来)。 8、堆火柴棍  家长把多根火柴棍随意搭在一起,让孩子小心翼翼地一根一根拿起来,力求做到每拿起一根时不触动其他的,数量由少到多加大难度。 9、钟表训练   让孩子拿一块钟表,看它1分钟的走动,假如1分钟内注意力没离开秒针,就延长观察的时间到二三分钟。等到确定了注意力不离开秒针的最长时间后,再按此时间重复三四次,每次间隔时间10-15秒,若能将注意力连续集中5分钟,已经是不错的成绩了。
培养孩子注意力超有效的五种方法   专家认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心理问题。孩子缺少安全感,自信心不足,过分依赖,缺乏耐心 或情绪困扰,都是产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而这些问题多数是由于家长教育方式不当和在不良环境中成长造成的。专家为家长总结出5个指导性极强的方法,家长们不妨试一试。   全神贯注法   5-7岁的孩子能聚精会神地注意某一事物的时间为15分钟左右;7-10岁约20分钟;10-12岁约25分钟;12岁以上是30分钟左右。家长要掌握孩子的注意力特点,科学合理安排时间。  消除干扰法   环境对孩子的注意力有明显的影响,如果孩子正在做某件事情,突然被其他声音或色彩打扰,极易分散孩子注意,所以最好消除干扰,同时家长要以身作则。   游戏锻炼法   孩子做游戏时总是全身心地投入,此时家长切不可打扰、干涉。给孩子讲故事时,不要照本宣科地读,要有表情或穿插些动作,这样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家长切忌同时给孩子买太多的玩具或图书,这样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鼓励表扬法   鼓励孩子做有兴趣和可胜任的事情,但要求孩子做的事情不能超过他本身的能力,也不能过于简单。如发现孩子有注意力集中的表现,应及时鼓励和表扬。   培养兴趣法   兴趣是注意力的源泉,培养孩子对活动的间接兴趣,并努力把间接兴趣转化为对活动的直接兴趣,是培养孩子注意力的好方法之一。
谁流氓了,我腿长怎么了?? 王进入不惑之年,他越发觉得自己的耳朵不管用了,因此,他到医院求诊。 老王:“医生,我的耳朵越来越不行了,最近我连自己放屁的声音,都听不到了。”医生:“你服用这药看看,情况可能好转。”老王:“我的耳病就能痊愈吗?” 医生:“那可能没办法,但是可以让你的屁声大一点儿! *所谓复习,用经济学解释,就是标准的囚徒困境。如果达成协议都不复习,那么大家都会过:但是出于占优策略,每个人都选择了复习,其结果就是,每个人组成的整体的利益受损了…更要命的问题是,在这个纳什平衡下,每个人是没有刺激去改变现有状态的…于是大家在痛苦的复习着… *高中时,一次数学测验上,大家都埋头奋笔疾书,我突然很想放屁,但是碍于周围太安静了,就想用一声咳嗽把屁声安全掩护过去,谁想,咳嗽声完毕,一个响亮的大屁才迟迟到来,全班哄堂大笑,数学老师面带微笑的扶了扶眼镜说了两个字,时差。 *手机一个月没响过了,今天拿去修,结果维修师傅说手机没坏,只不过一个多月没人打电话进来罢了,我直接就给师傅跪下了,求他别说了…… *一次去参加补考,在半路碰到一个同学他问:“挂了几科?”我说:“两科,你呢?”他说:“一科没挂。”我说:“厉害!”后来去补考第二科,发现他从考场出来,我问:“你不是说一科没挂吗?”他说:“是呀,就一科没挂,其他的全挂了……” *中午进行选修课考试中,陌生号来电,挂断,回短信”什么事?考试呢“,接到短信”那明天给你送快递吧,好好考。 *在上海抓到一恐龙。二医说解剖;复旦说放归自然;财大说放在动物园卖票;华师说让它上学;上外说教它说人话;上大说拿去穿超短裙;上戏说拿去当模特;二七路论坛说拿去做试验;同济说送给欢乐谷;交大说TMD谁敢动我们校花! *一男子应聘,女经理问他有什么特长。男子说:“下身特长。”女经理:“流氓,下流……”男子怒道:“谁流氓了,谁下流了,我说我腿长怎么了……”
高校内井盖卖萌别样风情惹人爱(组图) 小青蛙扒在井盖上 蜘蛛侠努力往外爬  昨天,人人网上流传一组很萌的南广涂鸦井盖照片。与我们见到的井盖不同,这里的每一个井盖上都有不同的可爱图画,从各种小萌物到动漫图画,这些小可爱们的"加盟"让冷冰冰的井盖变得韵味十足。扬子晚报记者经采访了解到,这些井盖原来是动画系同学的作业。  看蜘蛛侠从井里爬出来  如果不是看到这组井盖涂鸦,记者还真难想象,原来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井盖也可以变得这么“妖娆多姿”。在这些井盖涂鸦中,海绵宝宝、叮当猫、蜘蛛侠、小青蛙纷纷闪亮登场,还有的是人物的肖像图,看上去充满了艺术美感。  这些井盖掩藏在校园的草地上,生动活泼的造型与图案给校园带来了盎然生机。其中,最让人难以忘却的是,有些同学竟然做出来了立体画的效果。在这组照片中,可以看到的立体图画有两种,其中一个是正在从井里往外爬的蜘蛛侠,看上去栩栩如生,另外一幅图源自井底之蛙,一只超萌的小青蛙正用两只小爪子扒在井盖上,努力地往外看天。让人看了之后,觉得非常可爱。  动画系同学创意作业  记者联系到这次涂鸦的设计者之一魏巍。当时她正在上课,她对记者说:“现在我正在上课,一会下课后我还会再去接着画。”魏巍今年读大一,是动画系的学生,她对记者说,动画系大概有近百人一起做这个活动,每个同学画一幅,作为平时作业上交。“听说以前的学长学姐也曾经做过这样的作业,后来因为日晒雨淋,作品有毁坏和冲刷,所以我们今年又开始画了。”   魏巍对记者说,画好之后,班级统一拍照,给老师判分,作为平时成绩。“我们都很开心,很乐意去画,收到作业后就一直在构思,觉得很好玩,心情愉悦。”“美是无处不在的,将自己学到的东西加以利用,内心也很充实。”(
男人30那道坎儿 都说男人30“一枝花”,其实他们的“花季”没有16岁那么美好:青春已逝成熟未满,理想辉煌现实惨淡,站在30岁这道坎儿上,男人更关心的是:下一站,我该往哪儿走?文_雪莉 三十而“栗” 你可以从各种角度阐释“三十而立”的含义,但事实却是,我们身边有太多“三十而栗”的案例。女人们在27岁这道坎儿上幽怨,男人们稍微幸运一点,不过到了30岁,他们多少会因为职场和家庭角色之间的冲突而纠结。 新精英生涯高级职业规划师赵昂认为,男性在30岁左右遇到的“坎儿”,主要来自职场、情感、家庭三方面压力。“经过5到7年的职场打拼,这一阶段的男性大多从初入职场的男孩长成为能独当一面的男人,有不少人也结婚、生子。是该抓住机会,继续提升职业的高度,还是该兼顾家庭,教育子女?30岁,既是男性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家庭建立和稳固的重要时期。“所以30岁这个坎,让很多男人拖着,耗着,逃避着。” 案例1.勇往直前型 爱情,靠后站Roy,33岁,IT工程师经历了两次寡淡无味的相亲之后,Roy决定调整他人生“to do list”上的项目排序,“爱情婚姻这一项,暂时靠后站吧!”尽管不承认受到外界压力,Roy却赞同自己的确到了该为人生大事“上心”的年龄。“无论工作还是感情,只要我想去做一件事,就一定会全力以赴、做到最好;但我无法同时为两件事全力以赴。”Roy说自己正处在事业的高速发展期,“之前一直是在爬楼梯,现在好不容易搭上了自动扶梯,如果我再坚持一下,很可能就会搭上电梯,直接升到我想达到的高度。”虽然明白达到事业巅峰之后爱情可能一片荒凉,Roy却认为:鱼与熊掌,至少他得到了其中之一。 专家点评: 选择“勇往直前”型的职场男性,一般对于职业有明确的发展规划,他们追求职业的高度和专业的精深度,而忽略生涯的其他方面,比如生涯角色的宽度和职业本身带给自己的温度。他们大多还有着“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以为不能同时兼顾多重角色,感情、家庭和事业必须一件一件来。 这种发展模式的优势在于,可以抓紧事业上升期,可能实现事业突破;但也存在风险,比如过了这一阶段,或许很难再实现家庭与事业的全面平衡,而这样的局面会加大职业发展的风险。 适合“勇往直前”型的职业类型:IT、技术类、建筑类、金融投行等行业的业务部门。这些职业本身就是高投入、高经济报酬的职业,在家庭与事业之间做出明确选择的人,适合这样发展。 给“勇往直前”者的建议:选择这种发展模式的男性,核心价值观是事业成就感或者经济报酬,但是一定要考虑到事业发展期之后的家庭平衡,不妨把两者综合起来考虑,阶段性地进行调整。 案例2. 以退为进型 奶爸翻身,三年不晚梓申,31岁,网站编辑梓申的宝宝是他和老婆度蜜月期间的结晶,因此晋升奶爸时,梓申成家不过一年。虽然请了月嫂+钟点工,但夫妇俩仍然要花很多精力去带孩子。梓申本来打算跳槽,宝宝的出生完全打乱了他的计划。“现在老婆的收入大幅缩水,孩子的开销又大,跳槽比较冒险,只能先这样维持着。等孩子长大点,我再考虑自己的职场发展。” 专家点评: 选择“以退为进”型的职场男性,家庭往往是他们规划职业发展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他们愿意为家庭而阶段性地延缓事业提升。这种发展模式可以照顾到家庭,平衡自己的各种生涯角色;但如果没规划好,可能会错过最好的职业发展期。这种模式特别适合职业本身不会有太明显发展的职业,以及并不把职业的高度作为核心职业价值观的男性,比如普通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中的行政或服务部门。 给“以退为进”者的建议:首先,要确定以家庭为重心不会造成太大生存压力,否则职业和家庭都难以顾及。其次,即便是生活侧重点转到了家庭,也需要提前对职业进行规划,顾及家庭的同时不要忘了蓄积未来几年职业发展的力量。 案例3 功成隐退型 乐享人生,从40岁开始Michael,35岁,企业家Michael已经有两年没有认真休过假了,其实,他是自己公司的大老板,可以随时给自己放假。在过去的五年中,生意已经成为了Michael生活的全部,平均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每周有5个以上饭局,每月的出差时间在15天以上……Michael如此拼命,是因为有一个叫做“乐退”的美好词汇在诱惑着他,“等我挣够了钱就不干了!”不过Michael也有自己的困惑:“胡润报告上,‘乐退’的标准是拥有财富1.1亿元人民币,我并不确定自己在五年后是否能达到这个条件,如果达不到,我只能继续奋斗下去。可是,如果我在40岁的时候拥有1.1亿,那时候的乐退标准会不会又提高了?” 专家点评: 选择“功成隐退”型的职场男性,大多拥有比较丰厚的职业发展资源,他们选择投身事业解决的不是生存和过得好的问题,而是希望获得更大的自由。对他们来说,金钱和成就感是事业追求的目标。 选择这种发展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可期望地获得别人羡慕的财富和地位,但同时,玩命投入“事业”,也等于透支着自己情感、身体以及生活乐趣。 适合“功成隐退”型的职业类型:有着很好的资源背景的人,比如私营企业主,成功创业者。 给“功成隐退”者的建议:把事业变成生活的全部,可能终有一天会觉得有些缺憾,因为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会有不同角色的平衡和重点,而这些阶段只能加速,不能跨越。等“功成”之时,能否隐退还在未决,即便“隐退”,往昔的热情和快乐,甚至是工作之余的休闲幸福感都难以找得到了。 男人30PK女人27 相较于女性的“27岁原则”,男性在30岁左右的年龄阶段承受的压力可能更多地来自社会对于男性职业角色的认知。“男性需要承担更多的事业发展、养家糊口的责任,但不可避免,家庭角色也要考虑。但在考虑家庭角色的时候,男性并不像女性那样必须有整块时间的大量投入(比如生育)。”因此赵昂建议,职场男士要把平衡各种角色之间的关系这一因素,加入职业发展中考虑,为30岁的职业发展期提前做好准备和规划。
中美研究型大学差在哪儿:填鸭教育未根本改变   清华大学(微博)教育研究院近日发布的一份“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研究报告称,和美国的研究型大学相比,我国的985高校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与能力、提供创新性学习方面,表现不佳。“填鸭式教育”在我国高校仍未得到根本性改变。  数据显示,在“学业挑战度”、“主动合作学习水平”和“生师互动”等方面,我国985高校均落后于美国研究型大学,存在较大的差距。  该报告着重揭示两个核心问题:在校大学生学习状况如何;大学在支持和帮助大学生学习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如何。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史静寰是这项名为“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调查”课题的主要负责人,她认为:“大学的资源投入是否为学生提供了有价值的教育经验,并由此给他们的人生带来了提升,显然应该成为评价大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传统的师道尊严  观念影响生师互动  这项课题从全国23所本科院校中收集了两万多份调查样本,其中包括清华大学等部分985高校。研究报告从“学业挑战度、主动合作学习水平、生师互动、教育经验的丰富程度、校园环境支持度“等5项可比指标上,对中国的985院校和美国研究型大学做了一番比较。  能够让985高校感到欣慰的是,“校园环境支持度”与“教育经验丰富程度”指标,在这两方面,“中美研究型大学无实质性差异”。  但在“生师互动”、“学业挑战度”、“主动合作学习水平”指标上,985院校明显落后于美国研究型大学。  国内外已有的大量研究证明:师生之间以多种方式进行的正式或非正式交流对学生的成长具有积极影响。但报告认为,生师互动是清华乃至中国教育的一块短板。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使教师成为高高在上的权威者,功利的“科研优先于教学”的取向使得教师疏于与学生,特别是本科生的沟通和互动。  调查数据显示,在生师互动方面,有四分之三的中国学生从未“和任课老师讨论分数和作业”(美国同类院校约7%);有一半的学生从未“与老师讨论自己的职业计划和想法”(美国同类院校约21%);有35.6%的学生“学习表现”从未“得到老师及时的反馈”(美国同类院校约7%)。  课题组分析认为:中国学生更少和任课老师讨论分数可能源于中美文化的差异,“中国学生认为打分是老师的权力,学生和老师讨论分数有可能被认为是挑战教师权威;而美国学生更多把老师打分看成是对自己学习情况的评价,因此,可以理直气壮地和老师讨论分数”。  这份报告同时指出: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是教师职业的基本属性,关注学生的职业规划与发展,是大学教师职业的特殊属性。“在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大学竞争加剧、大学生数量激增、就业压力明显的情况下,中国的研究型大学如此普遍地出现教师不及时给学生学习反馈、不关注学生职业发展的现象,确实应该引起学校的高度关注。”   不过,课题组人员提醒说,不能简单地将以上现象归结为教师的失职,“其实,研究型大学的教师也面临来自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多重挑战,要以个人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应对无限扩大的职业期待和压力”。  有意思的是,和美国研究型大学相比,在中国的985院校中,有更多的学生“参与老师课题研究”。课题组推测原因如下:在注重科研的985高校中,一些教师由于承担科研课题较多,而研究生数量不足,使大学生、特别是获得保研资格的高年级优秀大学生得以提前参加老师的科研课题。  中国的大学生向来被认为“不善于提问”,民众的这一印象在此次调研中也得到了证实。985院校学生“合作学习”比“主动学习”做得要好;课下表现优于课上的表现。但他们在课堂上主动学习的水平却远低于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学生们,尤其在“课堂提问或参与讨论”、“课堂上做口头报告”两个题项上的得分差异非常突出。  调查数据表明,985院校在“课上提问或参与讨论”题项上,有超过五分之一的学生选择“从未”(美国同类院校只有3%),只有十分之一的学生选择“经常”或“很经常”(美国同类院校约63%);在“课堂上做口头报告” 题项上,有38.1%的学生选择“从未”(美国同类院校约12%),只有约8%的学生选择“经常”或“很经常”(美国同类院校约43%)。  在中国的教育中,教师依然是课堂的主导者,不改变教师“一言堂”的现状,“不会提问”还会继续成为中国大学生的短板。  “不会提问”的中国大学生们似乎比美国学生更加勤奋,他们在“阅读及写作量”、“学习时间投入”等方面的得分,要高于美国同类院校学生。  “辅导员制度”让清华  有更良好的学业支持环境  和其他985高校相比,清华大学的情况稍好,但也并不乐观。课题组在清华的本科生中回收了889份有效问卷。结果表明,这所中国顶尖大学在“学业挑战度”和“生师互动水平”上不如美国研究型大学,而“校园环境支持度”则明显好于后者。  清华大学更善于“支持学生应对人际、情感问题”、“组织各类活动,帮助学生融入大学生活”。课题组认为,极富清华特色的“辅导员制度”可能是支撑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据了解,清华本科生辅导员由富有责任心、管理能力强、善于同本科学生沟通的清华在读研(微博)究生担任。课题组将清华数据与参与调研的其他几所985院校相比较发现,在与任课教师的交流上,他们之间并没有明显差异,但清华学生和辅导员/班主任的关系更好。
中国留澳学生称被暴打 微博求助陆克文获回应 中新网4月24日电据澳大利亚新快网报道,当地时间23日早上,数条关于“中国悉尼留学生在火车上被流氓痛打”的微博引发广泛关注,评论留言超过千条。爆料人也是自称“受害人”的网友“Xuan皓”自23日早晨6点20分至下午5点40分止发出共10条微博,痛诉自己遭遇的同时,还粘贴了数张沾满血迹的“物证”照片。但截至记者发稿时止,记者未联系到发帖人本人,中国驻悉尼总领馆一位领事称,根据微博上的有限信息,领馆现在仍无法联系到“Xuan皓”,该领事希望“Xuan皓”主动与领馆取得联系,寻求这一事件的快速合法解决。根据最新消息,警方已经将数位施暴人缉拿归案。  悉尼警方逮捕和指控了涉嫌在悉尼市南区殴打中国留学生的三名青少年和三名成人。警方称,周一凌晨12点30分,年龄在14岁至18岁的嫌疑人被指殴打和抢劫了一些乘客。一名29岁的男子颧骨和鼻子受伤,面部还遭到烟头烫伤。他被送往St George医院治疗。第二名男子同样面部被烫伤。这群被拘留者被指在当晚早些时候还曾经作案。周一凌晨12点45分,警方接到报案,阻止了这群人的袭击。这六人已经被拘留,并将接受法律的制裁。  “Xuan皓”在23日6点20分的微博里称,“昨天被人抢了还被打了。那群痞子除了拳打脚踢。把我们打鼻青脸肿,鼻骨断了,全是血。我朋友的下巴也被打裂了。他们还用玻璃砸我们。用烟头烫我们。……最可恨他们满嘴种族歧视的语言!我朋友在住院,我回家只能一直吃止疼药!钱包手机全没了!”   根据“Xuan皓”提供的信息,有网友推断事发地在是在途经悉尼南区Wolli Creek的火车。 记者致电南区某警局,警官Edgell称,该事件涉及两位中国留学生被殴打,但数位施暴人已被缉拿归案。记者也联系南区某医院急诊部,急诊部同样确认,网友“Xuan皓”本周一凌晨1点被送到医院,清晨4点30分出院,至于其他信息,医院不愿透露。那位伤势过重的留学生,仍在医院。  虽然“Xuan皓” 共发布10条微博,引来过千留言,但他没有回复任何一条评论,因此目前具体身份成疑。但他的微博引发强烈关注,有网友“私信”澳洲前总理陆克文的中文微博,陆克文回应称,“尝试与**部与教育部联络”。  中国驻悉尼总领馆向记者表示,已经与警方取得联系,但目前缺乏当事人的详细信息,希望“Xuan皓”尽快联系总领馆,电话是00612-8595-8029。
中考临近,如何放松、缓解焦虑?如何给自己鼓劲,增添自信?   在心理辅导工作室里,经常会有这样的初三学生:  “为什么很认真考,却考不好;随它去,反而就考得好?”“考试总是达不到预期的目标,我觉得自己考不好了”……   其实,这些疑问的背后,呈现出初三学生较常见的心理状态:焦虑、紧张,对自我的否定。  虽然对话每个个体,他们的深层原因各不相同,但心理导师老师还是推荐了一种较为普适的方法,缓解情绪心理暗示法。   尝试积极暗示法   暗示的作用,究竟有多强?记者在现场做了一个实验:手拿带有小珠子的细长绳,珠子这头自然下垂,手保持不动,不摇晃绳子。内心不断默念“左右”达1分钟后,小珠子竟然开始随之左右摆动。   “心理暗示起到积极的作用,需要不断地重复,全情投入,积极想象。”心理导师说。  那么,怎样的方式才是积极的呢?   你可以先这样对自己说,“我不要想”,呈现出来的画面是什么?是我不要想爸爸。不断重复这句话后,呈现出来的画面是什么?仍然是“爸爸”的影像。因此,“不要”还是起到了负面的作用,并不能消除情绪。因此,积极的暗示是:用肯定句式,不出现“不要”的字眼。  另外,还有几种方式,你可以尝试。比如美好蓝图法,想象自己考完之后的美好画面。还比如”回忆成功法”,也就是“回忆自己之前考得好的时候,不断对自己说,"我上次也能考好,这次也行"。” 想象以下这些场景  其实,“很多人在考前感到紧张和焦虑,是因为对未知、对不确定的恐惧。”心理导师说,心理暗示,同样可以消除这样的恐惧。 从本月开始,公益中学和丰潭中学的初三学生,将在课间时间想象这样的场景:“明天就要开始美好的中考了。准备好准考证,带上我那支心爱的笔,它总是给我力量。   清晨起来,伸个美美的懒腰,喝杯牛奶,吃块面包,味道太好了。出门走在马路上,一阵风吹过来,沁人心脾。   路上的行人只要看我一眼的都祝我中考成功,没有看我的都在心里为我祈祷成功。  走到考场外面,我有点紧张,于是深呼吸三次,走进考场,找到我的位置坐下。  今天的老师一个都不认识,但都很可爱的样子。   卷子发下来了。我想起一个年轻的奥运冠军叫朱启南,他说:我不可能打满环,但我必须打好每一环。中考总分是570分,我不可能拿满分,但我必须拿到最高分。  于是我浏览一遍卷子,先易后难,把简单的题目挑出来立刻答完。碰到太难的题目,我就想起一句话:人生要学会放弃。我果断地把它放弃。   答完基础题后,还有时间再去攻克这些太难的题目。   答完卷子,我仔细检查了1遍,时间就到了。交完卷子,走出考场,我又想起一个伟大的诗人,叫徐志摩。他说过:立刻消失在人群中。于是我立刻消失。   到了家后,我与家人已达成高度默契。我们不需要语言交流,一个眼神就知道什么事情发生了。晚餐端上来,我美美地吃七分饱,不吃油腻食品。   吃完后走进书房,想想明天要考的基本内容。想完后我就进入甜蜜的梦乡,梦见中考成功,梦想实现。”   最后,心理导师还给初三学生推荐了几部电影,如《三傻大闹宝莱坞》、《阿基拉瓶子游戏》和《当幸福来敲门》等,“学生们可以从中有所感悟,调适心态。”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