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嫌疑犯
完美嫌疑犯
愿大海能够化成一片美酒,一个浪涌来我就喝它一口
关注数: 0
粉丝数: 249
发帖数: 25,622
关注贴吧数: 12
要使一个进化论者理解演化逻辑太难了。进化论是一种根思想,一旦 要使一个进化论者理解演化逻辑太难了。 进化论是一种根思想,一旦植入脑中,很可能就只会用这一套思路来对待其他思路。
婚姻需要契约吗?总感觉一个在结婚前琢磨婚姻法的人,以后离婚的 婚姻需要契约吗?总感觉一个在结婚前琢磨婚姻法的人,以后离婚的概率会非常大。 有契约的婚姻,变质的厉害,沦为马&恩总结的,是一种经济形式。 然而没有契约的婚姻,在以前会滋生很多社会问题。 … 那么能不能,在双方想订立契约时就契约结婚,不想订立契约时就非契约结婚?仔细想想,这好像已经是现实情况了。
剑宗、气宗想到的 最近又一“太极宗师”打擂台,被人三拳打在面门三次导致三次倒地。30秒被KO … 邓晓芒曾经抛出一个观点(其实是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就是观点),古代中国人躲起来“修行”的人辣么多(尤其吹自己是道家的),为什么没有一个人思考到西方的那种哲科问题。 《笑傲江湖》这部金庸文学价值最高的作品,其实反映出了一个现象,而这个现象部分解释了邓晓芒的问题。
不能吃🐶的逻辑这里只谈一个比较基础的逻辑1、如果没有限制,即 不能吃🐶的逻辑 这里只谈一个比较基础的逻辑 1、如果没有限制,即“无限制自由”的情况下,没什么东西是不能吃的,包括人 2、为什么我们现在从道德到法律,都明确禁止吃人?因为绝大多数的人认为不能吃人(至于他们为什么这么认为这里不需要考虑) 3、那么是否我们的世界里已经不存在吃人了呢?不是,道德与法律不能限制行为的发生,它们只管行为发生且被发现后如何处理 4、当一个时期里一半人同意吃人,另一半人不同意吃人,对立的两方会形成不同的道德与法律体系,但是两种都是独立的体系,后面出生的人可以选择加入哪个体系 … 5、很多人认为,中国社会赞成吃狗的人未必比不赞成吃狗的人数少,所以不能形成少数服从多数的局面。然而这个问题并不是以中国人关于狗能不能吃的各支持派的绝对人数来进行考量的 6、国家是放大的个体,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明确禁止吃狗,从国际层面,形成了少数服从多数,而且从世界范围内的关于狗能不能吃的各支持派的绝对人数去看,形成了少数服从多数
斩首中的哲学 1、美国立国时间比较短,所以其对战争的理解中,有一条是很重要的,即“射人先射马,杀贼先杀王”。 2、上面的句子前后为什么能构成某种因果关系?是因为,如果立国时间长一点,比如中国这样的,已经不太信服“擒贼先擒王”这样的判断。 3、美国信“杀贼先杀王”,首先是因为他们在以往的经验中吸取到了经验,即在刺杀山本五十六中吸取到了甜头。 ...... 美国的斩首行为,一直是被其他国家诟病的,比如信奉骑士精神,武士精神的。我以前也对这种相对“龌龊”的行为表示不太认可——有本事正面刚啊 但是现在想来,美国的斩首行为,还是很“经济”的: 1、可以使地方a士气受挫,b指挥系统受损 2、可以间接减少己方的损失 3、从总体上,降低了双方损失 ...... 很经济,但似乎离哲学还差点,再来看: 1、美国信奉且标榜,生命平等,如果斩杀对方一个大人物可以减少双方人员的死亡,那么这个行为是完全“正确”的。因为无论对方地位有多高,其生命价值和一个美国大兵是一样的。 2、美国实际中还有一个标准执行的更彻底,即“美国人的命要高于其他”,所以如果斩杀敌方大人物,比如说山本五十六之后,能够造成日本联合舰队的指挥系统失灵,从而在之后的战争中对美军造成的危害降低,那么美国人会毫不犹豫地去干。 3、乍看一下,上面的1和2似乎差不多的,但是区别在于,美国人为了贯彻2的思路,会进行“宁可错杀”的斩首行为。 ...... 斩首行为,体现了美国这个国家的基本哲学: 1、绝对的功利主义。不要扯任何贵族斗士精神,美军只讲战争功利,这个是师承英国,但是放大了好多倍 2、生命平等。这个是师承法国 3、抢为天下先。
圣诞节的翻译是错的 按西方描述的耶稣来看,是超过中国的“圣人”的标准的。拿耶稣和中国的文圣,武圣等等一系列圣去,不妥。 “耶稣诞生日”,简称耶诞日,可能比较贴切。至于“节”,是针对教徒的,如果没正式成为教徒,也不应该妄用“耶诞节”。
读《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最近把这本名气很大的书读了一下。 总体而言是比较失望的,有两点: 1、作者并没有说出他想表达的问题的实质(为何冲突,如何重建) 2、引言实在“误人子弟”
看《小丑》想到的 尼采鼓吹的超人被元首拿去用了,“酒神精神”则被DC的创作者拿去套在了joker身上——joker如此“强大”,在于其有“酒神因子”。 问题的关键是,很可能有好多外国人(理性人)认同这种对joker的诠释(尽管他只是个漫画形象),而更关键的是,很可能有好多人外国人认同肉身化(实践中)的joker。 主演如果能拿这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实力绝对够了),那么joker这个文化符号,将会史无前例地贡献出奥斯卡的最佳男主&配角。如果是这样,能说明美国人太喜欢joker这个角色了。 ...... 一部投资极低的纯文艺片,票房已经炸天了,而且中国没有引进,甚至于可以认为,目前此片的票房多数是西方人贡献的,说明并不仅是美国人喜欢。超级卖座的文艺片,是非常罕见的,而且这部片子,全片色彩黑暗,内容黑暗,台词黑暗,笑声极其让人不适。 全世界的“疯子”,都在为一部疯子电影疯狂和买单(支持),这本身就是这部电影最后表现出来的现象。
挪威的森林(6) 在挪威的森林里,看挪威的森里,听挪威的森林,再看挪威的森林,再听挪威的森林,回忆挪威的森林,想象挪威的森林。 因为时代背景不同,中国真正贴近书中那个时代背景的时间大概只有5年左右,这5年之前的人看不懂,5年之后的人也看不懂。工业化后的文学,时效性比较短,原因是技术进步太快,中国在快要追赶到书中日本社会那个阶段时,立刻赶上了信息时代。 简单地说,中国刚刚摸到了后现代的尾巴,立马被信息时代的头吸引了过去。 技术进步推动人们的思维改变,10年前纠结的问题,10年后因为技术改变,使得问题消失了,或者是人们不再被10年前那个问题困扰,因为可能有了更大的问题需要关注。让00后去看琼瑶的作品,00后多半会觉得滑稽,可是琼瑶的作品,当年的人在当年看时有可能是哭得死去活来的,至少不会觉得是滑稽剧。悲剧即喜剧,喜剧即悲剧,如果是这样,其实哭或者笑,都能达到目的,看得懂和没看懂,性质上也一样。但是像挪威的森林这样的书,如果当时的人没有看懂,后面的人根本看不懂了。
谈谈王东岳思想 首先指出“不足”,他对中国历史的一些看法相对不成熟。这个不成熟,是他的“理科”思维下的研究方法导致的。从他的其他论述中不难看出,他很可能是意识到这一点的,但是一旦涉及到中国历史这个混沌的研究范围,他也跳不出自己的思维范式。当然,他对中国历史的看法“不成熟”,还有其他的重要原因,这里不多说。 ...... 好了,说优点 第一,西哲方面 他是目前听过的把西哲说的最透的一个人。这个透,不是说他把西哲里面的每个哲学家的理论讲的透,而是他完全不给面子,把讲授西哲的套路都去掉了,只把最核心的讲出来。打个比方吧,如果每个西哲老师都像他那样讲,西哲课就忽悠不到人(钱)了。他完全不顾行业(哲学授课这个行业)的潜规则。当然也正是因为他这样,我们可以听到他自己的思想。 哲学吧有一大批搞不懂“唯物”“唯心”概念的水友,这些水友有时候还很热衷站队,我推荐去听一下王东岳先生有关唯物唯心的解释。他的解释,目前为止算是听到的最靠谱的。这里说的靠谱,是指“符合中国国情”,因为大概只有中国,才有唯物唯心的一塌糊涂的授课以及导致的学过“马哲”的人的思维的各种混乱。不过,我对其解释还有补充,这里也保留吧。 他的哲学论述,需要一定的哲学知识作为基础。这对于有相关知识储备的听者而言,能听到干货,但是对于没有相关知识储备的听者而言,很可能使得他们得出一些武断的判断,比如“哲学也没什么”“完全听不懂”诸如此类的。他得出某些结论,是经过他的学习和一系列逻辑推导出来的,并不是辣么简单的结论,所以听其西哲课,听者最好有西哲史的知识,注意是西哲史的知识,不是高中的马哲知识
区块链和矿机 1、你有了矿机之后,就有了挖到矿(搞区块)的可能性,你的矿机越多,挖到矿的可能性越大 2、挖到矿后,你就获得了btc 3、btc代表了某种商业价值(一个btc价值好多美元) ...... 以上整理一下,你进行了投资,有可能获得一个金融产品,即btc。这和一般的投资金融产品的模式有咩区别? ...... 撇开其他,想问的是,为毛一个良性的数学模型已经建立起来后,到实际应用层面,就会变味?或者说当初建立btc的数学模型是为了去中心化的“大业”,可是一到操作层面,这个模型居然沦为了中心化金融模式的附庸。一方面说明传统金融势力还是很大,同化能力(搅屎)很强,另一方面,说明数学模型的意义在于人给他意义。 还有个比较关键的是,矿机的存在或者说“打包资格的赋予”有巨大问题。人为限制一个坎(数学计算)来限制分布记账的资格,这个思维本身,还是中心化思维,在理论层面,btc只不过是打散了原先的中心化数据运算机构,类似于把10个银行打散为10万个银行,但是打散后的银行准入还是有限制,叫嚣的“去中心化”只不过是把10个中心变成10万个中心,只不过是量变,质变发不发生还存疑。另外你想跻身10万银行大军的那个“准入限制”,正好被传统金融利用,改造成为金融产品。 btc,成为一个金融产品,这是非常悲哀的。
为什么哲学没用 首先分清几个问题: 1、古代哲学对古代社会没用 2、古代哲学对现代社会没用 3、古代哲学没用 4、现代哲学对解释古代社会没用 5、现代哲学对现代社会没用 6、现代哲学没用 7、有没有古代哲学 8、有没有现代哲学
价值是什么决定的? 其实这是目前世界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以汉宣帝为例 霍光,陛下,你那原配只是个普通的女人,远比不上我的女儿,要不你考虑一下废掉你的原配,娶我的女儿。 汉宣帝,我那原配对我意义非凡,非常有价值,是无价之宝。 霍光,好吧,你是皇帝,你说了算。 ...... 把上面的霍光换成推销员,汉宣帝换成消费者,把皇后换成普通商品。很容易就发现,原来“价值”不是劳动时间决定的,似乎是消费者决定的! 为什么用“似乎”二字?因为当一个标准成为“主观标准”后,这个标准就有操作空间。 笛卡尔说,你怎么知道汉宣帝不是被某个恶魔蛊惑了,然后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再把汉宣帝换成消费者,用笛卡尔的恶魔理论。当你成为消费者时,你怎么知道你对价值的判断是不是受到了某些鼓动呢? ...... 猴子胡乱用笔画了一副垃圾,过来一个阔佬,出了1亿买走,然后这个阔佬,又出了1亿找各种媒体和“艺术家”进行点评,然后这副垃圾就成为了“后现代野兽派非人类意识流抽象主义作品”。 ...... 如果价值的判断,是主观的,那么每个个体就是价值判断的主体,当每个个体的判断力越来越强(越来越不能被忽悠)时,那么统一的价值就很难形成,并且个体会要求更高的“价值判断权力”,这个权力,回归到具体的生活,就是经济权力,而经济权力中,人们要求的是“自己定义货币和商品的兑换比例”,权力分散到个体,而不是某个机构。这是什么鬼?比特币啊或者说理论上的网络世界货币。 ...... 很多符合现代经济学原理的东西,而且是非常积极的那种,现在大部分的发达国家都不敢搞,自己打自己脸。而且一面表现出对自己坚持的“现代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畏首畏尾,一面还表现出对“劳动价值论”的极度抵触,诽谤,轻视。这种双面人真的是非常有戏剧色彩。
思考儒家想到的 儒家的儒,到底代表什么意思?或者说那些被扣上儒家的帽子的人,有什么共同特点。 早期的标准是:1读书,2坚持学而优则仕 后期的标准变成:1必须读的是“圣贤书”,2坚持某本位的 ...... 儒家那几位“大儒”的头衔是需要修正的,孔子是思想家,孟子是宗教家,荀子是郑智家,董仲舒是玄学家,朱熹是哲学家,王阳明是“实践家”,曾国藩是“中庸家”。 儒家的大儒也好,圣人也好,越往后,越难做。王阳明和曾国藩,二人明显要比前辈难做N倍。 ...... 孔子是思想家,但不是哲学家。 孟子之所以是宗教家,因为他以“性善”这个“毫无根据”的判断,作为其理论的基础,和西方的宗教非常相似,因为荒谬所以才要去信。 荀子从人地矛盾出发,围绕资源分配开展理论,是郑智家。 董仲舒讲的东西,信则灵 朱熹是哲学家,其理论有点像西方早期原子论,又有点像唯理论,又有点像老马,很像霍布斯(这是非常糟糕的)。 王阳明,鼓吹心学,但是他重点是要人“实践”,对于儒家那群大儒、圣人而言,实践是非常难的。 曾国藩,和王阳明相反,他是从实践返回理论,发现返不回了但是千古中庸,儒家里舍他取谁?
“中心化思维”的颓势 《上海堡垒》和《流浪地球》,这两个电影,评价截然相反。在这里只想谈一点,就是“中心化思维”的颓势。一部电影,名字取得不好,大家就提不起兴趣,如果名字取得让人厌恶,电影就失败了一半,《上海堡垒》在我看来就是后者。 ...... 二十几年前,中国人的中心思维是很强烈的,所以《北京人在纽约》《上海人在东京》这种片子很有市场,而且“激烈”(鼓动)了不少人往中心城市挤。但时至今日,在N多人已经可以随意进入中心城市,而且发现“也不过如此”后,中心城市在中国人的心中,已经损失掉了很大比例的“高大上”。 ...... 从哲学角度去看,二十几年前,中国人的形而上概念比较重,今日,中国人的形而下概念比较重。存在主义和虚无主义,同时在瓦解中国人的形而上追求。但是要认识到,存在主义瓦解的形而上,和虚无主义瓦解的形而上,也是截然不同的。 ...... 《瓦尔登湖》,某种程度是西方比较早的“anti城市”的作品。一百多年前的城市,都是中心化的。后来,因为城市越来越太多,太密集了,才在城市群中形成了“中心城市”。“anti中心城市”的作品,不如“anti城市”的作品,因为后者anti的是工业化后的生活方式。这种思维,相较于西方人,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可能更容易接受,因为中国的工业化是被迫的,而且时间不是很长,骨子里很多人还带着深厚的农业生活的思维。而农业生活思维,肯定不是“中心化思维”。 带着农耕思维的中国人,才搞了几十年工业化后,立刻就迎来了网络时代,而网络时代,自然而然地发展成了“去中心化”。在农耕思维和网络思维的双重影响下,中国人的“中心化思维”是非常薄弱的。以至于,当听到《上海堡垒》这种名字的电影时,我真的是
狗,在中国是个很大的哲学议题 养过狗之后,比如我,就对教材产生了巨大的怀疑。狗只有本能,而没有意识吗?思考再三,是教材错了。为什么错,回归到“名可名,非恒名”这个上面,一切都只是“定义”。根本没有办法,能证明狗没有意识。而人类在与狗互动的过程中,会意识到狗有意识。 ...... 长期以来,我觉得,能不能吃狗的分歧很容易解决,只要让坚持吃狗的人自己养狗就行。因为我“肤浅”地认为,一旦人和狗互动,就会知道,原来狗和人在很多方面有意识上的交流,从而认识到,杀狗,在某种程度上和杀人差不多。 但后来,我发现,好多人自己养狗,然后杀自己养的狗,然后自己吃。对于这样的行为,我无法理解。这让我反思到,对方可能同样也无法理解我。这是个非常重大的哲学问题,因为我突然在这个问题上觉得,人和人之间有先天的巨大的不同。 ...... 这个认识,让我严重地意识到,孔子的“性相近,习相远”和孟子的“性善论”,都是对现实的巨大的误判,是一种比较纯粹的“主观主义”。通过能不能吃狗,可以看到“性相远”,而且,即使通过规范行为,引导认知,根本无法调和。 ...... 能不能吃狗,根本就没有先天的形而上的价值判断标准,判断标准,只在于每个个体的理性,甚至于都不在理性,而在于感知本身。
男女互补想到的 男女一阳一阴,互补达到平衡。配对的男女双方,越是缺失对方属性的多,互补起来也就会越协调,“粘合度”也会越强。 如果男缺失阳刚,甚至很阴柔,他如何能与另一个阴柔的女配对?势必需要与一个阳刚的女配对,才能达到平衡。 那么中性人呢?一个很中性的男人,理论上是可以和各种女人配对的,只不过因为他自己是中性的,导致他与任何任何女配对的“粘合度”就会弱。社会上如果都是中性人,可想而知的结果是,配对的双方的粘合度都很弱,以至于“促进”离婚率。 ...... 强行配对,还会发生的情况是,阳刚男配阳刚女,如果用力来类比,配对的男女势必处于“剑拔弩张”状态,互补?平衡?不可能的。 ...... 人类的世俗国家里,最大的问题之一就在于,女人越来越像男人了。
996想到的 这个问题回归到自身,大概只有一条准则——想干就干,不想干就走人。 以前,资方占主导,资方说“你想干就干,不想干还有很多人排队想干”,现在,劳动力有了一定话语权,也就是当资方对着一些90后员工说“你想干就干”,第二句话还没出来时,90后已经回答“老子不干了”。 如果社会上各行各业,都是资方占主导,说明经济在飞速提升,这个提升,只是数量上的提升,不是质量上的。为什么?因为资方占主导,说明的确“有很多人排队想来干”。任何行业,如果“很多人排队想来干,而且一干就能上手”,说明这个行业本身的准入门槛是比较低的,对劳动者的专业性要求不高。而如果社会上的各行各业,都是资方主导为主,说明社会上的行业整体的技术含量不高,可以理解的情形是“代工”“模仿”“加盟”之类的比较多。
3小时工作制,又称半天工作制,大家觉得如何? 刚才看了吧友对8小时工作制还未得到落实的讨论的贴,突然想到这个,我们是不是应该一步到位,直接适应以后智能机械化的社会,而设计出3小时(半天)工作制?
吃鸡,想到的 小学4年级学生问自己班主任,你吃鸡不?答曰,不。 为何不吃?答曰,没空。 我们班里好多人都在吃,你也来吃啊。 。。。。。。 老师转念一想,难怪全班的成绩这么差,原来都把心思花在游戏上面,于是他也开始吃鸡,由于腾讯的某种机制,他能十分了解学生的动向。然后有一天,有个学生突然跑过来对他说,老师,你昨晚吃鸡了吧,看你一直打哈欠。 。。。。。。 以上是真实例子。你看着深渊,深渊也看着你,你监视着学生,学生也监视着你。
自动回贴软件,想到的 谷歌能根据一个人的搜索习惯,对人进行侧写,概括出这个人的家庭出身,教育程度,兴趣爱好,行为模式...... 自动回贴软件达不到谷歌这种水平,但是能根据回复中的语词进行“遣词造句”,然后自动回复。
看《追龙》想到的 一开始并不想看,因为甄子丹能把所有角色都演成一个模子,他能演跛豪?果然,《追龙》里的跛豪一点都不豪。《追龙》里所有的角色与《跛豪》里比,演技都差了好多,连刘德华演的雷老虎也不如他自己27年前《五亿探长雷洛传》里的雷老虎。
艺人的婚姻 隐约能总结出一个现象:演员相较于歌手,婚姻的忠诚度低了太多。
吃螺蛳粉想到的 逛了几种超市,超大的,精品的,号称“网罗全国好吃的”,都没有螺蛳粉,只能默默等网上买的送来~
重看《边城浪子》想到的 陈勋奇电影版小时候看过好多遍,从造型到乡土气息十分浓重的配音以及混乱的剧情(因为从未完整看过),印象都非常深刻。 突然来了念头,就重新完整看了一遍。
与3个已婚育女人聊天中的想到的 其实主要都是她们3个在叽里咕噜,完全插不进嘴,一是不知怎么插,二是无法插 学历都是本科以上,工作的话也不错,两个报社的和一个老板。 主要是在聊带孩子,怎么听,怎么都觉得是在搞传销。带孩子怎么会是传销呢?因为都是把一种思维模式和与之匹配的行为模式进行灌输。 之前空游云片问如何解决教育难题,其实多和人聊聊就能得出唯一结论——移民。在中国这个体系下,如果老百姓有孩子,就不得不加入到老百姓们的“主流”教育方式中。老百姓接触到的也都是老百姓,彼此为难,在中小学里拼成绩。 关键是,如果你是老百姓,你有勇气不遵从“主流”教育方式吗?你有精力吗?受得了会随之而来的其实莫名其妙的“舆论谴责”吗?
发烧友的哲学 假定人有自由,且有自由意识,且不属于“渔之民”范畴,那他们对某个东西发烧是为何? … 惊闻老板有两万多张唱片(影碟)有感我家里有两千张已经自我感觉很好了,老板纯爷们,铁血真汉子
悼念一下曾仕强前辈 闻前辈逝去,感触颇多。素未蒙面但拜听了前辈不少音频,受益良多。在自己从一个相对的绝对“唯物主义者”转化为“稀里糊涂者”的过程中,前辈的理论起到了很大作用。在靠近智慧的路上,前辈点亮了不少明灯。 学的知识越多,越发现,原来前辈讲演中提到的一些非常朴素的“说法”其实深意最大。不了解哲学,是无法体会到其中深意的。 精学东西方“哲学”的人,如前辈一样,真的屈指可数。大陆人国学浅,西学也被先入为主的错误语词搞得乱七八糟。也算是天意,让台湾这片土地保留了华夏之学的种子,前辈则是大树,庇荫后人。
谈谈光棍 应该是分两大类,一种是主观型,一种是被动型
金庸的哲学 主要体现在他对历史的描述上。大体上,他书中展示的历史主线是没“多大问题”。初级历史爱好者会觉得这些书真有历史代入感。 但是,细节藏于魔鬼中。我自己第一次觉得他的作品有“问题”,是《倚天屠龙记》,他把朱元璋描绘成了一个“小人”。那时小,不太清楚朱元璋,但是也知道朱元璋是开国皇帝。开国皇帝就是小人?但是看他书中的其他开国人物,比如完颜阿骨打、铁木真、皇太极,都算是正面的,至少不是“小人”。 … 上面两段,主要是讲,金庸的作品兼顾了民国史观与其自身立场。其实这两者之中也是有极大矛盾的,但是金庸因为身处香港,远离大陆与台湾,所以他能兼顾。 但问题是,他的作品火了,而且火了几十年。要知道,华人是海量的。通俗作品在十几亿人口中广泛传播,这些作品就会不自觉上升为一时星泰。 … 翻看最近的人对金庸的评价,两种极端,天壤之别,甚至互相攻讦。这种矛盾是意识中比较深层的,似乎不可同时兼具。 问题出在哪里?代入历史背景的小说要不要顾及历史环境?有些人讲不需要,有些人则坚持需要,这里是“二律背反”。当你的历史小说完全忽视历史事实时,你写的东西其实只是在描述当代的价值观。什么意思呢?金庸里的大侠基本都是坚定的一夫一妻制的信仰者与执行者,但是历史上的价值观完全不是这样。我不是说金庸在为现代婚姻制做吹鼓手,但是这么写欠妥。另外,当历史小说需要完全尊重历史事实时,那就根本写不出,需要考据的东西太多,不如直接读历史。 … 金庸的话题很多。就个人观感来看,其作品最有价值的是《笑傲江湖》,为何?首先这部作品架空了历史,其次,隐藏在作品中的从明中期就出现的中国的巨大问题,一直困扰至今,而且似乎找不到出路,第三是因为其角色。
由蚊子想到的 由蚊子想到的
俄罗斯队的哲学 死守。 曾经进攻俄罗斯的狂人——拿破仑和希特勒,都被俄罗斯的死守打败。 技术全面落后,年龄又偏老(居然还有38岁的后卫),除了死守确实没什么办法。 … 死守也算哲学?死守意味着始终坚持一个形而上的理念,就好比有些“愚人”始终坚守某些形而上的原则、道德一样。体育还有些魅力就在于还会有“迂腐之人”硬扛到底,警示着聪明人。 … 严重怀疑俄罗斯门将是👾。
莓吸与吸螺哪个帅 同时出局,大快人心。 两场比赛剧本都差不多,因为连着两场,所以有此感,写剧本的就不能用用心? 不是英雄不行,而是喽啰不行到底有没有什么暗示。 当一支强队出现💩一样的防守时,几乎可以断定,这是放水,是假球,阿根廷十几分钟连丢3球,这算是昭告天下,也算是“无声的抗议”么——既然安排我们输,那好啊,就搞到这么假,让大家都明白。
德国足球的哲学 最后半分钟还能进球,这是NBA么 纵观德国队以往比赛,80分钟后的进球比比皆是,而且不管是劣势还是已经锁定胜局。比如已经灌了别人6个球,还要灌,一点面子都不给,完全得理不饶人,其实这样很容易得罪人。
谈谈英三的运营 首先结合自己说说几次版本变动。由于本人主要玩逐鹿中原和三国大战,所以大部分都是结合这两个模式。 1取消真眼 在我印象里,英三最好玩的版本是我一开始玩的。当时的孔明兵法不是摆眼睛的,而是主动点亮一定的范围。那时候低分局,甚至被压的高分局,简直在玩恐怖片,地图黑的一塌糊涂。逐鹿中原玩的完全就是辅助,一个牛叉的辅助包里几十个真眼,几十个假眼,头上顶天眼,穿着两双眼鞋。一个真眼插下去,有时候要排几十个假眼。真眼取消,很大的降低了乐趣性。 2取消工资装 每10秒6还是几的加钱装备,记得是可以叠加的。我至今不明白为什么要取消,难道工资装影响了游戏的节奏? 3取消眼鞋 很多老玩家应该记得逐鹿的中单以前都是眼鞋出门的,后来没眼鞋只能买假眼插。 以上三次改动我不知道流失了多少玩家,但是每次改动,我都觉得意义不大。早期的版本有很多dota的影子,我相信很多玩家还是比较认可的。dota成熟经历了长时间,它里面的一些设定都是玩家认可的。开发一个游戏需要创新,但是创新不等于让你把历史认可的东西给创没了。
逐鹿中原马岱逗比拆塔玩法
建立线下真人推理俱乐部的筹划
大家有没有同感? 现在游戏有外挂~
对改进逐鹿模式的几点建议 一楼祭天。
浅谈对逐鹿中原模式(10vs10)的【感性认识】 一楼祭天~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