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嫌疑犯
完美嫌疑犯
愿大海能够化成一片美酒,一个浪涌来我就喝它一口
关注数: 0
粉丝数: 249
发帖数: 25,606
关注贴吧数: 12
大皮的故事 大皮在a公司做技术主管,提出加薪失败后,辞职,创业,做和a公司一样的产品。 由于大皮在a公司认识许多人,所以a公司的对外报价他了如指掌,他还挖走了a的一些人。逐渐的,他的公司b也开始有了业绩。 a和b两公司的出现,产生了竞争,压低了产品价格,并且由于a的销量下滑,a开始缩减工人工资,a逐渐走下坡路。b做大后,b手中的技术主管开始提出加薪,大皮思来想去还是给加了。之后,所有技术工人要求加薪,大皮不干。工人偃旗息鼓回到岗位,只有一个人辞职。此人创业,做和a和b一样的产品。 工人开了公司c,直接开出了比a和b更高的工资待遇,b的工人被其挖走。大皮调查后得知,工人之前就很有人缘,甚至一早就在b公司的工人群体中做思想工作。 大皮前去a公司商量,准备合力整垮c,却不知a早已经和c联合,因为a十分看不惯大皮当年的行为,搞垮已成规模的b远比搞垮新成立的c的利益大。 … 工资低,辞职,自己创业做这一行,增加行业竞争,降低行业从业人员平均利润,进一步导致工资下降,又有人辞职,不会做其他继续做这一行,继续增加行业竞争,继续降低平均利润…循环 怎么破解这个循环呢?理论上,保证工人不嫌工资低,能降低这个循环的速度。皮佬们对这个结论笑而不语。 … 很多人以为上述循环只会发生在按摩,煎铁板豆腐,开弟弟等技术含量低的行业。实际上造汽车技术含量也很低 … ps:大皮之所以能创业,是因为他能搞到a公司制作产品的流水线。在他创业的几年后,此套流水线的价格又低了很多
中皮的故事 中皮学人创业,没钱,勾结了三个狐朋狗友,一起凑钱创业。几人愿意出钱,却在项目上有分歧。a想做臭豆腐,b想做豆腐花,c想做铁板豆腐,d想做人肉豆腐。几人约了“创业指导员”线下来指导。四个指导员到了目的地,搞明白了四人合作创业的事。于是指导员建议,直接做“豆腐天堂”,把四个豆腐项目都做在一起。四人表示赞,纷纷出钱。但是因为项目大了,需要更多的钱,于是四人又分别借钱。豆腐天堂开业三月,倒闭,中皮亏最多,还因此和狐朋狗友闹翻。 … 能轮到普通人做的“项目”,一般都是“捞局”。四个指导员是一个公司,所谓“指导”,只不过是pua人们拿钱出来投资,赚取加盟费,机器费。 了解上述真相后,问题的关键就变了,“项目”到底可以指哪些。婚姻算不算项目 … 明明知道是捞局,忽悠人的事,但是还是存在巨量的这种“生意”“工作”。靠捞赚钱的人比例也非常高。但是在经济学角度,这不是骗,这是“迎合了人们做项目的需求”这种指导理论,最终把人类导向霍布斯想象的“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
小皮的故事 小皮把自己包装成高质量美男子,经常出入富裕皮佬们的场所,指望着自己被某个富裕皮佬看中,但他不知道的是,这群富裕皮佬中大多精的很,虽然有消费能力却只想“白瞟”。还有一些富裕皮佬,也是包装出来的,目的是为了“白瞟”。更为糟糕的是,皮佬们是联合的,他们用话术迷惑了小皮。小皮的结果,自行脑补。 … 流通中的产品,即使工艺再好,材料再好,如果没有人埋单,等于废物。 流通中的人,作为一种非常低端的产品,更是符合上述逻辑。 所以,迎合消费者,是产品脱手的关键。 … 很多人都是这么做了,但是没有效果,因为实际情况是,迎合消费,只是基础逻辑。 还需要看,消费端有没有消费能力和消费端有没有消费意愿。缺乏任何一点,产品依旧会剩下。
地摊唱歌人 从形式上来说,所谓剧场舞台不过是地摊的围墙化。所以地摊唱歌并不比演唱会low。 从内容上来讲,一些地摊唱歌人也有一定唱功,甚至本身就是科班出身;而很多舞台歌手都只是后台技术修饰出来的。所以地摊唱歌人也不比歌手low。 … 很多人对地摊唱歌等表演(或者说行为艺术)嗤之以鼻,认为其是落后的。但从技术角度,地摊直播恰恰还是进步的。 地摊等各种独狼直播,还在不断瓦解奔紫对群体的控制。所以奔紫反过来要不断干涉这种独狼直播,为的是让奔紫也能对新文化形态进行掌控。 奔紫一方面还在投资比较落后舞台表演(比如某歌手),一方面也在投资地摊表演,实际上后者的效益比必然是高于前者。一千万可以请二分之一的柏芝前老公,但是可以请一堆地摊表演者。 许多人在说地摊直播的火热是一种奔紫的新洗jo,但这个问题的核心是奔紫目前还是大行其道,无法限制它的活动。而洗jo这种东西,更是广泛而普遍存在。 … 从哲学角度去看,地摊等非“专业化”表演更符合时代性。在解构之后,唱歌跳舞等其实毫无专业性可言。地摊式的唱歌跳舞,更像是行为艺术分子。而行为艺术则是个体存在表达的突出形式。 而从市场角度去看,一个走调的秃头怪奇,只要其行为给予到观众爽点,彼此达成需求互补就ok。所谓劣驱良是不存在的,首先是因为在上面所讲,哲学角度,表演并没有优良;其次即使存在表演诧异,消费应该是主导;再次独狼表演的收入更符合时代发展。 … 还有一种说法是,小孩子看了地摊表演就不学习了,青年人看了地摊表演就不奋斗了。仔细想想,这是地摊表演的问题么
“捞”是什么 “捞男”“捞女”横行无忌。 “捞”可以看作是出售服务,只不过“捞家”知道自己的行为本质,但是有一些消费者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做的事是雇佣一个人(或许是ai)用言语或行为pua自己。 在市面上遇到的人,大部分都是“捞家”。还有一些只是因为后知后觉,还没踏上“捞之道”。不想“捞”的,大概都是念了点哲学的 所谓恋爱,婚姻,都能成为“捞”。而实际上,绝大多数的都已经是捞。“彩礼”就是购买服务的报酬。 … 问题出在哪里?出在明明是消费行为,却被包装成“爱情”。而且还会不断强调,“爱他就给他买冬天第一杯两万元的奶茶”。 人类的互动行为越来越向“消费与服务”的模式靠近。
人类的所谓信仰 可能只是外星人
避难所公司和保护伞公司 哪个更哲学?欢迎了解行情的大手讨论
什么是成年 成年只是一个法律概念。 此概念可以说是荒唐的非常 如果说成年和规则成熟有关,那么18岁的人大部分都不太理解规则,更别说“潜规则”。所以,如果是按个人对规则的熟悉度来定,成年的年龄至少要到35岁以上。 如果说成年和哲学成熟有关,那么绝大多数人一辈子都成熟不了,成年对绝大多数人是伪概念。 如果说成年和生理成熟有关,那么男女的成年年龄不应该是一样的。 如果说成年和会不会作出违法行为有关,那么当一个人有力气可以拿起一根针时,即成年。 如果说成年和知道违法行为会被惩处的认识程度有关,就更离谱了。 … 18岁成年的依据是什么?
鸟山明想到的 1、龙珠这样的作品,实际上这个地球还可能会有一半人没看过,甚至没听说过。 2、一个作品的影响力即使再大,在信息流通没那么“方便”时,在某些茧房地区,依然会“从未听说过”。 3、但问题是,即使是信息流通非常便利,一些影响力巨大的作品,在信息畅通无阻的地区,依然会“从未听说过”。 4、一个人的一生,能接触的信息是有限的,但如果错过了大量现象级作品,那就有点“不入世”了,容易走进自己的围城。
《汉城之春》 1内容基本上和电影名关系不太大。 2镜头语言和剧情节奏十分成熟。 3演技浮夸。 4有强烈误导性。 5表明宣称尊重事实,实际有很大差异。 6思考电影和电影反映的事件本身都较有趣。
心理医生遇到搞哲学的会不会 发疯? 当我向自己问完这个问题,突然意识到有现成的剧情——哈利遇到joker后就疯了
你喜欢被称为?男人篇 1帅哥 2猛男 3智者 4好人 5大师 6高手 7老板 8其他 喜欢哪顶帽子,这本身并不一定出于你对自己的理性看法,也许是出于你对某种虚荣的价值判断。这种价值判断,也并不一定是理性的,很可能只是看上去像是判断的条件反射。 最适用的条件反射,会让对应的帽子最吃香,因为其性价比高风险低。所以,“帅哥”这个帽子就在现实中被人用来给别人戴的最多。 现在来想一下冷门帽子,比如“智者”这个帽子会给人一种老年人的第一印象(错觉),而且智者通常和贫挂钩,讲的话也老气横秋,然后严肃滴非常。这种帽子就不利于激发反射,不利于调动人心。而且和帅哥不同的是,一个对象如果真有智者对应的实力,那么这个对象对语言pua就无感,给他戴帽子等于没戴。 当然,有正帽就有歪帽,比如“舔汪”。舔汪原本就是一种污名化,很多歪帽都如此。至于为什么会形成这么多污名化的歪帽,是因为语言在pua人类过程中,本身就带有的逻辑模糊,再加上人类有意无意地再胡乱使用。 正与歪并不是不变的。比如看上去像是正帽的“智者”其实已经变成不明说的歪帽,其不仅变得没有pua作用,甚至嘲讽意味。又比如看上去像是歪帽的“肌捞”“鞭胎”“亲手”…不信你拿一个对象喊喊试试
人体与人心哪个更丑 现代人活在镜头世界,镜头总是放大人心的丑并且美化人体。导致的结果是越来越多的人合理化自己内心的黑(化),然后去追求他认为美的人体。 人类发展出道德体系是试图让人心变美,但是如今的人更在意的是自以为美的躯体。至于心又不暴露在外,没人看得见,黑就黑了。当越来越多的人从心黑化的过程中获得自以为美的躯体后,没有黑化的人就会模仿,以至于形成了群体追求。 当一个人认识到人心之丑远不及人体时,其就打破了笼罩在自身的一层障眼法。这层障眼法即是先天的,又是后天的。
男人和男人过日子 好像是比较经济实惠的 古代男女式的过日子,从经济角度看,也是因为男耕女织符合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降低了生活成本。 现代两个甚至多个男人过日子,在生活成本上会比与异性一起生活的成本低很多。男人们生活在一起会大大降低虚荣式的消费,住的便宜,吃的也便宜,玩的也便宜,总之什么都便宜,彼此都不会心累。 聖男和聖男一起生活,没事可以讨论蔗学这种毫无用的东西,从而还能促进蔗学焕发新的活力。
待到牛头烂漫时 大郎如果是牛头人,他就不会被潘金喂药。 “娘子可与西门爷尽欢。吾远观之,甚喜。” 现代“逻辑”推崇甚至要求人们做牛头人,尤其是针对男人。如果不是牛头人,说明你只是自私。 现在人们对绿色帽子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嘲讽了,这从侧面说明绿色帽子的现象太普遍以至于大部分自己没戴上绿色帽子的人都对这种事情麻木了。 牛头人越来越多,有被迫的,有自发的,有从中寻出真善美的。而非牛头人往往还真是假恶丑的化身。牛头人的确没有“害”他人,自己也没实际损失。 价值也好,文化也好,都只是生产关系的副产品。大郎的故事在明代不同时期也不一样,比如《金梅》就着重描写了潘金和西门爷的可歌可泣的爱情动作故事。 实际上牛头人只是一种选择,有问题的是强制灌输与要求。
昨天打滴滴 司机是女的,长得还有点漂亮,然后我就想 1漂亮的女人也做滴滴? 2漂亮的女人怎么不能做滴滴? 3是什么导致我第一时间想到1 4因为漂亮的女人都在干着回报率更高的事,或者正在追求这类事 5也许干滴滴的这位只是体验生活 6实际上这个问题的核心是工作回报率,如果干滴滴和做医生收入一样,产生想法1的概率就会很低 7产生2是必要的,因为这里面还涉及到卷的问题 8撇开**批判,漂亮的女人就不能做低回报率的工作,因为抢了其他低竞争力劳动力的岗位 9如此,实际上漂亮的女人很可能是弱势群体
清纯只是昙花一现 在历史发展的某个阶段初期(第三次工革或者选用米国模式),女性整体进行角色转换时,清纯作为一种兼容模式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是一代玉女嫁的好,二代玉女嫁不出,三代玉女成尼姑,四代已经成欲女。
有没有亚里士多德这个人 其实一点都不重要。此人的形象从来无法与柏拉图和苏格拉底相比 原来如此,那么有没有也没有柏拉图和苏格拉底这两个人呢? 也不重要,因为笛卡尔才是认识论的第一人。 原来如此,那么有没有可能也没有笛卡尔呢? 也不重要,因为康德最终终结了哲学。 原来如此,有没有可能根本没有哲学呢? 也不重要,因为牛顿开创至今的四百年物理学对现实也有决定作用。 原来如此,有没有可能牛顿也是假的? 不重要,因为牛顿的理论对现实有决定作用。 原来如此,有没有可能牛顿的理论也是假的? 不重要,因为牛顿的理论可以指导生产实践。
某种角度上,耶路撒冷 还真是人类的圣城。
奥本海默电影想到的 物理学还是次于哲学。物理学研究的对象决定了其达不到哲学的全面。 知识储备指的是拥有不同思维。当一个人拥有多种矛盾的思维,这个人必然是混乱的,深井的,延宕的。但是这样的人,不至于偏执,可能还更有“良知”。由此得知,良知可能是平衡、协调、折中。 人类历史发展到特定阶段,给人类一个错觉,即人类可以成为主宰,这个错觉奥本海默之类的物理学家有,当下大部分非宗教地区的人也有。这种世界观极大影响了价值观。这种价值观造成了不敬畏。不敬畏在某些方面有正面意义,但是负面效果非常大。 现代性最大的问题,是发明定义瞎掰“后天综合判断”。人类在实践中意识到这些的确是胡说之后,便会变本加厉迎合自己的自然驱力,然后又欣喜的发现原来的确有一种“后天综合判断”鼓励这样做。 奥本海默说自己触发了毁灭的链式反应。他可能并没想过,这个反应是物理的,也是文化的。
被红蓝药丸爆吧 诺大一个哲学吧,药丸 丸了吗? 药丸哟 它真丸了吗 药丸嘛 到底丸没丸 药丸啊
AI直接给答案好不好? 天经贴“哲学是什么”“哲学有什么用”“人生咩意义”,现在有AI直接给答案了 估计以后大部分问题都会有AI直接给答案。 不知道这个问题,AI会不会回答。“AI直接给答案好不好?”
唯极乐净土 当坚定的认为炮姐存在,那么炮姐就是存在的,信念本身的坚定决定了“幻知对象”的存在,因为“幻知对象”的存在,所以感知这个存在的存在——二次元分子也存在。 同理,如果没有一个对象可以被自身肯定,那么对自己的感知也就弱化。弱化的感知主体也从实体逐步虚化,虚到一定程度就破面化,所谓破面,就是既活又死,既存又无的状态。 二次元网络,是极乐净土。极乐净土的背面,是极悲秽土。网络的背面,是现实世界。
雪糕刺客想到的 当你不小心拿了一根雪糕刺客,在结账时才发现要N元,你会怎么做? 放回原处,还是买了?
印度这次基本是站队了 莫迪真的深藏不漏…莫迪吹们,起来了
尼罗河上的案子 无效创新,在这样的翻拍片上体现地淋漓尽致。
“情人节”这个叫法 “你是他的情人”,即使在一般语词下,可能是说你和他在当下是彼此是唯一恋爱对象,也可能是说在当下他是你的唯一恋爱对象。抛弃一般语词的框架,甚至可以表示,在当下你和他都不是彼此的唯一恋爱对象。 “你和他过情人节”,可能的情况是,“你只和他过情人节,而他却和你,a,b,c过情人节。
温柔是什么 哲学家可能有个误区,认为温柔不存在。他们无法感知温柔,无法遇到温柔,无法理解温柔。 然而温柔是什么?突然之间觉得哲学家没错,因为居然提取不出与温柔相关的记忆,遇不见温柔,感知不到温柔,以至于无法理解温柔。
星际3是不会出了 会出“星际世界”,属于“巨软元宇宙”。隔壁wow,10.0版本则是入侵艾尔,毕竟元宇宙,各地的传送门都打开了。
有限真诚和无限虚伪 除了某类人,现实中无限真诚的人大概是没有的。所以现实中的人类分为:有限真诚,有限虚伪,无限虚伪。 一个群体的好坏,在于这三种人的比例。而这三种人多寡,在于每种人的竞争优势。
父母看的东西远比小孩看的幼稚 如此,怎么教育小孩?有一些父母的根思想还是一百年前的,然后还自我感觉很好,觉得自己“也是从小孩过来的”,不会不了解小孩。
不能实践的理论不是真理 能实践的理论也绝不是真理
读经能降低戾气么? 也许能。但是因为某些原因(懂得自然懂),很多人从小就被隔断了与各经的缘分。
现代心理学 在于其唯物的部分很机械,其唯心的部分也很机械。之所以机械,是因为心理学其自身遵循一个潜指示,即把人类的行为用某种公式表达出来。 这个公式,不是归纳而来,而是为了配合另外一个东西(那东西是什么懂得都懂),随意制造出来的。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而现实中人们总是忙忙碌碌地在增各种实体
精于世间法 茫茫多的人精于世间法 还有茫茫多的人想要精于世间法
人的理性到了一定阶段 人的感觉就会严重失灵
戒贪、去嗔、不痴 哪个最难?
其实现在看来 古天乐版神雕,最漂亮的女角色,并不是小龙女。 电视剧在人价值观不全面时,特别能影响人。女主角往往会被人觉得是最漂亮的,因为女主角出境多,给观众灌输的多。
“有没有用”有没有用? 居然在讨论,“人类中的大部分有没有用”。看来教育工作还是任重道远,这么简单的逻辑都没共识。 随便一个大脑有问题的人提出一个愚蠢的结论,居然就能激起浪花。
两种逻辑 按商业或者说经济逻辑,是可以吃人血馒头的;但是按道德或者说生物逻辑,是不能吃人血馒头的。 … 如果想不通什么时候可以用商业逻辑,什么时候只能用道德逻辑,就学学哲学。 但其实,坚持道德逻辑可以不凭理性,而靠感性。 有情,岂会吃人血馒头?
一个聪明人 偶然在路上遇到个笨蛋,会不会觉得一见如故,如获至宝?并且这个聪明人会一直帮助这个笨蛋。 金庸的小说,虽然有些大道理非常不对,但是有些小道理还是很有道理的。而大道理是他思考出来的,所以是错的;小道理是他潜意识描绘出来的,反而却有对的地方。
黄蓉,想到的 虽是文本角色,也可做现实推理 1、才貌双全的概率很低 2、文武双全的概率很低 3、文理双全的概率很低 4、女人做大厨的概率很低 5、女人做高工的概率很低 … 随便哪一项,概率都很低,而且,项还需要叠加,得出结论是抛开情感方面,只谈器物方面,存在黄蓉的概率是接近于0。 … 情感方面: 1、理性和感性并举的概率极低 2、中二年龄段登场就理性拉满的概率低 3、一见钟情概率中等 4、专一概率低 5、矢志不渝概率低 … 情感方面,存在黄蓉的概率也是接近于0,所以综合器物和情感,黄蓉基本上不可能会有。不可能会有的玩意,就是信的范畴,信则存在于理念中。
丧尸电影模式背后的形而上 一楼祭安博瑞拉公司
小时候的香蕉棒冰 非常便宜,而且很好吃,为什么现在绝迹了? 为什么又便宜又好吃的东西反而没了,替代的是贵而难吃还不健康的东西? 话说,有谁知道小时候的香蕉棒冰是什么牌子么?是不是用真的香蕉肉做的?
什么事会让人感到抑郁? 大家谈谈,看有没有共鸣
比尔盖茨的离婚“哲学” 两个人都觉得对方不能提升自己了,所以婚姻不需要继续下去了
达叔去世想到的 以前听闻有人把达叔当成偶像时,有些惊异,后来发现其实有很多人也如此。 配角的巅峰,比主角的巅峰,还要高。 达叔去世,可算是个标志性事件——后现代文化故去。 再哲学的玩意,再高大上的概念,让达叔们去解构,一定是被拆解得体无完肤。专演小人物的小演员,也可以比专讲大道理的大哲学家深刻,办法是:把所有的大道理按地上踩。 因为俗的彻底,才深刻。 … 然而,解构之后的世界一片虚无。
年味缺失想到的 首先抛结论:年味的缺失是形而上追求的缺失
周传雄被外行评不会唱歌想到的 1、在台面上进行“评价”,可能真的不需要有被评价的对象的专业知识,只需要有“演的功夫”。 2、外行指导内行,真是越发“厚颜无耻”。 3、话语权对风向的引导有一定作用,但是太离谱了,就变成滑稽戏。 4、自信被放大,就成了无知,但如果“舞台”鼓吹这种无知,就会导致无知成了风尚。
“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想到的 首先,这是一个病句 其次,女人男性化现象远多于男人女性化,为什么不“防止” 第三,啥是男性化,女性化 接着,谁有权定义男性、女性 第五,这个提案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墨茶up主事件想到的 如果没有网络,大概的确,他真的死了。 孤单、孤独,在饿死面前,甚至不是问题。然而,饿死的人想必肯定是孤单的,但是饥饿也许不会使他意识到孤独。 生存意识会压制孤独意识。人们习惯了写自己孤独,他习惯了写自己饿。
允许代孕,不允许堕胎 虽然不允许堕胎是米国(部分地区,因为各州法律不同)长久以来一直坚持的准则,后来也经历了几十年的讨论,但是这个在时间顺序上处于前列的举措,倒是某种程度上缓解了后来才发生的代孕所产生的即时不良影响。 如果简单把“坚持不允许堕胎”视为保守,那么从此次事件来看,这种保守在历史中并不只起消极因素。
哲学吧百万人关注,却没有几千人关注的吧热度高,这现象很哲学
马保国的哲学 靠几招“功夫”赚钱,“功夫”被戳穿后还能赚钱尔等服不服? 虽然年轻的流量演员们不讲武德出钱买流量,但是姜还是69岁的辣,一套五连鞭雄霸鬼畜视频界。 套路得人心,假的才是真的,假的才是实在的,真心地假才能成功
玩家自制战役,一块钱购买,暴雪提成3毛,网易提成2毛,剩下5 玩家自制战役,一块钱购买,暴雪提成3毛,网易提成2毛,剩下5毛给作者为什么不这么操作?虽然对于暴雪而言,可能收益不高,但是这不需要它投入开发啊,而且绝对能提高玩家活跃度。
如何证明两人看到的颜色不一样看到吧里有人问这个问题,但是我必 如何证明两人看到的颜色不一样 看到吧里有人问这个问题,但是我必须重开一贴回答 如果证明不了两人看到的颜色是一样的,就可以证明两人看到的颜色不一样 这是一个举证问题 哲学上,你无法证明两人看到的颜色是一样的 科学上,你无法证明两人看到的颜色是一样的 只有引进“定义域”才能证明两人看到的颜色是一样的 最后,回到了定义权,又是名可名的问题
问:影视能不能瞎改编历史事件?答:不能问:那为什么三国可以乱 问:影视能不能瞎改编历史事件? 答:不能 问:那为什么三国可以乱拍? 答:因为三国的历史比较远,史料可信度相对不高 问:那你怎么知道哪些史料是真的?有可能全是假的。既然都是假的,那就可以瞎改编 … 面对这样的问题,史学和哲学,都给不出反驳,或者说反驳无力,或者说不信的人根本连反驳都不听 可笑可悲的是,科学也反驳不了,ps和摆拍等技术早就被应用于给历史造假 … 人类逐渐什么都不信,最后只能信🐱🐶。他人即地狱,宠物却是天堂,这算什么呢?人类文明这种烟演化趋势真的很喜感。一点都不杯具,因为都是人类自找的。
杀妻杀夫想到的最近重新看波洛,发现约百年前的西方,杀妻杀夫是 杀妻杀夫想到的 最近重新看波洛,发现约百年前的西方,杀妻杀夫是很多推理小说的内容。创造源于实际,也就是当时的西方,杀妻杀夫实际上发生很多。 近一段时间,这种案子也很多,早上又看了个…而且发生在发达地区。这里面也许有联系,比如越发达地区越可能发生杀妻杀夫,但是也有可能是因为发达地区这类的案子才被爆了出来。 … 有些人杀妻杀夫做了非常理性的计划并且付诸精密的实践,但是那些动机不是为了遗产的杀妻杀夫,我无法理解,既然有理性做犯罪计划,有勇气杀人,为什么不离婚呢? … 在离婚比吃海鲜还要方便的时代,杀妻杀夫为什么还如此频繁?顺便提一下,杀害配偶的案子中,杀夫被爆出来的还是很少,极少。
历史考B,能称为“文科状元”吗?大家一起讨论讨论,感觉这问题 历史考B,能称为“文科状元”吗? 大家一起讨论讨论,感觉这问题很哲学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