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小晶 河南小晶
关注数: 35 粉丝数: 108 发帖数: 4,324 关注贴吧数: 20
摄影师需课外“充电” 拍照中的色彩管理快到碗里来 一名专业的摄影师不仅仅只懂得使用手中的器材,还需要更多的“课外”技能来为你的拍照流程保驾护航,比如说你需要懂构图、需要懂光线等,今天就带大家学习一下另外一种摄影必备技能,就是色彩管理。其实很多人都知道色彩管理,只不过这是一门需要专门研究的色彩管理学,今天我们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来说,色彩管理就是保持照片色彩在不同软件和不同设备上看起来一致的一种策略。当然,实际上它包含了一些繁杂的原理,说实话很多十分专业的摄影师也不一定能真正了解色彩管理的一些概念和知识。这还好,有的人就专门误导大家,经常将一个实际问题说的云里雾里,而我的任务就是为你解构这种抽象。有人认为色彩管理很专业,属于学院派们的专利,认为只有专门从事相关工作的人才需要色彩管理;有人把色彩管理说得非常高深,非常抽象,尽管你可能有些日常拍摄经验,但还是看不懂这些专业术语的意思。其实,既然色彩管理是一种维持色彩统一性的策略,那么最实际的问题就是有和没有色彩管理、正确的和错误的色彩管理到底是否会给你带来实际影响。 需要或者不需要色彩管理,现在,我们就抛开那些“繁文缛节”,一起进入这五彩斑斓的色彩世界吧。请看下面的视频,之后你可能就会懂了。 以上就是有关色彩管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金象微电影网)
什么是影视后期的视觉表述方式 影视后期特效的重点是对影视画面的视觉设计。而电影、电视的表述方式和传播特性使画面表现出的“世界”与肉眼所看到的世界存在巨大的差异。正如英国摄影师贝歇尔·瑞特认为的那样,摄影机械的运动不同于人们的视知觉运动,他在《摄影机的运用)-书中写道:“我们首先必须记住,摄影机观看东西的方式和肉眼并不相同。你的眼睛后面的那副头脑,能从你面前的景物中挑选重点。你可以面对一群人,却只看到一柄阳伞……摄影机却不能,……摄影机不能在一片广阔的田野中突出某一棵树。你,作为一个人,必须插手其间,将摄影机安置在这样一个位置,使它记录下的影片无论如何也要表现出你所需的重点。”任何一位影视工作者都应该学会将视觉的具体内容与表现主体的运动相联系,将零散的环境、细节和运动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富有表现力的、符合人们视觉生理和心理活动规律的视觉语言段落。 冰与火之歌特效制作 影视视觉表述方式的基础是“影视语言学方式”,即电影、电视是通过一定的视、听觉语言规则来表达意义的。虽然影视的介质与表现方式和我们通常所说的书面语、口头语在形式l=截然不同,但它们都用于信息传播,因此在本质上具有同质性。影视语言学的原理表明,与语言学中字、词相似,影视语言同样是由各种独立的元素组合而成,这些元素包括景别、角度、透镜、光、色、摄影机运动方式、构图、场面调度技巧、空间的美术效果、表演、声音等单位形式。通过这些元素的不同组合方式及镜头的剪接技巧、镜头与镜头间的修辞形式,最终能够形成视觉上的美感并传达出丰富的表层意义及深层意义。可以这样认为,影视“语言”是语言的一种特殊形态。影视语言学科学、系统地表明了影视作品的视、听觉构成方法,因此它是任何一位影视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础。作为影视制作的一个分支,影视后期制作的从业人员当然也要牢牢掌握影视语言学。我们发现,一些影视后期特效的制作者并不熟悉影视表述方式。这也就是本书将把这部分内容作为主要线索来研究影视后期特效理论的原因。 (金象微电影网)
一面风景展在你眼前,如果看到的仅仅是山、是水,那拍出来的,便也是干巴巴索然无味的影像。相机可以做到的,不仅仅是记录画面,更是将当时的声、光、影、味全数收录,一张成功 风景照,是日后当你再次拿起它,便可重新听到、闻到、触到、感知到当时的一切。稍加留意我们便可发现,自然的美好和壮丽无处不在。不仅从海上的日落日出里看得到,在早春枝头的一朵樱花里也看得到。从托斯卡纳野间卷起的金色草垛看得到,在巴黎街上最时髦女人的口红里也看得到。从多瑙河边水鸟羽毛上的露珠里看得到,在爱荷华春天的龙卷风尾巴里也看得到。 风景,它包括眼前的光景和当时吹过的那阵风。因此,记下风、记下景,方才是完整的风景。我们先来看下拍摄前的准备工作:如果你使用的是单反或者微单相机,依然可以选择av模式或者自动曝光模式,如果选择av模式,在晴朗的白天,请将光圈开至4.0-8.0,在室内可以开在1.8-2.8左右,如果是阴雨天的室外,开在2.8-5.6比较适宜。甜蜜出游时,带三脚架一般不太可能,所以除了晴朗的白天,其他时候都可以适度提高iso至200-400,保证快门速度和画面的清晰。1、去等待那个最满意的时刻同样一座山、一条河,在不同时候去拍,可以带来截然不同的画面。快门按下时,截取的不仅是一段影像,更是一段时光,所以,请一定要等到那个你最满意的时刻出现,才按下快门。 a、 画面往往是被瞬间点亮的上面这三张图片,都是手忙脚乱的抓拍。大自然自有它的精妙法则,风景展开在面前,往往只有那么些许瞬间,你可以找到同它对话的契机。 在上面三张图片里,这契机分别是:一只天鹅突然直直向你游来;大群水鸟扑拉从你面前飞起;马儿突然转头静静地望着你。这都是风景在试图与你交谈的瞬间,请一定不要错过。 b、 制造属于你的瞬间不是所有“凑巧”都是凑巧的。有时候你需要等待,有时候你甚至可以自己动手制造。第一张图的路口,我在那里等待了三次红绿灯,直到调整地曝光正好,并且等到最合适的那辆列车开过,它的车身足够长,并且车灯足够亮。第二张图片的树荫下,原本只有左边的老者在休息,然而远远地我看到那个年轻人在靠近,于是我一边等待一边祈祷,直到他的船安稳地通过树荫,并且带着疑惑望向我。第三张图片,是人为制造的效果。在一群进食的鸽子背后调整好曝光后,猛然一跺脚让鸽子受惊起飞,而后抓拍她们张开的翅膀和尾翼。失败了好几次,还好这群鸽子不惧人,并且我带了足够多的饲料。2、让光线带你去还原现场光线可以交代天气、时间和温度,可以给一张风景照凭空赋予情绪。或迷蒙或强烈,你甚至可以从平面的照片上感受到那种“睁不开眼”的气氛,这就是光所能创造的魔法。a、去发现光本身的样子光是有形态的,但并非所有时候都那么幸运有丁达尔现象能让我们看见光路。所以我们需要借助一些道具,常见的有如下:墙——光线投射在墙上,产生或大或小,或明或弱的光斑,如下二图所示,这适合光线角度较大,并且前景有窗棂、树影等遮挡的时候。墙就化身为投影幕,让光在其上面作画。影子——这适用于大片强烈日光下。轮廓清晰,对比强烈的影子,可以让人感受到那种扑面而来的炽烈光线。借用影子,比单拍下一片茫茫的强光要明智的多。b、感受光线的创造力光线会给物体赋予魔法,同一件物品在不同光线下,可以呈现完全不同的情绪和形态。同样一种色彩,在不同光线环境下,也会散发不同气场。生机勃勃还是深邃幽远,全靠投射在它身上的光线说了算。我们举一些例子来看光的创造力。在上面两张图中,光线创造了墙壁上的彩色投影和水面上的波光粼粼。原本没有在画面中出现的彩色玻璃,在光的魔法下焕发了生命。原本平淡无奇的水面,在夕阳的投射下化为了金色池塘,连同天鹅的翅膀、溅起的水珠都变得莹亮透明,惹人遐想。试想如果没有投影和波光,这会是两张多么乏味的照片。 在上面两张图中,光线给画面带来了情绪。第一张里,阴郁的黯淡天色衬托了突兀蜿蜒的树杈和陈旧的古堡,第二张,一束阳光和窗户巧妙地结合带来了蓬勃的生机。试想如果这两个场景的光线情况互换,那又会是多么糟糕不协调的情况。在上面两张图里,光线在画面起到了修饰作用。像有荧光的涂料,给人物勾画了银边,给水面涂上金色,它虽然没有创造任何图案,但它让画面变得暖烘烘有了温度和触感,好像可以摸到帽子上茸茸的毛球,让江风和海风都栩栩如生了起来。风景同人像是有相似之处的,它也有情绪,也会说话。透过镜头,请屏住呼吸耐心倾听。当镜头那边的瞬间打动了你自己,那便是一张好相片的开始。 (金象微电影网)
编剧在故事中埋好伏笔才能随时“转折” “突转”与“发现”这两个名词可能在青年作者中间是比较生疏的,但这结构技巧在中外古今的剧作中是极其常用的,到处可以找到,只是我们平时不太注意罢了。 在西洋戏剧中,最早应用“突转”和“发现”的是希腊悲剧,例如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的第三场,来自科任托斯的报信人,他来报告俄狄浦斯他的父亲波吕玻斯已经死了,特来迎接他回去继任王位。但俄狄浦斯怕娶波吕玻斯的妻子为妻,不敢回去。报信人为了安慰俄狄浦斯,指出他并不是波昌玻斯的儿子,而是拉伊俄斯的牧人把他由拉伊俄斯的妻子伊俄卡斯手中接过来转送给他的。报信人这番安慰话是“突转”的开始,他原意要解脱俄狄浦斯的厄运,但结果揭穿了神示的秘密,把俄狄浦斯推入毁灭的深渊,而报信人的这一行动的结果是出人意外的。 电影《隐秘而伟大》 最早提出“突转”和“发现”这结构技巧的是亚理斯多德。他在《诗学》第十章写道:“情节有简单的,有复杂的。所谓‘简单的行动’,指按照我们所规定的限度连续进行,整一不变,不通过‘突转’与‘发现’而到达结局的行动;所谓‘复杂的行功’,指通过‘发现’或‘突转’,或通过此二者而到达结局的成功。”他的意思是说,凡是情节结构中有“突转”和“发现”的,就是复杂的情节,凡没有“突转”和“发现”的,即全剧情节逐渐地由顺境转到逆境或由逆境转到顺境的,部是简单的情节。他接着说道:“但‘发现’与‘突转’必须由情节的结构中产生出来,成为前事的必然的或可然的结果。两桩事是此先彼后,还是互为因果,这是大有区别的。”亚理斯多德在这里特别强调“必须由情节的结构中产生出来,成为前事的必须的或可然的结果”,即“突转”情节看来在戏里出现得很为突然,但它必须有前因后果,要合情合理,决不是偶然的。 戏剧冲突也有悲剧的与喜剧的区别,所以“突转”与“发现”及其结果就有悲剧的与喜剧的不同区别。悲剧的“突转”与“发现”及其结果一般是生死的斗争,必然是严重的,虽然当时的结果是暂时转向顺境,但这顺境还是暂时的,不稳定的,造成后面更大的悲剧性冲突和更大的苦难的后果。 “突转”虽然不能说是所有戏剧性场必不可少的成分,但在许多优秀剧作的戏剧性场面里往往可以找到它。阿契尔说:“伟大场面十分之八九是由突转造成收。而这些场面中给观众印象最鲜明、最突出、最生动的往往是突转的情节,并且突转又常和发现同时产生。”“突转”和“发现”的表现形式是千变万化的,大体可以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是人物命运的顺转或逆转;第二种是人物的道德精神状态的顺转或逆转。如幻想的破灭。假象的揭穿,希望的毁灭等等。以上两种往往同时产生,前面所举过的剧本都可以作为例子。第三种是人物的真实身价的揭露,这一种例子在西洋古典剧作里非常多,如乔装平民、乞丐或强盗的公爵或皇帝,到最后暴露出真实身份而引起急剧的“突转”;在中国戏曲里也不少,如《赵氏孤儿》到最后一场,认贼为父的孤儿赵盾,最后才发现自己与义父屠岸贾有杀父之仇,于是倒戈相向,亲自杀死了屠贼。有人说“突转”与“发现”是编剧艺术中最富于戏剧性的技巧,是最集中最精粹的戏剧转机。这种说法并不是没有理由的。(金象微电影网)
摄影师教你拍出别样婚礼现场 生活最原本的状态,简单的食物,恋人的相伴。对于幸福的定义,简单也是最近乎于本质。在爱情里,就算没有tiffany,没有vera wang,没有被广告牌过分渲染的气氛,最能获得满足感的也许就是十指紧扣的在一起。 一张好的照片是在讲述一个故事。每段感情都有着不同的经历但却相同的幸福,传统的婚纱摄影似乎满足不了一颗年轻的心,能够记录属于自己情感的照片才是属于两个人最特别的记忆。所以,这次就来点不一样的婚纱照吧。EOS 6D f/2.8 1/160s iso320 焦距85mm 镜头EF 85mm f/1.2L II USM 拍摄前期准备对于新人来说,婚纱照的拍摄都是神圣而美好的。因为一辈子只有一次的经历,所以前期与摄影师的沟通很重要。谈谈属于两个人的爱情故事,去第一次约会或者有纪念意义的地方拍摄……告别影棚里以及夸张礼服的约束,带上头纱跟领结,似乎是昨日的重现,又像是对未来的承诺。所以摄影师在此刻的身份更像一个导演,镜头记录的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故事。EOS 6D f/3.5 1/160s iso400 焦距85mm 镜头EF 85mm f/1.2L II USM 通过前期的沟通,我们需要去奠定拍摄的基调,找到适合自己的妆发以及风格。而器材方面,最轻全画幅EOS 6D让长时间的拍摄更轻松,EF 17-40mm f/4L IS USM的广角变焦镜头适合大场面的捕捉,EF 70-200mm f/4L IS USM远摄变焦适用各种场景,85mm f/1.2L II USM大光圈留下独家记忆。EOS 6D f/2.8 1/160s iso400 焦距85mm 镜头EF 85mm f/1.2L II USM 拍摄进行时1. 大光圈以及前景的运用大多数情况下拍摄婚纱我们会用到小光圈来记录环境与人像相结合的画面,不过大光圈的拍摄会让照片更有意境。6D的11点自动对焦感应器,选择以新娘的低头浅笑为前景,我们看到的是新郎满是关切的眼神,所以大光圈会让人有种“满世界中,我唯独看得见你”的坚定情感。EOS 6D f/2.8 1/160s iso320 焦距85mm 镜头EF 85mm f/1.2L II USM 当然,除了大光圈之外,前景的运用会让画面更有氛围。朦胧的意境,实与虚的结合更有富有层次感。在日常拍摄中,我们多数会选择花丛作为前景,配合光线得到好看的光影。而婚纱的拍摄,作为爱情的信物之一,头纱以及洁白的蕾丝当做情景拍摄也象征着美好生活的开始。EOS 6D f/2.8 1/160s iso320 焦距85mm 镜头EF 85mm f/1.2L II USM2 姿势的引导与构图因为取景器跟快门由摄影师来掌控,所以对于新人拍摄的引导就尤为重要。因为被拍摄者不是专业模特,在我们拍摄的期间去增加一些小故事会增加更多的想象空间,让拍摄不至于僵硬。在重要的日子里,穿上华服、奏上一首圆舞曲,全场的眼光都停留在新娘身上,所以就尽情的舞蹈吧!开启连拍模式来捕捉最自然的画面,而切实捕捉被拍摄者的自动对焦系统也大大提高拍摄的成功率。EOS 6D f/3.5 1/250s iso320 焦距85mm 镜头EF 85mm f/1.2L II USM 构图上,因为新人是重点,所以可以采取侧面、后侧面、对称、三分等构图方式。侧面构图适合表现人物轮廓,拍摄最佳面部;后侧面构图适合拍摄露背式婚纱,具有方向性及透视感,让人物更立体;对称构图适合大场景的拍摄,凸显环境人像.EOS 6D f/5.6 1/160s iso100 焦距85mm 镜头EF 85mm f/1.2L II USM3 道具的使用每段爱情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秘密——爱情信物,这个就是属于两个人特别而无法复制的幸福。将爱情中的小信物增加到婚纱照中来,就是与大家“不一样”的婚纱照吧。这段爱情是关于“永生花”的故事。大家都喜欢将爱情与玫瑰相联系,但是鲜花的保鲜期似乎是过于短暂的美丽。而定焦大光圈镜头来拍摄这一画面再适合不过了,而为了画面不会流失,我们可以选择收一档或两档光圈来拍摄。EOS 6D f/3.5 1/250s iso400 焦距85mm 镜头EF 85mm f/1.2L II USM 永生花最早在20世纪的德国出现。它是用高科技手段,将鲜花经过脱水、保色、干燥等复杂程序加工而成的干花。永生花的色泽、性状、手感与鲜花无异,它保持了鲜花的特质,却可以更长久地陪伴在身边(一般可保存3年以上),是“永不凋谢”的鲜花。男生每隔三年会送给女生一盒永生花,代表不会停止的爱。黄色是她明媚的笑容,绿色是她给予他生命里的活力,少量的红色是平淡却不会褪色的热情,大地色系代表长久的包容。这也是属于他们最幸福的秘密。EOS 6D f/2.8 1/160s iso320 焦距85mm 镜头EF 85mm f/1.2L II USM (金象微电影网)
编剧在你的故事发展到顶端是怎么办? 高潮是剧情进展一系列上升动作中的顶峰,是全剧中最紧张的一刻,也是最有意义的一刻。贝克认为:“高潮不论用动作、对话、手势或思想表现出来,它总是在观众中产生一场、一幕、或全剧的最强烈的感情。”劳逊说:“一般认为高潮是动作的一个中心点,接着而来的是‘下落动作’,再次是收场或结局。”他又说:“‘高潮’这个术语是用来专指动作最后的和最强烈的阶段。这不一定是指最后一场,而是指表现冲突的最后局面的一场。”韦尔特说:“高潮是给观众造成最大的印象,也是得到观众最富于感情反应的时刻。这是感情最强烈的时刻。”安德留说:“高潮必须好象是无法避免的,虽然说不定是出其不意的。” 高潮与危机是同义语,凡剧中紧张激烈的戏都称高潮,一幕一场有一幕一场的高潮,全剧有全剧的高潮,后者或称总高潮或大高潮。狭义的高潮是指全剧的最后最大的高潮。高潮又有逻辑高潮与情感高潮之分,逻辑高潮是全剧情节的转折点,犹如两军交战经过一系列的战役,经过旗鼓相当的相持阶段,最后决战,成败定局,这最后决战就是转折点;或两军交战,先甲胜乙负,但到转折点,局势变化,乙胜而甲负。这转变局势的战役就是转机或高潮。 逻辑高潮与情感高潮一般合二为一,但有时剧情发展,斗争局势已到了转折点,可是情感上还没有这到最高点,因此在逻辑高潮之后,又出现另一个情感高潮。有人把逻辑高潮称为危机,把情感高潮称为高潮,危机总是先出现,高潮总是迟出现,危机一般出现在戏的中段或后半段的开始,而高潮一般出现在接近结局的地方,或在戏的结尾上。 高潮是全剧的必需场面,是主题思想最突出最鲜明的地方,是人物性格揭示最深刻的地方,是戏剧情节发生突变的地方,是全剧最紧张的转机所在。高潮写不好,全剧就失败了。所以劳逊主张“从高潮看统一性”,他说:“功作的每一个细节都是由动作所趋向的‘结尾’所决定的。”许多剧作家都曾指出说,必须通过高潮和结局来考验全剧情节的安排。贝克说过:“仅仅是动作不一定产生高潮……单纯的化妆跳舞,单纯的热闹游行或漂亮的人像展览永远不能代替高潮,高潮是在观众中早已引起的紧张性和带有情感的兴趣性达到了最高点。”韦尔特也说:“在戏的高潮中,剧作者最好的修养、感受、鉴赏力、本能、诗情画意和对人物理解的深刻性都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劳逊也说:“一个戏剧性危机的意义并不在于喊叫、开枪或暴跳如雷。高潮不就是最喧闹的一刻;但它是最富有意义的一刻,所以也是最紧张的一刻。”葛拉克也说:“高潮是动作到达它的顶点,到达它在发展过程中最危急阶段的一点,过了这一点以后,紧张便开始松弛或消失。” 西洋戏剧理论书上有一个著名的戏剧结构公式,称为金字塔公式,把戏剧结构分为五大部分:介绍、上升、高潮、下降、.结局,并把它们连成一个金字塔形。 他们把剧作主要分成两大部分:上升部分和下降部分;上升部分包括介绍和上升,下降部分包括下降和结局。而在两部分中间的是高潮。戏剧的两个主要部分是经由一个位在中间的动作点紧密地统一起来的。中间即全剧的高潮,是结构的最重要部分;动作以此为目的而上升,并从此点下降。把戏剧结构分为五个部分是无可非议的,但把高潮作为中心点,在一部戏的中间,高潮以后还有下降和结局两大部分,未免过于机械,并且并不符合剧本一般的结构情况。高潮一般出现在后半部接近结局的地方。在生活里无所谓开端与结局,但在一部艺术作品里为篇幅所限,尤其在戏剧里有时间与空间的严格限制,一定要有起有讫,有开端与结局,可是这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金象微电影网)
故事的进展 从戏的开端(上升动作)到高潮是剧本中最主要部分,一般占有全剧三分之二左右的篇幅,是第一幕和最后一幕之间的重头戏。 劳逊把戏的进展分成四个部分:分别是决心、面对困难、毅力的考验、高潮。这四部分是一个比一个更紧张的运动单元,向前运动的速度一般越来越快,观众的兴趣也越来越提高,直到高潮。上升动作一般以主人公表示意志和愿望为起点,所以主人公的决心是推进运动的主要动力。但主观愿望不一定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出现了估计之外的困难,如果主人公的意志坚决,就努力设法克服困难;但客观情况不断发展,新的困难不断产生,主人公一般意志坚定,愈战愈强,克服了一个个困难,但到最后必然会遇到最大的困难,给他的毅力作最后最大的考验,这个紧要关头。在戏剧术语里称为“必需场面”,是观众所期待已久的最后决战场面,于是造成全剧的总危机或高潮;高潮就是全剧的转机,是系结和解结的交叉点,是全剧的最高峰脊。这是一部戏从开端到高潮的最概括的描绘,但实际上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任何行动的最概括的描绘,只是我们平时不作像剧本结构一样的分析罢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做一件事,也必然先下决心,包括目标本身和达成目标的可能性的认识,然后面临意料中的困难和某些意料外的困难;在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之后,已经竭尽全力,面临最后成败关键的时刻,然后出现最大努力和实现目标的最后高潮。戏的发展是根据日常生活中事物发展的规律加以集中、概括、典型化,使之更强烈,更理想面已。
“色彩+构图”摄影作品出彩新保证 影像画面的构成,往往包含色彩和内容构图两部分,很多时候相对于风景类的拍摄来说,人像类的创作在这两部分的可控性较高,且适当的色彩与构图的搭配,包括背景色调、模特儿衣着的色调的搭配等,并加上构图摆设,能制造出令读者印象深刻的视觉效果。 认识颜色 色彩学是一门枯燥乏味的课程,很容易被忽略,因为人每天早上起床后,眼睛一张开,第一个接受到的资讯,就是各式各样的颜色,也因为资讯的接受很直觉,常让人忘记颜色的重要性。颜色到底有多重要?一篇好的作品, 除了会利用光影及明暗度进行气氛的掌控,再者会利用颜色控制影像的调性,使其整体具协调性及统一性。如何学习色彩学?第一步,请从色相环了解起,色相环由色彩中最强烈的几种颜色组合成一环状的色票结构,在其中一个颜色的左右两边的几个颜色,为相近色;其对角线的颜色为互补色。由相近色组成的颜色系列,给人的感觉较为融洽、谐和;由互补色组成的颜色系列,因为彼此冲突,给人的感觉较为突兀,可快速辨识其差异,常用于突显某个物件或人物。但真正环境的颜色,并非只有色相环所示的24 种颜色,还会依据明度、彩度及色调等三种属性,变化出其他不同的颜色,颜色属性的不同,也牵动著作品的氛围与情绪。因本书的重点并非色彩学,仅就我的经验进行分享。在本书后面的其他拍摄风格中,也会针对颜色的部分,进行前制的规划说明。 高明度:带给人清新的、正义的、神圣的感觉。 低明度:带给人神秘的、尊贵的、邪恶的感觉。 高彩度:带给人愉悦的、丰富的、可爱的感觉。 低彩度:带给人沉静的、朴实的、天真的感觉。影像平衡与权重的掌控 井字构图法 在使用微单眼或DC 相机时,常常会发现它们有一个功能,可以在预览的液晶萤幕中出现二横及二竖的交错细线,提供拍摄者进行构图。这二横及二竖的细线,将画面等比分割为九格,除了可以快速的让拍摄者进行水平线的对位,亦可方便拍摄者利用井字线进行构图。举例如下:▲将模特儿摆放置画面最中间,使画面平衡稳重,此种方式又称为中央重点构图。▲再以井字线作为演变,可以快速的进行对角线构图,以及三角构图。▲以十字线的交叉点为焦点,将模特儿的头部对于其上,使其位置略微偏左或偏右,留下更多留白空间。 为何将模特儿摆放至井字交错线在视觉上会比较顺眼?如果再把模特儿摆放更边缘些反而会觉得怪怪的,这与设计概论中的黄金比例有关,因为将人物或物件等焦点摆放在0.618(近乎照片的三分之一)的位置时,会比较符合人眼的审美观念。 权重的基本概念 一般刚入门的摄影者,会比较快速的接受井字构图的观念,但隐性的影像权重的概念就较为模糊,在此以比较简单的几张图片作为说明。▲一张白色底图中,有两个面积一样的大圆圈,左边为纯黑色,右边为10% 的灰色,整体看起来,影像会向左边倾倒,因为左边黑色大圆的颜色比较「重」。▲一张白色底的图片中,左边为一个黑色大圆圈,右边为一个黑色的小圆圈,整体看起来,影像会向左边倾倒,因为左边黑色大圆面积较大,看起来比较「重」。▲一张白色底途中, 左边为10%灰色且面积较大的大圆圈,右边为纯黑色的小圆圈, 此时画面为平衡,因为左方圆圈较大的面积,抵消右方较深的颜色,所以观看者会感受到画面为平衡。 由上述三张图片就可以清楚了解,画面中面积较大和对比色越重的物件,权重越重,所以除了利用井字构图的方式可以达成画面的平衡(不平衡),亦可利用权重的方式来进行画面的平衡(不平衡)。刚开始学习人像摄影的初学者,如何学习权重的观念?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参考前辈们的照片,将其转化为黑白(灰阶),即可很容易的分析权重。 水平线与对称 水平线是很基础易懂的概念,当影像中有一条由左至右贯穿整张图片的线条,即为水平线,该线有可能是海平面、整片山、马路或者是窗户墙壁的边缘,在构图时,尽可能使其为180 度水平,即可达到稳定的构图。对称也是常用在人像摄影中,无论是左右对称,例如模特儿站在反射镜子的一侧,或是上下对称,例如拍摄水中倒影的画面,也都能达到稳定构图的目的。稳定与张力 不同镜头焦段的选择,可为作品带来不同的趣味与张力,初学者刚接触摄影,会单纯的认为短焦段与长焦段镜头的差别,就是画面的拉近与拉远,但其实短焦段与长焦段所带来的画面,有着很有趣的落差。焦段短的镜头,为广角镜头,拍摄效果为中央最远距离的消失点非常明显,在其影像四周的边缘,会有夸张的变形效果,镜头越广则越明显,适合用来拍摄富有张力的画面;焦段长的镜头,为望远镜头,其成像的消失点不明显,所获得的影像比例也接近原始的真实状况,适合用来拍摄平静且稳重的画面。▲使用不同的焦段进行拍摄,能使作品赋予节奏感,画面更加丰富且多元。(金象微电影网)
观察生活为何是编剧的主要工作 微电影虽说门槛低,其实一个优秀的微电影剧本更能从短小精悍中映射社会问题,一个优秀剧本编剧首当从观察生活开始,为何要从观察生活开始呢?我们从已经上映的经过小说的电影来看,每部成功的作品五一不是生活真是写照,例如:《大宅门》、《红高粱》、《平凡的世界》等等优秀影片。观察生活是一个编剧的必修课程。推荐阅读:微电影剧本写作10大要点 一、观察生活对一个编剧来说有哪些意义呢?1、可培养对人起码的“敏感”;2、判断什么叫“反常动作”;3、实践“通过动作,让观众对人物的内心产生兴趣或悬念”的方法。 二、现实生活中从以下两个方面操作(只所以用“操作”一词,是小编找不来更贴切的词语了):1、用DV、手机等拍下活动影像或图片,还可录下可传递人物特征或环境特征的声音;2、形成正式的文字报告,这份报告要包括人物介绍、时间及电影、故事简要,和拍摄的视频或图片统一保存; 三、根据有限信息试着推测他背后的“故事”a、他/她可能从哪里来?b、可能是什么身份(假设无法直接判断人物的身份)?c、下面可能会去哪里?d、他/她正在做的动作,可能是什么意思,可能说明了什么等?e、身上可能有什么样的人物关系?f、他/她可能的“戏剧需求”(愿望)是什么? 以上三步便是一个优秀的微电影剧本产生重要因素,也是编剧的必修课程,从细微的生活中发现、提炼成故事情节、将故事人物化,自此,一个微电影变会拍摄成功。(金象微电影网)
名导王家卫教你怎样写出经典台词 王家卫,编剧出身,导演出名。他拍的每部电影都让人心颤抖,好似春寒料峭的季节,吹来一阵温柔的春风。剧中的经典台词又是直戳人心。 其实了解一个人并不代表什么,人是会变的,今天他喜欢凤梨,明天他可以喜欢别的。 ——王家卫《重庆森林》一直以为我跟何宝荣不一样,原来寂寞的时候,所有的人都一样。 ——王家卫《春光乍泄》推荐阅读:王家卫你不知道那些事儿 我等你,知道垂暮之年 野草有了一百代子孙 那条长椅上依然空留着一个位置…… ——王家卫《花样年华》我挺别人说这世界上有一种鸟是没有脚的, 它只能狗一直的飞呀飞呀, 飞累了就在风里面睡觉, 这种鸟一辈子只能下地一次, 那一次就是它死亡的时候。 ——王家卫《阿飞正传》每个人都会坚持自己的新年, 在别人看来是浪费时间, 她却觉得很重要。 ——王家卫《东西吸毒》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 在什么东西上面都有个日期, 秋刀鱼会过期,肉罐头会过期, 连保鲜纸都会过期, 我开始怀疑,在这个世界上, 还有什么东西是不会过期的? ——王家卫《重庆森林》其实要过那条马路并不难, 就看谁在对面等你。 ——王家卫《蓝莓之夜》我不知道该怎么 和生活中无法失去的人说再见, 所以我没有说再见就离开了。 ——王家卫《蓝莓之夜》 我一直以为是我自己赢了, 直到有一天看着镜子, 才知道自己输了, 在我最美好的时候, 我最喜欢的人都不在我身边。 ——王家卫《东邪西毒》(金象微电影网)
王家卫:李屏宾是我的军人 王家卫和李屏宾合作过两次:《堕落天使》和《花样年华》,前一部是作为第二摄影组的帮忙,后一部是因为杜可风母亲生病,李屏宾替换之。李屏宾和侯孝贤从八十年代“台湾新电影”开始合作了十几年,他觉得一直拍台湾有点局限,于是就去了香港工作。刚到时,许鞍华曾批评他没有风格,而李屏宾的回应是:电影是导演的作品,摄影师只是帮手。这句话正是对他和王家卫最好的描述。 王家卫曾把杜可风比作水手,李屏宾比作军人。不仅仅是因为李的外表:高大的身躯、邋遢的胡渣以及黝黑的皮肤,更在于他的行事风格与摄影风格。他很安静,很严肃,张艾嘉提到他时说:李总是一到片场就全神贯注的投入,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内心的专注与细腻。 李屏宾很喜欢古董,喜欢中国画,《花样年华》的画面质感让人很舒服,这是因为李屏宾独特的摄影眼睛,他说过:《花样年华》中我的光影有点像中国水墨画,层次分明,我一直朝“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方向发展。这里说的,便是让画面有情绪、有感觉,让画面说故事。 有人说李屏宾会“呼风唤雨”,讲的是他的拍摄有一种随意性,他总是能很好的利用自然环境的变化,《花样年华》中令人印象深刻的雨景便是最好的佐证,这一处也加重了一种怀旧感和一份温情,达到物是人非的效果,所以《花样年华》非常具有年代感,静静的时光亦在流淌。《堕落天使》 《堕落天使》中的广角镜头和纵深感让人十分迷离、压抑,表现在黎明和李嘉欣的部分,这也是李屏宾最喜欢的一段,人物游离在畸形的城市黑幕中,他的“帮手”实际上是配合了杜可风随心所欲的摄影机运动,呈现出来的一种窥视感。 《花样年华》让李屏宾拿到了戛纳、亚太影展和金马奖的最佳摄影。李屏宾为这部影片带来了一种稳定感,正如他在拍摄现场给人的感觉一样,姜文曾说李让他很放心、有自信。《花样年华》中的摄影机运动再没有杜可风手持式的晃动不安,而是很稳当,呈现出一种静看的视点,托出一种如《海上花》般的怀旧感和浓郁芳香。李屏宾曾把自己比作是导演肚子里的蛔虫,就是想他人所想,他的拍摄方式恰恰道出了王家卫内心对过往的回忆。花样年华 推荐阅读:梁朝伟谈《一代宗师3D》 吐槽导演王家卫 李屏宾曾说光是他做的,可是很少为光感动,而是演员的表演让他感动,他们的动作、表现影响了光影,流动的情感就被抓住了。《花样年华》与《海上花》共享一种忧伤的斑斓,怀旧的格调,李屏宾把它称为“华丽现实主义”。令人难以忘怀的是影片的末尾,梁朝伟去到了吴哥窟,把秘密藏起来,王家卫只告诉李屏宾大胆一点,把具体的问题交给后者,于是李屏宾把梁朝伟的整个身体切在画面的线上,留下了挥之不去的记忆映象。 (金象微电影网)
春晚开场短片《新春序曲》摄影师王源宗教你延时摄影 2015年春晚《新春序曲》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画面中大量的风光延时摄影正式新片场创作人王源宗,微电影网将和您分享王源宗就本次春晚短片的创作经验。摄影师王源宗 王源宗,1991年出生 ,自由摄影师,擅长延时摄影,风光摄影,星空摄影 。 以下内容为王源宗自述: 春晚开场短片,很荣幸我这次得到了春晚开场短片剧组的邀请,得到了叶庭浒导演的认可,负责了这次春晚开场短片的所有风光延时摄影部分,得到这次任务的时候已经离春晚开始只有2个月时间了。 这是一次即艰难又幸苦的拍摄,对我来说也是一次很大的挑战。我们要在30天之内走完 四川九寨沟-四川九曲-西藏纳木错-新疆五彩城-宁夏贺兰山-云南元阳梯田-桂林阳朔-长白山天池。这8个地方我们在路上消耗的时间已经超过一半。实际拍摄时间不超过10天。所以经常为了赶天气,下了飞机直接奔地方拍摄日落-星空-日出。 我们这个小组还有九龙和刘洋。九龙是我们这个组的导演,刘洋负责视频方面的拍摄。 接下来我就介绍一下这次的设备和拍摄过程啦。 使用设备: 相机方面:索尼A7R,索尼A7S,蔡司15MM F2.8,尼康14-24,索尼55 F1.8ZA ; 航拍:dji inspire 1 和dji phantom2; 轨道:eMotimo TB3 Black 三轴云台,CCM 1.25米轨道,黑豹 80CM 电控轨道; 后期:15寸RBMP高配; 软件:lightroom,lrtimelapse,Adobe After Effects; 接下来讲一讲拍摄过程啦, 我使用索尼系列机身拍摄延时摄影有四个原因: 1、轻便,对于我来讲,不需要太大太重的设备来撑场面,这样只会苦了自己。在海拔5300米爬山的时候减1KG 就轻松许多。 2、画质好,A7R的3640万像素和尼康D810一个CMOS,画质虽不及D810,但是差距基本可以忽略,出图的分辨率可达7360×4912。 延时摄影可以直接做到7K,并且有非常好的宽容度。A7S 虽然只有1200万像素,但是其出色的高感是让我选择他的理由。我在拍摄星空的时候12800的ISO 可以随便用,出图的分辨率也能达到4240×2832 这样可以做4K影片也能胜任。 3、内置的延时摄影APP非常好用,这样就省了快门线,可以实时的看到剩余时间、张数等。 4、因为机器结构不同。很少会闪!推荐阅读:摄影师必备技能离机闪光灯的使用技巧 轨道方面,我自己也使用了近10种轨道,到头来最稳定靠谱的还是CCM。精密,抗风,结实,耐操。缺点就是太重了,真的太重了。但是在关键时候我还是会拿出来使用他。 三轴与控制方面使用eMotimo TB3云台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便携(总共只有1.7KG)。拍摄之前的准备工作很快,并且在操作拍摄的过程也是非常简单易懂,功能非常齐全。 黑豹的80CM电控轨道也是我很喜爱的一个,中间一个脚架,轨道的电池和控制器全部内置在轨道内部,没有任何接线,插上开机就用直接拍。但是使用范围有限制,不同的减速电机只能用不同范围的速度。比如我现在的轨道,走完一条轨道时间在5-30分钟可选。后期制作方面我先用 lightroom 搭配lrtimelapse,对色温,曝光等参数做一个渐变。调好色后输出为JPG 格式,然后把JPG导入进After Effects进行稳定和去闪工作。 8个地方拍摄过程很漫长,找一个有特点的说吧。 延时摄影我接触的并不早,但是拍的特多。目前应该超过100万快门了吧,反正机器拍坏了许多。在西藏我拍摄了一年,所以导演让我选地方拍摄。考虑了这次的时间紧迫以及当地的风景我选择的纳木错湖,一来离拉萨很近,二来风景真的很棒。11月底正是纳木错湖的结冰时间,湖边有一些浪花已经结成了各种很有气势的冰。我们到达拉萨休整了一天第二天就租了2台普拉多开往纳木错。湖边扎西宗半岛的山顶也是我梦寐以求的拍摄地点,山顶就能看到日落-星空-日出。 但是条件非常艰苦,海拔4700米,温度零下-10摄氏度,风力可以达到8-9级,人已经可以斜着身体往前走了,感觉随时会被风吹走,车找不到避风的位置,在车里被风吹的摇晃了一晚上。在这种狂风低温下 拍摄延时摄影要注意的就很多了,首先轨道的架 要科学和稳重。我每次出去拍摄都会带一个布袋子装石头配重不过这次忘记了~。 媳妇灵机一动把备用鞋子的鞋带解了下来,荒山野岭的大石头太好找了,绑牢轨道的一边挂一个这下就稳定靠谱了。 三脚架使用的一个无中轴的便携三脚架,一节都不伸出来。配重以后非常稳定,轨道的另外一头就直接卡在山上石头缝里。供电方面,我的微单配了一个在淘宝买的充电宝,可以使微单持续拍摄15个小时之久。给轨道电池和充电宝双面贴上暖宝宝并在一起,放入我的一条棉裤里包裹好压好,这样电池就不会因为温度过低导致没电。 拍摄星空我的相机参数设置的是30秒曝光,ISO 12800,光圈F2.8,间隔时间1秒,拍摄张数999(无所谓啦这种美景肯定多记录更好。不会觉得浪费快门,卡也是充足的),镜头用蔡司15MM F2.8。拍出来照片稍稍有些过爆,但是没关系,过爆往暗压总比欠爆往亮提来的好,后期提亮会导致噪点增加。 那一天天气非常好,万里无云,月亮正从西边落下。我现在都还记得那美妙的过程。 航拍方面我使用dji inspire 1 在长白山天池,海拔2700米,温度-20摄氏度,大风5级的情况下,虽然有些漂移和不稳,但是得益于云台稳定画面是非常稳定的。不得不说,在西藏一年时间拍摄的《西藏星空》给了我特别多的拍摄经验。毕竟是远离雾霾的地方,日出日落时间,日出日落的方向,月出月落的时间,月出月没的方向,日出金光打到山上是什么颜色,月亮出来半月还是满月,出来以后是什么样的色温、是什么样的色彩,这些东西我还没到拍摄地点,或者到地方一看就能一目了然。看到路边的云就知道什么时候有彩虹出现,在什么方位,能持续多久。风光延时摄影就是这样,刚到拍摄地方踩点就能知道接下来拍摄的东西怎么构图,月亮放在哪,怎么变化,太阳放在哪怎么变化。 想拍到好的景色必须得你人去等景,不是看到景色了人再去拍。有一颗对大自然敬畏的心。我无法去征服它,但我可以把它的美丽记录下来。给更多的人看到!(金象微电影网)
关于特殊摄影效果的镜头大普及 有时候为了拍摄一些特殊的摄影题材,我们都会使用一些特别构造的镜头,这些镜头所拍摄出来的相片效果都相当有趣。今天就让我们来为大家介绍当中4种吧: 微距镜微距镜头 微距镜的例子:AF-S VR Micro-Nikkor 105mm f/2.8G IF-ED拍摄效果 微距镜头(macro lens)其实是一种用作微距摄影的特殊镜头,拥有较高的镜头放大率,主要用于拍摄十分细微的物体,如花卉及昆虫等。 所谓镜头放大率,意指感光元件上的成像与其真实大小的比例,通常镜头放大率要去到1:1的才称得上微距镜。微距镜有很短的对焦距离,所以可以以很近的距离拍摄物体,从而令被摄物被放大。 微距镜有几种特点 焦段 微距镜通常都是定焦镜头。市面上常见的微距镜焦距通常是100mm左右。在相同的放大率下,长焦距的镜头的拍摄距离可以比短焦距的远,所以比较适用于生态拍摄;相反如果用于拍摄死物或人像,可使用焦距比较短的镜头。 光圈 在高放大率下 (如近 1:1),镜头失光情况会较严重,因此在近距离对焦时,最大光圈值会有所下降。 (如想试试微距乐趣,又不想浪费金钱去特地买一支微距镜头,可看看这篇文章)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例如在机镜间加上extension tube或镜头前端加上放大滤镜去做到有近摄的效果。前者改变机身结构以改短其最近对焦距离,对成像质素没有太大影响;后者原理则是在镜头先加上一块放大镜去放大影像,但由于多了一块滤镜,对成像质素的影响一定相对前者较大。不想用钱?可以试试前后倒转镜头放上机身上(用人手固定或加上反接环),你会有很大惊喜… 鱼眼镜(Manuel R) 鱼眼镜是一种特殊的超广角镜头,一般视角接近或等于180°、甚至更高视角角度的镜头。 比起和同样有广阔视野的广角镜相比,好的广角镜会有很好的变型控制,但鱼眼镜则反其道而行,成像有着很严重的桶状变型,桶状变型指成像变得愈来愈「圆」。这是鱼眼镜的特别视觉效果 鱼眼镜通常都是定焦镜头,而且主要分2种,包括:鱼眼镜头 Circular Fisheye(圆形鱼眼):拍摄出来的成像是圆的,好像你从防盗眼看出去一样。鱼眼镜头 Full Frame Fisheye (全幅鱼眼):比较常见的鱼眼镜,拍摄出来的成像是正常方型的。 Full Frame Fisheye (全幅鱼眼) Circular Fisheye(圆形鱼眼) 移轴镜移轴镜效果 移轴镜的倾角 (Tilt)功能可以控制景深范围,如上图令全个斜面都清晰。(image credit: Kodak Large Format Photography)建筑物 一般拍摄建筑物是站在地上,为了拍到全貌,相机要稍微向上仰。由于建筑物下部较近上部较远,会拍出「下大上小」的汇聚效果。而移轴镜则是为了修正这种状况而出现。 移轴镜主要有「偏移 (Shift)」及「倾角 (Tilt)」两种功能,可以让你移动镜轴,调整透视的镜头。 拍摄时因不同需要而「高炒」或「低炒」相信是很多人都试过的做法,但同时你亦会发觉成像会因此有很严重的变形(例如人像拍摄时高炒而变得头大身细)。 这种变型尤其在建筑摄影需要尽量避免。所以,移轴镜的偏移功能可以扩大成像圈而改善变型的情况。倾角功能则可以调较成像的景深范围。 不过,由于机械结构比较复杂,并且还要求镜头有更大的视场和后工作空间,所以价钱亦会相对地高。而移轴镜最常见的是玩法是微缩摄影,把一个城巿拍摄得像模型一样。 更加详细的解释:简易图像了解移轴镜头的原理(Nickolas Titkov) 增距镜(Sam Agnew)(Eric Ganz) 增距镜是装置于机身与镜身之间的一个光学组件以增加镜头的焦距。相对买一支更长焦距的镜头,增距镜的价钱会来的便宜很多,而且体积之细令增距镜相对长焦镜头更加轻便。不过相对地,由于装置增距镜后光线由镜头进入感光元件所经过的镜片数量增加,难免会有令成像质素下降的副作用。同时增距镜后亦会令进光量减少,所以镜头光圈在装置增距镜后会变小。 增距镜有倍率之分。一般是 1.4x、1.7x、2x 等,把原有镜头的焦距乘以倍率,就是装置增距镜后的镜头焦距。 选购增距镜方便面亦要考虑多个因素如正副厂等相容性等,详情可见:甚么是增距镜(teleconverter)? 摄影是一个不断的创作过程。在创作的过程中遇到樽颈的时候,或者这四种特别用途的镜头可以令你有一点别的想法? (金象微电影网)
元宵节最实用摄影教程,教你今晚拍出最美烟花 今天是元宵节,烟花焰火表演是各地都必不可少的庆祝项目之一。相信大家不仅想亲身去体验这激动人心的美丽时刻,也希望能够亲手记录下这充满回忆的一刻。其实拍摄烟花焰火比很多人想象的要容易许多,只要按照下面的技巧去尝试一下,你一定会获得出乎意料的结果。烟花绽放 1. 使用三脚架 拍摄焰火最重要的事就是把相机固定在什么东西上,以保证拍摄期间不会晃动,因为拍摄中需要长时间快门,对稳定的要求更高。保证相机稳定最佳的方法就是使用三脚架。如果没有条件,也可以把相机放在现场一些坚固的平面上,比如邮筒、石台等。 2. 遥控快门 使用遥控快门(快门线或无线快门)也是保证相机绝对稳定的因素之一。尽管相机有各种各样的类型,不过几乎都能找到适用的远程快门。如果没有的话,也可以用相机的延时自拍功能代替。不过这样你就需要对焰火出现的的时间进行预测,提前按下快门。拍摄 3. 组织画面 拍摄焰火的困难之一在于决定相机拍摄方向。你要面对的挑战是在焰火开始前就找到拍摄方向——预判是关键。这里有一些供你参考的技巧。 提前熟悉现场——计划是很重要的,应该提前到达现场,找一个好的没有遮挡的拍摄地点。事先估计照片中的前景和背景是什么,保证以后的照片中不会出现一群人的脑袋。注意一下释放焰火的地方和时间——可以从工作人员那里问到一些信息。同时也要事先考虑使用哪支镜头,最好不要在拍摄中途更换镜头。 检查水平——在拍摄过程中,你应该始终注意相机的位置是否水平。如果你用广角镜头,画面中还有周围的场景时这一点就尤为重要。从相机装上三脚架开始,就应该一直保持水平状态。 横拍还是竖拍?——在所有类型的摄影中都有两种主要的构图方式,横拍(风光)或竖拍(人像)。在拍摄焰火时两种都可以,我个人觉得竖拍更好一些——尤其是焰火在竖直方向上有较长的运动轨迹时。如果你希望摄入更多的现场环境,或者想拍多个焰火同时绽放的画面,那么横拍也可以。 记住构图——我发现在实际拍摄中,很容易忽略了去看取景器,而是直接看着天空。此时一定要在头脑中对构图有概念,记住你的相机指向哪里。这个练习也有助于你通过轨迹预判焰火的位置。组织画面 4. 焦距 拍摄焰火最困难的部分是让相机在正确的时间拍摄到正确的画面。使用长焦镜头,或者希望拍摄到构图紧凑的照片则更加困难。我通常使用比较广的焦距,不过在表演中也会尝试拍摄一些构图紧凑的画面(我用变焦镜头),看看自己够不够幸运。像上图那种拉近的照片具有独特的效果,画面上充满了不错的色彩。别忘了用广角镜头拍摄,也可以在后期通过剪裁照片得到同样的效果。焦距 5. 光圈 围绕着拍摄的另一个问题是使用怎样的光圈。很多人认为应该用大光圈,但事实却恰恰相反,焰火发出的光线是很亮的。我发现使用中档到小光圈更合适,比如f/8到f/16。 随着新年的到来,烟花焰火表演是各地都必不可少的庆祝项目之一。相信大家不仅想亲身去体验这激动人心的美丽时刻,也希望能够亲手记录下这充满回忆的一刻。其实拍摄烟花焰火比很多人想象的要容易许多,只要按照下面的技巧去尝试一下,你一定会获得出乎意料的结果。 6. 快门 比光圈更重要的大概就是快门速度了。焰火是会动的,最好的方式是用长时间的快门捕捉记录下它们运动的过程。我使用的技巧是使用B门。B门是指只要你不松开快门,它就会一直打开。你可以在焰火刚刚出现时按下快门,直到消失后再松开(通常要数秒钟)。 注意不要让快门打开太久。人们很容易认为环境很暗,所以就可以让快门打开得越长越好。问题是焰火是很亮的,快门打开太久就会过曝,特别是希望用常开快门拍摄多个焰火时。想拍摄多个焰火需要练习,不过大部分人最后发现拍摄单个的焰火结果最好。快门 7. 感光度 为了获得干净的画面,最好用低感光度,比如ISO 100。 8. 关闭闪光灯 用闪光灯不会有任何效果,只会让相机误以为只需要很短的曝光时间。记住相机的闪光灯只能对几米之内的范围起作用,如果你真的离焰火这么近,那么也就不需要额外的光线了。关闭闪光灯吧。 9. 手动模式 我发现自己最好的照片都是用手动模式和手动对焦拍摄的。大多数相机的自动对焦功能在弱光下很难发挥作用,最终会导致你错失很多拍摄机会。用手动对焦,一旦设置好之后基本就不需要再去改变了,除非你用了大光圈——景深很浅。手动模式 10. 检查拍摄结果 在整个焰火表演中,抽空检查一下拍过的照片。通常我会在开始时拍几张,然后快速回放一下检查效果。只要开始检查好了,以后就不要每拍完一张就检查一下,不过也要时而抽空回放一下。 另外,别忘了尝试一下不同的拍摄角度和方式,比如剪影和其他观众。让相机对着天空能拍到不错的照片,不过有时不同的拍摄角度能获得更加独特的照片。我看过的很多照片中,除了焰火本身外都包含了其他元素——人们、建筑、风景、城市等等。 (金象微电影网)
外国致青春电影《少年时代》没有“自杀”没有"堕胎" 奥斯卡结束了,今年最佳影片的所有入围者都没有空手而归,算是以皆大欢喜的局面收场,但是从柏林电影节一路火到颁奖季的《少年时代》(Boyhood)却在最佳导演与影片上双双落败,slate.com的作者丹科伊斯(Dan Kois)在典礼后专文指出,奥斯卡对《少年时代》的态度是20年来犯的最大错误。 《鸟人》和《少年时代》是去年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二,在位置上把导演或是影片给谁都没什么问题,但在时代意义上,《少年时代》的份量更为重要,只是《鸟人》的时效性对于投票者来说更显话题性。 《鸟人》的成功虽然可以被解读为好莱坞基本教义派对超级英雄电影投出的反对票,但认真去思考其实也不能代表什么? 蜘蛛侠刚回家,DC电影宇宙也才刚揭开序幕,DC、漫威、福斯的英雄大战才正要开始,不管导演冈萨雷斯的手法多新颖、语言多富有力道、观众拍案叫绝的应声者,4月底的《复仇者联盟:奥创纪元》还是会大卖,大家还是在等待2016年的《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这巴掌,真的有打对地方吗?少年时代剧照 《布达佩斯大饭店》反倒是今年令人感到振奋的惊喜,早在2014年初就在柏林登场的本片,基本上不属于11月开始的颁奖季作品,也真的在开跑时难见踪影,直到金球奖入围名单公布才正式加入竞争者行列。 当然在粉嫩可爱的美术设计、轻快流畅的配乐、巧夺天工的化妆技术或是大家最喜欢提到的置中构图外,真正被忽视的还是魏斯安德森高超绝妙的剧本,以三段世代解释了不同人物在不同的历史背景所背负的共业,但不失作者原有的风格和手法,输给《鸟人》算是昨晚最大的意外。当然,在我心中魏斯安德森是绝对不比冈萨雷斯差的。 但理查德·林克莱特真的远比两位都好。 为什么丹会认为《少年时代》在导演与影片上的挫败是演艺学院近 20 年犯的最大错误,在于《少年时代》这种作品不是每年可以出的,更不是每十年可以出的,这部电影的重量从想法开始,就超越了这次所有的入围作品之上。 《少年时代》其实就只是不断不断的两人对话建构起每个人的简单日常,但电影的每分每秒如同一个奇幻的时光机,以最写实(或者残酷)的方式,让每个观众回顾那些遗落在现在之后的时间。 毕竟我们有多少机会,可以花3个小时,好好的回顾自己过往的12年人生呢?时间是什么 我们无法,因为时间太快,我们总是被时间冲着走,同时偶尔被教育着「别回头」,但当我们有机会好好回头时,才惊觉许多无法衡量、量化之事,都变成了今日的我;这不是一部电影所该蕴含的范围,对好莱坞表演体系的批判是,向一名伟大的真实人物致敬是,强调修炼之路的苦痛是,但以时间作为主角? 我一直想着《少年时代》的最后一幕,那对吃了一点太空蛋糕、有些迷幻的大学新鲜生男女,然后把理查德·林克莱特许多电影串成一个有趣的世界观,里面有马修·麦康纳、伊桑·霍克、朱莉·德尔佩、杰克·布莱克…然后,也有你,也有我。 最后发现,少年时代,就是我们的时代。 (金象微电影网)
编剧怎样让你个故事情节擦出火花 从剧本写作角度来看,最小单位不是场景,而是节拍。 沙泊舟:“爸,我知道你不是一个封建家长……” 沙教授(盯着对方):“我就是!” 这就是一个节拍。 肖芮推开车门,却没立即下去,犹豫了一会,向沙泊舟伸过手来。 沙泊舟立刻将她握住。 肖芮(立刻抽出手,笑了笑):“明天见。” 沙泊舟(也笑了笑):“明天见。” 这也是一个节拍。 节拍是一种反应。外部冲突或内心撞击。如果我们将场景设想为一个完整的冲突,那么节拍就是将冲突不断推向高潮的手段。但节拍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作用,就是造成意外结果。 比如我们设想人物A的戏剧性需求是要父亲B不干涉他的婚姻,对抗力量是父亲B有足够的理由来说服儿子,因而产生强烈的戏剧冲突。在这个典型的个人冲突中,按常规,A不应该把B说服,还被臭骂一通。这是冲突的基本法则。但这样处理属于陈词滥调,还要损害B的形象,并且不利于下一场戏情节的发展。但如果A把B说服,那这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场景。所以,我们就需要调用节拍的功能。故事 比如说我们把这个场景分成六个节拍。 1、A进门,很不礼貌地向B提出责问/B看他的电脑,根本不予理睬 2、A把电脑的电源关掉,迫使B作出反应/B拿出家长的威严看着 3、A说,爸,我知道你不是一个封建家长……/B打断:我就是! 4、A见无法和B沟通,转身走开/B说了句:我的想法刚有些转变…… 5、A听到话中有话,立刻站住,再看着B/B却故意不说出来 6、A企图收买B/B却不吃这一套,但意外地表态:我觉得肖芮这孩子还挺不错 从整个场景来看,A和B一直处于冲突之中,观众也希望看到冲突的结果。但B并不是被A说服的。这一点非常重要,而是他早就已经不处于和A对抗的状态。如果你不懂节拍的技巧,那这场戏就可能会成得淡而无味。 A进门要B表态,B说,我觉得肖芮这孩子还挺不错。A有些意外,但立刻便高兴起来。靠,这戏就没法看了。 节拍的质量标准,是要看双方是不是存在真正的冲突。我经常看到这样的对话。“看来,这是一个很强的对手,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哟。”“是队长,我们一定会小心对待的。”这种废话在一些剧本中要占百分之三十。这也是我们许多电视剧不好看的原因之一。 当然,节拍的功能还有许多。我只是想提醒各位,在场景冲突定下来之后,一定要考虑节拍。要么把冲突推向高潮,要么出现意想不到的转折。 (金象微电影网)
使用PS液化滤镜制作搞笑大头娃娃 在网上看多了人物夸张的漫画,手绘又不是很厉害,又想做出效果,实在是纠结。今天的教程就会帮你解决这个问题,来见识一下PS液化功能的强大吧 >>> 原图:原图 最终效果:效果图 1、首先打开需要做效果的人物,Ctrl + J 从新复制一层。通过钢笔工具将人物抠出,如图。将人物抠出 2、点击菜单:滤镜 > 液化,打开液化面板。液化面板 3、通过液化工具,开始调整头部,将人物的特点尽可能的夸张,工具就太简单了,不明白的选中工具,点击人物就明白了。夸张 4、首先通过冻结蒙版工具,将头部全部涂抹上,这样在调整身体的时候,头部就不会受到影响了。5、开始调整身体,让身体小些,调整的时候注意细节,需要耐心。点击确定回到图层。注意细节 6、找个背景放入内部,调整一下人物的边缘。修整完成后和背景层合并。调整一下人物的边缘 7、通过涂抹工具调整细节,涂抹皮肤及明暗部分,让整体效果更像绘制出来的。涂抹皮肤及明暗部分 8、Ctrl + J 重新复制一层,点击菜单:滤镜 > 滤镜库 > 艺术效果 > 绘画涂抹,数值根据不同的人物及颜色自行调整。滤镜 > 滤镜库 > 艺术效果 > 绘画涂抹 9、通过橡皮擦工具,将眼睛等需要增加质感的重新擦出,如图。眼睛 10、现在画面有些单调,新建图层,绘制一个径向渐变,将图层模式换成叠加,让画面颜色更丰富。新建图层 11、将所有图层合并,点击菜单:滤镜 > 滤镜库 > 纹理 > 纹理化,参数如下图。滤镜 > 滤镜库 > 纹理 > 纹理化 最终效果:最后效果 优设头像绘制教程合集! (金象微电影网)
《狼图腾》人类和狼应该怎样正确相处 本人在刷了两遍电影,又看了一些影评中所表达出的不应该杀狼的理解,发现电影《狼图腾》对草原人狼关系的有一个错误的解读。 《狼图腾》书中对草原人狼关系有很清晰的阐述,就是他们是亦敌亦友的关系。这个友,并不是说人和狼有交情,而是在草原这个生态系统中,草原人和草原狼各司其职,各自发挥着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两者缺一不可,就好像携手作战的战友。但同时,人和狼又是互为天敌的关系,狼在草原食物缺乏时期会攻击牲畜,给牧民造成损失,狼皮又是牧民重要副业收入来源,同时围猎捕狼是青壮牧民锻炼和炫耀马技、杆技、胆量的好时机,而掏狼崽是草原上一件凶险、艰难、技术性极强的狩猎项目,也是草原民族抑制草原狼群恶性发展的最主要的方法。因此,围猎捕狼和掏狼崽都是牧民会从事的常规活动。 下面引用书中描述: 陈阵问:阿爸,狼是草原的保护神,那您为什么还要打狼呢?听说你在场部的会上,也同意大打。 老人说:狼太多了就不是神,就成了妖魔,人杀妖魔就没错。要是草原的牛羊被妖魔杀光了,人也活不成,那草原也保不住。我们蒙古人也是腾格派下来保护草原的。没有草原,就没有蒙古人,没有蒙古人也就没有草原。 陈阵心头一震,追问道:您说狼和蒙古人都是草原的卫兵? 老人。。。一面说:蒙古人这么少,要守住这么大的草原难啊。不打狼,蒙古人还要少;打狼打多了,蒙古人更要少。。。 其实在电影中也有类似的有达,毕利格老人说:草原的命是大命,其中所有生物的命都是小命,小命必须服从大命(大概意思)。 但在具体的情节设置上,却和上述这种草原人对草原狼的态度出现矛盾,误导了只看电影的观众。狼图腾海报 首先, 包顺贵下达掏狼崽的指标,毕利格老人表示反对,好像这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指挥,也不是草原人例行要做的事情一样,然后巴图一家掏狼崽的表现也是让人大跌眼镜。全家人表情沉重,巴雅尔不断地哭着,说着不要摔死小狼,大人安抚着巴雅尔。。。这还是从小出生在草原,成长在草原的草原孩子的表现吗? 而书中陈阵口中的巴雅尔却完全是另一个样子: 陈阵问嗄斯迈:巴雅尔敢抓狼尾巴,敢钻狼洞掏狼崽,敢骑烈马,胆子也太大了,你就不怕他出事? 嗄斯迈笑道:蒙古人从小个个都这样。巴图小时候胆子比巴雅尔还大,巴雅尔钻的狼洞没有大狼,狼崽又不咬人,掏出一窝狼崽算什么。 这才真正是草原人的后代应有的样子吧。 其次,陈阵掏狼崽那里有着同样的问题,掏狼崽就是为了杀的,兰木扎布摔死狼崽,不过是在执行蒙古人处理狼崽的仪式,再正常不过,但到了电影里,就变成了一个残暴且唯利是图的小人嘴脸,为了衬托陈阵的爱狼之心,不用以丑化蒙古人的形象为代价吧,误导了看电影的人,以为这是蒙古人中的败类。狼图腾剧照 关于这个,书里是这样描述的: 说完,向后抬手,又蹲了一下右腿,向前抡圆了胳膊,把胖乎乎的小狼崽用力扔向腾格里,像草原牧民每年春节处理过剩的小狗崽一样,抛上天的是它们的灵魂,落下地的是它们的躯壳。陈阵和杨克多次见过这种古老的仪式,过也一直听说,草原牧民也是用这种仪式来处理狼崽。 因此,基于以上这样一种敌对又合作的关系,草原人对草原狼的态度不是不杀,而是不能滥杀,不能赶尽杀绝。电影情节的改编和删节是没有问题的,毕竟五十多万字的小说,却只有两个小时的容量,但是扭曲表达原着的主题和精神,就是问题了,因此不吐不快。 (金象微电影网)
教你怎么用PS制作高大上的马赛克背景 现在这种简约美观的效果非常受欢迎,很多同学都在到处找同类风格的壁纸,今天直接上教程,步骤细致,操作简单,拿来练手再好不过。背景色彩可以自定义,自己怎么喜欢怎么来,学完直接换壁纸,特别实用呦。 示例:样板 这个是我完成的最后效果:最后效果 新建一个足够大的画布。足够大的画布 设置一下前景色。前景色 以及背景色。 小技巧:前景色和背景色很多情况下直接作用在滤镜中,也就是说。我前景色和背景色设置成什么颜色,那我滤镜后就显示这两种颜色。前景色和背景色 新建一层,滤镜-渲染-云彩,这样我得到一个对比度不是那么强烈的云彩。滤镜-渲染-云彩 滤镜-像素化-马赛克。马赛克 复制一层后ctrl+t旋转90度,之所以我要旋转90度是因为我不想最后那张壁纸会出现左右对称这样看着不舒服的感觉。 这一步完成后效果不一样的同学看下画布尺寸,得正方形才可以哟。ctrl+t旋转90度 自由变化上面的那层马赛克,水平斜切30度,横向放大115%。马赛克 完成后把图层混合模式改为叠加。叠加 继续自由变化下面层,水平斜切跟上面的相反,所以我输入-30度,横向放大还是一样,115%,除了颜色之外有点像了是不是?水平斜切 裁剪一下,把边上不整齐的部分去除不要。裁剪 新建一个渐变调整层。 色彩同学们可以选自己喜欢的,不熟悉配色的同学教你一个技巧配色 更改调整层的混合模式为颜色,完成!完成! (金象微电影网)
《武媚娘传奇》穿帮镜头大揭秘,摄影师要注意的细节 近日,电视剧《武媚娘传奇》再被网友发现了惊人穿帮镜头!这次穿帮的是武媚娘的政治大对头长孙无忌,他在上朝下跪行礼时,被网友发现露出光溜溜的双腿——竟然没穿裤子!该镜头的被截图后在网上疯传,不少网友留言调侃:“武后第一次上朝,长孙无忌就耍流氓啊!”“演电视能不能认真点??!长孙无忌上朝不穿裤子腿毛都露出来了……”据悉,扮演长孙无忌的是著名戏骨王绘春,他曾出演《雍正王朝》《闯关东》等电视剧。长孙无忌掀起下裳时露出“白花花”的大腿 武媚娘入感业寺,而细心的网友发现剧中感业寺里的尼姑居然全是男的,“衣服里一看感觉塞了两小苹果”。网友感慨,“是差女演员吗?”尼姑是男的 第一集中,如意与徐慧等人到水边放莲花灯,萧才人一干人等来时,远景里武如意的灯柄是放在肩膀上的,可是到了下一秒的镜头时,灯柄则到了武如意手里了。手里东西位置穿帮 第二集里,韦贵妃与宫女在谈话,早一点的镜头里,韦贵妃双耳下是有一对耳环的,而之后的镜头里,韦贵妃的耳环则又都不见了。韦妃耳环穿帮 再之后,还是韦贵妃在与宫女谈话时,原本宫女手中是捧着一个托盘的,但是在小太监进来禀告之后,镜头里宫女手中的托盘就突然不翼而飞了。侍女手中托盘穿帮 第六集武如意独自到承庆殿遭遇刺客勒脖子,刺客的绳子原本是紧勒其颌骨下方的,然而在武如意被救之后,勒痕则明显地往下移到了肩膀上脖子处,相当诡异。颈部勒痕穿帮 (金象微电影网)
《多啦A梦》3D蓝胖子一直在我心里 常对电影回锅再造的炒冷饭态唾之以鼻,但对《哆啦A梦:伴我同行》里将诸多原有故事重新3D化的契合,却全然未有一丝违和,是那童年的追忆,是那感人肺腑的故事,是那永远长不大的大雄和蓝胖子,方才有感这碗四十多年的冷饭今时依旧能有以最暖心的温度。 《伴我同行》与哆啦A梦每年按部就班的剧场版有着绝然不同,这是一部“完整的”哆啦A梦电影,不再是那以往的大冒险模式,而是将最为经典的多个小故事串联一体,由《从未来之国千里迢迢而来》番外篇为引来道出大雄与多啦A梦的邂逅伊始,再以多啦A梦经典短片动画中的道具合集串烧给予绝佳的喜剧渲染,随之情感的积淀则是《大雄的结婚前夜》里的爱与亲情,最后凭借《再见哆啦A梦》形成电影情感澎湃的洪流引人泪腺,《哆啦A梦回来了》则是那每个人都希望能在一部动画里看到的大团圆结局,全片从始至终一再在着力给观众带来惊喜和感动《哆啦A梦》3D 多啦A梦的情怀是张好牌。但其只能让电影有以亲切,却并不足以可为佳作的理由,这就例比《神笔马良》,一个同样满是奇想的寓言童话,今日改编的新版动画电影,已然面目全非再难让人找到一丝亮点,真正使《伴我同行》足以能被称道为经典,是那苍劲有力的情感渲染,大雄与静香羞涩朦胧却又不乏真挚的爱情,静香出嫁前夜和父亲的长谈,字字珠玑道处了为人父母对孩子的难舍却又希望孩子能成长的亲情,而多啦A梦最后与大雄的压轴友情大戏,同样绝非一味的作态煽情,那美好的回忆为切入对陪伴二字的诠释是如此真切,电影满是童真却没有以幼稚,在天马行空的未来奇想中将爱情、亲情、友情三者给予了辞喻横生的形态。哆啦A梦 回想过往,童年时常会幻想如果身边能有一个哆啦A梦的相伴会有多好,长大后才发现当你看过《哆啦A梦》的时候,那个蓝胖子其实已然入住了你的心房,这部动画实质从来都不是让人学会如何依赖他人,电影通过多啦A梦陪伴看似一无是处,却有着一颗善良仁心大雄的成长,实则是讲述着在面对挫折时要勇于担当,面对成功时不要忘乎所以,做一个真正懂得如何去幸福的人,《哆啦A梦》的故事有开始,却并不应该有终点,那个蓝胖子其实一直都在陪伴着每个喜欢它的人身旁一路同行。大熊 以此片对藤子·F·不二雄先生八十周年的缅怀,无疑是最好的致敬,《伴我同行》浓缩了《哆啦A梦》动画剧集近乎所有的精髓,电影让我们更为立体生动看到了这位漫画巨匠特有的魅力,或许哆啦A梦从它风靡全球的开始这碗饭就从来不曾冷过。 (金象微电影网)
微电影拍摄实用角度大普及 物体被摄的角度(angle)通常也能代表某种对题材的看法。如果角度只是略有变化,可能象征了某种含蓄的情绪渲染,如果角度变化趋向极端,则代表一个影像的重要意义。角度由“摄影机”的位置所决定,与被摄的对象无关。仰角与俯角所摄下的人物意义自然是相反的,虽然内容是同样的人或物,但观众所得到的信息却完全不同。所以形式便是内容,而内容也就是形式。 现实主义的导演通常会避免极端的角度。他们喜欢水平视线的角度,约离地五至六尺,也就是接近一个旁观者的真正身高。这些导演企图捕捉被摄物的每个细节。水平视线镜头(eye-level shots)的角度比较缺乏戏剧性。其实所有的导演大概都会用一点水平视线的角度,以便做叙事交待。 形式主义导演较不在乎被摄物的清晰度,但必须能捕捉到被摄物的精髓。极端的角度会造成扭曲,然而许多导演认为扭曲现实的表面更加真实——是一种象征性的真实。无论现实主义导演还是形式主义导演,都知道观众很容易认同摄影机镜头。现实主义者希望观众能忘记摄影机的存在,而形式主义者则希望观众能注意到它。 一般而言,电影有五种基本镜头角度,即:(1)鸟瞰角度(bird’s-eye view);(2)俯角(high angle);(3)水平角度(eye-level);(4)仰角(low angle);(5)倾斜角度(oblique angle)。当然,除了这五个角度,还有许多其他落于中间的角度。比如说极端的俯角与普通的俯角,其间便有程度的差异。角度越趋极端,越会使观众分散注意力。 “鸟瞰角度”可能是所有角度中最令人迷惑的,因为它是直接从被摄物正上方往下拍(见下图),我们很少从这样的角度看事物,所以其主体显得不易辨认。而导演也多半避免这样的摄影镜位(setup)。不过,在有些情况下,这种角度相当具表达效果。它使观众盘旋在被摄物上空宛如天神般,镜头下的人物往往像蚂蚁般卑微无助。美国版午夜凶铃2 (The Ring Two,美国,2005) 娜奥米·沃茨(Naomi Watts)主演;中田秀夫(Hideo Nakata)导演 图说:摄影机拉高由上鸟瞰下方。这个镜头使主角完全无助,被上方完全主控。(梦工厂提供) 普通的“俯角镜头”并不似鸟瞰那么极端,也因此不那么令人迷惑。摄影机通常架在升降摄影架(crane)上,或者就近的高处,但是不像鸟瞰那般主宰性显著。这种俯角镜头比较接近文学上的全知观点,好像给读者一个梗概,但并不暗示命运。俯角也会使被摄物看来不那么高,而且总是包括作为背景的地板或墙面,其动作感觉也较缓慢。通常这种镜头不大能用来表现速度感,反而比较适合沉缓、呆滞的意义。 用这类镜头也会凸显环境,使环境看来似乎可以吞噬角色。总而言之,俯角会减少被摄物的重要性,使人物显得无害及卑微。 有些导演很不愿意随便用角度主观镜头,他们认为这种方式太具先入为主的成见,也太具道德评价了。例如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Yasujiro Ozu)的作品中,摄影机通常都是离地四尺高——完全是日本人坐在榻榻米上看事物的高度。小津视其角色与自己平等,绝不愿意观众任意轻蔑或同情这些角色。许多时候,角色即是普通人,不特别具美德,也不特别堕落,小津完全让他们展露自己,不用镜头角度来做价值判断。因此,他的镜头是中性的,不带情感,让观众自己做判断。水平角度让人物符合我们自己的愿望。 仰角则与俯角相反,它会增加被摄物的高度,并且带有垂直效果。更确切地说,它能使一个矮的演员看起来较高。动作的速度感增加了,尤其是暴力镜头。仰角会捕捉一种令人困惑的感觉,并且会使环境变小,如天空或天花板都退为背景。就心理上而言,仰角会增加主体的重要性,使物体在观众前方展开,甚具威胁性,也使观众欠缺安全感并觉得被人控制。由仰角摄得的人物通常会引起恐怖、庄严及令人尊敬的感觉(见下面两图)。所以在宣传片以及强调英雄主义的电影中,这类镜头是最常见的。黑色惊魂夜(Halloween:The Curse of Michael Myers,美国,1995) 乔治·威尔伯(George Wilbur)演出;乔·夏培尔(Joe Chappelle)导演 图说:大仰角镜头可以使角色看来强有力又具威胁性,因为它笼罩着摄影机和我们,像个巨人一般。我们像被钉在地上动弹不得,全由别人操控。(Dimension Films提供)蝙蝠侠:开战时刻(Batman Begins,美国,2005) 克里斯丁·贝尔(Christian Bale)主演;克里斯多弗·诺兰(Christopher Nolan)导演 图说:这是一个大仰角镜头,从一个多层楼建筑的地底往上拍摄,蝙蝠侠如天神般自上空展黑翅而降。这类极端角度的镜头常使画面成为抽象图案,迫使观众调适自己所在的位置。这个镜头就是追求这种摸不着北的困惑感。(华纳兄弟提供) “倾斜镜头”的水平线多是斜的,镜头内的人物看起来好像快要跌倒。这种镜头有时用于主观镜头(point-of-view shots),例如醉汉的观点。在心理上,倾斜镜头给人的感觉是紧张、转换及动作即将改变。倾斜镜头使水平和垂直的线条都变成斜线,但很少人使用,因其会使观众迷乱,适合用于暴力的场景,因其可精确地捕捉视觉上焦燥的感觉。 (金象微电影网)
是要用心,每个人都能拍电影 “最好的电影教育就是动手做。我建议每一个新手导演都应该尝试着自己做一部电影,一部三分钟的短片足以教给你很多。” 实际上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是在阅读了费谢沃洛德·普多夫金(Vsevolod Pudovkin)的《电影技巧》后才从摄影转向了电影。普多夫金是一个俄罗斯导演、编剧和演员,创造了颇具影响力的蒙太奇理论。他的代表作常常被拿来跟与他同时代的谢尔盖·爱森斯坦(Sergei Eisenstein)的作品作比较,但不同的是,爱森斯坦运用蒙太奇来赞美大众的力量,而普多夫金则偏爱关注个体的勇气和适应能力。 你曾引用了普多夫金的话,说剪辑是唯一源自电影,并只属于电影的艺术形式。 我认为是的。另外的一切都来自其他东西。编剧,当然就是来自写作;表演来自戏剧;电影艺术来自摄影。只有剪辑是电影独有的。你可以几乎同时地从多个角度观看一个东西,这创造了一种全新的体验。普多夫金给出了一个例子:一个人正在往墙上挂一幅画,突然你看到他的脚滑了一下,椅子动了一下,他的手往下滑,接着画从墙上掉了下去。在那一瞬间,这个人从椅子上掉下来,但你观看这个场景的方式是除剪辑之外的任何方式都无法看到的。电视广告把它做到了极致。撇开内容不说,一些最惊人的电影艺术的例子其实就在那些顶级的电视广告中。 举个例子 米狮龙广告。我是个职业足球迷,我收藏了一些别人送来的比赛录像带,其中包括了广告和其他的东西。去年米狮龙做了一个系列,是关于人们对愉快时光的印象。城市之夜 它的剪辑和摄影是我所见过的最精彩的之一。我忘了他们是在干嘛(卖啤酒),但这的确称得上是首视觉诗歌。而且你意识到,在他们只用了三十秒钟就创造出了一个相当复杂的事物的印象。如果你能运用这种视觉诗歌来讲一个故事,一些有内容的东西,你就能熟练地运用那些更复杂,更微妙的材料。——摘自斯坦利·库布里克《滚石》专访 那时候我读过的最有影响力的一本书是普多夫金的《电影技巧》。这是一本非常简明朴素的书,只阐释,不浮夸。这本书明确表达了剪辑是电影中唯一不与其他艺术形式相关的这一观点。我觉得这本书比爱森斯坦的那些复杂篇章重要得多。——斯坦利·库布里克、普多夫金和现实生活。 马克斯·奥菲尔斯(Max Ophüls)的跟踪镜头和运动摄影风格对库布里克的影响很大,他曾多次在自己的电影中运用它们,包括《光荣之路》( Pathsof Glory) 和《2001太空漫游》(2001: A SpaceOdyssey)。他注意到奥菲尔斯的镜头是如何穿过每一面墙和每一块地板。他曾一度把奥菲尔斯的《欢愉》(Le Plaisir)奉为自己最喜欢的电影。据电影史学家约翰·韦克曼(John Wakeman)所说,奥菲尔斯自己是通过在30年代给安纳托尔·李维克(Anatole Litvak)当助理时学到这些技巧的。后者的电影充满跟踪、横摇和俯冲镜头,这些后来成了马克斯·奥菲尔斯的标志。 在我眼中马克斯·奥菲尔斯是顶级大师,他具备了所有可能的才能。他拥有超乎寻常的鉴赏能力,总能发掘出好的主题,并充分利用它们。他也是一个懂得如何指挥演员的了不起的导演。——摘自1963年版库布里克即使做一部最简单的电影都必须经历所有这些,诸如商业、组织、税务,等等。能有一个整洁的和艺术的环境来创作电影几乎是不可能的,你必须接受它,这是最基本的。 杂志专访拍电影 据说你刚开始做导演的时候对马克斯·奥菲尔斯的电影十分着迷。 是的,他的作品非常棒。我特别欣赏他的运动摄影技巧。那个时候我在现代艺术博物馆和电影院里看了很多片子,比起读那些厚重的电影美学书籍,看电影让我学到了更多。 ——库布里克访谈(1969) 如果能给你一个回到十九岁重新开始的机会,你会选择去电影学院读书吗?学习电影拍摄 “最好的电影教育就是动手做。我建议每一个新手导演都应该尝试着自己做一部电影,一部三分钟的短片足以教给你很多。”我明白我那个时候做的每件事都是我现在作为导演和制片所做的所有事的缩影。其中有很多非创意的部分是必须要解决的,即使做一部最简单的电影都必须经历所有这些,诸如商业、组织、税务,等等。能有一个整洁的和艺术的环境来创作电影几乎是不可能的,你必须接受它,这是最基本的。需要强调的一点是,一个人真的对电影感兴趣的话,他就应当尽可能快地找到尽可能多的钱,并开始创作。这不像以前那么难了。我在五十年代初刚开始做独立电影的时候曾引起了很大的关注,因为在这个由少数几个大制片厂垄断的工业体系中,我似乎是个怪胎。我能制作出电影已经使所有人震惊了。但其实每个人都可以做电影,即使对摄影知识和磁带录音机没那么了解,只要有野心,再加上点天赋。我们的确正站在一个革命性的新电影时代的开端。——库布里克访谈(1969) (金象微电影网)
怎样才能让国产科幻片突飞猛进 好莱坞电影《星际穿越》叫好又叫座,让科幻大片再次成为热门话题。很多人都在问:国产科幻片的时代何时才能来临?如今,本土电影工业的成熟正促使一批国产科幻片踏上征程,在今年掀起了一股科幻题材的拍摄热潮。科幻作家刘慈欣的小说《三体》三部曲将被拍成电影的消息,更是让很多人对国产科幻电影充满期待。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益派咨询,对2013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9.2%的受访者看过国产科幻电影。73.6%的受访者期待更多国产科幻作品搬上银幕。54.6%的受访者提出,国产科幻电影不一定要大制作,即便资金、技术有限,通过情节和想象也能取得成功。 73.6%受访者期待更多国产科幻作品搬上银幕 调查中,79.4%的受访者表示喜欢看科幻电影。69.2%的受访者看过国产科幻电影。 北京某高校学生刘文昌,一直很喜欢看科幻电影,“我是看《异形》、《终结者》、《2001太空漫游》等电影长大的,外星人既有可怕的,也有友好的,太空探索既虚无又浪漫。西方科幻电影往往注重营造一个体系,就像造了一个平行世界”。终结者 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徐娅,科幻启蒙来自于《奥秘》、《小哥白尼》等科普连环画杂志。“小学时去图书馆,《奥秘》和《小哥白尼》的装订册永远紧俏,一借到就会迫不及待地看完。”徐娅印象比较深的国产科幻作品,是《霹雳贝贝》和《疯狂的兔子》,都是张之路编剧作品。“《霹雳贝贝》非常好看,但最后让贝贝的能力消失了。如果能重拍,将贝贝的能力演绎得更强大、深刻一些,一定还会受追捧。”霹雳贝贝 “我对《疯狂的兔子》印象更深,电影中营造的氛围比较压抑,分不清现实和幻想的小朋友容易害怕。”徐娅认为,国产电影在科幻领域的尝试其实非常有限,目前刚处于起步阶段。 电影《三体》导演张番番说:“我是70后,小时候也看《奥秘》,非常吸引人。无论哪一代人,对科幻题材其实一直充满兴趣。” 著名作家王晋康认为,国产科幻电影的“势”已经到了。“投资人和公司在买版权,观众市场也已经成熟,而经过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一批作家的耕耘,能拿出来拍成电影的科幻文本,四五十部都没有问题——文本已经做好准备,就看电影人的了。” 调查中,73.6%的受访者期待更多国产科幻题材作品搬上银幕。 受访者指出国产科幻电影三大制约因素:导演、特效、编剧 受访者如何评价现在的国产科幻电影?调查中,仅29.2%的受访者对国产科幻电影评价较好,46.4%的受访者觉得一般,还有24.4%的受访者直言较差。 对于国产科幻电影发展,受访者认为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有三:导演想象力不够丰富(68.3%)、缺乏高水准的特效和后期制作人员(61.1%)、编剧的科学素养和积累不够(55.5%)。其他制约因素还有:创作空间有限(37.9%)、投资市场缺乏对科幻题材的认知(35.7%)、投入成本高(25.2%)、公众对国内科幻片没信心(21.9%)、观众对科学兴趣一般(10.1%)等。 “如果社会和生活的主题是生存和功利,你就不能期待人们有暇思考未来。”在徐娅看来,国内电影从业者基本没有把握科幻的能力,“科学素养缺乏不说,主要是思想和意识太封闭、太自我。” 对此,张番番反问:“为什么大家都不去了解,就认为一部作品一定是个烂片呢?” 对于一些人对国产科幻片的质疑,电影《三体》出品方游族影业副总裁杨璐回应,目前好的科幻作品都被电影公司争相收购,但因为这么多年没有太成功的科幻片,观众都在等谁能做红第一部。“我们希望靠作品来建立观众的信心,如果像外界说的为了投机,我现在就可以打包卖掉,何必这么辛苦”。 杨璐表示,对于投资人来说,会倾向于投资大IP(知识产权)价值的电影。“拉开中国科幻电影序幕的作品应该挑大的来做”。电影的本质还是场面和感情,就科幻题材来说,很多人看了好的科幻作品后,会刷新思考世界的角度,“我们也希望给观众更多启示”。 调查中,72.3%的受访者认为,对于国产科幻片来说,如何将专业科学知识融入生活和情感,引发观众共鸣,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54.6%受访者提出国产科幻电影不一定要大制作,通过情节和想象也能成功 某传媒咨询公司产品经理周泽宇是个科幻电影迷。“《星际穿越》受追捧,可能是因为它有一个宏大的背景设定和一种普适的情感诉求,容易引起观众的惊叹和共鸣,但就科幻内核来说,它背后其实是种哀伤的宿命论,人类陷入了一个互为因果的怪圈”。周泽宇认为,这种多层次的表现能力恰恰是国产科幻电影所缺乏的。“《彗星来时那一夜》、《月球》等电影,基本没有特效,场景也非常简单,但利用科幻制造了新的矛盾和角度,帮助人们发现了一个窥视人性和社会的新视角,这才是科幻电影的本质”。 调查中,54.6%的受访者提出,国产科幻电影不一定要大制作,即便资金、技术有限,通过情节和想象,给观众以视觉感官外的震撼,也能取得成功。 王晋康认为,不能把科幻电影看成类型片。从主题上来说,它的体量非常大,“科技在改变生活的方方面面,和科技相关的东西非常多”。从手法上来说,“科幻在场面和视野上的优势也是无可取代的。《三体》电影能不能完全成功现在不好说,但短时间内,中国科幻电影一定会有一个大的飞跃,而且这个飞跃会持续二三十年”。 对此,张番番也表示认同,“科幻是一件外衣,里面可以穿所有的内容,战争的、爱情的、探讨人性的”。在他看来,中国肯定能做科幻电影,“之前没做,一是因为中国电影工业体系不够成熟;二是科幻作品本身,以前的一些科幻小说离生活比较远,变成电影比较困难;三是土壤,国外的科幻氛围营造得比较早。但今天的中国其实已经具备了科幻片的土壤”。 他说,在电影中,简单的东西比复杂的东西会带给人更多回味,他执导的科幻片仍会遵循商业片的规律,“我们要做的是一个类似《星际穿越》这样合格的商品,因此,会先满足大部分观众的基本需求”。 (金象微电影网)
站在埃菲尔铁塔顶端看巴黎 说到法国最著名的地标之一,很多人脑中一定会浮现出埃菲尔铁塔(Eiffel Tower)的身影,不过到底大家对它的了解又有多少呢? 在1889年落成的艾菲尔铁塔赢得许多好评,尤其是一手孕育出铁塔的设计师Gustave Eiffel更是得到了各方的赞美。但你知道吗,原来他还在铁塔的第三层(最顶层)为自己建造了一个小公寓。 消息曝光后,这座公寓更是瞬间成了当时许多巴黎人梦想的居所,许多巴黎上流社会人士愿意捧著大把钞票想要租下这里,但被Gustave Eiffel给一口回绝了。埃菲尔铁塔远景 公寓里头虽然不大却非常舒适,和铁塔的钢铁大梁相比之下,公寓内的风格反而是走简单、温新的路线。公寓里的塔柱 墙上不仅贴满了温馨的壁纸,还有精巧的木制橱柜,甚至还放了一台大钢琴,搭配著1,000英迟高的美景,这样的公寓光看照片就让人好生羡慕。摆设 你可能会觉得奇怪,这不是设计师Gustave Eiffel的公寓吗?除了他之外的另一个男士是谁?他是大家都认识的发明家Thomas Edison (爱迪生),在当时他可是经常来这间公寓做客,还曾经赠送自己的发明-留声机给Eiffel当作礼物,两人之间的交情深厚可想而知。公寓内景 从公寓位置向外看的风景俯视埃菲尔铁塔 下次有机会到塔顶的话,不妨仔细寻找这间公寓的踪影喔!因为有不少网友还笑说,他们不知道上去铁塔过几次,却都没有发现呢。
6种玩法摄影也能“趣多多” 随着科技发展,摄影创作的效果和种类也越来越多,有时候尝试一些不同的创作手法,能拍出非同一般的视觉效果,包括使用特殊镜头,或通过后制软体编修等。6大经典的趣味摄影技法,一起来看看你是否都尝试过了吧! 移轴效果和伪移轴效果:拍出玩具模型感 移轴镜头一颗要价不菲,然而其特殊的光学设计,却能拍出不同于一般镜头的效果,由于成像圈较大,且镜身能偏移(Shift)或倾角(Tilt),它不仅能将一些俯瞰的风景拍得像玩具模型,也能在拍摄建筑、商品时避免广角镜头难以克服的变形及延伸景深的效果。移轴手法,现在也越来越多被用在影剧或电影拍摄上,尤其是在国外的一些影集中,常常这样微缩的城市之景用做过场片段或是片头片尾影片,像日剧「家族游戏」、英剧「新世纪福尔摩斯」等。 对于一般摄影玩家来说,移轴镜的价格真是让人难以入手,正因为如此,网上也有国内不少朋友以旧镜头自行改造成移轴镜头,另外趣味镜头厂商Lensbaby也有推出较亲民的版本。另外,去租借来玩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国内借一天大概在700~900元不等。详细拍摄教学,可参考站内的「移轴镜头拍摄技巧全攻略」。 不过老实说,现在不少微单眼、小DC中也都内建有移轴镜头效果,而且就算相机内没有趣味滤镜功能,透过电脑编修软体也是能获得类似的样子。一般建议在后制使用该效果时,拍摄内容还是以晴天俯瞰城市的角度去拍比较讨喜,效果也会比较明显。▲移轴镜头拍出来的效果最广为人知的就是玩具模型风的城市鸟瞰景 借位创意效果:搞笑KUSO是亮点 在网上搜索「借位」,一定能看到很多夸张又KUSO的照片,有些是巧合,而有些却是设计过的,无论如何,都是因为被摄者或物间因为距离的差异和拍摄角度的关系,而产生一些超现实的有趣画面。这样的手法,用在旅游纪念照拍摄时,能为照片加不少分,没有太多的技术或器材要求,就怕想不到而已。 虽说没有太多的技术要求,但还是有一些小诀窍,由于被摄者或物体之间存在差距,所以建议在光圈先决模式中拍摄,设定较小的光圈数值,以确保拍摄主体们都在景深内,都是清晰的。如果是要捕捉动态瞬间,例如跳跃起来的画面时,则也要同时兼顾快门速度,有必要的话可提升感光度以确保足够的快门速度。▲借位的手法总是能呈现一些超现实或搞笑的画面 长曝水流风景:如丝绸般的流动感 在风景摄影中,长曝是一种经典手法,除了在夜晚捕捉夜景或拍摄光轨时常用外,白天拍摄野外风光时,也常用来拍摄溪流、湖或海。透过长时间的曝光,能彻底且柔顺地模糊移动中的物体,把波澜起伏的水面拍得像丝绸一般顺滑,就算场景中原来有很多人来来去去,也会因模糊效果而使他们在画面中「消失身影」,得到宁静前空旷的纯粹景色。 日间长曝,需要使用减光镜(ND镜),以在固定光圈值下换取更长时间的快门,达到模糊移动物体的效果。除了减光镜外,常用的基本配备还有脚架、无线遥控快门或快门线,减少相机长曝时可能造成的晃动,干扰拍摄结果。想知道更多拍摄时要注意事项和技巧,可参考「简单7步教你拍出完美长曝相片」。▲长曝拍摄湖或海景,可拍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数位红外线效果:超现实CG感场景 也许不少朋友早在网上看过很多色彩效果比较奇异的摄影作品,看起来不那么真实,反而比较像电脑绘制出来的CG图,就像一些电玩的场景一样。其实这还是真的场景,只是用红外线摄影的手法,透过特殊的红外线滤镜,滤掉可见光,仅让红外线打在感光元件上,拍出这样梦幻的景色。想要尝试红外线摄影,需要改造相机或是套用滤镜,改造相机的效果似乎会比套用滤镜来得好,但由于成本较高,因此一些前辈多建议大家,可先从外接红外线滤镜开始试试看,试过之后觉得真的喜欢,再找相机去改装也不迟。想知道更具体的红外线摄影教学,可以参考「鬼魅的红外摄影技巧」。 由于现在数位后制技术进步,就算步滤镜也不改机,也是能用后制软体「伪造」红外线摄影的视觉效果,选一张自己拍的作品试试看吧!▲红外线摄影能将景色拍出不同寻常的梦幻感 多重曝光人像创作:融入拍摄者内心世界 将两张照片结合进行重曝已经不是什么新的技法,早在十九世纪就有摄影师尝试过这种拍摄效果。重曝也有多种不一样的效果选择,而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将人像与自然纹路结合的类型,且在纹路的选择上,越明显曝出来的效果越好,像白色天空背景下的叶子、树枝或龟裂的土地等。 其实现在不少相机内都有内建多重曝光功能,不只微单眼及消费性小相机,连专业单眼相机如Canon 5D3、Nikon D800等,就算不依靠后制合成,在相机里就能完成重曝,且也具备多种不同的合成效果可供选择。 进行人像类的重曝创作,首先当然是要拍摄需要用来合成的两张照片,人像照的部分,最好以白色等纯色的背景,且采逆光拍摄,才能得到轮廓足够清晰的人像。阴天的天空也是个不错的背景选择;而自然纹路的拍摄基本上也差不多。建议可在LiveView模式下进行拍摄,当在完成第一张的拍摄,开始拍摄第二张时,萤幕画面上会半透明显示第一张画面,方便你第二张取景构图。 也许你的相机内还是没有具备这个功能,但你手上的智慧型手机一定能下载安装到可玩重曝摄影的APP,不然也是能靠Photoshop或Lightroom等后制软体来制作效果。▲人像与重曝的结合,不仅能增添艺术感,也能更多地诠释角色的内在心理 360度全景摄影:打造个人小星球 现在不少相机和手机中也都配备全景摄影的功能,方便大家在拍摄一些宽阔的场景时,不需要分段拍摄再进电脑后制拼接。不过如果想要再全景摄影上再做一些不一样的效果,将宽阔的场景「星球化」的话,虽然说手机有专门的APP可快速进行后制,但用相机拍摄的话还是需要扎扎实实地分段拍摄,然后依靠后制的力量了。 拍摄360度全景作品,需要注意的事项和全景摄影大致相同,需要上脚架、手动模式拍摄,方便掌握调整每张照片的曝光量,且建议采用小光圈拍摄,保证景深深度,白平衡最好也选择手动调整,并注意每张之间最好保留1/3的交叠边。更详细的全景摄影技法,可参考站内相关文章(点选前文连结)。另外,如果想让星球的接合看起来更自然,注意要拍摄张数要足够,拼接变形起来比较不容易显得突兀。 完成拍摄后,到电脑中利用后制软体先将照片拼接成一般的全景图,再开始进行翻转和扭曲滤镜,向星球形状转型。▲360度全景的特殊视觉,常常带给读者新奇的感受 (金象微电影网)
6种玩法摄影也能“趣多多” 随着科技发展,摄影创作的效果和种类也越来越多,有时候尝试一些不同的创作手法,能拍出非同一般的视觉效果,包括使用特殊镜头,或通过后制软体编修等。6大经典的趣味摄影技法,一起来看看你是否都尝试过了吧! 移轴效果和伪移轴效果:拍出玩具模型感 移轴镜头一颗要价不菲,然而其特殊的光学设计,却能拍出不同于一般镜头的效果,由于成像圈较大,且镜身能偏移(Shift)或倾角(Tilt),它不仅能将一些俯瞰的风景拍得像玩具模型,也能在拍摄建筑、商品时避免广角镜头难以克服的变形及延伸景深的效果。移轴手法,现在也越来越多被用在影剧或电影拍摄上,尤其是在国外的一些影集中,常常这样微缩的城市之景用做过场片段或是片头片尾影片,像日剧「家族游戏」、英剧「新世纪福尔摩斯」等。 对于一般摄影玩家来说,移轴镜的价格真是让人难以入手,正因为如此,网上也有国内不少朋友以旧镜头自行改造成移轴镜头,另外趣味镜头厂商Lensbaby也有推出较亲民的版本。另外,去租借来玩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国内借一天大概在700~900元不等。详细拍摄教学,可参考站内的「移轴镜头拍摄技巧全攻略」。 不过老实说,现在不少微单眼、小DC中也都内建有移轴镜头效果,而且就算相机内没有趣味滤镜功能,透过电脑编修软体也是能获得类似的样子。一般建议在后制使用该效果时,拍摄内容还是以晴天俯瞰城市的角度去拍比较讨喜,效果也会比较明显。▲移轴镜头拍出来的效果最广为人知的就是玩具模型风的城市鸟瞰景 借位创意效果:搞笑KUSO是亮点 在网上搜索「借位」,一定能看到很多夸张又KUSO的照片,有些是巧合,而有些却是设计过的,无论如何,都是因为被摄者或物间因为距离的差异和拍摄角度的关系,而产生一些超现实的有趣画面。这样的手法,用在旅游纪念照拍摄时,能为照片加不少分,没有太多的技术或器材要求,就怕想不到而已。 虽说没有太多的技术要求,但还是有一些小诀窍,由于被摄者或物体之间存在差距,所以建议在光圈先决模式中拍摄,设定较小的光圈数值,以确保拍摄主体们都在景深内,都是清晰的。如果是要捕捉动态瞬间,例如跳跃起来的画面时,则也要同时兼顾快门速度,有必要的话可提升感光度以确保足够的快门速度。▲借位的手法总是能呈现一些超现实或搞笑的画面 长曝水流风景:如丝绸般的流动感 在风景摄影中,长曝是一种经典手法,除了在夜晚捕捉夜景或拍摄光轨时常用外,白天拍摄野外风光时,也常用来拍摄溪流、湖或海。透过长时间的曝光,能彻底且柔顺地模糊移动中的物体,把波澜起伏的水面拍得像丝绸一般顺滑,就算场景中原来有很多人来来去去,也会因模糊效果而使他们在画面中「消失身影」,得到宁静前空旷的纯粹景色。 日间长曝,需要使用减光镜(ND镜),以在固定光圈值下换取更长时间的快门,达到模糊移动物体的效果。除了减光镜外,常用的基本配备还有脚架、无线遥控快门或快门线,减少相机长曝时可能造成的晃动,干扰拍摄结果。想知道更多拍摄时要注意事项和技巧,可参考「简单7步教你拍出完美长曝相片」。▲长曝拍摄湖或海景,可拍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数位红外线效果:超现实CG感场景 也许不少朋友早在网上看过很多色彩效果比较奇异的摄影作品,看起来不那么真实,反而比较像电脑绘制出来的CG图,就像一些电玩的场景一样。其实这还是真的场景,只是用红外线摄影的手法,透过特殊的红外线滤镜,滤掉可见光,仅让红外线打在感光元件上,拍出这样梦幻的景色。想要尝试红外线摄影,需要改造相机或是套用滤镜,改造相机的效果似乎会比套用滤镜来得好,但由于成本较高,因此一些前辈多建议大家,可先从外接红外线滤镜开始试试看,试过之后觉得真的喜欢,再找相机去改装也不迟。想知道更具体的红外线摄影教学,可以参考「鬼魅的红外摄影技巧」。 由于现在数位后制技术进步,就算步滤镜也不改机,也是能用后制软体「伪造」红外线摄影的视觉效果,选一张自己拍的作品试试看吧!▲红外线摄影能将景色拍出不同寻常的梦幻感 多重曝光人像创作:融入拍摄者内心世界 将两张照片结合进行重曝已经不是什么新的技法,早在十九世纪就有摄影师尝试过这种拍摄效果。重曝也有多种不一样的效果选择,而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将人像与自然纹路结合的类型,且在纹路的选择上,越明显曝出来的效果越好,像白色天空背景下的叶子、树枝或龟裂的土地等。 其实现在不少相机内都有内建多重曝光功能,不只微单眼及消费性小相机,连专业单眼相机如Canon 5D3、Nikon D800等,就算不依靠后制合成,在相机里就能完成重曝,且也具备多种不同的合成效果可供选择。 进行人像类的重曝创作,首先当然是要拍摄需要用来合成的两张照片,人像照的部分,最好以白色等纯色的背景,且采逆光拍摄,才能得到轮廓足够清晰的人像。阴天的天空也是个不错的背景选择;而自然纹路的拍摄基本上也差不多。建议可在LiveView模式下进行拍摄,当在完成第一张的拍摄,开始拍摄第二张时,萤幕画面上会半透明显示第一张画面,方便你第二张取景构图。 也许你的相机内还是没有具备这个功能,但你手上的智慧型手机一定能下载安装到可玩重曝摄影的APP,不然也是能靠Photoshop或Lightroom等后制软体来制作效果。▲人像与重曝的结合,不仅能增添艺术感,也能更多地诠释角色的内在心理 360度全景摄影:打造个人小星球 现在不少相机和手机中也都配备全景摄影的功能,方便大家在拍摄一些宽阔的场景时,不需要分段拍摄再进电脑后制拼接。不过如果想要再全景摄影上再做一些不一样的效果,将宽阔的场景「星球化」的话,虽然说手机有专门的APP可快速进行后制,但用相机拍摄的话还是需要扎扎实实地分段拍摄,然后依靠后制的力量了。 拍摄360度全景作品,需要注意的事项和全景摄影大致相同,需要上脚架、手动模式拍摄,方便掌握调整每张照片的曝光量,且建议采用小光圈拍摄,保证景深深度,白平衡最好也选择手动调整,并注意每张之间最好保留1/3的交叠边。更详细的全景摄影技法,可参考站内相关文章(点选前文连结)。另外,如果想让星球的接合看起来更自然,注意要拍摄张数要足够,拼接变形起来比较不容易显得突兀。 完成拍摄后,到电脑中利用后制软体先将照片拼接成一般的全景图,再开始进行翻转和扭曲滤镜,向星球形状转型。▲360度全景的特殊视觉,常常带给读者新奇的感受 (金象微电影网)
摄影师拼镜头拼器材不如拼技术 在相机横行的时代,拼像素拼贵成为了许多摄影人的坏毛病。在比较这些之前,有没有先想过你的摄影技术如何?你是否能驾驭得了现在的相机?这部相机在你手中是否浪费了,一系列的问题,你有想过吗?有人用手机就能拍出大片,你是否也可以?先不要盲目拼像素了,有这些技术与相机无关! 1.确定拍摄主题 当你拍完一张照片的时候,退一步想想为什么要拍摄这张照片?你真正想要拍摄的主题是什么?一旦你知道是什么让你下定决心按快门,那么你拍到的照片就更容易传达你要表现的情感了。走出去拍照片 2.走出去 不要害怕离开房间去拍摄,门口和窗户等等都可以成为你构图的框架。外面世界可以让你遇到更多精彩的画面,也可以让你尝试更多的构图方式。精彩的画面 3.利用自然和人造的纹理 就像光、影和颜色在照片中扮演的角色一样,纹理、质感等细节也能构成照片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当你想要表现它们的时候,把焦点对准它们吧。风景的色彩 4.保持照片的趣味性 很多时候,在看到一个想要拍摄的场景的时候,我都会尝试引导一下场景中的事物,让照片变得更加有趣。就像拍摄小孩时,可以在其中放入一些小玩具来引导小孩出现在你想要的位置。而且这也不会看起来不自然,因为它也是属于生活中的一部分。照片的趣味性 5.使用自然环境创建一个场景 观察周围的环境是关键。看看光来自哪里,你周围的环境有什幺元素。背光时树能产生有趣的光线和影子,而水面则能产生倒影。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周围的这些有趣的元素,展开自己的想象力来营造一个精彩的故事,以此来吸引观众。拍摄环境 6.用好你手上拥有的拍摄工具 对于手机功能非常发达的时代,你已经不一定要用相机来拍照了。手机不离身给我们随时随地拍摄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先把你的手机的拍摄功能用上吧!夕阳 7.描述细节 对我来说,很多时候,照片让我喜欢的原因是它的感情触动了我。而这往往是通过描述能够感动你的细节来体现的。天空 8.正确的曝光 曝光是一张照片的关键所在,如何利用好它并且打破它则是作品的成功所在。就像拍摄风景照时,你会密切关注曝光,确保云彩和天空仍有层次,前景仍然可以辨认出细节,过渡自然。这里的关键便是处理好这两个细节间的平衡。正确的曝光 9.创建合理的比例 当你试图寻找适合的角度去展现拍摄主题的美丽、大气时,景物的比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通过景物的比例关系可以很直观地表现出主题的特点。构图比例 10.注意逆光的位置 在拍摄一个主题之前,先要清楚拍摄环境的光线情况。问一问自己,“光线落在哪里了?”“阴影又在哪里了?”逆光拍摄是非常好的拍摄手法,改变一下曝光,多尝试一下拍摄的效果。影子和剪影都是非常好的拍摄主题,运用好它们吧!逆光 (金象微电影网)
金城武:我是一个只想把事情做好的人 这一幕,不知揪紧多少台下观众的心。身子缓缓沉进游泳池中,金城武的脸在蓝色水光下占据了半个银幕。镜头停格、特写,他的眼角飘落一颗男儿泪,水泪交融……《如果‧爱》 《如果‧爱》一片中,金城武的耀眼演出,不但使他人气直线攀升,最近更让他一举登上美国《新闻周刊》(Newsweek)封面。这个国际媒体称他是未来的“Drama King之一,并以标题「大跃进」(Making the great leap),预言金城武将从「亚洲受欢迎的演员走向真正的国际巨星。」 这部电影的导演陈可辛,向来以独具慧眼著称。他最擅长发现演员个性中隐微的一面,然后融入剧本,所以观众再熟悉的演员,都能在他的镜头下出现令人眼睛一亮的表现。10年前,《甜蜜蜜》中的黎明就是最精采的例子。 不过,在陈可辛眼中,发掘黎明都算是「有迹可寻」的,反而是金城武的表现令他「惊喜」。「我觉得我拍那么多戏里面,这次跟金城武的碰撞是最奇妙的,」陈可辛说。从一开始对金城武「很担心」,到最后陈可辛完全同意:「他比我更了解那个角色。」《甜蜜蜜》 金城武不喜欢接受采访,举凡跟他个性有关的形容词,几乎都离不开内向、慢熟、害羞、不爱说话……,这也是陈可辛起初担心的原因,他看来「比较不沟通、难接近」。 但是到了片厂,金城武让所有人都觉得意外:「这部戏他是问最多问题的,」陈可辛说。同戏对手的演员周迅也特别提到,金城武尤其爱问「为什么?」 我想知道那种感觉 「我想知道那个感觉,想演出那个差别,」金城武自己解释有很多问题的理由。 片中他饰演的角色「林见东」,历经一场跨越10年的苦恋,爱与恨、现实与记忆彼此纠缠,感情既强烈又压抑,迥异于过往金城武的形象。「为什么这个男人可以爱10年?为什么可以这么爱?为什么可以爱这么久?」金城武反覆追问,想更深入「林见东」的内心世界。 如何传递这「10年之差」,也是金城武自认对他难度最高的挑战。「到底爱是什么东西?如果大家演出来都是同一种感觉,就不需要那么多演员了,」他说。 遇上爱问问题的金城武,「我就明白为什么很多导演说他不容易合作,」陈可辛笑着说。其实大部份导演并不喜欢太多问题的演员,因为问得多,难免让人觉得权威受到挑战。侧脸 而且金城武劈头第一句就是:「我觉得这个角色很无聊」。换作其他导演,可能掉头走人。偏偏对象是陈可辛,注定2人会擦出火花,因为陈可辛只是笑笑地回答:「对呀,所以找你演,看你怎么演得不一样。」 金城武的「问」,不是只等着导演给答案,里面有更多自己的思考与诠释。透过「问」,不仅让他口中这个本来「无聊」的角色,后来发光发热,更与陈可辛的创作发生许多新的、始料未及的激荡。 电影院里的观众或许不知道,《如果‧爱》的剧本、台词,不少出自金城武的贡献。 让导演感动到「怕」的演出 整部戏中最难拍的场景之一,是金城武与周迅在试片间里碰面,两个人都是千言万语涌上心头,眼神交会,该说些什么? 陈可辛几经琢磨,总算写出这样的对话,由金城武先说:「我要带你回去见老孙(指10年前在北京的周迅)。」周迅回答:「我就是老孙。」然后金城武反驳:「你不是老孙,因为老孙爱我。」 最后这句话,陈可辛原本预期金城武会温柔、深情地讲,没想到金城武一声大吼,当场大家都傻了。 「我们都感动到很『怕』,很怕会不行,」陈可辛笑着说,怕的是现场虽然感动,观众却不能接受,所以他不放心,仍旧补拍了「文艺版」。只是两相比较下,还是金城武第一次的表现最有张力,因此作为正式上映的版本。剧照 另一幕,是电影进入尾声,金城武坐在店里吃面,与池珍熙对戏。如何呈现已经平复的心境?金城武主动要求:「能不能让池珍熙多问我一个问题,给我多讲一句话?」于是陈可辛多加了2句:「戏演完了?」、「该演完了。」意外为电影多添了一段余韵。 随着《如果‧爱》将代表香港角逐当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金城武的演艺事业有机会再创高峰。这个15年前,在华视八点档《草地状元》中被名制作人葛福鸿一眼相中,唱过台语歌「夏天的代志」,演过《报告班长Ⅲ》里穿着迷彩服搞笑班兵的大男孩,透过一次又一次让观众惊艳的演出,蜕变为国际瞩目的艺人。 与其说是金城武的风采令人难忘,倒不如说那「爱问为什么」的敬业精神,更是他能脱胎换骨的关键! 你也可以这样做 在工作中遇到困惑发问,是很重要的习惯。不仅因为发问才能指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是独立思考的象征。但是问问题也要有技巧。而且问题传递出的应该是试图理解彼此、或克服障碍的建设性思维,不只是反映抱怨或批判。别忘了,问问题的目的经常就决定你会得到什么答案,而答案又将决定最后会带给你什么样的结果。金城武 vs.《Cheers》 Q1:进入30岁后的人生阶段,你对工作与生活的态度有没有什么改变? A:嗯……还好吧……只是有时候觉得……哇!已经过了30岁了耶……哈哈哈……。其实对工作或生活的态度……还是觉得……就是随缘吧。 Q2:未来你最想尝试哪一类型的角色? A:嗯……其实,很多角色真的都很想尝试,现在很难说哪一种,应该是遇到好的故事、好的剧本就会想参与。 Q3:通常你怎么揣摩一个角色的个性? A:就是多跟导演讨论吧,导演和对手演员的沟通。 Q4:揣摩过程中,遇到瓶颈或困难时,你会用什么方法来克服? A:嗯……我不知道耶……其实,不是说要怎么克服……多跟导演和工作人员沟通互动,慢慢地更了解角色个性及整个故事吧。 Q5:你用什么方法来排解压力? A:还好啊,跟一般人差不多吧?找家人或朋友,一起聊聊天喝喝东西。 Q6:什么东西是你工作中最不能缺少的? A:工作中?嗯……还是生活中啊?……(想了一下)计算机、网络吗……哈哈哈。(其实好像不太明白你的问题耶……你的不能缺少是指什么型态的东西呢?) Q7:就是你工作主要的乐趣或动力来自何处?比方说,可能是新鲜感、成就感,或是自我挑战的感受等等…… A:哈哈哈……。怪不得一开始有点不明白,因为没说什么「最重要」的是什么。 可以说是看到完成一部作品之后的感觉吧。我希望观众可以喜欢,也希望作品是可以感动人的。拍一部喜剧,就要令观众哈哈大笑;或者是伤心感人的,也希望看的人会被感动。 其实这很难耶,真的要让人被感动……但是这是一直希望做到的事。 Q8:到目前为止,你最喜欢哪一部电影? A:喜欢的电影?很多……最喜欢哪一部啊……嗯……很难讲是哪一部耶,每一个年纪跟阶段喜欢的都不同,也都会在改变,不同的类型的电影也很难比较喜欢哪一部,喜欢的其实真的很多。(email访问实录)金城武 经纪人张汉菁谈金城武 最大特质:专心是金城武一大特质。他做演员时,就专心做演员,不做歌手。现在很多演员事业都做多方面延伸,但给观众的形象却模糊了。金城武这点跟一般演员很不一样。 对专业的想法:把一件事做好,不分大小。他曾提到有一位做皮衣的老师傅,手艺很好,像这样对工作专注的人物就让他很着迷。 工作动力的来源:看到完成作品的满足感,是他最大的工作动力来源。每部戏拍完,他都会找机会自己留下来看完,看完以后非常开心。 追求的工作境界:他曾经说过,最希望他的作品可以感动人,不管是喜剧或悲剧都好。但要人感动,真的不简单。 金城武谈金城武 谈自己:我是一个只想把事情做好的人,拍戏或做其他事,我都会尽力而为,可是看到人多,我就会怕。 定位自己的演艺生涯:还是希望先把戏演好,所以一直都没有出唱片。 到底要做到什么定位自己也不知道,现在的我有机会碰到许多好的导演,就应该珍惜机会、好好地当个演员,否则就对不起他们!将来希望能以导演的身分去拍电影……可能这只是一个很小的梦吧! 对生活与工作的想法:我不喜欢安排太多的工作,我宁愿用更多的时间看书、旅游、学习,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能做的事情很有限,所以要多挑一些自己喜欢做的。(Cheers整理自金城武近年的公开谈话与报导) (金象微电影网)
Would you marry me Rap)(은혁)Love Oh Baby My Girl.그댄 나의 전부 눈부시게 아름다운 나의 신부 신이 주신 선물(银赫)Love Oh Baby My Girl.你是我的全部美丽得耀眼 我的新娘 神给我的礼物(희철)행복한가요 그대의 까만 눈에서 눈물이 흐르죠(希澈)幸福吗?黑色的眼睛流着眼泪直到你满头白发我的爱 我的你 我发誓我一直爱你(성민)그대를 사랑한다는 말 평생 매일 해주고 싶어(晟敏)爱你这句话 想每天对你表白(려욱)Would You Marry Me?널 사랑하고 아끼며 살아가고 싶어(厉旭)Would You Marry Me?爱你一生 珍惜一世(강인)그대가 잠이 들 때마다 내 팔에 재워주고 싶어(强仁)想让你枕着我的手臂入睡(한경)Would You Marry Me? 이런 나의 마음 허락해줄래?(韩庚)Would You Marry Me?你愿意接受我的心吗?(규현)평생 곁에 있을게 I do 널 사랑하는 걸 I do(圭贤)我会一直留在你身边 I do我对你的爱 I do(예성)눈과 비가 와도 아껴주면서 I do 너를 지켜줄게 My Love(艺声)珍惜每一刻 I do守护着你 My LoveRap)   (동해)하얀 드레스를 입은 그대턱시도를 입은 나의 모습발걸음을 맞추며 걷는 우리 저 달님과 별에 I Swear 거짓말 싫어 의심싫어사랑하는 나의 공주 Stay With Me(东海)穿着白色婚纱的你穿着礼服的我我们共同面对星月 I Swear不要谎言不要猜疑我爱的公主 Stay With Me(시원)우리가 나이를 먹어도 웃으며 살아가고 싶어(始源)我们要笑着一起老去(이특)Would You Marry Me?나의 모든 날을 함께 해줄래(利特)Would You Marry Me?和我度过一生(려욱)힘들고 어려워도 I do 늘 내가 있을게 I do(厉旭)即使疲惫 I do也守护在你身边I do(예성)우리 함께하는 많은 날 동안 I do 매일 감사할게 My Love(艺声)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 I do每天都在感恩 My Love(규현)오래 전부터 너를 위해 준비한내 손에 빛나는 반지를 받아줘(圭贤)那枚为你准备已久戒指 在我手中闪闪发光 请接受吧(예성)오늘과 같은 맘으로 지금의 약속 기억할게 Would You Marry Me?(艺声)永远守护我们的约定Would You Marry Me?(성민)평생 곁에 있을게 I do 널 사랑하는 걸 I do(晟敏)我会一直留在你身边 I do我对你的爱I do(규현)눈과 비가 와도 아껴주면서 I do 너를 지켜줄게 I do(圭贤)珍惜每一刻 I do守护着你I doRap)(은혁)내가 그대에게 드릴 것은 사랑밖에 없죠그저 그뿐인걸 보잘것없죠서툴러보이고 많이 부족해도나의 사랑 나의 그대 지켜줄게요(银赫)能给你的只有爱 即使微不足道 我会守住我的爱 我的你 我们共同的约定(신동)한가지만 약속해줄래?무슨일 있어도 우리 서로 사랑하기로...그뿐이야(神童)可以答应我一件事吗?无论什么事情 我们都彼此相爱 仅此而已(려욱)나와 결혼해줄래? I do(厉旭)愿意嫁给我吗? I do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