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前一盏灯09 佛前一盏灯09
关注数: 184 粉丝数: 212 发帖数: 12,139 关注贴吧数: 12
不看僧面看佛面 不看僧面看佛面 一对居士夫妇来找清净倾诉:妻子在夜市地摊上买了一个包,用了不到两天,拉链就坏掉了,很生气,要丈夫陪自己去找卖主理论,甚至发狠要丈夫踢翻他的地摊,警告他不许再卖假货。结果丈夫不但不去,还表示算了,说再买一个就行了。妻子嫌丈夫懦弱,丈夫说妻子小气。争论不休,让清净给评评理。 清净讲了一个“孔子和颜回”的故事: 颜回爱学习,德性又好,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一天,颜回去街上办事,见一家布店前围满了人。他上前一问,才知道是买布的跟卖布的发生了纠纷。只听买布的大嚷大叫:“三八就是二十三,你为啥要我二十四个钱?”颜回走到买布的跟前,施一礼说:“这位大哥,三八是二十四,怎么会是二十三呢?是你算错了,不要吵啦。”买布的仍不服气,指着颜回的鼻子说:“谁请你出来评理的?你算老几?要评理只有找孔夫子,错与不错只有他说了算!走,咱找他评理去!”颜回说:“好。孔夫子若评你错了怎么办?”买布的说:“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头。你错了呢?”颜回说:“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冠。”二人打着赌,找到了孔子。孔子问明了情况,对颜回笑笑说:“三八就是二十三哪!颜回,你输啦,把冠取下来给人家吧!”颜回从来不跟老师斗嘴。他听孔子评他错了,就老老实实摘下帽子,交给了买布的。那人接过帽子,得意地走了。对孔子的评判,颜回表面上绝对服从,心里却想不通。他认为孔子已老糊涂,便不想再跟孔子学习了。
只有恩赐,绝无惩罚 只有恩赐,绝无惩罚 上天给我们的一切,只有恩赐,绝无惩罚。 和我们相遇的每一个人,都是我们生命中的菩萨。 在我们身上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是未来成佛的因缘。 我们的一举一动,上天都在时时关注,视同独子。 我们的每一步成长,上天都在悄然辅助,视同独子。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上天最疼爱的孩子,上天永远不舍得惩罚我们,只会适时以一个适当的方式提醒我们:断恶修善,生起出离心,增上菩提心,获得究竟解脱。 我们做错了,上天会为我们纠正;我们继续做错,上天继续纠正;我们执著做错,上天执著纠正;我们强行做错,上天会强行纠正。 世界如此圆满。该去的去了,该来的来了,该发生的发生了,不该有的都没有。一切都是刚刚好,多一点则偏,少一点则不圆。云在青天,水在瓶里,眉毛在上,鼻孔朝下,饥了有饭,困了能眠。 世界因我而存在,我为世界而觉醒。缘起如梦,无常幻化。地水火风空,工农商学兵,人人为我梦碌碌,我为人人幻悠悠。十方如来,同一慈力,一切众生,共一悲仰。 山河大地,即是如来妙用;天地万物,即为法身显现;芸芸众生,尽显妙思纷纭;古往今来,无非前尘影事。 所谓上天,就是我们本具的佛性,大光明藏。真如法界,本来清净。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身贫道不贫 身贫道不贫 结伴朝拜喇荣五明佛学院,在数万间修道茅棚中感受了高原缺氧、饭不熟、水不开、一日温差如同四季等体验。 一个居士感慨:在这里修行的师父们太穷、太苦、太可怜了。 清净讲了两个公案: 《增壹阿含经》卷五:迦叶白佛言:“世尊,我观二种义:现法得安乐住义,复为未来众生而作大明。未来世众生当如是念:‘过去上座六神通,出家日久,梵行纯熟,为世尊所叹,智慧梵行者之所奉事。彼于长夜习阿练若、赞叹阿练若,粪扫衣乞食、赞叹粪扫衣乞食法。’诸有闻者,净心随喜,长夜皆得安乐饶益。”佛告迦叶:“善哉!善哉!迦叶,汝则长夜多所饶益、安乐众生,哀愍世间,安乐天人。” 孔子赞叹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作为修道人,缺少衣食,并不为穷,没有正法知见才是真穷;自然环境恶劣,并不为苦,遇不到善知识才是真苦;生活条件差,并不可怜,修道一场,不能了生死才是真可怜。永嘉大师《证道歌》云:“穷释子,口称贫,实是身贫道不贫;贫则身常披缕褐,道则心藏无价珍。” 《入行论》云:“赞等令我散,彼坏厌离心,嫉姤诸有德,破坏圆满事。”意思说:受到称赞、获得名闻利养等,会让我缘善法时心思散乱,而且会毁坏我对轮回的厌离心,让我嫉妒具有功德的人,由此破坏自己的善根与别人的圆满盛事。因此,赞誉等是引生众多过失的源泉。
应机说法 应机说法(释清净法师博客) 朝拜普贤菩萨,从车站转乘一辆出租车前往峨眉山。 一位居士在车上和出租车司机讨论直接到达峨眉山金顶的价格,说:“你要便宜点,我们从老远来拜菩萨,坐你的车你也有一份功德。再说了,我们还有师父一起来的,师父是三宝,人天师,坐你的车是你的福报。”司机说:“师父怎么了,就是我亲爹坐我的车,也是这个价。”另一个居士说:“我们明天还要参观一天,只要你价格便宜,我们明天包你的车,你也可以跟着我们拜拜菩萨,保佑平安。”司机立刻同意降价。大家都笑了。 清净讲了一个“兔子钓鱼的故事”: 一只兔子去钓鱼,第一天空手而回。第二天又去钓鱼,依旧空手而归。第三天直到天黑了,也还是什么也没钓到。没办法,兔子只好收竿准备回家,这时,一条大鲤鱼跳出水面,大声对兔子吼道:“兔子,明天你再用胡萝卜来钓鱼,我非扁你不可”。 应机说法,契理契机,历来被强调为弘扬佛法的基本原则。契理,谓符合法界本来的真实、真理,亦即符合佛法万古不易之理;契机,谓适应时机与众生的根机。《楞伽经》偈云:“彼彼诸病人,良医随处方,如来为众生,随心应量说。”谓佛针对众生不同的疾病,开出不同的处方。药无贵贱,对症则良。法无高下,应机为妙。即便是高深的佛法,若不当机,也成“非法”,导致听法者难以接受你的说法甚而反感和对抗。 《无量义经》中,佛陀说他四十余年来观察众生诸根性欲而说法,“性欲无量,故说法无量”,“以诸众生性欲不同,种种说法”,应机所说虽有不同,然皆契一理,皆能洗除众生烦恼尘垢。有如江、河、溪、渠、井、池水,皆能洗除污垢。 《法华经》“方便品”佛曰:“吾从成佛以来,种种因缘,种种譬喻,广演言教,无数方便引导众生,令离诸著。” 太虚大师云:“非契真理,则失佛学之体;非协时机,则失佛学之用。”
调皮小孩 调皮小孩(清净法师博客) 居士说:学佛多年了,也诵经打坐念佛,禅净密都接触过,跑了很多寺院,各种活动都积极参加,也算得上老居士了。可在生活中遇到一些棘手的事,烦恼起来了依旧解决不了,感觉无从下手,真不知从哪里下功夫。 清净说:我们的思想中具有佛性(第八识),习性(第七识)和理性(第六识)。我们的佛性智慧完全相同,理性思维也差不多,但习性却相差甚远。习性作为潜意识在内心深处对我们的理性思维影响巨大,崇高和堕落,快乐和烦恼都由它所造成。不过,我们不能用善恶和对错来评判习性,因为它只是个被我们生生世世以来宠坏了的“调皮小孩”。我们须时时返观内照,只要觉察烦恼心和分别念一启动,就当知道是习性这个小孩又要调皮了,立刻跟它说:“乖,听话,不要闹,我们发了菩提心,是要成佛的。”于是,它就乖乖安下来。我们就可以用佛性智慧和理性思维应对生命中发生的各种事件了。 佛教唯识宗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八识,调皮小孩就是第七识末那识,修行的过程,就是转化调皮小孩的过程。调皮小孩乖一层,修行就上一层。它转为平等性智,八识也就转为四智,就是转凡成圣。 第八识为阿赖耶识,又称为藏识,含能藏、所藏、执藏三义,是一切善恶种子寄托的所在。《密严经》偈云:“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如金与指镮,展转无差别。” 第七识为末那识。末那识恒常在分别、审察、思量,念念不忘第八阿赖耶识为我,因为有四个根本烦恼(我痴、我见、我爱、我慢)跟着它,故我执的成见很深,所有的烦恼都是这末那识的执著而生起的。 第六识为意识,具有认识抽象概念的功能。前五识(眼、耳、鼻、舌、身)中有一识起作用,意识便同时俱起。此外,意识对内外之境,不分有形无形,及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有比知、推测的作用。因此迷悟升沉之业,皆由意识而作。类似于职业经理人,迷时受“调皮小孩”七识末那识的影响和制约,与“眼、耳、鼻、舌、身”五个部门相互服务。修行就是通过调动意识的理性主导作用,以般若和止观等修证,用菩提心感化末那识主动建立意识和藏识的绿色通道,化烦恼为菩提,转八识为四智。
钱的问题 钱的问题(释清净法师微信号:fo13792631196) 一个居士说:每次带亲戚、朋友、同事们进寺院,我都带头供养寺院,本想让他们学会布施供养,但发现他们反倒更误解佛教了,认为学佛就是花钱,寺院就是搞钱,从此更不敢学佛了。 清净讲了一个孔子的故事: 《吕氏春秋.察微》:春秋时代,鲁国有这样一条法规:凡是鲁国人到其他国家去旅行,看到有鲁国人沦为奴隶,可以自己垫钱把他先赎回,待回鲁国后到官府去报销。官府用国库的钱支付赎金,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子贡到国外去,恰好碰到有一个鲁国人在那里做奴隶,就掏钱赎出了他。回国以后子贡既没有张扬,也没去报销所垫付的赎金。那个被赎回的人把情况讲给众人,人们都称赞子贡仗义,人格高尚。一时间,街头巷尾都把这件事当作美谈。孔子知道了这件事,不仅没有表扬这子贡,还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责怪他犯了一个有违社会大道的错误,是只为小义而不顾大道。 孔子指出:由于子贡没有到官府去报销赎金而被人们称赞为品格高尚,那么其他的人在国外看到鲁国人沦为奴隶,就要对是否垫钱把他赎出来产生犹豫。因为垫钱把他赎出来再去官府报销领奖,人们就会说自己不仗义,不高尚;不去官府报销,自己的损失谁来补。于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好假装没看见。从客观上讲,子贡抬高善行门槛的行为妨碍了更多的在外国做奴隶的鲁国人被赎买回来。 第二则故事:有人掉进水里,亲人在岸上喊,如果能救上他的,[url]http://发 表[/url]就送恩人一头牛以作报酬。孔子的学生子路路过此地,立刻跳下水救起那个人,并且高兴地接受了报酬。其他人觉得子路贪小利。孔子却表扬了他。说你为大家做了一个榜样,今后再有人遇到险情,大家都会奋不顾身,整个国家就会有许多人因此而得救。利益与道义是对等的,既然行善,没有必要害怕获得相应的利益。 清净说:你带朋友们到寺院作供养是好事,但却在人群中提高了学佛的成本,从而让穷人感觉学不起佛,只好敬而远之,乃至去信仰其它宗教,佛教或许会因此信众基础愈加薄弱。
慈悲心就是观世音菩萨 慈悲心就是观世音菩萨(释清净法师博客) 居士问:我遇到困难向观世音菩萨祈祷,观世音菩萨就会帮助我吗?菩萨是以什么形式帮助我呢? 清净读诵了《法华经》中“普门品”: “世尊妙相具,我今重问彼,佛子何因缘,名为观世音?” 具足妙相尊,偈答无尽意:“汝听观音行,善应诸方所。 宏誓深如海,历劫不思议,侍多千亿佛,发大清净愿。 我为汝略说,闻名及见身,心念不空过,能灭诸有苦。 假使兴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观音力,火坑变成池。 或漂流巨海,龙鱼诸鬼难,念彼观音力,波浪不能没。 或在须弥峰,为人所推堕,念彼观音力,如日虚空住。 或被恶人逐,堕落金刚山,念彼观音力,不能损一毛。 或值怨贼绕,各执刀加害,念彼观音力,咸即起慈心。 或遭王难苦,临刑欲寿终,念彼观音力,刀寻段段坏。 或囚禁枷锁,手足被杻械,念彼观音力,释然得解脱。 咒诅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还着于本人。 或遇恶罗刹,毒龙诸鬼等,念彼观音力,时悉不敢害。 若恶兽围绕,利牙爪可怖,念彼观音力,疾走无边方。 蚖蛇及蝮蝎,气毒烟火然,念彼观音力,寻声自回去。 云雷鼓掣电,降雹澍大雨,念彼观音力,应时得消散。 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 具足神通力,广修智方便,十方诸国土,无刹不现身。 种种诸恶趣,地狱鬼畜生,生老病死苦,以渐悉令灭。 真观清净观,广大智慧观,悲观及慈观,常愿常瞻仰。 无垢清净光,慧日破诸暗,能伏灾风火,普明照世间。 悲体戒雷震,慈意妙大云,澍甘露法雨,灭除烦恼焰。 诤讼经官处,怖畏军阵中,念彼观音力,众怨悉退散。 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是故须常念。 念念勿生疑,观世音净圣,于苦恼死厄,能为作依怙。 具一切功德,慈眼视众生,福聚海无量,是故应顶礼。”
慈悲心就是观世音菩萨(释清净法师博客) 慈悲心就是观世音菩萨(释清净法师博客) 居士问:我遇到困难向观世音菩萨祈祷,观世音菩萨就会帮助我吗?菩萨是以什么形式帮助我呢? 清净读诵了《法华经》中“普门品”: “世尊妙相具,我今重问彼,佛子何因缘,名为观世音?” 具足妙相尊,偈答无尽意:“汝听观音行,善应诸方所。 宏誓深如海,历劫不思议,侍多千亿佛,发大清净愿。 我为汝略说,闻名及见身,心念不空过,能灭诸有苦。 假使兴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观音力,火坑变成池。 或漂流巨海,龙鱼诸鬼难,念彼观音力,波浪不能没。 或在须弥峰,为人所推堕,念彼观音力,如日虚空住。 或被恶人逐,堕落金刚山,念彼观音力,不能损一毛。 或值怨贼绕,各执刀加害,念彼观音力,咸即起慈心。 或遭王难苦,临刑欲寿终,念彼观音力,刀寻段段坏。 或囚禁枷锁,手足被杻械,念彼观音力,释然得解脱。 咒诅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还着于本人。 或遇恶罗刹,毒龙诸鬼等,念彼观音力,时悉不敢害。 若恶兽围绕,利牙爪可怖,念彼观音力,疾走无边方。 蚖蛇及蝮蝎,气毒烟火然,念彼观音力,寻声自回去。 云雷鼓掣电,降雹澍大雨,念彼观音力,应时得消散。 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 具足神通力,广修智方便,十方诸国土,无刹不现身。 种种诸恶趣,地狱鬼畜生,生老病死苦,以渐悉令灭。 真观清净观,广大智慧观,悲观及慈观,常愿常瞻仰。 无垢清净光,慧日破诸暗,能伏灾风火,普明照世间。 悲体戒雷震,慈意妙大云,澍甘露法雨,灭除烦恼焰。 诤讼经官处,怖畏军阵中,念彼观音力,众怨悉退散。 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是故须常念。 念念勿生疑,观世音净圣,于苦恼死厄,能为作依怙。 具一切功德,慈眼视众生,福聚海无量,是故应顶礼。”
慈悲心就是观世音菩萨 慈悲心就是观世音菩萨(释清净法师博客) 居士问:我遇到困难向观世音菩萨祈祷,观世音菩萨就会帮助我吗?菩萨是以什么形式帮助我呢? 清净读诵了《法华经》中“普门品”: “世尊妙相具,我今重问彼,佛子何因缘,名为观世音?” 具足妙相尊,偈答无尽意:“汝听观音行,善应诸方所。 宏誓深如海,历劫不思议,侍多千亿佛,发大清净愿。 我为汝略说,闻名及见身,心念不空过,能灭诸有苦。 假使兴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观音力,火坑变成池。 或漂流巨海,龙鱼诸鬼难,念彼观音力,波浪不能没。 或在须弥峰,为人所推堕,念彼观音力,如日虚空住。 或被恶人逐,堕落金刚山,念彼观音力,不能损一毛。 或值怨贼绕,各执刀加害,念彼观音力,咸即起慈心。 或遭王难苦,临刑欲寿终,念彼观音力,刀寻段段坏。 或囚禁枷锁,手足被杻械,念彼观音力,释然得解脱。 咒诅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还着于本人。 或遇恶罗刹,毒龙诸鬼等,念彼观音力,时悉不敢害。 若恶兽围绕,利牙爪可怖,念彼观音力,疾走无边方。 蚖蛇及蝮蝎,气毒烟火然,念彼观音力,寻声自回去。 云雷鼓掣电,降雹澍大雨,念彼观音力,应时得消散。 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 具足神通力,广修智方便,十方诸国土,无刹不现身。 种种诸恶趣,地狱鬼畜生,生老病死苦,以渐悉令灭。 真观清净观,广大智慧观,悲观及慈观,常愿常瞻仰。 无垢清净光,慧日破诸暗,能伏灾风火,普明照世间。 悲体戒雷震,慈意妙大云,澍甘露法雨,灭除烦恼焰。 诤讼经官处,怖畏军阵中,念彼观音力,众怨悉退散。 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是故须常念。 念念勿生疑,观世音净圣,于苦恼死厄,能为作依怙。 具一切功德,慈眼视众生,福聚海无量,是故应顶礼。”
阿弥陀佛的超世弘愿(释清净法师博客) 阿弥陀佛的超世弘愿(释清净法师博客) 佛陀为了一大事因缘出兴于世,一音说法,千机并育,开显宇宙人生真相,指明了人生的目的与意义。怜愍我们这些烦恼众生轮回三界六道,头出头没,受无量苦;欲令一切众生离生死苦,得涅槃乐,遂以无尽大悲宣说净宗出世大法,欲使上智下愚一切人等,信愿持名,仰赖阿弥陀佛弘愿威力,横超三界,往生净土,速疾成佛。 在久远的过去,阿弥陀佛有一世曾经做国王,当时有佛出世,叫“世自在王佛”。国王听了佛所宣讲的无上妙法,非常高兴,放弃王位,发心出家,号“法藏比丘”。 心量广大的法藏比丘,为使所有众生都能脱离苦海,向世自在王佛表露了建立清净国土的雄心壮志。世自在王佛应法藏比丘的心愿,为他广说诸佛国土的情状及众生生存境界。法藏比丘闻佛所说,经过漫长时劫的思惟,超发无上殊胜的四十八愿。 其中五愿:正定必至涅盘愿、光明遍照十方愿、诸佛称名赞叹愿、十念皆生我国愿与勤修我皆接引愿,乃阿弥陀佛大愿之眼目,也是释迦如来一代时教的核心。 第十八愿“十念皆生我国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大意是:设使我成佛,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听闻到安乐净土弥陀名号功德,便生起至诚至信之心,欢喜踊跃,愿生我国,所念佛号乃至只有十声,即得往生。若信愿持名十声者不得往生的话,我终不成佛。唯有犯五逆重罪而又诽谤正法的众生,不为此愿所摄。 此愿是阿弥陀佛摄众生愿的核心,被尊为大愿之王。是四十八愿的核心,是阿弥陀佛主动、平等、无条件救度凡夫众生的一大创举。其伟大之处在于:以他方诸佛所放舍的、无力修行的罪恶生死凡夫为救度对象。须知往生西方净土,全仗弥陀愿力,无须计较自己修行的功夫、烦恼业障的厚薄。众生不论智愚、善恶,皆可乘此愿王,念佛往生;纵是不懂任何佛理的愚夫愚妇,只要真信切愿,一向念佛,即潜通佛智,暗合道妙,乘此大愿,必得往生。 蕅益大师说:得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至圆顿至简易的念佛法门乃一代时教归宗结顶之法。如同印光大师所赞:净土法门,其大无外,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九界众生舍此则上无以圆成佛道,十方诸佛离此则下无以普度群萌。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
宽恕江湖(释清净法师博客) 宽恕江湖(释清净法师博客) 一个担任领导职务的居士诉说自己工作中的烦恼:自己的一个副职是高干子弟,平时在工作中很不配合自己,有时见了面连一个招呼也不打,很影响自己威信,搞得自己很窝火,很生气,又无可奈何。感慨“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清净讲了一个故事: 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他有个属下叫杨戏,性格孤僻,不善于言语。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话了!”蒋琬坦然一笑,说:“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气秉性。让杨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所以,他只好不做声了。其实,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后来,有人赞蒋琬“宰相肚里能撑船”。 清净说:俗话说“人在江湖漂,哪能不中招”,职场中什么人都会遇到,什么事都可能发生,要包容,要宽恕。其实,你只是被自己的感觉伤害了而已。如果你不包容他,就会继续被伤害;如果你能宽恕对方,也就宽恕了自己! 居士问:难道佛教就只是教人忍让,就没有更好的办法吗? 清净说:我不想用各种理论来混淆你,但你必须看清自己的烦恼和恐惧如何混淆了生命真相。它使你沦为世界的受害者,但那不是生命的事实。一旦感觉沦为受害者,你便再也看不清你的能力、成就、辉煌、精彩和幸福。 我们经常会感觉自己是某个事件的受害者,可那只是一场虚幻的游戏,一种镜中的人生,毫无真实可言。侵犯你的那个人,不过反映出你缺乏自我肯定的事实而已,是你自己的念头对号入座,或者干脆在自己的镜子里造出了他的形相,演绎了事件的发生。怀恨他,对你没有一点好处;惩罚他,更不会让你好受一些。你只需接受眼前的一切,事件会自行转变。保持一份中立的心态去看世界,你就会明白,他的存在只是提供你一个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而已。 我们每个人都是:当你宽恕了江湖,江湖也就风平浪静。释放那些虐待你的人吧!为他们祈福,不要用报复的念头捆绑他们。用包容、宽恕和祝福,温柔地释放他们。你很明白,在释放他们之际,同时也释放了自己!
女儿出家(释清净法师博客) 女儿出家(释清净法师博客) 一个女孩子读完初中就辍学打工了,老板学佛,她跟着老板经常到寺院里做义工,然后就剃度出家了。因为想到父母不会同意,所以就一直隐瞒消息。半年后,家里听到风声,就炸锅了,打听到哪个寺院,就准备去寺院大闹,抢回女儿。 听到消息,女儿坐立不安,担心父母来闹,给寺院添麻烦。一个老居士自恃口才出众,就主动请缨,到她家里去做思想工作。于是买了水果点心,登门造访。 母亲问:您是干什么的,我怎么不认识您? 老居士:我是寺院的居士,受常住的委托来看望您二老! 母亲:我们和寺院又没关系,来看我们干什么? 老居士:您女儿发心出家了,功德无量,我们都随喜祝贺! 母亲变脸了,怒吼:原来是你把我女儿拐跑了,你还我女儿! 老居士:出家是好事,是多生多劫修来的福报! 母亲:说出家那么好,那你怎么不出家? 老居士:我年龄大,出家不合适了! 母亲:那你女儿年龄小,你怎么不让她出家? 老居士:我想让她出家,可女儿不听我的! 母亲:我女儿为什么就听你的,你是不是给她吃药了,给她洗脑了,你个老骗子,@#¥%……&*(此处删去521字)! 老居士:老菩萨你别生气,慢慢说! 母亲:我亲生女儿没了,我和你个骗子还有什么好说的,我现在就打110,把你这个人贩子抓起来! 家里人、左邻右舍都闻讯赶过来,七嘴八舌,群情激奋,把老居士骂的号啕大哭,狼狈而逃。 后来,父母来到寺院,女儿安排父母在寺院住了几天。母亲看到寺院条件还可以,女儿气色很好,也饿不着,半年不见,还胖了十几斤。掉了几次眼泪后,和女儿说:“你愿意出家,那就由你吧,想回家了说一声,你那个房间我给你留着,什么时候想回来都可以!”父母回去后,还在村里建了个小佛堂。 就出家这件事来说,做说客真是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
女儿出家(释清净法师博客) 女儿出家(释清净法师博客) 一个女孩子读完初中就辍学打工了,老板学佛,她跟着老板经常到寺院里做义工,然后就剃度出家了。因为想到父母不会同意,所以就一直隐瞒消息。半年后,家里听到风声,就炸锅了,打听到哪个寺院,就准备去寺院大闹,抢回女儿。 听到消息,女儿坐立不安,担心父母来闹,给寺院添麻烦。一个老居士自恃口才出众,就主动请缨,到她家里去做思想工作。于是买了水果点心,登门造访。 母亲问:您是干什么的,我怎么不认识您? 老居士:我是寺院的居士,受常住的委托来看望您二老! 母亲:我们和寺院又没关系,来看我们干什么? 老居士:您女儿发心出家了,功德无量,我们都随喜祝贺! 母亲变脸了,怒吼:原来是你把我女儿拐跑了,你还我女儿! 老居士:出家是好事,是多生多劫修来的福报! 母亲:说出家那么好,那你怎么不出家? 老居士:我年龄大,出家不合适了! 母亲:那你女儿年龄小,你怎么不让她出家? 老居士:我想让她出家,可女儿不听我的! 母亲:我女儿为什么就听你的,你是不是给她吃药了,给她洗脑了,你个老骗子,@#¥%……&*(此处删去521字)! 老居士:老菩萨你别生气,慢慢说! 母亲:我亲生女儿没了,我和你个骗子还有什么好说的,我现在就打110,把你这个人贩子抓起来! 家里人、左邻右舍都闻讯赶过来,七嘴八舌,群情激奋,把老居士骂的号啕大哭,狼狈而逃。 后来,父母来到寺院,女儿安排父母在寺院住了几天。母亲看到寺院条件还可以,女儿气色很好,也饿不着,半年不见,还胖了十几斤。掉了几次眼泪后,和女儿说:“你愿意出家,那就由你吧,想回家了说一声,你那个房间我给你留着,什么时候想回来都可以!”父母回去后,还在村里建了个小佛堂。 就出家这件事来说,做说客真是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
女儿出家(释清净法师博客) 女儿出家(释清净法师博客) 一个女孩子读完初中就辍学打工了,老板学佛,她跟着老板经常到寺院里做义工,然后就剃度出家了。因为想到父母不会同意,所以就一直隐瞒消息。半年后,家里听到风声,就炸锅了,打听到哪个寺院,就准备去寺院大闹,抢回女儿。 听到消息,女儿坐立不安,担心父母来闹,给寺院添麻烦。一个老居士自恃口才出众,就主动请缨,到她家里去做思想工作。于是买了水果点心,登门造访。 母亲问:您是干什么的,我怎么不认识您? 老居士:我是寺院的居士,受常住的委托来看望您二老! 母亲:我们和寺院又没关系,来看我们干什么? 老居士:您女儿发心出家了,功德无量,我们都随喜祝贺! 母亲变脸了,怒吼:原来是你把我女儿拐跑了,你还我女儿! 老居士:出家是好事,是多生多劫修来的福报! 母亲:说出家那么好,那你怎么不出家? 老居士:我年龄大,出家不合适了! 母亲:那你女儿年龄小,你怎么不让她出家? 老居士:我想让她出家,可女儿不听我的! 母亲:我女儿为什么就听你的,你是不是给她吃药了,给她洗脑了,你个老骗子,@#¥%……&*(此处删去521字)! 老居士:老菩萨你别生气,慢慢说! 母亲:我亲生女儿没了,我和你个骗子还有什么好说的,我现在就打110,把你这个人贩子抓起来! 家里人、左邻右舍都闻讯赶过来,七嘴八舌,群情激奋,把老居士骂的号啕大哭,狼狈而逃。 后来,父母来到寺院,女儿安排父母在寺院住了几天。母亲看到寺院条件还可以,女儿气色很好,也饿不着,半年不见,还胖了十几斤。掉了几次眼泪后,和女儿说:“你愿意出家,那就由你吧,想回家了说一声,你那个房间我给你留着,什么时候想回来都可以!”父母回去后,还在村里建了个小佛堂。 就出家这件事来说,做说客真是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
女儿出家(释清净法师博客) 女儿出家(释清净法师博客) 一个女孩子读完初中就辍学打工了,老板学佛,她跟着老板经常到寺院里做义工,然后就剃度出家了。因为想到父母不会同意,所以就一直隐瞒消息。半年后,家里听到风声,就炸锅了,打听到哪个寺院,就准备去寺院大闹,抢回女儿。 听到消息,女儿坐立不安,担心父母来闹,给寺院添麻烦。一个老居士自恃口才出众,就主动请缨,到她家里去做思想工作。于是买了水果点心,登门造访。 母亲问:您是干什么的,我怎么不认识您? 老居士:我是寺院的居士,受常住的委托来看望您二老! 母亲:我们和寺院又没关系,来看我们干什么? 老居士:您女儿发心出家了,功德无量,我们都随喜祝贺! 母亲变脸了,怒吼:原来是你把我女儿拐跑了,你还我女儿! 老居士:出家是好事,是多生多劫修来的福报! 母亲:说出家那么好,那你怎么不出家? 老居士:我年龄大,出家不合适了! 母亲:那你女儿年龄小,你怎么不让她出家? 老居士:我想让她出家,可女儿不听我的! 母亲:我女儿为什么就听你的,你是不是给她吃药了,给她洗脑了,你个老骗子,@#¥%……&*(此处删去521字)! 老居士:老菩萨你别生气,慢慢说! 母亲:我亲生女儿没了,我和你个骗子还有什么好说的,我现在就打110,把你这个人贩子抓起来! 家里人、左邻右舍都闻讯赶过来,七嘴八舌,群情激奋,把老居士骂的号啕大哭,狼狈而逃。 后来,父母来到寺院,女儿安排父母在寺院住了几天。母亲看到寺院条件还可以,女儿气色很好,也饿不着,半年不见,还胖了十几斤。掉了几次眼泪后,和女儿说:“你愿意出家,那就由你吧,想回家了说一声,你那个房间我给你留着,什么时候想回来都可以!”父母回去后,还在村里建了个小佛堂。 就出家这件事来说,做说客真是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
宽恕江湖 宽恕江湖(释清净法师博客) 一个担任领导职务的居士诉说自己工作中的烦恼:自己的一个副职是高干子弟,平时在工作中很不配合自己,有时见了面连一个招呼也不打,很影响自己威信,搞得自己很窝火,很生气,又无可奈何。感慨“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清净讲了一个故事: 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他有个属下叫杨戏,性格孤僻,不善于言语。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话了!”蒋琬坦然一笑,说:“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气秉性。让杨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所以,他只好不做声了。其实,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后来,有人赞蒋琬“宰相肚里能撑船”。 清净说:俗话说“人在江湖漂,哪能不中招”,职场中什么人都会遇到,什么事都可能发生,要包容,要宽恕。其实,你只是被自己的感觉伤害了而已。如果你不包容他,就会继续被伤害;如果你能宽恕对方,也就宽恕了自己! 居士问:难道佛教就只是教人忍让,就没有更好的办法吗? 清净说:我不想用各种理论来混淆你,但你必须看清自己的烦恼和恐惧如何混淆了生命真相。它使你沦为世界的受害者,但那不是生命的事实。一旦感觉沦为受害者,你便再也看不清你的能力、成就、辉煌、精彩和幸福。 我们经常会感觉自己是某个事件的受害者,可那只是一场虚幻的游戏,一种镜中的人生,毫无真实可言。侵犯你的那个人,不过反映出你缺乏自我肯定的事实而已,是你自己的念头对号入座,或者干脆在自己的镜子里造出了他的形相,演绎了事件的发生。怀恨他,对你没有一点好处;惩罚他,更不会让你好受一些。你只需接受眼前的一切,事件会自行转变。保持一份中立的心态去看世界,你就会明白,他的存在只是提供你一个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而已。 我们每个人都是:当你宽恕了江湖,江湖也就风平浪静。释放那些虐待你的人吧!为他们祈福,不要用报复的念头捆绑他们。用包容、宽恕和祝福,温柔地释放他们。你很明白,在释放他们之际,同时也释放了自己!
宽恕江湖 宽恕江湖(释清净法师博客) 一个担任领导职务的居士诉说自己工作中的烦恼:自己的一个副职是高干子弟,平时在工作中很不配合自己,有时见了面连一个招呼也不打,很影响自己威信,搞得自己很窝火,很生气,又无可奈何。感慨“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清净讲了一个故事: 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他有个属下叫杨戏,性格孤僻,不善于言语。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话了!”蒋琬坦然一笑,说:“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气秉性。让杨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所以,他只好不做声了。其实,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后来,有人赞蒋琬“宰相肚里能撑船”。 清净说:俗话说“人在江湖漂,哪能不中招”,职场中什么人都会遇到,什么事都可能发生,要包容,要宽恕。其实,你只是被自己的感觉伤害了而已。如果你不包容他,就会继续被伤害;如果你能宽恕对方,也就宽恕了自己! 居士问:难道佛教就只是教人忍让,就没有更好的办法吗? 清净说:我不想用各种理论来混淆你,但你必须看清自己的烦恼和恐惧如何混淆了生命真相。它使你沦为世界的受害者,但那不是生命的事实。一旦感觉沦为受害者,你便再也看不清你的能力、成就、辉煌、精彩和幸福。 我们经常会感觉自己是某个事件的受害者,可那只是一场虚幻的游戏,一种镜中的人生,毫无真实可言。侵犯你的那个人,不过反映出你缺乏自我肯定的事实而已,是你自己的念头对号入座,或者干脆在自己的镜子里造出了他的形相,演绎了事件的发生。怀恨他,对你没有一点好处;惩罚他,更不会让你好受一些。你只需接受眼前的一切,事件会自行转变。保持一份中立的心态去看世界,你就会明白,他的存在只是提供你一个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而已。 我们每个人都是:当你宽恕了江湖,江湖也就风平浪静。释放那些虐待你的人吧!为他们祈福,不要用报复的念头捆绑他们。用包容、宽恕和祝福,温柔地释放他们。你很明白,在释放他们之际,同时也释放了自己!
宽恕江湖 宽恕江湖(释清净法师博客) 一个担任领导职务的居士诉说自己工作中的烦恼:自己的一个副职是高干子弟,平时在工作中很不配合自己,有时见了面连一个招呼也不打,很影响自己威信,搞得自己很窝火,很生气,又无可奈何。感慨“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清净讲了一个故事: 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他有个属下叫杨戏,性格孤僻,不善于言语。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话了!”蒋琬坦然一笑,说:“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气秉性。让杨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所以,他只好不做声了。其实,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后来,有人赞蒋琬“宰相肚里能撑船”。 清净说:俗话说“人在江湖漂,哪能不中招”,职场中什么人都会遇到,什么事都可能发生,要包容,要宽恕。其实,你只是被自己的感觉伤害了而已。如果你不包容他,就会继续被伤害;如果你能宽恕对方,也就宽恕了自己! 居士问:难道佛教就只是教人忍让,就没有更好的办法吗? 清净说:我不想用各种理论来混淆你,但你必须看清自己的烦恼和恐惧如何混淆了生命真相。它使你沦为世界的受害者,但那不是生命的事实。一旦感觉沦为受害者,你便再也看不清你的能力、成就、辉煌、精彩和幸福。 我们经常会感觉自己是某个事件的受害者,可那只是一场虚幻的游戏,一种镜中的人生,毫无真实可言。侵犯你的那个人,不过反映出你缺乏自我肯定的事实而已,是你自己的念头对号入座,或者干脆在自己的镜子里造出了他的形相,演绎了事件的发生。怀恨他,对你没有一点好处;惩罚他,更不会让你好受一些。你只需接受眼前的一切,事件会自行转变。保持一份中立的心态去看世界,你就会明白,他的存在只是提供你一个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而已。 我们每个人都是:当你宽恕了江湖,江湖也就风平浪静。释放那些虐待你的人吧!为他们祈福,不要用报复的念头捆绑他们。用包容、宽恕和祝福,温柔地释放他们。你很明白,在释放他们之际,同时也释放了自己!
净土宗弘法的道次第与四摄法——释清净法师庐山东林寺讲座节录 《净土》杂志编辑部 怀民居士根据录音整理) 释清净 民间弘法是目前佛教界的当务之急,“文革法难”之后,佛法在大陆几乎消失殆尽,民众仅仅是从电影、小说中了解一些佛教的内容,都是似是而非。在这个大前提下,对于在民间弘扬佛法,感觉要遵循道次第。道次第,即由浅而深的修道次第,亦即循序而进。如果没有道次第的概念,不仅是弘法障碍很大,个人的修学也会有困难。 对于净土宗,道次第就是净业三福:人天福、声闻缘觉福和大乘福。我们向民众介绍佛法,就需要按照这个次第、按照它的因缘来予以引导和提升。如果各人的修学也是按照这个道次第,功底就比较扎实,无论是道心还是修行就能够稳步前进,循序渐进。 第一部分 净土宗弘法的道次第 第一,人天福 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弘扬佛法,修净土的人一般会急于向民众介绍极乐世界的殊胜,介绍阿弥陀佛的慈悲,介绍往生净土的因缘。但是,民众往往对于往生这个含义并没有我们理解的那么高深、那么微妙,他很容易把“往生”与“死亡”划上等号,所以就会产生障碍。我们在实践中感觉到和初次接触佛教的人探讨佛法,从亲情这块入手比较适合。净业三福中,第一是人天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也是我们称三乘共法或五乘共法,是学佛和修行的基础,同时也是做人的基本规范,它符合伦理、法律、道德体系,是人人可以接纳的概念。 如果我们一开始就探讨出离的概念,因为他本身现在还在事业心中、名利心中,他会产生障碍,会排斥甚至反感、抵触。从孝道入手,容易得到大家的共鸣。每个人对于父母对自己的恩德、自己对孩子的付出都有切身体会,从孝道谈起,大家对于佛教就有好感。 讲孝道,就要讲父母对我们的付出,如果只是简单的概念陈述,大家还是找不到感觉,要发掘他内心深处能触动他灵魂的内容,例如说要想到父母很小对我们的疼爱,我们小时候他是怎么疼爱我们,乃至十月怀胎的时候作为一个妈妈怎么对待腹中的宝宝的感觉,要具体地介绍,孩子上学的时候父母为了给孩子早起做早饭,晚上陪着他写作业,明天送他上学,考学之前父母为孩子选志愿的纠结,都要给他介绍出来;然后要讲到几个细节很容易触动他。所以每当讲课的时候把这个探讨出来,做父母的就会很感动,做孩子的也会百感交集。 上来就说往生净土这回事大家就吓跑了,不对机。虽然说往生净土是最殊胜的,但是不能直接抛给他,前期要先建立一种基础,孝养父母是每个人必能触动他们身心的。 因此我们在弘法中感觉,如果你抛出去的理论不适合他的时候,不但不会对他有所递进,反倒会成为对他修行的障碍。所以做一个基层弘法的人,道次第是非常重要的。孝养父母可以获得福报,奉事师长可以成就事业,慈心不杀可以获得健康长寿,修十善业可以获得美好的名誉,而这是世人所需求的;你说成佛,了生死,出轮回,和他们不相应。
阿弥陀佛的超世弘愿 阿弥陀佛的超世弘愿(释清净法师博客) 佛陀为了一大事因缘出兴于世,一音说法,千机并育,开显宇宙人生真相,指明了人生的目的与意义。怜愍我们这些烦恼众生轮回三界六道,头出头没,受无量苦;欲令一切众生离生死苦,得涅槃乐,遂以无尽大悲宣说净宗出世大法,欲使上智下愚一切人等,信愿持名,仰赖阿弥陀佛弘愿威力,横超三界,往生净土,速疾成佛。 在久远的过去,阿弥陀佛有一世曾经做国王,当时有佛出世,叫“世自在王佛”。国王听了佛所宣讲的无上妙法,非常高兴,放弃王位,发心出家,号“法藏比丘”。 心量广大的法藏比丘,为使所有众生都能脱离苦海,向世自在王佛表露了建立清净国土的雄心壮志。世自在王佛应法藏比丘的心愿,为他广说诸佛国土的情状及众生生存境界。法藏比丘闻佛所说,经过漫长时劫的思惟,超发无上殊胜的四十八愿。 其中五愿:正定必至涅盘愿、光明遍照十方愿、诸佛称名赞叹愿、十念皆生我国愿与勤修我皆接引愿,乃阿弥陀佛大愿之眼目,也是释迦如来一代时教的核心。 第十八愿“十念皆生我国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大意是:设使我成佛,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听闻到安乐净土弥陀名号功德,便生起至诚至信之心,欢喜踊跃,愿生我国,所念佛号乃至只有十声,即得往生。若信愿持名十声者不得往生的话,我终不成佛。唯有犯五逆重罪而又诽谤正法的众生,不为此愿所摄。 此愿是阿弥陀佛摄众生愿的核心,被尊为大愿之王。是四十八愿的核心,是阿弥陀佛主动、平等、无条件救度凡夫众生的一大创举。其伟大之处在于:以他方诸佛所放舍的、无力修行的罪恶生死凡夫为救度对象。须知往生西方净土,全仗弥陀愿力,无须计较自己修行的功夫、烦恼业障的厚薄。众生不论智愚、善恶,皆可乘此愿王,念佛往生;纵是不懂任何佛理的愚夫愚妇,只要真信切愿,一向念佛,即潜通佛智,暗合道妙,乘此大愿,必得往生。 蕅益大师说:得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至圆顿至简易的念佛法门乃一代时教归宗结顶之法。如同印光大师所赞:净土法门,其大无外,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九界众生舍此则上无以圆成佛道,十方诸佛离此则下无以普度群萌。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
阿弥陀佛的超世弘愿 阿弥陀佛的超世弘愿(释清净法师博客) 佛陀为了一大事因缘出兴于世,一音说法,千机并育,开显宇宙人生真相,指明了人生的目的与意义。怜愍我们这些烦恼众生轮回三界六道,头出头没,受无量苦;欲令一切众生离生死苦,得涅槃乐,遂以无尽大悲宣说净宗出世大法,欲使上智下愚一切人等,信愿持名,仰赖阿弥陀佛弘愿威力,横超三界,往生净土,速疾成佛。 在久远的过去,阿弥陀佛有一世曾经做国王,当时有佛出世,叫“世自在王佛”。国王听了佛所宣讲的无上妙法,非常高兴,放弃王位,发心出家,号“法藏比丘”。 心量广大的法藏比丘,为使所有众生都能脱离苦海,向世自在王佛表露了建立清净国土的雄心壮志。世自在王佛应法藏比丘的心愿,为他广说诸佛国土的情状及众生生存境界。法藏比丘闻佛所说,经过漫长时劫的思惟,超发无上殊胜的四十八愿。 其中五愿:正定必至涅盘愿、光明遍照十方愿、诸佛称名赞叹愿、十念皆生我国愿与勤修我皆接引愿,乃阿弥陀佛大愿之眼目,也是释迦如来一代时教的核心。 第十八愿“十念皆生我国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大意是:设使我成佛,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听闻到安乐净土弥陀名号功德,便生起至诚至信之心,欢喜踊跃,愿生我国,所念佛号乃至只有十声,即得往生。若信愿持名十声者不得往生的话,我终不成佛。唯有犯五逆重罪而又诽谤正法的众生,不为此愿所摄。 此愿是阿弥陀佛摄众生愿的核心,被尊为大愿之王。是四十八愿的核心,是阿弥陀佛主动、平等、无条件救度凡夫众生的一大创举。其伟大之处在于:以他方诸佛所放舍的、无力修行的罪恶生死凡夫为救度对象。须知往生西方净土,全仗弥陀愿力,无须计较自己修行的功夫、烦恼业障的厚薄。众生不论智愚、善恶,皆可乘此愿王,念佛往生;纵是不懂任何佛理的愚夫愚妇,只要真信切愿,一向念佛,即潜通佛智,暗合道妙,乘此大愿,必得往生。 蕅益大师说:得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至圆顿至简易的念佛法门乃一代时教归宗结顶之法。如同印光大师所赞:净土法门,其大无外,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九界众生舍此则上无以圆成佛道,十方诸佛离此则下无以普度群萌。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
阿弥陀佛的超世弘愿 阿弥陀佛的超世弘愿(释清净法师博客) 佛陀为了一大事因缘出兴于世,一音说法,千机并育,开显宇宙人生真相,指明了人生的目的与意义。怜愍我们这些烦恼众生轮回三界六道,头出头没,受无量苦;欲令一切众生离生死苦,得涅槃乐,遂以无尽大悲宣说净宗出世大法,欲使上智下愚一切人等,信愿持名,仰赖阿弥陀佛弘愿威力,横超三界,往生净土,速疾成佛。 在久远的过去,阿弥陀佛有一世曾经做国王,当时有佛出世,叫“世自在王佛”。国王听了佛所宣讲的无上妙法,非常高兴,放弃王位,发心出家,号“法藏比丘”。 心量广大的法藏比丘,为使所有众生都能脱离苦海,向世自在王佛表露了建立清净国土的雄心壮志。世自在王佛应法藏比丘的心愿,为他广说诸佛国土的情状及众生生存境界。法藏比丘闻佛所说,经过漫长时劫的思惟,超发无上殊胜的四十八愿。 其中五愿:正定必至涅盘愿、光明遍照十方愿、诸佛称名赞叹愿、十念皆生我国愿与勤修我皆接引愿,乃阿弥陀佛大愿之眼目,也是释迦如来一代时教的核心。 第十八愿“十念皆生我国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大意是:设使我成佛,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听闻到安乐净土弥陀名号功德,便生起至诚至信之心,欢喜踊跃,愿生我国,所念佛号乃至只有十声,即得往生。若信愿持名十声者不得往生的话,我终不成佛。唯有犯五逆重罪而又诽谤正法的众生,不为此愿所摄。 此愿是阿弥陀佛摄众生愿的核心,被尊为大愿之王。是四十八愿的核心,是阿弥陀佛主动、平等、无条件救度凡夫众生的一大创举。其伟大之处在于:以他方诸佛所放舍的、无力修行的罪恶生死凡夫为救度对象。须知往生西方净土,全仗弥陀愿力,无须计较自己修行的功夫、烦恼业障的厚薄。众生不论智愚、善恶,皆可乘此愿王,念佛往生;纵是不懂任何佛理的愚夫愚妇,只要真信切愿,一向念佛,即潜通佛智,暗合道妙,乘此大愿,必得往生。 蕅益大师说:得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至圆顿至简易的念佛法门乃一代时教归宗结顶之法。如同印光大师所赞:净土法门,其大无外,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九界众生舍此则上无以圆成佛道,十方诸佛离此则下无以普度群萌。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
首页 1 2 3 下一页